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石盒子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1-9

摘要: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消除人工划分地层层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旋回划分、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地震时频和测井小波分析方法,对位于该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的上古生界本溪组一石盒子组层序地层进行了识别。综合分析野外露头、不同地震频率及单井时频等资料后认为,等时地震反射同相轴具有非频变的特征,共识别出5个等时地震界面。采用不同频率的0。相位Ricker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建立起合成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其中30~50Hz主频的地震数据能很好地反映长期层序基准面旋回。对测井曲线demy小波进行分析,结合岩心、露头界面及地震等时界面等分析资料,识别出层序地层长期、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本溪组一石盒子组可以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而以地震层序框架为约束,开展了井间层序对比分析,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确定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方向提供了依据。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构造带盆内延伸方式及其对盆地基底性质的影响10-18

摘要:卡拉麦里构造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对于其向盆内延伸的方向、与盆地内构造带的关系等问题目前认识仍不明确,制约了对该盆地基底性质以及盆内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为此,对该盆地东部白碱沟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一沉积地层进行了地质填图及SHRIMP锆石U—Pb原位定年,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火山机构与火山岩分布、火山活动时限等方面,对比了盆内及卡拉麦里构造带石炭系火山岩的地质特征,探讨了该构造带在盆内的延伸方式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碱沟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出露的流纹岩其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距今300.8±4.9Ma,表明该区火山活动时间为晚石炭世晚期;②陆梁隆起与卡拉麦里构造带属同一条构造单元,其基底原型为一套增生型造山带;③陆梁隆起发育的2条SEE—NWW向中基性火山岩带是野马泉岩浆弧和哈尔里克岩浆弧在盆内的延伸,2条火山岩带之间为卡拉麦里蛇绿岩带;④陆东一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在南侧火山岩带中,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岛弧环境。

页岩孔隙整合化表征方法——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19-26

摘要:页岩低孔隙度、强非均质性及纳米级孔隙发育等特征给其孔隙表征带来了诸多困难,而现今的孔隙表征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不同的表征方法往往适用于特定的孔隙尺寸范围,单独使用准确性往往不高。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实验并对各种表征方法进行针对性分析与比较,总结出了一套集气体吸附法、核磁共振法、高压压汞法、气体孔隙度法等多种孔隙表征方法优点于一体的“整合化”表征方法,并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①该表征方法以核磁共振法测试结果作为基准孔径分布尺度,采用优化选取、分段及加权等措施,设置不同尺度区段及其比例系数以优化表征准确度,得到的数据其衔接部分契合度较为良好,孔隙分布结果符合相关规律;②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整合化”后的孔隙特征与其地质性质相符,证明该表征方法能够得到在全孔隙尺度上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可对页岩孔隙的准确表征起到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回收放空天然气超过5000万立方米26-26

摘要:截至2015年12月上旬,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近一年累计回收放空测试天然气超过5000×10^4m^2。这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地对零散天然气“颗粒归仓”的又一项节能举措。

天然气工业杂志开发工程
基于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产水气井开采效果评价——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为例27-34

摘要:如何定量评价不同产水量对气井开采效果的影响程度,一直是业内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依据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在深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定量评价产水气井开采效果的新方法,从而实现了对产水气井产能、产量、最终累计采气量和采收率的定量评价。进而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强非均质性砂岩气藏为例,充分利用不同类型及不同产水程度气井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在进行大量计算的基础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最终建立了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在不同水气比条件下,气井产能、产量、最终累计采气量及采收率定量评价的经验公式和图版,为现场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苏里格气田西区产水严重,水气比变化范围大,若平均水气比为1.0m^3/10^4m^3,则气井产能、累计采气量及采收率的降低程度分别为24.4%、24.4%、17.4%;若气井水气比为2.0m^3/10^4m^3,则气井产能、累计采气量及采收率的降低程度分别为40.2%、40.2%、33.2%。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首届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青年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34-34

摘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四川省地质学会和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主办,西南石油大学承办的首届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青年国际学术论坛于2015年11月14—15日在西南石油大学新都校区举行,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协办了本次论坛。来自国内外相关学会、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石油企业的著名专家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切磋地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天然气工业杂志开发工程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及其发展展望35-41

摘要:储层表征与建模是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因其特殊性,储层表征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由多期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随着水平井的规模开发,更加精细的储层表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借鉴油藏表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点及多年的开发实践,提出了该气田储层表征的技术思路:①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②以刻画砂体、有效砂体为重点,建立储层地质知识库;③优化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根据苏6区块历年地质建模效果和当前国内外河流相储层的地质建模方法,总结归纳出了不同开发阶段、含不同生产资料的相控建模技术。最后结合气田开发实际,展望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煤层气排采远程自动控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42-47

摘要:数据的远程监测已在煤层气井排采中得以应用,尽早实现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远程调节和自动控制,对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煤层气井的精细化排采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对排采远程控制技术进行了整体设计,结合自动化监控仪器仪表的特点,将煤层气井自动化排采分为见套压前、憋套压、初始产气和产气4个阶段,对煤层气井排采各阶段自动控制逻辑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了自控程序并将其嵌入现场控制终端,首次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产气量和产水量的自动精确调节,并率先采用了产气量和产水量联动控制的煤层气自动排采方式。结合生产网络和远程平台系统,通过远程制定下发排采指令,控制终端执行并反馈,实现了煤层气井排采远程自动控制。在陕西韩城地区的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自动控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有助于提高煤层气井精细化排采水平,从而实现煤层气井的连续、稳定排采。

“双环三控法”在煤层气井智能排采中的应用48-52

摘要: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影响大等排采难点,提出了“双环三控法”排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控制动液面为核心,通过对套管压力、流动压力的双闭环控制以及控降液、控流压及控套压等3种控制策略,实现了煤层气井从降液、解吸至产气等不同阶段的智能排采控制。进而基于经典的“双环三控法”控制原理(以变频控制技术为主),采用现代ARM控制技术,研发了一套煤层气井智能排采控制装置,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和井口套压的双闭环控制。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10^8m^3煤层气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控制系统,排采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自动实现智能调整参数和安全生产,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煤层气井排采成本,使煤层气勘探开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安全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天然气井的绒囊流体活塞修井技术53-57

摘要:低压气井修井中的压井作业需要平衡地层压力,以防止天然气溢出引发井控安全问题。为此,引入绒囊流体作为压井液,室内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密度在O.5~1.5g/cm^3,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达到7850000mPa·s,性能可控,在井筒内胶结形成无固相、结构强度较高类似活塞的封堵段塞。修井时,通过注入不同密度和液量的绒囊流体建立不同的液柱压力,流体以低剪切速率下高结构强度控制天然气从活塞内部突破,阻止天然气从井筒内上升至地面,隔开井筒中天然气与地面的通道;作业中因地层压力变化或者起下管柱,流体可以像活塞一样整体上下浮动。作业后,同常规作业一样气举清理井筒内流体即可恢复生产。中国西北地区某天然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下降到0.60~0.82,在该区进行了绒囊流体全井充满和绒囊流体活塞修井作业各3口井,作业时间分别为7d、3d,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该项技术为低压天然气井修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井眼环境影响钻柱信道的声波传播效果试验58-63

摘要:研究井眼环境因素对钻柱中声波传播的影响规律不仅是实现井下信息声波传输技术的基础,也关系到井下信息声波传输技术载波的选取及中继装置的设计安装。为此,设计了用于测试声波在钻柱信道中传输及衰减特性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井壁性质、井眼内循环介质对声波传播的影响试验,分析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状态及循环介质对钻柱声传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井眼环境主要影响声波在钻柱中的衰减,基本不影响通阻带分布规律;②随着井壁硬度的增加,声波衰减减小;③随着钻柱与井壁支撑点的增加,声波衰减加剧,但通阻带的位置和宽度变化不明显;④液体循环状态下的声波辨识效果弱于液体静止状态,有液体存在的声波辨识效果弱于气体状态。在井下信息声波传输系统载波选择及中继器位置确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井眼环境引起的声波衰减,而基本不用担心其引起的频带变化。

旋转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井中的应用及体会——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为例64-70

摘要: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云南昭通部级页岩气示范区具有强构造改造、过成熟热演化、复杂山地人文的地质特点,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储层钻遇率和井眼轨迹平滑控制是影响页岩气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分析该示范区内黄金坝页岩气建产区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引入了旋转地质导向技术。通过不断探索优质页岩储层展布规律、改进钻井工具性能、优选技术方案,确立了水平井的地质设计定靶点、钻前分析定轨迹、着陆段定曲率、水平段定钻遇率的“四定”工作思路;形成了稳斜探顶、复合入窗的着陆方法和地质模型指导、成像精确定位的轨迹控制技术。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旋转地质导向技术使井眼轨迹平滑、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达到100%、平均机械钻速提高至10.1m/h,实现了页岩气水平井优质井身质量和高储层钻遇率。所形成的“双向互动式”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和三维地质模型成果可有效指导类似地区旋转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我国首口超深水探井测试成功70-70

摘要:2015年12月2日,中海油成功完成了我国首口超深水探井——陵水18-1-1井的油气测试作业,这表明我国已具备海上超深水油气井钻井和测试全套能力。陵水18—1—1井是中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部署在琼东南盆地的一口预探井,由“海洋石油981”承钻,实际作业水深1688.7m,实际完钻井深2927m。此次测试作业是中海油首次挑战高难度的超深水测试作业。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阀门后盖带压钻孔更换主控阀门技术及其现场试验71-76

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部分气井主控阀门存在阀板脱落、丝杆断裂等现象而无法开井生产的问题,考虑气井平行闸板阀门结构特点、阀板材质、气体的系统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和大量的室内模拟试验,提出了阀门后盖带压钻孔+更换主控阀门的新的技术思路,即通过钻穿阀门后盖,顶开阀板,形成通道后实施带压更换闸阀作业。为此,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优化了阀门后盖预钻孔尺寸,制定了合理的带压钻孔程序,并设计开发了一套专门的阀门后盖钻孔装置;②系统地对钻孔装置和钻孔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完善,确保了该技术在靖边气田现场的成功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压井更换主控阀门工艺相比,该项技术作业过程安全平稳,具有施工周期短、安全环保、不污染地层等优点,为气井主控阀门带压钻孔更换提供了新方法,也为气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行业改革方案即将出台76-76

摘要:2015年12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今年各部门已出台经济体制改革文件100多个,石油天然气、盐业等重要行业改革方案也即将出台,电力、石油等竞争性环节将真正放开。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质量对套管损坏的影响77-82

摘要:四川盆地西南部长宁一威远部级页岩气示范区采用水平井方式开发页岩气藏,部分井由于套管损坏导致压裂过程中不能顺利下入桥塞、连续油管不能顺利钻磨桥塞等问题,甚至部分井段被迫放弃压裂作业,直接影响了气井产量的提高。为此,以WHI井为例,在分析该井压裂过程中套管损坏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到固井质量差是该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然后,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结合现场实际参数建立模型,对水泥环窜槽缺失、套管偏心和井径变化等3种固井质量差的形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固井质量对套管应力的影响规律:①水泥环缺失时会在套管内壁上产生较严重的应力集中,且套管应力随缺失角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套管偏心和水泥环缺失同时作用会极大增加套管应力,甚至达到套管屈服值;③井径变化对套管应力影响较小。该研究成果可对今后页岩气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作用。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湖北宜昌页岩气地质勘探取得突破82-82

摘要:据湖北省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的消息,宜昌市区内页岩气地质勘查开发工作取得突破,该区域页岩气资源潜力估计可达2×10^12m^3据通报,2014年8月24日,位于宜昌市土城乡境内的页岩气“宜地2井”在下探至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后,发生井喷并点火成功,这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功实施的。

天然气工业杂志集输与加工
深水多功能管道维修机具夹紧装置的研制83-90

摘要:为了解决深水海域多功能管道维修机具作业时稳定夹紧管道以及刀盘与管道保持同心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双臂”抱紧式自定心管道夹紧装置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两组对称的平行四边形双摇杆机构和摇块机构组成;以运动和传动为约束条件,对夹紧装置几何参数的求解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夹持点摩擦力矩与驱动力关联力学模型;以管径介于304.8~457.2mm的管道为实例,设计制造了夹紧装置及机具,并进行了水下作业ADMAS仿真及陆上切割与坡口试验。结果表明:①油气管道管径越小,夹紧装置摇块机构的传动角越小,液压缸行程和双摇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②夹紧装置驱动力随油气管道管径的增加而增加,当管径达到457.2mm时,夹紧装置液压缸驱动力应大干10219N;③初始切割管道时,机具将产生微小晃动,使刀具进给量突然增大,此时应采用小进给方式;④陆上试验结果与理论设计和仿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该项成果为相关工程样机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