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泽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575-577

摘要: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层析、反相制备色谱等离手段和^1H、^13C NMR等波谱技术,从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大戟甘(euphornin,2),大戟甘D(euphornin D,3),A(euphohelioscopin A,4),槲皮素(quercetin,5),没食子酸(gallicacid,6),咖啡酸(caffeicacid,7),没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8),杨梅素(myrecetin,9),金丝桃苷(hyperoside,10),其中化合物7、8.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化合物6和10作为泽漆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属首次报道。

尼泊尔杞木的化学成分研究578-581

摘要:从尼泊尔杞木(Alus nepalensis)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9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或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它们为乙酰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β-香树酯醇(5)、euscaphic acid(6)、喜树碱(7)、β-胡萝卜甙(8)、绿原酸(9)。尼泊尔杞木是喜树碱第十一个植物来源。喜树碱在尼泊尔杞木的干燥叶和茎中的含量分别是923和192μg/g。

单叶蔓荆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582-584

摘要:采用MCI—Gel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单叶蔓荆子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类似物,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技术(MS,NMR等)鉴定为紫花牡荆素(1)、3’,5-二羟基-3,4^1,7-三甲氧基黄酮(2)、4’,5-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3)、牡荆葡基黄酮(4)和山奈酚-3-O-葡萄糖苷(5),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进行了抗羟基自由基氧化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实验,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3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

黄山药的黑曲霉转化产物化学成分研究585-588

摘要:研究黑曲霉YM33182(Aspergillus niger)对黄山药转化后,其转化产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固体发酵法对黄山药进行生物转化;通过高效液相分析(HPLC)转化前后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利用反复硅胶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4个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薯蓣皂甙元-α-三鼠李糖(1→4)-β-D葡萄糖甙(prosapogenin B,2),薯蓣皂甙元[-α-三鼠李糖(1→2)]-α-三鼠李糖(1→4)-β-D葡萄糖甙(Dioscin,3),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1→2)]调-β-D葡萄糖(1→3)调-β-D葡萄糖甙(graciHin,4)。HPLC分析表明,Prosapogenin B是原提取物不含有的成分,占转化产物的10.77%。

亮菌乙素的结构确证及其合成589-591

摘要:利用柱层析从亮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亮菌乙素,经波谱分析确定亮菌乙素的最终结构为2-羟基-2-苯基一丙二酰胺。以苯马龙酸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亮菌乙素。

硫酸粘菌素对碱性磷酸酶部分性质的影响592-595

摘要:硫酸粘菌素对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用Dixon作图求出抑制常数为Ki=4.88×10^-6m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发现硫酸粘菌素引起碱性磷酸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由荧光光谱变化,发现硫酸粘菌素对碱性磷酸酶有荧光淬灭作用,淬灭机理是因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淬灭。

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大孔树脂吸附研究及HPLC—MS结构鉴定596-599

摘要:以红花籽粕的乙醇提取物为原料,通过比较D312、860021、DM131、LK002、LK001及XDA-1等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5-羟色胺衍生物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以最大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进行考察,XDA-1的吸附解吸综合效果最佳。通过HPLC—MS鉴定分析,红花籽粕中几种主要5-羟色胺衍生物分别为阿魏酰5-羟色胺、N-(p-香豆酰)5-羟色胺、N-(p-香豆酰)色胺β-D-葡萄糖苷和N-阿魏酰色胺β-D-葡萄糖苷。

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双条杉天牛生物活性研究600-603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龙柏枝条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4%,主要成分为α-雪松醇(14.90%)、罗汉柏烯(6.90%)、α-蒎烯(5.78%)、γ-木罗烯(5.52%)和柠檬烯(5.00%)。利用触角电位测定技术测定双条杉天牛成虫对挥发油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EAG反应强度与挥发油剂量呈正相关;同种样品,雌虫的EAG反应强于雄虫,且差异显著。

11-羟基甘草萜醇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604-608

摘要:为提高甘草次酸(Ib)的抗氧化活性,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制备11-羟基甘草萜醇类衍生物。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由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NADPH氧化系统做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进行测定。微粒体中的自由基由探针物DCFH—DA的氧化程度进行检测。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物。通过还原反应获得甘草萜醇类两种光学异构体——11α-羟基物(2)和11β-羟基物(3)。这两种化合物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1.0mg/mL浓度,分别抑制自由基浓度为50%和51%。相同条件下,先导物Ib和维生素E分别抑制31%和32%的自由基活性。以上结果显示,对先导物Ib的C11位羰基和C30位羧基进行还原修饰,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活性,这种修饰将能增强先导物对自由基损伤有关病理性病变(如AS)的防治潜能。

华蟹甲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609-613

摘要:从华蟹甲草共获得46个提取、分离样品,首先测定这些样品在100mg/L浓度下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然后测定活性较高的Y-S16/23—90/96号样品对9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华蟹甲草的不同组织器官,花提取物的活性相对最高,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次是叶片提取物,但均是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而在所有样品中,Y-S16/23—90/96号样品的活性最高,在100mg/L浓度下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50%,其作用谱较广,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分别为68.96和99.17mg/L,对黄瓜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3个病菌的活性次之,EC50介于137.37~161.68mg/L之间,对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4个病菌的活性相对较差,EC50介于303.05—362.54mg/L之间;Y—S16/23~90/96号样品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低。

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PGE2的影响614-616

摘要:观察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erophages,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昕水提取部分连续灌胃给药14或21d后分次获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及PGE2水平。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及PGE2分泌较正常组升高,昕水提取部分(400,200mg/kg)对LPS诱导的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PGE。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滇产粗根荨麻水提取部分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PGE2有关。

金钗石斛生物碱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及蛋白质组学效应的实验研究617-621

摘要:为观察金钗石斛生物碱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及其相关蛋白谱。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注射D-半乳糖26d后形成Ⅱ级白内障后每天分别给予0.36、0.18g/kg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阳性对照组每天以0.22g/kg石斛夜光丸灌胃,正常对照组每天仅灌胃生理盐水;用裂隙灯观察观察晶状体浑浊度;46d后处死动物后检测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的含量及T—SOD和MDA的活性;使用双向电泳技术提取分离大鼠晶状体总蛋白及糖基化蛋白,分析比较双向电泳图谱,寻找正常组与模型组、生物碱治疗组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金钗石斛生物碱高剂量组能明显减轻晶状体混浊度,显著升高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T—SOD活性,降低MDA的活性;2-DE获得了较好的大鼠晶状体总蛋白质及糖基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并观察到模型组有大量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或下调或新蛋白,蛋白质糖基化水平升高,给予高剂量石斛生物碱后,大部分达上调或下调蛋白质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糖基化蛋白降低。表明金钗石斛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并伴随一系列晶状体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其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晶状体浑浊过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研究622-626

摘要:从云南白族药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分离得到了11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aeetonylsan—guinarine(1)、7-hydroxy—dehydroglaucine(2)、demethylsonodione(3)、dihydrosanguinarine(4)、isocorydione(5)、glaucine(6)、N-methylisocorydine(7)、isoeorydine(8)、prot~pine(9)、magnoflorine(10)和haitinosporine(11)。其中化合物1—5,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青杞的化学成分研究627-629

摘要:研究青杞地上部分(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2),14-methoxy-10,13-dimethyl-17-(5-oxo-2,5-dihydrofuran-3-y1)hexa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3-yl acetate(3),9,11-环氧麦角甾醇(9α,11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豆甾醇-3-O-β-D-(6-软酯酰)葡萄糖苷(β-stigmasteryl-3-O-β-D-(6-palmityl)glucopyranoside,5),二十二烷基-反式-阿魏酸酯((E)-docosyl 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ate,6),豆甾醇(stigmastero,7),棕榈酸(hexadecanoicacid,8),正三十烷(triacontane,9),p胡萝卜苷(daucosmm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在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633-635

摘要: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酸水提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出6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汀(2)、dehydrocapaurinine(3)、药根碱(4)、非洲防己碱(5)和jatrorubine(6)。这6种生物碱均为首次从安徽小檗中分得。其中巴马汀的含量比大多数小檗科其他植物高。

细叶草乌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636-638

摘要:对细叶草乌(Aconitum macrorhynchum)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二萜生物碱,用有机波谱学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其结构,分别是:查斯曼宁(chasmanine,1)、塔拉萨敏(talatisamine,2)、滇乌碱(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conoitine,4)、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A,5)、同时还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荆三棱化学成分的研究(I)639-640

摘要:我们前期从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中发现两个具有抗HIV活性成分scirpusin A和B(含量仅约百万分之一),为了寻找富含该化合物的新的植物资源,我们对产于黑龙江省的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分析及与对照品TLC比较,分别鉴定为:白桦醇(1),对羟基桂皮酸(2),sclrpusin A(3),白藜芦醇(4),piceatannol(5)及scirpusinB(6)。其中,化合物scirpusin A和B,在该植物中含量丰富(含量分别为0.0017%和0.013%)。

锥序蜜心果中酚性成分的研究641-643

摘要:从锥序蜜心果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或与已知化合物对照,它们分别鉴定为(E)-3-(3-hydroxy-4-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 carboxymethyl ester(1),3,4-二羟基苯甲酸(2),槲皮素-3-O-β-葡萄糖甙(3),山萘酚-3-O-α-鼠李糖甙(4)和槲皮素-3-O-α-鼠李糖甙(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