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激光》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激光器件、激光光谱学、激光仪器、光学元件、激光聚变、全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工业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8-7025
  • 国内刊号:31-1339/TN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01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4
  • 综合影响因子:1.4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激光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激光杂志激光器与激光光学

基于PDMS基片的回音壁模式光纤激光器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片的回音壁模式(WGM)光纤激光器。激光器主要由多模石英光纤、塑料楔形光纤、激光染料溶液、玻璃基底和PDMS基片构成。将一根直径为279μm的石英裸光纤和一根直径为200μm的塑料楔形光纤耦合后固定在一块长和宽分别为2cm和1cm的玻璃基底上,在玻璃基底上浇注PDMS溶液后再经烘干形成厚度约为400μm的柔性PDMS基片。在基片上石英光纤与楔形光纤的耦合位置处刻出一个长为0.4cm,宽和高均为400μm的光纤沟道,在沟道中填人诺丹明6G的乙醇溶液并用另外一块玻璃基片封装后构成基于PDMS基片的回音壁模式光纤激光器芯片。采用沿石英光纤轴向消逝波光抽运方式,在PDMS芯片上实现了抽运能量为8.5μJ的低阈值的回音壁模式激光定向输出。
1-4

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锁模的Yb:NaY(WO4)2飞秒激光器

摘要:采用提拉法生长了Yb:NaY(WO4)2晶体,使用透射式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实现了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连续波锁模飞秒激光运转。当最大抽运功率为8.6W时,输出功率为164mw,中心谱线为1035nm,锁模脉冲的重复频率为35MHz。经测量此时锁模脉冲宽度为246fs。
5-7

间隔双倍频移的可调谐多波长布里渊/铒光纤激光器

摘要: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波长间隔双倍布里渊频移的可调谐多波长布里渊/铒光纤激光器。利用一个3dB耦合器形成复合环形腔结构,使奇数阶斯托克斯信号被局限在一个腔内循环,仅有初始布里渊抽运信号和偶数阶的斯托克斯信号能够耦合输出,实现了波长间隔双倍布里渊频移的多波长输出。分析了不同布里渊抽运功率、不同980nm抽运功率下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在布里渊抽运信号功率10dBm,980nm抽运功率110mw的情况下,激光器在1555~1565nm范围内获得了波长间隔0.176nm的6个波长输出。
17-21

长腔长体布拉格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摘要:为了实现体布拉格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VBL)的外腔腔内光束合成,研究了长腔长VBL的激光输出特性。采用焦距为25mm的平凸柱透镜作为单管激光二极管(LD)的慢轴准直镜,同时快轴方向体布拉格光栅(VBG)离轴放置,使得VBL的外腔腔长达到约240mm,线宽从自由运转时的1.8nm压窄至0.14nm。在实验中,改变LD的偏振特性,VBL的激光输出特性不变。通过调节VBG温度,该长腔长VBL的激光中心波长从779.18nm到779.75nm连续可调,调谐过程中线宽基本不变。
22-25

1.3μm高脉冲能量锁模皮秒再生放大器

摘要:报道了激光二极管抽运工作波长为1.3μm的高能量皮秒再生放大器,种子源为重复频率65MHz、平均输出功率140mw的被动锁模皮秒激光振荡器。通过优化再生放大器,获得了重复频率为1kHz、脉宽小于20ps、单脉冲能量大于1mJ的高脉冲能量皮秒脉冲激光,脉冲能量稳定性均方根值小于0.3%,其倍频光束671nm的质量因子M2小于等于1.1,这表明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具有很好的光束质量。
26-30
中国激光杂志激光加工与应用

N2和Ar气氛下激光原位合成TiN/钛基复合涂层

摘要:分别以高纯N2和高纯Ar为保护气体,在TC4钛合金基材表面激光原位合成了TiN/钛基复合涂层。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空气电阻炉初步测试了复合涂层的相对高温耐氧化性。结果表明,Ar气氛下原位合成的复合涂层含有较多未完全反应的Ti相,组织均匀性较差,涂层截面显微硬度分布不均;而N2气氛下的原位合成反应比较充分,原位合成复合涂层主要由TiN和Ti3Al两相组成,涂层组织均匀致密,含较多高硬度TiN相,显微硬度自基体至涂层过渡平缓,且平均显微硬度较Ar气氛下复合涂层高约40.7%,600℃和800℃的相对耐氧化性值分别是TC4基体钛合金的6.83倍和1.94倍,较Ar气氛下的复合涂层提高约17.96%和19.75%。
31-37

长脉冲与连续激光联合辐照铝合金的温度场仿真

摘要:为了给长脉冲与连续激光联合作用模式的参数选择提供依据,采用ANSYS分析了长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共同辐照下2A12铝合金的温度场,得到了不同连续激光与长脉冲激光加载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和不同光斑半径组合情况下激光辐照中心点的最高温度和熔池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大,激光辐照中心点的最高温度越高;当两束激光的时间间隔大于某特定值时,脉冲激光所造成的温升才会逐渐增加;激光辐照中心点的最高温度和熔池的大小主要由峰值功率较高的长脉冲激光决定,但是如果选择合适的连续激光预热,尤其是当连续激光的功率密度达到105w/cm2量级时,联合作用能显著增大熔池的尺寸,并适量提高辐照中心点的温度。
38-43
中国激光杂志光纤光学与光通信

基于副载波复用的多输入单输出正交频分复用LED可见光通信系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副载波复用的新型的多输入单输出(MISO)正交频分复用可见光通信(OFDM—VLC)系统构架,并且实验验证了2×1和3×1的MISO OFDM—VLC系统传输。分别测量了2×1和3×1的实验系统的误差矢量幅度(EVM)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曲线图,找出了两个系统各自的最佳偏置范围。在将输入电压设置在最佳偏置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改变传输距离,对2×1系统,给出了系统EVM性能变化的曲线图;对3×1系统,给出了系统EVM和误码率(BER)性能变化的曲线图。在没有任何均衡的情况下,两个系统的传输距离都可以长达140cm。
44-48

高非线性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的理论研究

摘要: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新型零色散波长为1550nm的高非线性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PCF),并分析了PCF的有效折射率、有效模面积、双折射、非线性系数以及色散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当光纤包层孔间距以为1.6μm,大空气孔直径d,为1.4μm,小空气孔直径d2为0.74μm和0.76μm时,光纤的零色散波长都在1550nm处,该PCF的双折射为4.049×10-3,非线性系数可达28.4km-1·W-1。这种高非线性高双折射PCF,在1550nm通信波段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53-58

基于平板光波导任意带宽比的新型非对称交错滤波器

摘要:为了提高目前光纤通信系统的10Gbit/s和40Gbit/s混合系统的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器件结构以实现基于平面光波导的不等带宽交错滤波器。该结构结合光学微环与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结构,通过控制相关关键参数,实现了任意带宽比的光学交错滤波器,给出了带宽比为1:2的非对称交错滤波器设计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交错滤波器在信道间隔为100GHz的系统中给传输速率为10Gbit/s和40Gbit/s的两个信道分别分配了32.85GHz和67.15GHz的带宽,从而解决了传输速率为40Gbit/s的信道带宽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器件中各双模干涉仪的光功率分配比对输出谱带宽比的影响,给出了在相同信道间隔条件下不同带宽比的非对称交错滤波器的设计实例。
63-68
中国激光杂志材料

全固高非线性低色散斜率光子晶体光纤设计

摘要:摘要提出了利用掺氟同心圆环的光纤结构来提高光子晶体光纤(PCF)的非线性,所需控制的参量仅有两个。设计了三种具有高非线性、低色散斜率和低限制损耗的全固光子晶体光纤。这三种光纤分别具有正常色散、双零色散点和零色散点恰好在1.55μm波长处的色散曲线特性。所设计的零色散点恰好在1.55μm波长处的光子晶体光纤色散斜率值为5.12×10-4ps/(km·nm2),这比传统的高非线性光纤的色散斜率小了2个数量级。同时,该光纤在1.55μm波长处的非线性系数为31.5W-1·km-1,限制损耗为9.62×10-5dB/km。
69-74

Al3+/Eu2+共掺杂高硅氧玻璃的荧光特性

摘要:由纳米多孔玻璃制备了Al3+/Eu2+共掺杂的高硅氧玻璃,并研究了在纳米多孔玻璃基质中共掺杂Al3+离子对Eu2+离子450nm处蓝色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掺杂Al3+离子可分散多孔玻璃中丛聚的Eu2+离子,加之Al2O3较低的声子能量,使Eu2+离子的蓝色荧光发射显著增强;并且由于共掺杂的Al3+降低了Eu2+离子5d轨道劈裂幅度,随着Al3+离子含量的增加,Eu2+离子荧光峰蓝移。
75-80
中国激光杂志薄膜

组合套镀法制备2.0~2.4μm波段8通道微型集成滤光片

摘要:利用组合套镀法布里-珀罗结构光学薄膜滤光片间隔层的方法,选取锗和一氧化硅分别作为高低折射率膜层材料,在短波红外区域2.0~2.4μm光谱范围内,设计并制备了8通道集成窄带滤光片,单个光谱通道的有效通光区域的宽度为450μm,其间有30μm的挡光过渡带。各通道的峰值光谱透射率大于65%,滤光片的半峰全宽为8~13nm,相对带宽在0.33%~0.65%之间。
87-91
中国激光杂志测量与计量

大光程差、宽场、消色差、热补偿型迈克耳孙风成像干涉仪动镜倾斜误差分析

摘要:大光程差、宽场、消色差、热补偿型风成像干涉仪是在一定的基准光程差的基础上,通过动镜步进的方法,获得观测目标在一个波长范围内间隔为λ/4的4个干涉强度,并依此推算出高层大气的风速、气压、温度的新型风场探测装置。而在干涉仪的工程研制和实际风场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基准光程差误差、步长误差以及动镜倾斜误差等。为了精确地掌握这些误差对最终观测结果的影响以更好地满足风成像干涉仪的工程化和实际应用,对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的动镜倾斜误差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到并给出了动镜倾斜误差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动镜倾斜容限,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讨论并分析了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工作对风成像干涉仪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研制、性能改进和工程化都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并为其更好地应用于高层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92-98

测量薄膜厚度的数字叠栅技术

摘要:现代干涉测试的核心是用合理的算法处理干涉图而获得所需的面形及参数。由于常见的相移法要通过移相器有规律地移动采集多幅干涉图并数字化后求取波面的相位分布,这样必然引入由于移相器的线性及非线性误差所带来的计算误差,因此需要事先对移相器进行标定。采用了数字叠栅方法,利用一幅静态干涉图与一个正弦光栅的4幅光强分布图叠加,从而实现相移式动态干涉测试的效果,借助于相移法处理干涉图原理,可获得波面相位分布,从而实现对薄膜厚度的测量。由于正弦光栅的初始相位是由计算机产生的,所给出的相位移动不含任何移相误差,因此可提高测量的精度。
99-103

基于虚拟控制点的像机姿态测量算法

摘要:像机姿态测量,包括确定像机的旋转矩阵与平移向量,在机器视觉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针对控制点异面分布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控制点的像机姿态测量算法。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少量虚拟控制点实现像机姿态的短时间迅速求解,然后通过目前非常成熟的正交迭代算法,对求解结果进行精细调节,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测量算法的精确度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性能上优于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像机姿态迭代求解算法,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和抗控制点误匹配的能力,可以应用在实际的测量环境当中,是一种有效的像机姿态测量算法。
104-111

基于分布反馈激光器在2.0μm波段对CO2气体温度的测量

摘要:利用输出波长在2.0μm处的分布反馈激光器对CO2气体的两条特征谱线进行扫描以实现气体温度的测量。介绍了利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方法进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用多线组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高温吸收光谱的吸光度方法。常压下在静态高温炉中进行了实验,设定温度为900K~1200K时,经实验得到的温度值与热电偶测量值的温差在8%以内,计算得到CO2的5007.7874cm-1吸收线强与理论计算值相对误差小于14%。为今后的气体温度测量及多参数同时测量提供了借鉴。
112-116

基于LabView的激光束发散角测量系统

摘要:为了满足激光器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激光发散角的需求,研制了一套激光发散角快速测量系统。测量系统采用焦点法测量激光发散角,利用可变光阑法确定透镜焦点处激光束的直径。为了提高测量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测控软件。可实现对不同孔径小孔光阑的自动更换测量,记录相应的透过能量值,计算激光束发散角,并进行保存和打印。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准确,测量误差小于0.05mrad,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激光发散角快速测试的要求。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