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9 23:38:33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1)

2010年,俄罗斯正式批准《信息社会(2011-2020)》国家规划。2011年,该项规划正式取代实施多年的《电子俄罗斯》规划。俄罗斯-政府每年为《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的实施拨出1231亿卢布,负责该规划的部门包括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经济发展部、联邦警卫总局、联邦税务局和科学教育部。

根据俄罗斯联邦《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建设和发展俄罗斯信息社会的总目标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俄罗斯竞争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借助信息和通讯技术完善国家管理体系。把构建信息社会作为解决更高层次发展问题的平台,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现代化,目的是通过提供平等获取的信息资源、发展数字内容、应用创新技术和提高国家管理效力来使个人和公司得到发展。

多年来,俄罗斯国产的软硬件产品并没有获得预期发展效果。对此,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编制《2018年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从规划内容看,俄罗斯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路径,主要包括创建创新研发中心、建设IT基础设施、提高IT程序员综合素质和减税。为推进规划的实施,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三项发展重点:首先,重点实施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支持创新研发,俄罗斯政府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40亿卢布建设50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发展和改善IT基础设施,包括创立科技园。2015年前,11个科技园项目的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将为社会创造不少于2.5万个高新技术领域的就业岗位。俄罗斯政府将大力支持IT产品出口,力争在2018年前使俄罗斯IT产品出口额从2012年的44亿美元增长两倍以上,达到90亿美元。最后,解决系统技术人员缺乏、减少人才流失问题。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IT产业从业人数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这与发达国家3-5%的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法国提升信息消费基础服务能力

2011年年底,法国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部了“数字法国2020”,该战略主要围绕发展宽带网络、推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等主题展开,到2015年,让7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到2025年,让10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在2015年前,所有在售电视都为互联网电视;2020年前,法国所有的电视频道都能以高清和移动形式播出;同时,3D电视以及互动电视服务也将得到推广。

2013年9月,法国宣布新的“工业法国”战略规划,预计投入35亿欧元支持34项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嵌入式软件和系统计划、大数据计划和云计算计划。法国拟采取三项措施促进上述计划:一是加强软件出版、鼓励创新、鼓励出口,促进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发展;二是培训大数据专家、建立技术资源中心以鼓励创业、支持研发、组织技术和垂直市场、为企业提供创业基金,促进大数据发展,并成为全球产业标杆:三是支持创新、辅助软件出版商向软件即服务转型、推广云计算安全使用规范和范例、关注云计算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促进云计算发展,增强用户消费信心。

英国谋划信息经济战略

2009年6月,英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名为“数字英国”的计划,主要涉及数字网络、数字内容和数字参与以及数字公共服务的推广,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数字英国”战略要点包括:出台三年期国家规划,增加国民数字参与度;到2015年年末,实现数字广播升级;到2012年,实现宽带服务普及,实现移动频谱自由化,增加3G覆盖率,提升下一代移动服务;出台相关法律打击网络侵权;鼓励公共服务内容合作。

2013年6月,英国政府了《信息经济战略2013》,确定了四个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的创新型信息经济部门,向世界出口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促进英国企业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据:保证公民从数字时代中受益:巩固英国信息产业发展。该战略从技术创新、集群发展、市场产业链、公众需求、人才教育以及其他专项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了英国信息经济近年的发展方向。

德国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2)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故事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广告使人昏头转向,形形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网络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信息。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3)

引言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是指一切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信息技术倍增了作战效能的作战样式。[1]军校作为培养部队指挥员的摇篮,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院校教学训练改革,特别是计算机教学改革,有助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是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施,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内涵特征

信息素养作为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因素,在信息化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人是战斗力第一要素,以信息化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对军人也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军事知识技术,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从而在及时分析、提炼和处理海量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

1.信息素质一般内涵

信息素质的概念首次使用是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向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提案中。[3]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质概念传人我国以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研究。其中王吉庆教授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提出信息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的评价。[4]

信息素质具有层次分明,强调普及,注重操作和发展性的特点。信息素质可以分为公民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素养、开发设计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强调普及即普遍存在,无绝对权威。注重操作即信息素养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具体落实在使用与操作上。信息素质的四个培养途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

2.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特征

未来战争中,信息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官,提高和加强他们的信息素质,也是军校教育最基本的需要。在军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较强的信息能力。一是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广泛,包括正确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软件并熟练使用的能力。二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5]

军校学员作为承担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军事作战人才,其信息素质内涵具有其独特性,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心理等五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心理是保障,信息道德是准则。[6]

信息意识是指学员对信息的敏锐感受性和持久注意力,决定了学员在捕捉、判断、利用信息中的自觉性。信息知识是信息资源开发中积累的认识和经验总和,是一切同信息有关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军校学员需要掌握的信息知识包括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战知识。信息能力是指学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信息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所带信息的主观反应,军校学员信息心理主要包括信息心理攻击和信息心理防护两个方面。

军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宗旨的一系列教育。[7]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当今社会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战争需求,对未来指战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的高要求,当前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仍有许多不适应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不适应学员信息掌握现状。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对于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涉及较少。

二是计算机教学形式单一,不适应多样化信息化教学和信息传媒发展。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验方法上,相对单一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明显不适应。

三是计算机教学进展不适应学员信息应用能力要求。当前计算机教学进展特别是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教学不够,不能较好适应学员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作战和应用能力要求。

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应用,从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行分层次多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军校学员信息素质。

1.分层次计算机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即通过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8]可针对学员类型、信息基础和专业特点三个方面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进行分层次的计算机教学。

一是按照学员的合训和非合训培养类型制定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计算机教学计划。我军在部分院校实行了对部分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9]合训与非合训的学员培养类型的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和内容。合训学员作为未来初级指挥军官侧重于信息能力的综合应用,非合训学员作为技术军官更侧重于信息技术提升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合训学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强信息知识、意识和道德的基础上,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心理的培养,主要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武器应用操作等实用型技术;针对非合训学员应当提高信息化应用综合素质,主要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多种编程语言应用,数据库、网络等综合信息技术应用。

二是根据学员入学时的信息基础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在军校学员入学初期进行全面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新学员的信息基础分为A、B、C三类。按照信息基础分类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选修课程适时调整计算机教学计划,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稳步同步提升。

三是依照学员所学习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的紧密程度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根据学员所学专业同计算机相关紧密程度分为计算机紧密专业、相关专业和一般关联专业。计算机紧密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与计算机专业非常紧密的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电子专业、通信专业等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较多的专业,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包括非理工科专业等其他专业。其中,计算机紧密专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课程教育体系,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以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为主体的计算机及信息应用技术信息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信息理论知识为主的信息意识培养计算机教学体系。

2.多阶段计算机教学

多阶指将课程教学体系分为初阶、中阶、高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0]按照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要求,结合军校计算机教学实际,制定多阶段逐步晋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为主设计信息基础应用阶段,信息综合应用阶段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阶段由浅入深的三个信息应用能力阶段。

信息基础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和相关实验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信息知识和意识培养,结合计算机一级考核,加强信息意识选修课程要求,从而实现信息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信息意识养成。

信息综合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与实验,数据库、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的信息知识学习和信息能力培养,结合计算机二级、三级考核,加强信息意识和能力选修课程要求,着重关注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从而实现信息知识掌握和信息意识养成。

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阶段主要是结合现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熟练掌握信息化武器的操作,通过任职课程和选修课程强化信息心理、道德和意识,特别是加强信息战中网络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心理战的信息心理防护意识。

为了提高学员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的塑造和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建设氛围,通过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创建信息创新中心,设立信息安全中心,计算机兴趣小组等活动和组织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培养,同时在合训分流教育、任职教育和轮培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专门信息教育教学活动,着重培养立足于任职需求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信息作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试点教学实践

通过在某学院15个专业从2010年推行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近5%,同期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提高了4分,同期大学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活动获奖项目等级明显提升。通过在任职培训引入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课程,学员反应映普遍良好,特别是以计算机文化节为主的校园信息文化氛围培育活动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提升效果明显。后一阶段,将结合学员学分制深入改革契机,将制定信息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推动信息素质培养活动和成绩纳入人才培养学分体系中,从体制上确保信息素质培养长效深入贯彻落实。

结论

新时期新阶段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深入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需要迫切加强,改革改进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作为未来信息战争指挥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清民.信息作战概论[M].北京:出版社,1999.

[2]吴宏,殷银芳.关于军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4):116-117.

[3]Behren s,S.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4,55(4):309-322.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猛,李一娈.关于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探析[J].科教文汇,2009(9):96.

[6]宋明武,杨世松.信息素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5):63-73.

[7]邓晓军,李长云,彭国新,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56-59.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4)

摘要:阐述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的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包括合作机制、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内容。实践表明,基于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合作项目,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双方收获了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关键词 :深度校企合作;系统认证计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20-04

作者简介:贺道坤(1978—),男,湖北随州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

基金项目: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批准文件号:苏教师[2010]27号)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职业教育要发展,校企合作是根本。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较好形式,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较好方法,是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创新举措。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及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自教育部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学办学指导思想以来,各高职院校在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有了很多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如“订单式”等。校企合作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合作主体趋于多元化,合作内容也更加丰富。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开展的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合作项目,以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实施、生产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培养为目标,基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在三方互动、均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简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SMSCP)是江苏省与德国政府进行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一)认证课程

认证计划提供面向西门子的职业教育,采用德国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先进的系统教学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西门子的教育和技术领域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认证分两个级别,学员通过相应认证后,将成为满足西门子公司需要的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一级认证包括四门课程(“电子与电气元件”、“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机械元件与机构”、“PLC技术”),二级认证包括六门课程(“过程控制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与微控制器”、“PLC编程与通信”、“生产过程管理”),教师采用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先进的系统教学法进行英文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员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英语技能的提高。除了校内学员可以参加认证课程培训以外,各西门子公司员工也可以根据需要参加认证课程的培训。认证课程的考试完全委托第三方实施完成,通过认证考试的学员将有机会到各西门子公司任职。

(二)系统教学法

系统教学法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由系统到元件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实际的系统为教学系统,逐步对系统进行剖析,最终到元件个体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系统教学法注重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意义接受,引导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仍然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学习为例,说明系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系统教学法更加强调系统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了知识结构的孤立性,又利于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系统中。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

计划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施

(一)合作机制的建立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是江苏省与德国政府进行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也是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德国境外开展的合作计划。该项目由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负责协助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培训讲师资格认证与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指导、认证考试等工作;由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协助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实训室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工作;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完成招生、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工作。合作方的每项工作都会进行三方沟通与协商,达成共识,取得最好效益。合作方必须定期举行电话会议,交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认证课程的开发

认证课程开课前期,合作方对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行了调研,按照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系统教学法的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组织。课程实施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目前,已经开发了九本英文版认证课程讲义。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影响力,在合作方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将认证课程嵌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在2010年将该认证计划项目纳入高考招生计划,开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向)。

(三)师资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能力,建设一支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的教师科研队伍,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搭建服务于校企共同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各种共享平台。只有学校具备了上述合作条件,企业才会积极地参与合作,校企之间的利益机制才有可能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才有可能更牢固、更长远。为了保证认证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合作方通过三种途径加强对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水平。

认证课程讲师资格认证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8名教师共计18人次到柏林技术学院参加认证课程培训师的资格认证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取培训师资格。在德国重点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开发的系统教学法,学习英文授课的技巧,提高口语水平。

互派教师授课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增强对认证计划的理解,掌握双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差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认证课程授课。目前,已经各自派两名认证课程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授课,并受到的学生的好评。

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帮助协调安排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证课程教师到国内的西门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教师加入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共同从事项目开发活动,提高了技术水平,对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还免费为教师提供参加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项目,旨在培养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师。工程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工业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和工业现场环境十分接近的实验室,满足教学的需要,学员结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角色,减少公司的培训成本。

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基础训练、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的“三段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双方投资建设了西门子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室。实训室内包括模块化生产线(MPS)和全集成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涵盖了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试、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人机界面、组态监控、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等技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仿真训练模块,引入了气动仿真软件、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仿真软件Diagnose-KIT、基于SIMIT的MPS仿真系统。

Diagnose-KIT软件 Diagnose-KIT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模拟软件,软件包含若干机电一体化系统,每个系统都设置了若干个故障,学员可以通过该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模拟故障诊断。利用该故障诊断软件进行模拟故障诊断时,完全按照真实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软件为工程师提供了完成故障诊断所必需的技术文档,如电路图、液压、气动原理图、PLC外部接线图等。图2为Diagnose-KIT软件的操作界面,图3为与仿真软件中系统相对应的实际系统。

基于SIMIT的MPS仿真系统 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一门

新兴学科。西门子公司的SIMIT SCE 5.0是功能强大的仿真系统开发软件,它不仅可以用于简单的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测试,还可以开发非常复杂的仿真系统作为PLC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基于SIMIT开发模块化生产线(MPS)仿真系统解决了实训室MPS系统不足的问题。每一个可视化的仿真子系统代表实际MPS系统的一个工作站,学生可以利用STEP 7编程,操作和控制这些虚拟的工作站,达到与实际系统相一致的控制要求。以MPS中第二站搬运站为例,开发出的仿真系统如图4所示。

(五)学生就业

任何一种合作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开展,更不可能长久。在校企合作中,院校获取的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利益,而最终的落脚点则首先是要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服务于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协调下,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过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专场招聘会,上海西门子燃气轮机部件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欧司朗彩显特种光源(昆山)有限公司、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均到我院招聘人才。用人单位均表示,参加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受到了各西门子公司的一致好评。目前,学校与上述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部分公司已成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

结语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展,受得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上,该项目作为江苏省中德合作典型项目成果展出,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关注。通过该项目,学院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合作主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学院也为各西门子公司培养了大量的适合企业需求、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走进学校、学校深入企业,积极寻求全方位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校企合作能给专业带来最真实的教学项目、最好的专业教师、最规范的评价体系、最合适的实训平台、最好的学习与岗位工作的结合点、最显著的职业素养养成效果等,这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聚合政府、学院、行业和企业的多方资源,开发具有更高综合效益的合作项目,形成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士辉,严玮,田红,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2]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3]李红.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订单式教育”关联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4]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5]王少华.深层融合与零对接——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

[6]胡萍,赵菲菲.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7]SIEMENS A G.Diagnose-KIT Manual[K].德国:STA Diagnose-KIT技术资料,2006.

[8]荣军,万军华,陈曦.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难点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9]SIEMENS AG.SIMIT Manual[K].德国:西门子SIMIT技术资料,2005.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5)

纵观当今国内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看电视、看电影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咨询获取、信息传递、娱乐放松的主要手段。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比世界电影诞生晚10年,中国电视起步于1958年,比世界电视诞生晚20多年,而且由于六七十年代的耽误,使得中国的电影、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刮进了改革开放的新风,广播影视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四大力量的推动下,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获得了长期以来的快速、持续、全面发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精神层面的娱乐要求也日渐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影视艺术产业迅速发展。

截止2010年,我国已拥有广播电台227个,电视台247个,广播电视台2120个,教育电视台44个。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873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98万户。2010年全年广播电视总收入为2,301.87亿元。2010年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2%。2010年全年生产电视剧436部14685集,动画电视221456分钟,故事影片526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95部。[1]2009年,我国电影产业生产故事片456部,仅次于印度、美国两大电影生产国,成为世界第三。要支撑如此庞大的影视产业,人才需求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我国,现在很多影视行业的中坚力量都非科班出身,而是半道加入的,这必定会大大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并会影响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状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影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致命伤。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影视艺术职业院校或相关专业应运而生。但是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院校创办之初可能更多的是为一些利益的目的而存在的,这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影视艺术类的专门学校应运而生,一些综合型学校、非艺术类学校也开始纷纷尝试设置影视类专业,或者在一些社科类专业中增设影视类课程,或将影视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各种影视作品的大批量面世,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学生对影视领域知识的渴求,学生对影视作品鉴赏能力的普遍提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为影视类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影视类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传统学科不同,影视艺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技术的发展进步分不开关系,当它走入课堂后,更是极大的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而存在的。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社会开始关注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这种影响也在影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中体现出来。所以影视艺术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列入“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的重点课题之一。该课题是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施行,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整合的大背景下重新提出的。课程信息化、信息化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信息化是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从事影视艺术类工作不同于其他行政事务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强的动手实操能力,作为影视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多进入到影视产业的第一线岗位上,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成为了他们是否能与比他们学历高的毕业生同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中职学校往往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教学及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要解决,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实践教学在影视艺术类中职学校里已开设多年,形式也比较多,但因为在管理层面上一直采用普通理论教学的管理模式,导致实践教学的管理比较混乱,没有最大限度的把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出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不断渗透及广泛应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不能回避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教学效果,并能够实现许多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模式,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与研究的现状

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德国、欧共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和发展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一环。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

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它包括三个方面: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国外现状

(1)美国在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该计划的目的主要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并且把信息化管理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其带动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而带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美国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中,如电子邮件、bbs、课程网页及各种电子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建立了“学习/课程管理系统”(lms/cms)。其次是完善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运用法律来保护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组织教育工作者参加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系统人员的信息素养。

(2)德国在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方面不甘落后

德国的教育在二战后快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也迅速得到普及。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德国在全方位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的建设方面十分完善。1996年12月德国政府研究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多媒体法》,拟定20世纪末使1万所中学加入互联网络,让大批师生步入计算机时代。从而在国家政策与法律上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力的保障。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上法律保障,短短几年,到2000年前后,德国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课程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方面,要求实践教学工作者不但懂得如何操作和运用信息技术,而且更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创新和教学软件的开发上做出努力,从而促进了德国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这也是德国人善于研究创新的重要表现。

(3)日本在具体实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日本之所以在信息化管理实施方面能处于领先的地位,主要由于日本能源和自然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政府特别重视吸收和利用他国的信息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它的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日本在1996年年7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认为:“应把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1995年日本组织111所中小学校参加以“100所中学联网”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其主要目的是要构建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与管理的提高。

3、我国现状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但是在我们的各级学校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硬件,但轻应用,基础设施跟上了,但是观念、意识跟不上,最终使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成为了没有意义的摆设。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6)

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离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援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指示精神,在对各地、各高校进行深人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并重点对在高校校内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信息的活动进行了规范。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都迅速地行动起来,全面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其具体做法。

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提高对网络德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网络德育工作的需要,各高校先后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领导小组,由分管意识形态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办、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计算机与信息学学院、“两课”教学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对网络文化建设格局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意见。各职能部门都指定一名专人负贵,做到职贵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进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的公告》和《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的精神,必须建立和健全校园网管理规定、学校电子公告服务规则、BBS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要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在校园网上采用用户殊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BBS站务管理系统等,并采用人户计算机骨理、校园一卡通等措施,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落在实处。同时,还要不定期选派千部到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并在校内采取集训、轮训等多种形式,使学校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师生都能从政治上充分认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的必要性,以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整合学校力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学校德育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教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德育的内容。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把网络德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发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邀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为此,单凭某一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支既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掌握了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队伍。学校除要求各单位、各院系都有机构、有资金、有专人负贵网络工作外,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政工干部在网上应该是正确舆论的宜传者、学生问题的答疑者。如校园网开设“助学贷款”、“招生信息”、“就业指导”、“考研指导”等栏目,让大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信息。党委宣传部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网上党校”等栏目,开展正面宜传教育;“两课”教学部开设“课件下载、“疑难问题解答”等栏目,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工部开设“学生工作动态”、“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就业信息快递”等栏目,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团委开设“社区服务”、“网上团校”等栏目,推动团的建设,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

3 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宜传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治惫识、贵任意识、政治惫识、自律愈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要着重教育大学生不做 “网虫”,不迷恋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不做“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在网上不键人恐怖、下流、淫秽的话;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淫秽的文章和图片。通过上述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促其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掌握,从而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贵任,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

4 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网络德育新格局

网络是新生事物,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等的教育,以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因此,学校在建设网络阵地时,应该把技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网上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的方法。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人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护墙”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进行批评和正确的消息。另一方面,学校要增开网络德育课程网络知识讲座,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与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不文明等关系。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由于各高校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方法,掌握了“制网权”,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主要有。

4.1 形成了一个德育创新的机制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珍工作会议上,陈至立代表中组部、中宜部、教育部党组所做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在第十次全国商校党建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再次 强调,各高校党委要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形响,主动建设,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按照这一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摆在重要地,在总体规划、组织领导、经费投人、网络建设、网上监控、队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上海、湖北、湖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相继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总结典型经验,推动此项工作全面展开。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十五”期间投人2亿元启动资金,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天津市委教卫工委一次性投人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商校德育网站建设。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对校园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一部分高校还成立了校园网管理中心,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初步构筑起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清华大学的校园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至2000年,学生宿舍全部接人国际互联网。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他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决策息、管理层、执行层,这三个网络管理层通过例会制度、简报制度和紧急情况下的热线制度,形成了理念上的契合和行动上的一致,在包括电子公告栏在内的各类网络阵地的管理上发挥了灵魂作用。

4.2 打造了一批网上“红色品牌”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关键要建设好一批学生欢迎的网站,这是各商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中形成的共识。如今,许多高校都营建出一个或多个点击率很高的德育网站。1999年4月16日,由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党员自发创办的“红色网站”,是全国第一家学生德育网站.该网站奉行“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安宇之心,砺报国之志”的宗旨,鲜明地在网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当年有7万人次访间。该网站建立之初,是为解决学生党课学习与日常学习时间冲突等问题,设有讨论释站、时事专题和辅导员信箱等栏目,后来逐渐提升网站的知识内涵,成为离教于乐的理论阵地和学生党员、人党积极分子的精神家园。自“红色网站”开通以后,国内又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风基、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红色世界等网站相继建立,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例如,西北工业大学的“红土地”网站融资料性、交互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已成为全校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交流思想的盆要  阵地.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是以校友周思来创立的“觉悟社”命名的。网站开通仅两个月,点击就超过4万人次。中南大学也相继开通了网上党校、网上团校、中国高校心理在线、“马列网”等八大网站,在国内有形响的还有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红色家园”和“中国红色网站联盟”、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华行知网”、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焦点”教育部副部长衰贵仁指出:这些网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机结合,使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进人校园网络,开辟了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高校德育网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燕得了青年学生的广泛认同。

4.3 锻炼出一支网络德育队伍   要确立商校德育工作在网上的优势,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又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工作队伍。为此,各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商专、兼职德育工作者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一支比较过硬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许多高校将能否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专、兼职的学生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的标准。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明确地提出德育工作者“一岗双职”的要求:既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做好网络德育工作。为此,学校拨出专项经费,为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千部配备电脑、开通网络,为他们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西北工业大学要求所有党政干部主动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掌握网上动态,对网上反映本单位工作间题的帖子必须给予回复。学校建立了网络德育工作贵任制,并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如今,该校干部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校园信息,关注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精心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网络德育统一战线。他们把团干部、优秀网站站长、优秀频道主持人等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权威人士”组织起来,从理论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文修养等多方面加以培养,打造“网上先锋”。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20-04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职业教育要发展,校企合作是根本。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较好形式,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较好方法,是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创新举措。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及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自教育部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学办学指导思想以来,各高职院校在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有了很多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如“订单式”等。校企合作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合作主体趋于多元化,合作内容也更加丰富。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开展的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合作项目,以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实施、生产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培养为目标,基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在三方互动、均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简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SMSCP)是江苏省与德国政府进行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一)认证课程

认证计划提供面向西门子的职业教育,采用德国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先进的系统教学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西门子的教育和技术领域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认证分两个级别,学员通过相应认证后,将成为满足西门子公司需要的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一级认证包括四门课程(“电子与电气元件”、“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机械元件与机构”、“PLC技术”),二级认证包括六门课程(“过程控制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与微控制器”、“PLC编程与通信”、“生产过程管理”),教师采用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先进的系统教学法进行英文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员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英语技能的提高。除了校内学员可以参加认证课程培训以外,各西门子公司员工也可以根据需要参加认证课程的培训。认证课程的考试完全委托第三方实施完成,通过认证考试的学员将有机会到各西门子公司任职。

(二)系统教学法

系统教学法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由系统到元件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实际的系统为教学系统,逐步对系统进行剖析,最终到元件个体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系统教学法注重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意义接受,引导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仍然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学习为例,说明系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系统教学法更加强调系统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了知识结构的孤立性,又利于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系统中。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

计划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施

(一)合作机制的建立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是江苏省与德国政府进行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的子项目之一,也是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德国境外开展的合作计划。该项目由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负责协助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培训讲师资格认证与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指导、认证考试等工作;由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协助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实训室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工作;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完成招生、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工作。合作方的每项工作都会进行三方沟通与协商,达成共识,取得最好效益。合作方必须定期举行电话会议,交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认证课程的开发

认证课程开课前期,合作方对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行了调研,按照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系统教学法的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组织。课程实施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目前,已经开发了九本英文版认证课程讲义。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影响力,在合作方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将认证课程嵌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在2010年将该认证计划项目纳入高考招生计划,开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向)。

(三)师资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能力,建设一支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的教师科研队伍,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搭建服务于校企共同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各种共享平台。只有学校具备了上述合作条件,企业才会积极地参与合作,校企之间的利益机制才有可能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才有可能更牢固、更长远。为了保证认证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合作方通过三种途径加强对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水平。

认证课程讲师资格认证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8名教师共计18人次到柏林技术学院参加认证课程培训师的资格认证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取培训师资格。在德国重点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开发的系统教学法,学习英文授课的技巧,提高口语水平。

互派教师授课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增强对认证计划的理解,掌握双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差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柏林技术学院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认证课程授课。目前,已经各自派两名认证课程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授课,并受到的学生的好评。

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帮助协调安排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证课程教师到国内的西门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教师加入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共同从事项目开发活动,提高了技术水平,对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还免费为教师提供参加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计划项目,旨在培养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师。工程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工业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和工业现场环境十分接近的实验室,满足教学的需要,学员结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角色,减少公司的培训成本。

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基础训练、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的“三段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双方投资建设了西门子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室。实训室内包括模块化生产线(MPS)和全集成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涵盖了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试、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人机界面、组态监控、机电一体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等技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仿真训练模块,引入了气动仿真软件、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仿真软件Diagnose-KIT、基于SIMIT的MPS仿真系统。

Diagnose-KIT软件 Diagnose-KIT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模拟软件,软件包含若干机电一体化系统,每个系统都设置了若干个故障,学员可以通过该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模拟故障诊断。利用该故障诊断软件进行模拟故障诊断时,完全按照真实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软件为工程师提供了完成故障诊断所必需的技术文档,如电路图、液压、气动原理图、PLC外部接线图等。图2为Diagnose-KIT软件的操作界面,图3为与仿真软件中系统相对应的实际系统。

基于SIMIT的MPS仿真系统 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西门子公司的SIMIT SCE 5.0是功能强大的仿真系统开发软件,它不仅可以用于简单的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测试,还可以开发非常复杂的仿真系统作为PLC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基于SIMIT开发模块化生产线(MPS)仿真系统解决了实训室MPS系统不足的问题。每一个可视化的仿真子系统代表实际MPS系统的一个工作站,学生可以利用STEP 7编程,操作和控制这些虚拟的工作站,达到与实际系统相一致的控制要求。以MPS中第二站搬运站为例,开发出的仿真系统如图4所示。

(五)学生就业

任何一种合作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开展,更不可能长久。在校企合作中,院校获取的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利益,而最终的落脚点则首先是要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服务于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协调下,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过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专场招聘会,上海西门子燃气轮机部件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欧司朗彩显特种光源(昆山)有限公司、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均到我院招聘人才。用人单位均表示,参加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受到了各西门子公司的一致好评。目前,学校与上述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部分公司已成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

结语

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项目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展,受得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上,该项目作为江苏省中德合作典型项目成果展出,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关注。通过该项目,学院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合作主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学院也为各西门子公司培养了大量的适合企业需求、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走进学校、学校深入企业,积极寻求全方位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校企合作能给专业带来最真实的教学项目、最好的专业教师、最规范的评价体系、最合适的实训平台、最好的学习与岗位工作的结合点、最显著的职业素养养成效果等,这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聚合政府、学院、行业和企业的多方资源,开发具有更高综合效益的合作项目,形成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士辉,严玮,田红,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2]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3]李红.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订单式教育”关联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4]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5]王少华.深层融合与零对接――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

[6]胡萍,赵菲菲.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7]SIEMENS A G.Diagnose-KIT Manual[K].德国:STA Diagnose-KIT技术资料,2006.

[8]荣军,万军华,陈曦.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难点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8)

一、全力打造“信息技术 + 德育”课堂

德育极其广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挖掘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的可结合点,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辅之以德育教育,全力打造“信息技术+德育”形式的课堂。

1.用德育素材作为教学载体,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有效结合

翻阅我们现用的一些信息技术教材,多是单纯对计算机技术的讲解,没有做到品德教育的有效引导和渗透。没有教材的规范和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的德育工作很难有明确的方向,这时,我们应充分挖掘身边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有效结合。

例如教学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时,我根据多边形工具能画出五角星,再结合前面学过的矩形工具,设计了《五星红旗我爱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时,我把计算机的各个部分比喻作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因为计算机和人一样,任何一个部位受到伤害它都会感觉到不舒服,都不能正常工作,这对教育学生要维护好计算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上计算机网络特点这节内容时,利用学生上机课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精神》,《中国骄傲》等有关新闻事迹,对学生道德教育及感恩教育,教给学生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2.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学,将网络道德教育贯穿其中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具有比其他老师更多的优势――拥有网络教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强学生的网德教育。

在课堂上,我经常选择一些真实的例子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因为这些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震撼。例如在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时,针对有些高年级学生故意删改他人文件的问题,举了一个例子:“某高中一名人称‘网络高手’的学生通过网络,将别人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取走,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被公安部门抓到。这就是一种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一旦这种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更能深刻理解破坏网络秩序的危害性,明白遵守网络秩序要从小做起,那些“捣蛋鬼”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心灵触动。

3.分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合作远比竞争要强得多。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茶中知真味》,要求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中国茶文化的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我给六(5)班的学生按照座位号分了组,每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最后再进行全班评比。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这样的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学会了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对自己的表现有自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等。

二、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渗透德育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就像“两只手”,要两手一起抓才能完善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在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同时,德育也随之延伸。

1.建立兴趣小组,将德育渗透于课外辅导

我们可以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辅导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予以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少走弯路,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段,定期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报制作、网页设计等活动。例如长兴教育技术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科技节,里面就有一项小学生电脑手抄报现场制作比赛活动。为选拔选手,我发动并组织高年级学生建立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并对这些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提供热点时事主题,如科学饮食、消防安全、学雷锋精神、我运动我健康等等,并发设计表格。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标:落实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首都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努力打造五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坚持四重一突出。五个平台是:学科课程德育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四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三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体系。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设;重在基础;重在创新;重在实效;突出特色。

一、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

全面实施《XX-2011年首都青少年学生“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北京“首善之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营造奥运会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中小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培养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围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塑造学生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

倡导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中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4.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我是世界中的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感,培育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结合国际礼仪教育、外语学习,引导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提高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懂得个人行为具有的全球性意义,形成在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

二、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5.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跨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1)

更多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的文章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计划 | 中学暑假工作计划 | 小学暑假工作计划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成人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幼儿要注重道德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要注重爱祖国、爱首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职业学校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落实每个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7.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加强对德育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发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鼓励区县和学校立足校本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首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9.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团队活动时间。通过团队组织活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生业余党校等途径,培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0.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激励、反馈机制。力争每年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和案例交流活动。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1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

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德育实践,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1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动漫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把网络、动漫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增加交流、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对网络、动漫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4.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协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簿、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2  

更多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的文章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计划 | 中学暑假工作计划 | 小学暑假工作计划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其他有关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与咨询活动,为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服务。

15.创建学校社区协作机制

结合区域和学校、幼儿园特点,把学校教育、幼儿教育延伸到社区。鼓励区县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幼儿园与社区共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校教师资源,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沟通学校、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联系。

16.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学失管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情况的调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17.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能力。

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情况年度报告制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继续办好工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五、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德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是改进德育管理方式、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抓住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德育工作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创造中小学健康、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

18.建设中小学网络德育平台

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以为学生服务为主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网上教育活动、游戏竞赛、名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

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19.组织开发高质量德育软件

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发一批德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展数字德育实验,逐步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丰富网上德育内容。

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2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

修订《北京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设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21.实施德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提高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纳入干训、师训系列。在评特级教师、表彰优秀人民教师、学科带头人奖项中,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培养十名左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专家、百名左右市级德育带头人、千名德育工作骨干。

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有条件的区县组织班主任职级制试点,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22.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发现先进思想、优秀典型,学习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精神和育人经验。

七、开发和利用首都德育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德育资源。以新的德育资源观,整合、开发、利用首都特有的地域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3.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地域资源优势

将首都丰富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及其他文化场所,首都的历史、地理、文物,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等,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事件、机构等纳入德育资源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教育。

24.发挥首都科技人文媒体资源优势

发挥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发挥大学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优势,组织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中小学,开展“学长式”、“同伴式”教育活动等。

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社区)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学生社团指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

更多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的文章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计划 | 中学暑假工作计划 | 小学暑假工作计划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积极争取新闻单位、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八、完善德育创新与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德育领导体制、研究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落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要建设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5.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市、区县教委都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主任专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系统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力量,家长、社区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6.建设市、区县、学校三级德育研究网络

加强德育研究机构建设,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制定德育研究计划,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播同行,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质量与水平。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把德育列为重要研究内容,开发校本德育资源。

加强国内、国际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广泛交流,适时举办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27.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德育工作的保障条件

建立德育创新成果奖评选制度,建立20个左右德育实验研究基地。总结教育成功案例,做好成功经验的传播工作,鼓励和支持富有实效的德育创新。

建立每三年一次的全市德育工作会议制度、表彰制度,每年一次的德育工作交流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优秀学生的奖励和问题学生的教育、矫治、转化制度;逐步建立学生道德发展状态和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状况监控评估制度。成立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专家指导组,逐步形成专家指导、政府督导、制度完善的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各区县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

市、区县、学校要在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建设、实施新的办学条件标准过程中,统筹考虑学校德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建设市、区县学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已有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要在事业发展经费中安排德育专项经费,用于德育基本建设、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研究、队伍培训、专题教育等项目需求。

[4]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篇(10)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这无疑对新时期的职业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高质量就业,就要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作为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基础、层次和学历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此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如何开展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呢?下面就我院在职业指导方面的具体作法,谈点粗浅看法。

一、实施高质量职业指导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借助每学期的主题教育活动载体,从新生入学教育、指导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创新工作,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加强学业目标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实施目标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年级――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各班级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制定班级目标,学生结合班级目标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学业目标”规划。把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与日常考核评估成绩相挂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创建优良学风,树立良好班风,促使学生完成目标、不断进步。

二年级――强化专业・拓展空间。各班级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和“学业目标”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开设情况,组织学生对自己的 “生涯设计”、“学业目标”规划进行纠偏、执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为今后就业拓宽道路、蓄积资本;各系部、各社团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二课活动,不断拓宽广大青年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年级――搭建桥梁・成功就业。毕业班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等方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培训;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系部和班主任及时收集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并及时;学生工作处、团委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更新就业、择业观念。通过开展各种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从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坚持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以讲究职业道德为荣、不履行职业道德为耻的职业道德理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安排――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在学院职业指导的框架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能力要求及就业前景,制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的三年职业指导内容,具体安排如表所示。

软件技术专业三年职业指导内容安排表

三、结语

职业院校要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仅靠“短期促销”、“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是不行的,应把职业指导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学生就业、就好业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通过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所作的职业指导效果来看,职业指导在高职生就业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在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中不断地实践与创新,才能使得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一竹,张典.转变就业指导思路 重视职业心理辅导[J].文教研究,2013(5):238.

[2] 丁翠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4):154-155.

[3] 林欢,蒋锋.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大科技,2013(7):20-21.

上一篇: 执法工作要点 下一篇: 城乡发展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