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部级期刊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 11-5172/F 国内刊号
  • 1672-6995 国际刊号
  • 1.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评述、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学习与借鉴、资源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热点评述
直面“发展”版本升级——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1-1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论,到20世纪70—90年代的新发展观,展示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理念认识的递进和升华。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和综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版本再次升级。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调查与研究
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调研报告4-6

摘要:广东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产相对集中,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区。近年来,广东省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有序管理的发展轨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地质勘查投入严重不足,矿山企业规模偏小,开发与保护、破坏与治理矛盾尖锐,监管不利、《矿产资源法》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尽快修改《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对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问题的政策研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经济
我国煤炭生产布局探析与对策建议7-9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主要产地与主要消费地区逆向分布,全国几乎一半的原煤由只占全国煤矿企业总数8.5%国有煤矿生产。其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1/3的51家国有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1%。51家主要煤炭企业储量与产量大小分布基本一致,与全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大体一致。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构建煤炭产业联盟,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煤炭高效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高价位铁矿石进口格局正在发生改变10-12

摘要:铁矿石高需求和高垄断造成了铁矿石价格的飙升。我国钢铁需求已经趋缓,目前国内铁矿石进口的增加主要是由钢铁出口造成的,来来几年我国铁矿石需求将趋于稳定,铁矿石高价位会刺激我国低品位铁矿资源的大量开采。并且铁矿石高价位运行会促使我国限制钢铁出口,提高国内铁矿石产量,我国将为此付出环境代价,而铁矿石供应方将在未来12年里损失掉1300美元的中国市场份额,铁矿石高价位将损害供需双方长远利益。为应对铁矿石高价位,可采取以下对筻:①严格限制钢铁出口:②增加国内铁矿石供应:③提高国内钢铁工业集中度:④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开发铁矿资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产业经济
近10年来我国区域耕地面积变化比较研究13-15

摘要:以1996~2006年期间我国耕地面积数量变化为基础,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以GDP、人口、第一产业些固定资产投资为关联因子,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经济社会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耕地面积普遍减少,但我国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引致因子差异显著,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需要讲究区域性策略。

从土地的保障功能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16-18

摘要:土业承担着农民的多重保障功能,而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是在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导致“三无”农民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当前的征地补偿制度已经严重滞后,忽视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体系提供以下建议:①建立合理的最低保障制度;⑦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④建立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在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险制度;④为失地农民建立法律救助机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特别策划·世界地球日
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思考19-20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重开发轻保护、作法上的先破坏后治理、开发技术低、法制不健全。主要对策是认识环境价值,严格把关,合理规划,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完善我国矿山环境补偿机制思路探讨21-23

摘要:矿山环境补偿机制通过矿山领域的生态补偿行为,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为目标,采用相应的经济、行政等手段。使环境毁损责任主体负担环境成本,并对保护、治理改善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是涉及市场手段、法律、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制度安排。建立矿山环境补偿机制并逐步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形势,总结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状况:探讨了完善我国矿山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指出建立矿山环境补偿机制的难点;并对完善我国矿山环境补偿机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探析24-26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认识到节约是一种社会责任,节约是降低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确立以“尊重”为核心价值理念,突出节约的精神价值与时代内涵,营造全社会崇俭抑奢的氛围,树立从青少年抓起的理念,将节约道德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引导青少年逐渐养成良好的节约道德行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
保护土地财产权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27-28

摘要:土地财产是人民拥有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财产,同时土地权利又是最复杂、最脆弱和最容易发生纠纷的财产权利。人民群众拥有二十八种土地财产权利。但目前国家对土地财产权进行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而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建议切实落实好物权法,加快制订土地利用法和土地登记法,以对各种土地财产权利作出全面、系统、具体、明确的规定,尽快统一土地登记机构,并进一步完善土地财产权利的救济制度。

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征地补偿机制构建29-31

摘要:农地发展权是指土地用途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不同用途使用之权。农地征用补偿除了对农地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民生存权价格进行补偿外,还应当对农地发展权价格、国家粮食安全价格和生态安全价格进行补偿,即按照农地完全价值进行补偿。由于当前我国农地对于农民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功能,这就决定了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必须依据农地资源综合权利对农地征用过程中形成的土地增值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浅议耕地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内部性”问题32-34

摘要: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政策运行效果与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内部性”。文章将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行为作为切入点,从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内部性”如何导致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失败。并分析了产生地方政府“内部性”的制度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证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作用机制与原则研究35-37

摘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作用,在目的层面,预审旨在理顺人与土地的关系;在用地管里层面,预审制度更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可以有力地促进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存量土地的使用和供地方式的改革;在社会经济发展层面,预审是实现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遵循依法、规划控制、强制与审请、实质审查、公益利益和准入等六项原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技术经济研究
采矿权出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8-40

摘要:采矿权出让评估存在《矿业权评估指南》执行不严格、修订不及时,评估价值未根据最新财税法规进行计算,矿产品销售价格不实等问题。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评估人员学习不够、评估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矿业权评估指南》修订滞后等,建议加强学习以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提高评估质量、充分发挥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的作用。调整收益权益法下的采矿权权益系数,加强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加强矿产品价格的核实工作。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企业经营管理
浅析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及工作重点41-42

摘要: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深入贯彻执行,我国地矿业逐步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新的形势为地勘单位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分析地矿业面临的新形势,结合部分省的实例,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地勘单位的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一是积极争取政府资金项目,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二是加强矿业权的投入和开发工作;三是拉长产业链,树立“大地质”产业观念:四是要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重视人才培训工作。

国有矿企培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3-45

摘要:国有矿企培训存在如下问题:①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②员工、基层单位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③员工的技能接受能力差别大;④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⑤生产压力大、评价体系差,影响培训效果;⑥培训基地教学设施差;⑦培训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①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②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④做好岗位的分析调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④建立严格的绩交往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⑤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培训环境:⑥因岗施教,注意实际技能提升:⑦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

英文摘要46-4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