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试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测试杂志

《中国测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控技术、性能测试等。
  • 主管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5124
  • 国内刊号:51-1714/TB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26-260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58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测试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测试杂志测试理论

试论测量仪器新概念——测量仪器云

摘要:在概述测量仪器的沿革,分析计算机化测量仪器的技术特征,关注当今大规模、实时性、多样化测量对测量仪器提出的新需求,注意到云计算技术架构具有的先进性、通用性基础上,给出测量仪器云的概念,阐述测量仪器云的技术基础、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指出构建测量仪器云的基本要求和部署模式,提出测量仪器云的基本架构,并归纳了测量仪器云即将出现的可能性、必然性及合理性。
1-5

周向裂纹圆棒试样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研究

摘要:借助自制对中夹头和载荷分离法成功实现了周向裂纹圆棒试样的断裂韧性测试。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柔度法得到了考虑弹性模量、试样直径、测试标距及裂纹深度等影响的统一裂纹长度预测公式;采用双引伸计测轴向位移、等面积法计算最终裂纹长度,解决了裂纹扩展偏心所带来的影响;有限元模拟分析证明了载荷分离理论适用于周向裂纹圆棒试样,并提出了几何函数G(a/R)的具体表达式;采用规则化方法获得了16Mn周向裂纹圆棒试样的JR阻力曲线。结果表明:由周向裂纹圆棒试样测得的结果与标准三点弯曲试样得到的结果接近,分散性小。
6-9

微小推力测量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摘要:为满足微小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发动机微小推力(几百毫牛量级)动态特性研究和测试的需要,在一种微小推力测量系统上(其推力范围为0~400mN)开展了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分别采用小球加载和电磁加载技术给系统加力,对比了小球下落、负阶跃力响应和电磁加载的动态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加载标定方式简单实用,避免了运动部件和操作因素等随机干扰带来的误差;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达到了15ms,并具有很好的测量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以满足微小卫星用发动机的动态推力测量的需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0-12
中国测试杂志测试方法

金刚石涂层基体间结合力的测定

摘要:结合力是制约金刚石涂层工具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膜基结合力进行划痕实验,运用划痕仪所测的声发射数据、摩擦力数据及光学、电子扫描划痕形貌来综合评定膜基结合力。评定结果表明:单一的声发射图谱或摩擦力曲线不能准确判定膜基结合力的表征值临界载荷,声发射图谱、摩擦力曲线与划痕形貌综合评定临界载荷结果才可信。
13-16

软材料的低阻抗SHPB实验技术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一种以聚碳酸酯(PC)材料为波导杆的低阻抗SHPB系统,采用波传播系数实验方法分析PC杆中的波传播过程,得到了PC杆中与波衰减和弥散相关的波传播系数,并利用所测衰减指数和相速度预测了波形,预测波形与实测波形符合较好。应用低阻抗SHPB,获得了泡沫和橡胶两类典型低阻抗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17-20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对4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对抗弯加固梁的破坏形态、刚度变化、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分析了碳纤维布粘贴层数和加固梁是否欲裂对碳纤维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可明显增强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改变加固梁的破坏形态,改善延性,延缓裂缝的发展,提高加固梁的整体刚度;同时碳纤维布粘贴层数越多,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越大,但其提高程度并不与粘贴层数成正比;加固预裂梁后其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但其延性降低。最后,针对现有的规范及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抗弯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21-25

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故障预测研究

摘要:随着系统发生故障所带来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危害性越来越大,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重点介绍了改进灰色模型,并利用PSO算法实现了改进灰色模型的参数优化,然后以某制导雷达系统的波束控制中某电源组合为例采集电压信号数据,算法收敛性能很好,得到的结果用于改进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精度很高。
26-28

基于准静态的泡沫橡胶耗能性能实验研究

摘要:泡沫橡胶是一种新型的多孔吸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振吸能特性,该文对5种密度的闭孔泡沫橡胶和实心橡胶分别进行了单轴循环加载实验。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复合泡沫橡胶密度的增大,试样卸载后的凹陷面积逐渐增大,但实心复合橡胶卸载后没有凹陷现象;密度越大,卸载后变形的恢复越缓慢,每一种密度的复合泡沫橡胶都伴随有永久变形出现;随着泡沫橡胶密度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平台区变短,泡孔塌陷速率增大;在同等加载条件下,密度变小,泡沫橡胶的减振性能更加优越。
29-32

拉铆钉螺杆应力测试误差分析及修正

摘要:使用金属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进行拉铆钉常温铆固,以及-50℃~70℃温度范围内钢质螺杆的轴向应力测试,两种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指出因零点输出的影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预紧力存在误差;由于测试方法的不足和温度误差的影响,应变式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应力存在误差。使用串并联补偿电路和双丝半桥式温度自补偿应变计可有效修正这些误差。
33-35

仪器仪表的内阻测量和分析

摘要:仪器仪表的内阻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针对几种典型计量仪器的特点,设计了测量内阻的方法,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得的内阻值与指标一致;针对在计量检定过程中仪器内阻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解释原因并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
36-38

利用VM-7衰减校准系统实现微波阻抗参量测试

摘要:通过对VM-7衰减校准系统的构成原理及阻抗参量测试方法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其动态范围宽、灵敏度高、频率范围宽等显著优点,提出了利用VM-7衰减校准系统结合驻波比电桥来实现微波阻抗参量测试的方案,对构造原理、实现过程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经过实测验证:系统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为微波阻抗参量的计量测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9-41

单轴微机械热对流加速度计温度场分析

摘要:为优化微机械热对流加速度计的结构布置和加工流程,提高其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采用了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的"牺牲层"技术和Si-SiO2SiO2-Si键合技术设计制作了六面体腔型式的微机械热对流加速度计模型,并通过对这种结构的模型进行温度场分析。当微机械热对流加速度计具有最高的灵敏度时,热敏元件与加热元件的最佳距离区间为[430μm,440μm]。
42-45

风洞天平校准装置的技术特性和评定方法研究

摘要:为提高风洞天平校准技术水平和确保校准质量,分析了风洞天平校准设备的计量现状,论证了通过计量测试途径定量考核评定风洞天平校准装置性能水平的必要性;通过分析风洞天平校准装置功能,提出了"附加干扰"、"重复性""、稳定性""、校准载荷范围"和"公式系数组成项"考核风洞天平校准装置技术水平和校准能力的5个技术特性以及"直接考核"和"间接评定"2条评定方法研究思路,供风洞天平和计量科研工作者参考。
46-48

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域功能及应用

摘要:矢量网络分析仪通常用来分析被测件的频域参量,为介绍时域测试并推广其应用,采用了具有时域功能的矢网来对电缆进行具体测试。结合实例介绍了时域功能在电长度测试、电缆性能判定及电缆故障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并就时域测试时矢网的参数设置和误差来源进行说明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分析电缆时域特性简单方便、结果直观、数据可靠。
49-51

普通照明用LED模块光色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LED技术的持续发展,其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成为了世界LED产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该文介绍了LED模块的光强分布、光通量、光强、相关色温、显色指数、色品坐标、色品容差、平均颜色不均匀性和最大颜色不均匀性等光色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并结合自己在检测LED模块产品检测工作中的积累,总结了LED模块相具体条件下应选用的测试方法。
52-55

基于谐振法测试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参数

摘要:介电常数是介质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该文讨论了微波介质的介电参数的理论计算,分析了谐振法的模型,研制了基于谐振法测量微波介质材料介电参数的测量系统。通过对多个样品进行实测,结果表明与参考值比较吻合,评价了该测量系统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从而建立了微波频段内微波介质材料介电常数测量平台。
56-59

测定汞的原子荧光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比对研究

摘要:从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比对研究了测定水中汞的原子荧光法和冷原子吸收法,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2)质量控制指标与样品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3)对于标准样品,两种方法的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误差(RE)结论一致,即RSD≤5%,RSD′≤10.0%,RE≤±15.0%;(4)两种方法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基本一致,为85%~115%,原子荧光法的空白加标回收率略低于冷原子吸收法。
60-62

HPLC法定量测定原乳中青霉素钾酶解产物的研究

摘要:为判定原料乳中是否添加青霉素类抗生素分解剂进而区别真假"无抗奶",根据青霉素经青霉素酶作用后产物为青霉噻唑酸的特性,采用HPLC法对原乳中青霉素的酶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方法回收率为89.7%~9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5.5%(n=3),在2~60 mg/L范围内青霉噻唑酸钾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S/N=3)为0.2 mg/L。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准确定量,且前处理简单,适合大通量检测。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