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人工制氢及氢工业在我国“能源自主”中的战略地位1-10

摘要:全球正经历从化石能源向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体系重大转换期。为给我国实现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自主”战略目标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外氢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制氢、储氢技术的发展途径,明确了氢工业的战略地位。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氢工业,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在实现我国“能源自主”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全球氢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人工制氢仍主要依靠化石资源,煤炭地下气化制氢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③与氢工业相结合的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体;④电解水制氢将贯穿于氢工业发展的全过程;⑤安全、高效储运氢技术是氢能实用化的关键,液态储氢将是未来主要的储氢方式。结论和建议:①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②我国发展氢工业,近期应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产业链;③中期促使氢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远期力推氢能成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实现“氢能中国”,依靠新能源等实现国家“能源自主”。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10-10

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2018年取得了十大科技进展,分述于下。1.陆相页岩油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理论技术成果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等陆相页岩油的勘探突破与规模建产,助推引领页岩油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

中国石油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带高探1井喜获高产油气56-56

摘要:1月6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又获重大突破,位于新疆乌苏市境内的风险探井——高探1井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1213m^3、天然气32.17×10^4m^3,井口压力32.4MPa,创准噶尔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高探1井的重大突破,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证实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油气富集,勘探潜力巨大,对全面加快整个南缘地区规模勘探进程意义重大。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发现千亿立方米级大气藏63-63

摘要:日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的中秋1井试井成功,获高产工业气流,用5mm油嘴折合日产天然气33×10^4m^3、凝析油21.4m^3,预示着将有千亿方级凝析气藏,在该地区再次打开一个新的油气富集区带。中秋1井构造变形强烈、地震资料差、邻井资料少、盐顶卡层难度大,塔里木油田抽调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全程驻井把关,历经7次堵漏作业,最终于2018年10月14日钻至6316m完钻。

山西省煤层气产量突破56×10^8m^373-73

摘要:截至2018年12月29日,山西省煤层气产量达到56.3×10^8m^3,首次突破56×10^8m^3。山西省是全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统计数字显示,山西省境内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8.31×10^12m^3。截至目前,山西省煤层气累计探明储量6675×10^8m^3,致密砂岩气探明储量3509×10^8m^3,运行钻井达到1.5万余口。

我国最大页岩气田2018 年产气量突破60×10^8m^380-80

摘要:2018年,涪陵页岩气田全年生产页岩气60.2×10^8m^3,销售57.8×10^8m^3,产销量保持全国第一。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进行大型商业化开采的页岩气田。2018年,涪陵页岩气公司带领气田参建单位,实施60×10^8m^3以上稳产保效领先工程。针对老区气井产能递减、新区地层更加复杂的现状,实行“一井一策”管理,通过科学实施增压开采、放喷排液等多项增产措施,不断提高气田采收率,延长气井稳产期,全年实施措施200多井次,有效率达93.2%,累计增产近2×10^8m^3。

中国石油行业2018年度十大新闻105-105

摘要:2019年1月,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组织行业内外专家评出的“2018年度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正式对外,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第6次组织评选并对外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经过专家以及媒体记者评议,最终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

重庆净化总厂天然气年处理量破百亿立方米130-130

摘要: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净化总厂(以下简称重庆净化总厂)天然气年处理量达130.9×10^8m^3,年处理量成功突破百亿立方米。重庆净化总厂肩负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2/3以上的含硫天然气处理任务,2018年12月,该厂天然气处理量达到125.5×10^8m^3。

201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逾474×10^8m^3143-143

摘要: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474.93×10^8m^3,同比增长23.08%。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0km,与中国国内的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相连。每年从中亚国家输送到国内的天然气,约占中国同期消费总量的15%以上,惠及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勘探
渤海海域深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与启示11-20

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渤海湾盆地属于中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难以形成大型天然气田,而近期渤中19-6深层天然气田的发现则展示了渤中凹陷深层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给渤海湾盆地及其他地区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和借鉴,对该区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厚层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深埋条件下具有高成熟阶段富气的特点,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物质条件;②岩石类型—应力改造—流体溶蚀联合控制了深部古近系碎屑岩及太古界变质岩超大规模储层的形成,为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储层条件;③渤中凹陷巨厚超压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为大规模天然气的汇聚成藏创造了有利的封盖及保存条件;④确立了渤中凹陷深层先油后气大型天然气田气侵式成藏模式,以巨大供油窗、快速成藏、内幕运移为其特点。结论认为,渤中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在油型盆地找大气田”的战略部署,得益于打开思路、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深层潜山类型及其成因21-32

摘要: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结构和断裂分布特征,明确潜山构造特征和潜山演化动力力学机制,讨论潜山分类方案,进而评价潜山带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渤海海域潜山构造的发育基础,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潜山内幕构造样式和外部形态的形成,新生代以来的晚期断陷走滑活动对潜山具有加强及定型作用;②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构造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古界—元古界构造层、古生界构造层和中生界构造层;③潜山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褶皱、伸展断裂、走滑、反转、底辟等5种类型;④渤海海域潜山具有多成因、多结构、多岩性、多形态的复杂特征,依据潜山的“成因—结构”分类原则将其划分为2大类7小类,其中侵蚀残丘型潜山和拉张断垒型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渤中低凸起PL7-1中生界潜山与辽西凸起SZ36-1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辽西凸起南端、渤海海域西部的沙垒田凸起西侧—歧口凹陷和渤中凹陷西南缓坡带是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33-44

摘要: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②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③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④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⑤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渤海海域深层潜山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45-56

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发育多个富烃深次洼,油气聚集条件复杂,对其油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认识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饱和烃及轻烃色谱、色谱—质谱、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分检测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对该潜山构造带的原油、天然气与其周缘富烃深次洼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渤中19-6潜山构造带油气的来源与特征。结果表明:①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凹陷主要发育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等4套烃源岩,其中东三段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灶,有机质丰度较高,为偏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类型,已进入生烃高峰期;②深层太古界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孔店组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具有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特征,成藏过程具有多阶段性;③浅层与深层油气来源都具有3套烃源岩混源输入的特征,但仍存在着差异性,其中浅层油气来源以东三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并且可能存在着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输入,而深层油气来源则以沙三上亚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结论认为,该区油气源条件复杂,油气源主要以周缘富烃深次洼内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主,其深层凝析气藏表现出多期次油型气输入的特征。

天然气工业杂志开发工程
气井积液预测研究进展57-63

摘要: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间并及时采取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于维持低产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对国内外气井积液预测方法及积液气井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调研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解释气井积液的液滴反转模型、液膜反转模型和气井稳定性分析方法,阐述了积液气井瞬态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积液预测模型计算值之间及不同类型气藏气井携液临界气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引起气井积液的机理不仅仅由单一液体反转现象造成,而是地层与井筒共同作用的结果;②液体反转理论在解释气井出现动液面上有悖于气液两相管流的基本规律,气井动液面的产生与气井受到瞬态扰动相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气井积液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地层数值模拟,建立合理井筒压力波动模型并将其考虑为内边界条件,开展地层—井筒耦合实验及理论研究,揭示不同类型气藏积液的控制机理并建立相应积液预测模型,以期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64-73

摘要:煤中孔隙大小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利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有效地表征。为此,综合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揭示变质作用对煤孔体积、孔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煤岩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煤变质程度增强,煤中纳米孔体积及孔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且在Ro,max为1.8%左右时达到最小值;②煤样孔隙半径、喉道半径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并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最大分布频率对应的孔隙半径增大;③低煤阶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宽,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及喉道半径平均值均最大;④无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窄且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最小;⑤低、中煤阶烟煤煤样的孔喉比分布存在着单一主峰,并且主峰对应孔喉比相对较小;⑥煤岩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平均值表现出了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与孔喉比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半径平均值的关系则不明显。

压裂后焖井期间页岩吸水起裂扩展研究——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龙马溪组某平台井为例74-80

摘要:为了确定页岩气井压后的焖井时间,需要预测关井期间储层条件下页岩自吸压裂液对裂缝起裂扩展的影响。为此,基于裂缝闭合判断准则,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三轴地应力测试结果,判定裂缝的闭合状态,然后基于张开裂缝的拉伸和剪切起裂准则,计算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情况下的最大周向应力和最大有效剪切应力,并结合三轴及单轴岩石抗压力学实验和单轴巴西劈裂抗拉强度实验结果,获得裂缝起裂阈值压力,进而探讨了该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井的合理焖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井压裂后,在焖井期间储层中的微裂缝总是保持开启的;②储层条件下裂缝所处的应力状态十分复杂,即使是张开裂缝,也有可能发生剪切破坏;③当裂缝倾角为0°时,裂缝尖端获得最大周向应力值,对应裂缝起裂角为0°,即裂缝会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起裂延伸,当缝内流体压力低于70MPa后,裂缝不会再产生拉伸起裂;④当裂缝倾角为0°时,对应最大有效剪切应力,此时裂缝起裂角为55°,当缝内流体压力低于60MPa后,裂缝不再产生剪切起裂;⑤若要充分发挥页岩气井压裂后焖井期间压裂液的改造作用,该区块龙马溪组气井压裂后的合理焖井时间为5~10天。

四川盆地威远区块典型平台页岩气水平井动态特征及开发建议81-86

摘要: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部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的6口水平井为例,针对气井生产动态存在的差异,从钻遇优质页岩段的长度、水平段轨迹倾向、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加砂量及井底积液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威远区块页岩气水平井产气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优质页岩段钻遇长度是气井高产的物质地质保障,水平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簇数和加砂量是主要的工程因素;②页岩气井生产早期均为带液生产且水气比较大,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井底积液对产气量和井口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③建议低产井应采用小油管生产(油管内径小于等于62mm),对于上半支低产井,应及早采取橇装式排水采气工具和措施以释放气井产能,而对于下半支低产井,则应放压生产,防止井底过早积液。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预防套管变形的许用压裂注入压力计算方法87-96

摘要:注入压力是页岩气储层改造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较高的注入压力有利于打开地层、顺利注入压裂液和支撑剂、尽快取得较大的储层改造体积,但如果注入压力过大则套管变形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为此,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实例,提出了在保障套管完整性前提下的注入压力安全窗口上限即最大安全注入压力值的数值计算格式,并以四川盆地威远区块某页岩气井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研究内容包括:①建立区块尺度的初始精细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建立引入地层刚度非对称特性的初级子模型,以此来模拟裂缝分布的非对称属性;③建立包含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材料属性的二级子模型;④利用子模型计算不同的注入载荷压裂引起的套管变形,判断得到满足套管变形安全要求的最大许用压裂注入压力。实例井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注入压力为80MPa时,固井质量差、裂缝分布不对称的时候,得到的套管上最大位移点的水平位移值、垂直位移值明显小于90MPa时的变形量,依据P110套管钢材的屈服极限判断此时的套管变形为弹性应变,该注入压力是安全的。结论认为,采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度高,具有合理的精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