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经验交流、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技术与方法、护理方法、高教研究与高教管理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7550
  • 国内刊号:23-1270/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83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5
  • 综合影响因子:0.30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论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B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后,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移植BMSCs分布,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IL-10含量变化。结果:PKH-26标记的BMSCs在海马CA1区有表达;BM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与尼莫地平组和模型组比较,BMSCs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P〈0.05),升高血清中IL-10含量(P〈0.05)。结论: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1β、IL-6含量,上调IL-10含量有关。
1-4

白毛藤总苷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Bc l-2、Fas基因在白毛藤总苷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白毛藤总苷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作用情况,RT-PCR检测Bcl-2、Fa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白毛藤总苷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并且上调Fas和降低Bcl-2表达。结论:白毛藤总苷能促进Bel740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Fas、抑制Bcl-2表达有关。
4-6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的相互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生理条件下(pH7.4)槲皮素(quercetin)与黄嘌呤氧化酶(XO)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紫外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性质。结果:随着XO的加入时间的增加,槲皮素的吸收Ⅰ带、Ⅱ带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376nm处最大吸收峰蓝移到369nm。结论: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为匀速酶促反应,其反应速度受黄嘌呤氧化酶的浓度限制。
6-7

女贞子与紫珠叶联合用药在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对女贞子与紫珠叶的抗肿瘤进行活性研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比较女贞子、紫珠叶及二者混合药液对人胃癌SG—7901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女贞子与紫珠叶联合用药胃癌SG—79014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较二者单独用药高。结论:女贞子与紫珠叶联合用药抗肿瘤效果较二者单一用药强。
8-9

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制造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MTL水平。结果:山楂水提物可明显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浆MTL水平(P〈0.01;P〈0.05)尤其以中剂量最为显著。结论:山楂水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显著降低IBS大鼠血浆MTL水平,改善IBS大鼠肠道消化功能作用。
10-12

吗啡成瘾大鼠丘脑束旁核超微结构的改变

摘要: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束旁核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按逐日递增法背部皮下注射吗啡6d,制作成瘾模型,用电镜观察成瘾后大鼠束旁核超微结果。结果:吗啡成瘾组大鼠Pf神经元细胞核畸变明显,核表面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切迹,细胞浆内线粒体空泡变性,突触膜融合,突触小泡消失,神经毯区髓鞘灶性崩解或裂解,轴突内线粒体絮状变。结论:吗啡成瘾严重损伤束旁核超微结构。
12-14

貉被毛硒含量的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硒含量的方法,研究硒营养水平与毛皮动物"白鼻子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测定硒含量。结果:健康组貉四肢被毛中硒含量(0.740±0.128 mg/kg)低于患病组貉(0.970±0.200 mg/kg),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硒含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导致毛皮动物"白鼻子病"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14-15

心麻痹液在缺血预处理产生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单独应用和与心麻痹液联合应用对兔未成熟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的影响,以了解心麻痹液在IPC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幼兔,体重220g~280g,兔龄14d~21d。麻醉及肝素化后,快速开胸取出心脏,浸入4℃Krebs-Henseleit缓冲液,30s内主动脉插管行Langendorff灌注,用39℃经混合气(O2:CO2=9%:5%)平衡的Krebs-Henseleit缓冲液灌注。32只兔未成熟心脏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Ⅰ(conⅠ,n=8),全心接受30min缺血、40min再灌注;IPC组(IPC,n=8),接受5min缺血、10min再灌注预处理(IPC)和30min缺血、40min再灌注;对照组Ⅱ(conⅡ,n=8),接受4℃的St.ThomasⅡ心麻痹液使心脏停跳和45min缺血、40min再灌注;IPC复合心麻痹液(IPC+St.Ⅱ,n=8),接受IPC、St.Ⅱ灌注和45min缺血、40min再灌注。记录心脏停跳前平稳灌注时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率(±dp/dtmax)作为基础值,并分别把再灌注后5、10、20、30、40min的CF、HR、LVDP、±dp/dtmax测定值表达为对其相应基础值的恢复率。记录IPC组与conⅠ在主动脉停灌后心脏缺血跳动时间,测定各组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ATP含量。结果:复灌后IPC组与对照组Ⅰ相比在冠脉流出量(CF)、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率(±dp/dtmax)恢复率无明显差别,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漏出量有增多趋势(但P〉0.05);IPC组在全心停灌后心脏缺血跳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显著减少(P〈0.001)。而在IPC复合心麻痹液组HR、CF、LVDP及±dp/dtmax恢复率较对照组Ⅱ明显得以改善,且保存心肌ATP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漏出减少。结论:IPC在单独应用时不足以保护经历全心�
16-19

中药复方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高、中、低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d,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情况。结果:中药复方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复方对小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19-20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论著

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16例临床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 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K7均阳性,CK20均阴性,HPV16/18阳性率62.5%(10/16),K i67 index38.2±19.6%。结论:宫颈非腺性乳头状癌可能是显示一个形态学谱不同阶段的一组肿瘤。需与宫颈其它乳头状病变鉴别。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
21-25

早期肝硬化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肝脏血流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肝硬化组BF、BV均下降,正常组与肝硬化组Ch ild-Pugh A、B、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MTT则显著延长,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延长(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HAP、HPI上升,PVP、THBF下降,除THBF外,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程度不同时,PVP、H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HAP、THBF没有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25-27

P53与ER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p53基因和ERK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快捷法检测40例癌组织中p53和ERK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是57.5%,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2.结肠癌组织ER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是72.5%,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3.P53蛋白表达强度与ERK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提示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P53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使细胞发生癌变,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28-30

青年女性CIN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Ki67在青年女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e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进一步研究青年女性CIN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Ki67及HPV16/18在正常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的表达。结果:Ki67及HPV16/18在正常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的表达逐渐升高,阳性率分别为7.69%、42.86%、64.52%、82.50%和15.38%、61.90%、74.19%、100%,各CIN组Ki67和HPV16/1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CIN组之间Ki67和HPV16/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和各CIN组Ki67与HPV16/18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667,P〈0.05)。结论:Ki67和HPV16/18参与了青年女性子宫颈CIN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Ki67和HPV16/18的表达,可进一步了解宫颈CIN的进展情况,对及时阻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30-33

悬雍垂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OSAHS患者和无OSAHS病史男尸的悬雍垂病理组织学的研究,探讨悬雍垂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OSAHS的关系。方法:采用34例因OSAHS而进行部分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切除的悬雍垂作为实验组,其中24例为重度阻塞,中度阻塞10例;取无OSAHS病史的男性尸检悬雍垂10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主要对肌肉纤维的形态、密度以及排列状态进行观察,并对肌间的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用半定量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OSAHS组悬雍垂粘膜上皮层结构尚完整,但伴有明显的炎症表现,固有层厚度为0.92±0.21mm,对照组为0.24±0.07mm,P〈0.01;同时,不同程度OSAHS、不同程度体块指数患者的粘膜固有层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OSAHS组的悬雍垂肌纤维密度为85.47±29.54,对照组为149.70±22.68,P〈0.01;重度OSAHS悬雍垂肌纤维密度为72.04±14.47,中度重度OSAHS为117.70±32.09,P〈0.01。对照组中肌纤维的排列整齐、连接紧密、形态规整,实验组绝大部分悬雍垂肌纤维标本排列不规则,而且随着的OSAHS程度的加重,其排列越混乱。结论:OSAHS患者的悬雍垂从粘膜到肌肉都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出现粘膜固有层增厚,肌纤维密度减少和肌纤维排列混乱、变性等表现,并且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而加剧。提示悬雍垂组织的病理改变与OSAHS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
33-36

骨性关节炎临床指数与一氧化氮表达频率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一氧化氮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抽取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及关节镜下切除的滑膜和退变软骨作为标本,检测一氧化氮含量。并将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每周膝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每周一次,共4次,30d后与常规治疗组对比,观察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蹲起痛、休息痛、关节骨摩擦音五项指标。同时抽取关节液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及滑膜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且软骨中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滑膜。透明质酸钠治疗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其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降低。结论:NO是骨性关节炎一种重要的介导因素。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36-38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D)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通过比较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PDGF-D的表达,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01~2010-06在福建医科大学厦门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剖宫产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例,其中早发型11例、晚发型29例,同期选择2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各组外周血血清中PDGF-D的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 e PCR)测定各组胎盘组织PDGF-D mRNA表达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DGF-D的浓度,早发型组:571.59±67.35pg/mL,晚发型组:573.92±51.24 pg/mL,高于正常妊娠组(509.63±49.9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PDGF-D mR-NA的表达量,早发型组:2.72±1.60,晚发型组:2.77±1.57,高于正常妊娠组(1.93±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PDGF-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28,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其血清PDGF-D浓度及胎盘组织PDGF-D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升高的PDGF-D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可能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PDGF-D在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共同之处。
39-42

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选择最佳术式。方法:将40例高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2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20例,比较观察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发现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指数MC组较OC组明显减小(P〈0.05),MC组手术时间较OC组延长(P〈O.05),MC组术后并发症高,住院时间延长(P〈0.05)。结论:常规的胆囊切除术在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42-44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同时检测8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AST、LDH、CK和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