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 44-1640/Q 国内刊号
  • 1674-0858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环境昆虫学报是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环境昆虫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

环境昆虫学报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热带火蚁工蚁耐寒能力的测定187-190

摘要:测定了低温处理后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Fabricius)工蚁的存活情况以评价其耐寒能力。热带火蚁工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缔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h,热带火蚁在-8℃时存活率为5.33%;当处理时间为1h、2h和4h,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9℃、-8℃和-8℃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7℃,需要经过14h工蚁才全部死亡,在-8℃,需要35min。结果表明,热带火蚁工蚁在低温暴露0.5h条件下LTP50和LTP90为-7.39℃和~7.85%,相差0.46%;当暴露时间为4h时,热带火蚁工蚁的致死敏感高温区为-7.15℃~-7.54℃,相差仅为0.39℃。当热带火蚁工蚁暴露于-7℃的低温时,LT50和LT90分别为8.54h和13.77h;而当暴露于-8℃的的低温时,LT50和LT90分别为8.74min和19.14min。

广州市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191-196

摘要:2005—2006年对广州市全区域的昆虫群落进行6次调查,对该区域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时间动态进行了分析。共记述22个目、216个科。鞘翅目的类群最丰富,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次之;鞘翅目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30.45),其次为鳞翅目(18.89)和膜翅目(14.78)。6~7月昆虫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多,12月最少;6~7月的种类丰度最高,其次为3~4月、9~10月,12月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6~7月、9—10月、3~4月、12月;Pielou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6~7月、9~10月、12月、3~4月;12月的种类优势度最高,其次为3—4月、9~10月,最低为6~7月。

甜菜夜蛾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197-202

摘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神经受体,同时也是杀虫剂作用靶标。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3龄幼虫体内提取总的RNA,经过反转录,利用RT—PCR获得了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6个α和1个β亚基基因的cD-NA序列片段,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β亚基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该基因命名为SenAChRβ1,其长度为2231个碱基,含有一个1575个碱基的开放读码框,开放读码框编码52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为60kDa。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昆虫特别是鳞翅目昆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亚基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并具有典型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亚基特征化位点。

斑蝥素合成期的芫菁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203-207

摘要:研究斑蝥素大量合成期的芫菁体内可溶性蛋白,有助于阐明斑蝥素合成相关酶蛋白的种类和合成机理。本研究采用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在斑蝥素合成前期、大量合成早期和末期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芫菁从羽化1h到25d过程中分子量约为80kDa,45kDa,30kDa的蛋白组分存在着显著地表达差异。进而通过双向电泳分析,发现合成前期蛋白质与其它时期有明显差异:蛋白质大多分布在PI值4~7,分子量20—80kDa的区域,其中20~45kDa蛋白质差异明显。芫菁羽化后1h、2d、4d的蛋白质点数目分别为471个、569个、645个;大量合成早期和合成末期为827个和999个,增长2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3个时期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趋势恰好与芫菁合成斑蝥素含量显著峰值变化相吻合,表明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合成是多种蛋白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蛋白分子量范围在20—45kDa。

光肩星天牛幼虫虫粪挥发物成分分析208-212

摘要:天牛幼虫排出的虫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为天敌搜寻天牛所在微栖境的重要化学信息物质。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取食垂柳和金丝柳后产生虫粪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虫粪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两种虫粪挥发物中含共有物质19种,其中α-蒎烯的含量最高,该物质在垂柳虫粪挥发物中相对含量为51.60%,在金丝柳虫粪中的相对含量为28.84%。在金丝柳虫粪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种类稍多于垂柳虫粪中检测到的种类。

12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防效评价及其对天敌塔六点蓟马的影响213-218

摘要: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对苹果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和天敌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哒螨灵EC(0.4mL/L)、73%炔螨特EC(0.5mL/L)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但是对塔六点蓟马有一定的杀伤作用,240g/L螺螨酯SC(0.2mL/L)、5%唑螨酯SC(0.4mL/L)对山楂叶螨相对防效较好,对塔六点蓟马影响较小,500g/L四螨嗪SC(0.2mL/L)速效性较差,但对天敌安全,20%甲氰菊酯EC(0.5ml/L)对山楂叶螨防治效果差,且对天敌杀伤率始终较高,从而可能造成山楂叶螨的爆发。复配药剂10%阿维·四螨SC(0.67mL/L)综合了单剂的优点,15.6%阿维·丁醚EC(0.5mL/L)、6%阿维·哒EC(0.5mL/L)相对单剂对天敌杀伤率有所降低,1.8%阿维·甲氰EC(0.83mL/L)则主要表现出单剂甲氰菊酯相同的特点。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环境友好型诱杀技术研究219-225

摘要:2003年和2004年,在山东惠民采用杀虫灯、性诱剂、杨树枝把等措施开展了诱杀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防治试验。杀虫灯+10支性诱剂,杀虫灯+5支性诱剂+5支杨树枝把,杀虫灯+10支杨树枝把,杀虫灯4种措施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1.4、10.4、8.6和7.0头,性诱剂和杨树枝把均未显著提高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不同诱捕方案对棉铃虫累积诱蛾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Gompertz方程。普通灯和时控灯对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9.9头和17.4头,二者差异不显著;时控灯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均少于普通灯;减少开灯时间可在不显著降低棉铃虫诱杀量的同时,有效保护捕食性瓢虫。与普通灯相比,设置时间合理的时控灯(夜间19:00—23:00和3:00—5:00开灯)未显著降低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而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分别为2.0头和4.9头,均显著低于普通灯的3.7头和9.2头,合理设置开关灯控制模式可在不显著降低对棉铃虫诱杀效果的同时,降低近50%的天敌杀伤率,节约用电40%。

深圳市宝安区蔬菜农药残留研究226-230

摘要:根据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对55种蔬菜、共27551份样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分析了广东深圳市宝安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宝安地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4.35%,2007年为4.34%,2008年为1.41%;每年6~8月超标率最低,而冬春两季超标率较高;检出超标率最高的农药是有机磷类农药,包括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毒死蜱和敌敌畏,其次是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抽检的55种蔬菜中超标率较高的是几种十字花科蔬菜,依次是芥菜、小白菜和菜心。

越北腹露蝗成虫口器的感器231-237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越北腹露蝗Fruhstogr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口器的上唇、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下唇须3节,下颚须5节,在上唇和唇基、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及各节上具有感器。口器感器共5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和盾形感器(sensilla scutellatum),其中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分别着生于上唇和唇基、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及各节表面,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只限于上唇外表面,盾形感器只限于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推测了口器感器的功能,为了解越北腹露蝗的取食行为奠定基础。

孟氏隐唇瓢虫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建立238-247

摘要: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原产于澳大利亚,是粉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作为生物防治重要的天敌资源被广泛引进世界各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孟氏隐唇瓢虫在生活史、行为、抗药性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建立孟氏隐唇瓢虫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必要性,为充分发挥其控害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寄生蒲氏蝠蛾幼虫的悬茧蜂形态与触角感器研究248-253

摘要:研究了采自中国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的一种寄生于蒲氏蝠蛾幼虫体内的悬茧蜂Meteorus sp.的形态特征,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形态上,该种悬茧蜂不同于已经报道的蝠蛾悬茧蜂Meteorus hepialid Wang。在其触角上共发现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嗅孔等,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冀北、辽西义县组昆虫群落古生态分析254-274

摘要:作为热河昆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县组昆虫化石内容独特、丰富,共16目95科201属271种。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化石资料,本文列举了冀北、辽西义县组昆虫化石以及与昆虫伴生的其它动植物化石。通过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冀北、辽西义县组生态系统结构关系图,并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生态环境。结构关系图显示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能处于群落发展的稳定时期。该地区整体上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同时存在季节性干旱-半干旱的小气候环境。有丰富且宁静的深水湖泊,周围还有其他形式的水体环境,如沼泽和浅水环境;附近有高山存在,且海拔在800m以上,高山上有湖泊,山间有溪流;土壤营养丰富且水分比较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

鼻白蚁科系统发育研究述评275-279

摘要:鼻白蚁科是社会性昆虫白蚁的一个重要类群,包括许多世界性大害虫,且在等翅目昆虫系统发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概述了应用于鼻白蚁科系统发育研究的系统分类学方法,探讨了鼻白蚁科系统发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鼻白蚁科不具有单系性,其系统发育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泰山虫草的研究进展280-284

摘要:对泰山虫草菌Cordyceps taish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泰山虫草原寄生体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泰山虫草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泰山虫草与冬虫夏草有效成分的比较、泰山虫草的药理作用、泰山虫草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研究和利用替代寄生体昆虫培养泰山虫草等七个方面对泰山虫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领域。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285-287

摘要: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虫雄蜂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窄颊粉蝇Pollenia angustigrena Wainwright——广州口岸截获的一种丽蝇288-290

摘要:本文报道从经广州新风口岸入境加拿大木材中截获的一种丽蝇:窄颊粉蝇Pollenia angustigena Wainwright。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国际生物入侵防控大会290-290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入侵生物学问题,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解决国际日益突出的生物入侵问题,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平。国际生物入侵防控大会将于2009年11月2~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主办,福建农林大学(FA—FU)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FAAS)承办,会议规模约500人(其中外宾约150人)。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年学术年会290-290

摘要: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最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学科取得显著的发展,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研究进展,生物灾害防控监测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