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 44-1640/Q 国内刊号
  • 1674-0858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环境昆虫学报是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环境昆虫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

环境昆虫学报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武夷山茶园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1-13

摘要:2004-2005年对武夷山茶园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动物隶属于3门、8纲、31目、252科、1188种。其中,植食者450种(占总物种数的37.88%)、捕食者323(占27.19%)、寄生者133种(占11.20%)、腐食者230种(占19.36%)、杂食者52种(占4.38%)。在茶园动物群落中,同翅目、疥螨目、柄眼目、鞘翅目为生态优势类群,而柄眼目、直翅目和鳞翅目则为资源优势类群。98.99%的动物物种为稀有种或偶见种,而90.91%的物种为资源次要种。动物群落及植食者、捕食者、寄生者和腐食者的种一多度关系同时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序列分布,而杂食者的种一多度关系则符合对数序列分布。动物群落及各营养类群的多样性、丰盛度及均匀性都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且其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都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一致。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依次为: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总群落〉杂食性类群〉植食性类群〉腐食性类群;均匀度大小则依次为:寄生性类群〉杂食性类群〉捕食性类群〉总群落〉植食性类群〉腐食性类群。植食者和腐食者作为空间食物种类资源均能够显著促进群落容纳较多的天敌物种,天敌对这两类群的空间数量跟随效应强,而且捕食者、植食者和腐食者的多样性相互促进。

浙江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及其森林环境健康评价14-19

摘要:本文选取浙江乌岩岭为样地以网捕方法,对上述地区的蝶类种类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所采集的蝶类种类及个体数,以微软的Excel列表、计算及作图,进行蝶类群落的种一多度曲线、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优势度等数据分析,并以此类昆虫作为指示性生物对其森林环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岩岭有9科148种蝴蝶,3种中国保护种和11种中国特有种,多样性指数为1.7570,暗示该处生态地区的环境质量优越。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19-19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 Coleoptera, Scolytidae )和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Coleoptera, Rhizophagidae)的耐寒性20-28

摘要: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Red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红脂大小蠹越冬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为一11.98±2.55℃,是一种耐冰冻的昆虫。红脂大小蠹的过冷却点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种群间有明显差异,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低龄幼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的幼虫间没有明显差异。红脂大小蠹幼虫在冬季至少可以忍受-23.5℃的大气温度安全越冬。从2001年开始引入我国的云杉大小蠹的捕食者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Gyll.)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8.05±2.76℃,低于红脂大小蠹所有虫态的过冷却点,说明比红脂大小蠹有更强的耐寒能力。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29-34

摘要: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Haliday)是小菜蛾的重要幼虫内寄生蜂,该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浆膜产生畸形细胞,随蜂卵孵化,释放到寄主小菜蛾的血腔中。本文运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和体外培养技术对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以及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显示,该细胞内蛋白合成种类极为丰富,尤以分子量40.98—94.64kDa的蛋白种类最多。但在寄生后期,畸形细胞的合成能力下降。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在胞内细胞器数量减少,出现大量空腔,细胞表面微绒毛联合、变大,内容物外倾。随着蜂幼虫的啮出,有些细胞经历分解过程。体外培养证实,成熟畸形细胞可向培养介质中释放脂溶性物质。此外,在不同饲养温度条件下,畸形细胞伴随蜂幼虫的发育,表现为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的趋势,表明畸形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寄生蜂幼虫发育具有同步性。

粉纹夜蛾细胞系QB—Tn9-4s的克隆以及克隆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35-40

摘要: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细胞系QB—Tn9-ds进行细胞克隆,获得了8个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QB—Tn—A、B、C、D、E、F、G和H。对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鉴定,各细胞克隆株与原始细胞系具有相同的DNA扩增谱带。各细胞克隆株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克隆株QB—Tn—A、B、C、D和E以梭形细胞为主,大约占细胞总数的60%~80%;F、G和H以棒状细胞为主,比例分别为44.5%、49.5%和80.0%。8个克隆株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均较敏感,感染率均在92%以上,平均每个细胞病毒多角体(OBs)产量在78~110个之间,其中克隆株QB—Tn—A多角体产量最高达110个,略高于BTI—TnSBl-4和QB—Tn9-4s,明显高于Sf-9细胞;克隆株QB—Tn—E、H、A和C的出芽性病毒(BV)产量与原始细胞系(3.37×10^7TCID50/mL)接近,而其它4株均低于原始细胞系。

草地贪夜蛾细胞系IPLB—Sf-9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41-45

摘要:草地贪夜蛾Spdoptera frugiperda是危害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系IPLB—Sf-9(St9)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研究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本研究从Sf9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SMART“技术,构建以pGADT7-Rec为载体的Sf9细胞酵母GAIAAD融合cDNA文库。Sf9细胞总RNA的电泳谱型与哺乳动物总RNA存在差异,其28SrRNA带弱于18SrRNA带,所合成的原始dscDNA大小为0.1~4kb。文库展现良好的多态性,载体质粒插入的cDN段大小大部分在0.3~2kb之间。Sf9细胞酵母GAIAAD融合cDNA文库的构建为草地贪夜蛾功能基因的识别和鉴定,为研究杆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工具。

4株球孢白僵菌对红火蚁毒力的生物测定46-51

摘要:在室内筛选了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敏感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为Bb1501,5974,prl-6和prl::chi,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它们对红火蚁的毒力。实验采用喷雾法并在25±1℃和12L:12D条件下饲养观察10d。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株白僵菌对红火蚁都有较强的毒力,红火蚁的死亡率随着所用白僵菌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所得实验数据输入时间一剂量一死亡率模型,模拟的模型均可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得到各个菌株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互相相关,即菌株浓度越高,所用的杀虫时间就越短;而随时间的延长,所需要的致死中浓度(LC50)就越来越低。取模型输出的第10d的LC50值,将所选4株白僵菌的毒力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prl-6、prl::chi、5974和Bbl501。它们的LC50分别为:3.16×10^5、8.01×10^5、2.4×10^6和1.57×10^7孢子/mL。这4株菌在红火蚁的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潜力。其中,菌株5974的致死速度最快,综合考虑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该菌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为生物农药并用于红火蚁的防治。

罹病棕尾别麻蝇体上白僵菌的分离、离体培养与毒力52-57

摘要:为了有效地防治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从罹病棕尾别麻蝇成虫上新分离出病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KMZW-1。菌株,研究了该菌株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胶培养基(PDA),最适温度范围是为20~30℃,最适pH值为7。该菌株对棕尾别麻蝇成虫的毒力测定表明:LC50值随侵染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由第4d的1.41×10^14孢子/mL降低到第9d的4.00×10^5孢子/mL。不同浓度的LT50值随浓度增加而逐渐缩短,由1.07×10^4孢子/mL的13.70d缩短到1.07×10^8孢子/mL的5.73d。球孢白僵菌BBKMZW-1菌株是一种对棕尾别麻蝇成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菌。

不同培养条件下红树林真菌1893菌株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58-62

摘要:本文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为试虫,以校正死亡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红树林真菌1893的营养条件进行了筛选,以期获得高活性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以蔗糖10g、酵母膏4g、粗海盐6g、MgSO4·7H2O1g、蒸馏水1000mL,pH6.5为培养条件时,代谢产物的相对效价最高,浓度为15mg/mL的代谢产物对3龄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死亡率达到了90.25%。

越北腹露蝗卵寄生蜂:东方蝗卵蜂63-67

摘要:东方蝗卵蜂Scelio orientalis Dodd是越北腹露蝗Fruhstogreriola tonkinensis Will.卵的寄生性天敌。2004.2006年对广东省北部越北腹露蝗卵粒和卵块寄生率分别为43.18%和89.34%。东方蝗卵蜂产卵在越北腹露蝗卵中,幼虫期为2龄,每粒被寄生的蝗卵只出1头蜂。东方蝗卵蜂的产卵系统发达,不仅骨化程度高,而且具有伸缩性。雌雄性比约为1:0.6,羽化后即可交配。以5%的葡萄糖溶液喂养成蜂,最多可存活31d。东方蝗卵蜂可能是某些年份越北腹露蝗种群下降的重要因子。

海南腰果种植区黄猄蚁资源调查68-72

摘要:调查了海南省乐东县、东方市和昌江县腰果种植区的黄獠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腰果种植区均有较为丰富的黄掠蚁资源。调查发现,常年失管的腰果园黄獠蚁资源较为丰富,这些腰果园人为活动干扰少,有利于黄獠蚁的自然定殖、繁衍和扩散。黄獠蚁蚁巢在腰果树北面(3.1个/株)分布数量最多,其次为西面(2.3个/株)和东面(2.0个/株),南面(0.9个/株)蚁巢数量最少。黄獠蚁蚁巢长度和宽度、蚁巢长度和离地高度以及蚁巢宽度和离地高度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桔大实蝇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73-79

摘要:本文综述了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 Enderlein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桔大实蝇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对寄主的选择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和不同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活史,种群动态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今后的防治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金斑喙凤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80-84

摘要:评论了国内外对金斑喙凤蝶Teinoplpus aureus Mell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蝶在研究报导中存在该虫的生活史研究、如何确定该虫的寄主植物、依据雄蝶的飞翔状况是否能确定其已交配、猜测要符合昆虫学知识和认真查阅参考文献5个常识问题,以提高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金斑喙凤蝶属高海拨自然林中的树冠昆虫,不容易深入研究,因而对其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了解甚少。面对研究中遇到这一难题,必须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突破该蝶饲养技术的难关,获得足够多的个体后,才能运用生命表方法进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最终通过保护和人为增殖的手段,达到可持续性利用的目的。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85-89

摘要: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the 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评价了3种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控制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非嗜食植物薇甘菊、飞机草(浓度均为0.01gDW/mL)和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增长起着明显的干扰作用,其中对成虫产卵驱避的IIPC分别为0.4383、0.4308、0.4795,对褐稻虱种群的防治效果可达73.89%、76.07%和81.34%。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成虫的产卵驱避,对若虫的毒杀作用较弱,对褐稻虱种群的IIPC分别为0.2611、0.2393和0.1966;此外表明对褐稻虱种群的寄生性天敌安全。

双额岩小粪蝇生物学特性研究90-92

摘要: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Stenhammar)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近年来,在广州草菇场大量发生。本文观察了其生活史,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简讯
《环境昆虫学报》征稿简则93-94

《环境昆虫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