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年第B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基于mPGES-1表达调控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1-4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mPGES-1上游调控序列并插入到已预先在pGL3-Basic载体的Sal Ⅰ位点插入真核筛选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neomycin)形成的质粒pGL3B—neo中,构建重组报告基因载体pGL3B-neo/mPGES-1,转染人肺癌细胞A549,通过G418筛选,建立了稳定的mPGES-1表达下调剂筛选细胞株SPGES1。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人mPGES.1表达下调剂,并优化了其筛选条件,优化的条件是每孔细胞接种数目为1×10^4-3×10^4个,溶剂DMSO终浓度为1%,底物用量为20μL。利用该模型可有效地进行人mPGES-1表达下调剂的筛选。

白术化学成分研究5-7

摘要:从白术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野菊花醇(chrysan-themol,1),5-羟基-11-桉叶烷烯-1-酮(5-hydroxy-11-eudesmen-1-one,corymbolone,2),白术内酯Ⅰ(atractylenolide Ⅰ,3),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 Ⅱ,4),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e Ⅲ,5),新木姜子内酯(neolitacumone A,6),7-羟基桉叶烷4(15),11(13)-二烯-2-酸(7-hydroxycudesm-4(15),11(13)-dien-2-acid,7),白杨素(chrys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甙(daucosterol,10)。其中,化合物1,2,6~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舒城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11-13

摘要:从舒城贝母(Fritillaria shuchengensis)酸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veraflorizine(1),鄂贝乙素(2),浙贝乙素(3),异浙贝甲素(4),三亚麻油酸甘油酯(5),菲(6),和2,5-二甲氧基苯醌(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金莲花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谱学表征14-16

摘要: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柱层析和重结晶技术,对金莲花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显色反应,FTIR,UV—Vis,MS,^1H和^13C NMR等谱学表征手段,对分离纯化出的四种金莲花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谱学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有效成分分别为:3’,4’,5,7-四羟基黄酮-8-C-β-吡喃葡萄糖甙(1,荭草甙),4’,5,7-三羟基黄酮-8-C-β-吡喃葡萄糖甙(2,牡荆甙),3,4-二甲氧基苯甲酸(3,藜芦酸)和β-谷甾醇(4)。

亚临界CO2萃取不同产地八角果实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17-22

摘要:采用亚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广西4个八角主产区八角的挥发油,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期得到不同产区八角挥发性成分的更真实信息,筛选出最佳原料产地,促进八角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结果表明:在防城港、玉林、那坡和金秀所产八角果实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82、70、70和69种化合物,其峰面积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96%、91.83%、99.56%和97.77%;4个产区果实挥发性成分均是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总量的94.31%、90.59%、95.32%、97.60%;4个产区八角果实挥发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1.2178%、86.2760%、89.3585%和87.9586%,其中防城港所产八角的挥发油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最高,八角品质最好。

虎耳草挥发性成分研究23-25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标准谱库,对虎耳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8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2.5%,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为丹皮酚(46.0%)、二叔丁对甲酚(19.2%)、正二十三烷(1.9%)、正二十四烷(1.8%)、正二十五烷(1.7%)、正二十二烷(1.7%)、正二十一烷(1.5%)。

米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26-28

摘要: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青海产米蒿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共分离出56个峰,并确定了其中的51个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桃金娘烯醇(24.591%)、桉树脑(10.878%)、1,3-二甲基-5-乙基苯(10.140%)、香叶烯(9.374%)、(Z)-3,7-二甲基-辛三烯(1,5,7)醇-3(6.958%)、金刚烷(6.442%)、3,3,6-三甲基-庚二烯(1,4)醇-6(6.405%)、3,3,6-三甲基-庚二烯(1,5)醇4(4.716%)、4.甲基-庚二烯(1,6)醇-4(3.204%)、α-蒎烯(3.025%)等。

四川产暖地大叶藓挥发油成分分析29-31

摘要: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四川产暖地大叶藓挥发油,对其化学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多次优化分离条件,从中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5.67%。四川产暖地大叶藓挥发油的不仅含有脂肪酸、醛、醇类化合物,种类丰富的萜类化合物也得到很好的分离和确证。

苦石莲皮普通粉挥发性成分研究32-34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石莲皮普通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和标准谱库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和含量测定。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4.7%(共检测出115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有柠檬烯(5.311%)、壬醛(2.785%)、E,E-2,4-癸二烯醛(2.998%)、α-柏木醇(2.077%)和亚油酸甲酯(3.297%)。

胀果甘草叶成分分析及抗炎作用研究35-38

摘要:本文研究胀果甘草叶的主要成分及其抗炎作用,采用硫酸苯酚法、HPLC等方法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片肿胀和小鼠足跖肿胀两种模型研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胀果甘草叶中总糖含量达到15.93%,粗蛋白含量达19.32%,总黄酮含量为5.84%,粗纤维含量为28.91%,其水提物和水提物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在抗炎实验中的肿胀抑制率比正常组有明显提高。胀果甘草叶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以不同方法提取的金耳菌丝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的比较39-42

摘要:先前研究已证明碱提取金耳菌丝体多糖能增加多糖的总收率。本文比较了碱提取多糖与水提取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果糖胺、糖耐量、体重和脂代谢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碱提取多糖具有更强的调节血糖作用。

蚶形无齿蚌(Anodonta arcaeformis)血清、肌肉和生殖腺凝集素的初步研究43-47

摘要:用6种动物红细胞和人的4种红细胞测定蚶形无齿蚌血清、肌肉和生殖腺凝集素的凝集活力,同时进行糖抑制、热稳定性、pH敏感性、金属离子以及EDTA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血清凝集素对10种红细胞都有凝集作用,肌肉凝集素只对家兔红细胞有凝集作用,生殖腺凝集素对家兔和泥鳅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家兔红细胞对3种凝集素最敏感,凝集效价分别为2^5、2^4、2^6。当pH≤6.0时,血清凝集素凝集活力渐渐消失,肌肉和生殖腺凝集素凝集活性在酸性条件下比在中性条件下高;血清凝集素经80℃处理15min仍有凝集活性。3种凝集素在糖抑制等试验中,结果存在差异。

大麻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齐墩果烯和齐墩果酸的抗菌活性研究48-51

摘要:本文研究了低毒大麻叶不同极性浸膏的抑菌作用并对其活性抑菌物质进行跟踪,采用乙醇作溶剂对大麻叶的药用成分进行了粗提取,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进行萃取,并且对不同极性的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对抑菌效果明显的浸膏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离,采用UV、IR、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的化学物质进行抑菌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叶的石油醚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P〈0.001)的抑制作用,同时低毒大麻叶石油醚浸膏中化学物质齐墩果烯和齐墩果酸(P〈0.001)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穿龙和盾叶薯蓣淀粉与木薯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52-54

摘要: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穿龙和盾叶薯蓣淀粉颗粒,均呈椭圆形,木薯淀粉颗粒是带缺口的不完整的半球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穿龙和盾叶薯蓣淀粉呈CA型结晶,木薯淀粉呈A型结晶,三者的结晶度分别为45.6%、42.4%、41.2%。差示扫描量热对比分析三者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穿龙和盾叶薯蓣淀粉的起始温度、峰温度、终止温度值均比木薯淀粉的高,但是二者吸热焓却比木薯淀粉的低。这些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们产地的不同。

麻花艽与小秦艽多糖含量的测定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55-58

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苯酚.硫酸进行显色,系统测定了两种传统中藏药材麻花艽与小秦艽药用部位的多糖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二者多糖含量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了生态环境因子中海拔和经纬度对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花艽多糖含量范围为1.53%-4.51%,平均含量为3.15%;小秦艽多糖含量范围为1.61%~3.44%,平均含量为2.24%,略低于麻花艽,且两个物种间多糖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态环境因子与多糖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采样点的纬度对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纬度越高,多糖含量越低,提示在利用麻花艽与小秦艽多糖资源时,纬度是采样点应首要考虑的环境因子。

烟叶中地支莆内酯侈-β-D-吡喃葡萄糖甙的研究59-60

摘要:从云南烤烟烟叶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萜类糖甙类化合物,由波谱解析鉴定为地支莆内酯-β-D-吡喃葡萄糖甙(1),并采用半合成的方法证实了其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卷烟中添加具有增加卷烟甜香,使卷烟香气更加细腻的作用。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连翘中连翘酯苷61-63

摘要:本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连翘中的连翘酯苷。采用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2:5)的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mL/min。正向转速900rpm,进样量200mg,检测波长为280nm,恒温器预置35℃,一次性可分离连翘酯苷单体20mg,HPLC检测纯度达98.25%。

白术中白术内酯Ⅲ的分离纯化64-66

摘要:本实验建立了白术内酯Ⅲ的简易分离方法。白术原药材的水提液,用正己烷萃取获得白术内酯Ⅲ,并用多级质谱对白术内酯Ⅲ鉴定,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药材和产品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检测波长220nm。测得原药材中自术内酯Ⅲ的含量为0.0287%,产品中自术内酯Ⅲ的纯度为97.8%。150g白术制得白术内酯11127mg,回收率为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