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海南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Hainan Medical Journal

  • 46-1025/R 国内刊号
  • 1003-6350 国际刊号
  • 2.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海南医学是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海南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医学信息研究、个案报道

海南医学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脾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分析1-3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337例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影像学检查和剖腹探察术中所见的结果.调查了脾脏损伤类型和临床治疗方式抉择的关系。结果本组B超检查阳性率96.1%(324/337),漏诊率为3.9%(13/337)。5例出血量在1000ml以内者.超声误诊为包膜下血肿。CT检查阳性率96.9%(188/194),5例(3.1%)漏诊;5例CT检查阴性患者中.术中证实3例为包膜下血肿。46例非手术治疗,其中22例转为剖腹探察术,非手术治愈率为100%。284例脾切除术患者中.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外伤和脑外伤合并肝破裂、肾损伤复合伤。65例脾脏切除后脾片种植于大网膜者.无相关合并症发生。29例患者行脾修补术,其中l例术后仍持续创面出血.再次手术予以脾切除手术。手术治愈率为99.4%(311/313)。总治愈率99.4%(335/337)。结论影像学诊断可以为脾损伤提供辅助依据.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脾损伤确切有效的手段。

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分析3-4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统一要求测定124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均明显升高(P〈0.01)。在伴有微血管病变中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两者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其的影响5-8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T,16-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其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倍他乐克及阿托品使心率分别控制在〈60次/分,60-70次/分,〉70次/分,均接受16-SCT检查,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照。结幂A组中,16-SCT显示率为97.8%,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96.3%,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6.7%;B组中,16-SCT显示率为88.5%,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0.7%。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94.6%;C组中,16-SCT显示率为76.6%,评价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0%、68名%。高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79.4%。与CAG比较,A、B两组中16-SCT对显示中度狭窄以上节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16-SCT对显示中度狭窄以上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当心率控制在(70次/分时。16-SCT可代替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8-9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膀胱镜、手术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显示所有腺性膀胱炎病变并准确了解病变的数日和位置。二维图像及CDFI对膀胱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婴幼儿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分析10-11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404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4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82例,占64.8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为76.3%。6个月以内的婴儿及〉2岁幼儿较少见。结论在小儿腹泻病的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是较高的.但预后较好。

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11-12

摘要: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30例)和单纯穿刺组(28例)。观察两组病人抽液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0%;单纯穿刺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25.00%。置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BiPAP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应用13-14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后临床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判定其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以流量触发,采用面罩式。呼吸模式(S/t).吸气相压力(IPAP)12~20cmH2O,呼气相压力(EPAP)3—8cmH2O,呼吸频率16—20次/分。吸氧流量为5-8L/min,根据病情确定通气时间及次数.同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无创通气后半至一小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3%。结论BiPAP呼吸机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是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15-15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加阿司匹林(ASP)和11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x2d]治疗较单一阿司匹林疗效显著(P〈0.05),总热程缩短(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8.8%降至11.7%,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1.2%降至16.7%。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损害。

胸部创伤的治疗(附500例报告)16-18

摘要:目的胸部损伤具有合并伤多,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为其特点,有必要不断总结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我们多年来主要依据下列治疗原则:防治休克;恢复胸腔的完整性;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血气胸对心脏和肺的压迫;稳定胸壁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500例中治愈493例。治愈率为98.6%,死亡7例.死亡率为1.4%,其中4例严重的胸伤合并脾破裂;1例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胸部挫伤贯通双侧胸腔,伤及两肺及纵隔。剖胸后分别于二天或三天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本组病例选用的治疗方法取得效果满意.死亡率比文献报告为低。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和CT对比研究18-19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和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共14个肝脏炎性假瘤进行了B超、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的对比分析。结果在B超上,肝脏炎性假瘤可表现为低同声不规则形病灶,后方无增强等改变;CT上可为低密度不规则形.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动态扫描无快进快出等现象,CD显示多为无明确彩色血流。在本组中,B超、CT和CD诊断为良性病变的符合率为21.4%、36.4%及88.9%;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符合率分别为7.1%、9.1%及66.7%。结论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应首先加强认识。如B超出现不规则形低回声病灶应作CD检查,而CT发现无明显增强的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应加作动态检查。这样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胃癌穿孔的诊治探讨20-21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7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穿孔修补术14例.其中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6例,穿孔修补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9例;胃癌根治术4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为7.2个月,14个月和2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在儿科病人的应用22-23

摘要:目的研究琥珀酰明胶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对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0倒手术病人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Ⅰ组〈3岁n=9)和儿童组(C组,3—12岁n=11),术前用琥珀酰明胶10nd/kg行高容性血液稀释,输液前后分别抽取颈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比较各组输液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输液后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但血液牯度无显著改变;两组病人血细胞比容、纤维蛋血原在输液后均显著下降(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在输液前后无显著变化,与输液前比较,输液后红细胞电泳指数显著增加(P〈0.05);两组病人血沉、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输液后无显著变化;C组病人输液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两组间各项指标相同时点比较虽有一定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用于1—12岁儿科病人进行术前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稳定血液动力学,但对凝血功能无影响。不增加出血倾向。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24-25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岁,输尿管上段结石32例,中段结石4例。结果1例因结石移位至肾脏。取石失败;余35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15-10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时间5—9d;36例获随访2—24个月,所有病例肾积水均得到改善.无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对于较大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可作为代替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方法。

3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26-28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8例,由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指数(CI)和心率(HR)。分别于诊断当天(D9)、第3和5日(D3、D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摄取率(O2 extr)和肺内分流率(Q8/Qt)。按存活和死亡结果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MPAP、CI和HR明显升高.CVP、MAP、SVRI明显降低。前3天两组病人PaO2显著降低,P(A-2)O2和) 2extr显著升高,生存组经治疗后可渐恢复正常。但第5天后。死亡组的PaO2和W2持续恶化;5天内两组患者的Qs/Qt均有升高。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肺血管收缩,心排血量增高等高排低阻、和肺氧合功能受损的特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在于抗感染的病因治疗和维持组织灌注,纠正缺氧.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和尽早的营养支持等治疗。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8-29

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应用高分子生物合成材料,对11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术后病人的恢复、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术式方法简便,手术刨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极低;最长随访3年零1个月,除一例因排斥反应职出补片外,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成人腹股沟疝理想的治疗方式。

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36例分析30-31

摘要:目的总结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采用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重度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重度脑出血中,存活23例(69.4%)。死亡11例(30.6%)。23例存活患者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尽早解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重度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32-3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同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34例电视腹腔镜妇科手术情况及因相同手术指征行开腹手术20例。结果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术后输液日数、住院日散、术后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33-34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较适宜的浓度。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浓度为0.1%(A组),0.15%(B组).0.2%(C组)的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另选20例为对照组(D组)。镇痛组产妇硬膜外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5ml,5分钟后注入镇痛混合液7ml。30分钟后接镇痛泵.背景输注4ml/h,自控量2ml/次,锁定时间15min,至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评估镇痛效应及运动阻滞程度.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A组用药量最多。C组产妇感觉和运动有明显影响。结论0.15%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基本无运动及感觉阻滞,对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是合适的浓度。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