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激光》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激光器件、激光光谱学、激光仪器、光学元件、激光聚变、全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工业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8-7025
  • 国内刊号:31-1339/TN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01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4
  • 综合影响因子:1.4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激光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激光杂志020激光器与激光光学

光栅反射镜作激光器后腔镜输出基横模线偏振光

摘要:利用共振泄露型光栅反射镜的偏振选择原理,设计并制备了35层镀膜、1000nm周期、70nm槽深的直线型光栅反射镜,并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相应的样品。用对比法对样品进行测量,测得光栅反射镜对TE光的反射率为87%,对TM光的反射率为98%,验证了其在中心波长1064nm处的偏振选择作用,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使用光栅反射镜作为后腔镜,搭建了中心波长为1064nm的Nd:YAG激光器,在抽运电流为20.1A时获得了14.4w的基横模线偏振光输出,经过实验测量,输出光偏振度可达到95.7%。
1-5

双波长光纤激光器的保偏光纤功率放大特性研究

摘要:对功率比可调谐的双波长光纤激光器及其保偏光纤功率放大器特性进行研究。以中心波长分别为1030nm和1035nm的两对光纤光栅作为谐振腔镜,通过引入1035nm波长激光可调节的腔内损耗,实现了功率比可调的双波长光纤激光器。以双波长光纤激光器为种子光源,建立了二级保偏光纤功率放大系统,通过控制双波长信号的功率比,研究了种子光特性对双波长功率放大的影响,获得了功率比可调的1035nm和1030nm双波长激光的放大输出,在双波长等幅输出情况下,最高功率达7.77W。通过增大抽运功率或增加放大级数,可以获得更高功率的可调双波长激光输出,为今后应用于非线性光学差频产生太赫兹波提供了可能。
6-11

准分子激光靶面焦斑合束研究分析

摘要:靶面焦斑合束数值模拟研究可为准分子激光角多路系统建设提供重要参考。首先介绍了靶面激光焦斑合束的计算方法,进而基于单束激光焦斑形态和光束指向稳定性开展了18束准分子激光靶面合束计算,给出了合束焦斑的形态及评价参数。最后,基于准等熵压缩实验的要求,研究了不同系统成像质量对激光指向稳定性的要求。研究表明:多束激光焦斑合束有利于提高焦斑均匀性;高系统成像质量需要较高的光束指向稳定性来保证合束焦斑的均匀性,否则高系统成像质量的优势得不到体现;系统成像质量较差时,光束指向稳定性处于一定范围内即可,更高的激光指向稳定性对焦斑的均匀性改善不显著。
12-18

神光Ⅱ高功率钕玻璃片状放大器接地实验研究

摘要:实验研究了高功率片状放大器不接地(悬浮状态)时感应电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应电压的大小主要受到金属腔体与氙灯之间的分布电容、放大器充电电压以及氙灯数量的影响;腔体之间不产生直接影响关系。实验研究了放大器在多种接地方式下的感应特性,提出了放大器内外腔电一体化并整体接地的接地方案,并将其成功应用到了神光Ⅱ第9路Ф350mm片状放大器中,从根本上消除了放大器内部电击穿的可能性,并将放大器的感应电压降低到悬浮状态下的18%,提高了片状放大器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改善放大器的紧凑性和洁净度。采用这种接地方案以来,Ф350mm放大器可靠运行400多发次,未出现电击穿或干扰现象。
19-24

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非傍轴空间光孤子

摘要:空间光孤子在非线性光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数理论都是在傍轴条件下得到的,无法满足初始光束大角度入射情况的应用。利用亥姆霍兹理论研究了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一维非傍轴空间光孤子。在强和弱非局域的两种情况下,得到了非局域非线性非傍轴方程的精确解析解。通过数值研究发现非局域程度可以影响孤子的束宽,但不影响其稳定性。反之,非傍轴系数可以影响孤子稳定性,但不影响其宽度。
25-28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类噪声脉冲拉曼光纤激光器

摘要:报道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的类噪声脉冲拉曼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采用了一种由掺铒光纤谐振腔和拉曼光纤谐振腔构成的全光纤双环形腔结构。拉曼增益介质为长约700m的商用硅基高非线性光纤。当半导体激光器的抽运功率为4.16w时,得到了中心波长为1690.2nm,重复频率为250kHz,脉冲宽度为500ns的稳定的脉冲激光,其信噪比为53dB。
29-32

电光可调谐1064nm单频Nd:YAG激光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产生1064nm单频可调谐Nd:YAG激光输出,设计了一种二极管抽运电光可调谐单频Nd:YAG激光器,采用偏振分光棱镜(PBS)和铌酸锂(LN)晶体组成电光双折射滤光片,作为激光单纵模选择元件和频率调谐元件。理论分析了其选模原理及调频原理,实验研究了1064nmNd:YAG激光单纵模振荡特性和调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Nd:YAG激光器能以线偏振单纵模稳定振荡,当改变加在LN晶体上的横向电压时,1064nm单纵模激光振荡波长调谐量为0.474nm,相应的频率调谐量为142.2GHz。这种电光可调谐1064nm单频Nd:YAG激光器可广泛应用于激光干涉测量、激光雷达探测和激光光谱学等领域。
33-38

外腔抽运SrWO4反斯托克斯拉曼激光器

摘要:报道了外腔抽运的969nmSrWO。反斯托克斯拉曼激光器的特性。利用主动调QNd:YAG激光器产生的1064nm激光作为抽运源,SrWO。拉曼谐振腔的光轴与抽运光的传播方向偏离一个角度,实现了抽运光、一阶斯托克斯光和一阶反斯托克斯光之间的非共线相位匹配,得到了一阶反斯托克斯光和一至三阶斯托克斯光的输出,测量了输出激光的脉冲能量、时间和光谱特性。当抽运光能量为120mJ时获得的969nm反斯托克斯光的最大输出能量为0.74mJ,脉冲宽度为3.9ns。同时,获得的斯托克斯光的总能量为23.9mJ,其中1323nm二阶斯托克斯光的输出能量为19.6mJ。由抽运光向斯托克斯光和反斯托克斯光转换的总效率为20.5%。
39-42

混合抽运和增益开关铥/钬共掺脉冲光纤激光器对比研究

摘要:提出了利用1570nm的连续激光和1565nm的脉冲激光混合抽运铥/钬共掺光纤获得脉冲激光输出的方案,搭建相应的实验平台,得到了混合抽运方式下的2μm稳定脉冲激光输出。同时进行了直接增益开关方式获得脉冲输出的实验。对两种方式获得的脉冲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输出功率水平下,混合抽运方式获得的脉冲激光更加稳定,能量浮动小于5%。相对于直接增益开关方式,混合抽运方式在获得更加稳定的脉冲激光输出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直接增益开关方式获得的激光输出的脉宽要小于混合抽运方式获得的激光脉宽。
49-53

西安交通大学张镇西课题组翻译版《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面世

摘要:纳米技术如今的发展突飞猛进,发展前景广阔,但其技术仍未成熟。此外在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的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找到其研究与社会效益之间的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读者来说,也亦需要一本实用易懂的关于纳米技术及其发展的基本信息的一本书。《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通过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纳米医学及其不断发展的基本信息框架,正好满足了这些方面的需求。
53-53
中国激光杂志030激光加工与应用

Mg-9.8Li-2.9Al-Zn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CO2激光焊接2mm厚Mg-9.8Li-2.9Al-Zn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系统研究焊接接头成形、气孔裂纹缺陷、显微组织演变,并采用显微硬度测量和纵向拉伸测试焊接件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快速加热焊缝组织明显细化,a-Mg相增多且由母材的粗大组织转变为细针状组织,亚稳定的MgLizA1相分解为稳定的A1Li相。焊缝的显微硬度(约105HV)高于母材的显微硬度(约85HV),对焊接件纵向拉伸断裂于母材,断裂后屈服强度Rp0.2为172MPa,伸长率约为24%。
54-58

纳秒激光诱导熔石英玻璃损伤的超快诊断

摘要:采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了Nd:YAG脉冲激光分别烧蚀熔石英样品后表面和体内的动态过程,获得了冲击波和等离子体演化过程的时间分辨图像。结果表明,在样品后表面,激光与材料作用产生了多个在体内传输的冲击波,冲击波传播到样品前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在样品体内,激光与材料作用产生了等离子通道,在激光焦点处和自聚焦处产生了较强的微爆点。实验还发现,冲击波在界面的反射波和反射剪切波强度与冲击波入射角有关,不同冲击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65-69

电磁搅拌辅助激光沉积成形钛合金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磁场搅拌对激光沉积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将自行设计的旋转磁场引入到激光成形系统中,并进行了钛合金沉积成形实验。考察了不同磁场参数下试样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测量了激光沉积层的显微硬度。结果显示:磁场引起激光熔池的强烈对流,使单道沉积层的表面呈现下凹状;且在一定范围内,磁场搅拌速率越快,沉积层α片层组织越细密,硬度越大,可达440HV0.1。表明旋转磁场加剧了熔池的对流,从而加快了其冷却速度,细化了沉积层内的片层组织,并提高沉积层的力学性能。
70-74

Ti-6Al-4V合金激光熔覆γ-NiCrAITi/TiC+TiWC2/CrS+Ti2CS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研究

摘要:为提高Ti-6Al-4V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以金属陶瓷NiCr-Cr3C2和自润滑颗粒WS2复合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了以硬质TiC和TiWC2为耐磨增强相、Ti2CS和CrS金属硫化物为自润滑相的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的物相及显微组织结构;分别在室温、300℃和600℃时利用Si3N4陶瓷球对磨来测试涂层和基体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平均硬度为1005HV0.2,约为基体(360HV0.2)的3倍,从室温到600℃,由于增强相TiC、TiWC2和自润滑相CrS、Ti2CS的综合效应,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比基体均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高温自润滑耐磨性能。
75-80
中国激光杂志040激光医学与生物学

1064nm激光照射下血管形态的动态变化

摘要:目前,治疗葡萄酒色斑(PWS)等血管性皮肤病主要使用激光疗法,但治疗过程中血管的损伤机理仍不清楚,深入研究激光照射过程中血管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自制了鼠脊视窗,利用CCD相机以及显微镜可视化观测Nd:YAG(1064nm)激光照射后血管形态的动态变化,并连续观测血管直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脉冲较低能量激光照射下,血管随激光能量的增加持续膨胀,能量累积到一定值时,血管出现收缩。多脉冲激光照射血管时,血管出现膨胀、血液凝固以及血管收缩等现象。有关激光照射后血管形态动态变化的规律,为今后更好地使用近红外长波激光治疗PWS提供了参考。
81-85

激光针灸对CIA大鼠血清IL-1β、IL-15、IL-17、TNF-α、VEGF和COR的影响

摘要:研究激光针灸在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参数设置下,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皮质醇(COR)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深部激光针灸1mW组、5mw组、10mW组,表面激光针灸50mW组、100mw组、150mW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针灸穴位选择足三里和肾俞。治疗10d后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因子水平。模型组的血清IL-1β、IL-15、IL-17、TNF-α和VEGF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OR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各治疗组的IL-1β、IL-15、IL-17、TNF-α和VEGF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个别组外,与模型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各治疗组的COR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组间相比,血清IL1B水平在针刺组中最高,在表面激光针灸50mw组中最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5水平在针刺组中最高,在药物组中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水平在深部激光针灸1mw组中最高,在表面激光针灸100mw组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TNF-α水平在深部激光针灸1mw组中最高,在药物组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VEGF水平在深部激光针灸50mw组中最高,在深部激光针灸5mw组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OR水平在针刺组中最低,在表面激光针灸150mw组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激光针灸能够有效降低CIA大鼠血清IL-1β、IL-15、IL-17、TNF-α、VEGF等促炎因子的表达
86-95
中国激光杂志050光纤光学与光通信

PDM-CO-OFDM系统中基于判决引导与判决反馈的盲相位估计算法

摘要:对于偏分复用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PDMCO-OFDM)通信系统,提出了两种盲相位估计算法,一种基于判决引导(DD)的方案,另一种基于判决引导和判决反馈相结合(DD+DF)的方案。随后在112Gb/s的PDM-CO-OFDM系统中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导频辅助(PA)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D算法在无需导频开销的情况下,可实现良好的相位估计性能,但对激光器线宽的容忍度较差,DD+DF算法对DD算法的相位估计性能及激光器线宽容忍度都有较高的提升,且其相位恢复结果明显优于采用五路导频的PA算法。
96-101
中国激光杂志简讯

13W全光纤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

摘要:和传统的石英光纤相比,硫系元素光纤、亚碲酸盐光纤、氟化物光纤等软玻璃光纤在中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以这些软玻璃光纤为非线性介质产生中红外超连续谱的研究均有报道。然而,在高功率中红外超连续谱的实验研究中,ZBLAN(组分为ZrF4-BaF2-LaF3-AlF3-NaF)氟化物光纤表现出了更为优越的性能。2009年,美国密西根大学以ZBLAN光纤为非线性介质,实现了平均输出功率为10.5W的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输出光谱范围为0.8~4μm。这是目前以软玻璃光纤为非线性介质产生中红外超连续谱的最高平均输出功率。
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