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9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1-4

摘要:中国南方志留系勘探程度较低,制约了对志留系自身油气成藏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从烃源岩的时空分布、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环境、生烃史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南方上奥陶统-志留系的烃源条件;分析了志留系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的条件,对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该区上奥陶统-志留系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以好-最好烃源岩为主,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条件最好。上述两类储层均以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为特征,其中,碎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优势盖层发育层位,是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扬子区志留系泥岩具有较低孔隙度、较低渗透率、高突破压力、以超微孔为主的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现今演化程度虽高,但仍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志留系天然气具油型气特征,并可能与储层中原油裂解成气有关,至少具有2期油气生成和运聚过程。结论认为: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为志留系天然气勘探最有利区,江汉平原南部冲断褶皱区和下扬子海安地区则为勘探有利区。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因分析及气源对比——以长岭断陷长深1区块营城组气藏为例5-8

摘要: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且已获重大突破,但目前有关其天然气成因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为此,以松南盆地长深1区块下白垩统营城组气藏为例,在综合分析天然气化学组分和天然气的稳定碳、氢、氦同位素的基础上,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开展了气源对比研究。从化学组成上来看,营城组天然气属于低N2、高CO2含量的千气。从成因类型上来看,烃类气体主要为高成熟的腐殖型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偏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气体扩散作用的影响,同时也略受无机成因烃类气混入的影响;高含量的CO2则为岩浆一幔源成因气。最后,依据δ^13C1-R。相关关系、C7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实际地质分析,判定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是营城组天然气的主要气源岩。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UBD技术与MPD技术的定义8-8

摘要:欠平衡钻井(under balanced drilling以下简称UBD)技术的诞生,是井控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UBD技术又被称为负压钻井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地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并循环至地面的钻井技术。该技术能极大的缩短钻井非生产时间,而其对储层的发现及保护作用也在应用中被逐步认识。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珠江口盆地与莺琼盆地油气运聚特征的差异性9-12

摘要:已有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与西部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总结前人对东、西部油气运聚规律的成果和认识,以东部的珠江口盆地与西部的莺一琼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西部油气运聚模式的差异性。东部表现为:油气垂向运移与侧向运移相互配合,动力为水动力及浮力,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对油气运聚成藏起关键作用;西部表现为:底辟带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以及砂岩疏导层作为油气侧向运移通道,主要驱动力为高压活动流体;流体底辟和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分别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起关键作用。通过油气运聚差异性的对比分析,结合南海北部陆缘的沉积特征以及构造运动背景分析,结论认为:这种差异性实质就是运聚过程中环境的差异,即东部为常压环境,西部为超压环境,形成原因是北部陆缘东部珠江口盆地受东沙运动影响,发育的一系列张扭性NW向断裂对超压层系起卸压作用,西部受东沙运动影响弱而容易形成超压环境。

双城断陷地质结构与主控断裂形成机制13-15

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双城断陷主控断裂构造形迹复杂,其形成机制和期次一直是争论较大的问题。根据断陷类型分类的依据,对双城断陷主控断裂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双城断陷NNE向、NW向和NEE向断裂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主控断裂,NW向(NWW向)和NEE向(NE向)构造为张扭性断裂,控制着双城断陷构造深凹区的形成和发育规模。研究成果为深层天然气富集区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连片解释,落实了断陷结构和构造格局,结论认为:莺山凹陷为构造深凹区,规模较大,受张扭性断裂控制,是继徐家围子之后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接替区。

四川盆地五指山地区烃源岩特征与评价16-19

摘要:五指山构造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由于构造运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结果以及实测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别从残余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烃强度等4个方面对其烃源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二叠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以腐泥一偏腐泥混合型为主;成熟度较高,现今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以产气为主;生烃强度计算结果表明,下寒武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条件最好,是其主力烃源层系,平均生烃强度分别为:63×10^8m^3/km^2、44.5×10^8m^3/km^2。从烃源岩条件看,五指山构造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基于岩石力学参数评价火山岩裂缝发育程度20-21

摘要: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裂缝识别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常规测井方法识别裂缝的精度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而岩石力学参数揭示了地质历史时期裂缝成因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成的力学机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在对准噶尔盆地40块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岩石力学参数来构建能够较好反映裂缝发育程度的岩石完整性系数、裂缝发育程度指标、岩石稳定系数3个计算模型,并将模型程序化,利用此3个评价指标来对火山岩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逐点自动处理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描述、成像测井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对火山岩的裂缝进行识别且精度较高、实用性强,能满足火山岩地层裂缝测井识别精度的要求。

深层裂缝性致密碎屑岩气藏高效储渗区识别——以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例22-26

摘要:四川盆地西部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致密碎屑岩气藏非均质性极强,准确预测规模裂缝网络与相对优质储层叠加形成的高效储渗区分布规律是勘探开发钻井获得高产稳产井的技术关键。以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通过高效储渗区储层测井及波阻抗特征、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型正演验证等方法,建立“杂乱弱反射”地震暗点高效储渗区识别模式,划分出PP波/PS波“单弱”及“双弱”2种暗点类型,解剖了其地质及地球物理成因机理,提出“双弱”模式为最优类型。利用对杂乱弱反射的吸收增强处理及像素成像暗点可视化刻画等技术手段,预测出了高效储渗区。

碱山构造新近系气藏特征及天然气聚集主控因素27-29

摘要:碱山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坳陷西端,其天然气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和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具有含气井段长、储层物性差、气层产能低且气水同出的特点。综合利用地震、岩心观察及室内镜下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控制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聚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是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不能形成规模聚集的根本原因,但存在溶解气以及低产气层;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断层、裂缝对碱山气藏的破坏以及新近系储集层条件较差,是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不能形成规模聚集的直接原因。

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再认识30-33

摘要:静校正问题影响着地震波成像和构造解释的精度,国内几十年的静校正研究历程表明,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是影响地震勘探静校正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从用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复杂近地表结构、近地表结构底界的界定、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历史变迁研究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静校正办法,即用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近地表结构,通过速度模型和初至时间计算长、短波长的静校正量,从而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地震勘探成果的影响。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UBD技术与MPD技术的优势33-33

摘要:UBD技术的优势:①可有效保护油气层,解决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污染问题;②能够及时发现油气层,用于油气储层的识别,可对产层进行随钻测试,评价储层的真实产能;③延长钻头寿命,提高机械钻速(一般可提高2倍多),提高勘探开发效率,缩短勘探周期;④杜绝或减少井漏;⑤杜绝或减少压差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⑥提前生产,降低完井及增产作业成本;⑦提高初期产量;⑧延长有效储层开采期和发现新的产层。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混合智能优化地震反演34-37

摘要:传统非线性反演方法存在着收敛效率低,有时会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为此,研究开发了融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郭涛算法的混合智能优化地震非线性反演技术。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解的更新更具有目的性,收敛速度快;郭涛算法构造了多父体交叉重组算子并采用群体爬山策略,求解精度高;混合智能优化算法以粒子群优化算法为主体框架,融入郭涛算法的寻优机制。函数优化测试、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反演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具有求解效率高、全局寻优能力强的优点,适合解决复杂的地震反演问题。

萨曼杰佩气田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与储层评价38-40

摘要:针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萨曼杰佩气田测井资料存在系列老、项目少、早期探井和后期开发井测井项目不统一的现状,通过不同测井资料间的相关分析,合理选用已有测井系列的测井资料,建立人工拟合声波曲线的统计数学模型;通过对中子伽马资料进行非线性校正,保证了测井解释评价资料的相对合理和统一。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测井解释模型和参数完成了气田内50余口老测井资料的精细处理解释,进而完成了储层的纵向分布特征和横向展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硬石膏灰岩互层中储层发育少而薄,横向分布不稳定;层状灰岩上部储层发育好且横向分布稳定,下部储层发育差且横向分布不稳定;块状灰岩储层发育好,厚度大且横向分布稳定。

时频分析技术在须家河组储层气水判别中的应用41-43

摘要: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X851井、X856井、X2井、X3井、X10井等一批高产气井证实了该区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CX565、X201等高产水井的出现也为该区成功部署井位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该区须家河组储层气水判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地震波在须家河组的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中传播时,在时间域内难以发现振幅、频率和能量等动力学属性的变化差异。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变换到时间一频率域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发现“低频阴影”、“高频衰减”等现象在含气储层中十分突出,而在含水储层中却不存在。利用时频域内的这些典型特征建立模式,并对该区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其结果与钻、测井资料吻合良好。

数据品质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影响44-46

摘要: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的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数据品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资料噪声较重,野外采集通常采用变化的观测系统施工,部分地段炮检距分布非常不均匀,造成资料品质不能满足叠前时间偏移的需要。通过对川东地区一条二维测线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试处理分析,总结出一套提高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的技术方法,即利用偏移前道集去噪技术,提高道集资料信噪比;运用道内插技术,改变由于野外施工造成数据分布不均的现象。最终使得数据品质能够满足叠前偏移处理的条件。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控压钻水平井技术47-49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尽快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突破,国家组织了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进行攻关。由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情况复杂,钻井工程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主要有:压力敏感,溢流、井漏频繁发生;硫化氢含量不均匀,有高有低;钻遇裂缝,提高单井产能等。在分析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钻井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水平井特殊轨迹增产的技术方案,并倡导能消除储层伤害、保障工程安全的“控压钻水平井”新技术。控压钻水平井技术在该区某井的实钻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完成水平段长度为875m,创造了塔中地区的钻井新纪录。

自适应控制压力钻井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50-52

摘要:为了减少钻遇压力敏感或安全压力窗口狭窄等复杂地层所产生的非生产时间,提出了对井底压力进行精确控制的自适应控制压力钻井的技术思路。探讨了控压钻井技术的井底压力控制机理,集成了所需关键技术装备,绘制了自适应控压钻井技术的关键技术路线图。系统地介绍了地层压力随钻检测技术、随钻井底环空压力测量、钻井液连续循环装置、井口回压检测与控制、数据传输技术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最后提出建议:国内相关单位应联合攻关,尽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控压钻井技术及相关装备,缩短与国际先进钻井技术间的差距。

气体钻井抗油防塌稳定泡沫的研制53-55

摘要:针对目前所使用的充气泡沫体系抑制性和抗油性不强等缺点,从泡沫基液出发,开展了气体钻井抗油防塌稳定泡沫的研究。通过对起泡剂、稳定剂、抑制剂的评价和筛选,优选出了抗油性能强、抑制效果好、稳定周期可调范围宽的各种处理剂,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完成了配方优化实验,形成了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QP-1为发泡剂、KCl为抑制剂、CMC为稳定剂的抗油防塌泡沫体系。综合性能评价表明:该体系抑制性强,滚动回收率高达97%、抗油能力达到15%、钻屑容量极限为10%以上,并且无毒。该体系的成功研制为进一步拓宽气体钻井应用范围、提高机械钻速创造了条件,同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