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中国环青藏高原新生代巨型盆山体系构造特征与含油气前景1-11

摘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汇聚作用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环青藏高原的巨型盆山体系及盆、山结合部位的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结合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首先提出了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的概念,描述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该体系的深部构造特征和成因动力学机制。重点研究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认为该体系内前陆盆地是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及冲断带)与海西晚期-印支期周缘、弧后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式前陆盆地,其原型盆地包括海西-印支期周缘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北部、川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等)、海西-印支期弧后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南部等)、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如库车、塔西南、准南等)。上述两期、三种原型盆地,在喜山期冲断隆升活动作用下,形成四类叠合式前陆盆地:叠加型、新生型、改造型和早衰型。中国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内广泛发育多个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极为复杂,主要构造样式有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盐相关褶皱、走滑-冲断构造组合等。最后分析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是今后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居世界首位11-11

摘要:根据全球环保机构“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2008年8月113公布的《中国的清洁革命》报告显示,按照已安装发电能力来计算,凭借居世界第一位的水力发电量和第五位的风力发电量,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目前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报告称,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正顺利进行,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引导不仅推动了低碳技术的创新,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还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目前中国16%的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12-14

摘要:江汉盆地是在扬子准地台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在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以找油为主,近年来钻探的潭32井在新近系广华寺组发现了气藏,日产气13.53×10^4m^3,这是在该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天然气藏。为此,利用气体组成,碳、氢同位素等资料在分析已知油区油藏伴生气和潭32井区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其天然气成因,进而得出结论:江汉盆地所发现的气藏气和油藏伴生气都属于有机成因的油型气,迄今为止在该盆地内未发现无机气和有机成因的煤型气。

低勘探程度盆地勘探技术与评价方法——以玉门探区为例15-18

摘要:以玉门探区为例,通过对低勘探程度盆地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针对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综合分析重、磁、电(重力、航磁、大地电磁)资料解析断层特征和盆地构造单元,实现对低勘探程度盆地“定凹选带”;然后通过类比已知产油气盆地,选定勘探层系;再通过盆地结构分析、烃源岩反演、钻井资料分析、露头烃源岩质量分析,结合沉积相发育特征,评价盆地资源潜力;最后根据“源控论”和古构造控制油气运聚的理论,开展区带评价与优选研究,并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最终识别圈闭并优选勘探目标。

印度河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成藏模式19-21

摘要: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主要聚集在白垩系—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中,以气为主。下白垩统Sembar组海相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始新统SuiMain石灰岩和下白垩统下Goru组砂岩是盆地内的两套主要储集层,发育岩性、断块、断鼻和背斜等各类圈闭。油气成藏分为两期,早油晚气,早期形成了盆地南部巴丁地区的白垩纪被动裂谷断块油藏,晚期形成始新世石灰岩礁体岩性气藏。研究结果认为:盆地南部印度河三角洲入海处以及邻近海上区域和中西部褶皱带、前渊带是该区下一步寻找油气的主要目标靶区。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油气勘探潜力22-24

摘要: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岩及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要烃源岩为奥陶系暗色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SI砂岩,次要储层为奥陶系石英砂岩;圈闭为低幅度背斜。在对该区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分布;北东-南西向构造带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海西期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盆地南部的韦德迈阿次盆地志留系烃源岩及有利储集岩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内蒙古沙漠覆盖区油气化探应用实例25-27

摘要:沙漠覆盖区是油气勘探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为探索在沙漠区可行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地球化学方法实验,除了常规的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外,还开展了游离烃方法的实验研究,以检验在沙漠区能否采集到合格的游离烃样品,以及该方法能否对地下油气源有指示作用。实例证明:在沙漠覆盖区,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游离烃和顶空气能很好地检测到油气微渗漏信息,对下伏油气藏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是进行油气勘探的主要地球化学方法;其他烃类指标及荧光光谱和△C则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增加油气信息检测的可信度。

湖北松滋油气田天然气微生物勘探28-31

摘要:湖北松滋油气田是一个新发现的油气田,尽快揭示其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勘探方向尤为重要。油气微生物勘探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可能适用于该油气田。通过对所取得的1354个样品进行的天然气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并结合其他资料(样品湿度、岩性、颜色等),获得了松滋油气田天然气微生物异常值,并进一步绘制了天然气微生物异常分布图。通过综合分析,不仅天然气微生物勘探结果与已完钻井的含气情况相符,而且对研究区内的正钻井(S4井)也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最后,对研究区内4个异常区进行了分级排队:东部异常区为最有利富集区,南部异常区为有利富集区,可以将勘探方向逐步向南转移。这一实践成果充分展示了天然气微生物勘探的应用前景。

赤水地区官南构造须四段气藏成藏条件分析32-35

摘要:2003年在赤水地区官南构造钻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气藏以来,针对赤水及邻区陆相碎屑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作,但大多侧重于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及解释、区带及圈闭评价、地层沉积及储层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该区须四段气藏成藏的认识并指导勘探工作,在系统总结上述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烃源岩、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特征及储层沥青等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须四段储层发育于辫状河河心滩亚相,为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储层;须家河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须四段气藏是一个以海相为主、陆相为辅的上移新储型混源气藏;须四段气藏主要受气源输导体、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及适时的圈闭条件等的控制,气藏具有“多源混合,多期充注”的油气成藏特点。最后提出建议: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必须寻找大的断裂带(未断穿侏罗系区域优质泥岩盖层并与下部海相烃源岩沟通)及裂缝发育的部位。

气藏的盖层特征及划分标准36-38

摘要:盖层性质是决定天然气是否能够高效聚集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天然气藏形成的有效性,对我国40余个已发现气藏的盖层岩性、厚度以及排替压力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中、高效气藏盖层的判断标准。统计发现:我国气藏的直接盖层以泥质岩为主,其次为膏盐岩,但后者封盖的储量较大。要形成中效天然气藏,盖层厚度必须大于40m,盖层排替压力应大于15MPa而要形成高效天然气藏则需要厚度超过100m的直接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不应小于20MPa。气藏盖层标准的建立为定量评价天然气藏形成过程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黔中隆起下组合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39-42

摘要:通过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典型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埋藏史、热史与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含义,探讨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成藏规律。进而指出:①该区油气成藏期以加里东期为主,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首要因素;②抬升剥蚀作用是早期油气藏被改造和破坏的控制因素,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是造成该区早期油气全面被破坏的主导因素;③加里东期存在和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古圈闭和储盖组合,从而形成了众多大型加里东期古油气藏;印支-燕山期缺乏与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构造圈闭(古隆起)和储盖组合,使该区晚期成藏条件相对较为不利;④埋藏差异造成该区油气演化程度差异较大,但目前仍存在寻找油气的客观条件。

基于地震解释砂体单元的储层数字地质建模43-45

摘要:根据地层层序发育特点,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创建了构造模型,并以地震解释的单个砂体为对象,确定性地创建对应于每个砂体单元的砂体结构模型;通过建立单砂体单元的层速度场,提取每个单砂体单元地震属性体,并分别应用其层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在砂体结构模型基础之上,应用协模拟技术,雕刻砂体内部的属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应用该思路建立储层数字地质模型,可以充分反映每个地震解释的砂体构型;为复杂油气田单砂体单元的时深转换提供了解决方法;应用进行时深转换的地震属性体和井点参数,采用随机模拟方法进行储层属性模拟,可以充分地反映储层内部非均质性,雕刻隔夹层的分布。该建模方法与思路能较好地生成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地震解释砂体单元模型,并描述其内部的非均质程度。

天然气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锦州27区的应用46-48

摘要: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效果不好。选用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与地震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锦州27区储层进行了综合预测。介绍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用约束稀疏脉冲方法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相对波阻抗剖面和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波阻抗剖面转换成了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T3^ul)顶面向下提取了波阻抗数据体和地震数据体的多种属性。根据多属性综合分析,圈定几个砂体发育带作为油气有利聚集区,并最终落实了钻井目标。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和展布规律,对油气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以及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小波分析在水淹层定性评价中的应用49-51

摘要:小波分析具有多分辨率的特点,在耐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是一种窗口大小不变但其形状可以改变的时频局部分析方法。由于小波系数与储层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岩相变化较小的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小波分解后的高频小尺度信号就是岩石中流体性质情况的反映。水淹层评价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地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情况,故利用Daubechies小波函数对测井资料中的电阻率曲线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和小波单支重构,然后计算小波系数能量和单支重构高频信号能量,作出平均能量随分解层数(尺度)变化的关系图,从而定性地评价水淹层。通过在让那若尔油气田2口井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在水淹层定性识别中不受岩性、孔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套管探伤测井技术及应用52-54

摘要:套管完井是最常见和最普遍的完井方式,在井内的套管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是损坏,一般包括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两种。套管的损伤对井内安全和油气层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很大,因此,套管损伤的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MID-K仪器测井是俄罗斯生产的用于套管损伤检测的测井设备,能够在多层套管中探测不同套管的腐蚀和破损情况,能为套管维护提供依据。在介绍了MID-K仪器测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实例说明了套管探伤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连续油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55-57

摘要:连续油管钻井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低成本高效率的钻井技术,在井深1000m以内的井,过油管重入钻井和欠平衡钻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被认为将是替代常规钻井方法的钻井新技术。在回顾连续油管钻井技术背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油管的可靠性、连续油管钻井流体摩擦压力损失和连续油管钻井携岩技术、连续油管钻井关键技术理论研究进展。介绍了连续油管钻井装备和工具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阐述了连续油管钻井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微小井眼连续油管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对连续油管钻井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连续油管打捞技术在川渝地区的应用58-60

摘要:连续油管作业具有不压井、不动井内管串、带压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产层污染等特点。针对完井修井作业中钻具内、油管或完井管串内小型落物无法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打捞的问题,提出了用连续油管来打捞井内小型落物的思路。在德阳新场气田X井成功打捞滑套塞子的基础上,又顺利地完成了新场气田2口井的冲砂打捞施工作业。后来又在磨溪气田某井成功打捞了随钻测井的放射源(一个18G的中子源和一个1.5G的β源),充分展示了连续油管打捞作业的推广应用前景。

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61-63

摘要:川渝地区多数油气藏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且部分产层跨距较大。为解决逐层压裂的技术难题,在研究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伯努利原理,连续多层段完成水力射孔和压裂,实现水力封隔无需机械封隔。设计研制了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分层压裂井下工具,经射穿套管和喷嘴耐磨性室内实验证明,所研制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射穿套管和岩石,喷嘴耐磨蚀和本体抗返溅能力强。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多层压裂工艺技术在四川试验成功,研制的工具能满足现场工艺要求,试验井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