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uter Science

  • 50-1075/TP 国内刊号
  • 1002-137X 国际刊号
  • 0.9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科学是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软件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

计算机科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科学杂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
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控制域的网络管理及拓扑生成25-27

摘要:结合实际的移动ad hoc网络管理研究,针对以往ad hoc网络管理体系缺乏可扩展性的问题,同时考虑网络中节点的能力差异性,引入了动态的网络管理控制域并定义了管理控制域的生成与合并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布式的ad hoc网络管理体系,并利用管理控制域的生成过程实现了ad hoc网络中的拓扑管理.仿真结果表明,网络中的管理控制域生成算法能够适应网络节点移动性的特点,具有可靠的控制域划分能力.在此基础上的ad hoc网络拓扑生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服务管理研究28-30

摘要:本文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广播特性、分簇的普遍性等特点,在分析分布式服务发现协议GSD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服务发现机制,该机制考虑了各节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种类等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特性,克服了GSD同等对待所有节点的缺欠;另外,文中提出了基于优先级和两步资源预约的服务调度和QoS分配方式,依据服务所请求的QoS级别和资源情况来确定合适的端到端QoS级别,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给出了算法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该算法考虑了资源的抢占和两步方式的资源预约,比普通的确定QoS级别的算法具有更高的预约成功率,而比仅依据优先级的算法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IP/DWDM光Internet中基于软计算的智能多约束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31-33

摘要:波长分配问题是影响IP/DWDM光Internet中网络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软计算的多限制的波长分配算法,使得波长源分配适应实际的网络特征.事实上,由于考虑到多种限制问题,包括成本,功率和网络性能等,因此采用分层解决方案.因为每一层都是NP完全问题,所以采用软计算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仿真软件,仿真表明该算法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效的.

一种串行接口设备的Internet接入服务器34-36

摘要:随着设备网络化及普适计算模式的形成,许多带有传统串行接口的设备产生了Internet接入的需求.早期的解决方案要求Internet接入服务器能够识别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并依据通信协议的内容来确定网络数据报的报文.为了提高接入服务器的通用性,减少接入服务器对设备通信协议的依赖,本文基于嵌入式Internet技术,提出了一种通用Internet设备接入服务器.它无需对现有设备做任何修改,不依赖于串行设备自身数据帧格式的结构,"透明"地实现了面向流传输方式的串行接口和面向包传输方式的网络接口之间的数据转换.

多服务级别带宽公平分配算法的研究37-40

摘要:区分服务网络节点中的多级别的队列输出带宽由权值调度算法保证,固定权值调度在网络负载发生变化时无法继续提供公平的带宽保证.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权值的调度算法以达到在多服务级别间公平分配带宽.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对负载流数目的变化作出有效的响应,并快速实现调度权值的理想公平值.

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动态负载均衡策略41-44

摘要:本文阐述了内容分发网络和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了现有负载均衡算法及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网络负载均衡,提出了基于改进BP算法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负载均衡算法和实现方法.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定向广播算法45-47

摘要:在无线自组织网络(MANET)中,收集可靠的全局拓扑信息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网络拓扑信息未知的前提下,广播成为Ad Hoc网络必不可少的通信方式.然而,由于无线信号在同一区域内很可能会重叠,直接用洪泛法进行广播将导致分组的过多转发、信道竞争和冲突,即广播风暴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现阶段提出的许多路由协议要么可到达性低,要么计算开销量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广播算法:定向广播算法,该算法减少了重传,获得了较高的可到达性,具有较低的能量和带宽消耗性能.

以太网带宽管理机制下TCP性能的建模研究48-52

摘要: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以太网的链路层流量控制技术成为流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漏桶式流控的以太网带宽控制算法被应用于驻地网环境当中.考虑到互联网中长时TCP业务流量增长迅速这一背景,评估以太网流量控制算法对长时TCP性能的影响有其积极意义.论文通过建模分析的方法,对于NewRen0 TCP算法在漏桶式带宽控制机制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对结论进行了说明.

以太网上实时业务服务质量保证策略的研究53-55

摘要:首先分析了以太网上相关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以太网上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迫切性,然后提出了以太网上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策略,并给出了该策略的实现结构.仿真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策略对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保证是有效的.

宽带交换机输入缓存QoS研究56-57

摘要:宽带化、数字经、综合化将成为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为了改善宽带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我们对ATM交换机输入缓存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我们分析了系统的相关性能,获得了一些有用的结果.

适合遥感影像处理的网格计算环境研究58-60

摘要:网格计算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网络资源共享模型,其目的是网络资源的完全共享.网格计算相对于传统的C/S及Web GIS来说,它在网络计算、数据处理、资源共享、任务协同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遥感影像处理与理解应用方面,由于涉及大量的网络计算及网络传输等耗时操作,应用网格计算思想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就更有实际意义.结合网格计算的网络计算及资源共享的优势,设计并开发适合遥感影像处理的网格计算环境及软件,是解决当前遥感影像海量数据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本文结合实际研究成果,首先给出了基于网格计算思想的遥感影像处理的设计流程,并对其具体实现技术进一步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其在图像处理方面应用的基础上,对面向网络的智能化遥感图像网格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给出了其实现的一些关键技术.

基于OSGI的普及计算系统的改进61-63

摘要:本文分析了OSGI框架规范及其应用,指出其局限性,利用SIP来补充OSGI规范使其更符合普及计算的要求,提出了集成SIP方法和OSGI框架的普及计算系统OSA.

BACnet/IP基于UDP的技术解析64-66

摘要:BACnet标准是用于楼宇自控网络的数据通信协议[1],其作用是使不同厂商的楼宇自控设备能够实现互操作.BACnet/IP则是基于IP技术的BACnet标准,它将IP网络作为自己的局域网来构建大型BACnet网络.BACnet/IP技术的体系结构中构架于IP协议之上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或自定义的IP协议包,这是与IP网络自身特点、BACnet标准的特点以及TCP和自定义IP协议包的特征限制等因素分不开的.本文通过技术分析说明了只有采用UDP协议,BACnet/IP技术才能够成功并高效地实现将BACnet网络构建于IP网络之上.

安全组策略管理67-69

摘要:安全组通信的前提是一致的安全策略.组安全策略描述成员的安全目标、能力和需求,进而规定安全组的行为、访问控制参数、密码机制等.本文研究安全组策略的管理,包括组策略的制定、协商以及翻译、执行.在策略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依据安全多播组模型,提出组策略管理模型,并描述策略服务器的设计实现.策略的表示采用组安全策略标记语言(GSPML),能够支持组策略灵活的表示和协商.

基于虚拟组织和移动的网格认证机制研究70-73

摘要:认证是网格安全的重要组织部分.在网格中,认证的基本场景包括:证书和证书链、身份认证、会话认证.基于虚拟组织和移动的网格特色是以虚拟组织为基本管理单元、以移动作为网格结点之间重要的交互手段.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把网格认证的基本场景内容引入到基于虚拟组织和移动的网格中.基于虚拟组织的网格认证场景主要包括:用户登录虚拟组织、用户获取虚拟组织内部资源、用户获取虚拟组织外部资源.基于移动的网格认证场景主要包括:移动和移动平台之间交互、移动之间交互、移动迁移.

用于未知病毒检测的免疫识别模型和算法研究74-76

摘要:现有的反病毒技术难以识别与处理新的未知病毒.本文借鉴生物免疫系统识别未知病毒的机制,以非我识别机制为基础,进一步抽取免疫进化学习机制和阳性/阴性选择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器和自我均自适应变化的免疫识别模型和算法.文中给出了算法的详细实现步骤,并针对几种实际病毒进行了检测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检测到未知病毒,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及其应用77-79

摘要:隐通道能在安全机制的监控之下将保密信息外泄,因而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极大.通过研究隐通道的工作原理,形式化地证明了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各种方法的正确性及其不足.这些工作不仅为隐通道的搜索与消除工作提供了可信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寻找新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

具有时限约束的安全协议分析技术研究80-85

摘要:本文指出了现有时限责任分析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Kailar逻辑的安全协议时限责任分析框架.通过该分析框架对一个具有时限性要求的安全电子投递协议进行分析,发现了协议存在的时限问题,修改了协议并给出了修改后的协议满足时限性要求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