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卫生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述评、综述、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调查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8020
  • 国内刊号:11-2158/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0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71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卫生研究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卫生研究杂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栏

1996~2007年中国保健食品原料调查分析——营养素和中草药原料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调查分析中国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情况,分析其中营养素、标志性成分和功能性菌类的使用和分布,评估其集聚性和多样性。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7年保健食品审批信息,特别是保健食品配料和成分表信息,建立成分数据库,统计分析营养素、标志性成分和功能性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1996~2007年,中国共批准保健食品9021个,符合调查条件的共8645个。中草药是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使用品种高达到223~378种,其次原料使用各种营养素、功能和标志性成分、提取物等共280余个,其中营养素类物质100余个。标志性成分中皂苷、黄酮和粗多糖使用最高。结论中国保健食品中营养素和标志性成分使用广泛,标志性成分标识多以中草药原料为代表。应加强研究中药材和功能声称联系的手段和方法。
129-132

海洋胶原肽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海洋胶原肽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灌胃给予海洋胶原肽(0.3575、1.0833、3.25g/kgbw)20天,测定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0833g/kgbw和3.25g/kgbw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BUN,3.25g/kgbw剂量组大鼠肝脏SO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性显著性升高,1.0833g/kgbw和3.25g/kgbw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海洋胶原肽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改善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肝肾功能。
147-149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为研究IR的发生机制及筛选改善IR的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IR细胞模型。方法以大鼠肌细胞系L6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含10ng/ml小鼠TNF-α培养液中培养24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胰岛素对照组。之后各组细胞分别加入100nmol/L胰岛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含量,[3H]标记的脱氧葡萄糖转运检测细胞内葡萄糖的摄取量评价模型建立的效果。结果在无胰岛素刺激下,TNFα诱导组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含量和细胞内的葡萄糖摄取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在胰岛素刺激下,TNFα诱导组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含量和细胞内的葡萄糖摄取量,与胰岛素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含10ng/ml TNFα的培养液培养24h的L6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作为IR肌细胞模型可广泛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和筛选辅助降血糖的药物或功能食品的功能评价。
149-151

降血脂体外评价技术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降血脂的体外评价的方法。方法以HepG2细胞为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胆固醇,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代谢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来评价胆固醇模型是否成功,并用阳性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进行验证。培养液中加入游离脂肪酸,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和培养液游离脂肪酸吸收率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并用阳性降甘油三酯药物非诺贝特进行验证。结果培养液中加入25-羟胆固醇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HMG-CoA还原酶、SREBP-2及LDLR表达降低,表明胆固醇模型成功。阳性药洛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上调SREBP-2及LDLR的表达,发挥降胆固醇的功效。培养液中加入50μmol油酸6h后油酸吸收率达到40%,细胞内甘油三酯有升高趋势即表明高甘油三酯模型成功。非诺贝特能够促进游离脂肪酸的吸收并且不增加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达到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结论在体外可以将HepG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进行降血脂功能因子的筛选。
155-158

减肥功能实验动物模型的改良

摘要:目的对传统的评价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20只分为2组,作为传统模型中的对照组和肥胖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其余30只大鼠喂饲高脂饲料2周后,将体重增加排在后1/3的大鼠作为肥胖抵抗大鼠剔除,其余的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作为改良模型中的对照组和肥胖组,对照组大鼠转为喂饲基础饲料,肥胖组大鼠继续喂饲高脂饲料4周。实验结束时称体重,体脂含量,计算脂/体比,测量血糖和血脂,并将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模型的肥胖组大鼠的终末体重、体脂含量、脂/体比以及血脂等均显著高于其各自的对照组大鼠,且改良的模型中肥胖大鼠的上述肥胖相关指标都显著高于传统模型中的肥胖大鼠,各项指标组内的差异较小。结论改良的肥胖动物模型优于传统的肥胖动物模型,代表性更好。
162-164

抗氧化能力体外评价方法的进展和比较

摘要:抗氧化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在营养学、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各有特点。本文对近年来新出现的体外抗氧化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比较,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64-167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酵母和大鼠小肠黏膜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体外体系,评价在该体系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AGI)的活性,为建立AGI活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应用酵母和大鼠小肠黏膜提取液作为α-葡萄糖苷酶,以麦芽糖为底物;用0.00、0.25、0.50、1.0和1.50mg/ml的酶与0.00、0.01、0.02、0.04、0.06、0.08、0.1和0.12mol/l的底物反应,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生成量来确定反应条件;在该反应条件下比较两种酶源的活性差异,并以此分析EGCG的AGI作用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0.50mg/ml的酶与0.06mol/l的底物反应,研究发现在该体系下EGCG对酵母来源的AGI活性强于小肠黏膜来源的酶,其IC50值分别为:0.150和0.837mg/ml。结论建立体外AGI活性评价体系有利于准确筛选AGI活性物质,酵母来源的酶可用于AGI活性的初步筛选;离体组织测定法可用于进一步评价AGI活性物质;EGCG体外具有较强的AGI活性。
168-171

菊粉类果聚糖对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影响——系统评价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菊粉类果聚糖对人群的降脂作用。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等国际期刊数据库和相关出版物的参考文献,以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为分析指标的人体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只有文献质量达到要求的研究才被纳入评价。最后共纳入9项研究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菊粉类果聚糖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人群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而对血脂正常者无明显作用。结论系统评价的结果表明每日随食物摄入菊粉类果聚糖17g/d对高血脂人群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172-176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碘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仔鼠海马CaMKⅡ表达的改变

摘要:目的观察多功能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碘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大鼠仔鼠海马中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妊娠后,取孕鼠2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碘缺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根据饮水中含丙基硫尿嘧啶(PTU)剂量分为5和15mg/L组,每组7只孕鼠。分别于出生后(PN)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取5只仔鼠,灌流固定大脑,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海马CaMKⅡ表达。结果对照组仔鼠海马CA1、CA3和DG区均呈强阳性染色,在神经元细胞胞浆内充满CaMKⅡ。5、15mg/L和碘缺乏组仔鼠海马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与对照组一致,但与对照组相比染色强度逐渐降低。PN21和PN14时,仔鼠海马CA1、CA3和DG区平均积分光密度在碘缺乏组[PN21:(26.05±4.98)、(30.79±3.22)、(26.40±2.63);PN14:(25.48±4.87)、(44.17±5.91)、(26.41±3.01)]和15mg/L组[PN21:(17.02±2.68)、(24.57±6.62)、(20.18±4.05);PN14:(20.66±3.51)、(34.94±5.09)、(27.32±4.97)]明显低于对照组[PN21:(57.75±13.22)、(65.03±6.20)、(49.39±8.41),P〈0.05;PN14:(54.08±12.00)、(71.04±5.07)、(78.52±12.42),P〈0.05]。PN7时,碘缺乏组和15mg/L组仔鼠海马CA1区平均积分光密度在碘缺乏组(25.74±3.33)和15mg/L组(26.89±5.25)明显低于对照组(40.53±3.65),P〈0.05。结论碘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下调海马组织CaMKⅡ蛋白表达。
180-183

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测定中样品保存时间与其在萃取液中稳定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水样中三卤甲烷(THMs:氯仿、二溴一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和溴仿)和卤乙酸(HAAs:一溴乙酸、二溴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和一溴一氯乙酸)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变化及其在萃取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集2份管网末梢水,分别加入10μg/L三卤甲烷混标和10μg/L卤乙酸混标,于采样后的当天及3、7、14天以美国EPA551.1和552.3法测定THMs和HAAs浓度,比较其随样品保存时间的变化;加入混标的萃取液在保存的当天及7、14、21、30天时分别测定THMs和HAAs浓度,比较萃取液中目标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样品保存时间是影响目标物浓度的重要因素,目标物浓度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降低;萃取液中的目标物浓度除二氯乙酸下降外,在测试期内均较为稳定。结论样品保存时间对THMs和HAAs测定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样品在采集当天进行测定或完成前处理;除二氯乙酸外,保存于萃取液中的目标物浓度在萃取物中可稳定30天以上。
187-190

番茄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番茄红素(L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两个实验组大鼠(分别每天灌胃5或20mg/kg番茄红素),15d后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再灌注后第3h和第24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血清尿酸(UA)的含量及活性,并采用RT-PCR法检测脑皮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 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较小,神经症状较轻,脑组织SOD、CAT活性较高,iNOS活性及MDA、NO、血清UA的含量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高剂量组HIF-1α mRNA表达上调;而Bcl-2 mRNA表达上调仅在LP低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的局灶性脑I/R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iNOS活性,上调脑组织HIF-1α和Bcl-2水平有关。
201-204
卫生研究杂志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50例确诊为GDM的孕妇和300例正常孕妇,用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及饮食生活情况等,并进行t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妇女平均每日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23个变量与GDM的发生有关,最终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7个变量,其中危险因素6个,包括血压高(OR=28.50)、不良孕产史(OR=3.10)、孕前肥胖(OR=2.80)、过量摄入水果(OR=2.40)、糖尿病家族史(OR=1.86)及喜欢吃甜食(OR=1.68);1个保护因素为进食白肉频率较高(OR=0.62)。结论多种饮食生活方式不合理与GDM发病有关;对孕妇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合理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以减少GDM的发病率。
209-211

蚌埠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蚌埠市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方便抽取蚌埠地区2所大学在校学生3320名(男生1550名,女生1770名,年龄19.58±1.366岁)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因素和亚健康状况。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46.0%。躯体亚健康报告率为30.0%,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人数比例分别为27.0%、42.0%和34.1%。心理亚健康报告率为36.5%,其中三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人数比例分别为68.6%、35.5%和85.8%。对亚健康症状报告率有影响的家庭环境因素是家庭类型、父母亲的健康状况。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较高。单亲家庭和父母亲健康程度低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212-215
卫生研究杂志调查研究

河北省吴桥县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吴桥县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方法对吴桥县1209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触诊,对584名儿童采集尿样,尿碘的测定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采集250份居民户食用盐样,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结果共发现74例甲状腺肿大者,肿大率为6.1%。尿碘中位数为208.36μg/L,每人每天碘摄入量为312.54μg/d。尿样中尿碘〈50μg/L的样本占总检测数的4.6%,尿碘〈100μg/L的样本占总检测数的18.5%,尿碘在200~299μg/L的样本占总检测数的27.2%,尿碘≥300μg/L的样本占总检测数的26.5%。盐碘中位数为26.96mg/kg,碘盐覆盖率为77%、碘盐合格率为9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2%。结论吴桥县的甲状腺肿属于地方性的,该县儿童尿碘水平超过了适宜范围,存在碘营养过剩。
218-221

古洛糖酸内酯在5种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古洛糖酸内酯在气相色谱-质谱系统中对甲拌磷、二嗪农、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5种有机磷类农药检测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比较用不同浓度(0、0.3、0.6、0.9和1.2mg/ml)古洛糖酸内酯-甲醇溶液配置的相同浓度(500ng/ml)有机磷农药峰面积的变化,确定古洛糖酸内酯的最佳用量。结果当古洛糖酸内酯溶液浓度〈1mg/ml时,5种有机磷农药在相同检测条件下的峰面积随其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浓度等于1mg/ml时,峰面积达到最高水平;随其浓度的增加,峰面积无明显变化,且5种化合物变化趋势相同。二嗪农灵敏度提高4倍,甲拌磷灵敏度提高5倍,乐果、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的灵敏度提高10倍,且峰型改善明显,拖尾现象消失。结论古洛糖酸内酯可以有效提高5种有机磷类农药检测的灵敏度,改善因活性位点引起的峰型拖尾、不对称现象,能够有效补偿基质效应引起的定量偏倚。浓度为1mg/ml时,具有最佳的补偿效应。
221-22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SCL-90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等,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1994~2009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文献。文献研究类型为现况研究,测量工具为SCL-90。使用RevMan4.2软件,选择强迫、抑郁、焦虑等9个维度进行Meta分析。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39篇文献,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除"强迫"之外,其他8个维度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抽样方法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整群抽样除了"敌对"和"偏执",其他7个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抽样除了"强迫",其他8个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可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224-227
卫生研究杂志实验研究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F1代雄性斑马鱼性腺发育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F1代雄性斑马鱼性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对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丙酮溶剂对照组、1250μg/LDBP高剂量组和625μg/LDBP低剂量组。每组12对、设两个鱼缸。连续暴露于DBP30天后,将各组的雌雄鱼交配,孵化出的F1代斑马鱼在清水中饲养至180dph。各组随机选择20条F1代雄性斑马鱼,行性腺指数(GSI)分析以及精巢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BP高剂量组F1代雄鱼的GSI值为5.23%±1.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09%±2.5%)或溶剂对照组(6.08%±1.2%)(P〈0.05)。精巢组织学检查表明,成年斑马鱼DBP暴露明显抑制F1代雄鱼的性腺发育,引起生精小管畸形,且精巢间质(Leydig)细胞广泛而明显的增生与精子数量减少同时存在的特征十分明确。结论出生前暴露于DBP可使F1代斑马鱼成年后的精巢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生精小管畸形,精子数量减少及Leydig细胞大量增生同时存在于精巢中。DBP在雄性斑马鱼体内的这种抗雌激素活性与它引发雄性大鼠、狨猴和人类的睾丸反应相类似。
231-234

铅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p53和NOS1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的醋酸铅(50、100和200μg/ml)染毒后,Giemsa染色观察铅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铅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Bcl-2、Bax和p53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各浓度组神经元胞浆中游离Ca2+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Giesma染色观察发现一定浓度醋酸铅作用于海马神经元后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且与剂量相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铅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细胞24h后,可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Bcl-2蛋白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染色强度逐渐降低,Bax、p53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增大,细胞内液Ca2+浓度也随着增大,醋酸铅3个浓度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铅可诱导海马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凋亡,提示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与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诱导其凋亡有重要关系。推测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影响海马神经元在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