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杂志社
分享到:

渔业现代化杂志

《渔业现代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渔业水体净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与病害防治、渔业机械及其应用、饲料与营养、水产品加工与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渔船与捕捞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9580
  • 国内刊号:31-1737/S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3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669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渔业现代化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渔业现代化杂志养殖工程

基于RFID技术的亲鱼养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亲鱼养殖管理系统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并对亲鱼养殖全程实现可靠精细化的管理、跟踪和追溯。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天线直径分别为25 cm和40 cm两种规格的RFID抄网读写器,能够在平均距离16.41~22.82 cm范围内,稳定地读写亲鱼皮下肌肉内的玻璃标签,在后台软件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亲鱼养殖全程的有效管理、跟踪和追溯。
1-5

抽屉式生物滤器在漠斑牙鲆循环水养殖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抽屉式生物滤器应用于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闭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其对循环养殖水的处理效果及漠斑牙鲆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循环水养殖,漠斑牙鲆从初始时的(225.4±11.9)g增加到结束时的(337.5±10.3)g,增重率49.97%;试验饲料系数1.06,养殖密度24.1 kg/m3,成活率100%;抽屉式生物滤器对于NH4+-N、NO2--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0.61±1.88)%、(14.90±3.06)%和(16.11±1.70)%,可满足漠斑牙鲆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
6-9

水射流空化强化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养鱼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研究了水射流空化强化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养鱼污水的效果,同时考察了单独的水射流空化处理、光解处理、光催化氧化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射流空化强化TiO2光催化技术处理养鱼污水0.5 h后,杀菌率达97%;处理4 h后,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5%和29%。在降解氨氮和COD方面,水射流空化技术和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结合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水射流空化强化光催化氧化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工艺,而且高速射流产生的冲击波对水体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
10-15

赤潮异弯藻对孔石莼生长及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Hada)Hada]对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an)生长及其叶绿素a(Chl-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的克生作用会明显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同时赤潮异弯藻也会抑制孔石莼的生长,且孔石莼生理生化特性对其有明显的响应。赤潮异弯藻会使孔石莼CAT活力和MDA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GPX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T-AOC和T-SOD活力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Chl-a含量并无明显变化。推测赤潮异弯藻克生作用诱导孔石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是藻体受损伤的主要原因。
16-20

温度和pH值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黄尾鰤稚鱼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的影响

摘要:在荷兰进行的一个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的新鱼种的调查中认定,黄尾鰤具备出色的潜力。为了帮助确定这一鱼种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最适合的水质,在两个独立的试验中测试了水温(21,23.5,25,26.5和29°C)和pH值(6.58,7.16和7.85)对它的影响。对生长在中试规模RAS系统中的黄尾鰤稚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应激生理参数和新陈代谢参数等进行了估算。
20-20

低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对蛋白核小球藻摄食率和同化率的研究

摘要:试验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低温条件下(5~10℃)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部分平均干重为0.91±0.06 g)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摄食率(IR)和同化率(AE),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为(5.7±0.3)×104cells/mL。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对小球藻的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组之间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化率为42.95%~51.10%,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低温下仍能生存。
21-24

多棘海盘车对四种贝类摄食率和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在水温为22~24℃,盐度29.6,溶解氧6.9 mg/L,pH 8.01的条件下,研究了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4种贝类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贻贝(Mytilus eduli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与食物选择性,以期了解多棘海盘车摄食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只有一种贝类作为饵料时,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贝类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对东方缝栖蛤的摄食率最大,为0.005 7~0.008 0 g干重/(h.只)(壳长为7~20 mm),其次是贻贝为0.003 5~0.004 9 g干重/(h.只)(壳长为10~21 mm),对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最小,为0.001 4~0.002 8 g干重/(h.只)(壳长为14~31 mm)。同时,多棘海盘车的摄食率还表现出一定的昼夜差异,夜间的摄食率大于白天,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当4种贝类同时作为饵料存在时,多棘海盘车对东方缝栖蛤的摄食率最大,为0.003 0 g干重/(h.只),其次是贻贝为0.001 7 g干重/(h.只),以摄食率评价摄食选择,多棘海盘车对于该4种贝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其摄食选择性的顺序为:东方缝栖蛤,贻贝,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
25-29

使用自动化捕鱼机械放牧经过声学训练的鱼类

摘要:作为从实验室研究到将来鱼类放牧技术在外海应用的一个中间阶段,在一个水库中使用音响集鱼和自动化捕捞机械对鱼类放牧进行了测试。使用了一台自动的浮动式捕鱼机械。鱼经训练能将食物与一个声学信号联系起来,然后将它们投放到水库中。通过定期训练强化鱼类的条件性反应,
29-29

半滑舌鳎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2009年3月至10月进行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 semilaevis Guanther)生产性养殖试验,期间对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效果及半滑舌鳎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养殖水体经系统处理后,养殖池内水温18~21℃,pH 7.0~8.0,DO≥6.6 mg/L,养殖池进水氨氮0.017~0.178 mg/L,亚硝酸氮0.012~0.064mg/L。文中详细阐述了放苗前养殖车间消毒、苗种选择与运输、生物滤池的培养、苗种投放、养殖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饵料投喂、光照控制、水质因子控制等内容,并对养殖半滑舌鳎8个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参考。
30-35

国内首套水产网络监控系统在天津滨海投入使用

摘要:日前,天津滨海新区率先从瑞典引进的国内首套水产养殖网络监控系统投入使用。该套远程控制设备实现了遥控养殖,不管人在何处,只要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养殖场电磁阀的开闭、风机的转速,并调节水温、盐度、水流速等各项指标。该套设备通过装载手机SIM卡实现通讯功能,如果设备监测到水温、盐度超出预设范围,设备除进行自动调节外,还将及时向工作人员发送短信进行报警。
35-35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养殖

尖紫蛤壳顶幼虫适宜饵料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尖紫蛤壳顶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投喂浓度,选用5组微藻做为饵料,研究其对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 Cai et Zhuang)壳顶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5组微藻分别是A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 sp.),B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C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D组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亚心形扁藻,E组小球藻(Chlorella sp.)+亚心形扁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A组饵料效果为最好;B组和C组的饵料效果次之,E组和D组的饵料效果较差;不同饵料种类下,A组壳顶幼虫有最大生长和存活率;不同饵料浓度下,A组的最适投喂浓度是12 000个/(mL.d),C组的最适投喂浓度是5 000+5 000个/(mL.d)。A组和C组获得了较高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可做为尖紫蛤壳顶幼虫适宜的饵料。
36-40

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9种蛋白水平(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等能微颗粒饲料(以D1-D9表示)饲喂稚星虫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日增重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5组达到最大值。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表明,稚星虫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D1-D5组(P〈0.0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D9组稚星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D1-D4组(P〈0.05);D9组稚星虫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除D8组外的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以日增重为评价指标,稚星虫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69%。
41-46

渔船稳性评估系统

摘要:由捕鱼引发的事故和船舶的灭失位居海事部门事故发生数量的前列,而这些事故通常由船舶失稳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所导致。渔船船员通常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并且没有能力正确地评估他们的船舶正在遭受的风险。这就是我们试图去处理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创建一个可以充当渔船船员助手的系统,它能在任何时候,以极为方便、清晰和易懂的方式,
46-47

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摘要: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P〈0.05),其中M4组最大。M3、M4、M5组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其中M3组最大。M2、M3、M4、M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M3和M4组的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3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2、M3、M4和M5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含量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因此,本研究建议,斑点叉尾鮰幼鱼养殖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48-53
渔业现代化杂志渔业装备

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建模和理论运行特性分析

摘要:根据渔船节能减排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渔船余热实现渔船的制冰、蓄冷和工作区域供冷,解决了渔船上鱼类的保鲜和冷藏,改善船上工作环境。建立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热力学模型和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模块法迭代求解,实现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仿真,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最终获得了烟气温度、流量和三通阀开度等参数变化时各用户端功率的变化规律。该系统模型可指导渔船制冷系统的功率分配,为优化渔船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低碳渔船提供理论基础。
54-58

网箱养殖智能投饲监控系统的设计

摘要:针对浑水海域网箱养殖中的投饲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回声探测方法进行智能投饲监控的系统原理及软硬件设计。在网箱底部安装一套收发合置的回声探测声纳,监测通过网箱饲料反射的声信号能量值,将其作为反馈量来调整饲料流量,使得过剩饲料维持在预设量,以实现智能饲量控制。为简化投饲监控系统并降低成本,可采取1套回声探测系统同时监控4个网箱的设计,并将各个监控节点组成WLAN后接入公网,以实现大型网箱养殖场的远程智能投饲监控。
59-63

增氧机池塘增氧效果试验的研究

摘要:研究不同型式的增氧机性能,可使生产者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与模式针对溶氧的需求,选择配置合适的增氧方式。通过对使用最为广泛的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和曝气式增氧机产品性能的池塘实效试验,分析比较各类增氧机性能、工作特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养殖水体溶解氧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叶轮式、水车式和射流式增氧机应用于服务水域,其增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该水域养殖鱼类的氧需求,但可满足养殖鱼类的应急氧需求;曝气式增氧机因没有应急增氧作用和水体搅拌能力而不适合四大家鱼等常规鱼种的养殖需要。
64-68

从鱼副产品中超临界流体萃取鱼油

摘要:鱼和鱼副产品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主要的天然来源,它们在食品和制药业中非常重要。与冷萃取法、湿体研碎法或者酶萃取法等传统的鱼油萃取工艺相比较,采用二氧化碳在中等温和条件(25 MPa和313 K)下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能对减少鱼油的氧化有益,尤其对于像鲑鱼油等富含ω-3的鱼油,
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