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9 09:49:34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都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展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得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训练,常常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同时,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其实,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在训练中让个体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将直接影响着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才会让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首先,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虽然学生个体之间在体质和心理上都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能成为影响他们接受关爱的因素。相反,如果教师因为成绩而忽视了某一个学生,导致的结果是该学生会厌倦体育学科。一旦兴趣没有了,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都喜欢模仿被教师所喜欢的人,而不喜欢被教师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的关爱将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其次,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期待。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只是那些所谓的“坏学生”遭到“坏”的心理暗示太多,自然将自己定位在“坏”的角色上,从而对教师所讲就不会太在乎,师生关系失去平衡,教学陷入困境。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高效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基本延续的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巩固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病在于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其实不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小组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如:在小组教学中,通过异质同构的分组,能较好地保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在认识不足的基础上优化训练方法,让自己得到发展,这也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

四、科学合理安排活动实践

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较浓,但持久度较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师可采用活动加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先让学生运球,然后讨论如何才能更好运好球,再体验,再反思,如此进行,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暂时的放松,在讨论中总结,反复进行,获得的体验会更深刻,训练效果会更好。

高效课堂并不是建立在口号上的,而是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为标志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来作为基础,通过方法的优化和时间的合理安排,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吴淑芝.创建小学体育“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2(6).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2)

1.虽然我们平时上课前都能做到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但大多时候我们的备课只拿着教参或现成的教案照抄照搬,应付检查。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用。没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特点,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更缺少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

2.传统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智慧生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牵引”上。我们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都直接告诉学生,而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是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答案上来,教学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牺牲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们在课后缺少反思与总结: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以往我们总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没有将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得失及时地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与感悟。所以,我们在参加培训、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时往往踌躇满志,但教学实践时又“穿新鞋,走老路”。

怎样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且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话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悟到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1.转变思想观念,制定教学目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效果的优劣与价值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时间。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大多数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慢慢地适应,不可求快,要因人而异。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虽然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

2.熟悉教材重点,确定教材难点。

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伸出的新知识,是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即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读懂文章,读出文章重点、难点,就要成为有思想、有智慧、勤奋努力的人,如果文化底蕴不深厚,我们就要多读书、多思考,深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了解学生特点,交给学生主动权。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知道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会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怎样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呢?

4.坚持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人无完人,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所以,坚持写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课后不仅要善于自我反思,还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及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与改正,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的课堂教学。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达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在这样反复的磨炼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不知不觉地提升。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3)

什么是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意义,是一堂扎实的课;有效率,是一堂充实的课;有生成性,是一堂丰实的课。也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益,即花最少的时间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在师生双方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掌握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教和学生高效率的学,使后者得到预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的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基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且还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肯于下工夫。课前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情感价值、创新意识等等,就能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那么,这个课堂就会因此而变得精彩而高效。

三、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师生有效互动是核心

优化课堂结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有效的自主互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手段。新课程标准并不简单否定以教师为中心,也不盲目推崇以学生中心,而是积极倡导“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交叉影响、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催生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效益的最终享有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

1.全力营造民主高效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引导学生及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增加自信,从而轻松自由地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去讨论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打破传统模式,简化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的完整性。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紧紧抓住优质高效这一核心环节,灵活铺开、契合有致,把握课堂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课堂结构,精讲精练,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3.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真正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长期的依赖,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一切代劳。久而久之,传统的课堂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教师就是课堂的霸主,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发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发言,鼓励他们不怕说错、说偏,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他们说别人不曾说、不敢说的话,让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享受者、拥有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4)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如何建构高效课堂就成了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崭新课题:

1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1 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1.2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2 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主体意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没有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就谈不上教学。在课堂中,我们注意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多多倾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并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第二,启发意识。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研讨在学习的新内容中,学生哪些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难以学会,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堂中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针对性强,讲能讲在需要时,导能导在关键处,问能问在点子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把方法的研究转移到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民主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课堂中我们注意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点、见解。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前必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策略。

首先,教学设计必须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来思考教学方式,选取学生感兴趣又和教学相衔接的问题,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体验。如:在讲解《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题时,针对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现实,我在讲解中,就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海尔集团的相关事例。视频材料中海尔总裁张瑞敏带头砸不合格冰箱那一幕,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事例中激发了思维火花,明白了“价值规律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一作用。

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差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每位老师往往班次比较多,学生分层比较明显,我们应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案,充分尊重学生,让课堂鲜活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必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一要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做到情景交融。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比较抽象,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指挥者,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二要优化教材教学事例,与时俱进。政治学科时政性强,选择教学事例要尊重学生实际,选用精确性、时政性强的事例,选用乡土事例。

第三,教学设计要研究教学策略,解决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场景调控等问题。《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平等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如《经济常识》中“储蓄存款的作用”这一课题,由于课型是活动课,因此整个课堂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适时有效地加入了学生的讨论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了点评。

二、课中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课中及时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语言交流、表情呈现、思维碰撞、眼神传递等途径获得对教学进行调控的信息。

作好课中反思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眼睛,从学生的眼中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生的眼睛会传递给我们很多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会直接暗示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反复强调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

记得在讲《经济常识》中“商品的价值量”的几个比例关系时,我可以说是做到了“层层分析、综合概括、举例论证”,可台下的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看着那一双双眼睛,我的直觉告诉我学生还处于茫然中,于是我当即改变讲解方式,让学生先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后来学生在参与计算的实践中终于明白了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中反思信息的获得除了看学生的眼睛,对于学生的言行我们也要高度重视。高三《政治常识》理论性强,更要重视学生的主题作用。我在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理论时,学生便开始低声咕噜,其中一名学生还竟然冒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官员自身的利益”。鉴于此况,我当即调整讲解方式,选用了中国共产党在98年洪灾、03年非典、04年禽流感、08年抗震救灾事件中的真实事例,当那一幕幕往事再现时,学生终于从感人的事例中明白了道理。可见,课中进行适时反思,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回头思考,提高教学水平

“回头思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进行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学生和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够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握课后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体回顾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此环节关键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程度,思考是否走出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误区。

二是反思课堂中的成功之举,即关注问题情境创设是否科学,关注教学手段、教学事例的选用是否有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贴近新课程理念,关注整个课堂师生互动。

三是辩证对待课堂教学中的遗憾,思考遗憾产生的根源,思考遗憾是否可以亡羊补牢。

四是反思精益求精,“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思考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6)

关键词 体育课 构建 高效课堂 小组建设 计划 原则 教与学 学与教

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完成课中所规定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育模式。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构建体育高效课堂呢?

一、建立健全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的常规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常规。抓好课堂三个常规建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就与学生共同研制好三个常规制度,第二学期可以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常规一旦制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得一律平等,人人遵守,相互监督。

例如:老师出差,必须提前告知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你走了,学生如果不知道,一如既往的、按规守纪地提前到达了操场。学生列好了队,上课铃响了,却见不着老师。教室里,代课老师走了进去,却又见不着学生。学生扫兴而归不说,学生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又该谁负责呢?所以说,课堂常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好一节体育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常规建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尖子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体育课堂要成为高效的体育课堂,就必须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建设好学习小组,就必须选定好小组长。教师在起始年级开学前两三周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重要依据;八、九年级则按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为基准,在原来小组建设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小组长的选拔应从组织能力强,乐于帮助他人,体育拔尖的学生中选拔,当然也可以毛遂自荐参加竞选,任期为一学期,可连选连任。

小组长是老师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得力小助手,是小组学习的中坚力量,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同组同学或其它学习小组好榜样。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是体育课产生高效的助推剂。根据班级人数多少,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

职责明确,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协助老师维护秩序,记录违纪行为和缺旷情况;传达老师的相关旨意,监督好学习;当好裁判员,学会保护与帮助;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材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制定学习目标,不要盲目的急于求成,闭门造车。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提高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能的最高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三、要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设计好各种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版本较多,有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华中师大的等。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用,那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师资配备情况加以科学地选择运用。因为这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权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制定好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增补与完善,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在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都齐全的前提下,课时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时计划是对前几个计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课时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问题。我们制定课时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已具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生所需要的体育课堂。当然,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形成一定的模式以后,工作就好开展了,可不是一劳永逸?下次其他教师上同类型教材时,只需稍加修改和补充,离完美还远吗?其实,这正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和合作的愉快。

四、要循序渐进,加以区别对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在起始年级多以游戏、竞赛法教学为主,不是首先就进行200—600m、800米、1000米之类的枯燥而无味的反复跑的练习,而是通过游戏和竞赛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到了下一个学期或年级就可以少些游戏,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等条件进行耐久跑练习,给学生以新鲜感,使练习不感到乏味;再到毕业年级时,就可以结合专项耐力教学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吃大锅饭,应加以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等情况不同,在进行练习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区别对待,不是讲“人情”,也不是不讲“人情”。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生理反应,的确是努力的,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可以讲“人情”。在学练过程中,可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对掌握技能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那些消化不良的学生,要多加偏爱,提高点营养,开点小锅小灶,多点帮助和辅导。对那些运动能力强,意志品质薄弱、怕吃苦的学生,可以不讲“人情”。但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以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运动参与的态度。当然,不讲“人情”是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切不可一意孤行、莽撞行事,要见好就收。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7)

一、 用魅力营造学习氛围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充电。

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既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又具有人格魅力的灵魂工程师。

在课堂上展示人格魅力,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很重要。作为人民教师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师的影响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言谈举止均在学生的视野中,对待学生要做到一视同,无论贫富、美丑、成绩好坏都要平等对待。任何行动都应严以律己,遵章守纪。能做到这一点教师的亲和力会迅速提升,学生会很自然地喜欢上你,进而喜欢上你讲的课,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另外,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能使他对每一堂课充满激情。

这种激情会使老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至始至终保持着这种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感染学生,能使学生学习的情绪振奋,课堂气氛和谐温馨。

教学过程中,语言的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对错都不要使用轻易的肯定或否定的语言。正确的答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解说答案的依据,能给别人讲明白才是真正的学会了。错误的答案也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得出的,理应得到重视。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平等交流,学习氛围才能和谐融洽。恰当的肢体语言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夸张的动作会给课堂增加幽默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拍肩膀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鼓舞。总之,教师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用激情感化学生,用语言打动学生,用真诚对待学生,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

教师作为课堂的有效促进者,不仅要合理利用教材,更要联系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内容,寻找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概率中的中奖率问题、指数概念中的纸张折叠问题、等比数列中以国际象棋作为引例等。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用责任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备好每一堂课。要想备好每一堂课,学术功底是根基。首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编排的内容,善于将某个知识点融入某一单元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该知识点的作用和地位,教材研究得越深入,教起课来越得心应手。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8)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比较贪玩好动,课堂注意力难以持久,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调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可适当加快上课的节奏,这样既可增加授课的内容,又可让学生集中精神,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游戏、竞赛等,使学生一直保持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在教授英语7A Unit 1时.曾设计了一个让一名学生来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其他学生猜出他所描述的人的游戏。由于描述的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有话可讲,所以积极性都很高,而在描述时,其他同学听得也很认真,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猜出来的。除了游戏、竞赛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回味无穷.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课,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要设计好课堂提问

1.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做到因人施问

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全班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所提问题不宜过难,过难会弄得课堂泠泠清清,压抑沉闷,挫伤多数学生的答题积极性;但也不宜太易,过于简单的问题如果频频出现,中等以上的学生会觉得问题“没劲”,答与不答都无所谓,这就白白地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教师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了如指掌。问题要向全体学生,同时要考虑照顾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优等生,可提一些浅显的表层性问题。做到了这几点,就确保了因人施问,因问择人,让每个问题“对号入座”,从而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融洽和谐。反之,则易导致部分学生在答问时频频卡壳,以致打乱课堂教学的正常节奏。

2.要准确把握提问和回答之间间隙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立即制定学生来回答问题,哪怕该问题至少需要思考一分钟。这种教师显得过于性急,这实在是课堂教学的一大浪费。教师在提出问题之际,正是多数学生开始积极思维之际。我们提问的目的,不正是要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吗?但是,不等这个思维过程自然终结,就匆忙制定其学生回答,实属不恰当之举。这实际上迫使大多数学生中断他们的积极思维,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兴奋转入抑制,因而必然会影响提问效果。

3.课堂提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时,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或参考答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和引导,切忌固执已见、墨守陈规,应积极鼓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和新颖点,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难点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及时处理学生讨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扎实地掌握好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不断提高理解力和知识水平。

三、创建英语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言知识、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与之是紧密相连的。要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而不能本末倒置,由于各种活动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学习。例如:英语7A有一个单元谈论的主题是“Food”.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让学生学习有关食物的词汇,但如果由此展开让学生用中文大谈各地的美食.可能课堂气氛会很好.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会很兴奋,参与性很强。然而却没有了英语课的教学氛围,也脱离了教学主题。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讨论的习惯,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开始学生可能会不太习惯.这时可适当放慢语速,通过重复、肢体语言或少量汉语便于学生理解,特别是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此外,如果能把教室充分利用起来. 出些英语小报。角落里设置个英语角,这样具有英语氛围的环境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定有帮助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9)

怎样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和在座的各位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实现高效课堂。

一、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进行高效的课堂设计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我就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兵困上方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烧得司马懿正欲兵败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是课堂上的“讲”。课堂不是讲堂,老师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其次,课堂上的“讨论”。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所以有效的课堂讨论就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因此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最后,课堂上的“提问”,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师将关注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三、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正确认识师生角色,切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必然重蹈传统教育的老路,过分强调学生作用或忽视教师作用,势必引起课堂教学的放任自流。因此,正确处理好“双边”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潜能的关键。

2、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提供学生自我表达的舞台,创造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现状(大班教学等),照抄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有太大的收益。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较好形式。因为它既符合课堂的实际,同时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禁锢,也兼顾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避免了因班级学生人数多带来的低效合作,盲目探究等问题。通过探究学习,不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合作探究、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辩证的分析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篇(10)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预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结果导向的重要方法。按照班杜拉的论证,明确的学习结果导向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被有效激活和选择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被激活、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后,整个课堂效率自然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提升。

2.和谐高效的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的情感机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不仅仅也不可能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教与学的关系是被动的关系结构,如果教师和学生长期维持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关系结构,学生的积极性不可能被完全调动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良性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深入情感交流和沟通。

建构良性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扮演积极主动的引领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倾听,倡导蹲下来的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教师的亲密感和认同感,这是督促学生自觉学好相应课程的极其重要的情感因素。主动积极的学习永远比被动消极的学习效率高效得多,这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客观事实。此外,在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除了需要教师主动的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亲密关系以外,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正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2]

新课改越来越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一直被不断强调,这是一个看似空洞但是却十分重要并且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将会日益重要的内容。窃以为,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重要。所以,如何塑造优秀的典范教师形象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努力方向。

3.赏金激励法,创设竞争学习情境

教育活动的主体仍然是课堂教学活动,建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同样是聚焦于教学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固然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师生关系的情感促进因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锁定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才是最立竿见影的方式。无论是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还是师生关系的亲密化都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则是一个可以迅速在课堂上即时反映出来的方式。

上一篇: 交通安全班会总结 下一篇: 办公室实习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