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海南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Hainan Medical Journal

  • 46-1025/R 国内刊号
  • 1003-6350 国际刊号
  • 2.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海南医学是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海南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医学信息研究、个案报道

海南医学 2018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细胞质内高表达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2665-2669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1)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的质粒PEGFP-N1-p21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研究P21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内的表达变化与质粒转染后细胞凋亡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分组包括空白对照、空质粒及PEGFP-N1-p21质粒组,应用Westen-blot方法检测质粒转染24 h后P21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内的表达变化相对值,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质粒转染24 h、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研究TGF-β1刺激后P21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内的表达变化与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分组包括TGF-β10 ng/mL、TGF-β13 ng/mL及TGF-β110 ng/mL组,应用Westen-blot方法检测TGF-β1刺激24 h后P21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内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TGF-β1刺激12 h、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质粒PEGFP-N1-p21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 24 h后,PEGFP-N1-p21质粒组的P21蛋白在细胞质内表达水平高于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并高于同组细胞核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质粒组、空白对照组的细胞质内P2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细胞核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FP-N1-p21质粒转染24 h、48 h后,PEGFP-N1-p21质粒组凋亡率低于空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FP-N1-p21质粒转染24 h后的16HBE细胞凋亡率高于转染48 h后,而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表现相反结果。PEGFP-N1-p21质粒转染后,P21蛋白在细胞质内表达与转染后的细胞凋亡呈负相关。TGF-β1(0 ng/mL、3 ng/mL、10 ng/mL)作用于16HBE细胞24 h后,TGF-β13 ng/mL及10 ng/mL组的细胞核、细胞质内P21蛋白表达均高于TGF-β10 ng/m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3 ng/mL及10 ng/mL组的细

MiR-206通过靶向调控notch3参与香烟烟雾诱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2670-2674

摘要:目的探讨miR-206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凋亡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萤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06与下游基因的结合位点。结果不同浓度的CSE (0.5%~5.0%)处理能够促进HPMECs凋亡的同时增加miR-206的表达水平(P〈0.05)。MiR-206过表达促进HPMECs的凋亡,同时提高cleaved 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P〈0.05);而miR-206低表达可以抑制CSE引起的HPMECs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的上调(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证实miR-206可以通过作用于notch3 3'非翻译区从而抑制notch3的表达。进一步的营救实验发现,notch3过表达可以拮抗miR-206引起的HPMEC凋亡。结论 MiR-206在CSE处理的HPMECs中表达上调,miR-206低表达对CSE引起的凋亡起到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notch3来实现的。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2674-2677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期间阜新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n=58)与死亡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S-ChE、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URB-65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S-ChE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的S-ChE、氧合指数分别为(4.48±1.34) kU/L、(167.1±69.7) mmHg,明显高于死亡组的(2.75±1.29) kU/L、(114.2±70.0) mmHg,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CURB-65评分分别为(16.4±5.2)分、(4.4±2.3)分、(2.2±0.4)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5.1)分、(8.2±2.5)分、(3.4±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hE、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CURB-65评分均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且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炎症介质在不同表型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2678-2681

摘要:目的分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环氧合酶2(COX-2)及一氧化氮合酶2 (NOS-2)在嗜酸性鼻息肉、嗜中性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黏膜组织共60例,其中嗜酸性鼻息肉患者20例(A组)、嗜中性鼻息肉患者20例(B组)、无鼻息肉患者20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鼻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腺细胞中IL-1β、TNF-α、COX-2、NOS-2及NF-κB的表达。结果 A、B两组患者中所有类型细胞的IL-1β、TNF-α、COX-2、NOS-2及NF-κB的表达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TNF-α在所有类型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基质细胞,IL-1β在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腺细胞,NF-κB在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COX-2在腺细胞及基质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上皮细胞和腺细胞,NOS-2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高表达,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患者中的COX-2在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NOS-2在腺细胞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中所有指标均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最强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标志物参与了嗜酸性及嗜中性鼻息肉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缺陷在鼻息肉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血管生成素-1和TNF-α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682-268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肺动脉压水平下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体外循环前后不同时间血管生成素-1 (An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明确Ang1和TNF-α与CHD伴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CHD伴PH患者45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轻度PH、中度PH、重度PH各15例)麻醉前(T1)、麻醉后转机前(T2)、主动脉阻断30 min (T3)、主动脉开放30 min (T4)、术后1 d (T5)、术后7 d (T6) 6个时间点静脉血清中Ang-1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的Ang-1在T4开始降低,T5达到最低点,T4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6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Ang-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NF-α均于T4时间点增加,T5开始降低,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6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和TNF-α与CHD患者PH的发生可能有关。

腹型肥胖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2685-2688

摘要: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部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43例,按腰围分为非腹型肥胖组(BP1组) 33例和腹型肥胖组(BP2组) 10例,同时选取无腹型肥胖的健康对照(HC组) 45例,收集三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M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BP1组、BP2组和HC组受检者的SOD[(126.06±16.28) nmol/mL、(122.77±18.45) nmol/mL、(137.24±12.25) nmol/mL]、GSH-Px [(180.05±31.54) U、(189.27±32.28) U、(150.68±20.13) U]和MDA [(4.21±1.87) U/mL、(4.51±2.13) U/mL、(2.83±0.60)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BP2组和BP1组患者的外周血中GSH-Px和MD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的含量均低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1组、BP2组和HC组受检者的CAT含量分别为(1.33±0.59) U/mL、(1.44±0.85) U/mL、(1.24±0.49) 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2组患者住院次数为(1.90±2.18)次、PANSS总分为(63.8±18.64)分,较BP1组患者的(0.52±0.76)次和(57.24±10.32)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1和BP2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分别为(24.03±6.29)分、(20.6±6.84)分,YMRS总分分别为(3.85±6.24)分、(1.8±1.9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氧化和抗氧化失衡,但未发现腹型肥胖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有影响,但双相障碍患者共病腹型肥胖较未共�

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2689-2691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阻断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四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4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将评分〉26分者纳入正常组(n=17),评分≤26分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观察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平均值、高血糖(〉11.1 mmol/L)时间比、低血糖(〈3.9 mmol/L)时间比、血糖波动系数(BGFC)等血糖波动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HbAlc水平为(7.21±2.1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0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空腹血糖平均值、BGFC分别为(5.36±1.86)%、(6.24±2.05) mmol/L、(2.58±0.5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12±0.49)%、(5.34±1.03) mmol/L、(1.59±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BG、低血糖时间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波动关系密切,临床上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做好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同时,应该尽量避免血糖波动。

门冬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影响2692-2695

摘要: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和常规人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略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科治疗的75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人胰岛素组(n=373)和门冬胰岛素组(n=386)。对患者进行4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累积生存率及心脑血管、大血管、微血管疾病发生率,评价门冬胰岛素治疗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人胰岛素组比较,门冬胰岛素组患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门冬胰岛素治疗是预防患者发生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与中风/TIA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门冬胰岛素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人胰岛素组(79.6%vs 66.2%,HR=0.431,95%CI:0.258~0.782,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能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药物靶向位点的相关基因突变研究2696-2698

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药物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确诊的2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提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样本,建立与Illumina测序仪相匹配的文库,应用NextSeq 500测序仪进行测序,应用序列比对软件BWA,检测突变软件Freebayes进行与肺癌相关的ALK、BRAF、EGFR、HER2、KRAS、MET、NRAS、PIK3CA、RET、ROS1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研究发现,2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人群与60岁以下患者人群基因突变率相比(58.62%vs 6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基因突变率为68.70%,明显高于男性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中肺腺癌基因突变率为66.67%,明显高于肺鳞癌的5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8.64%,与肺鳞癌患者的46.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突变类型中,肺腺癌患者的p.L858R突变率为30.63%,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的17.53%,肺鳞癌患者的19del突变率为21.43%,明显高于肺腺癌患者的1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的PIK3CA位点突变率为4.93%,明显高于肺鳞癌患者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ALK、BRAF、KARS、MET、RET、ROS1、NRAS等基因位点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型及指导靶向用药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699-2703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阿帕替尼250 mg/d或500 mg/d口服,化疗方案为单药化疗(替吉奥或者多西他赛),按照体表面积给药,28 d为一个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直至疾病进展。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率为0 (0/50),部分缓解率为10%(5/50),疾病稳定率为62%(31/50),疾病进展为28%(14/50);客观缓解率为10%,疾病控制率为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5.0±6.5) d(95%CI 102.3~127.7),中位生存时间为(181±15.3) d (95%CI 151.2~211.1);Cox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白细胞减少、转移部位数目和ECOG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50%)、高血压(42%)和蛋白尿(12%),发生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阿帕替尼疗效较好。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上应用。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杀意念与外显自杀意念的关系2703-2706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杀意念、外显自杀意念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1~7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部的94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内隐自杀联想测验(SIAT)考察患者的内隐自杀意念(D值),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测量其外显自杀意念(BSICV总分、自杀意念强度及自杀危险),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内隐与外显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有外显自杀意念者72例(占77.6%),无外显自杀意念者22例(占22.4%);SIAT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0.94,奇偶试次的内隐自杀意念效应D1和D2值的相关系数为0.89 (P〈0.01),说明分半信度较高。外显自杀意念组的D值为(-0.05±0.40),明显高于无外显自杀意念组的(-0.67±0.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内隐自杀意念的D值与BSICV总分、自杀意念强度及自杀危险维度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3、0.34、0.31,均P〈0.01)。结论 SIAT能够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其内隐和外显自杀意念具有相关性。

霉酚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ysC、TGF-β1、sTM的影响2707-2710

摘要: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的影响。方法从上海利普陀区立群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ysC、TGF-β1、sTM、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量、血白蛋白、血清肌酐(Scr)、补体C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血尿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ysC、TGF-β1、sTM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ysC、TGF-β1、sTM水平[(1.23±0.34) mg/L、(51.92±9.86) pg/mL、(12.23±3.18)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5±0.45) mg/L、(56.86±10.79) pg/mL、(29.15±7.06)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尿β2-MG、24 h尿蛋白量、血白蛋白、Sc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C3水平明显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的4.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下调血清CysC、TGF-β1、s TM表达,调节UAER、尿β2-MG、24 h尿蛋白量、血白蛋白、Scr、C3水平恢复正常,减轻患者肾脏损伤,促进肾功能改�

尿海藻糖酶评估失血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价值2711-2713

摘要:目的探讨尿海藻糖酶评估失血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入住东莞市塘厦医院外一区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人以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血尿海藻糖酶的OD值,先画出标准曲线,再计算出各组的海藻糖酶含量,对比各组受检者的尿海藻糖酶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记录术中所见腹腔内总出血量。结果对照组尿海藻糖酶的含量为(2.46±0.21)μmol/L,术前观察组患者尿海藻糖酶的含量为(3.70±0.44)μmol/L,术后6 h为(4.16±0.78)μmol/L,术后12 h为(3.48±0.51)μmol/L,观察组患者尿海藻糖酶的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尿海藻糖酶的含量为(2.58±0.23)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一时间点的血清海藻糖酶均高于尿海藻糖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时尿海藻糖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敏感度为80%,特异性为100%。结论尿海藻糖酶在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开始升高,术后6到12 h达到高峰,能够较早地反映肾小管的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检测方便、无创,生理活性稳定,可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评测指标进一步研究。

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阳气亏虚型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2714-2717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同时还给予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水肿、畏冷怯风、小便清、舌淡、颈静脉怒张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血清脑钠肽(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LVEDd、LVESD、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CO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而LVEDd、LVESD、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和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温阳利水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阳气亏虚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候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血清TNF-α、IL-6检测对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2717-271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对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企石医院儿科于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将患儿分成危重病例(观察组,n=18)和非危重病例(对照组,n=30),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成预后良好组(n=34)及预后不佳组(n=14)。比较不同组别患儿血清的TNF-α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37.81±6.37)pg/m L、(26.19±5.02) 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7±7.42) pg/m L、(20.34±6.14) 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40.25±6.43) pg/m L、(28.29±5.67) pg/m 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3.49±6.94) pg/m L、(22.16±5.72)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6水平在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患儿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MA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基层医院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2720-2725

摘要:目的评价MA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临床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度的室间质评菌株10株及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2017年1~12月间的临床57株常见菌株,用MA120按操作规程进行鉴定与药敏检测,结果与法国梅里埃ATB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微生物鉴定仪对常见菌种鉴定符合率为94.7%,菌属符合率为99.9%;测定结果的误差临床均可以接受。MA120药敏卡涵盖常见的抗生素,药敏测定结果与ATB测定结果相符。除弧菌(ATB鉴定结果为溶藻弧菌,美华MA120无法做出鉴定)外,其余菌株均鉴定正确。结论 MA120在常见临床微生物的鉴定与药敏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鉴定细菌种类涵盖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且具有的药敏抗生素种类齐全,并可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建议及临床需求及时完善,应用灵活。

生育政策调整初期重庆市孕妇建卡现状及影响因素2725-2728

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建卡相关指标,为采取措施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重庆万州区各孕产妇保健网点产检建卡的14 745例孕妇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经产妇(7 390例)高于初产妇(7 355例),建卡妊娠风险预警因素的重点孕妇4 887例(33.14%),呈现出与高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相关风险因素较高;14 745例孕妇建卡时的孕周范围为5~41周,其中早孕建卡7 255例(49.20%),中孕建卡4 842例(32.84%),晚孕建卡2 648例(17.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有分娩经验是降低早孕建卡的因素(P〈0.05),而较高的文化程度则是提高早孕建卡率的因素(P〈0.05)。结论妇幼保健优质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建议孕妇管理关口前移以降低妊娠风险。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比较2729-2731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老年上肢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5例给予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B组27例给予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C组28例给予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分别为42.9%、46.4%、39.3%、42.9%,均明显高于B组的14.8%、18.5%、11.1%、11.1%与A组的12.0%、16.0%、12.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0.81±0.16) h,明显长于B组的(0.72±0.21) h和C组的(0.44±0.19) h,A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6.11±1.21) h、(5.01±2.12) h,明显短于B组的(7.67±1.01) h、(6.99±2.09) h与C组的(8.91±1.07) h、(8.78±1.4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C组,B组镇痛时间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血压异常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帕卡因对老年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恢复时间延长,而不良反应相当,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罗哌卡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