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 50-1167/R 国内刊号
  • 1672-9455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是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检验医学与临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临床探讨、综述、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专家面对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论著
膜诱导再生技术与羟基磷灰石联合治疗牙根尖区骨缺损465-465

摘要:观察膜诱导再生技术(GTR)和植入羟基磷灰石(HA)对根尖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需要治疗的根尖周病患牙分为A、B两组.A组为根尖切除术,B组在根尖切除术后植入HA并覆盖GTR.常规X线检查,观察术后6个月、1年的患牙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1年的结果显示,B组有效率远高于A组.结论 GTR+HA联合治疗将提高牙根尖周病的疗效.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466-467

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 d呈增高趋势,3~7 d呈下降趋势,7~14 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468-469

摘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CHD患者100例和CAG结果正常者40例的血清hs-CRP浓度,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CH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并分析hsCRP与Gensini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浓度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6,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心理干预疗效的调查分析470-47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影响,有效减轻ERCP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328例ERCP患者术前进行认知、情绪、行为心理干预,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恐怖等各项指标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ERCP术前实施认知、情绪、行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检查及治疗质量和疗效.

医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471-472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161例医学生关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对环境问题较为关心;广播电视是其获得环境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医学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不乱扔垃圾和节约能源.结论 医学生对环境问题比较关心,但获得环境保护知识途径有限,自觉参与行动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自制生物促凝管在临床化学检测中的应用473-473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生物促凝管在临床化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制促凝管及普通试管各取564例血液标本,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胺酰转移酶等2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试管留置标本的26个项目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促凝管高效促凝,在不影响临床化学检测结果的同时,使因分离血清不彻底导致大型生物化学分析仪进样针和管道堵塞现象大为降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474-475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 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Hi培养、采用api-NH鉴定卡及药敏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试验采用Cefinase纸片法.结果 分离出Hi 217例(19.7%),检出菌株对利福平、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未发生耐药;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复方磺胺甲恶唑84.6%、氨卞西林69.2%、四环素38.5%、头孢克洛26.9%、氯霉素19.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4%.β-内酰胺酶阳性57.6%.结论 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Hi耐药形势严峻,产β-内酰胺酶率较高,以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氯霉素的多重耐药为特点,应引起重视.

对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检测的评价476-477

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前S2抗原检出情况与HBV-DNA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72例临床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进行HBV血清标志物5项、前S2抗原的检测,同时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 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V核心抗原抗体(抗-HBc)阳性组前S2抗原阳性检出率为98.7%和HBV-DNA阳性检出率为84.4%均显著高于HBsAg、抗e抗原抗体、抗HBc阳性组(P<0.01);159例血清HBV-DNA呈阴性组中前S2抗原检测出67例阳性;130例前S2抗原检测呈阴性组中血清HBV-DNA检出38例阳性.结论 前S2抗原、HBV-DNA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都可对HBV的复制情况进行评估,但并不同步,需联合应用方可对HBV感染、复制情况作出较全面的评估.

心肺转流术对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477-478

摘要:目的 应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Pf)分析仪检测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术(CPB)对Pf的影响.方法 麻醉前病情分极Ⅰ~Ⅲ级,心脏手术患者24例,其中瓣膜置换术12例,室缺修补术12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肝素化后10 min(3 mg/kg)(T2)、CPB后10 min(T3)及鱼精蛋白拮抗后10 min(T4)抽血,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son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和Pf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T1相比,T2点的clot rate及sonACT明显升高(P<0.01),PLT和Pf降低(P<0.05);T3点的sonACT明显延长,clotrate和Pf显著下降,PLT明显降低(P<0.01);T4点的sonACT明显延长,Pf明显升高(P<0.01),clot rate无明显变化,PLT显著降低(P<0.01).结论 CPB可显著影响Pf,心脏手术中监测凝血及Pf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479-479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短期内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下称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左心衰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iPAP组在给予常规药物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BiPAP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通气治疗后BiPAP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各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低氧血症,是快速、有效的方法.

肺癌患者乙酰化代谢基因型探讨480-481

摘要: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自动实时荧光Light-Cycler技术,分析138例肺癌患者和112例健康人NAT2 4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肺癌患者与对照组间频率差异.结果 肺癌组(吸烟者)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P<0.05),并使患肺癌的危险度提高了3.12倍(P<0.05);肺癌组(非吸烟者)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P>0.05).结论 携带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的吸烟者可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抗凝血不同贮存温度对血凝试验的影响482-48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抗凝血体外贮存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25℃)、4℃、-20℃,在不同的时间测不同贮存温度下的PT、APTT,再与初始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标本贮存在-20℃,对PT、APTT测定72 h无明显影响;而贮存在室温和4℃经过16~24 h,就会使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血凝试验前的标本预处理是保证结果可信度的关键.

糖化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监控中的意义483-484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DM)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确诊的2型DM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GSP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型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正相关.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4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水平与FPG、2hPG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FPG、2hPG、HbA1c及GS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2型DM的早期诊断,对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DM的预后监测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两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探讨485-485

摘要:目的 探讨对低浓度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免疫测定(EIA)一步法、时间分辨荧光法(TRF)、Axsym雅培试剂来测试抗-HBs.结果 采用EIA一步法对低浓度抗-HBs标本进行测定显示,阴性37例,阳性21例;再用TRF法进行复查,阴性标本37例中有3例呈弱阳性,阳性标本21例中有2例呈阴性;以上5例结果不一致标本,采用美国Abboutt公司生产的Axsym雅培试剂检测显示,与TRF法一致.结论 标志物提倡使用EIA二步法酶联试剂及定量方法,改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性问题,最小限度避免结果上的差异,减少医患之间矛盾.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探讨486-487

摘要: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在慢性肝炎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肝炎60例及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2例,C级17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PLT进行检测,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LT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肝硬化进程PLT减少更显著,与A级相比,B、C级的PLT更有显著变化(P<0.01和P<0.001).结论 外周PLT对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瑞安市学龄前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488-488

摘要:目的 分析瑞安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方法 以2004~2006年瑞安市部分2~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3年来,HBsAg阳性分别为1、24、17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P>0.05);抗-HBs阳性分别为28、1 038、1 203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8,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对患者传染性5项指标的检测分析489-490

摘要:目的 为了解患者在手术及输血前的状况,预防其在医院内因创伤性和输入性治疗引发感染,避免及预防医疗纠纷,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5项指标检测.方法 对本院所有住院需输血患者、手术患者、足月妊娠孕产妇进行5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3 023例患者中检出阳性537例(17.76%).结论 5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为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流行、蔓延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减少或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有重要作用.

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490-490

摘要:目的 对52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进行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从DVT形成患者的患肢远端静脉滴入溶血栓药物,并在阻塞部位上方用皮条阻滞浅静脉,以减少静脉回流,治疗前后均作深静脉造影对照.结果 对52例DVT形成患者阻滞浅静脉造影有效率高达81%.结论 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DVT效果良好、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易于基层医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