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信息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1 11:48:13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41-03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在面向市场的办园过程中存在着与幼儿家长、小学、社区和政府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幼小衔接缺失、家园之间关系不够和谐、幼儿发展受影响等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幼儿园如何构建外部信息渠道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内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等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理解为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或少拥有信息,最终将导致利益单方倾斜,产生不公平。信息不对称理论讨论的信息是指影响双方利益的信息,而不是指各种可能的信息。〔1〕

不对称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隐藏知识或隐藏信息,即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信息,这是外生的、先定的,不是双方当事人行为造成的。第二类是隐藏行动,它指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合同签订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比如,某家长从幼儿园外部环境、幼儿园的宣传和其他家长口中,较全面地了解到某幼儿园,但孩子入园后教育质量究竟如何,家长无法预知和控制,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是幼儿园的隐藏行动。

二、幼儿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知识”的信息不对称。如许多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对幼儿园抱有很高的知识学习期望,对幼儿园的课程存在诸多不理解,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另外,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行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在招生时,幼儿园只通过幼儿保健手册及户口本等资料评判幼儿是否适合入园,对孩子的其他素质知之甚少。

(二)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未能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样,小学对幼儿园培养的孩子是否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准确把握。此外,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不了解对方的教育理念。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必然会影响幼小衔接的合理性。

(三)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社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社区提供的教育信息(如社区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办园体制、教师队伍等)与幼儿园真实的信息不完全相同,而幼儿园对所在社区的住户人员结构、经济背景、孩子分布、社区教育的需求等也不清楚,造成了双方了解不够深入。

(四)幼儿园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教育行政部门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决策者,其规划的幼儿教育发展计划及教育政策必须与幼儿教育现状和规律相适应。然而,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并未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现状,不能与幼儿园充分沟通。同样,幼儿园也没有主动与政府沟通,往往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的相关政策。

三、消除幼儿园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一)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及家长数据库

目前,虽然许多幼儿园建立了幼儿档案和家长情况资料袋,但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也不能全面反映家长的真实情况。因此,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和家长数据库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具体形式有如下几种:

1.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手册”。幼儿园要善于记录有助于反映幼儿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相关材料,诸如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动手能力、文体展示能力、身心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2.幼儿档案电子化。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幼儿档案停留在“纸上谈兵”,为了避免纸质档案缺乏灵活性等缺陷,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幼儿档案电子化。比如通过多媒体管理幼儿的作品、作业等,处理图片和相关记录等,电子档案能使幼儿档案更全面、更丰富,从而为家园信息的有效沟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建立家长数据库。家长数据库主要记录家长在孩子入园期间的相关信息,如缴费情况、掌握幼儿发展情况、参与幼儿园活动情况、参与幼儿园义工情况,等等。

(二)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传统家园互动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加强家园互动,幼儿园要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1.开设专家讲座。请专家到幼儿园给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职工开设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让家园双方了解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教育职能及家园互动策略等。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家长和教师观看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实例观摩,分析双方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目的是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家长对幼儿园已没有什么顾虑,可以敞开心扉向幼儿园提建议。这种恳谈会,可使幼儿园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加强幼儿园、家庭、小学、社区、行政部门的联系

幼儿园可多带幼儿到小学、社区参观,并及时向幼儿家长宣传有关小学或社区的教育情况。幼儿园也可与小学开展科研合作,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及孩子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来。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联系,制定科学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政策、法规。

(四)培育和发展幼儿教育中介机构

幼儿教育中介机构是以政府为依托,以幼儿园、小学为基础,以社区为纽带形成的相对独立于政府、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一种教育专业服务机构。〔2〕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为幼儿园、社区、政府、学校提供多种服务,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可以指导和监督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政府的相关信息,为家长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等等。因此,当幼儿园管理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教育中介机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平衡各方信息交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34-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批准号:BHA110056)的子课题“基于职业准入标准的幼师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研究”(项目编号:BHA110056-11)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而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又是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职业准入标准,以此保障幼儿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

21世纪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也对幼儿园教学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育手段不断更新,各种多媒体软件的不断开发,随之而来的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提高,制订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准入标准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研究以湘潭市幼儿园的性质和质量等级(示范园、民办园),分层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对象职称、年龄不等。主要通过三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别是:问卷、访谈和观察法。

2.调查结果。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来源与获取态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达到90%以上。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对幼教工作前沿信息的态度、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情况、教学软件的制作与运用方法等方面。整套问卷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回答问卷内容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基层幼儿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陷于琐碎而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因此,他们的教育知识和信息技能70%主要来源于个人实践经验及其反思,这是一种自下而上、日积月累而成的个人知识;其次,30%是来自同事间的观摩和交流。

(2)幼儿园信息设备资源配置与教师应用能力现状。随机选取了30位教师作为结构访谈对象, 3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信息化资源程度不丰富,只有65%的教师认为园里的信息化资源是丰富的。可见,湘潭市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信息化教育所作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多数一线幼儿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在前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中,全程参与观察六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除了在公开课或教研观摩活动上,平常幼儿教师上课时基本上不使用课件,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几乎为0,对于信息化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PowerPoint、Flash等+简单工具,能熟练应用的分别只占25%、17%、5%。

三、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

课题组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的3个基本理念,从3个维度提出了8条要求。

1.基本理念。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满足和保证教育的基本功能及科学的儿童观、幼儿课程观、幼儿教师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平台的3个基本理念。

2.基本内容。针对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必须达到的信息技术目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准入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如表1所示)

四、准入标准的可行性

1.标准的科学性。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知识维度,通识性知识领域提出的 “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为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提供了依据。信息素养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从3个维度提出的8条要求,符合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2.幼儿师范院校培养的可能性。信息技术课程是幼儿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一学期课时安排一般不少于18周,周课时不少于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按照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的思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典型的项目中,整合知识点,精选案例,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内容。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重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幼师生只要完成幼儿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达到教学目标,就能达到课题组提出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中的8条要求。

3.幼儿园需求的满足。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备课时选用最适当的探究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进行网上教学交流,并独立使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把知识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的结构,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信息技术标准涵盖了“利用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浏览网页,采用各种方法收集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查阅与比较”等基本要求,该标准能够满足幼儿园的需要。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3)

1.幼儿园德育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形式的活动总称。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覆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社会公德是每位儿童必须习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报告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开始初步发展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也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可见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2.信息技术

20世纪末,随着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全面渗透,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呈现全球流通的态势;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育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变,逐步趋向开放知识、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识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关键点,知识将成为了财富与权力的源泉,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大信息流的冲击下,如何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与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创新与求进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具有了崭新的特点,该特点也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与形成的,环境的熏陶与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幼儿添置与提供了一个更多维度、更深广度的认知与体验的空间,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现代化支撑环境

幼儿园教育与环境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为幼儿园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选的支持环境。

(1)音视频环境音频和视频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音视频环境是指以音视频技术为支撑的传播声音、画面或者声画同步传输的系统。幼儿园内的全园广播系统、影音播放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视频系统以及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构成了幼儿园校园音视频应用环境。①全园广播系统全园的广播系统在幼儿园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动宣传、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公开播音(如小小广播站、正面新闻信息的讲述简析、陶冶性情的音乐播放等),很多幼儿园利用了校园广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传阵地,成为宣传的窗口,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②影音播放系统VCD或DVD+电视机或投影等构成了幼儿园简单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几乎应用于所有幼儿园当中。③闭路电视系统幼儿园的闭路电视系统已经逐步普及,应用于监控视频和广播视频。监控视频主要面向幼儿一日的生活与活动记录,可作为个案的分享与分析;广播视频主要是电视或教育教学的统一筛选与播放。④数字视频系统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视频也开始在幼儿园中逐步推广,数字视频系统中的资料源主要通过自制、购买和网络下载等途径获得,自制通常是拍摄后加工处理的相片和视频,能够提供实时的记录或幼儿园外的有用记录。⑤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大部分幼儿园基本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麦克风、便携性音响、投影幕、实物展台、幼儿电脑、IBM等幼儿软件,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还配备了互动式的电视机、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体系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并为师友互动、人机互动、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应用与推广。幼儿园内常用的网络信息系统主要包含物理网络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因特网等)、网络资源(如可为教学提供支持的资料或音乐视频等、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具等、可供幼儿学习的软件素材等)和互动网络(如家园沟通使用的校讯通、电子邮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创新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4)

二、管理者的认识与信念

幼儿园管理者的认识与信念对于危机的发生、演变及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危机管理理念影响着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危机预防与处置理念和行为。一般而言,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对危机的认识和信念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防胜于治”的危机管理常态化,认为在危机管理中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将危机预防作为幼儿园管理的常态工作来抓。第二类是“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应对,认为幼儿园突发事件防不胜防,危机在所难免,在危机预防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将危机管理重点放在处置方面。第三类是“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性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平时疏于对危机的防范,当危机爆发后才采取措施加以艰难应对。幼儿园务必要摒弃“水来土掩”式和“亡羊补牢”式的危机管理思维,要坚持“防胜于治”的危机管理常态化思维,在危机预防方面下功夫,最大程度上保障在园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危机信息的检测与处理

在危机预防阶段,幼儿园如果能够及时掌握相关危机信息,采取措施,就能大大降低危机爆发的概率。因此,有效的幼儿园危机管理需要掌握范围广泛、准确、及时的危机信息,并及时对其进行科学解读和处理。危机信息检测是危机预防和预警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在危机信息情报的搜索和检测上越全面和详细,越有助于认识危机的状态,越有助于防控危机的爆发和降低危机的危害。从已有的幼儿园危机事件案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危机事件的爆发与危机信息检测工作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危机信息检测工作可以为危机预警提供准确情报,危机信息情报对于危机决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塑造作用,可以警示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解危险源,进而避免潜在危机发展成既定危机事实。如果幼儿园管理者对某些与危机有重要关联的危险源事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果在发现危险源后没有及时科学处理,则会在客观上为危机爆发提供了机会。因此,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危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幼儿园要在安全检查制度的要求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幼儿园进行全园安全检查,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危机情报。对那些可能引发危机爆发的危险源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将幼儿园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决策机制与程序

幼儿园危机在给人们带来危险和破坏的同时,也给人们一些处理危机、转“危”为“机”的契机。因此,在危机管理领域应高度重视危机决策系统的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对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幼儿园危机管理决策机制主要涉及以下若干要素:决策者的认知水平与当机立断行为效果、决策者对危机信息的依赖程度、决策圈内的互动、管理者与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决策者对现存决策机制与程序的认知与依赖性等。这些自变量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危机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因此,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在面对危机进行决策时,要坚决避免优柔寡断和固执武断,而要根据事先掌握的危机信息按照决策机制当机立断进行正确决策,为危机处置和抢险救灾争取“黄金时间”。

五、个人性格等特殊因素

个人性格作为非常规因素,对幼儿园危机管理行为及效果也具有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个人性格等特殊因素包括幼儿园领导者及责任人的个性、心理压力、工作风格等。据大量研究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管理中,领导者的危机管理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透过领导者的个性表现出来。幼儿园危机管理者的个性影响着其危机管理的风格和思路,影响着危机管理决策和危机处置行为。幼儿园危机责任人的个性影响着其执行危机管理者的管理意志效果,也影响着具体的危机处理思路和行为。果断的危机处理责任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执行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做出的危机决策,而依赖性的危机处理责任人在处置危机事件时则显得危机处置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幼儿园危机事件往往会给幼儿园相关责任主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认知扭曲,从而对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置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能够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做到临危不乱、忙中有序,是幼儿园危机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主体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5)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6)

为了推动滨湖幼教优质均衡发展,滨湖区教育局切实加强全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建构全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

1.着力推进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滨湖区现有“教育局政务网”、“教师研修网”、“教育资源网”、“学前教育网”、“网上家长学校”五个教育网站,资源平台实现了“五网合一”。全区幼儿园依托五大区域教育网站,通过内部办公平台、即时通讯平台等实现信息传递“园园通”。全区41所幼儿园,班班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设施设备,班级有线与无线的互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了“班班通”。在短信通信技术应用中,滨湖区教育城域网与移动、电信互发短信,免费为幼儿园安装“校信通”,积极探索公务信息短信化的途径和方法。

2.着力推进优质化教育资源共享

滨湖区自主开发建设的网站,为全区所有幼儿教师搭建了经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网站设立活动课件、活动实录、优秀教案、课后反思等板块,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实时性强,给教师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研修平台”。

3.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各领域整合

一是通过课题引领整合,确立了课题研究要对课程、资源、网站、视频等多方面进行整合的思想,每所幼儿园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成果”、“微格教室使用”、“网上视频直播课堂”等研究活动,对网络环境下学与教进行研讨和推广。二是通过竞赛促进科研成果与实践的整合,围绕“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整合”的主题,连续多年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观摩比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大赛”等,推动教师的个人发展,培养适应现代教育的专业化教师。

实践创新,开发网络运用,拓展教学活动新时空

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我们通过网络建设、网络教研、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型校园的尝试与探索,为教师发展和儿童成长服务。以下以我区震泽实验幼儿园为例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

1.网站架构:基于现代学校管理

思考:开发网站到底为了什么?幼儿园网站架构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受众对象?网站使用应该达到怎样的管理效果?

实践:震泽实验幼儿园有总园和分园两个园区,该园以网站建设为切入点,自主开发了集宣传、教育、研修、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站。网站架构既着眼学校管理者,又充分兼顾教师、幼儿和家长,实现园务管理互联,家园信息互通,师幼成长互动。

案例:震幼的教师正逐渐形成这样一种习惯,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幼儿园网站,查看园务公告、了解工作信息、浏览校园新闻等,从而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震幼的家长平时通过幼儿园“班级主页”了解班级活动进程,在“班级论坛”和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教师每天利用“校信通”的短信留言和语音留言功能与家长进行个性化交流。震幼的幼儿在幼儿园网站上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宝主页”,有幼儿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幼儿园新闻、班级通知、娃娃游戏等;有幼儿园推荐的适合孩子浏览学习的儿童网站链接,如“虫虫识字”、“娃娃丫丫”、“红泥巴村”等。震幼的内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文章管理系统、公文收发管理系统、考核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论坛等。这个管理系统帮助园务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分类、处理、储存各类信息。

反思:网站的建立,畅通了信息交流平台,公文会签、计划日志、用款报销等工作流程审批都可在网上进行,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帮助了园务决策,教师与管理者沟通方便快捷,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真实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2.教研方式:基于多元合作互动

思考:网络教研有何优势?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使教研过程及时呈现与回味?如何让教研活动体现开放、合作与互动?

实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网络研修为呈现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开展了主题式网络系列研修活动,为教师学习研修提供了再学习、再思考的无限空间。

案例:震幼曾以“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网络教研活动。第一次活动:网络备课。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备课组各选取一个教学活动,以论坛的形式进行网络备课。备课时,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由一人教学活动设计,其他老师根据这一方案以回帖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教研组长进行回帖梳理,合并成1~2个修改帖子。第二次活动:微格观摩。将教学活动实录放在网络上,教师在网上观看教学活动过程,针对研讨核心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之后在集体教研中进行回放,定格放大某些片段,帮助教师有重点地讨论,执教教师根据修改建议开展第二次课堂教学并进行教学实录。第三次活动:网上沙龙。通过“网上沙龙”平台,将两次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对照比较,展开第三次研讨。

反思:通过“网络备课”、“微格观摩”、“网上沙龙”等形式,记录了教研活动中的思考、心得、观点和收获,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互研和自研,潜移默化地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的整合。

3.教学组织:基于儿童快乐成长

思考:如何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优势组织教学活动?如何使儿童的视野突破教室的局限?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

实践:震泽幼儿园注重运用QQ、博客、iPad等信息工具平台,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教学主题活动,将传统的班级教学连线到家庭,扩大到班级之间,延伸到幼儿园和幼儿园之间。

案例:家园连线——在教学活动“探望生病的小朋友”中,教师和患病幼儿家庭在约定的时间同时打开QQ视频,当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思念的同伴时,幼儿迫不及待地讲述慰问的话语,展示学到的新本领,有的幼儿甚至冲到了视频画面前,恨不得马上能拥抱到画面中的幼儿。

跨班教学——“探望生病小朋友”教学活动的成功,引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QQ视频的兴趣,由此产生了基于QQ视频的跨班教学活动。传统的跨班教学,是把两个以上班级的幼儿集中起来开展活动,但由于场地小,人多嘈杂等因素,跨班活动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安装了QQ视频设备的两个班级进行跨班教学,两个班级的幼儿和老师都可以很好地互动。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52-05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1〕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日渐增多,政府也在努力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2013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测评,以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2〕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3〕特别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幼儿园由于教育对象特殊,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中小学有所区别。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不同群体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对象是204名参与2014年国培计划学习的江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发放204份问卷,剔除有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7.1%。研究者将1~3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新入职教师,4~8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熟手型教师,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界定为专家型教师。根据这一界定方法,新入职教师为128名,熟手型教师为32名,专家型教师为38名。

访谈对象为来自6所不同等级幼儿园的6位园长和其中两所幼儿园的6位教师(每所幼儿园各3位教师,分别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2.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问卷》。本问卷系研究者根据前期对幼儿园的调研,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的《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4〕和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5〕设计而成。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相关信息,二是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部分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五维度标准,并采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测评方式,结合研究者前期所作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共五个维度的问卷内容。每个维度3~6个题项,共22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

技术素养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观念及常用软件使用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的意识;使用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应用与教学有关软件的情况;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情况;有效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情况;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等内容。

计划与准备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情况,具体包括依据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法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情况;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情况;根据教学活动需要,选择与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加工制作能有效支持教学活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方案等的情况。

组织与管理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情况;观察和收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的情况;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等的情况。

评估与诊断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等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的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情况;建立幼儿学习电子档案,为幼儿的综合发展评价提供支持的情况等。

学习与发展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情况;利用网络开展有利于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学习活动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的情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园本研修活动的情况等。

统计分析表明,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14、0.748、0.773、0.745、0.845,说明本问卷总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问卷数据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从表1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平均分和各维度均值均在3.6左右,表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评估与诊断维度的均值低于其他四个维度,且标准差较大,离散程度较高;计划与准备维度均值最高,离散程度较低。技术素养维度中,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题项得分为4.24,显著高于本维度的平均分。相关检验发现,五个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本研究根据富勒教师成长四阶段学说,将样本幼儿园教师分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看,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上无显著差异。相关检验发现,教龄只与技术素养维度成负相关,与其他维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3.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江西省将幼儿园等级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和未定级幼儿园四类。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等级幼儿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3。

从表3看,省级示范幼儿园与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幼儿园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且等级水平差距越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显著。

4.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学历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四个水平。本研究样本中,研究生学历0名,本科学历26名,大专学历110名,中专及以下学历62名。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分析见表4。

从表4看,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除组织与管理维度外,两者在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 结论与讨论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各维度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均值在3.6左右),各维度间相关性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五个维度总体差异不明显,各维度水平较为均衡,评估与诊断水平均值略低,计划与准备水平均值较高。这说明幼儿园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估与诊断的能力。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1~3年教龄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计划与准备两个维度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可能表明年轻教师比老教师对信息技术更了解,应用意愿更强。近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大力加强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4~8年教龄的教师在评估与诊断和学习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表明熟手型教师有较丰富的经验,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学习与发展的意愿较强。

3.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调查表明,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研究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幼儿园的评级指标中有办园条件这一项,其中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内容,对等级越高的幼儿园,使用要求也越高。对不同等级的幼儿园,政府给予的相关支持力度也不同。调查还发现,省级示范幼儿园大多有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活动室大多接入宽带,教师都有专用的备课电脑,有的幼儿园还购置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包。而在一些低等级的幼儿园,信息化资源很少,使用也不方便。一位6年教龄的一级幼儿园教师说:“幼儿非常喜欢多媒体设备。原因我倒没有认真想过。我经常想用多媒体设备,但很多时候多媒体设备并不在我们班里,是各个班级轮流使用的。”由此可见,不同等级幼儿园信息化资源配置并不均衡。

4.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一般而言,本科院校对学生素质要求更高,大多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之类信息素养课程,而专科及以下的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关注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能导致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显著。

四、建议

学前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决定了学前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1.均衡配置信息技术资源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等级会影响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以致会影响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议政府在配置信息技术资源时,一方面要规范对各级幼儿园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评定要求,加大对各级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要重点考虑提高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教师能够充分便捷地获得和使用信息化设备。观察和访谈均发现,一些幼儿园虽然建立了非常上档次的多媒体室,但只是偶尔使用。另外,在寻找数字化教育资源时,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自己上网查找,“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显著。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投入专项经费,分批、分类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供省内各级幼儿园使用。建议每所幼儿园配备一至两名全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全园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培训、课件制作、设备维护等工作。

2.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本研究发现,51.5%的幼儿园教师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自于职前教育,39.7%的幼儿园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而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相关信息素养的教师只占8.8%。因此,建议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环节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在职前培养阶段,以提高信息素养和丰富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为主。信息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则重在帮助他们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不显著。对年轻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因为年轻人对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往往更强。而对于那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弱的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也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但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所接受的职后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软硬件的使用为主,很少有将课程与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的培训,有关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的过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培训也不多。访谈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往往不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而是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评估和诊断感到迷茫。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职后培训可重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以及评估与诊断的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使教师的信息素养真正起到促进课程与教学及幼儿发展的作用。

3.支持幼儿园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自我学习是幼儿园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著、观摩优秀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其调研结果可能存在地域性特点,因此,解释的范围只限于研究对象,进一步的研究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8)

笔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分为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幼教文化、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共育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着不同的实践主体与技术方法,以满足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互联网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始终流淌着欢声笑语、充溢着蓬勃朝气。为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固定的教学形式而采用多元化的、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认事物、讲故事、想办法、做游戏和听音乐等教学形式。结合这些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及呈现方式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到不同的教学媒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认事物、讲故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实时搜索的互联网媒体为幼儿呈现事物的具体形状,通过比较几种物体的异同点启发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或者为幼儿呈现几组图片,启发他们结合画面编一个小故事等;在想办法、做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能放大、缩小、暂停、再现等功能,充分发挥幼儿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器官的作用,启发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互联网信息资源营造幼教文化

幼儿园教育文化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有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幼教文化。在建设幼儿园教育文化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幼儿园校园网、网络广播站、网络电视台等互联网应用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开展各类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以此形成高效、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幼儿园网络广播站为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幼儿园可以实时更新在线音乐取代传统一成不变的音乐氛围,让丰富多彩的园内音乐营造新颖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掘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幼儿教育节目,建立幼儿科普知识普及园地、幼儿童话王国,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增加知识、扩展视野、形成兴趣。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工具有助于分享幼儿形成活动的广泛参与感,如在幼儿园内举办小小记者、小小主持人活动,将幼儿表现通过自媒体工具保存、分享、展示,使每位儿童都有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以及展示自身优势的渠道。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传统的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模式典型代表是召开家长会以及教师家访,需要家长与教师预约参与,对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教师和家长有任何一方不能满足时间或地点安排都会使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大打折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实时交互系统解决了这一幼儿园――家庭互动难题。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9)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扩大知识容量。幼儿园教师要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效率。论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幼儿园应当改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幼儿教师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效率。

一、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素质

在幼儿园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幼儿智力开发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媒体的应用,把幼儿难以理解的文字、数字信息符号用直观的图像、声音进行传递,使幼儿的眼、口、手、耳等器官神经受到刺激,使幼儿的左右大脑活动得到了平衡,智力得以发展。在中小学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地幼儿园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幼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要根据本园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和幼儿园OA管理系统、远程视频网络系统、家园互动短信平台、安全接送系统等配套设施,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最基本的设备保障。其次,教师要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实处,扎实做好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最常使用的是电教收录机,但目前多数教师还不精通电脑和多媒体的使用,这就需要幼儿园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请专家入园培训或将幼儿园教师送入专业学校进修,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幼儿园还要使教师在观念上有所创新,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才能在应用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时,根据本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任务制作出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课件,让小朋友很快的接受信息,带动幼儿的情绪,使其快乐的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利用媒体技术,注入课堂生机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主要的教学功能。它通过动画、视频、音乐、语音等功能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出动静结合、色彩优美、声音悦耳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具有趣味性,刺激幼儿的多感神经,使教学内容易体会、易感知,加快多教学信息的接受速度,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孩子年龄小,不可能长时间接受枯燥、刻板的课堂教学,越是强迫压制,教学效果越不好。还容易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不再愿意上幼儿园,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多媒体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顺利进行。比如,在上中班音乐节奏《小老鼠和大狮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森林的故事,其中有马、鸭子、小鸟、狮子,还有色彩斑斓的花朵和繁茂的森林,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小老鼠和大狮子》的音乐节奏配合教学,让小朋友听着音乐歌曲学着小鸭子的动作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坐好。然后教师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小朋友观察大森林里都有哪些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让小朋友跟着动画中的狮子模仿它是怎样进入森林的。教师可以在旁边边做动作指导,边发出节奏声音,然后再模仿其他小动物出场或离开的声音节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学习相应的节奏型,慢慢练习节奏。故事播放让幼儿在练习音乐节奏的同时,了解狮子不应该仗着自己强大就欺负小动物,使小朋友明白自己无论多强大也要和小动物成为朋友。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也感受到了乐趣,现代教育技术为幼儿园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三、借助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细致而繁杂,责任比较重,在管理上要求较为严格。幼儿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现代化管理,力求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幼儿园的品质,争创示范型幼儿园。幼儿园要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完善现代教育配套设施,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安装“班班通”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设立多媒体活动室,配置安全接送系统。同时还要建立幼儿园网站和家长互动平台,以及大量的教学软件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其次幼儿园在进行管理工作以及配置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时,要注意考虑其实用性,突破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关,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素材数据库。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大量查资料、抄笔记、找素材的时间,积累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幼儿园要建立员工工作信息库和幼儿电子档案信息库,以便于对教职员工和幼儿园后勤工作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幼儿园可以建立幼儿综合档案信息库,把幼儿所有信息输入计算机。比如幼儿入园登记、卫生保健、预防接种、每年体检信息、知识技能、智力发展以及各种费用的缴纳情况等,在本院内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从而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突发事件等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减轻家长办手续的负担。后勤人员还可以利用软件设计出符合幼儿营养需求的食谱,设计安全接送系统来显示幼儿进园和离园的时间信息。家长互动平台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幼儿园能够及时听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双方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总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实践已经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嘉禾.试论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103-106.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篇(10)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是幼儿园规范日常管理、提高管理实效的关键。我园尝试在安全管理、档案管理、行政办公、园务公开等方面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高速办公、高效管理。

1.安全管理数字化

幼儿园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抓好安全管理更为重要。为使安全管理工作更为细化,我园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采用了电子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具体、到位。我们在幼儿园的“关键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在幼儿园大门口、操场上安装360度球形摄像头,在大型玩具场内外,食堂出入口、熟食间、操作间及教学楼各楼层的公共通道等位置安装多个各角度摄像头,并将监控系统联网,实现保安室24小时所有画面同时监控。同时,负责安全管理的副园长室24小时电脑监控、记录,监控档案给本园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给校外的治安提供了帮助。在校外发生的个别案件中,公安机关通过调取我园大门外的监控资料,提高了办案效率。我园的安全工作也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2.档案管理电子化

档案管理是体现园所管理、展示幼儿园风貌的窗口。要保证档案的质量,电子化管理是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我园将档案分成园舍管理、教工队伍、园务管理和保教水平四大块,建立整个幼儿园电子档案的总目录和子目录,形成完整的目录树。其次,将档案资料统一模板、文档格式统一标准,要求教职工按规范上交各项材料,档案管理员将电子版材料按目录采用多级文件夹进行分类归档。档案管理电子化使各类档案更加规范、专业,大大提高了资料装订整理的效率。同时,档案管理电子化使查阅借鉴更为便利,促使一些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3.行政办公网络化

在办公网络化方面,我园通过链接上级管理部门的教育信息网及建立幼儿园内部QQ群来实现幼儿园内部、外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传递,还可以协同完成工作事务,实现幼儿园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幼儿园日常办公事务“无纸化、零电话”,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4.园务信息公开化

为营造和谐的园所文化氛围,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园务公开,尝试一些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做法。如:建立公共邮箱,实行网上园务公开,将各类规章制度与政策、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细则等信息在邮箱中公示,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各类园务公开信息;开设园长信箱,在幼儿园日常管理特别是遇到一些重大问题和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时候,鼓励教职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管理层,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幼儿园献计献策,让教职工当家做主,参政议政,同时也使管理层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出更符合本园实际的各项决策,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多元园本教研

随着孩子个别化学习时间的增加,老师们更多的时间都需要在活动室中和孩子们在一起,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就相对紧张了。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们可以随时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互动,QQ群、多媒体、视频技术等等的使用,让我们的教研活动更趋多元,同时也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内在质量。

1.利用QQ群实现开放、即时教研

QQ群是一种多人即时交流的平台,在群内除了讨论,还可以创建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我们利用QQ群的优势,组织“群教研”活动实现日常教研。“群教研”给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个别教研、小组教研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搭建了更开放、高效的平台,让教师们更乐于研讨,解决了集中教研时间有限、教师因心理素质不敢深度参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教师间的专业沟通。同时也给管理层的日常教学管理、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即时反馈、解决问题的平台。

2.发挥视频技术,让同课异构更生动、有效

开展同课异构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但传统的听课方式只能让老师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摩不同教师组织的同一个内容的活动,一一记录后再做研讨,耗时多,效果不理想。而我们采用视频技术,将同一个内容的几个活动拍摄、制作好后,再组织视频研讨,让教师们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摩,使同课异构更生动。教师们聚焦教学片断、探讨教育策略、教学手段更加深入,教研目标得以圆满实现,同时也缩短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了园本教研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走进“名师课堂”

受幼儿园人力、财力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人人“走出去”现场观摩名师组织活动、聆听名师的讲座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将“品味名师”的过程转移到多媒体技术上来。将外出学习者“请回来”的名师课例、讲座及互联网上下载的名师视频等资料整合成我园的“名师课堂”,有计划按步骤上传到幼儿园共享平台,供教师观摩,同时抛出问题,发出记录表格、组织研讨,让教师们通过观、思、言、写,对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不断磨砺自己的教育细节,从而使教研更精致。

三、利用网络优势,形成多彩家园互动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合理、科学地运用家长资源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现今快节奏的工作,使许多家长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但他们又非常关心孩子,希望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同时也给幼儿园开辟了一条宣传幼教新政策、新理念及科学育儿等知识的新途径,形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网上“家长学校”。

上一篇: 党的十四五规划内容 下一篇: 二年级期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