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2 16:57:29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的目的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2016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实施

2015年,教育部牵头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有1 878所高校的5.7万余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万余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高校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首届大赛总决赛期间,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巍薄A跹佣副总理接见了获奖师生和评委代表,出席了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届大赛后,获奖项目进一步孵化落地、成长壮大。12个创意组金奖项目中,超过80%的项目已注册公司,进入正规化运行中,其中吉林大学“车内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获天使轮融资1 000万元。22个实践组金奖项目中,50%的项目在赛后继续获得融资,且融资阶段已进入pre-A、A轮甚至B轮,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B轮融资2亿元,南京大学“运策网-整车货运O2O平台”项目B轮融资2 000万美元。

第二届大赛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相比首届大赛,第二届大赛参赛项目进一步细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三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创业6大类、27个行业,便于投资人和大学生项目精准对接。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安排在6至9月。全国总决赛于10月中旬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与全国双创周活动开展保持时间同步并作为双创周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大赛组织动员阶段,大赛组委会面向不同对象,分别组织召开了新闻会、大赛工作会和大赛推介会。多家媒体主动参加大赛工作组,制作了大赛宣传片并大赛系列宣传视频近30个,累计播放20万次,加强赛前宣传、营造氛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组织投资机构专家赴19个省(区、市)开展巡讲活动,参与高校1 407所,接受培训的教师超过5 000人。

在校赛和省赛阶段,大赛组委会根据各地工作需要,协调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的专家资源,积极支持省级复赛和训练营活动,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9月下旬,大赛组织总决赛第一轮网上评审,并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第一次会议评审,遴选120个项目参加总决赛现场比赛。大赛还特邀4个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项目参加现场比赛。

在全国总决赛期间,刘延东副总理于2016年10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接见了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和专家评委代表并作重要讲话,视察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寄予殷切希望,对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再部署、再推动。同期,还组织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参赛团队与投资机构洽谈会等活动。经过大赛评审,最终产生了冠亚季军4名、金奖36名、银奖115名、铜奖448名,同时产生先进集体奖22名和优秀组织奖10名。

第二届大赛通过各方的精心设计和精细落实,最终实现了精彩呈现。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聚集体智慧谋划大赛。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湖北省王晓东代省长作为大赛组委会主任,对大赛筹备工作给予指导。相关部委负责人作为组委会成员,共同研究拟定大赛方案、审议大赛重要事项,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总决赛方案、4项同期活动方案、赛事评审方案和宣传方案(“1+4+2”方案)。大赛工作组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专家多次研究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借鉴相关比赛的经验,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体现于方案设计中。

二是汇多方资源推进大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组织动员本系统资源支持大赛,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投资机构和有关企业参与赛事筹备和项目评审,为大赛提供经费和智力支持;各地各高校挖掘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精细组织校赛、省赛,并对参赛项目给予指导。

三是举全省全校之力承办大赛。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和华中科技大学把承办大赛作为2016年重点工作来落实,筹备工作做到了六个“保障到位”,即安全保障到位、会务服务到位、赛事协调到位、宣传推广到位、活动推进到位、商业合作到位;赛事组织工作做到了“三化”,即:工作流程标准化、大赛观摩公开化、赛事服务细致化,为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宣传大赛。大赛组委会积极利用新技术宣传大赛,通过总决赛官方网站、赛务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实时大赛信息、推广参赛项目。光明校园传媒、湖北卫视等通过光明网直播平台直播了四强争夺赛、冠军争夺赛和颁奖仪式及闭幕式,3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大赛实现了全媒体宣传,凸显了“互联网+”特色,提升了大赛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和影响力。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两届大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二届大赛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学生参赛热情空前高涨。本次大赛参赛高校2 110所,学生报名项目118 804个(含10个港澳地区项目)、直接参与学生545 808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大赛带动了各级各类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参赛学生占在校生比例最高的省份已达6%),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势如潮涌。

二是项目质量超出预期。大赛部分获奖项目与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本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最前沿的动态和趋势,在科技创新、市场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受到众多行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高度评价,推动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如冠军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亚军项目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季军项目山东大学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和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等)。很多项目具备了明显投资价值,所有金奖项目目前累计估值已上百亿,未来仍具有巨大的价值增长空间。

三是产业界和投资界深度参与并提供支持。近400位投资人和企业家组成大赛专家委员会(人数是首届的3倍),参与项目评审、提供投融资服务和创业指导。大赛总决赛期间,上百家投资机构向参赛项目发出了投资邀约,现场有50多家投资机构与参赛团队签署投资意向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冠名大赛,推动金融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共同启动设立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母子基金规模共1 000亿元。

四是大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据统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40余家中央媒体和湖北电视台等80余家地方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深入报道,刊发各类蟮50多篇,参与新闻信息转载的网站超过300个,各类自媒体转载大赛相关资讯约6万篇次。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等栏目播出大赛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浪、网易、凤凰、教育部官网和官微等客户端相关网页搜索结果280万个,阅读总量超过千万,提升了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五是有力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赛的举办既充分展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又倒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发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自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教育部推动各地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实施路径。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地各高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期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办都组织了专项调研,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力推动,改革蓬勃开展,展现勃勃生机”。以大赛为契机,一系列政策持续助推“双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发力,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青年人在探索、在创新、在成长。2015、2016年,950余所高校开展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计立项6.3万个,参与学生人数约26万人,投入项目经费约11亿元。大赛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的“奥运会”,带动了“全民健身”,激发了高校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进一步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办强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比赛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要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赛”,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1.着眼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大赛为载体,形成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一是促进创新链条有效衔接。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投资服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完整链条,使师生充满创新活力,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对接。在大赛举办过程中,促进高校智力资源、创新资源与社会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的紧密对接,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落地。以大赛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成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推进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的启动运行工作,促进更多参赛项目转化落地、发展壮大,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2.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PPP模式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2)

二、活动对象:许昌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三、组织方式:

主办单位:共青团许昌学院委员会 招生就业处 学生工作处

策划承办单位:经管学院团总支 营销协会 创业协会

赞助单位:旺旺集团许昌部、自我鉴定网

四、活动时间:

1、报名时间:11月10日---11月15日

5、优秀团队赴企业参观时间:3月26日

五、大赛流程:

模拟与实战营销大赛

1、各团队按照要求上报《营销策划书》。组委会邀请参赛企业和评审委员会对营销策划书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参赛队伍进入比赛。

2、参赛队按照各自的营销策划书进行实战销售。可参考的营销方式有:摊位销售、上门推销、网络营销、跳蚤市场等,组委会鼓励参赛队伍所设计的营销方式具有创新性。

3、参赛队结合前期实践工作,在《营销策划书》的基础上,总结销售经验和体会。撰写《模拟与实战营销总结报告》,并通过答辩,由组委会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评出获奖队。(校园低碳活动策划方案:以物易物换醒低碳)

创业生存大赛流程:

1、各参赛队提交《创业策划书》,赞助单位为每支队提供300元现金作为创业资本。

2、大赛正式开始后,在规定时间内,不限形式、不限地点,自由进行创业相关活动。

3、实战阶段结束后,由各组撰写《创业生存大赛总结书》并进行答辩,评委会根据盈利数额、项目创意等评出优秀团队。

六、参赛要求:

参赛队要以团总支社团部或社团为单位组织报名,原则各院(部)组织一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每队6-10人,设立队长一名对本团队全权负责,报名表于11月15日前交予大赛负责人。

模拟与实战营销大赛联系人:

宋东亚 15836583085 朱亚磊 18937468617

创业生存大赛联系人: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三个 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二等奖五个 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三等奖十个 荣誉证书+物质奖励

营销明星、创业明星各五人

共青团许昌学院委员会 招生就业处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3)

二、活动简介

“赢在大学”是一个全真模拟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的创业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团省委学校部、生学联秘书处主办,江西财经大学校团委、江西大学生创业网承办,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并得到以上各校校团委和江西大学生创业网的大力支持。大赛于2012年11月1日正式启动并开始进行宣传,整个活动持续一个月左右。大赛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比赛方式各具特色,为保证比赛质量,每轮都将设置一定比例的淘汰率,每轮表现优异的选手(团队)晋级下一轮。为使大赛更具权威性和公正性,比赛期间,我们将由江西财经大学发出邀请函分别邀请各大高校学校领导作为总决赛的嘉宾,邀请专业的老师、企业经理担当评委。

三、江西理工大学赛区大赛活动组织机构

顾问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曾春水

副主任委员: 周晓莹 董玉婷 许祖华

委 员:徐凯 杜方林 卢强 章陶 卢万军 刘伟 卢计兰 杨智昕

执行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团委

承办单位:创业者协会

参与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资源系、文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社团联合会19个协会

校区总负责人:叶晓峰 联系电话: 13979199641

联合筹备小组:由创业者协会小组联合各系学生会、团委组成,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筹备

联合外联小组:由校外联小组、创协外联联合组成,对活动的经费进行全面的预算并针对合适大学生大众消费的公司统一拉赞助,全程负责赞助,并给予相应的宣传。

总赛区大赛活动组织机构

顾问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金华

副主任委员: 梅国平

委 员: 王金海 习金文 谭光兴 欧阳康

执行委员会

主办单位:团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秘书处

承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团委 江西大学生创业网

参与单位: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天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创业型社团

支持单位: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天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各校校团委

总负责人:陈文静

四、参赛方式

1、报名对象:校区10、09、08级在校大学生

3、报名方式:a、校园宣传咨询点报名

b、班级团体报名

4、参赛方式:个人或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加。

五、大赛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校区决赛、总决赛四个阶段;总决赛在江西财经大学进行。

(一)大赛共分3个阶段进行

l 初赛、复赛

大赛调整如下:

1、初赛时间将推迟,由11月3日,推迟到11月10日将初赛、复赛改为一起举行

2、初赛的赛制将改为上交企业,企业策划书由此次大赛组委会评选

3、各参赛团队此次你们的流程安排:

(1)11月7日前准备好此次你们本团队的参赛项目和企业策划书上交到各系主席 由各系主席上交到大赛组委会(大赛各系联系人如下)

(2)11月8日晚大赛组委会将公布此次大赛入选复赛的团队

(3)入选复赛的团队在11月8日至10日准备好团队项目PPT

比赛形式:企业计划书评选

比赛规则:商企业计划书评选 每个团队可以自由确定公司类别以及经营模式,要注意把握产品开发和市场潜力,并预算一个运营周期后企业预期的利润情况,树立相应的企业理念,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阐述计划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好一份比较正式的商业计划书并打印上交总负责人,根据评委的最终裁定

分区决赛:

l 比赛形式:现场答辩

l 比赛规则:1. 第二轮比赛之后各赛区将各有六支队伍参赛,抽签分成三个小组,各小组将对对手的策划进行研究分析。比赛时,各校六支参赛团队首先借助PPT对自己企业的概况进行阐述,然后小组分别展开辩论。辩论双方主要针对对方商业计划书中的出现的漏洞或者其他问题互相进行“攻击”,但发言要文明,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2、案例分析:各队派一名选手对所给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评委的一个问题。

结束后,由评委针对辩论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并给于打分。结合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总成绩进行评比,角逐分区冠亚。

注:所有活动全部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主持人宣读闭幕词,欢送嘉宾离场,观众离场,清理会场。

最后全省总决赛:

l 比赛形式:现场答辩

l 比赛规则:1.全省八支队伍(各分赛区冠军队)抽签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组将对对手的策划进行研究分析。比赛时,各校六支参赛团队首先借助PPT对自己企业的概况进行阐述,然后小组分别展开辩论。辩论双方主要针对对方商业计划书中的出现的漏洞或者其他问题互相进行“攻击”,但发言要文明,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2、案例分析:各队派一名选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评委的一个问题。

结束后,由评委针对辩论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并给于打分,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排名,角逐总决赛冠军。

l 总参赛地点:江西财经大学

六、总决赛大赛奖项设置

冠军 :省级奖励、获奖证书、奖金3000元

季军(1名):省级奖励、获奖证书、奖金1000元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4)

创业带动就业 梦想成就未来

二、参赛对象

在昌高校学生。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团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秘书处

协办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江西大学生创业网 大学生精英论坛

四、竞赛内容

“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大学生创业挑战赛三个活动,详细方案见策划书附件。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次大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团委、学生会要高度重视,加强与承办单位的协作,广泛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各高校团委、学生会要组织好相关工作,以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做好宣传发动和推荐报名工作,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参赛选手的质量。

3、大力宣传,保障安全。各高校团委、学生会要通过学校相关网站、宣传栏、飞信等形式进行宣传。

附件:“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大学生创业挑战赛

团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办公室

XX年9月27日

主题词:学联 赢在大学 创业大赛 通知

抄报: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办公室

江西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XX年9月27日印发

(共印80份)

附件:

“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大学生

创业挑战赛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团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秘书处

协办单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团委

江西财经大学创业者协会

支持媒体:中国江西新闻网 江西教育电视台

江西法制报 南昌电视台

二、活动详细流程

活动时间:XX年10月16日-XX年12月2日

活动安排:设置昌北、前湖、瑶湖三个区域。首先先在校内选拔,每校选出一支队伍参加区域决赛,最终选出8支队伍参加总决赛。

第一阶段:报名启动(10月17日-10月23日)

报名时间:10月17日—10月23日

报名方式:每个学校先在校内进行选拔,

第二阶段:项目阐述(10月24日-10月25日)

比赛规则:每支参赛队伍填写项目阐述表,由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本轮根据比赛情况将会有40%的选手被淘汰。

比赛地点:各大赛区

第三阶段:商业计划书评选(10月26日-11月2日)

比赛规则:

1.商业计划书拟写要求:完成一份完整、具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应基于具体的产品、服务,着眼于特定的市场、竞争、营销、运作、管理、财务等策略,描述团队的创业机会,阐述可能得到和利用的资源,并对自己创业面临的市场进行分析。

2.商业计划书格式要求:封面标题统一格式为:《“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大学生创业挑战赛创业计划书》,要求用一号大标宋体标题:仿宋_gb2312,小二,加粗;副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加粗;小标题:仿宋_gb2312,四号,加粗;文档正文:仿宋_gb2312,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值1.25,段前、段后间距0行;a4纸版式。统一报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江西财经大学团委办公室)。

3.每个公司针对自身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特点,设计一个1-3分钟的广告,形式不限,以电子稿形式上交。评委将根据商业计划书和广告创意的综合评定作出最终评分,将有十五支优秀的团队晋级下一轮比赛。

比赛地点:各大赛区

第四阶段:商业实战(11月4日-11月20日)

比赛规则:本轮将分为两个环节

1.室外:各团队选手在校园里面向广大同学通过各种合法的渠道进行商品销售。主办方将统一规定销售商品。在这一轮,结合两种形式考核选手:

(1)各团队进行室外公司推介,并以新颖的营销模式推广销售产品(可结合展台、体验、游戏、咨询、校园明星捧场、展销、推销、企业赞助推广等多种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售商品数量业绩为各个团队进行评分。

(2)派工作人员在推广现场进行民意调查,以此考察各团队的宣传力和服务态度与质量,各队可以由团队队名、团队口号、团队编号、团队衣服颜色等加以区分并以此体现各个队伍独特的团队和整体形象。

2.室内:

(1)参赛队伍将室外营销的方案和模式自制成ppt或视频dv进行展示并接受评委提问和点评

(2)每支参赛队随机抽取一种商品,随机选择观众进行现场营销。

(3)六支优秀的团队进入赛区决赛。

(4)活动人数控制在50人之内。

比赛地点:各大赛区

第五阶段:区域总决赛(11月23日-11月25日)

比赛形式:现场答辩

比赛规则:

1.参赛团队首先进行团队介绍和团队展示,然后借助ppt等对创业项目进行阐述,时间为5分钟。

2.小组商业辩论。辩论双方可针对各公司负责人在完成商业任务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问题、对方公司的团队组合出现的不足以及对方商业计划书中的出现的漏洞或者其他问题互相进行“攻辩”,但发言要文明,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3.案例分析:各队派一名选手对评委所给的案例进行现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回答评委问题。

4.人数控制在70人之内。

第六阶段:总决赛(12月30日-12月2日)

比赛形式和比赛规则同区域总决赛。总决赛中,由相关专业学者、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界人士组成评审会进行评审,按照创业计划书得分占50%、商业辩论和终审答辩得分占40%、网络投票10%计算出总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三、参赛方式

本次大赛参赛人员为高校大学生,要求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参赛,并明确项目组组长及项目分工。项目团队可在本校或校际间实行跨院、系、专业自由组队;要求队员有较高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能遵守大赛的各项规则,服从组织安排。

申报参赛的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大赛的有关通知要求,每个团队都要有自己的名称,要求名称能够充分体现团队特征,团队人数(6-8人)。创业计划参赛项目可以是一项具有市场前景或开发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一份能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商业计划书;也可以是一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公共服务。

四、注意事项

1.本次大赛免收报名费和参赛费,各校在校大学生均可免费参加比赛;

2.参赛创业计划书如发现有抄袭、盗用等不法手段、或有替人做商业推广目的的,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追回奖励,且一切后果由参赛团队自行承担;

3.参赛者违反大赛规定,主办方有权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4.由于突发事件或其它主办方无法控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大赛的管理、安全、评审或公正性的情况下,主办方有权单方面对赛程作出调整;

5.大赛主办方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参赛选手完全本着自愿原则,如参赛者对大赛有异议,可及时与大赛主办方进行沟通协商,或选择退出比赛,但无权要求大赛主办方返还因参赛发生的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

6.大赛主办方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纠纷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7.大赛组委会拥有本届大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赢在大学”创业挑战赛江西财经大学第四轮现场答辩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完善的今天,创业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亦关系到后备人才资源的储备。为了给有新锐的创业思想,优秀的创业思维,高效能执行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个挥洒创业激情,结交创业伙伴,提升创业技能的平台,江西财经大学创业者协会协同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交大理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理工等高校创业型社团特举办此次“赢在大学”大型创业系列活动。 二.现场答辩活动简介 经过项目阐述、商业计划书的评选、和商业实战这三轮的角逐,江财赛区共有十二支优秀的团队进入分区决赛。抽签分成六个小组,各小组将对对手的策划进行研究分析。比赛时,十二支参赛团队首先借助ppt对自己企业的概况进行阐述,然后小组分别展开辩论。辩论双方主要针对对方商业计划书中的出现的漏洞或者其他问题互相进行“攻击”,但发言要文明,不得进行人身攻击。结束后,由评委针对辩论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并给于打分。结束后,将选出9支队伍代表我校参加全省区域总决赛。三、大赛活动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校团委承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创业者协会支持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会、社管委总负责人:尚美青、苏同强四、活动赛事安排1.有请创业者协会会长致辞,并宣布“第六届“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创业挑战赛正式开始。2.参赛队员进行团队展示: 时间为1分钟,必须限制在8人以内,形式不限。3.现场答辩环节: 限4人,首先由各团队一辩进行项目的ppt展示,时间为4分钟,展示商业策划书主要内容。然后是自由辩论环节,主要是针对对方策划书的不足之处进行攻辩,还可以从他们的团队组合、负责人在完成商业任务的时候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攻击,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每队时间各为4分钟,一方时间到,另一方可继续攻辩;最后是总结陈词环节,主要针对答辩整体形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每队时间各为1分钟。最后,每队各有2分钟的时间回答评委的问题。4.有请书记对本次“赢在大学”南昌高校创业挑战赛现场答辩进行总结5.公布大赛结果6、合影留念大赛活动时间:11月24日下午五点(四点开始进行彩排)大赛活动地点:大活高雅艺术厅附件1:一.赛前宣传:1、周一开始海报、横幅宣传;2、短信或电话给团委、学生会和社管委等有关部门,统一进行赛前宣传;3、对八支晋级团队以及比赛时间地点进行喷绘宣传;4、提前进行网络宣传。二.会场布置活动准备:1、室内展示会场布置、物品准备(条幅、画报、彩带、气球等)及人员准备。 a.准备用水:准备好比赛嘉宾、评委及现场作人员饮用水(20瓶);多余部分送回创业孵化中心办公室以备下次活动使用。b.礼仪:公关部4名礼仪迎宾,指引嘉宾、评委和参赛选手入座,签到。c.签到区:1名委员负责签到。d.拷贝ppt(1人):签到完毕后,每个团队准备一名人员将ppt拷贝到电脑里,由主持人主持,安排个团队一次拷贝ppt,各队伍听到支持人提醒后再上来拷贝ppt,以保证会场秩序。e.计时统分人员:5人。f.纪律维护人员:提醒现场人员中途不得离场,维护现场秩序,如果有破坏现场秩序的行为,予以逐出会场,取消参赛资格处罚。因此,请所有人在比赛开始前,先解决好私人问题,比赛开始不得离场,以免和现场工作人员产生冲突。g.主持人:提前通知参赛队伍提前到场抽签决定上场顺序,及强调会场纪律。h.预防突击事件人员:多媒体一般操作(工设备调试室内音响设备和灯光等设备):必须安排人员调试,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必须有专业人员候场,预防设备出现问题。 三.准备:麦克风(及电池)、投影仪、电脑及其配备物、选手号码牌、嘉宾牌、评委牌、计时计分牌、评分细则、统分表、策划书、桌子、椅子 四、记录工作:书面记录、拍照以及全程录像并将记录工作发至江财青年网、社管委网站、创业者协会内部网络以及创业者协会的微博。 五、邀请嘉宾嘉宾:校党委王金华书记、校团委王金海书记、校团委习金文书记、校团委郑威书记、校团委涂艳书记、校团委韩国玉书记。王伟、李平方、王可等校常委。 附件2:评分细则:1.团队展示(10分)

团队名称 成员专业组合 4分 气势形象 2分 团队精神 4分 总分 10分 1 2 3 4

2.辩论环节ppt展示:(50分)

参赛团队号 创新性与开拓性 (20%) 10分 产品与服务可行性(20%) 10分 市场及竞争分析(20%) 10分 营销战略与财务分析(20%) 10分 经营管理与整体表现 (10%) 5分 ppt制作展示的效果和质量(10%) 5分 总分 50分 1 2 3

商业辩论(总分40分)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5)

 

一、党史知识竞赛

(一)赛题范围

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知识

(二)参赛对象

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学习方式

登录“江苏职教风采”微信公众号或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网站(jstve.org/)“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知识竞赛”,激活学籍号后进行在线学习和答题。

(四)赛程安排

1.在线学习(5月26日-6月24日)

平台将推出600题“全题库版块”,分三次推送,每次推送200题。5月26日-6月4日,进行第一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 6月5日-6月14日,进行第二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 6月15日-6月24日,进行第三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每天登陆学籍号学习得2分,每天最多完成一套测试试卷(20题,由当前阶段试题随机生成,5分钟以内答完),答对一题得1分。

2.省级复赛(6月26日9:00-21:00)

在线学习成绩528分以上的学生可参加省级复赛,参加省级复赛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100题考试(来自于“全题库版块”),满分为100分。系统将根据在线学习成绩与省级复赛成绩计算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90分及以上的参赛学生将晋级省级决赛。

3.省级决赛(6月29日9:00-21:00)

决赛试题的50%来自“全题库版块”,50%另行命题。参加省级决赛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100题考试,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省级决赛得分,从高到低取参加省级决赛人数的前1%(原则上不低于90分),评为“党史知识竞赛之星”。

4.冠亚军争夺赛(时间另行通知)

冠亚军争夺赛为团体竞赛项目。由学校积分排名前6的学校(每校3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最多3个指导教师)参加,包括必答、抢答、风险作答等环节,决出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3个。

(五)计分规则

学生综合得分=在线学习成绩÷660*100*50%+省级复赛成绩*50%。

学校积分=在线学习积分(在线学习总人次÷在校生总数÷30)*100*50%+省级复赛积分(学生省级复赛总成绩÷参加省级复赛学生总人数)*30%+省级决赛积分(学生省级决赛总成绩÷参加省级决赛学生总人数)*20%。

(六)奖项设置

1.党史知识竞赛设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3个。

2. “党史知识竞赛之星”奖。根据省级决赛成绩从高到低取参加省级决赛人数前1%,评为“党史知识竞赛之星”。

3.指导教师奖。对党史知识竞赛积分排名前10学校指导教师(每校2名)、冠亚季军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4.党史知识竞赛学校排名计入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评选。

二、双创知识竞赛

(一)赛题范围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二)参赛对象

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学习方式

登录“江苏职教风采”微信公众号或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网站(jstve.org/)“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知识竞赛”,激活学籍号后进行在线学习和答题。

(四)赛程安排

1.在线学习(5月26日-6月24日)

平台将推出600题“全题库版块”,分三次推送,每次推送200题。5月26日-6月4日,进行第一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 6月5日-6月14日,进行第二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 6月15日-6月24日,进行第三轮试题的学习与答题。每天登陆学籍号学习得2分,每天最多完成一套测试试卷(20题,由当前阶段试题随机生成,5分钟以内答完),答对一题得1分。

2.省级复赛(6月26日9:00-21:00)

在线学习成绩528分以上的学生可参加省级复赛,参加省级复赛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100题考试(来自于“全题库版块”),满分为100分。系统将根据在线学习成绩与省级复赛成绩计算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90分及以上的参赛学生将晋级省级决赛。

3.省级决赛(6月29日9:00-21:00)

决赛试题的50%来自“全题库版块”,50%另行命题。参加省级决赛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100题考试,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省级决赛得分,从高到低取参加省级决赛人数的前1%(原则上不低于90分),评为“双创知识竞赛之星”。

(五)计分规则

学生综合得分=在线学习成绩÷660*100*50%+省级复赛成绩*50%。

学校积分=在线学习积分(在线学习总人次÷在校生总数÷30)*100*50%+省级复赛积分(学生省级复赛总成绩÷参加省级复赛学生总人数)*30%+省级决赛积分(学生省级决赛总成绩÷参加省级决赛学生总人数)*20%。

(六)奖项设置

1. “双创知识竞赛之星”奖。根据省级决赛成绩从高到低取参加省级决赛人数前1%,评为“双创知识竞赛之星”。

2.指导教师奖。双创知识竞赛学校积分排名前10学校,可推荐2名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3.双创知识竞赛学校排名计入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评选。

三、其他

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

评审规则

 

一、创意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数

创新维度

具有原始创意、创造;具有面向培养“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的创意与创新;项目体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学一体模式创新;鼓励面向职业和岗位的创意及创新,侧重于加工工艺创新、实用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改良、应用性优化、民生类创意等。

30

团队维度

团队成员的教育、实践、工作背景、创新思想、价值观念等情况;团队的组织架构、分工协作和能力互补、人员配置、股权结构以及激励制度合理性情况;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团队对项目的各类投入情况,团队未来投身创新创业的可能性情况;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25

商业维度

商业模式设计完整、可行,项目已具备盈利能力或具有较好的盈利潜力;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及市场前景,项目与市场需求匹配情况、项目的市场、资本、社会价值情况,项目落地执行情况;对行业、市场、技术等方面有详实调研,并形成可靠的一手资料,强调实地调查和实践检验;项目对相关产业升级或颠覆的情况;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情况。

20

就业维度

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项目间接带动就业的能力和规模。

10

引领教育

项目的产生与执行充分展现团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体现团队成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突出大赛的育人本质,充分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项目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发展模式;项目所在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团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的正向带动和示范作用。

15

 

二、创业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数

商业维度

商业模式设计完整、可行,产品或者服务成熟度及市场认可度;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营业收入(合同订单)现状、企业利润、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客户(用户)情况、税收上缴、投入与产出比等情况。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靠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持续快速成长;经营管理方面,是否有科学、完备的研发、销售、运营、管理、人力等制度和体系支撑项目发展;现金流及融资方面,关注项目已获外部投资情况,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现金流情况,以及企业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是否合理;项目对相关产业升级或颠覆的情况;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情况。

30

团队维度

团队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创新思想、价值观念、分工协作和能力互补情况,重点考察成员的投入程度及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公司的组织构架、股权结构、人员配置以及激励制度合理。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25

创新维度

具有原始创新或技术突破,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专利、创新奖励、行业认可等);在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管理运营、市场营销、工艺流程、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

20

就业维度

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项目间接带动就业的能力和规模;项目创造新就业形态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情况。

10

引领教育

项目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发展模式;突出大赛的育人本质,充分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项目所在院校对项目发展的支持情况或项目与所在院校的互动、合作情况;团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的正向带动和示范作用。

15

 

 

三、创新启蒙组评审规则

(一)基本要求

1.参赛作品要求:①独立或完整的产品;②设备或仪器中的零部件;③如果限于条件暂时不能制成实物的作品需以能够演示的模型参赛。  

2.可申报创新范围:①原始创新的作品;②对现有技术、产品进行新组合的集成创新作品;③对已有技术、产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的作品。

3.不予参赛的作品:①项目内容和研究过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②药品和食品;在研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作品;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作品;③仅有发明创新意图但尚未形成发明实体的作品;已由他人发明、公开、已申报专利的作品;④计算机软件(含课件、教学软件)、计算机动画类作品不列入大赛评审范围。但使用计算机作为技术开发工具(指计算机控制、计算、辅助设计等)的创新成果或产品,可以参加评审。

(二)作品学科分类及认定标准

按作品申报者人数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不超过2人,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按所研究的领域分为机械类、自动化类、其他类3个类别。

(三)评审原则。

评审依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

“三自”:① 作品的选题由学生结合本专业,自行提出和发现。② 作品的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部分由学生本人构思(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设计和研究完成。③ 作品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

“三性”:① 科学性:作品的选题与成果具有科学技术意义,技术设计方案合理,发明与创新过程符合科学性。② 创新性:作品的新颖程度(指在申报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创新的成果公开发表过和使用过)、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先进性。③ 实用性:指发明或创新的作品可以转化为产品,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参赛作品相关技术均不得向评委保密,必须按照申报要求向评审委员会提交全部必要的资料。参赛作品如已使用别人的已经注册的知识产权的部分,在申报时应予以说明出处。参赛作品的技术成果受到法律保护。大赛组委会负有对外保密责任。

如发现资格不符合规定、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不能如实申报相关材料和主动声明引用他人技术成果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直到收回其所获名次和奖励。

(四)评审流程

省级复赛阶段,将根据参赛作品学科专业分类,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线上评审确定晋级省级决赛作品及三等奖作品。晋级决赛的作品将参加公开展示、现场答辩等环节,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现场评审确定一、二等奖作品。晋级省级决赛作品需提供展板设计稿(90cm*120cm)、实物模型等参加展示及问辩,相关事项另行通知。

(五)知识产权保护

1.参赛者申报的作品不得侵犯其他任何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

2.参赛者申报的作品所包含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或视频资料均受版权、商标和/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未经参赛者同意,上述资料均不得在任何媒体直接或间接、播放、出于播放或目的而改写或再发行,或者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但对参赛作品内容摘要汇编、发行和参赛作品内容公益性宣传的权利属于大赛主办方。

四、实践启蒙组评审规则 实践启蒙组项目评审由商业计划评审和模拟创业对抗评判两部分组成,参赛团队成绩=商业计划评审得分(商业计划书、现场展示答辩,总分100分)×80%+模拟创业对抗评判得分(总分200分)÷2×20%。 (一)商业计划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数

项目概述

简要介绍公司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盈利模式、投资收益及未来展望等。鼓励项目体现创意、创造和创新。

12

产品/服务介绍

准确定义产品/服务的概念、功能及特性,分析产品的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等。

10

市场分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本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状况、竞争状况、目标顾客、市场容量等。

15

公司战略

结合竞争优势制定公司发展计划与目标,说明产品研发方向和产品线扩张策略,分析主要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等。

10

管理团队

突出团队成员所具有的能力,明晰公司组织架构、股权结构、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10

营销策略

根据项目特点,分析消费者的特点、产品的特性,制定恰当的价格,选择合适的渠道,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营销推广策略。

15

财务分析

合理确定资金结构和规模,资金的取得与运用经济合理,投资预算表、预计利润表齐全,定期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8

风险及应对策略

客观分析本项目可能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等风险问题,提出可行的规避计划。

5

社会责任

企业做到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

(二)创业模拟对抗评判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得分

盈利表现

考核企业的盈利状况,盈利表现=所有者权益/所有企业平均所有者权益*盈利表现权重。

60

财务表现

考核企业的财务综合表现,财务表现=(本企业平均财务综合评价/所有企业平均财务综合评价的平均数)*财务表现权重。

60

市场表现

考核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表现=(本企业累计已交付的订货量/所有企业平均累计交付的订货量)*市场表现权重。

40

投资表现

考核企业的发展系数,投资表现=(本企业未来投资/所有企业平均未来投资)*投资表现权重。

20

成长表现

考核企业的销售业绩,成长表现=(本企业累计销售收入/所有企业平均累计销售收入)*成长表现权重。

20

紧急贷款

 

进行季度结算时,如企业资金链断裂,则系统会自动向该企业发放紧急贷款,紧急贷款每次-5分。

-5(每次扣5分)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6)

大赛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由原来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项赛事扩大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3项主体赛事和MBA、移动互联网创业2项专项赛,开创了”3+2”的赛事模式。本次创业大赛共分为高校预赛、省级复赛、省级决赛、参加全国赛等阶段。在本次大赛中,省级组委会共接到自全省29所高校的282件参赛作品。其中: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38件(已创业2件、未创业236件),创业实践挑战赛21件,公益创业赛23件。经过复赛评审,共有26所学校81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终审决赛参赛团队将通过作品展示、现场问辩及答辩、封闭答辩等环节的比赛,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外,大赛组委会还面向全国征集大赛会歌、会徽和吉祥物。经评委精心评审,云南师范大学叶燎原书记作词、作曲的会歌《创青春》、徐广伟设计的吉祥物”青青”、陈云设计的会徽分别入选。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7)

2相关理论文献

国内高职学者严中华指出,职业竞争力包含了4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岗位操作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和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本质上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第三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四是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的创新等方面。高职专家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一文指出,工作过程,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职业来说,工作过程是由劳动组织形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

3校企紧密合作技能竞赛实施案例分析

总投资5000万元的新创数码影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东莞一家提供一站式数码服务的华南地区著名电商专业服务公司,业务内容包括摄影、营销策划、品牌传播策划、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视觉识别传播、后期制作数码修图、设计等。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与东莞新创数码公司共同合作,基于真实的项目与产品服务,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及同学组队PK的形式进行,取得效果显著,主要归纳于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3.1明确目的,提升内涵

比赛最终目的不是决出胜负,谁是冠军,而是通过该项目活动达到三点要求,分别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促学,让学生明确活动方向,学习什么内容。本次比赛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夯实学生实用网络营销的知识,提高网络营销实用技能和推销技能。促练,即学习知识和技能要累积。而技能是反复练就可以提高的,高技能的人才都需要时间来反复练习的才能成长的。促用,应用是比赛最终的归宿,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马上就能用的,通过比赛活动,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网络营销工作过程,应用到真实具体的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更大兴趣来学和练。而比赛后的获胜者,将获得新创数码公司的聘书,和企业相应的奖励,吸引更多学生在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里工作。还可以代表学院参加省级电商技能比赛的荣誉,进一步提升比赛内涵,也体现与社会融合的职业教育的价值。

3.2商定赛项,丰富方法

通过有效的赛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技术的热情,达到检验专业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教学发展、加快职业人才培养步伐的目的,技能竞赛以工作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规范命题,体现了技能竞赛的规格化、规范性和前沿性。通过与新创数码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一起,对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将整个竞赛分成三个项目部分,并有机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采取多样化的竞赛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中快速掌握和巩固大量所需的知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包括选择题和共答题,校企双方更具工作岗位所需要知识、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共同制作形成题库和附件内容,分值以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新创数码业务知识、常识各占一半。第二部分为抢答题。如果说第一部分知识赛是文赛,第二部分则是武赛。武赛最大特点是,对抗性竞争性强,比赛过程精彩刺激,比赛氛围热烈紧张。设置武赛,更有比的意义。具体通过设置的题库,抽取题目,抢答者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得分,答错倒扣,主持老师现场公布答案。第三部分为推销演绎。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对新创数码所提供服务进行销售情景演绎,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参赛选手对基本销售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按照抽签顺序,第一轮为团队风采展示;第二轮为推销展示,推销展示要求一定用到推销FABE法则,并设定了评比标准。

3.3纳入教学,融赛于学

校内的比赛“促学”这一重要特征,明显区别于行业以销售为目的的选拔赛活动,技能大赛内容要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技能大赛形式组织教学,克服了目前行业比赛存在的“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大赛教学、辅导、考核、选拔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梳理、归纳、提炼,形成供同学们学习10个比赛附件,包括新创数码公司业务介绍、网络推广相关基础知识、新创数码业务知识、新创数码业务流程及销售10问等,为了促进同学快速掌握和操作,多次组织参赛同学到新创数码公司进行培训,对业务流程进行操作,让同学们通过比赛这个机会,学到更多有用知识,和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工作技能,并将该项技能比赛纳入教学体系,计入一个学分。

3.4融赛于评,完善流程

竞赛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强化和检验基本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引领性,若用专业技能大赛标准来考全体学生,其结果就具有权威可比性。因此校企双方成立比赛组委会,把技能大赛融入评比标准,这样得出的结果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另外整个活动涉及参与比赛参与者众多,完成工作项目繁杂,没有前车可鉴,因此要制定好比赛工作计划,落实指定的责任人跟进完成,并制定竞赛流程,简化了操作。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79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大,且增幅逐年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这一问题已被专家们称进入30年来最艰难时期。在这种严峻形势下,2010年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四项措施之一,并辅以多种扶持政策及优惠政策。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层出不穷,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适时地对这些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对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2 数据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问卷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基本情况的问题,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及其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则是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15道五分量表中的题目,也是问卷的核心部分。下面将首先对基本情况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26人,女生69人,男女生比例约为1∶2.65,这主要是受北京林业大学女学生多于男学生的影响,并且该比例也基本符合本校的男女生比例。被调查者中有45人参加过创新创业竞赛,占调查人数的4737%;未参加过的有50人,占调查人数的52.63%。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的专业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被调查的经管类专业的52人中,参加过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65.38%;而被调查的非经管类专业的43人中,参加过的有11人,比例仅为2558%。由此可见,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比例要低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但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多是技术人员,会具有一定的创业优势,所以也应增加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参与。另外,在被调查者中有52人表示“考虑过创业但还没有具体计划”,比例高达54.7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的必要性。

3 数据分析

在前面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将针对核心的15道量表题目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1 聚类分析

在这15道题目中,涉及到了创新创业竞赛可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的多个方面,题目内容的涉及面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但这些题目又都可以体现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各题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希望借助于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这15道题目进行聚类分析,以便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更为系统地研究。

根据SPSS聚类分析的冰柱图结果显示,可以将其分为4类。其中第1类包括第1、2、3道题目,涉及到了对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以及了解国家创业政策三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及创业环境的认识。第2类包括第4、5、6道题目,涉及到了对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精神的影响。第3类包括第7、8、9、10道题目,涉及到了对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第4类包括第11-15道题目,涉及到了在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作品实践价值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对创业实践的影响。所以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可以体现在4个方面,即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

3.2 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信度是反映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一致性的信度指标,美国心理学家克朗巴哈提出的克朗巴哈α系数是常用的一种信度估计方法,可以反映测验项目的一致性程度和内部结构的良好性。所以下面运用SPSS13.0对这15道题目整体及聚类得出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α系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整体的α系数为0.918,表明此部分问卷的信度较为理想;而对四个影响方面检验所得的α系数也均分布在0.777-0.856之间,信度都较高。

3.3 因子分析

下面借助因子分析工具,对四个影响方面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并得出相应因子方程,由此将多个实测变量的数值转换为四个综合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3.3.1 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

首先对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方面包含的3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677,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在总方差解释的结果中显示,可以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1个,而该因子可以解释全部变量的69.239%的信息。之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方面包含的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及了解国家创业政策这三个方面的系数分别为0418、0409和0.373,进而写出方程为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0.418×了解创业+0409×理性选择创业+0373×了解国家创业政策。根据量表的设置,1表示对某说法很不赞同,而5表示非常赞同,由1到5程度依次递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了解国家创业政策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51、3.23和3.24,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的总得分约为3.996。

3.3.2 创业精神

首先对创业精神方面包含的3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值为0.725,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显示,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而该因子可以解释全部的三个变量的77.721%的信息。之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得到创业精神方面包含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系数分别为0.367、0384和0383,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精神=0.367×创新意识+0384×责任意识+0383×应对挫折能力。根据这三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3、3.57和3.49,进而算出创业精神的总得分约为3.972。

3.3.3 创业能力

首先对创业能力包含的4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754,说明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来看,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该因子可以解释创业能力对应的四道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的69.004%。此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创业能力方面所对应的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系数分别为0.271、0.312、0.320和0.299,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能力=0.271×积累创业知识+0312×交流沟通能力+0320×实践能力+0299×团队合作能力。根据这四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69、3.95、3.96和3.73,进而算出创业能力的总得分约为4.614。

3.3.4 创业实践

首先对创业实践包含的5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768,说明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来看,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该因子可以解释创业实践对应的五道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的63.492%。此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创业实践方面所对应的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和作品实践价值的系数分别为0.266、0.228、0.248、0.254和0.256,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实践=0.266×把握创业时机+0.228×了解市场+0.248×认识商业风险+0.254×接触企业家+0.256×作品实践价值。根据这五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和作品实践价值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02、3.22、3.18、3.03和3.19,进而算出创业实践的总得分约为3.913。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四方面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竞赛在这四个方面均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并且与另外三个方面的差距也较大;其次分别为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方面的作用是四个方面中最小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竞赛存在的部分问题。比如比赛过程与实际创业有差距;由于学生不了解创业、不了解社会,往往只是依书本知识闭门造车,这也使得计划书存在远离实际、理想化、缺乏条理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使创新创业竞赛成果的实践性大打折扣。另外,企业对参与竞赛的态度也较为冷漠;评审委员中多为大学校长或教授,而缺少企业及社会人士,这也使得创业团队与企业人士的交流机会稀少,使创新创业竞赛成果的实践成为较大问题。所以为使创新创业竞赛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初衷与作用,应努力搭建连接竞赛与实际的桥梁,增加参赛学生提供与企业家接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实际的了解创业。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设,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同时也要与创新创业竞赛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9)

【摘要】为充分体现全国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本文将各类部级机械类专业大赛有机的进行融合,充分利用各类大赛的竞赛培养模式、竞赛师资力量、竞赛优秀学生团队、竞赛优秀成果,探索出一种良好的将系列大赛资源及成果进行教学转化的机制,从而实现大赛为教学服务、大赛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综合工程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及课堂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 部级大学生大赛;机械类专业;教学转化;实践教学;自主学习

0引言

目前一些部级精品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设计大赛等。这些大赛大多受到国家及省级重点支持,涉及到机械类专业的一些重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实习课程。这些大赛的宗旨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综合工程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

总的思想是既注重基础能力又强调专业素养,即重视个人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这对培养现代机械专业人才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大步。

1竞赛成果教学转化机制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培养计划中,使学科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研究学科竞赛。陈永刚提出了理顺学科竞赛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托学科竞赛模式培养专业创新人才[1];赵瑞军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构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万敏提出了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出发,研究学科竞赛[3];牛芗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探索了“3+1”实践教学新模式[4];于保华提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思考。从学风建设出发,研究学科竞赛[5];史宁探讨了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6];袁建萍阐述了学科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从学科竞赛本身出发,研究学科竞赛[7];刘长宏提出了校、市、省、国家4层次和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3维度学科竞赛体制[8];陈伟探讨了高校多层次学科竞赛机制的构建[9];蔺绍江以学科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构建了基于质量工程的学科竞赛结构体系[10]。

然而,各类学科竞赛的竞赛成果如果不能全面、系统地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实践建设中,那么这些活动就不能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有必要理顺各类学科竞赛与教学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恰当的转化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2竞赛成果教学转化的目标与总体规划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各类大赛之间融合后形成团队间、年级间、专业间“传帮带”的优良协同创新学习平台;拟建立集创意、设计、绘图、工艺分析、加工制造、试验示范一体化的小型“创意工程坊”或“机械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机械专业精品资源开放基地;研究将系列大赛资源及最新案例成果进行教学转化的机制,实现充分利用各类大赛的优良成果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综合工程能力、激发课堂活力的目的;组织青年教师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大赛获奖标兵、学生社团开设机械专业相关指导课,如各类三维软件模块教学课程,创新设计制造方法等课程。

3竞赛成果教学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思路主要分四个层面:

①学生层面

针对各类大赛由指导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各种社团,作为学生课余对本专业各方面各层次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社团的骨干力量为参加各类全国大赛的优秀学生团队。对本专业的在校学生通过一些讲座、培训以及组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将参与大赛时的培养、学习模式、学习经历经验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有益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各类大赛参赛的学生团队要互相沟通协作,不能单独割裂开来。各类大赛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有广泛的交集,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设计、公差与配合、机制工艺、金属材料、金工实习以及各类二维、三维软件应用等,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别。目前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是因各类大赛参赛团队的相对独立,造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上出现了一些偏颇,如参加成图技术大赛的学生强调制图,对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缺乏认识,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学生强调创意与设计,学生制图及制造工艺能力的强调不足,对于这种现象,亟待探索一种各类参赛团队学生的融合机制,共享竞赛的培训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每年各类大赛参赛的每个学生都应写出参赛的总结报告,结合各类课程分析参赛的重难点、得与失,分析各类课程在本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在学校公开展示,对广大学生以启示。

②教师层面

前述各类大赛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有广泛的交集,应当组织协调好教授各类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教师之间要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教师指导团队,既有利于提高各类大赛的指导水平,又便于各类课程指导教师将各类大赛的成果带回课堂,为现有的教学设计提供鲜活的素材。

③资料收集

对全国各类大赛学生优秀作品(电子资料、纸质资料、实物资料等)进行广泛收集,并提供给各专业课程教师,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加以充分利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全国各类大赛参赛学生的不良及较差作品、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应广泛收集,作为反面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启示。

如何将这么多丰富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并巧妙运用到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④教学设计

各类大赛所涉及的各类课程指导教师在赛后要站在本门课程的角度总结培训的重难点、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赛的得与失,比赛经验与启发,并写出总结报告分发给所有课程教师,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沟通,为提高本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有益效果,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各类大赛的培训水平。

本专业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如机械制图(测绘实训)课程大作业、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训零部件制作等,其实训、实验、课设指导书每年应将各类大赛的优秀作品引入进来,一个作品应包含有各类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制图实践到分析其原理、设计、工艺到最后在实习工厂通过金工实习制作出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又能改变原来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千人一面”的弊端,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筛选各类大赛优秀作品,并进行综合归纳,如何将这些作品融入到各类实践课程中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值得广大机械类专业教师探索实践。

4总结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办各类创新大赛,主要就是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将部级大学生机械类专业系列大赛融合后形成的优良协同创新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从原来的“不愿学、学不会”到“喜欢学、学得好”发生巨大的转变。“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记了,但实际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印象极为深刻,甚至可能会铭记一生”。所以本文提出的机械专业各类大赛的融合与教学转化研究,强调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刚,汤孟平,王懿祥,等.依托阶梯式学科竞赛模式培养GIS专业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农业,2010(7):6-7.

[2]赵瑞军,温晓娣,李红球.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3-15.

[3]万敏.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45-147.

[4]牛芗洁.专业学科竞赛与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3):109-110.

[5]于保华,徐泽源,姚培锋,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58-159.

[6]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2):28-30.

[7]袁建萍,周艺红.学科竞赛在高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16.

[8]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09-111.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篇(10)

作者简介:王军(1981-),男,山东曲阜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讲师;李明(1962-),男,安徽淮南人,中国矿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JDSZ3038)、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SJD88005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8-03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这一中心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2]依托“电工电子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部级特色专业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以校大学生智能车、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为后盾,以高水平、标志性科技创新竞赛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和教学探索。

一、培养体系完备、培训方式多样

基地以培养创新实践人才为中心,将尝试成功、实现创新、质疑提问、发现探索等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潜力,通过学生自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经过认真周密的计划和调研、精心细致的总结和凝练,形成了“三结合”、“两分解”的创新工作体系。

1.“三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1)实践课程与创新教育结合。在2008版和2012版本科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衔接,相继开设了“创新研究型实验”、“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实践”、“飞思卡尔嵌入式技术与创新实践”等一系列开放性创新实验和课程。在实践课程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结合实践课程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实施教育创新。

(2)科研课题与创新教育结合。基地教师有意识地将科研课题申报与日常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或将科研课题的相关内容融入创新教育实践和实验教学活动,如2012年基地教师申报并获准立项的“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项目‘小型智能汽车设计与研究’”就是典型的将教师科学研究与学生竞赛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案例。教师们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等方式增加开放型、研究型实验学时,学生们通过参加国家、省级、校级科研训练计划接受创新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科技竞赛与创新教育结合。将有代表性的科技竞赛活动作为创新教育的抓手,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到竞赛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去,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专题讲座、老学员带新学员、跨学科交叉授课、校级交流等方式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科技创造力。

2.“两分解”的具体工作方法

(1)将科技竞赛进行创新项目分解。在基地内部实行竞赛目标分解、以项目形式实施、学生项目负责人制的管理模式。将创新大赛的规则和目标进行细致讨论,分解为若干个小课题,鼓励学生充分调研,提交“项目申请书”或“项目策划书”;指导教师组进行审核、讨论,根据情况进行任务调整和指导;项目负责学生具体实施,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可明确任务和目标,确保经费使用的可靠性。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对参加的竞赛也相应地完成了准备和制作工作。[3]

(2)将年度计划按照竞赛周期分解。在制定每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每年各类大赛的实际比赛时间和周期,以及寒暑假放假的具体实际情况,形成了以年度计划总结为纲、寒暑假培训和竞赛计划小结、单项竞赛计划小结为具体实施计划的管理模式,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二、制度特色鲜明、实际执行严格

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基地制定了《基地章程》、《周记制度》、《例会制度》、《承诺书制度》、《日常工作规则》、《保密协议》等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制度和文件,并严格执行。

制定了《智能控制与系统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章程》,从学员选拔、活动组织等方面明确了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了学生日常“周记”制度,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提交一份“周记”性质的汇报材料,记录上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概要、问题和下一段的工作要点,既使指导教师清楚了学生的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较好的督促监督作用;经过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反复论证,形成了具有基地自主特色的《日常工作规范》和《例会制度》,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负担较重等情况,完善了基地工作规范;针对大部分竞赛活动地点都在外地举行、部分科技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等情况,制定了《承诺书制度》和《保密协议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师资结构合理、学生认可度高

基地教师注重学习过程和项目进度的检查,通过“引导”+“答疑”取代“广播”+“笔试”,实施基于能力和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百分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4]的重要性、自我学习的责任,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

基地拥有以6位教授为核心、18位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基地指导教师人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足以支撑基地创新活动和实践教学等工作,指导各主要创新竞赛的人员充足,保障有力。

基地教师中有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1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和实验师6人;41~50岁教师4人、36~40岁教师5人、31~35岁教师6人、26~30岁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博士在读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人;指导挑战杯竞赛3人,机器人竞赛10人,智能车竞赛8人,过程控制竞赛2人。

1.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指导教师均是科研教学一线教师,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均具有多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机器人等创新大赛的经验,大多年富力强,有着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

晚上、周六周日和寒暑假才是基地学生创新活动的高峰期,任务多、工作量大、占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多,教师们责任心强,很多教师没有完整休息过寒暑假,全心全力投入到了创新活动的指导中。

2.指导赛事多、投入精力大

基地学生除了参加学校、学院的科技活动外,参加的省级以上的科技活动也比较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比赛有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智能车大赛等。

每次参赛学生少则十余人、多则数十人,指导教师都需要长时间跟随指导,而且有些比赛又分为预赛和复赛、分赛区和总决赛,涉及时间非常多,教师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四、多学科学生参与、多层次培训结合

基地通过“创新培训—科技竞赛—科研训练”等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多学科学生参与基地各类活动。

1.创新培训

基地每年有信电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孙越崎学院、矿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徐海学院等多学院、多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和创新实践活动。

每学期初,通过公开招生的形式向全校招聘基地学员,近年来每次招聘均能吸引200余名学生参加统一笔试;经过选拔,招收120名左右、4个教学班的新学员进入到基地的基础培训阶段,安排学生参加以“创新研究型实验”、“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实践”等课程为主的讲座式培训,经过基础机械理论、单片机基础、传感器基础的培训后,分小组制作一个小科技作品进行考核;经过选拔,从新学员中挑选80人左右分别进入电磁车、光电车、摄像头车、关节型机器人、机器人游中国、分拣搬运机器人、仿人竞速机器人、过程控制等兴趣项目小组。

2. 科技竞赛

每年各学院各专业学生在本基地参与培训和各类活动的人数达到200余人,主要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全国智能车大赛、“西门子”全国过程控制大赛等在行业和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创新教育活动,并积极参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文化节系列竞赛活动和信电学院“院长杯”创新科技节竞赛。

的科技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承办的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和全国智能汽车竞赛等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统计的参与人数合计达到3200余人次。

3.科研训练

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并申报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年均获立项部级、省级和校级项目近30项;鼓励基地学生结合科技活动申报相关专利,年均授予专利数20余项。

五、建设成效显著,辐射作用较强

基地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一方面锻炼和培养了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创新教育探讨了新的途径,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在就业和保送研究生等方面表现了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成绩较好,中国矿业大学在江苏省和全国高校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扩大了学校在全国的影响。

1.社会影响较大

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的赛场上,基地学生参赛的机器人作品在2008~2011年连续四年被中央电视台赛后遴选直播,2012年轮式搬运机器人又一次登上了央视节目;近5年来,基地主要参与组织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徐州赛场)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的竞赛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矿业报等十余家传统媒体报道,相关新闻在中青网、人民网、腾讯网、大学生网等几十家网络媒体广泛转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力,基地活动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宣传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辐射作用较强

近5年来,累计接待40余家院校和单位参观、交流工作,与省内外高校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签订《创新教育协作》协议等方式积极带动淮海地区高校。帮助十余所高校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基地、开设了创新课程、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帮助学校的民办二级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并为学生开设了机器人相关创新课程,现在民办二级学院创新实验室的主力指导教师李富强等人均为近年在我基地经过多年锻炼的学生毕业后留校的教师,民办二级学院在近5年的智能车、机器人等科技创新大赛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学生受益较多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5]在创新基地经过锻炼的学生在保研和就业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不少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被推荐为特长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12年经统计,曾经在基地培养锻炼一年以上的本科生中,有37名学生被保送,占保送生总数的30.3%;其中保送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9人,占总保外学生的60%。部分学生经过基地的锻炼,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基地学生已累计成立科技公司十余家,部分公司已有了比较大的产值和社会影响力。

4.建设成果丰硕

近5年来,基地学生累计获各类科技创新类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学生授权专利90余项;学生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学生参与各级科研训练计划近80项。

六、结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矿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构建了具有鲜明基地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实践教育成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散思维,发挥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朱志彪,侯海鸽,黄国珍.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413-414,420.

[2]赵宝华,寇国栋,汪翠琴,等.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00-104.

上一篇: 消防协会工作计划 下一篇: 幼儿园春游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