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短息语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2 08:56:51

新年短息语

新年短息语篇(1)

电视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体传播形式,很多人都是通过它来了解世界上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简讯更是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及时报道人们感兴趣的消息,但目前国内针对汉语新闻简讯的语言研究还不多见。笔者收集了2009年8月14日至1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7组简讯,共50条消息,其中23条为国内简讯,27条为国际简讯,播音字数共4962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按其发音采计算数目),总用时15分50秒。本文将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分析新闻简讯的语言特点,希望能为新闻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词汇特征

大量使用专有名词。新闻报道离不开时间、地点、事件和相关人物,因此国家名称、组织机构名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简讯中频繁使用。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中各类专有名词出现294次,共1066字,占总字数的21.5%。如例(1)这条96字的简讯中专有名词就出现了8次。

(1)加拿大麦格纳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夫13日说,麦格纳国际公司和俄罗斯储蓄银行已就联合收购德国欧宝汽车公司的方案同欧宝的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达成原则协议。两家将购买欧宝55%的股份。(2009年8月14日)

大量使用缩略语。语料中50条简讯播报总用时950秒,平均每条播报时间只有短短19秒。为了节约时间,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记者大量使用缩略语来压缩信息,使简讯报道更加简明清晰。常见的缩略语往往从新闻播报一开始就得到应用。如国际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博会(世界博览会)、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加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上证综指(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深证成指(深圳证券成分指数)、参展(参加展览)、重建(重新建设)等;而不太常见的缩略语在第一次全称后才使用。如发审委(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大众(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新油气田(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田)等。

较多使用数字。当新闻报道涉及时间和数据时。记者通常运用精确的数字来说明,给观众留下科学和客观的印象,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中共使用数字193个,读音数目504个,约占总字数的10%。如例(2)中的9个具体数字客观地说明了我国在电力装机容量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人信服。

(2)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电力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6%;水电装机1.8亿千瓦,占21.77%;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12%:风电装机1427万千瓦,占比超过1%。(2009年8月16日)

常使用新闻套语。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具有长期延续或反复出现的特点,新闻语言在反映这类事件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固定表达方式,即新闻套语。简讯中常使用的套语有:为……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截至目前、拉开帷幕、与世界先进工艺水平同步、同比上升/下降、相关措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创历届之最、紧急转移安置等。新闻套语准确简练、富有节奏感,既能节省播报时间,又能吸引观众。

多用新词语和外来语。词语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社会生活出现了新事物,语言中就迅速地出现与之相应的新词语。CCTV-l新闻简讯中所使用的新词语和外来语富于时代气息,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现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如并购、回购、旗下、挂牌竞价、动漫电玩、乐队“粉丝”、凭证式国债、租赁房地块、碳纤维远程客机、ATV货运飞船、高尔夫球四大满贯赛等。这些来自经济、科技、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新词语和外来语鲜明、生动,给简讯报道增添了表现力和新鲜感。

恰当使用客观报道性词语。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地陈述事实,不应带有感彩和主观判断,因此简讯中大量使用客观报道性词语,如说、称、宣布、透露、报道、公布、介绍、表示、提议、警告、数据显示、根据(协议、规定)等。我们收集的50条简讯共使用客观报道性短语34个,其中国内部分4个。国际部分30个。如例(3),4个中性的短语客观严谨地表明了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避免了个人偏见。

(3)15号。英国警方公布了6号伦敦邦德大街珠宝抢劫案的调查进展。珠宝店提供的监控录像显示,两名劫匪早在4号就曾来到珠宝店门口打量店内情况,并且有过抢劫企图。据警方介绍,有关方面愿提供100万英镑悬赏金捉拿这两名劫匪。两名劫匪劫走的顶级珠宝价值4000万英镑。多家英国媒体称,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珠宝抢劫案。(2009年8月16日)

常使用俗语、成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新闻简讯常使用生动、形象的俗语和成语来增强吸引力和亲切感,如打量、顶级、说法、看点、名号、不堪设想、别开生面、独领、名将云集、脱颖而出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创造了鲜活的语境,使新闻语言丰富多彩。如萎缩、蔓延、挥杆开战、拉开帷幕、为两家公司合并铺平了道路,以及(航天飞机)现役、退役等。例(4)、例(5)、例(6)中使用的11个俗语和成语大大增加了新闻语言的魅力,让观众备感亲切。例(6)中把短跑比赛比喻成“飞人大战”,把运动员比作“种子”、“飞人”,形象地说明参赛选手水平之高超和比赛之激烈。例(7)中把玉门油田比作“摇篮”,生动地显示出它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拟人的手法“迎来70岁生日”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引起读者联想。

(4)今天,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一只6岁大熊猫生下一对“龙风胎”,(2009年8月18日)

(5)13号。两头刚出生不久的亚洲狮幼崽在伦敦动物园首次公开亮相……两头幼狮一公一母……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个头较小,皮肤比较皱……(2009年8月14日1

(6)本届大赛的一大看点――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当天也打响第一枪。在当天进行的初赛和复赛中,媒体普遍看好的三大种子――牙买加人博尔特、鲍威尔和美国人盖伊都过关斩将。百米飞人的名号最后花落谁家,16号的比赛见分晓。(2009年8月16日)

(7)中国石油的摇篮――玉门油田今天迎来70岁生日。(2009年8月18日)

大量使用模糊词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要真实、准确

地报道客观世界的事件,就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词语的使用在新闻报道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符合新闻报道讲究准确性和时效性的特征。如果相关信息来源不明确或是难以预知动态事件的发展,记者常采用模糊的处理方式,为事态发展留有余地,使报道更准确、更客观。如例(8),记者可能不清楚非正规就业人口的确切比例以及失业人口的精确数字,因此使用了模糊词语“很高”、“更多”来进行概括,增强了新闻的灵活性。

(8)今年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失业率为8.4%。由于非正规就业人口在阿根廷劳工中所占比重很高,因此实际失业人口更多。(2009年8月15日)

第二,在新闻报道中,对次要的或冗余的信息使用模糊语言,可以更加突出主要信息的准确性@,满足受众的认知习惯。如果消除词语的模糊性,对报道的内容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那么新闻语言就会变得贫乏繁冗,造成受众的理解负担。例(9)中,模糊词语(等地、超过)对次要信息的描述更加衬托出主要信息(阿根廷、4.2吨、、麻黄碱)的准确性,符合受众的心里需求,同时也节省了播报时间。

(91阿根廷海关和警方近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等地缴获了4.2吨可用于制作的麻黄碱,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2009年8月14日)

第三,模糊语言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严谨性,避免表达绝对化。在新闻简讯中,记者经常使用“重要战略意义”、“主要来源之一”、“有关方面”、“远远低于”、“及时做好”等模糊词语概括客观事实,增强表述的严谨性。

句法结构

少量的句子。简讯往往只用少量的句子报道新闻事件的梗概。不提供详细介绍和背景材料。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共包含138个句子,每条简讯平均使用句子仅2.8个。句子最多的一条国际体育简讯使用8个句子,句子最少的一条国内财经简讯使用1个句子。

长句和短句。从统计数字来看,新闻简讯中长句和短句的使用频率都很高。50条简讯的播音字数共4962个字,平均每个句子35,7个字,其中最长的句子77个字,最短的句子10个字。我们把含有1-35个字的句子视为短句,36个字以上的句子视为长句。138个句子中,短句75个,占54%;长句63个。占46%。23条国内简讯中有19条首句是短句,占83%;而27条国际简讯中有19条首句是长句,占70%。长短句交替使用,使新闻简讯的语言更加丰富,避免了单调,有助于观众在短暂的瞬间抓住新闻的主题。

陈述句的优势。句子一般可划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用来叙述事实或说明事物的运动、形状和类属等。语料中所有的句子都是陈述句,这体现了新闻简讯传递信息的根本功能。

新年短息语篇(2)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着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着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着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介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为人们开拓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溶入到亿万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

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刘海玲.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J].应用写作.2008,

新年短息语篇(3)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36-02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介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为人们开拓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溶入到亿万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

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刘海玲.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J].应用写作.2008,

新年短息语篇(4)

话语分析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1967年社会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进行话语交谈时都认同并遵循一种原则,并将其命名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他对合作原则作了如下界定:“在谈话过程的当前阶段,你作为参加交谈的一方在你的话轮中说出的话语应该是符合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或方向的。”其具体内容表现为四条准则:1)量准则—所说的话既包含又不超过交谈所需的信息。2)质准则—不要说虚假或是证据不足的话。3)关系准则—话语要相互关联、切中主题。4)方式准则—话语要言简意赅、避免歧义。显然这四个准则应该是合作原则总则的展开,是总则的具体内容。准则里所蕴含的“合作”概念与总则中的“合作”概念应该是一致的。在我国,有关合作原则较为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一文为主要标志。此后的20年间,特别是90年代,围绕合作原则展开的研究与讨论尤其活跃。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平台,也是要遵循交际的基本原则,但是手机短信因其交际途径和使用语境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短信由于收到手机通讯条件的原因,每条都会有数量的限制。因此手机短信严格遵守在尽量短小的范围内表达更多的信息,有些象电报,不过没有电报字数限制的那么严格。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也是以准确传递语意信息为基本语用目的的,其行文受手机屏幕空间限制,一般允许打出70个左右的汉字,再加上发短信息时手机自身时间的设定等原因,这些客观上的条件不允许表达主体像一般的写作那样面面俱到。另外,发短信息的行为一般是发生在朋友、同学、同事等关系较好的言语交际对象之间,所以也就不太注重形式问题,只要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这也是短信息话语文本中构成要素省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手机短息在信息交际的过程中遵守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这种原则的实现是受到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的制约。

例如:我们下午在哪里见面?

学校门口

星期三的课在哪个教师上?

主楼203

这种交际方式符合量准侧所要求的内容,它包含需要的信息而且说的话不超出需要的信息。在交际中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信息和成分。行文时该省则省,能简就简。

手机短信文本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的目的。在短信文本中运用语音、词汇的相关性营造出一种语境而产生歧义。发送者在编写时故意把关键的部分暂时保留一下,使接受者产生歧义或疑义,然后把关键部分说出来,进而收到幽默、曲折、引人入胜的效果。手机短信中运用这种手法的方式是,往往先作肯定,给接受者一个心理预期,结果却与前面的心理预期意思相离或相悖,从而让接收者的期望与发送者的意图发生偏离,对比之下,形成反差,产生幽默。

例如:我和我妈说了:我喜欢你!经过和你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感觉已经离不开你了,我想让你上我家来,能天天陪伴我!可我妈不同意,她说:家里不准养小狗!

这则短信暂时保留了关键性的话语“小狗”,使得听话者所得信息出现中断,从而产生语义联想和心理期待———一般容易理解为感情表白。待到表达者最后给出关键性词语,才让信息传递得以继续,并纠正了前面的歧义联想和期待,同时也达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效果。这就是手机短信歧义。这种现象在手机短信中经常出现,它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特别是避免表达晦涩,避免歧义,要简洁要有条理。合作原则的要求是通过你正交谈的目的方向,在交谈的现阶段,使你说的话符合需要。但是在分析短信文本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交际中无法完全符合四条准则,尤其是在手机短信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歧义。

歧义是语言的创造性与节约性相互作用的产物,短信文本利用汉语语音的双关性产生的双关歧义是短信文本歧义的一个突出的类型。双关歧义的形成通常是作者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故意使话语含混不清,从而违背合作原则中相关准则的结果。作为接受者在准确推断原语的话语含义和成功再现原语的双关歧义的过程中,都必须努力遵循合作原则。双关歧义就是说话者或发送者违反方式或量等准则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歧义现象。

例如:《暗思竹》暗思竹,暗思透非竹。末温花,枝绘池。暗在竹眷株,好池诱澜座。

这条短信表面语义写的是竹子,深层语义却是写猪。编写者通过谐音的方式将其所要表达的“俺是猪”悄悄地隐藏在“暗思竹”中,接受者一开始不明其意,等明白后已经掉进了编写者的陷阱。全文的深层语义是:俺是猪,俺是头肥猪。没文化,只会吃。俺在猪圈住,好吃又懒做。格莱斯认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是遵守“合作原则”的。说话人的话语应当是相关的,真实的,信息量适度的,简明的。这样,当说话人的话语明显违背合作原则时,就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促使他通过逻辑推理“寻找”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来。正是由于听话者遵循这个方式才可能构造出双关歧义,这种歧义是指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关顾两个事物、表达双重意思,一个是表面的,另一个是隐含的,好像“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不过在双重意思中往往还是以没有说出来的那个意思为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好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因为它似乎总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模棱两可的含义。它是作者有意显露、读者努力猜测的一种歧义。而交际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原则从事才能造成和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这种谐音双关歧义是它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从而产生表意婉曲、情趣幽默、隐含讽喻的修辞效果。

手机短信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对象不分年龄,不受地域限制,方便、快捷、廉价、私密性好。它减少了因距离和时间等因素所造成的麻烦和障碍,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交际方式,塑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伴随着这种方式出现的手机短信在语篇结构和词语运用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模式和特色。本文通过对手机短信文本的话语分析发现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交际的特点。它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时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违反合作原则。随着手机普及,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交际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新的方式,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信对手机短信的研究会有助于这种通信方式更好的为人类交际服务。

论文关键词:手机短信话语分析合作原则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作为现代交际的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通信方式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际形式,本文试图运用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合作原则来分析手机短息文本。根据手机短信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研究它在交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年短息语篇(5)

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主要是以手机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书面言语作品。这种书面言语文本呈现出了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特征体系和行文规范。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形成是表达主体即发短信息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而创拟的,所以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手机短信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语言文化现象。它存在字数的严格限制, 但是汉语的生动灵活和凝练文字、丰富内涵的各种修辞手法, 使得它绝境求生, 脱颖而出。它独特的强劲优势和广阔的涵盖范围, 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流行语中, 它的一支独秀被人冠以“第五媒体”的美称。而且它融合了人机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 并以其特有的时尚号召力, 成为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

手机短信的特点是其一其语言的生动性,短信文本的造句生动形象,独具我们民族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短信文本大量使用了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在运用方面它呈现出了极大的自由性,既有对传统文学样式的借鉴、移植,又有别出心裁的独创,修辞技巧十分丰富,灵活多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的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使人际交流的语言花样翻新。手机短信的特点二是手机短信文体篇章短小精巧,它的语篇长度特征就是“短”。一般的手机设定中, 对短信的接收都有长度的限制, 从50字到150字不等。而根据内容, 短信息只要能传达一个信息, 使接收方明白就可以, 所以不要求句子的完整性和语言的优美,一般来说短信的平均话轮长度为8个字( 包括标点符号, 印刷符号, 一个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算作一个字, 一个情感符号也算作一个字)。其三,手机短信还融合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呈现出兼容并包的语篇特征,它将诗歌体、散文体、戏剧对话、对联式文体渗透进来。表现出了相当鲜活丰富的语言运用特色,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比如篇幅精短、句式短促、排列形态特别,同时也改变了人类之间的交际方式,本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手机短信,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短信文学,研究这种随着手机通讯的出现而飞速发展的短信交际形式。

话语分析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 1967 年社会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进行话语交谈时都认同并遵循一种原则,并将其命名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他对合作原则作了如下界定:“在谈话过程的当前阶段,你作为参加交谈的一方在你的话轮中说出的话语应该是符合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或方向的。”其具体内容表现为四条准则:1)量准则— 所说的话既包含又不超过交谈所需的信息。2)质准则— 不要说虚假或是证据不足的话。3)关系准则— 话语要相互关联、切中主题。4)方式准则— 话语要言简意赅、避免歧义。显然这四个准则应该是合作原则总则的展开,是总则的具体内容。准则里所蕴含的“合作”概念与总则中的“合作”概念应该是一致的。在我国,有关合作原则较为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一文为主要标志。此后的20年间,特别是90年代,围绕合作原则展开的研究与讨论尤其活跃。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平台,也是要遵循交际的基本原则,但是手机短信因其交际途径和使用语境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短信由于收到手机通讯条件的原因,每条都会有数量的限制。因此手机短信严格遵守在尽量短小的范围内表达更多的信息,有些象电报,不过没有电报字数限制的那么严格。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也是以准确传递语意信息为基本语用目的的,其行文受手机屏幕空间限制,一般允许打出70个左右的汉字,再加上发短信息时手机自身时间的设定等原因,这些客观上的条件不允许表达主体像一般的写作那样面面俱到。另外,发短信息的行为一般是发生在朋友、同学、同事等关系较好的言语交际对象之间,所以也就不太注重形式问题,只要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这也是短信息话语文本中构成要素省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手机短息在信息交际的过程中遵守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这种原则的实现是受到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的制约。

例如:我们下午在哪里见面?

     

学校门口

     

星期三的课在哪个教师上?

     

主楼203

这种交际方式符合量准侧所要求的内容,它包含需要的信息而且说的话不超出需要的信息。在交际中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信息和成分。行文时该省则省,能简就简。

手机短信文本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的目的。在短信文本中运用语音、词汇的相关性营造出一种语境而产生歧义。发送者在编写时故意把关键的部分暂时保留一下,使接受者产生歧义或疑义,然后把关键部分说出来,进而收到幽默、曲折、引人入胜的效果。手机短信中运用这种手法的方式是,往往先作肯定,给接受者一个心理预期,结果却与前面的心理预期意思相离或相悖,从而让接收者的期望与发送者的意图发生偏离,对比之下,形成反差,产生幽默。

例如:我和我妈说了:我喜欢你!经过和你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感觉已经离不开你了,我想让你上我家来,能天天陪伴我!可我妈不同意,她说:家里不准养小狗!

这则短信暂时保留了关键性的话语“小狗”,使得听话者所得信息出现中断,从而产生语义联想和心理期待———一般容易理解为感情表白。待到表达者最后给出关键性词语,才让信息传递得以继续,并纠正了前面的歧义联想和期待,同时也达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效果。这就是手机短信歧义。这种现象在手机短信中经常出现,它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特别是避免表达晦涩,避免歧义,要简洁要有条理。合作原则的要求是通过你正交谈的目的方向,在交谈的现阶段,使你说的话符合需要。但是在分析短信文本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交际中无法完全符合四条准则,尤其是在手机短信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歧义。

歧义是语言的创造性与节约性相互作用的产物,短信文本利用汉语语音的双关性产生的双关歧义是短信文本歧义的一个突出的类型。双关歧义的形成通常是作者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故意使话语含混不清,从而违背合作原则中相关准则的结果。作为接受者在准确推断原语的话语含义和成功再现原语的双关歧义的过程中,都必须努力遵循合作原则。双关歧义就是说话者或发送者违反方式或量等准则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歧义现象。

例如:《暗思竹》暗思竹,暗思透非竹。末温花,枝绘池。暗在竹眷株,好池诱澜座。

这条短信表面语义写的是竹子,深层语义却是写猪。编写者通过谐音的方式将其所要表达的“俺是猪”悄悄地隐藏在“暗思竹”中,接受者一开始不明其意,等明白后已经掉进了编写者的陷阱。全文的深层语义是:俺是猪,俺是头肥猪。没文化,只会吃。俺在猪圈住,好吃又懒做。格莱斯认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是遵守“合作原则”的。说话人的话语应当是相关的,真实的,信息量适度的,简明的。这样,当说话人的话语明显违背合作原则时,就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促使他通过逻辑推理“寻找”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来。正是由于听话者遵循这个方式才可能构造出双关歧义,这种歧义是指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关顾两个事物、表达双重意思,一个是表面的,另一个是隐含的,好像“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不过在双重意思中往往还是以没有说出来的那个意思为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好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因为它似乎总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模棱两可的含义。它是作者有意显露、读者努力猜测的一种歧义。而交际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原则从事才能造成和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这种谐音双关歧义是它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从而产生表意婉曲、情趣幽默、隐含讽喻的修辞效果。

手机短信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 对象不分年龄, 不受地域限制, 方便、快捷、廉价、私密性好。它减少了因距离和时间等因素所造成的麻烦和障碍,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交际方式,塑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伴随着这种方式出现的手机短信在语篇结构和词语运用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模式和特色。本文通过对手机短信文本的话语分析发现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交际的特点。它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时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违反合作原则。随着手机普及, 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交际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新的方式, 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信对手机短信的研究会有助于这种通信方式更好的为人类交际服务。

新年短息语篇(6)

题量

赋分

任务呈现

任务描述

一、模仿朗读

1

8

屏幕呈现中文题目以及一段长度为80个词左右的英语短文,播放短文录音一遍。

考生听录音,给50秒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模仿朗读。

二、信息获取

第一节

听选信息

6

12

屏幕呈现中文题目以及英文问题和3个备选答案。共播放三段对话或独白录音,每段各播放两遍。

考生听完每段对话后,根据所听内容选出答案,并简短地口头回答。

第二节

回答问题

4

8

屏幕呈现中文题目以及英语问题,播放一段对话或独白两遍。

考生根据所听内容简短地口头回答这些问题。

三、信息转述及询问

第一节

信息转述

1

8

屏幕呈现中文题目,说明信息情景、信息要点记录(形式包括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考生角色及说话情景和要求,录音播放两遍。

考生根据所听内容、要点提示和角色要求准备50秒钟,然后在50秒内对所听的信息进行转述。

第二节

询问信息

2

4

屏幕呈现中文题目,说明提问情景、提问提示词或提问要求。

考生根据情景和提示口头提问。

合计

14

40

附表2

2016年中考英语笔试题型设计

题序

题型

题量

赋分

考查目标

语法

选择

阅读短文,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15

15

考查考生在实际语言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完形

填空

阅读短文,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10

15

考查考生在篇章层面综合运用逻辑判断手段进行词义辨析和搭配的能力;重点考查实词用法。

阅读

第一节 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选出选项

20

40

考查考生在阅读一般性书面英语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节 阅读填空

阅读短文及文后选项,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新年短息语篇(7)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25-02

一、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

(一)精练简洁,形象通俗

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成为手机短信在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人们之间的交往,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符表现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当今社会效率高、节奏快的需要。20世纪末,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开通,短信如雨后春笋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以简洁的语言迅速传播新闻、信息,特别是对于―些突发事件,例如2012年9月18日上午,―条短短的19字手机短信――勿忘国耻,本市于今日上午十时拉响防空警报,宣告了中国第82个国耻日的到来。

手机短信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正面交谈,是只见其语、不见其人,也不闻其声的一种互动。为了弥补面对面交流的缺憾,语言表达尽可能通俗化、形象化。例如有这样两则短信:

O。O。O。O。O。每颗汤圆都是微笑和祝福,吃了这些汤圆香香甜甜快乐又―年,团团圆圆幸福比蜜甜。

/*下/*/*/*雪/*/*/*了/*新年的雪花,美好的记忆,热忱的情义,人间的温馨,在悄悄向我们飘来,祝新年快乐!

用O。代表一碗碗汤圆,用/*代表飘落的雪花,这些符号形象直观,以符代文,以符代意,图文并茂,非常形象。

(二)幽默诙谐,活泼风趣

中华民族是充满幽默性、诙谐性的民族,从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俚语和俗言。当今社会,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看到几条幽默、风趣的手机短信,会让人顿时捧腹大笑。如:

过年了,俺给你整一对联。上联:为你苦,为你累,为你哗哗掉眼泪。下联: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横批:关系冈冈的。

即使很严肃的问题,也可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用活泼轻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既达到了个人的某种意愿,又不失含蓄和风趣。如:

活着真累:上班疲惫,晋升排队,说好吃饭却被灌醉,情人至今难到位,早上不愿醒晚上不想睡,这些我都无所谓,最不能忍受的是打电话祝你春节快乐还得排队。

(三)语音的合辙性

许多短信具有通俗的文学性质,经常采用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因而讲究合辙押韵就成了其重要特点之一。如:

祝你忙中有闲,兜里永远有钱,身边好人相伴,容颜永驻今天,银行存款只增不减,人生目标一直向前,日子越过越甜,如此年复一年。

这里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押iá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

(四)辞格的丰富性

1.运用比喻,具体形象。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比喻辞格是大多数语体常用的修辞方式,手机短信也不例外。如: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放;有一种朋友做到永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深深保留。

这条短信用“伞”、“花”做喻体来比喻发信人与收信人之间友谊的天长地久,它形象、典雅、含蓄,给人―种浪漫的、温馨的感觉。

2.选用比拟,亲切动人。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运用比拟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彩十分鲜明。有这样一则短信:

狼来了,猪窝里乱成―团。猪妈妈安排:“大猪快去堵门!二猪快去堵窗!”当看到小猪时,猪妈妈发火了,大叫:“老三,不要看短信了!你肉多去把狼引开”。

“堵门”、“堵窗”、“发火”和“看短信”都是只有人类才能发出的动作和具有的感情。这里移用于物,临时赋予猪具有“堵门”、“堵窗”、“发火”和“看短信”的本领,使接受者获得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幽默感,以此来调节人们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

此外,手机短信还经常运用排比、巧设双关、设置反复、精选夸张等辞格,这些辞格的广泛运用可以使手机短信条理清晰,语言畅达明快,音韵铿锵有力,情感热烈奔放,把汉语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手机短信的受众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语言是最重要的符号形式,它以语音形式和书写的文字形式成为社会生活的标志,社会生活的变化必定会引起语言的变革,所以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语言风格都会深深地留下该时代的文化的痕迹。手机短信是在社会文化大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是21世纪信息化时代社会多元化的鲜明反映,与时代特征是相吻合的。这就像美国学者保罗所说的“任何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意料之外的结果,加上我们能够对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可能的调整”。

(二)大众心理因素

1.满足需求的表现。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所奉行的重要原则,就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受众原则。手机短信以娱乐为目的,注重一切能够给人带来的信息。在现代社会,消解崇高和消解意义,注重物欲满足,是构成手机短信的一个主要内容。如:

我喜欢的女孩要像黛玉一样有才气,像宝钗一样懂事,像可卿一样漂亮,像湘云―样豪爽,像李纨一样忠贞,像凤姐一样精明,还要像元春―样有福气……

这则短信中的“我”喜欢的是集黛玉、宝钗、可卿、湘云、李纨、凤蛆、元春的优点于一身的女孩。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女孩是不存在的,只是―种满足欲望的狂欢。

2.宣泄情感的表现。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德国的黑格尔、康德,在论及感情的时候,都以理性作为主观感受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中介,形成艺术的高尚的审美情趣。而当代手机短信则消解理性,进入到无节制的感情潮水之中。以公众话语代替私人话语、以会意的夸张传递喜怒哀乐的情感。如:

对你的思念太重,压断了电话线,烧坏了手机卡,掏尽了钱包袋,吃光了安眠药,唉!可我还是想见你。

3.缓解压力的表现。手机短信以手机为工具,语言为载体,沟通为方式,快乐为目的,来凸显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和韵味。当今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机制,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但是也使人们越来越感到疲倦、困顿,于是在紧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余,为了宣泄情感、安顿身体、抚慰心灵、松弛神经,而转向于相对轻松亲昵的、带有一种全民性的、乌托邦式的文化休闲方式――拇指文化。如:

一天,瘸子和瞎子同骑―车外出,瘸子看路,突然,瘸子发现前方有一深沟急呼:沟!沟!沟!瞎子回唱道:噢勒!噢勒!二人一起掉人沟中。

这条信息利用英语“go”和汉语“沟”声音相近,将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啼笑皆非之余,让人得到了―种愉悦的。

三、手机短信对社会的影响

(一)正面效应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多媒体,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异往往带来新的发展。手机短信这种新的传媒语言是在新的文化形态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它又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在年轻人中间,用手指熟练地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而由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则被称之为“拇指经济”。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拇指,它撬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每年能带来上百亿元的产业效益。虽然短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种方式时间并不长,但当人们的拇指习惯于按动手机键盘发送短信时,一个新兴的产业――拇指经济却在不经意间迅速崛起,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发短信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地传递信息这个层面上,更多地是为了互相沟通,彼此交流。手机短信打破了人们文化层次的限制,把人们的视觉充分调动起来,将鲜活生动的文字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3.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手机短信是时代的产物,它承载了时尚文化的因子。同时它又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反映了人们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动荡。折射出现阶段人们崇尚心态和趋新意识的一种价值观。正像陈媛媛所说“手机短信以敏锐的时代触觉和新潮前卫的表现方式,借鉴吸收了流行文化的精华,并结合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改造或创新,富有现代气息,以新奇时尚的方式带给受众全新的沟通体验和特殊的生活情趣,给人们树立起―种新的价值观念”。

(二)负面效应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会有它的双重性,凡事有利必有弊,手机短信也像其他网络语言一样是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一种负面效应。

1.语言粗陋低俗。互发短信,在通常情况下属于个人行为,其中包含的发送自由和个人隐私都不在管理的范围。所以,就为一些人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他们畅所欲言,“手”无遮拦。如:

萨达姆派士兵打探战况。一会儿士兵急忙跑回,萨达姆问:战况如何?土兵举起食指和中指做出V字型。萨达姆说:胜利了?士兵说:别他妈扯犊子了,就剩咱俩了!

只要懂汉语的人都知道“扯犊子”是―种骂人话,像这样的骂人话在手机短信中俯拾即是,它的肆虐泛滥,对传统语言的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短信,污染人们交流的空间。在茶余饭后,人们总爱发―些“黄段子”,这些“黄段子”很可能蔓延到青少年中间,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也给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3.虚假、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欺诈犯罪等有害信息开始泛滥。这些不健康的手机短信触犯了法律,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公众利益,毒害了人们的思想,损害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应该坚决地予以制止,还语言一片蓝天。

总之,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才是一切文雅语言的基础,才是传媒用语永不枯竭的源泉。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传媒语言,它汲取了大众语言的精华,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当然,任何前卫的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手机短信作为新出现的事物也是如此,这既需要提高手机短信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又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引导和规范。

参考文献:

新年短息语篇(8)

新闻标题的定义和功能

“标题是用来说明消息内容,并通常以醒目的文字和字号出现在消息之上的简短文字。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标题能决定读者对一条新闻的取舍。”①在新闻英语标题的句法特征中,省略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因为标题需要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同时还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因而,新闻标题通常采用省略的办法进行“瘦身”。以下是英语新闻标题常用的省略方法:

使用形容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语新闻的标题通常只保留实义词,而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语法功能的词,如系动词be和冠词a,an,the省略。”②因而在标题中出现了只有形容词短语、分词(-ing,-ed,)和动词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的特殊用法。在传统英语语法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其前面必须要有系动词be或者become等其他系动词搭配使用,但在新闻标题中为了简约,就省略掉了这些系动词。如:

(1)Buenos Aires “close” to deal on fresh IMF loan

译文: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一笔贷款协议“接近”成交

(2)CIA wary on Iranian N-arms

译文:中情局谨慎对待伊朗的核武器问题

在第一个标题中,close作为一个形容词,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is, 而在中文翻译版本中,是按照中文的行文习惯,将原文的形容词变成了中文的动词。而第二个标题中同样在wary前面省略了is, 汉语译文是把形容词变成了副词。

使用分词短语。按照传统的英语语法,be+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和正在进行,be+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和过去已经完成,新闻标题中,这些分词短语都可以省略前面的be。例如:

(1)US urged to abide by one-China principle

译文:中国敦促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日报》这则消息是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发表有关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的讲话,标题中的urged其实是省略了was的被动语态。

(2)UK held as hostage in Iraq killed

译文:在伊拉克被扣为人质的英国人被杀

这个英语新闻标题省略了两个助动词,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以两个过去分词held 和killed为核心的省略。

使用不定式短语。动词不定式常常用来表示即将发生的事件,在新闻标题中,这些不定式的前面也省略了be动词。例如:

(1)Work on tsunami warning likely to begin in January

译文:海啸预警工作可能于1月启动

(2)Japan to help elderly jobless

译文:日本将帮助失业的老年人

第一则例子是将to begin 之前的is或者seems 省略,表示将来,而第二则标题中,to help之前省略的可能是is, begins,promises,determines,或者plans。

使用介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文标题会把本应该以be或者其他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缩减为介词短语单独出现的形式。例如:

(1)Plan to rebuild Silk Road in the making

译文:重建丝绸之路计划在酝酿之中

(2)Gene therapy on course to switch itself on

译文:基因疗法准备登台亮相

此标题中,在on course to 这个介词短语之前,可能省略了gets, embarks, comes或者is等动词。

使用名词、名词短语等短语形式。报纸杂志的版面总是相对有限的,而为了吸引读者,标题在很多情况下要用黑体字和大号字, 这就要求标题用的字(甚至字母)越少越好。③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英语新闻标题都被减缩成几个名词短语式的关键词结构,从而达到标题简练、精悍的特点。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译文:人口下降让人惊

这个新闻标题就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知道该新闻的背景,在中文翻译中就很难翻译到位,如果把标题补充完整,应该是: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使用标点符号。英语新闻标题中通常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和引号,一方面用来引出重要的信息,另外可以代替很多本该由词汇表达的信息,以节省空间。例如:

(1)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1996

译文: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2)Educating Girls and Women: A Moral and Spiritual Imperative

译文:女性的教育问题――道义的责任,精神的需要

例(2)中标题用冒号代替系动词is, 在中文的翻译中,巧妙使用破折号。

(3)Saudi, in Emotional Plea to Israel,Offers“Land for Peace”Proposal

译文:沙特动之以情,向以色列提出土地换和平建议

例(3)中的引号表示强调,同样在引号中可以将本身是一个动词意味的短语变成名词形式,如果把Land for Peace 补充完整,应该是exchange land for peace,或者offer land for peace。

使用缩略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会广泛使用缩写词和简缩词。缩写词(acronym)又称首字母缩略词,由一词组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合而成。简缩词(shortened word)是指通过“截短法”(clipping)或“缩短法”(shortening)构成的“截了头”或“去了尾”的词。

如:China Launches First ICBM in to Pacific

译文:中国向太平洋发射首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Inter 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的缩写词,意思为洲际弹道导弹。

这样一些缩写词往往是一些组织机构的简称,如CPC(中国共产党),GOP(美国共和党);或是表示职务或职业特征的人物名称,如MP(国会议员),DJ(无线电唱片音乐节目主持人);或者是某些大家熟知的事物名称,如DJI(道・琼斯指数),DNA(脱氧核糖核酸)。缩略词的广泛使用,在新闻英语标题中十分常见,使用广为人知的缩略词可以大大节省空间和阅读时间。

使用简短小词。报刊标题最忌移行,英语新闻标题也不例外,为了在刊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下标题, 英语新闻标题就用很多的小词来解决这个问题,英文报刊编辑在写标题时大都喜欢选用字形短小、音节不多而且形象生动的动词或名词,使标题用语短小精悍,并且有一种视觉上的动感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在同等情况下,会优先使用Ace而不是champion,优先使用Aid 而不是assistance。

英汉新闻标题对比

读者阅读新闻的习惯一般都是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阅读正文。因此,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条新闻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基于同样的原因,新闻翻译工作者也必须认真对待标题翻译,一定要把标题翻译好,才能使其发挥作用。通过分析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一致性。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部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提练,不管是中文标题还是英文标题,都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和特点,即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

其次,新闻报道讲究客观公正, 但是很多新闻标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媒体编辑往往利用制作标题的机会借题发挥,在概括或浓缩新闻内容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政治取向,借以体现媒体的政治方针,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便引导舆论。④

再次,在写作方面,中英文新闻标题都十分精练,言简意赅,含义深邃。新闻标题里面的用词可谓字字珠玑。以下是中英文新闻标题用字精练的例子。

Koizumi War Apology Dominates Visit

Accusers Accused

开放 搞活 改革 致富

武船再助“神舟”飞天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首先英语文字相对比较长,占字空间比较大,因此标题用字必须十分节省。而汉字相对较短,占字空间小,而且汉语词汇的含义比较丰富,所以同样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因此标题可以写得长一些,信息含量也相应更多。以下是两个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对比:

“Young Marshal”dies at 101

张学良先生仙逝

两岸政要唁电不绝

其次,为了节省空间,英语新闻标题采用了以上省略方法里提到的各种措施,能省就省,英文标题一般只有一行,在大多数标题中,系动词、助动词、连接词、冠词等全部被省略。而中文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版面空间方面的压力较小,所以中文标题相对较长,凡是重要的新闻事件,标题多为两行甚至是三行。比如:

(引题)新内阁举行首次记者会

(主题)盼早日访港

(副题)指出香港优势仍在团结与信心

有了对于英语新闻标题省略特征的充分了解,并且对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差异了然于心之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翻译出来的版本也更为地道,更容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

英文标题的汉译策略

应准确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思。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词,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和词汇,因此,在把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成中文标题之前,需要对原来的英语标题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之后才可以翻译出正确的译文。以下面的英文标题为例,说明只有正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里面所省略的内容,才能避免在翻译的时候出错。

Tackle Iraq or we will, says Bush

这是布什在宣布向伊拉克开战之前,对其他国家的号召,也是一种通告和震慑,其完整的信息是let’s tackle Iraq, and if you don’t,then we Americans will declare war against Iraq。在充分理解省略的信息之后,由于考虑到中文可以有空间优势,我们就可以将译文中的省略信息再现在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中。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为:

布什声言:

教训伊拉克各国都应有份

你不参与休怪我单独下手

再如:Gaddafi goes bananas for Caribbean

这个标题背后的信息是卡扎菲曾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下加勒比地区出产的所有香蕉。此举被认为是卡扎菲旨在加强利比亚与该地区贸易往来的善意之举,所以这个标题如果补充完整就是 Gaddafi bought banana from Caribbean countries as a sign of goodwill and assistance。所以这个标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巧地在中文标题中再现省略信息,以免读者一头雾水。翻译出来的标题为:

大量购买加勒比香蕉卡扎菲欲施援穷兄弟

直译或者基本直译。当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时,可采取直译的方式。⑤例如:

(1)More Chinese heading to classes overseas

译文:中国人去国外学习

(2)US exports to Iran up tenfold

译文:美国对伊朗出口增加十倍

(3)25000 March for King

译文:二万五千人游行纪念马丁・路德・金

意译。当标题直译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或凸显作者的意图或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不妨采用意译法。⑥例如:

(1)Ballots, Not Bullets. (Times, 1995)

译文:要和平,不要战争

(2)By their Colors You Should Know Them

译文:欧洲色彩时尚

例(2)是一个关于欧洲时尚的报道,而所有隐含的信息都在标题背后,所以只有意译,才能使中文读者一目了然。

增词法。既然中文标题可以有比英文标题更多的空间和可含信息量,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相应补充原本在英文标题中省略的各种成分和信息,这样翻译出来的标题会更加清晰,也更加符合汉语习惯。比如The Language Barrier,如果将此标题直接翻译为“语言障碍”,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可能会误认为是语言沟通中的障碍,所以需要把标题中省略的信息补充出来,即“产品跨国销售中的语言障碍”,这样的中文标题通过增加词汇,补充背景信息,使标题更为中国读者接受。再如Tyson’s Trade Treatment,如果将此标题直接译为“泰森的贸易对策”,对于不很通晓国外政治经济的部分中国读者而言,无疑不会引起其多大的兴趣,所以在中文标题的翻译中,需要补充相关信息,通过增词法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是:美国女经济学家泰森的贸易对策。通过增加泰森的国籍性别及其身份的信息,标题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也不至于臃肿。鉴于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增词法应是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策略。

翻译应充分展示中文标题的特点。标题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系统和语言形式特征,所以翻译应当使用标题语法和语言,保持标题的本来面目。在进行英汉标题互译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差异性,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⑦新闻标题翻译的总体原则就是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和创意。对中文来讲,有大量的四字成语以及谚语,这些成语和谚语都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表达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观点。所以在英文新闻的翻译中,可以多尝试使用成语和谚语。比如groundless一词,其基本意思是没有根据,但是我们中文中有子虚乌有和空穴来风,两者的意思基本相似,如果使用子虚乌有或空穴来风翻译,势必会比没有根据有更强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中文行文历来就讲究文字工整和语句对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多使用对仗结构。以下是使用对仗之后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

(1)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

繁荣不再,萧条即来

(2)Height of Love: Marriage at Mt Everest

“世界之巅”见证神圣爱情 尼泊尔青年珠峰喜结良缘

(3)Older, wiser, calmer

人愈老, 智愈高, 心愈平

(4)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

储蓄劳务,未雨绸缪

结语

阅读新闻标题是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必须,对于阅读者来讲,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而对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者,就必须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和方法了然于心,也必须知道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异同,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以及不同的新闻传统,会使中英文新闻标题在共性之外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并总结了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从而得出了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常用的策略,希望能对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有所帮助。

注 释:

①②③马建国、马桂花:《新闻英语写作――从实例到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④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年短息语篇(9)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短文听力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必考题型。而从2016年6月开始,在其他题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听力的进行的大调整中,短文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更是由原来的每题1分增加至每题2分,成为听力总分值里面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CET-4考试中的短文听力理解共三段录音,要求学生听完每段录音后回答问题,其中两段录音含三道题,一段录音含四道题。新闻听力在内容上,词汇量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且以其专有名词众多为特色,如国家、政党、人名、地名等;在句式上,新闻听力的句式虽然简短,但是为了尽可能包括更多的新闻事实或者信息,会采用多个小短句合并的形式,特别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大量的事实信息被融入一个句子,从而出现信息量大的长难句;在结构上,新闻听力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亦称倒叙法。即将最重要的信息(导语)置于新闻开篇,次要的放在其后,依次排列。在听力过程中,开篇便是听力的重点,但很多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甚至没有进入状态,从而失去重要的信息;这种考题形式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能力、速记能力和逻辑分析等能力,是大学四级英语听力考题乃至整个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短文听力理解水平已经成为是听力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随着对学生听力能力要求的提高,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研究提出诸多建议,多集中在三个方面:1.大部分论文概括性地将三大图式建构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合分析;2.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新闻的分析中(如陈月娥);3.将《大学英语听力》课本与图式理论(如李文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鲜少有人利用CET-4的真题来分析短文听力理解中的主题图式。本文拟基于近三年CET-4听力理解真题的主题分析,用网络图式的形式构建结构清晰、信息量丰富的主题模式,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短文听力理解中主题图式的构建。

二、理论基础

“图式”一词来自于希腊语,意为图像或外观表现的,最早在1978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将其作为一个概念引入哲学领域。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首次将“图式”引入心理领域,他对有关记忆的研究堪称是对图式理论的一个典范。他认为人类认识世界是“图示化”的,且这种图式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皮亚杰(Piaget)的图式理论更是图式理论里程碑式的发现。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或者思维模式,这种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者心理结构概括为图式。

诸多认知理论表明,图式构成了认知的基础,对大脑中已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重组。因此,如果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吻合,那么,图式结构则更加丰富系统;如果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吻合,则图式结构得以重建。

图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因此,短文听力理解答题过程,听者若是能够对主题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有系统的图式,就越能正确理解信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如果能过对听力材料进行合理预测,则能提高听力理解的速度和深度。

三、主题图式在CET-4短文听力理解真题的应用

Rumelhart(1980)就听者不能正确有效地理解听力材料,给出以下三点原因:1.听者没有建立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2.即便听者有相关的图式,在听的过程中,图式和信息没有构成联系,图式激活失败;3.听者原有的图式与所听的听力材料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出现理解的偏差甚至误解。由此可见,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1.近三年CET-4短文听力理解真题分析。对于主题图式在CET-4短文听力理解真题中的应用的了解,首先得基于对真题的分析的基础上。CET-4短文听力理解题材多为记叙文和说明文, 三段录音材料基本是200字到250字长度,语速基本为一般是130字到150字每分钟。录音内容主题丰富,信息量比较大,要求学生在有一定的词汇积累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由于这类题型上下文联系紧密,选项答案之间相互可以参照,若是能够根据选项进行主题图式建构,将有助于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纵观近三年短文听力理解的选题,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广泛,所选的九篇短文,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其中以科技类、生活类、人物类、教育类四大类为主。科技2篇,经济类3篇,其中文化类中,出现了两篇(如2014年6月和12月考题)。

2.主题图式在CET-4短文听力理解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在学生听录音材料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激活原有图式,从而实现信息加工的过程。在听前阶段,要求学生根据选项中出现的词汇预测主题(通常是主题类别中的一个单词,如政治类),并且根据己有的知识列出一个主题图式。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做题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学生的主题图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完善,做好听前的预测。由于图式信息加工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动态的,因此,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图式内容和所听的信息不断筛选重组,记录一致的信息,剔除论据不足的猜测。然后,基于构建的主题图式,在听听力材料的过程中对其激活,最后重建新的主题图式。以2015年6月的16到18小题真题为例。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选项找到主题词汇――writer,并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主题图式,教师帮助进行完善。根据选项可以得知,这里的:

这个有关“作家”的主题图式相对是比较系统全面的,有背景、外貌性格方面、成就等搭建而成。根据该图式,学生激活了原有的图式,且能够更好地预测听力内容,做好热身工作。

在听材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主题图式,对所听到的内容和激活的图式,进行对比判断,一方面验证先前的预测,另一方面,对原有的主题图式进行补充,及时记录材料中的新信息。根据该题的听力材料,可以得知,讲述的是莎士比亚。重点集中在他的神秘的个人历史(mysterious personal history)即主题图式中的“background”,学生在听中可以进行一个关联。并且补充新的信息,莎士比亚的父亲是受人尊敬的(a respected man),以及莎士比亚所受的教育。

听后,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重建自己的主题图式。比如,根据以上的真题材料,教师提示补充,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有关历史人物介绍的,可以补充该人物的情感生活,如爱情与婚宴;所受的教育方面;还可以补充社会生活等等方面。通过丰富主题图式内容和建构,为下一次的听力做好准备。

四、结语

经过笔者在所任的非英语专业三个班级对主题图式的引导和为期两个月的集训, 学生们的反应良好,成效较为显著。学生们由之前恐惧短文听力理解,开始树立了一定的信心。正确率也得到大大提升。这都表明主题图式应用到CET-4短文听力理解教学中的可行性。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主题图式在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对以后的听力教学有如下建议:

首先,教师本人应该对图式理论中的主题图式有深入了解。只有高质量的输入,才能为良好的输出创造条件。教师在熟练掌握图式理论的同时,更要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提高答题准确率。

其次,在短文听力理解训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步骤,有条不紊指导学生。听前,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选项快速构建主题图式,形成自主意识,做好听前的预测工作;听中,学生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去激活主题图式,及时补充新信息,以便答题;听后,学生在完成答题后,能够反思总结,重建新的主题图式,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听力教学是综合性的,学生短文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首先,词汇上,词汇是听力的基础,听力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能够打好扎实的词汇基础。对面广量大的新闻词汇的积累,以及随着时事发展,对出现的一些新词汇的了解,缩略词的掌握;其次,语音语调方面,语音是学生听力理解的最大障碍之一,对发音规律的不了解导致他们不但自身发音不准,也让他们在听力方面薄弱。对重读、弱读、连读、省略、缩读的掌握,有利于听力方面最大障碍的排除。最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加强,促使主题图式充分有效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Bar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陈月娥.英语新闻主题图式建模――一项基于TIME语料库的实证研究.2015,(32):183-186.

[3]冯礼毅.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4]李文英.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2005,(3):178-181.

[5]徐锦芬.大学生听力风格及其对短文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5):186-192,240.

新年短息语篇(10)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1.用词特点。英文新闻标题追求简明扼要,以期使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英文新闻标题中多使用缩略词和短词小词。以下以实例说明这两者的应用。

(1)缩略词。缩略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既可节省篇幅,又更为简明。在英文新闻标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包含首字母缩略词和缩短词。

在新闻标题中提及一些组织名称、常见事物或是指代人们职务名称时,首字母缩略词就会被频繁地使用。这些名称使用完整形式既没有实质意义,又占据篇幅,因此使用首字母缩略词并不影响受众理解,又能在标题短小篇幅中传递更多信息量。如:APEC=Asian-Pacific Cooperation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ATO=North Atlantic Treaties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PPCC=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GOP=Grand Old Party

(美国共和党),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或副总统)。

由于新闻写作对简洁要求性较高,为此,新闻写作者会对一些词进行删除,如缩减去词首词尾或词中部分,这就导致了许多缩短词的出现,在新闻标题中这一类缩短词出现地更为频繁。如:graduate缩写为grad, university缩写为uni,technology缩写为tech,business缩写为biz, department缩写为dept, Commonwealth缩写为C’wealth等等。

(2)多使用短词小词。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短小精悍的短词小词也是它的一大语言特点。这些词语多音节较短,简洁易懂且有力。例如:倾向于用ban而非prohibit或forbid来表示禁止之义,用bid而非attempt来表示尝试试图之义,用deal而非transaction或agreement表示协议、交易之义。以2014年9月华盛顿邮报网站上一则标题为例:VA plans to offer salary boost to attract new doctors(退伍军人事业部计划提高工资招揽医生),这个标题中就使用到了boost而非increase等其它词来表示增加上涨之义。

除了出于简洁目的经常使用短词之外,许多标题当中使用短词能够起到更为形象生动的作用。例如:2014年华盛顿邮报网站上一则新闻标题“Ukraine deputies OK new EU ties”(乌克兰代表同意与欧盟新关系),此处使用短小且非常常用易懂的OK作为动词来表示赞成同意。

2.语法特点。由于标题特殊的表达诉求,在标题短小的篇幅中,一般无法使用到完整的时态,因此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的时态也具有其独特的时态特点。

(1)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之事。新闻标题通常不采用过去时态,而使用一般现在时。为读者营造出置身新闻事件之中的阅读感,与文学中使用的历史现在时(historical present tense)相同,这种在新闻中使用的时态被称作新闻现在时(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以2015年洛杉矶时报网站上一则新闻标题为例:Standardized tests don't help us evaluate teachers(标准化测试对评估教师无功),这篇新闻主要有关对于自2001起开始实施的教师标准化测试方法的收效评价。此处即使用一般现在时来指代过去发生的事情。

上一篇: 护士实训总结 下一篇: 艺术学院院长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