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黄饭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对黄饭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进行详细综述。黄饭花中含有黄酮类及其苷类、苯乙醇苷类、苯丙素酚苷、三萜类及三萜皂苷类、色素成分蒙花苷以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眼部疾患、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抗肿瘤和保肝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因而,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1-3

葫芦科作物未受精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影响葫芦科作物未受精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的因素,总结了培养获得植株的倍性鉴定和再生二倍体植株的纯合性鉴定方法,同时对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葫芦科作物未受精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4-7

介电特性在作物需水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为了能及时可靠地提供农作物旱情信息,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系统,本文综述了介电特性与作物需水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生理电特性在生理水分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作物介电特性在作物需水诊断中的潜在价值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对作物介电特性在农业灌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7-9

基因工程技术在杨树抗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杨树抗逆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总结了转基因杨树抗病虫、抗旱、耐盐以及在环境修复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杨树抗逆方面存在的问题。杨树因长速快、产量高、基因组小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林木遗传改良的模式树种。尽管对杨树抗逆遗传改良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有关外源基因提高杨树抗逆性的机理和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新的抗逆基因、培育具有抗性的杨树新品种仍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10-13

疏花疏果和整形修剪对桃果实大小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疏花疏果、树形及结果枝特性对桃果实大小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疏花芽、疏花和疏果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对进一步开展树形及不同结果枝对果实大小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14-16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重组人 gdnf在人乳腺肿瘤上皮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摘要:为了在人乳腺肿瘤上皮细胞系中表达重组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本研究构建了牛β-casein基因启动子驱动的重组人GDNF乳腺上皮细胞特异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导入人乳腺肿瘤上皮细胞系Bcap-37细胞中,经G418抗性筛选8~10 d后,分离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转染细胞,PCR鉴定转基因细胞,用催乳素、胰岛素及氢化可的松诱导培养转基因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人GDNF的表达分泌。结果表明:重组人GDNF乳腺上皮细胞特异表达载体被成功构建,转染Bcap-37细胞后,稳定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转基因细胞经激素诱导后能够表达分泌糖基化的 GDNF,为高效制备与天然人GDNF蛋白结构完全一致的重组人GDNF蛋白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16-19

基于优化特征参量的蛋白质βαβ模体识别分析

摘要:选取了来自1423个相似性小于33%的蛋白质序列的1459个βαβ模体和2419个非βαβ模体,通过分析模体中各二级结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固定序列模式长。基于优化的氨基酸信息,利用离散增量算法识别βαβ模体。运用10-fold交叉检验和独立检验方法对算法进行检验,识别总精度分别达到79.4%和78.6%。
20-23

部分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 Dx5类似亚基鉴定

摘要:使用SDS-PAGE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9个有代表性的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系)及部分稳定遗传的诱变后代材料的HMW-GS组成及其等位变异。参试材料中共有12种HMW-GS亚基类型,Glu-A1位点上有3种,其中1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7.63%);Glu-B1位点上共有4种类型,以7+9为主要亚基类型(占67.80%);Glu-D1位点上有5种亚基组合,其中2+12为主要类型(占52.54%)。59份小麦材料的亚基组合类型共有19种,其中组合为Null、2+12、7+9的样品11份(占18.64%),比例最高;在参试材料中,仅有4个材料检测出优质亚基组合类型(1,7+8,5+10);此外,从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有16个材料含有与1Dx5非常近似的亚基(以1Dx5倡表示),使用引物Dx倡对上述材料进行扩增,均可获得约476 bp的电泳条带,其序列信息与HMW-Dt x2基因、HMW-Dt x5基因相同,与1Dx5′基因编码区相同,与1Dx5基因99%相似。
24-29

培养基组分及操作参数对抗体多聚体形成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于药物安全性的考虑对于治疗性蛋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蛋白多聚体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关键质量属性(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采用培养基组分添加试验和操作参数控制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物质和培养过程参数(温度和pH值)对抗体多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氨酸的添加能显著抑制多聚体的形成,培养基中半胱氨酸添加浓度增至30 mmol/L,多聚体含量下降40%。而铜离子的添加浓度从500μmol/L降至0μmol/L,多聚体含量则降低了43%。培养温度从35℃降低至32℃,重链结合蛋白( BiP)和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PDI)的表达水平均提高了89%,细胞翻译后修饰能力显著加强,分泌至上清液中的抗体多聚体含量相应下降了38%。研究结果明确了生产工艺和产品关键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设计优化以质量为先导的培养过程,生产质量可控、安全、有效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29-32

小拟南芥 HDG1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摘要:以小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同源克隆法获得小拟南芥HDG12基因,命名为ApHDG12。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pHDG12基因的理化性质、保守序列、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行同源建模。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结果显示,ApHDG12基因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mRNA长度为2064 bp,编码687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显示ApHDG12与Capsella rubella遗传距离最近,CDD保守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pHDG12有18~79位的同源异型域和206~436位的START结构域,属于HD-zipⅣ类基因家族,同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DG12,转化到农杆菌GV3101中,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33-37

白粉菌诱导小麦叶片全长 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评价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侵染引起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克隆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白粉菌Bgt 侵染诱导的携带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广谱抗白粉病基因)“92R137/扬麦1587”为材料,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小麦叶片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原始文库滴度为1.08×107 CFU/mL,扩展文库滴度为3.24×107 C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2.0 kb 之间,多在1.0 kb左右。该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38-4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Rep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摘要:克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复制酶基因(TYLCV-Rep),并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番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潮霉素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21株潮霉素抗性植株。 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3株呈阳性检测反应,说明TYLCV-Rep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14.3%。烟粉虱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明显增强。
41-45

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总 DNA 提取方法的优化

摘要:提取高质量的土壤微生物DNA是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前提。在3种常用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1种新的优化方案,包括使用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的磷酸缓冲液对土壤进行预洗、联合使用SDS-CTAB和蛋白酶K来破碎细胞、用酚-氯仿-异戊醇(25∶24∶1)除蛋白质和淀粉等杂质、使用PEG8000沉淀DNA、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DNA等。比较分析了优化的方法与其他3种常用方法所获得的总DNA产率和纯度的差别,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所提取DNA的D260 nm/D230 nm、D260 nm/D280 nm值均高于其他3种方法,且PCR扩增条带清晰、DNA产率高,土壤中DNA得率达88.76μg/g,表明该方法适宜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DNA,从而为研究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45-47

木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离体保存的研究

摘要:以4个不同木薯品种( SC205、GR3、GR891、GR911)的无菌苗幼叶或带有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及组合对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其离体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D和毒莠定对4个不同木薯品种的幼叶及腋芽均能诱导出胚性愈伤,诱导能力为GR3最高,其次为SC205。4个品种以幼叶或腋芽为试料,在毒莠定或2,4-D为12 mg/L时(除GR911幼叶、GR891腋芽),诱导效果最佳;相同木薯品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诱导条件下,IBA+6-BA浓度为(1.5+0.8) mg/L组合诱导胚性愈伤分化数量多于单独使用IBA、6-BA,表现出一定的显著差异性。在20℃条件下,将GR3木薯胚性愈伤组织保存在添加比久( B9)或烯效唑浓度为6 mg/L的保存培养基(含12 mg/L毒莠定+30 g/L蔗糖+6.5 g/L脂琼的GD培养基,pH值5.8)中,保存效果最佳,继代时间延长至80 d。
48-52

旱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

摘要:以旱稻品种鲲旱1号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B培养基较MS培养基更加有利于旱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当2,4-D浓度为2 mg/L时的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添加脯氨酸不利于鲲旱1号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选用麦芽糖作为碳源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52-54

铁炮百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以铁炮百合无菌苗的叶片、鳞片为外植体,进行铁炮百合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鳞片的诱导分化能力高于叶片,鳞片分化培养基(MS+0.5 mg/L 6-BA+0.2 mg/L NAA、MS+1.0 mg/L 6-BA+0.2 mg/L NAA)的分化率高达90.98%。用叶片为外植体,不同部位对不定芽的诱导影响较大,以叶片中部分化能力最强,上部次之,下部最差。叶片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 BA+0.2 mg/L NAA,分化率为85.36%。2,4-D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显著,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S+0.5 mg/L 6-BA+0.2 mg/L 2,4-D为佳,愈伤率达80%以上。
55-57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58-62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摘要: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优质食味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为不同种植方式下优质稻米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食味稻米迟熟中粳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苏中里下河稻区泰州市姜堰区、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间除糙米率差异不显著外,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等品质指标差异均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除糊化温度差异不显著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等差异均极显著。稻米加工品质中不同种植方式糙米率无显著差异,精米率、整精米率机插最高,手栽次之,直播最小,姜堰、东海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不同栽培方式长宽比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率、垩白度、垩白大小直播均低于机插和手栽。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与崩解值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消减值手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手栽与机插。生态区和种植方式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按照稻米品质进行参考,对南粳9108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进行了初步区划,即手栽与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范围,直播在苏南最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