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论著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对10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然后确立Logistic回归方程,最后对样本进行预测并与实际诊断结果比较,以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筛选出两项对骨密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康复训练和泌乳素升高[B=-1.452,1.156;OR(95%CI)=0.234,3.176]。综合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预测百分率分别为90.41%、20.69%、70.59%。结论:参加康复训练对于预防骨密度减少有积极的意义,而泌乳素升高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1601-1603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0例13-1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药物达到临床最大剂量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QT/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痊愈率34.3%,有效率77.1%,利培酮痊愈率32.9%,有效率7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两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利培酮组发生率为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QT间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30,P=0.000),QTC间期较治疗前虽然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QT/QTC间期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
1604-1607

放松疗法合并药物治疗以冷感为主诉的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治疗以冷感为主诉的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重度冷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用自编冷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5.29%,对照组有效率61.76%,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836,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松疗法合并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治疗冷感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药物治疗,副作用无增加。
1607-1609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社会生活技能训练,疗程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训练后PANSS量表总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6.46,7.71;P〈0.01);训练后患者PSP量表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顾能力、干扰与攻击行为4个主要领域的功能明显低于训练前(t=11.88,11.87,3.92,3.79;P〈0.01);PSP总分、ADL(Barthel指数)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2.31;P〈0.01)。结论: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可以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中。
1610-1612

心理健康宣教对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对社区居民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农村社区选取研究对象1935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健康宣教活动,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1宣教前,两组知晓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教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1);2在干预组内,宣教前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P〈0.01);在对照组内,宣教前后知晓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宣教前后两组知晓情况差值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1)。结论:心理健康宣教可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水平,改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此宣教模式值得推广。
1613-1616

行为活化治疗老年糖尿病伴发抑郁及其对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活化对老年糖尿病(DM)共病抑郁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老年DM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行为活化治疗(BA组,n=3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SP组,n=33),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评定Beck抑郁问卷(BDI)、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IS/BAS)。结果:1治疗6周时,BA组、SP组BDI(t=9.319,7.041;均P=0.000)、BIS(t=3.677,3.075;P=0.001,0.00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4.484,2.308;P=0.000,0.028);2治疗6周时,BA组BDI、BAS评分的变化率显著高于SP组(t=3.189,2.167;P=0.029,0.044),而两组BIS评分变化率无显著差异(t=0.948,P=0.346);3BA组、SP组的BDI评分变化率均与BAS评分的变化率负相关(r=-0.415,-0.353;P=0.011,0.043),而与BIS评分变化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r=0.266,0.213;P=0.104,0.230)。结论:BA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抑郁,并可能与其对行为激活系统有较强的作用有关。
1616-1620

家庭和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和社区康复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在0、3、6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GAF量表在第3、6个月时有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t=3.529,5.214;P=0.001,0.000)。两组间SDSS在第6个月时有显著差异(t=-2.626,P〈0.01)。两组间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中的讲究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等分量表及总量表在第3个月时有显著差异(t=-2.195,-2.230,-2.590;P〈0.05);第6个月时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t=-2.491,-2.945,-3.856;P〈0.05或0.001)。结论:综合家庭、社区及部门间合作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1620-1623

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青少年社交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8周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接受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羞怯量表(SS)及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技术(E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其中,痊愈55.88%,显著进步17.65%,进步14.71%,无效11.86%;2治疗8周后,研究组SSD、SS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3,3.16;P〈0.05);3研究组治疗8周后脑内神经递质活性产生一定变化,其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5-HT、NE活动性均增强,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11.35,5.34;P〈0.05)。结论: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1623-1625

在沪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5-15岁儿童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倾向的现况,为ADHD患儿的确诊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上海市某区5所小学2320名儿童进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SNAP-Ⅳ)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版、教师版的结果均显示,男童注意力障碍、多动冲动显著多于女童(χ2=50.149,44.672,56.321,54.962;P〈0.05),对立违抗在〉11岁的儿童中较明显(χ2=4.165,9.059;P〈0.05);2父母版多动冲动≤11岁的儿童较多(χ2=5.568,P〈0.05);3教师版对立违抗男童显著多于女童(χ2=25.442,P〈0.05)。结论:儿童注意力障碍、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中以注意力障碍最为突出。
1631-1634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抑郁症认知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医生护理人员对抑郁症认知现状。方法:横断调查,分层随机抽样767人,从医院级别、执业年限、学历等角度对比分析。结果:综合医院的医生护士抑郁识别率低,对抑郁症总认知学历不同存在差异(χ2=12.726,P〈0.01),医院级别、执业年限不同者比较均无差异(χ2=3.755,0.610;P〉0.05),对抑郁症风险评估低,其中伤人评估更低,只达46.1%,医院级别不同者对抑郁风险评估及防治存在非常显著差异(χ2=97.94,196.45;P〈0.01)。想要学习抑郁症知识人数平均达到86.7%。结论: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抑郁认知不足,尤其在治疗用药及风险评估方面,但求知欲高,希望学习相关知识,这极其有利于提高我国抑郁症诊断、治疗,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1634-1636

警察工作投入的组织与个体影响因素:基于路径分析的多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警察的组织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某省警察341名,使用组织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与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相关分析、AMOS 17.0进行路径分析及多组比较分析。结果:警察的组织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与心理资本均能显著影响工作投入(C R〉2.58,P〈0.01),婚姻状况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CMIN/df=0.29,P〈0.05)。结论: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在组织支持对工作投入这一路径上,会受到婚姻状况的调节作用。
1637-1642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52名小学教师进行测试,同时与全国常模做对比。结果:1小学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这4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余均无显著差异;2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r=0.56,P〈0.01),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40,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24,P〈0.01);3回归方程显著,回归方程为:y=61.97+0.41z-0.29xp;路径分析表明,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大问题,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进行调节。
1646-1651

远航前护航舰队官兵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舰艇官兵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467名远航前舰艇官兵进行测评。结果:1舰艇官兵应对方式首选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官兵更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2解决问题与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正相关(P〈0.05),与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负相关(P〈0.05);自责与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负相关(P〈0.05),与兴奋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正相关(P〈0.05);幻想与稳定性和有恒性负相关(P〈0.05),与怀疑性、幻想性正相关(P〈0.05);合理化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负相关(P〈0.05),与忧虑性和紧张性正相关(P〈0.05)。解决问题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自责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合理化对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舰艇官兵具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正负向预测作用。
1651-1654

年龄、护龄及负性思维对护士焦虑的预测性

摘要:目的:探究年龄、护龄及负性思维与护士焦虑情绪的关系及对其的预测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185名在岗护士进行年龄、护龄和负性思维调查,分析护士焦虑现状,年龄、护龄和负性思维对焦虑的预测力。结果:该组护士焦虑均分(35.43±6.59)高于常模,护士焦虑检出率为22.7%。焦虑与负性思维呈正相关(r=0.51,P〈0.01),负性思维与年龄、护龄呈负相关(r=-0.160,-0.144,P〈0.05)。负性思维直接影响焦虑(B=0.509,P〈0.01)。自动思维问卷30个条目中,6个预测变量能联合预测焦虑总分的34.1%,多元相关系数为0.584。结论:负性思维直接影响到焦虑的水平,而年龄、护龄与焦虑有间接关系,负性思维对护士焦虑情绪的预测性最强。
1655-1658

军人应付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付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埃克森人格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军人各项应付方式相关显著(r=-0.370-0.396,P〈0.01);内外倾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相关显著(r=-0.100-0.343,P〈0.01);神经质与军人各项应付方式相关显著(r=-0.135-0.618,P〈0.01);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征对军人应付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人格特质可以有效解释军人各应付方式21.5%-40.7%的变异量。结论:人格特征是军人应付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1662-1665

《弟子规》教育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摘要:目的:探讨《弟子规》教育对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倦怠测试量表(MBIGS),随机招募60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作为试验组,将与试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机关、医技等非一线60名职工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弟子规》教育。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职业倦怠测试量表(MBI-GS)评价教育前后精神科医务人员以及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教育前在焦虑及抑郁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2.61,3.09;P〈0.01)。试验组教育前MBI-GS评分的情绪衰竭维度与教育后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9.172,8.36;P〈0.01),在去人性化维度与教育后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34,2.65;P〈0.01),而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差异不明显(t=0.94,1.98;P〉0.05)。结论:《弟子规》教育能够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1665-1668

社会因素对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关系的调节

摘要:目的:考察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429名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情况。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和简单斜率检验,探讨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1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情感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量最大;2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3.851,P〈0.001),而社会因素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84,P〈0.001),专业承诺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项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β=0.971,P〈0.05);3在低社会因素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38,t=-4.250,P〈0.001),即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的程度就越低。但在高社会因素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230,t=-1.622,P=0.111)。结论: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1669-1672

外企白领青年社会支持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外企白领青年(≤35岁)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借助网络平台、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收集在上海外企工作的年龄≤35岁的白领青年人群,共纳入有效问卷3855份。分析其社会支持状况,探索外企白领青年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所调查人群中,高社会支持(SSRS〉45)的比例为11.2%,中间社会支持(23≤SSRS≤44)比例占86.2%,低社会支持(SSRS≤22)比例占2.6%。社会支持总分(35.52±7.08)低于职业人群的得分(40.95±7.77)。二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婚恋状况、户籍状况和工作年限;主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为婚恋状况、户籍身份和工作年限;客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和婚恋状况;对支持利用度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婚恋状况、宗教信仰、工作年限和目前职位。结论:开展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心理健康促进显得很有必要,婚恋状态、性别、户籍身份三者是上海外企白领青年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
1673-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