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第六届编委会专辑
中国天然气勘探及其地学理论的主要新进展1-5

摘要: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发现气田223个,探明天然气储量49536.6×10^3m^3。年产气499.55×10^m^3。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12867倍和4541倍,近期中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新进展主要有二:其一,中国近期发现昌德和兴城一批无机成因烃类气藏,使指导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真正进入了“多元论”阶段;其二,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构造初步发现了储量逾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内涵及意义6-14

摘要:高效气源灶(包括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型高效气源灶和古油藏裂解型高效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优质要素有效组合是天然气高效成藏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了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高效成藏过程的(半)定量评价指标以及三大要素耦合控藏等认识。并依据这三个有效性,评价了我国的高效天然气资源。这些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对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大古板块是中国寻找大气田的重要领域15-19

摘要:中国三大古板块(扬子古板块、塔里木古板块、华北古板块)天然气资源丰富,三大古板块天然气资源量为29.23×10^12m^3,占全国总资源量的52.30%;三大古板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5926.8×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探明地质储量的72.2%。中国三大古板块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与阿拉伯板块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相似。三大古板块具有3个优势条件:①面积大。相对稳定;②多套气源岩发育,天然气资源丰富;③储盖组合条件优越。三大古板块的边缘和斜坡是大气田富集区:如扬子地台西北缘普光等地区,塔里木地台塔东、塔中斜坡带及库车前陆下古生界,华北地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南缘地区。中国寻找大气田的领域主要在三大古板块,其边缘和斜坡是寻找大气田的重点地区。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探明储量达5336亿立方米的苏里格气田投入规模开发19-19

摘要:随着长庆油田公司建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2006年11月22日启动投运,2006年在这个气田开工建设的15亿立方米产能已全部实现投产和并网供气,同时也标志着苏里格气田投入了规模开发。据了解,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境内的毛乌素沙漠。

天然气工业杂志第六届编委会专辑
我国天然气勘探现状及方向20-2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在一些重点领域、区带和层系取得突破,我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很快,200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近500×10^8m^3,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536×10^8m^3。目前我国天然气勘探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2005年以来天然气勘探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松辽盆地深层、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川中上三叠统、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从近年来的勘探进展看,天然气勘探区包括四种类型:①资源潜力清楚,含气面积迅速扩大;②资源潜力基本清楚。但勘探成果进展缓慢;③地质条件认识有待深入,但勘探效果较好;④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历程曲折。研究表明,天然气富集区主要受控于煤成气或裂解气两大气源、大面积分布的孔隙型储层、大型构造或岩性地层圈闭、优质区域性盖层等。由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仍然不高。天然气大场面的勘探前景并不完全明朗。不同地区差别较大。未来的中国天然气勘探要立足于大油气田,并根据勘探现状和地质认识分层次部署。

从CNKI论文看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26-29

摘要: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和统计了我国煤层气论文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论文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趋势。结果显示:分别以1999年和2002年为界,论文分布体现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对科技需求的特点在论文分布特征上都有所体现。进而认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一个主题,进一步深化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将有助于选区成功率的提高,开发技术适应性是今后需致力于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煤层气井产能、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全方位探索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开发潜力将有可能拓展煤层气开发新领域,研发环境保护、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有助于推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再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30-34

摘要:在我国未来的石油工业中,提高石油采收率处于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将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国油田类型多,地质情况复杂,应该多元化地发展该项技术,尤其是我国的低渗透油藏,虽然地质储量在50×10^8t以上,但动用程度很差。现根据最近在美国、加拿大查阅的资料,再论注气技术,希望对近混相驱注气技术、注N2推动与原油能混相的气体段塞(CO2、富含C2~C5中间分子量烃等)的混相驱技术、利用注气体混合物(CO2/C1、CO2/N2、C3/N2等)来改善单井吞吐的增产效果技术和轻质油油藏注空气驱(低温氧化)技术等予以重视,以此促进我国注气技术的发展。

国外高含硫气藏开发经验与启示35-37

摘要:比较常规气藏而言,高含硫气藏的开发存在很大难度和挑战性。目前国内尚无一套指导高含硫气藏合理开采的开发标准,也没有形成系统开发高含硫气藏实践经验,为此分析了国外典型高含硫气藏开发成功经验,指出了国内高合硫气藏开发的技术关键和面临的技术难点,总结出了目前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的进展,并提出目前急需开展的研究工作。即:①高含硫气藏多尺度储层评价研究;②H2S及天然气混合物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③H2S、CO2、H2O、天然气共存系统流体相态理论及实验研究;④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非线性渗流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⑤储层综合伤害数学模型(应力敏感、硫沉积、水合物)及防治应用基础研究;⑥H2S、CO2腐蚀机理及防腐技术研究;⑦储层增产改造机理和改造技术研究;⑧井漏机理及堵漏应用基础研究工艺。

低渗气藏开发的关键性技术与发展趋势38-41

摘要:为了经济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气藏。对液相滞留、应力敏感性、水相自吸入等低渗气藏储层的主要伤害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低渗气藏开发的主要关键性技术包括:①低渗气藏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的应用(气藏地质和气藏工程);②低渗气藏钻井技术(水平井、大斜度井技术和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③低渗气层压裂改造技术。然后探讨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需要加强发展的5个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和储层预测;井间动态监测技术;低渗透气层改造技术;复杂结构井提高低渗气藏采收率技术。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42-44

摘要: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一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45-48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发育有良好的广覆型煤系烃源岩、区域上近南北展布的带状砂岩体、广厚的区域盖层加之侧向的分流间湾、河漫相泥岩以及致密砂岩的遮挡,在空间上构成了理想的生、储、盖配置,区域平缓西倾的构造特点为岩性气藏的成藏与保存提供了条件。本区资源量大、资源探明率低,探明储量区外勘探程度较低,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苏里格气田的东部、北部、西部及南部地区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火山-幔源与有机成因CO2气混合模型探讨——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49-52

摘要: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选取典型火山-幔源型CO2气和不同有机成因CO2气的碳同位素值作为端元,模拟计算了2种成因CO2气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碳同位素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有机成因CO2的同位素值(-10‰-25‰)和初始有机成因CO2气含量(0.5%~2.0%)如何变化。当CO2气含量小于10%(摩尔分数)时,混合后的δ^13Cco2h值随总的CO2气含量增加而迅速增大;而当CO2含量超过约10%(摩尔分数)时,δ^13Cco2。值增加缓慢,最后都迅速趋近火山-幔源型CO2的端元碳同位素值(约-4‰)。该模拟结果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所发现的火山-幔源型CO2气为主天然气藏,其CO2含量多高于10%(摩尔分数)或15%(重量分数),其碳同位素值大都介于-4‰~-7‰之间。模拟结果与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和珠江口盆地实测CO2气的碳同位素值变化趋势吻合很好。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雏议53-56

摘要:非构造控藏是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根缘气、水溶气、水合物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非常规机理天然气聚集的共同特征,特殊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点使它们在盆地空间内构成了依次渐变的分布序列。其中,根缘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价值较高,也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中的主要类型。致密储层中的根缘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类型,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育地质条件,砂岩底部合气是其识别和勘探的主要特点。煤层气是吸附状态天然气富集的代表类型,对于大中小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气具有煤层气和根缘气在成藏意义上的双重特征,吸附机理的存在提高了页岩气资源量并延伸了勘探领域,页岩气可能是中国南方地区油气进一步勘探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加强理论,技术研究及交流,将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与发展。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57-60

摘要:通过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5期,由此将渤海湾盆地中新代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①印支期岩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伸展构造环境为主;②燕山早期岩性组合为埃达克岩和高锶花岗岩,以挤压造山构造环境为主;③燕山晚期岩性组合为酸性-偏碱性岩,如A型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以及拉斑质钙碱性玄武岩等,以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构造环境为主;④沙三-东营期岩性组合以碱性玄武岩为主,此时岩石圈减薄作用减弱,渤海湾拉分盆地正式形成;⑤馆陶期之后,火成岩为碱性玄武岩,构造活动处于相对平静期,渤海湾地区处于整体坳陷阶段。结合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印支期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燕山早期以收缩构造样式为主;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以负反转构造样式为主;沙三东营期以扭动构造样式为主;馆陶-明化镇期后由于盆地处于整体坳陷阶段,主要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

推广应用流量测量新技术61-64

摘要:为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实现节能降耗,在大管径、大流量的使用场合有必要将高能耗的能源计量仪表淘汰下来,并推广应用流量测量新技术。为此,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和论证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流量计选型原则。①重复性要好;②系统准确度要较高;③有相当强的流动调整能力,要求较短的直营段,无需流动调整器;④永久压力损失要小、耗能费要少;⑤流量测量的量程比要较宽;⑥有自清扫能力,可测量脏污沆体,无需过滤器;⑦耐受流体磨蚀能力要强。性能要长期稳定,可靠耐用无可动部件;⑧检定周期长,使用寿命长;⑨故障率要小,维护与修理费用要少;⑩流量计的购置费与校准费要适中,安装与运行花费要少。国内外大量的实验和测试结果都已证明:“V”型内锥流量计能较好地全面满足以上要求。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铁法矿区煤层气保存条件研究65-67

摘要:通过对铁法矿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封闭性能、后期改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浆侵入等几方面的分析,系统探讨了铁法矿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分析认为:①研究区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水文地质特征总体上受断陷盆地的控制;②喜山期岩浆直接侵入到煤层或煤层底板,使煤的变质程度普遍增加,煤的含气量增大;③煤层围岩的差异性、后期改造及岩浆侵入等是造成本区含气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研究区南部的大兴井田和大隆井田是煤层气保存较好的地区。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充注效率研究——以川东石炭系为例68-71

摘要:采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定量描述了川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和天然气的逸散过程,进而得到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充注效率。分析认为:①天然气成藏过程中充注效率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和天然气逸散强度的共同影响,具有相应的阶段性;②天然气的充注效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天然气的成藏过程;③在喜山期天然气仍保持较高的充注效率是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72-74

摘要: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因在岩性、裂隙和流体识别等方面获得成功,而备受关注。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对于反射纵波资料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反射转换波资料,由于其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转换波共中心道集不再是共反射点道集,转换波时距方程也不是双曲方程。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纵波处理方法来处理转换波资料。基于三维转换波传播特点,对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水平分量旋转、三维转换点计算、三维转换波双曲速度分析与动校正、三维转换波非双曲速度比分析与动校正等。三维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常规双曲动校正结果对比表明,非双曲方法优于双曲方法。应用所建立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对某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高质量的三维转换波速度比谱,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叠加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