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1 17:46:20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1)

汽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1886年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汽车已变成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品,汽车制造工业涉及众多的工业门类,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在此社会背景下,若培养出一批真正懂理论、懂技术的汽车专业人才,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学生加以引导,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后续人才。因此为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北京市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关注行业和企业需要,从而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我院机电工程系组织有关教师按照2010学年教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为切入点,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1 我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销量分别达到206.9万辆、208.6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产销量分别为328.68万辆、327.15万辆;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达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在2002年我国汽车快速增长38%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增长36%和80%。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507.1万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以14%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575.8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达到12.56%、13.54%。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7.97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年汽车消费量72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此相对应的汽车行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800万辆,继2009年后,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图1),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加了约8.9倍。

图1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量增长状况

2008年,我国进入汽车服务市场一个快速增长期,汽车服务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国民经济主流,成为一个战略性支柱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如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到2007年已拥有5000多家租赁企业;我国汽车保险业已经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全国4S店发展迅猛,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4家(图2),如此数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并且每年正以1.5%的数量递增。

单位:家

图2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4S店数量对比情况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09-2010年中国汽车4S店市场深度分析及战略咨询报告)

根据上汽集团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 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售后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报告,基于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对中国未来10年中,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状况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2003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单位:需求量/万辆、增长率%)

年份

家用轿车保有量

家用轿车需求量

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率

轿车总保有量

轿车总需求量

轿车需求增长率

汽车总保有量

汽车总需求量

汽车需求量增长率

2010

2344

501

14

3039

589

13

5938

937

9

2015

5020

913

12

5998

1030

11

9633

1352

7

2020

9476

1584

12

10804

1727

10

14509

1890

7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在过去10年间,北京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和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相继突破200万、300万和400万辆大关,百万级的增长用时分别为6年半、3年零9个月和两年半。目前北京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480万辆,2011年,预计达到500万辆?,见图3。北京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9.33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图3近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长状况(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需求分析

2.1 近年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具体状况分布见图3至图7所示。

2.1.1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就业率(包括自己创业与继续上学深造)已到达96.3%。

图4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

2.1.2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约有5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找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专场招聘会的力度。

图5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图

2.1.3 学生的后续专业分布

在5.6%的创业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6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占14%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备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A. 有直接关系B. 有间接关系 C. 毫无关系

图6创业学生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在16.7%的继续上学深造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7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系占95%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课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备学生有更深远的学习潜力。

图7继续上学深造学生的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2.1.4 学生就业岗位分布

图8为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岗位的调研。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事汽车销售的学生最多,占31.7%;其次是从事其他管理类,占27%;从事机电维修的学生占到比例25.5%,从事汽车保险的学生占到13%。

图8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2.2 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现代汽车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企业对毕业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中也同时感受到了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2.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2.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2.2.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设想

在我院调研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现代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与各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汽车专业建设调研,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为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的设想。

3.1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双师型”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实验室设备、仪器、场地等实训条件应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几年招生量的增加,学生人均实训学时、场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机、电、液整体控制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要不断引进新型、新仪器。同时,大量学生进行实训,正常消耗、损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应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

3.3 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要不断的选派一定数量具有相当基础的教师到一线迸行学习、锻炼。同时,要经常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学校讲课,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与行业接轨,紧跟时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该专业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改进,为培养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繁荣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0-03

收稿日期:2015-02-14

作者简介:谢彩英(1963-),女,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教师,机械高级讲师,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教学部主任。(广东 广州/510405)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开设于1995年,时值以广州标致为代表的广州汽车制造业处在举步维艰的时期。1998年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广州汽车制造业开启了中外合资的转型阶段。随后,2004年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投产、2006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投产,广州的汽车制造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至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区域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不断改革和发展,2011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至今是我校国家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一、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背景

近十年来,职业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如火如荼,成果成效显著。但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毕业生为例,由于课程设置、师资素质、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与区域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

(一)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合理

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是由“汽车配件制造专业”转变过来的。它原有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受当时广州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和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约束,该课程体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1)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2)课程体系与工作实践脱节;(3)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脱离;(4)缺乏适用的专业教学的教材。其结果是: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差距甚大。显然,该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实际。

图1 原有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现有的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欠缺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欠缺在企业一线实践的实际经验,对行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岗位所需的技能缺乏认知,难以实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环境脱离了企业真实环境

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短缺,不可能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引进职业学校,学校不能做到真岗位、真训练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热情度不高。没有产教融合和校企的深度合作,学校要借鉴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及引入现代汽车生产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构建教学环境,难以实现。

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思路

2011年7月,我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根据广州市支柱产业的布局,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列为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因此,我校具备了该专业改革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在创建国家示范校期间,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获得广东省财政、广州市财政专项资金共511万元的建设资金,它使我们有条件在校内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专业实训基地。

软件是:我们探索到“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途经。一方面,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提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锻造“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工学交替”、成立“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拓宽专业内涵,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育人标准和用人标准相结合,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一)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打造出色的师资队伍

多年以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广州汽车生产企业培养大批优秀企业员工,与各大汽车生产企业一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2011年8月,我校与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2年6月,与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13年5月,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协议;2014年1月和2014年6月,分别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成立“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我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各汽车生产企业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教师在企业培训中得到锻炼,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教师自信心增强,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开发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6本校本教材在使用中得到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深入广州地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分别向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发出就业意向调查表。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向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了来自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发动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15名企业实践专家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专家访谈会。我们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名称、职业行动领域与课程学习目标描述、确定学习内容、教师要求和教学条件等。之后,我们还组织了多次校企专家研讨会、论证会,制定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框架图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注重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应,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教学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形成了《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三)创设一流的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工艺流程的主线。对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冲压、焊装、涂装自动化程度在80%左右,总装的自动化程度在70%左右。总装线的员工数量占工艺流程四个环节一线员工总数的40%,是企业人员需求较多,而且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内涵最丰富的环节。因此,我们以建设总装实训室为突破口,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理念、培训标准和培训要求引进学校,建设了涵盖汽车整车装配基本技能、部件装配、整车装配等总装关键环节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实训室》《整车底盘系装配实训室》《整车电气系统装配实训室》所构成的总装实训室,为新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教学创设了教学环境。

三、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成果与成效

(一)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最受欢迎毕业生。其中,2014届76%毕业生在这些企业就业;2015届毕业班学生的85%,已经被这些企业提前预定。专业改革的成果得到企业的检验与认可。

(二)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2012年5月,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搭建了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的桥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在参观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实训中心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实训中心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属首创、融入了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落户我校,也证明该专业建设得到企业认可。

(三)开发教材专业特色鲜明

配套开发的涵盖了总装主要工艺的《整车基本技能训练》《整车底盘系装配与检修》《整车电气系统装配与检修》三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即将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教材中融入了现代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先进理念、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开创汽车总装课程教学的先例。

四、结束语

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实践证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能够为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毕业生;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就业环境,职业教育就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3)

1、相城区产业结构升级背景

相城区经过十年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年均增长20.7%;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9.3:52.3:38.4调整到2010年的2.9:55.1:42。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的两则消息对汽修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渭塘

2009年底,中国汽车零部件(苏州)产业基地在相城区渭塘镇揭牌,总投资达36亿元的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苏州分中心、苏州海拓科技有限公司、新金运国际有限公司等首批11只汽车零部件项目签约入驻。

在相城经济开发区渭塘产业园建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苏州)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2000亩,前期开发1000亩,建立电子电器、内饰件、机械类零部件检测研发三大公共服务平台,设立车用自动变速箱和电子、电器、内饰件两个产业区,重点引导汽车电子电器、变速器及内饰件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发展高新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不断调整汽车零部件行业资源布局,推进行业整合进程。形成生产能力后,基地内产值能超100亿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集汽车零部件检测、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部级产业基地。

1.2最大二手车交易市场紧邻苏城机动车检测中心开业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成长迅猛,汽车销量逐年屡创新高,新车销售增长速度举世瞩目:2007年700万台,2008年880万台,2009年1380万台,到2010年1800万台的销量,名副其实地占据了“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市场的位置。与此同时,二手车交易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市苏城旧机动车交易市场2011年3月8日正式落户相城区中心城区。据了解,该市场一期占地面积45亩,能够容纳1500多辆车。由于紧邻检测中心,可以做到不出市场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交易手续,非常方便快捷。

以上两则新闻引申出的汽车相关的新兴产业将在今后的十几年内解决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如果培养不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对应人才,则会加深区域内就业矛盾,对学校意味着生存困难,对企业意味着无人可用,对社会意味着动荡因素。所以,针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对应课程具有了关乎学校、企业生存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2、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汽修初级人才存在以下的先天不足:

2.1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学生,而且对学生的初中入学成绩没有实质性要求,所以出现只要能初中毕业的学生都能上职校,这些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必要的学习习惯,而且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都不高。

2.2教师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

担任汽修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高等技术师范毕业的本科生,他们毕业后也主要从事汽修理论的教学工作,很少涉足汽修实训操作,即便是汽修的实训教师,由于平时不直接从事汽修生产实践,各方面技能也会逐渐退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浮于表面。

2.3实训教学多以“换件”等初级操作为主,缺少课后反思

原本汽修实训教学是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核心,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而且由于实训操作更符合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所以大多数学生是非常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实训教学走了样,存在大量地重复式的“换件”训练,加上学生缺少“换件”后的反思和总结,使得经过整个实训教学后,学生大多学会和熟练掌握的是拧螺丝的技巧。

3、大力开展汽修选修课开发是解决现状与需求矛盾的有效尝试,也顺应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向

3.1选修课程实质就是兴趣课程,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既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又保证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探索更多的途径。

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有规范的指导文件,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实施规范中针对选修课程就明确指出:“中等专业学校应开足开齐选修课,选修课课时比例要占总课时的10%以上。”我们汽修专业在规范落实选修课实施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的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开设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实用技术》选修课,以后还可以逐步开设《汽车驾驶》、《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营销沟通技巧》等类似的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专业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对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汽修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大力发掘汽修专业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更好更快成长

学校应建立选修课程的常规申报、审批和开课规范和程序,对优质的选修课程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能够调动教师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选修课。如果实施这样的管理政策,势必极大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并且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陈旧的知识体系,向学生奉献最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品课程。

3.3多方弥补,融会贯通,选修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主干课学习效果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很少有学生对汽车有感性了解,甚至从来没有碰过汽车的大有人在。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学习是囫囵吞枣,不成体系,很多时候只知道如何做,而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在诸多汽修选修课程中,很多选修课内容是给汽车盲们扫盲的,比如《二手车鉴定评估实用技术》课程中对汽车身份识别代码的认识、汽车轮胎的认识、汽车玻璃的鉴别等专业知识以及车况鉴定技巧和事故车鉴定技巧等都能促进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从而无形之中促进汽修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始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自身地区经济发展趋势,服务地方经济对中等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交叉 源头创新 未来汽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50-03

Subject Crossing Talent Cultivation for Source Innovation of Future Automotive Industry

Lin Jia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Abstract:New energy, lightweight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a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automobile revolution.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otive materials is the one route to chang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industrial giant to the power.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sourc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ubject cross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the Materials-Automobile-New energy innovation experimentation area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in Tongji University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 new kind subject cross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for automotive industry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Vehicle engineering;Materil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bject crossing;Source innovation;Future automotive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发生了深切的变化。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工业大国的支柱产业。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自主建设汽车工业,并于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大国,产量占全球第一,不过在汽车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1]。

随着人类社会对资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化石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建立在大规模资源消耗的汽车工业则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诸如:锂电池、轻量化材料、传感器材料等一大批汽车新材料不断涌现,成为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的源头动力[2]。

1 我国汽车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

为了培养我国汽车工业研发、技术与管理人才,国内一些高校相继建设了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一批汽车类专业,成效显著。但目前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相近,即偏重于汽车生产制造和汽车服务保障,各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3,4],在汽车技术源头开发创新人才培养上则有所欠缺。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已逐渐认识到,单纯偏重于车辆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汽车产业的高端人才培养所需,因此,相继开展了跨学科培养试点。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近年来除了在车辆工程专业中新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外,还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建立了汽车造型专业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苏理工学院将车辆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相结合开展了跨学科人才培养试点。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汽车材料类课程,为车辆工程或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一些跨学科元素。[5-7]

自古以来,材料科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推动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源头动力。未来汽车技术的变革离不开在汽车材料领域的源头创新[8-11]。在目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偏重于机械、汽车技术方面的知识点教学,而对于汽车生产所用材料科学领域的知识点则多局限在应用范围,汽车工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汽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发领域的积淀。

因此,为了适应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培养兼具汽车材料源头创新和汽车设计制造创新的高端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结合各自优势,强势联合,在国内首创“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技术有机结合,重点培养服务于新一代汽车工程技术与汽车材料创新、具有源头创新思维的汽车产业领域高端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之急需。

2 创新实验区建设理念及思路

从现有的本科培养体系来看,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等各类车辆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培养从事上述领域高级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的本科专业,目前我国数十个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该专业除了要求掌握必需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扎实的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科基础知识。其主干课程包括车辆工程、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内燃机理论、汽车设计等。

材料类专业则是全国综合性高校大都拥有的本科专业,是一类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知识的宽口径专业,其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重点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材料类专业又可细分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随着新材料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不断深入,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等一些新的本科专业也都有招生。

2014年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就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未来汽车的发展必定围绕着新能源技术、轻量化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汽车材料上的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进而实现汽车技术上的变革。

为了培养服务于未来汽车工业领域源头创新、能够从事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汽车相关材料、装备及整车开发的综合性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济大学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研讨汽车、材料、新能源技术领域学科交叉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于2016年设立了“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正式对外招生,以培养兼具物理、化学、力学、机械、设计等工科基础知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等必备专业知识的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定位于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同时与车辆工程专业开展学科交叉密切合作,在未来汽车产业紧缺人才培养上协同创新,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新一轮变革提供源头推动力。

3 创新实验区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分别开设了物理、化学类基础课程、电工、设计等工科基础课程以及大量材料类专业课程,专业总学分为175。而车辆工程为5年制本科专业,除了大量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力学、机械、电子、电工等工程基础课程,5年总学分达211.5,即使在扣除其第二外语课程设置后,总学分也高达179.5学分。由于国家及学校对本科教育的总学分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创新实验区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简单合并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需保证学生有适宜的课堂学习强度和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

因此,在设定实验区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遵循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融合汽车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强化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特色交叉课程教学的培养模式,开展复合型人才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创新实验区课程体系在保证完整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必要的物理、化学类、电工、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车辆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和必要的力学、机械等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大规模开展材料-汽车-新能源技术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在保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的专业课程总学分和毕业要求基础上,同时满足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要求。

因此,在创新实验区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大化学、电工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外,还增设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制造技术基础等力学、机械类基础课程。在材料类课程中则保持了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等全部材料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功能材料学、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等重要专业课程。对于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来说,则根据创新实验区培养目标开设了车辆工程导论、汽车理论、汽车构造、车用新能源及动力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专业课程。与此同时实验区通过深入研讨开设了诸如汽车工程材料、新能源材料、轻量化汽车技术与材料、车用传感器技术与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论等学科交叉课程,同时两院合作设立了材料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车用新能源技术及材料综合实验、汽车构造实习等一批学科交叉型实验实践类课程。这些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立不仅使创新实验区学分分布可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在车辆工程专业继续深造和就业的要求。同时创新实验区的总学分控制在17分,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4年本科阶段学习。(如图1)

为了进一步加强材料-汽车-新能源技术学科交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采用本-硕-博贯通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本科阶段学习训练,完全具备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工作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选拔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或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同时也提供赴美、英、法国等知名高校进行国际联合学位培养的机会,以培养在汽车工业领域国家急需之才。学生也可以经过本科学习直接进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工作。

4 结语

创新实验区的学生经过创新实验区的跨学科模式人才培养,将兼具材料学科和车辆工程的专业知识,材料研究和汽车工程开发相结合,在车用材料开发时直接掌握汽车应用之需,而在汽车研发和生产、维护时则明晰各类车用材料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材为车用,车以材先,对于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未来汽车技术源头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将在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中不断探索,优化并健全实验区课程体系,并由学科交叉型本科教学逐渐向教学、科研并重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延伸,并希望在不久将来建设成一个汽车材料相关学科交叉新专业,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同时为高等教育跨学科融合式人才培养树立典范。

参考文献

[1] 吴斯.追逐数十载 中国汽车工业落后之痛缘何还在[N].现代物流报,2016-5-13(C3).

[2] 唐科祥.浅谈汽车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4):148-151.

[3] 王旭飞,康芹,施绍宁,等.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4):50-52.

[4] 陈茹雯,张雨.车辆工程专业同质化现象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56.

[5] 张兰春,赵景波,刘晓杰.车辆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6):112-114.

[6] 王天国,罗成,李建.面向汽车工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18):5.

[7] 常颖,李晓东,魏志勇.汽车材料类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6):190-192.

[8] 牟宁博.关于汽车新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探讨[J].化工管理,2016(4):89.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5)

一、引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大量的汽车从业技术人才,全国汽车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从业人员,尤其缺少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我校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有实用本科汽车专业,开设汽车运用、汽车服务、汽车电子等与汽车有关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做汽车行业的实用型管理、技术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尽快地进入角色,成为企业的专业骨干,是这种类型的高校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专业课教学是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汽车人才规格的需求,专业课教学应该从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习教学,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转变。做到专业教育与生产服务、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能力,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我们主要应从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加强实验室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师资的问题是汽车专业技术教育中最最关键的问题。汽车技术已进入高级化、电子化、智能化的时代,汽车是机电一体的复杂设备,对当代汽车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如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可以看懂外文资料(包括进口汽车维修手册、检测仪器说明等);需要机电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即除了对汽车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了如指掌,还要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同时要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便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测诊断;会挑选和使用并延伸设备的功能,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消耗。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候对汽车一点都不懂,经过几年的专业培养,我们要将其培养成汽车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师资。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学校方面要建立起一支过硬的、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一)理论水平的提高。学校应鼓励、选派专业教师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位和理论水平。引进培养新师资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与学校教育培训规模相当、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

(二)实践能力的提高。

1、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2、根据专业需要聘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或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1]。

3、教师自己担任的课程,自己亲自参与指导学生实验和实习,改变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三)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汽车结构复杂,设计原理精巧,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有大量的图片,还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讲明白复杂的工作原理。为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应对专业教师进行计算机能力培训,教师自己会利用Flash、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生动的视频、音频辅助,使专业课内容得到充分的演示,代替过去的黑板上画图、挂图等形式,增大每堂课的信息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竞赛。学校定期开展讲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技能竞赛等各种活动,正确引导专业课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一)缩短实验实习设备与汽车行业的实际差距。

1、汽车发动机、总成、电器元件的先进性。学校里的实验实习、检测设备应跟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及时地更新。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的车型、结构变化频率非常快,如果实验室里的设备几年、十几年一成不变,则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就是“老古董”,根本没有就业能力,更别说竞争、发展能力。

2、汽车发动机、总成、电器元件的动态性、完备性。实验室的设备大多是静态的。比如说发动机拆装用的发动机总成,一般是无法运转的,甚至缺少零部件。学生在拆装的时候就会存在“无所谓”的思想。在装配的时候,不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无法确保正确的间隙和拧紧力矩,毕业后到真正的生产一线,面对要求装配出来能够正常运行的发动机,学生就无从下手。因此,应该多增添一些能够运转的机器让学生实验实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实际需要。

(二)添置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汽车上电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与此同时,需要大量的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会利用检测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故障分析的。所以实验室应该大量添置维修企业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如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仪、示波器、四轮定位仪、尾气分析仪等检测诊断设备。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学会这些设备的使用,这样踏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进入角色。

(三)进行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不仅能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和钻研精神。

1、时间开放。一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课没有很好掌握的内容进行复习;二是除大纲中制定的实验外,由教师确定新题目,学生选题,在课外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根据汽车维修诊断实践确定一些实验项目,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内容的开放要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必须在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多样化的背景下,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例如,设计性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书中只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而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均由学生自己完成[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努力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学生在实验中碰到各种具体问题,教师进行指导,使实验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即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应用理论知识,养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作风。

四、结论

总之,我们普通高等学校实用本科汽车专业教育应能看清形势、善于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教育目标从主要培养理论型科研人才,向主要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转变;教学理念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和实践同时都重视转变;教学方法从单一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从少信息量向多信息量转变,培养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6)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生,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随意,入学前并不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中考的失败又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习能力不足、对专业缺乏了解以及心态的消极这三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目标,学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给汽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增设《汽车文化》这一专业课确实非常必要,它像一扇窗,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从更高层次赋予此专业从业者非同寻常的价值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铺平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汽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文化。《汽车文化》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创新示范学科,从文化的层面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史、汽车科技演变史、国内外车展及汽车市场概况,认识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知识、企业文化以及汽车与环保的关系,达到传承汽车文化、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轻松入门。本着“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思路,充分考虑区域性特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指导思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上好《汽车文化》这门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与时俱进,丰富教材

《汽车文化》课是汽车专业的新兴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唐顺华、黄关山主编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文化》第一版,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知识、汽车品牌、汽车与生活、汽车安全与环保、未来汽车等。此书图文并茂,从传承汽车文化的角度出发,逻辑体系比较完整,但该教材没有配套的视频资料,而且汽车知识日新月异,教材的有些内容显然跟不上汽车发展的趋势,因此要上好这门课,教师需要不断充实教材内容,不断更新相关知识,随时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补充到日常教学中去,实现与汽车行业的同步发展。

笔者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充实教学内容:第一,通过汽车杂志、汽车网络搜罗一些国内外最新汽车文化的内容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介绍性和引导性的讲解,如国际车展、汽车市场行情、汽车改装新技术以及F1赛事等;第二,借助CCTV科教频道播出的大型高清纪录片《汽车百年》,引导学生借助著名导演的视角,追寻汽车的足迹,聆听“汽车大王”卡尔本茨、戴姆勒的后代讲述先辈的故事,感受汽车文明的演进,体会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感受中国历史,见证中国制造的力量和一个民族的崛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拥护中国自主品牌,激发他们“让世界领先品牌也有中国车”的豪气,从而自发地爱车,并爱上自己的专业;第三,借助学生对网络着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几个比较好的汽车文化网站,例如“中国汽车网” “汽车之家”等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园地让他们展示自己所看到的各种汽车新信息、新技术,这一举措既让学生分享了彼此的学习成果,又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法灵活,手段多样

(一)“三步式”电影教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传授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汽车文化》的日常教学中,笔者以此为宗旨,归纳出本课程的 “三步式”教学法,即“欣赏影片、讨论答题、教师点评”三个步骤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第一章“汽车发展史”时,我们可以采用“三步式”教学方法。首先,播放经典纪录片《汽车百年》之《发明家的黄金时代》,通过片中许多精彩的情景再现,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汽车发明的艰难历程,体验发明家对汽车的强烈兴趣和痴迷,学习他们锲而不舍、敢于创新的精神,成功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巧设疑问,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根据准备的关键问题,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讨论,强调各抒已见,争论有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点评、总结,使学习重点更加明确。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问题和自我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经典纪录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欣赏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和生活的情感。

运用“三步式”教学法的时候,我们需注意三点:第一,在提问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方式呈现问题。比如可将问题写在纸牌上,小组派代表抽取纸牌获得相应的问题;可直接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题目;还可以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小组互相提问。总之,问题呈现时应该多一些变化,避免单一化和程式化;第二,“三步式”教学法中的三步可以调换顺序,让课堂教学步骤不重复、不枯燥、有变化;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问答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不良教风,这样才有利于提问的有效展开。在学生回答的短暂间隙,教师可用饱含期待的目光,以扫视和注视相结合的方法,不时与处于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7)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智锋.“汽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8)

专用自卸车是利用本车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其车厢倾斜一定角度卸货,并依靠车厢自重使其复位的专用自卸车。

一、专用自卸车设计特点概述

专用自卸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主要是改装了具有专用功能的上装部分,能完成某些特殊的运输和作业功能。因此在设计上,除了要满足基本型汽车的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专用功能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其自身特点,概括如下:

1) 专用自卸车设计多选用定型的基本型汽车底盘进行改装设计;2) 专用自卸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总体布置和专用工作装置匹配;3) 针对专用自卸车品种多、批量少的生产持点专用自卸车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系列化,以便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而能很快的进行产品变型;4) 专用自卸车设计应满足有关机动车辆公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要求 ;5) 某些专用自卸车可能会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其使用条件复杂,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及行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专用自卸车有良好的适应性,工作可靠,是要设安全性装置。

综上所述,专用自卸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满足汽车设计的一般要求.同时又要获得好的专用性能。这就要求汽车和专用工作装置合理匹配,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使汽车的基本性能和专用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专用自卸汽车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面广、开发期短等待点,所以专用自卸汽车设计人员.既要具备汽车设计的知识相能力.向时也要掌握专用自卸车各种不同工作装置的原理与设计计算。此外专用自卸车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用户的要求,市场动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在性能上先进,在市场上适销对路,在使用上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国内专用自卸车发展方向

未来我国专用自卸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两大板块,专用自卸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2)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3)轻量化。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对于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和促进 我国专用自卸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4)厢式化和城市专用自卸车的轻型化趋势。5)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总量构成的变化,市场对专用自卸车品种的需求格局将相应改变。6)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7)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8)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我国专用自卸车的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虽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用自卸车产业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一个好的专用车底盘如要打开市场,获得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除了以上提到的必须满足用户及市场的要求及专用性能等要求外,还要结合市场特点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对专用车企业申报专用车整车产品公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面上一个新台阶。

三、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分为:总体布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底盘及发动机的选用、车架及基本性能参数的计算。

3.1 .总体布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1)总体布置

a.轴数:根据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构造来选择汽车的轴数。本设计中轴数选择为两轴。

b.驱动形式:根据汽车的用途、总质量以及对车辆通过性的要求来确定驱动形式。本设计驱动形式的选择为后轮驱动。

c.布置形式:布置形式分为发动机的布置和驾驶室的布置。

发动机的布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前轮驱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全轮驱动。根据性能的要求、行驶要求及经济性来确定发动机的布置。本设计中发动机的布置形式为前置

驾驶室的布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偏置式。基于汽车的总体设计及安全性的考虑,本设计中驾驶室的布置形式为长头式。

3.2.参数的确定

a.汽车外廓尺寸:它包括长、宽、高。它的大小直接与轴距、轮距、驾驶室、车身和专用设备的布置有关。本设计中汽车的外廓尺寸为

b.轴距:根据汽车的长度、质量和许多使用性能来确定轴距。本设计中轴距确定为4630毫米。

c.轮距:根据汽车的质量、宽度、横向通过半径和横向稳定性及汽车的机动性能来确定。本设计中前轮距确定为1930毫米,后轮距确定为1836毫米。

d.其余参数:总质量为11990kg,接近离去角为28/41,整备质量为4770kg。

3.3车架的改装:车架是汽车底盘上各总成及专用工作装置安装的基础,改装时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要特别引起注意。

车架是受载荷很大的部件,除承受整车静载荷外,还要受到车辆行驶时的动载荷,为了保持主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原则上不允许在主车架纵梁上钻孔和焊接,应尽量使用车架上原有的孔。如果安装专用设备或其它附件,不得不在车架上钻孔或焊接时.应避免在高应力区钻孔或焊接。主车架纵梁的高应力区在轴距之间纵梁的下冀面和后悬的上冀面处。因为这些部位纵梁应力较大,钻孔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对于主车架纵梁高应力区以外的其余地方需要钻孔或焊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尽量减小孔径,增加孔间距离,对钻孔的位置和孔径规范,在纵梁翼面高应力区外的其它部位钻孔,只能在中心处钻一个孔。

在纵梁的边、角区域亦禁止钻孔或焊接,这些区域即为不允许钻孔和焊接加的部位。因为在这些部位进行钻孔或焊接,极易引起车架早期开裂。严禁将车架纵梁或横梁的男面加工成缺口形状。

总结:本设计的任务是对专用自卸车进行总体布置、举升机构的设计、车厢和铰链的设计、ANSYS校核,其中总体布置为选择也为举升机构的设计坐下了基础,举升机构中力的计算为有限元分析埋下了伏笔。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9)

1 引言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在我校举办了"海南大学201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作为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教研室的汽车专业的教师,借在机会,我们特意走访了来自全国各地汽车相关部门的用人单位,针对我校汽车专业将如何适应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展开一系列调研活动,并对海南大学汽车专业建设方案进行分析。

2 汽车服务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著名人才网站智联网一项统计显示,海南人才市场汽车行业招聘数量每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每月的人才成交量都在300人左右,其中后市场人才占有相当比例。近期有关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分析表明,市场销售以57%位居第一,其次是保养修理21%,装饰/美容8%,培训2%,汽配8%和信贷4%。从人才的需求类型可以看出,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拼售后服务了。

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内汽车人才教育相对滞后和巨大的人才需求压力下,企业已越来越难以找到合格人才,如何快速提升和培养一批高素质和懂业务的人才队伍,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突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关资料预计未来五年内,汽车专业人才总缺口至少500万,汽车行业成为就业热点。不仅仅是汽车行业是当今的就业热点,就连和汽车专业相关的服务专业的市场也是空间广阔。

在发达国家,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数与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人数比例通常为1:10。目前我国直接从事汽车生产的从业人员超过200万。按照1:10的比例推算,中国的汽车营销、保养、检修、金融保险等后市场服务人员需求量应超过2000万,特别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人员是大量奇缺。

汽车营销专业是培养适应汽车行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主要从事汽车批发零售业务、中介商业务、厂家和商企销售、营销策划、广告策划、汽车进出口业务、企业营销管理和大型商场促销员等方面业务的专业人才。而汽车商务谈判、汽车法规、汽车市场营销原理、汽车营销渠道、商务礼仪、商业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主要学习课程。可以看出这门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还要学习与广告、心理、礼仪等相关的知识。

随着越来越红火的汽车市场,使得汽车营销人员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学习这一专业可以成为汽车专业营销人员、推销员、市场调查人员、公关人员、企业策划人员、业务主管、现代化经营、管理软件应用人员、企业经理、财会人员等。虽然近些年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有了提升,但总体上文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具体如下:

(1)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 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2)文化程度偏低

(3)工人技术水平偏低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 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4)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

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仅占17.8%;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5)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

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6)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3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服务从业人员的要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1)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综合显示,汽车维修企业对中高级工的需求量较大。

(2)汽车维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企业对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比较看重。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的职业能力。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性人才。

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

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但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光凭经验、感观为主的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

(3)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

汽车维修理念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同时,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4现代汽车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前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呢?

(1)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就必须用新的教材来代替陈旧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也应作相应的重组。

(2)学制问题

按照我国劳动部门的规定,汽车修理人员的技术要求在维修类人员中是最高的。正因为现代汽车的技术含量高,势必要求汽修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准,既要具有机械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更要掌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电子学的技术技能。特别是由于对汽修人员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修专业用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的时间所占的比重势必要相应加大。

有鉴于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来说,高职院校为期三年的学制就显得难以适应了。因此,举办为期5年的汽车维修专业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由相应级别的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按照现代汽车维修业的需要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验课,按照打好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原则,依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要求,制定出比较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计划、开课顺序和教学大纲。可采用高职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就我国目前设置汽车维修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而言,学校的办学容量同如此庞大的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要量相比是悬殊很大的。为了克服当前所面临的这个矛盾,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向高等职业学校延伸的办学模式,会同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办好前三年的培养工作;后两年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按照高等教育体制的模式进行运作。这样的办学形式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调动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加速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是有利的。

5汽车维修服务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梳理,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提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打破现有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始终贯彻以下基本思路:

(1)积极推行模块式教学方式,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能力教育体系

所谓模块式教学方式,就是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将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该教学单元中,应将该功能系统的结构原理、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和程序、维护修理的操作方式,和所有与之有关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一次性完成,然后由各个功能性模块组成完整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譬如可以将汽车划分为发动机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底盘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车身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等几个大的功能性模块,汽车发动机模块又划分为曲柄连杆机构及其检修、配气机构及其检修、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及其检修、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及其检修、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检修、发动机系统及其检修等功能性子模块。每个功能性模块中,应包含传统机构和新技术内容,通过该功能性模块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掌握该功能性模块所要求的各项技能。

(2)编写适合进行模块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材料或教材

教材中应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选内容,深浅适度,加强应用,注重更新,充分体现职教的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材料或教材可以分为资料部分、技能部分、训练部分、考核部分等,教学材料或教材应便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添加。譬如在该功能性模块,汽车上有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结构,或者有些技术和结构在汽车上已经被淘汰,便可以在教学材料或教材中增加或删除相应的资料单、技能单、训练单和考核单,从而弥补教材与汽车现实严重脱节的状况。

教学内容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说教为辅,不一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整体性教学形式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即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教学方式应以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为主,尽量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应指导为主,尽量减少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环节。教学进度不强调群体进度,而应以个体进度为主。也就是说只要完成该功能性模块的技能考核的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下一个功能性模块的训练。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技能。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hdjy1222,hdjy1309

参考文献

[1] 张黎骅.马荣朝,赵超.新形势下汽车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农机化研究[J],2005,05

汽车专业自我总结篇(10)

2.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过程

汽车维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当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比较简单,只需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既可,然而,这种过分依赖理论性教学的方式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采用智能教学的方式则会凸显出汽车维修工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尤其是在应用到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教学过程非常详细,如,汽车维修基础知识介绍、现场教学、实训等,而且涉及到的教学工具也非常多,如,汽车维修中应用的各个部件、汽车设备、蓄电池、万能表、发动机台架、整车等,但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相比于传统简单的教学方式,智能教学更有提高学生汽车维修专业技能的优势。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2.1对学生做好汽车维修基础知识的了解教师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汽车维修间的工作、在平时多翻阅一些汽车维修资料或观看一些汽车维修视频等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的了解,掌握汽车维修的定义以及基本知识,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收集汽车维修的相关资料,可以利用直观的方式来加深自己对汽车部件、结构以及设备的理解,如,通过一些图片、实物、文字等方式,通过智能教学的第一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提高自主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技能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对学生掌握的汽车维修专业水平进行分组教学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为诺干个小组,通过分组实践实训来指导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能掌握的汽车技能主要有:零件、设备、部件的拆卸;各个零部件以及结构的功能;掌握各个结构的组成,以及组成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形状;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解和掌握;掌握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结构的工作原理等。通过智能教学的第二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对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

2.3组织学生讨论,增加学生的总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上一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通过讨论的过程来发现汽车维修实训中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总结,而在此过程中,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来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在今后汽车维修专业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2.4对汽车维修实训的提问在实训总结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汽车维修的实训状况对学生展开关键知识的提问,如,汽车大致分为几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每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组成部件等。而学生在实训中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习、去操作、去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或对汽车维修知识理解不全面等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以及偏差之处,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技术的效率。

2.5总结再实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习中哪里出现误区、哪里掌握不全,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同学之间的探讨、观看一些视频等方式来完善自身理论性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组织实训,通过再次实训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与上一个实训过程不同之处是在于知识的掌握面以及实训的目的性,上一个实训过程是学生自主的发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实训操作,而这个实训过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完善操作的过程,对学生汽车维修整体操作性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2.6布置汽车维修专业技能课后作业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智能教学以后,充分提高了学生对汽车维修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学生汽车维修技能,要将智能教学发展到课后作业,通过留取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的去翻阅资料、自主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智能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的教学形式,而学生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去走访一些车间、企业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上一篇: 幼儿园研判报告 下一篇: 在线学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