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3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要闻回顾

摘要:11月30日 国务院决定开展优先股试点.并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
8-8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人才培养

摘要: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将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引起重大变革,
9-10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格林斯潘到伯南克时代的全球泡沫

摘要:为了刺激社会总需求和降低失业率,中央银行把利率水平压得太低,扭曲了金融体系并抑制了短期和长期的商业投资,不恰当的货币刺激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12-14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普惠金融与邮储银行发展

坚持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

摘要: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6-17

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摘要: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以下简称世界储协)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其前身为1924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国际储蓄银行协会,由27个国家的储蓄银行共同创建;1994年,世界储蓄银行协会成立;
18-18

邮储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中国邮储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21-22

稳步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

摘要:我在中国生活了8年,一直负责德国与中国相关方面的合作事宜。应该说,德国与中国这两个国家的邮储银行有很多共同点。
23-23
中国金融杂志视点

为什么存款利率上限放宽会使贷款利率上升

摘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存贷款利率可能同时上升,存贷利差会小幅缩窄,银行将让利于社会,但中小企业融资责问题仍可能存在
24-27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再认识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作用、金融机构拥有利率定价权、中央银行施之有效影响的新型利率体系
27-29
中国金融杂志商业银行

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巩固业已形成的竞争优势,
30-32

新兴科技对银行业的挑战

摘要: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对银行业的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抓住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问题,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
34-36

打造公司治理优良的银行集团

摘要: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扎实执行各项战略部署。
37-40

商业保理业务发展及监管

摘要:我国商业保理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国际保理业务通用规则》(2010年6月版)第一条的规定,保理是指供应商为获取保理商的融资或为获得保理商提供的分账户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服务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的行为。
41-42
中国金融杂志评论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新突破

摘要:利率市场化就是建立健全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贷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这就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目标。
43-44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

探索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摘要:网络银行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抓住自组织的精神实质,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构建金融生态、帮助客户成长、引领生活方式
45-46

网络金融的冲击与机遇

摘要:从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相对疾行的态势来看,最终的发展趋向是二者的深度融合,使互联网和传统金融做最顺畅的衔接
47-48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对保险行业经营理念、市场格周、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长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9-50

银行电商平台法律风险

摘要:银行电商平台的市场地位已经开始显现,但相关立法步伐严重滞后,其合法地位、法律性质、规则体系、资质要求及管理机构等亟须明确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