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中国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1-3

摘要: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针对块状、层状和透镜状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的不同开发特征,国内初步形成了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①块状:底部避射控制底水、长井段压裂改造和中后期加密调整;②层状:双分支水平井、定压生产,单井初期高产、井间接替,或直井压裂、定产生产;③透镜状:加密井网、滚动开发。但现在仍面临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挑战。为实现该类气藏规模有效开发,针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根据气藏地质条件优选相应技术系列;②加强渗流理论研究、深入认识气藏开发机理;③进一步加强压裂技术攻关;④加快小井眼技术的配套完善。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关键技术解读3-3

摘要:目前,对于低渗透油气藏已经形成了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这些技术包括:分类评价与相对富集区优选技术,特低渗透渗流机理与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水平井与规模丛式井开发技术,低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技术,地面简化集输处理技术等。实践表明,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增储上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组织重点科技攻关,提高单井产量,推广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这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成功之道的关键所在。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思路4-8

摘要:为寻找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区块、新领域,通过分析区内10余条地质露头剖面、4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大联片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露头、钻井和地震3套构造层序、6套沉积层序。提出区内经历了陆缘海湾型沉积、海陆过渡型沉积和封闭一半封闭的前陆盆地型沉积,在上述盆地中分别发育了不同的沉积体系和砂体,构成不同的含油气组合与油气藏类型。进而建议:①勘探重点应从目前的主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转移到须家河组四、六段;②从主攻须家河组转移到海陆并举,兼顾陆相(侏罗系红层);③从背斜圈闭转移到探索非背斜圈闭与页岩气藏。勘探区块也相应从邛西、平落坝、白马、松华区块转移到雾中山、莲花山区块,以及大邑、灌口、苏码头、盐井沟、眉山、汉王区块。勘探方法、研究思路、工程及工艺措施也相应需要更新。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9-12

摘要: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成果及潜力分析13-18

摘要: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域勘探开发成果,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将为该区域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烃源条件、古今构造条件、储层和裂缝是须家河组气藏最终成藏的关键。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以构造一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烃源岩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与天然气聚集规模的关键;有利的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分布;古今构造的规模、隆起幅度对油气的聚集及气水分异程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的储层或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平缓构造背景、储层广泛发育分布、大面积含气以及典型岩性气藏等特征,证明该区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根据有利勘探区带划分原则,评价优选出了该区须家河组气藏须二、四、六段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块或有利区带目标。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条件19-22

摘要:广安气田是目前川中地区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的最大气田,由于其地质条件特殊,对该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和富集条件一直认识不清。根据大面积成藏的定义,结合广安气田的地质特征,认为广安气田具有大面积成藏的特征。从气田烃源岩和储层的结构、气层分布特征、裂缝与气藏分布的关系以及包裹体的测试分析入手,认为大面积成藏的主要条件为平缓构造背景下,源储的大面积间互;有效储层的分布范围控制了气层的分布,构造起伏与裂缝发育有利于气层的分布与产能的提高;煤系地层的吸附解析机理和平缓构造造成晚期构造抬升是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条件。这一认识与前人关于构造抬升对油气成藏不利的观点不同,将增加抬升区油气成藏的资源潜力。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23-26

摘要:广安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之一,其复杂的气水关系一直制约着气藏的高效开发,彝清气水分布情况成为当前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运用气水分异理论、水蒸气含量计算、试气试采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气藏的气水分布情况以及产水特征。研究表明,广安气藏气水分布特征仍遵循上气下水特征,气水过渡带纵向范围较宽;通过经验公式确定地层条件下天然气水蒸气含量为0.0521~0.0927m3/10^4m3,如果生产中水气比大于该值,气井很可能产地层水;试气试采分析认为:产水量较高的井主要集中在须六段气藏A区构造北北东部和B区,以及须四段气藏部分区域。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27-30

摘要: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从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特征、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镜质体反射率等方面着手,分析了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并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认为该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总体属于中等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煤及泥岩大多仍处于成熟阶段为主的生烃高峰期。总体上须家河组有一定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

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钙质夹层特征与成因31-32

摘要:在四川盆地邛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中,以胶结物形式存在的方解石相当普遍,其含量、分布及溶解程度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为此,根据实测岩心分析资料、薄片鉴定资料、测井资料等对该区须二段储层钙质夹层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钙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低伽马、低声波时差和刺刀状高电阻率值特征,钙质夹层主要集中在泥质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对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渗流屏障作用;根据实测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泥质岩或煤系地层排烃时生成的有机酸是酸性水的主要来源。

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技术方法探讨33-36

摘要: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形高陡,地下构造复杂,勘探区因裸露碳酸盐岩的存在,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制约了这些区域的油气勘探进程。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这些地区开展了多轮采集技术方法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攻关成果,资料品质得到了提高,地下地质特征更加清楚。以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多年来的采集实践为基础,从目前的采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表层调查方法、观测系统设计、激发接收因素的选取等方面提出见解和认识: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勘探要围绕着如何提高资料信噪比来开展;上述地区的地震勘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项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用多项式拟合求取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方法37-39

摘要: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往往被归结为近地表层速度的求解问题,地表越复杂,近地表速度的求解就越困难。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先后应用了初至折射静校正、沙丘曲线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法;根据沙丘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沙丘厚度有关,提出了对沙丘曲线方法的改进,即根据v(hi)与实测值vi之间的偏差δi来计算/∑δi2和max|δi|,如果在事先给定的误差范围内,则认为拟合有效。实际中往往采用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拟合来求取近地表速度。处理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求取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法在沙漠地区是切实可行的,为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求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水平井中的感应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及应用40-42

摘要:水平井技术在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测井等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水平井随钻测井和直井电缆测井具有较大差别,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对已比较成熟的电缆测井解释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比较了水平井中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感应电阻率曲线之间的区别后,得出以下结论:两者在储层内部相差较小;在界面处及其附近的响应特征受地层界面表面电荷、钻井液侵入深度大小及井眼与地层夹角大小的影响较大。在测井解释中以电阻率资料为主时,应结合其他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井眼轨迹与地层界面之间的关系和夹角大小,从而正确地划分储层界面。

元素俘获谱测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43-45

摘要:由于井眼条件、钻井液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处理得到的岩性剖面会存在一定偏差,造成储层孔隙度计算不精确甚至流体性质判别失误。斯伦贝谢公司提供的元素俘获谱测井(ECS)仪器能准确地识别地层岩性,利用其资料可以获得精确的地层岩性组分,结合密度和声波等常规测井资料可以准确计算地层孔隙度,判断出地层的流体性质,提升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该仪器及资料处理方法经在川渝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有着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储层综合特征参数预测大牛地气田盒3段产能46-48

摘要: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砂岩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气层的特点,应用测井综合特征参数对盒3段储层的低孔、低渗及含气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构建了气层类型的标准;在与气层实测无阻流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中、低产能的判别标准;选择对产能预测贡献大的比值参数与实测无阻流量进行拟合,得到了无阻流量的预测公式。现场验证表明,该技术对识别储层的产能高低具有快速、简便、实用、可信的特点。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酸性气田气井采用组合油管柱的优越性49-51

摘要:在高含H2S和CO2共存的气田深井中,为了既保证生产气井井底不积水,又要保证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管柱不发生冲蚀;实现低成本高效地开发酸性气田,保证气井安全生产,必须对气井井下管柱进行优化。以徐深气田气井为例,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采用廖73.0mm×850m+φ60.3mm×2880m组合油管柱和φ73.0mm单级油管柱都不会有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采用组合油管柱比采用φ73.0mm单级油管柱更不容易生成天然气水合物,说明采用两级或两级以上不同尺寸的组合油管柱在高含二氧化碳和高含硫化氢气田气井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该方法对低成本高效地开发酸性气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普光气田套管变形井滚压整形修复技术52-54

摘要:普光气田高含H2S和CO2套管变形井井深、产层套管钢级高、套管壁厚,套管修复难度大,直接影响到后期增产作业和开发措施的实施。为此,提出采用套管滚压整形修复技术来实现套管变形井的投产。通过普光302井现场应用实例,介绍了滚压整形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过程,提出了套管滚压整形胀头选择的建议:①胀头型号应根据套管变形程度进行从小到大的选择;在自然状态下,滚珠当量圆直径(遇阻直径)应大于整形套管内径4~6mm,即一次整形量应控制在4~6mm,依次渐进达到整形要求;②依据多次整形数值分析,套管挤压变形后的回弹量为1.0~1.5mm。对于不同钢级和壁厚的套管,整形量设计时,一次整形量应稍大于套管材质的弹性形变量。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对钻柱强度要求低、整形阻力小、对整形钻具和套管损伤小,是一种新型的套管整形技术。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低渗透气田勘探大场面的基础——气藏评价54-54

摘要:气藏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特征评价、储量评价、产能评价、主题开发技术优选、开发方式和开发指标研究以及健康安全环境评估等。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评价阶段和开发评价阶段。其任务是以实现气田科学开发为目标,深化气藏地质认识,评价储量,落实产能,通过先导型实验优选气田开发主体工艺技术,完成开发概念设计或开发方案编制,最终为规模储量转化为规模产量创造条件。长北气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岩性气藏,耗时6年的前期评价,搞清了储层地质特征,编制了科学的开发方案,是气井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2008年底,长北气田已建成年产30×10^8m3天然气生产能力,实现了高效开发。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川东北地区含硫气井钻井事故数据库系统55-58

摘要:为了有效存储和合理利用川东北地区己钻井的事故数据,提高钻井事故数据管理的效率,设计开发了钻井事故数据库系统。以MicrosoftAccess为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VisualBasic为用户访问端的开发工具,利用SQL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现场试验证明:利用该数据库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对钻井事故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统计与分析,为钻井事故原因分析、风险评估以及事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以川东北地区钻井事故为对象开发的钻井事故数据库系统,加快了钻井事故科学化、数字化管理的进程,是钻井信息化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