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 31-1965/R 国内刊号
  • 1009-7708 国际刊号
  • 4.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感染与化疗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简讯、读者·作者·编者、病例报告、综述与编译

中国感染与化疗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Ⅳ期临床试验153-158

摘要: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片剂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Ⅳ期临床试验,以加替沙星口服,或先静脉继以口服序贯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颌窦炎和尿路感染。结果①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总临床有效率为89.9%(1150/1279),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93.1%(711/764),急性单纯性下颌窦炎为80.0%(32/40),尿路感染为85.7%(405/475);②总细菌清除率为93.2%(412/44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7%(192/198),尿路感染90,2%(220/244);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208/1477)。药物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为12.6%(176/1399),其中药物相关血糖升高发生率为3.2%(45/1399)。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满意、耐受性良好,但对药物相关糖代谢紊乱应予重视。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159-163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上海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登记痰结核菌阳性(涂片阳性或培养阳性)的283例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资料。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总治愈率为74.9%。单因素分析有肺结核空洞、初治确诊延迟、初治用药数量、耐药性、不同复治类型和复治方案等6个因素与复治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耐药性、不同复治类型和复治方案为影响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耐药、不同复治类型、复治方案是影响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产ESBLs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增加将改变目前治疗规范163-163

摘要:社区菌血症性尿路感染,治疗指南通常推荐用新一代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Rodriguez-bano等前瞻性研究43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占该院4年内大肠埃希菌菌血症的8.8%,细菌所产最常见的ESBLs为CTX—M,占70%。59%的患者曾使用氟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43例中51%(22例)为社区获得感染,感染源为胆道和尿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2005-2006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164-168

摘要:目的调查2005-2006年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及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8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280株)、肺炎链球菌(105株)、卡他莫拉菌(61株)、β溶血链球菌(30株)和MSSA(30株)共506株。菌株统一由北京医院作复检并用E试验测定头孢克洛等6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等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菌。分别占CAP56.9%(202株)和AECB64.5%(93株)。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为50.5%,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为31.4%,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为18.1%。青霉素不敏感率以上海和广州最高(78.6%),其他依次为四川(50%)、天津(46.7%)、浙江(37.5%)和北京(21.1%)。有21.1%的流感嗜血杆菌和93,4%的卡他莫拉菌产生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头孢丙烯、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和莫西沙星分别有98.6%、97.8%、98.6%、85.8%和100%的敏感率。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MSSA耐药率分别高达94,3%、60%和56.7%。头孢克洛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值低于头孢丙烯1/2。结论与2003年监测结果比较,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有较快的增长;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呈上升趋势;肺炎链球菌、G溶血链球菌和MSSA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升高;头孢克洛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保持70%~100%的敏感性,提示仍可作为轻中度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选用药物。

血友病合并HIV/HCV感染者52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效分析169-172

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仑(EFV)]的疗效。方法观察52例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在接受“d4T+3TC+EFV”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抗HIV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每月增长(7.70±4.80)个/mm^3,HIV RNA载量显示不同程度下降,50例患者的HIV RNA载量在治疗后2~7个月均低于检测水平;29例患者出现三酰甘油升高,22例出现血尿酸升高。结论“d4T+3TC+EFV”方案是合并HIV/HCV感染的血友病患者安全、有效的HAART方案。

法罗培南钠片剂在健康志愿者中药动学研究173-176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法罗培南钠片剂的药动学特点。方法10名受试者在2个周期内分别空腹单剂量口服法罗培南钠片剂300mg、600mg,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HPLC—UV)法测定其血液、尿液法罗培南浓度,并用Win-Nonlin专业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300mg、600mg法罗培南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x)分别为(7.612±3.296)和(15.539±7.395)mg·h/L,AUC(0-∞)分别为(7.737±3.328)和(15.716±7.368)mg·h/l,Cmax分别为(3.815±1.053)和(6.885±2.256)mg/L,Tmax分别为1.00和1.00h,t(1/2)分别为1.006和1.055h,CL/F分别为(46.980±22.247)和(46.996±22.475)L/h,V/F分别为(70.151±38.281)和(73.535±40.439)L。尿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法罗培南12h尿累积排出率分别为(5.96±3.15)和(4.35±1.48)%。结论法罗培南在300~600mg范围内Cmax和AUC随剂量呈比例增加,单剂量给药在健康人体耐受性良好。

“象”与“像”的正确用法176-176

摘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会议对科技界“象”与“像”用法混乱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认为有必要再次对此二字的用法做出明确的界定。与会专家认为,‘象’是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是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

1例复杂重组HIV-1亚型(CRF09-cpx)的鉴定177-179

摘要:目的鉴定我国首例报道的复杂重组HIV-1(CRF09-cpx)感染病例,回顾性观察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耐药性的产生。方法分别采用蛋白酶基因、反转录酶基因以及env基因片段进行HIV-1的亚型分析;采用Trugene HIV-1基因型检测系统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患者所感染的毒株与CRF09复杂重组毒株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相关的位点突变并导致对多种药物产生耐受,同时表现出了耐药位点的累积。结论鉴定了我国首例报道的CRF09复杂重组HIV-1毒株并初步分析其耐药特征。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80-183

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AECB)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治疗费用。方法88例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其中序贯组44例,于治疗当天开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250mI。静脉滴注,每日1次,3~5d后,换用莫西沙星片剂400mg口服,每日1次,总疗程7~10d;对照组44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总疗程7~10d。结果①序贯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5.9%(29/44)和68.2%(30/44),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39/44)和90.9%(40/44);②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7%(30/32)和94.4%(34/36)。痊愈率和细菌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序贯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658±456)元和(6825±387)元;序贯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8±2.2)d和(13.7±1.5)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序贯组11.4%(5/44)和对照组13.6%(6/44),均可耐受,无中途停药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获得与莫西沙星全程静脉滴注给药相似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见,并且可以显著节省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比较替吉环素和其他11种抗感染药物对2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活性183-183

摘要:本试验比较替吉环素和其他11种抗感染药物对21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菌株为1990-2003年采集于欧洲和美国,包括散发菌株和流行菌株均有收录,但每次爆发流行仅收录1株,并由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技术确认为独立克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184-186

摘要:目的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 9例,CD450~100/mm^3 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血液疾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187-190

摘要:真菌感染越来越成为血液疾病治疗过程中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与其他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相比,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常具有以下特点:①血液疾病患者常伴有免疫缺陷,导致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同时一旦发生真菌感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②难以取得病原学资料,对某些真菌感染影像学参考价值较大;

《医院感染病学》出版190-190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临床与实验研究
美罗培南治疗中、重度烧伤感染的临床观察191-193

摘要: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烧伤后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个烧伤治疗单位共48例中、重度烧伤感染患者,给予美罗培南0.5或1g/次,每日2g或酌情增减(小儿剂量20mg/kg×3次),疗程7~10d。观察用药后创面外观变化、细菌培养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改变,并判断疗效。结果美罗培南应用后发热患者体温有不同程度下降,总改善率为66.7%;创面渗出减少,红肿消退;对烧伤创面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为68.4%(敏感株)和40%(耐药株);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较用药前下降。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培南能有效治疗烧伤后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

373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194-197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本研究共包括373株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52株,洛菲不动杆菌21株。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最为敏感,细菌耐药率仅为2.6%;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约为1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毗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7.5%~59.9%;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嘿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与鲍曼不动杆菌相比,除多黏菌素B外,洛菲不动杆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低,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以下。结论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3种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198-201

摘要:目的比较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嗯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等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种抗菌药物对测试菌株的MIC,用WHONET5.3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亚胺培南(75.4%)、米诺环素(69.3%)、头孢哌酮-舒巴坦(5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米诺环素(87%)、莫西沙星(86.1%)、左氧氟沙星(82.4%)、复方磺胺甲嗯唑(7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测试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米诺环素(77.2%)、美罗培南(61.4%)、头孢他啶(56.1%)。结论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202-205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整合子分布及分型研究206-209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与分型。方法用Ⅰ类、Ⅱ类和Ⅲ类3种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扩增398株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应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临床菌株的MIC。结果Ⅰ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48.7%,Ⅱ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2.3%,未检出Ⅲ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同时阳性率为1.5%。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69%,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7%;非发酵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4%.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1.8%。在肠杆菌科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结论在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高于非发酵菌,Ⅱ类整合子则无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