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专访

公司治理没有终点——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摘要:在日前揭晓的香港2010年度公司管治卓越奖评选中,中国工商银行凭借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卓越表现和行业示范作用在众多参评公司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已连续空缺两届的“公司管治卓越奖大奖”,公司治理水平跃居国际先进行列。工商银行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公司治理机制的脱胎换骨?又是如何迅速成长为全球市值、盈利、客户存款和品牌价值第一的上市银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8-11
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报道

金融加快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
12-12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金融创新变“魔鬼”为“天使”

摘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现代产业的构建方面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等。回顾历史,在每次危机的过程中往往孕育一批新兴产业,而这些新产业在危机过后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本次经济危机能不能实现稳定的复苏,关键看有没有一场科技革命带动产业革命,而新的产业革命的出现必须要有金融创新。
13-1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个问题

摘要:金融服务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在新的形势下,金融如何进一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认为有五个方面工作特别重要:一是要选准平台和抓手;二是要整合好政策资源;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四是完善中介市场服务体系;五是防范发展中的风险。
15-15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用财政手段促新兴产业发展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 历史经验表明,大危机引发大变革,每一场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19世纪中期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电气、石油、化工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为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契机。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16-16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商业银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银行业自身的利益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实现信贷资源战略性配置的契机。信贷业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和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17-17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积极探索低碳金融模式的创新

摘要: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国策之一。为此,我国先后建立了CDM基金,成立北京和上海环境交易所,制定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开放能效贷款,开发碳排放挂钩产品,以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为标志的低碳时代全面到来。
18-18

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市委常委、江阴市市委书记朱民阳:地方政府全力打造金融生态区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盛,金融旺;经济衰,金融弱。同时,金融行业也是风险行业,更是一个地区的巨大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为此,从2007年起,我们就着力探索政银企抱团合作,全力打造金融生态区。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面对开始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江阴市全市企业新争取授信额达到25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19-19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开创两岸金融合作发展新时代

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两岸银行业合作发展正进入历史机遇期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金融MOU)的签订与实施,为拓展两岸贸易投资往来和强化经济金融合作开辟了巨大空间,对于蓄势待发的两岸银行业而言,更是提供了一对腾飞的翅膀,为两岸业务合作交流的大发展注入了强劲助力。
20-21

改变两岸金融合作不对称的状况

摘要:ECFA为两岸银行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制度化平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贸易量和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持续增长,经济关联度和互利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21-22

以ECFA为契机推动两岸银行业合作

摘要:ECFA给两岸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ECFA的签署,开启了两岸经贸投资合作的新纪元,也给两岸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两岸银行的跨境经营与合作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23-25

促进两岸保险业务实合作

摘要:大陆保险业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大陆保险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后,保险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坚实。1979~2009年的30年间,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保险业增长水平,跃升为全球保险第六大国,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25-27

两岸证券业合作的机遇与潜力

摘要:融合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极大地推动两岸资本市场的融合、深化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认为,两岸金融合作、互相学习借鉴的基础在于两岸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机遇来自于两岸资本市场联系深化带来的新业务机会。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对台湾证券业而言,是难得的新市场、新空间、新发展。
28-29

海峡两岸票据市场操作风险管理比较

摘要:两岸票据市场的发展与现状比较 中国台湾地区票据市场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台湾地区票据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5年台湾爆发了票据史上最大的舞弊事件,即国票事件。由于国际票据公司内部控制松散,公司职员杨瑞仁伪造商业本票,诈取台湾银行巨额款项,为避免引起金融风暴的骨牌效应,台湾央行总共释放新台币714亿余元。
30-31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共同治理国际经济失衡

摘要:当前国际上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国际经济失衡,主要矛头指向中国等国家的贸易顺差、币值低估和储蓄过剩,而对中心国家的问题避而不谈,这不利于客观看待和正确应对失衡问题。国家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失衡既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这为我们理解国际经济失衡提供了全方位的视野。
32-34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关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是体制改革的核心动力

摘要:我国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现状 现行保险营销体制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引入我国的,其主要特征是多层级的组织发展和佣金计酬模式。十多年来,保险营销给我国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创新保险销售模式、提高保险服务效率、提高保险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以及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5-36

创新保险专业中介发展模式

摘要: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正式启动了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向全行业发出了加速保险业产销分离和专业化分工的强烈信号。从电器、医药、汽车等行业发展的历程看,产销分离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在《中国保险2020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与变革》中预测,
37-39

国际寿险营销体制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民工荒及劳资纠纷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工资水平的上升。从长期看,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寿险营销体制面临社会保障及用工制度的压力,经营成本上升也是大势所趋。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