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0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利培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均使用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以及通过利培酮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结果基线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P均〈0.05)。经过12周的利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均〈0.01);患者12周末与基线相比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与基线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中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性;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897-900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关系。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焦虑组患者状态焦虑分、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患者的TAS-20总分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TAS因子2与状态焦虑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特质焦虑分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3与特质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状态焦虑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1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缺乏情感描述能力与状态焦虑关系较为密切,外向性思维缺乏与特质焦虑更为密切。
900-902

喹硫平单药及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疗程4周,以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83.9%,有效率93.5%,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痊愈率83.3%,有效率93.3%。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YMRS量表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第1、2、3、4周末YMRS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单药治疗组明显少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在喹硫平的用药剂量上,联合治疗组明显少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均有良好疗效但喹硫平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902-904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药物组)100例,药物加认知治疗(联合组)100例,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两组BPRS评分及ITAQ评分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0.060,P〉0.05);在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5)。出院时ITAQ评分联合组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t=5.213,P〈0.01);治疗依从性联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χ2=17.21,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905-906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新技术”培训班通知

摘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新技术”培训班2010年11月26~28日在北京举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与现场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讲授目前老年心理问题及干预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欢迎广大老龄工作者踊跃参加。授予国家Ⅰ类学分8学分。
906-906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P〈0.05);2焦虑患者的TAS总分与HAMA总分及躯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17.27,P〈0.01),与精神焦虑分无相关性(t分别=-0.13,0.16,P〉0.05);TAS因子1、因子3与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躯体焦虑分无显著相关性(r=0.50,P〉0.05);因子2与HAMA总分、躯体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缺乏情感描述能力者躯体焦虑更为显著。
909-911

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7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解郁丸合用氟西汀(38例)及单用氟西汀(36例)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0.62~13.70,P〈0.01);两组间2、4、6周HAMD评分及4、6周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27~4.61,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率67%,差异有显著性(t=4.25,P〈0.05);两组间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31,P〈0.05)。结论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911-913

酒依赖患者系统综合治疗后不同时点复饮率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酒依赖患者系统综合治疗后半年及1年的复饮情况。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确定半年、1年2个时点的复饮率并利用相关量表(酒精依赖严重程度问卷SADQ—C;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精神状态和依赖程度评定。结果系统综合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半年复饮率36%,1年复饮率23%,复饮率随治疗进展降低,相关量表评估结果呈相应改善趋势。结论酒依赖患者系统综合治疗后复饮率降低,时点复饮率(半年,1年)有明显时间变化规律。
913-915

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方法对140例确诊的孤独症儿童和82例正常儿童,用自编睡眠及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140名孤独症儿童中,共有102名儿童目前或既往存在睡眠障碍,其中,男孩85人,女孩17人,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72.86%,男孩终生患病率(72.03%)和女孩终生患病率(7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2,P=0.384)。在82名正常儿童中,共有14名儿童目前或既往存在睡眠障碍,其中,男孩10人,女孩4人,正常儿童睡眠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7.07%,男孩终生患病率(16.67%)和女孩终生患病率(1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117)。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07,P=0.000)。结论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发生多于正常儿童,睡眠障碍是孤独症儿童主要症状之一。
917-918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问题。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对60例已婚女性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60例健康已婚女性的评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除经济安排和信仰一致性外均低于健康组(t=10.5,P〈0.01);患者组的家庭经济收入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x±s=189.10±21.40,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明显下降。
920-921

帕罗西汀、阿普唑仑单一及早期联合使用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帕罗西汀、阿普唑仑单一使用及早期联合使用治疗惊恐障碍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至为阿普唑仑组、帕罗西汀组和两药合用组各30例,为期12周。以临床判断和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阿普唑仑组及合用组PASS、HAMA、HAMD评分即出现明显改善,帕罗西汀组在第4周评分才开始有改善(HAMD为第3周),至治疗结束,3组间PA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普唑仑组、帕罗西汀组及合用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8.9,89.3,92.9,和59.3,60.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普唑仑组、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和25%,而合用组仅为14.3%,明显低于前两组。结论阿普唑仑、帕罗西汀早期联合使用治疗惊恐障碍急性期快速、安全、高效,优于单一使用。
921-923

社交恐惧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为临床干预寻求突破。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表(16PF)对53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并分别对53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评价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亲的过分干涉(t=3.34,P=0.001)、过度保护(t=3.75,P=0.000)、惩罚严厉(t=4.49,P=0.000)、拒绝否认(t=4.35,P=0.000)4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2.98,P=0.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t=3.44,P=0.001)、拒绝否认(t=3.85,P=0.000)、惩罚严厉(t=3.97,P=0.00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3.66,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交恐惧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4.23,P=0.000)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3.34,P=0.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2.40,P=0.018)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交恐惧症患者组人格特征16PF中的乐群性(t=6.64,P=0.000)、稳定性(t=6.11,P=0.000)、敢为性(t=3.66,P=0.000)、独立性(t=6.29,P=0.000)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敏感性(t=5.83,P=0.000)、怀疑性(t=5.37,P=0.000)、忧虑性(t=7.30,P=0.000)、紧张性(t=7.34,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病态人格特征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924-926

不同关系的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存质量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关系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位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了一般资料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调查,并按照"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对其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在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中以"父母"比例最高,"父母"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领域方面明显低于"子女"照料者,在生理领域方面"父母"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中"父母"的生存质量较低,尤其在生理领域方面。
926-928

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态的综合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105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按照评定的焦虑水平,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门诊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4周后对2组家属的焦虑情绪、对医院的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经综合心理干预后焦虑水平(46.52±7.33,51.43±11.28)、对医院的满意度(25.60±2.31,22.35±2.76)、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1.88±0.48,1.41±0.3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重视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问题,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焦虑症状,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满意度。
928-929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心理因素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因素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650例准备阴道分娩的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足月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平均分为分界线,划分为SAS高分组和低分组。结果对阴道自然分娩充满信心的产妇顺产率为80%,对分娩不自信有疑虑的产妇顺产率为68%(t=4.21,P〈0.001)。结论产妇的心理因素在自然分娩中起很大的作用。
930-931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未婚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未婚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在唐山市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做流产的未婚妊娠妇女中随机抽取362例,其中进行药物流产的为145例,人工流产的为217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施测。结果采取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的未婚产妇与全国常模相比,除强迫和精神病性外,其余因子均具有显著差异(t=1.18,P〉0.05;t=0.76,P〉0.05)。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SCL-90分数有显著差异(t=2.01,P〈0.05)。结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未婚产妇的心理健康均具有不良影响,相较于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对未婚产妇的心理健康伤害更大。
931-93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大学生心理研究

长沙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利用WHOQOL-BREF量表对长沙市1143名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大学生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以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分别是14.03±2.13分,13.61±2.26分,13.94±2.83分,12.90±2.08分,13.13±2.87分。学习成绩、专业兴趣、体育锻炼、负性生活事件、专业、年龄、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住地、家庭月收入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长沙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方面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而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但较其他领域得分仍较低。
935-937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无指征剖宫产孕妇的心理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对无医学指征而自愿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进行术前心理状态分析,探讨其心理状态和剖宫产的关系。方法选取无医学指征而自愿要求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04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选择阴道分娩的孕妇104人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孕妇施测心理状态调查表(自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无指征剖宫产组孕妇在紧张、恐惧、担心自己方面的人数比例(χ2=6.65,P〈0.01;χ2=23.62,P〈0.005;χ2=46.62,P〈0.005)以及焦虑、抑郁上的评分(t=6.54,P〈0.001;t=6.04,P〈0.001)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孕妇,只有在担心胎儿的人数比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χ2=3.78,P〉0.05)。结论孕妇在产前过分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担心自己,是使得她们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自愿选择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937-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