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8 07:36:11

宣传教育论文

宣传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宣传工作思想

【正文】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思想,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解放战争中又有发展。本文将就上述内容予以介绍和展开论述。

一、萌芽时期的宣传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称之为教育宣传工作,即党内为教育工作(偶尔称政治教育),党外为宣传工作或宣传鼓动(偶尔称政治宣传);但在黄埔军校中则使用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概念。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比较重要的教育宣传工作的专门性文件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决议》(1921年11月)、《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1923年10月)、《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1923年11月)、《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1924年5月)、《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1925年2月)、《宣传部工作之进行计划》(1925年2月)、《宣传问题议决案》(1925年10月)、《职工运动中之宣传问题草案》(1926年1月)、《关于宣传部工作议决案》(1926年7月)。另外,在涉及农民运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党务工作、军事工作等文件中,在针对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表态和工作部署时,都有宣传教育方面的思想内容。萌芽时期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作用

第一,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重要环节。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才能使它由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中国产业无产阶级,他们的阶级意识愈发达,则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必愈扩大。民族解放运动中渗入此阶级的性质,这个运动才能格外深入,才能增加他的革命性质。我们的职任,便在于训练产业无产阶级群众的阶级精神及阶级意识,同时这就是帮助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好的方法。”(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573-574页。)而“要使他们觉悟,自然非多做教育功夫不可”(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

第二,宣传教育工作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巩固我们对于工人阶级斗争的指导地位,对于民族革命的领袖的指导地位”。而“要实行这种重大的职任,我们的党应当作群众中的鼓动和宣传”。(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56页。)同时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央宣传部应当在党报上加重党内教育的工作”,“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页。)“必须使我们的党,不但是工人的阶级斗争的指导者,而且是工人最初觉悟时取得自己的政治训练的惟一组织。”(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574页。)

第三,教育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教育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既与工人工作、农民工作、党务工作、军事工作等并列,又贯穿其中。这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革命事业的成败,也表明党的成熟程度。党的“四大”决议指出:“因为党的幼稚,党的教育宣传还未切实,致使党的理论基础常常动摇不定”,犯了“左”的或右的错误,“极需要我们努力予以纠正”(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18页。)。

2.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第一,围绕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时事政策。鼓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教育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党成立后,特别是党的二大以后,宣传教育工作就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低纲领而奋斗。1923年11月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强调最近期间要偏重于政治上和外交上10方面的宣传。党的四大指出:“中国近几年的民族革命运动受影响于我们党的宣传工作实巨。”“今后本党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标必须依据大会关于中国民族革命的新审定,努力宣传民族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之关联和无产阶级在其中的真实力量及其特性——世界性与阶级性,以端正党的理论方向。”(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18、619页。)

第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其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而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健全的革命理论,然后党的宣传工作得依此范畴融通各部,使党员行动方有所准绳。”(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19页。)中共一大后不久党中央决定“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353页。)1925年2月的宣传部工作计划指出:“在对外的普遍宣传上与对内的教育党员工作上,目前均须要解释各种问题的小册子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理论的和策略的书籍,因此本部在短时期内应尽力编成某几种最切要的小册子和编译某几种最需要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理论的和策略的书籍。”(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27-628页。)

3.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原则

第一,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有针对性。关于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党在早期就注意到必须做到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即根据工人、农民、党员、军人等不同特点,采取切合对象实际的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不但言语文字要接近群众,鼓动的内容也要接近群众”,“我们的鼓动应当使群众了解,要使极落后的工人苦力都能懂得,才能有力。”(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56页。)“农民间之宣传大致与工人中相等,但材料当取之于农民生活;尤其要指明农民与政治的关系,为具体的经济改良建议之宣传……只求实质能推广农民运动。”(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561页。)

第二,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党中央在历次文件中都强调这一问题,提出和规定了许多具体的方式方法,并把它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如:要办好党报和党刊,充分发挥《向导》、《新青年》等刊物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办好党校,对党员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并培训一批宣传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读物和党校教材的编辑和编译工作;各地方之政治讨论、各小组之政治演讲和组织原理讲演均需切实抓紧抓好;在职工中要设办工人补习学校、星期日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举行经常的或临时的讲演会;党支部每次会议都应注意政治报告和党的策略之解释,以及内外宣传遇有困难的报告和讨论;“各地方不应忽略了利用每个群众集合(会),实行我们广大的宣传和鼓动工作。在这种工作中传单小册子的内容,讲演人的口号均宜十分切合群众本身实际要求。”(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21页。)

第三,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建设要加强。党从成立时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建设,以便实施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党的一大即有宣传主任一职。1923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职责“在于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555页。)下设编辑部、函授部、通讯部、印行部、图书馆;编辑部负责《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八种刊物的出版工作;党的各地方委员会中须有一人负教育宣传之责。党的四大强调“中央应有一强固的宣传部负责进行各事,并指导各地方宣传部与之发生密切且有系统的关系。”(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620页。)

二、形成时期的宣传工作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依然十分重视宣传鼓动工作,发出过许多有关宣传鼓动工作的文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宣传工作思想。除了1929年6月25日的《宣传工作决议案》外,重要文件还有:中共六大的《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1928年7月10日)、《中央通告第六十二号——目前党的根本策略与政治宣传鼓动》(1928年8月11日)、《中央通告第四号——关于宣传鼓动工作》(1928年10月1日)、《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1931年4月21日)等。党的领导人也撰写了不少有关文章,如刘少奇的《论口号的转变》(1928年10月5日)、的《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1932年11月18日)、杨尚昆的《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1933年2月)等。在上述文件和文章中,一般在党内称为宣传工作、政治教育;党外则称为煽动、鼓动工作。这不仅是名称上的不同,而且也有内容的差别。大体而言,煽动、鼓动讲究形式与声势,煽动、鼓动的口号是临时的、具体的;宣传工作、政治教育更重视理性与方法,宣传口号、政治教育具有经常性、长远性的特点。当然,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没有本质的不同。

中央《宣传工作决议案》分目前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宣传工作的任务、目前宣传工作的路线、建立支部的宣传工作、特别注意于一般群众中的宣传工作、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问题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反映了处于形成时期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党在这一时期有关宣传工作方面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宣传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关于宣传工作的任务与内容,一要根据对象来确定,二是要依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要抓住每个时期的中心问题来扩大党的政治宣传”。(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85页。)“党目前中心任务是争取与积聚广大群众势力,准备新的革命高潮之到来。为要完成此任务,要求党根本改变过去宣传鼓动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37页。)。刘少奇指出:“口号性质的转变及口号的转换,要依争斗实际形势的转变来决定。”(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44页。)

第一,对一般群众而言,“要注意对于群众直接要求的鼓动,并且要使鼓动与宣传联系起来”;“使群众从实际经济生活与斗争的中间,认识党的政治宣传口号”(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85页。)。“现时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移至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与实施工农群众之政治训育”,“此种任务需要党的宣传工作之根本变动而增加对于扩大群众工作的注意。工作内容乃向工农群众阐明他们革命争斗之内容”(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2页。)。“除此一般的党的口号作为领导方针,此外更应在日常的群众煽动中提出适应各个争斗时期与各种等级人民需要的具体要求。”(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页。)

第二,“党的宣传工作具有下面两个基本任务:(1)增高一切党员的政治智识。(2)特别应该增高党在广大工农群众中工作和宣传员的理论上的认识。”(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5页。)为使党员政治训育取得成效,党中央要求加强领导,各级宣传员要制定政治认识的训练大纲,阐明目前政治任务与党的口号,发展党员自修工作,消灭党员不识字现象等。为此要做到: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充实党的理论机关报;发展党员的政治讨论,但须防止清谈的弊病;研究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与教训;建立各级训练班以造就新的干部人才;加紧支部的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宣传工作在当时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八个方面:扩大党的政纲的宣传特别要注意反帝国主义反武装暴动与土地政纲;加紧反军阀战争及争取群众政治自由的宣传;加紧国际的宣传特别是要宣传反对世界大战拥护苏联;注意从事实与理论上反三民主义与反改良主义的宣传;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并且要普遍这种宣传到工人群众中去;纠正党内一切不正确的倾向;特别要注意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要研究宣传革命斗争的经验与教训。

2.关于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宣传工作要扩大群众基础。中央指出“应当尽量扩大群众煽动工作的基础,应当利用一切公开与秘密工作的可能,在工人、苦力,流氓无产阶级,农民,兵士,职员,学徒,小手工艺工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学生与小学教师中间加紧煽动工作。”(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页。)

第二,宣传工作要联系群众实际。“解释与阐明党的基本口号自然应当同劳动群众目前需要紧相连系起来”,“只有在自己的地方的具体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向千百万的工农群众说明广大的政治前途。”(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2页。)如果宣传工作不能联系群众实际,“那么群众煽动一定是浮面的,一定不能在党的口号之周围团结广大的劳苦群众与推动他们参加革命争斗。”(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页。)

第三,宣传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利用一切公开的可能来扩大宣传,但必须反对合法主义的倾向”。(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86页。)“艰难的秘密工作的条件当然影响到群众煽动的性质。大的群众会议之召集,逐渐成为群众煽动的艰难工作。我们所能做到的乃为召集工人放工以后或当工时的工厂门外的露天大会,利用城市的俱乐部,工人寄宿舍,夜校,同乡平民学校,工人兄弟会及乡村中的市场,节日,神会,山林中的会议,大场上的公众游戏等等。”另外要“改善个别与小组煽动的工作。每个党员应当成为积极的努力的煽动者。”(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3页。)要利用各社会团体的图书馆、我党开办的书铺;参加科学文学及新剧团体;要发挥各种刊物、墙报、传单、小册子、党报、歌谣、书籍等的宣传作用,粉笔队亦是宣传利器。总之,要利用一切能扩大自己宣传工作的基础设施。

关于一般群众中的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宣传工作决议案》提出,要尽可能的公开发行日报及其他地方性的党报;编印发行画报画册及通俗小册子;尽量利用群众的宣传组织与刊物,但须切实审查给与正确的指导;建立秘密发行路线,扩大推销党的机关报于广大群众中间;设立工人学校读书班、利用识字运动、通俗补习教育等文化工作接近影响工人群众。刘少奇指出,各种行动口号要极简短,极明显,极通俗;提出的时间,不可过早,不可过迟,要掌握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关于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宣传工作决议案》将宣传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概括为:宣传教育是实现党的任务的经常的基本工作;加紧宣传工作,才能适应目前革命形势的需要;忽视宣传工作,是党在全部工作上的一大损失;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同等重要,以为组织重于宣传、先组织训练而后宣传、离开组织与斗争而谈宣传工作都是错误的。刘少奇指出:“口号的作用极大”,“它包括争斗中群众的要求和需要,它使群众的精神特别振作,特别一致,发生强有力的行动”(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44页。)宣传工作如此重要,党的各级机关就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1928年10月中央批评了把“宣传与鼓动对立起来,甚至降低政治路线去迁就日常争斗的鼓动口号”,指出“部份的要求应当隶属于终极目标,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38页。)。

为了加紧扩大宣传鼓动工作,1928年10月中央要求建立与健全中央宣传部的组织;各省委要立即建立宣传部;各县市区委应设立宣传科;党支部要有宣传干事,负责宣传工作。1929年6月中央的《宣传工作决议案》更规定:各级党部必须有专门执行宣传工作的组织;中央应当健全宣传部,不仅要他进行中央本身的宣传工作,而要使他对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工作真有实际的指导;中央宣传部的组织机构下设审查科、翻译科、材料科、统计科、出版科、编辑委员会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省委宣传部最低限度应有审查科、材料科、统计科的组织;地方党部及区委应当尽可能的建设宣传部;支部干事会中应有专门负责的宣传干事。

《宣传工作决议案》强调要建立支部的宣传工作:支部应成为宣传鼓动工作的基本组织;建立工厂小报要看成支部最重要的宣传工作;建立与训练工农通讯员,是地方党部与支部共同应负的责任;支部应负执行更具体更群众化的宣传工作;支部要负责审查指导每个同志的宣传工作的责任。“由于煽动工作之异常艰难及其含有广大的意义,因此党部宣委成份必须健全有力,以领导全部煽动宣传与工作。”(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4页。)必须“加紧在关于比较进步的工人与最忠实的知识分子中间选择并造就一批宣传员与煽动者,并增加对他们的领导。党部委员会每逢一个新的政治运动兴起时,须即召集宣传员会议(几点钟或一天两天),指示他们实施运动的方法内容与形式及供给必须的材料等等。”(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24页。)1928年8月中央更明确规定:“各省党费和职工运动费至少须以十五分之一作为政治宣传的经费,列入经常预算,不许移作别用。”(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36页。)可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重视宣传工作是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办法的,这也是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原因。

三、成熟时期的宣传鼓动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思想趋于成熟。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和党的领导人对有关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均有深入论述。如:陆定一《目前宣传工作的四个问题》(1939年4月9日)、《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反敌伪宣传工作的指示》(1941年3月20日)、《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1941年5月15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宣传要点》(194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1942年3月16日)、《中央书记处办公厅关于党务广播条例的通知》(1942年3月18日)、《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胡乔木《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1942年7月18日)、《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1942年9月、10月)、陈云《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1943年3月10日)、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年9月1日)、《中央宣传部关于进行阶级教育问题的通知》(1943年10月21日)。其中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文件《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总结党的宣传工作历史经验和分析抗战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现实的经典之作。《提纲》详细解释了宣传鼓动工作的概念,对宣传鼓动工作的任务与范围、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组织与领导作了全面、系统地概括,是党的宣传工作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标志,在党的宣传工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第一,关于宣传与鼓动及其相互关系。《提纲》首次科学、准确地阐述了宣传、鼓动与宣传鼓动工作的概念,指出:“宣传与鼓动是组成我党整个宣传鼓动工作的两个部分”,在任务、内容、对象、方式上是有区别的。宣传工作主要是文字上的,带有更多的经常性,“在于把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解说得明白,使比较少数的人了解这个问题的原因、结果、前途和发展规律,给比较少数的人以许多观念”;鼓动工作则主要是口头上的,并多带临时性,“在于从一个问题中抓住人人都知道的事实,给广大群众以一个观念,极力激起群众的感情。”(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页。)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具体方法又有所不同:宣传工作应做到“内容必须是充实的,而不是空洞的”;“语句应当简单、明了、清楚、透彻”;“事实应当是真实的、生动的,恳切而带有说服性的”;过程要“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由中国到外国”;鼓动工作要注意“抓住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事实”、“广大群众最切身的,最迫切的,最易感动的事实”;“讲话要生动,富于情感,富于煽动性”;“时间要短”(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4页。)两者的关系是:“鼓动工作为宣传工作开拓更广泛的基础”,“宣传工作又帮助巩固鼓动工作中已经取得的地盘”;“鼓动工作做得愈好,则宣传工作愈容易进行;宣传工作做得愈好,则愈容易扩大鼓动工作的范围”;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适应情况,当使用鼓动时就使用鼓动,当使用宣传时就使用宣传。”(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252页。)

第二,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的任务与范围。《提纲》对宣传鼓动工作任务与范围的界定,与思想政治教育大致相同而略显宽泛。指出:“宣传鼓动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活动,举凡一切理论、主张、教育、文化、文艺等等均属于宣传鼓动活动的范围”,它的活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将其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是错误的。宣传鼓动工作的任务是“宣传党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党的纲领与主张,党的战略与策略,在思想意识上动员全民族与全国人民为革命在一定阶段内的彻底胜利而奋斗”,“包含有对共同思想进行联合,对敌对思想进行斗争的两个方面”。(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页。)在《提纲》中还就党内教育工作、群众鼓动工作、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与任务作了规定,深化了对宣传鼓动工作的理解,也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三,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提纲》从党性、阶级性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宣传鼓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宣传鼓动工作与组织工作一起构成“我党工作中两个有机的部门”,“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缺一”;(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原则”,这是“与其他党派的宣传鼓动有基本原则的区别”;我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是能为群众所接受与拥护的”,“是行动的,战斗的”,因为我党所宣传的理论、纲领、政策等,一“是符合于客观真理的,符合于客观发展的规律的”;二“是符合于全民族与全国人民的利益的”;三“是与党的行动相符合的”。(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251页。)

宣传教育论文篇(2)

1.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是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学习法律、掌握法律、运用法律、依法规范言行,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从而达到依法办事,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的状态。

——法制宣传教育与民主法治的关系。民主法治的意义就在于民主得到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调动,社会矛盾和冲突得到大幅度降低或减少,矛盾通过法治渠道得到有效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而法制宣传教育是通过宣传法律、普及法律、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公民素质,避免矛盾,减少矛盾,运用法律规则有效解决矛盾,实现民主和法治。二者相互依存。

——法制宣传教育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而法制宣传教育是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自觉协调和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整体利益、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使之依法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二者紧密相联。

——法制宣传教育与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法制宣传教育是通过对法律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提高公民法律水平,使整个社会的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好的陶冶,使整个社会逐步依法形成平等友爱、诚实守信的氛围。二者相互联系。

——法制宣传教育与充满活力的关系。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法制宣传教育是通过宣传法治,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进一步把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到一定程度,达到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和依法参与、依法监督社会事务的意识,以此营造人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事业的社会氛围。二者相互作用。

——法制宣传教育与安定有序的关系。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律知识普及,使每个公民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依法管理各项事务,促进社会稳定。二者相互促进。——法制宣传教育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为发展生产、保护生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依法办理生产生活事务,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和谐的发展方向。二者相互协调发展。

2.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中作用显现

从1986年到2010年,全国已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广大公民接受了一次空前广泛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得到传播与普及。在党中央举办法制讲座表率作用下,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全民学法广泛深入,宪法和国家法律的普及,提高了全民法律素质,提高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普法成效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

——宣传法律知识,推进了依法治国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立法步伐加快,民主政治逐步完善,公民权利义务得到保障,法治政府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依法治国方略稳步推进。

——宣传法律知识,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促进了社会安定祥和的局面,在效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正在占据主导地位,有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超级秘书网

宣传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思想宣传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通过企业思想宣传教育才能让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可以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修正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目前来看,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二是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三是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的培养。基于目前的困境,本文所探究的是如何融合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对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思想文化的宣传并不重视,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刚性的管理条例和奖惩措施。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效果更为长期,很难在短期有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容不讲究实质,没什么作用。

(二)缺乏企业特色文化,员工凝聚力不足。还有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思想文化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不能展示公司的特性。因此文化没有号召力,缺乏匹配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凝聚力自然就不足。企业特色文化应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

(三)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个困境是太崇洋,只注重对于国外企业的一些文化内容进行复制,而不注重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公司发展以利益为导向,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加班不给工资,发生事故就逃避责任。更有一些企业制造伪劣商品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企业是不能够真正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外界的尊重的。

三、社会转型期,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探析

(一)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思想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忽视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实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诚信是中国企业道德的核心,现代企业的价值观也应是义利并重。要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当作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使命,并自觉去遵守国家的方针,遵法守法,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思想。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要求企业为社会负责,不能做假冒伪劣商品,也不能污染、破坏环境,更不能欺骗民众,不守信用。实现生态企业文化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需求。

(二)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凝聚企业民族精神。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思想的精华。比如,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新”就是从《论语》汲取的。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加强职业道德,强化员工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和尽心服务的意识,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团结敬业的民族精神为基础,从而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素质、经济效益的合面提高,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最终目标。要驱除企业消极、保守、封闭的文化形式,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宣传教育论文篇(4)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制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是稳定的更高境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影响和谐稳定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彰显法治权威,使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秩序,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化解纠纷,依法维护权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广大普治工作者的努力下,普法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工作实践中仍然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

一、普法教育内容重普及性,轻针对性

目前法制宣传教育尽管覆盖面非常“广”,内容却显宽泛,缺乏针对性,表现在:重“面”轻“点”;重公民义务条文,轻公民权利条文;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宣讲法律条文,轻传播法治精神。因此公民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与切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掌握不够,法制观念不够牢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和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和理念仍待提高。所以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针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要一切以适于公民掌握、满足公民需要为标准。

二、普法教育形式应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公民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法制宣传教育是宣传工作,也是教育工作,既要遵循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宣传舆论导向,也要按照教育工作规律和特点,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既往那种“静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越来越难以赢得公众;而把法制宣传教育有机地融入国家和公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动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则越来越受到公民欢迎。在这种情况下,既往群众运动式、灌输式、指令计划式、居高临下式的法制宣传教育等,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法制宣传教育模式,公民总是处在一个被动、压抑状态之中,很难体会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乐趣,很难理解法治的真谛,所以也就很难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应该树立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即法制宣传教育应该是参与的、互动的、立体的、全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不应该是灌输,不是由一群人灌输给另一群人,应是受众面对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和过程的一种体会和理解,是一种交流和感染;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善于开发新奇的形式和做法。如法制类电视节目和广播、大规模法律咨询、定期举办的专题法制讲座和培训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案例或新闻。

三、普法教育考核重形式,轻实效

法制宣传教育属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意在培养人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对于法制宣传教育这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而见效慢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但是多年来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评价,大多(来源:文秘站 )是以开了多少会、开展了多少次活动,办了多少培训班,发了多少材料作为判断依据,对于形式与效果是否达到有机统一,是否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最大效能,往往考虑不够,这也导致了部分单位只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而忽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另外,由于普治工作考核措施不硬,缺乏强有力奖惩措施,考核结果与单位绩能绩效、领导干部晋级、晋职挂钩不紧密,无法引起单位领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也导致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

四、要树立法治文化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

在我国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树立法治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律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定势必然是“情、理、法”的人治思维,而不是按照“法、理、情”的法治思维来作为。这种文化背景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要培养全体社会公众的法律情感和心态,使之成为普遍的社会民情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培养的。

宣传教育论文篇(5)

中小学学校校方对信息技术教育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体系。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参考纲要仍是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在这一纲要中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具体的方针政策在校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弹性很大,其中也没有规定统一的考核标准。《纲要》中规定:“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要达到70-140个课时”。但是校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七成以上的高中仅高一开课,每周一节,除去节假日、寒暑假,勉强能达到35个课时。

2.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匮乏。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足,远不能满足授课的需要。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问题往往也就成为学校最为薄弱的环节,好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非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而是由于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只能抽调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填补空缺,而抽调过来的老师没有专业知识,他们要先自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然后再教学生。

3.授课内容重复。

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有些内容,小学开始学,初中重复学,高中继续重复学习。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学生时间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上的不科学性。为此,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逐渐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比较差的学校,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教育。

二、改进对策

1.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的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所以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知识必将成为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需求,循序渐进,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逐渐改进学习内容。

2.加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

首先,各个中小学抽调具有相关基础的教师进入一些相关的高校进行培训;其次,作为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应把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当作自己的职责。为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变得十分重要。

3.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机制。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机制,首先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当中,不能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将其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最终应该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为监督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应该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选修课考试的科目,并计入毕业总分;最后,应该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宣传教育论文篇(6)

在举国上下重点推进文化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免费开放早已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常规内容,包括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临沂市博物馆是一个地质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余平,展厅面积1万余平,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是国家二级馆,每年固定的免费开放资金139万元。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除了正常免费开放320天外,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窥一豹而知全身”,这是当前中国大多地方公共博物馆的缩影。

打造社会公益服务品牌,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自2013年开始,博物馆每年举行“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刚毕业的高中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日常公益志愿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作为走进大学校园前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每年吸引大批的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在这里亲身体验了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魅力,感受到精美的文物藏品带来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带着这份对家乡厚重文化的自豪感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宣传使者,这就是这项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2016年,临沂市博物馆先后启动了“十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社会公益活动。延伸博物馆开门办馆的传统定位。据统计,一年来全市的11所中小学的7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对弥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断层”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流动博物馆”更是打破了坐等民众前来参观的服务理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精美的文物走进社区、校园,上门提供科普宣传教育,很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创新的举措,是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的重要探索,从效果来看,值得地方博物馆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教育中的功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不是最终的目的和哗众取宠的手段。尤其是地方博物馆,要重点定位自身的存在价值,切不可在争取免费开放资金中喧宾夺主,误入歧途。

首先,要明确的是博物馆的展陈基础。一个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展陈的效果,展馆、展厅带给民众的感受和思考。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设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临沂通史展厅”、“汉画像石展厅”、“历史名人展厅”、“陶器展厅”、“铜镜、古钱币展厅”和“书画展厅”。主展厅与专题展厅遥相呼应,清晰展示了临沂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相继策展了“沂蒙红色文化展”、“临沂望族家规家训展”等专题特色展,引进了“齐鲁瑰宝”巡展等高水准的省级展览,组织了沂蒙六姐妹画像展、“孝文化”漫画展等临时展。综合展陈与专题展陈、固定展厅与临时展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办活了展陈,吸引了民众。

其次,要勇于承担文物内涵研究阐发的职责。就地方博物馆而言,研究力量的薄弱一直是困扰内涵阐发的难题。然而,文物内涵的研究与阐发,是做好博物馆内涵研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不可忽视,更不可废弃。就临沂市博物馆而言,利用文物资源与硬件平台,吸引科研力量入驻,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出科研成果,成为可借鉴的成功范例。2016年,在与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洗砚池晋墓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公开发行。洗砚池晋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魏晋时期考古的重大的发现,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为洗砚池晋墓这个沉积了十余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同年,临沂市博物馆还与临沂大学合作完成了课题《沂蒙地区汉画像装饰艺术比较研究》,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立项。

宣传教育论文篇(7)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以时代变化为基准把握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围绕中心,把握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种“势”正是当代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所体现出的开放性、科学性、大众性。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才可能有效地宣传、普及和推广党的思想理论,使之成为广大党员的普遍信仰、人民大众的精神追求。

以文化特质为承载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文化意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四个讲清楚”,正是从文化的视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政治理论同中华文化深厚积淀的历史传统有机连接,富有逻辑又不乏情感地说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今天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需要注入文化元素,汲取传统优秀文化滋养,吸收现代文化智慧,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彰显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文化力量。

以平等尊重为前提扩展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宣传教育是理论引导,不是权力左右;是思想渗透,不是强行灌输;是情感共鸣,不是生硬说教。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了解受众心理认知特点,探索党的思想理论传播与接受的心理规律,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过程的平等性、自主性、互动性、参与性。

以理论研究为根本提升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权威引导。要遵循思想理论建设规律,尊重创新,鼓励争鸣,保护探索,在研究无、宣传有纪律的原则指导下,处理好思想教育与思想讨论、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关系,为理论研究提供民主的政治环境,使理论成果能赢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同,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的魅力和宣传教育的成效。

宣传教育论文篇(8)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入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道德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文明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方针,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

二、大力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三)环境新闻宣传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宣传部门组织环境新闻报道要切实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环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要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编发、播报环保稿件;实事求是地引导公众用发展的、辩证的、建设性的眼光客观看待环境问题;主动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策划优秀选题,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精心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我国政府对加强环境保护做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正确措施、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四)环境新闻宣传内容要围绕国家环保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针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主要污染物减排、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积极报道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典型,坚持环保理念、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污染治理的典型经验;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等有违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五)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六)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教育、广电、新闻出版和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动绿色创建活动,并结合全国和各地环保工作实际,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可长期开展的活动,创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品牌;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七)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环保部门要在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环保、宣传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筛选一批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覆盖范围。

(八)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力度。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增加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课程比重,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支持开展与环保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绘画、征文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环保宣传志愿者队伍。

(九)深入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培训。环保和教育部门要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计划,依托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承担面向社会的培训任务,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十)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环保、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动环保宣传品的健康发展,鼓励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高质量、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优秀图书、优秀影视片、优秀音乐作品以及环保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相应的读本、手册等。

四、重视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涵。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内涵和实践研究,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化单位,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十二)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研究。环保、教育部门要共同推动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和经验,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

(十三)重视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各级环境宣教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策划活动的能力。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宣教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宣传教育论文篇(9)

据资料统计,截止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51%和98.20%。全国共设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9个,其中广播电台169个,电视台183个,教育电视台42个,广播电视台2185个(含县级广播电视台1992个)。开办4165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31套(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1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节目1334套。截止2013年5月23日,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突破900万户,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覆盖。在视听新媒体发展方面,网络视听领域迎来合纵连横谋求更大发展的全新时代。截止201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另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截止2012年底,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接近3000万,CMMB用户规模达4700万。在广播影视数字化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一省一网”,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15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户,开通双向业务用户超过2000万户。“三网融合”两批共54个试点城市基本遍布全国,覆盖人口已超过3亿。这些业已取得的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全国性覆盖发展成就,为创新构建我国“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设施,大大保障了我国“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物理实现。第三,“三网融合”生活化传播理念契合了现代信息网络社会人们的信息需求心理,为创建“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内在动力。当代社会信息广博、文化多元、形式各异,在不同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民族特征、岗位特点等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成效。“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立足人们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一客观现实需要,坚持从人们的理论认知规律和信息需求、心理需要实际出发,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化传播理念,坚持高举旗帜跟党走的中心宣传内容不动摇,借助广播电视已有的全时空覆盖,积极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创新路子。具体而言,它主要是运用贴近人们生活需要的宣传语言方式,不断激发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并通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的运用上注重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着力从生活之于理论传播的本体性地位视阈,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要,并且深度融入人们生活实际,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们思想、言行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进而引导人们把这种内在需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人们自觉、主动地追求人生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强调指出,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思维层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信息网络条件下,构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三网融合”模式,不能简单地把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进行物理合一,而要在“生活化传播”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着力在理论宣传话语转化的生活化传播方式上构建三者之间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宣传格局。

第一,确立“生活化传播”的“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新理念。“生活化传播”是指在“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要强调生活之于理论宣传的本体性地位,以现实生活为基点来考虑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给予人们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贴近人们生活,并融入人们生活实际,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主动追求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曾明确地揭示了理论要想成为批判的物质力量,就必须回归理论之根基的“生活世界”。只有生成于“生活世界”的理念,才能说服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毋宁说理论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否则,任何脱离“生活世界”之根基的理论只能以“文本”形式“蜷缩”于生活的“彼岸世界”。①但是,任何一种理论一旦作为理论本身,只能是对“生活世界”之丰富性的最高抽象,只能是以纯“文本”形式而存在。宣传话语作为联系理论与理论宣传对象的中介,只有借助于某种恰当的话语范式中介才能实现理论的“文本”与理论的“生活世界”之根基的真正契合,这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抓住事物的根本”的本意所在,也是“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新理念的生活化传播之核心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实践中,没有能跟进时代的发展及时找到某种最为合适恰当的话语范式作为人们实现“此岸”到“彼岸”的理想中介,没能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人们易于接受的根植于“生活世界”的宣传用语,偏重于强调外界的理论灌输,内容相对死板,方法相对单一,较多地关注了共性发展,却忽视了个人发展的多样性,忽视了对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式、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话语范式,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效能不高,呈现出边缘化、外在化、低效能的非良性发展态势。“三网融合”理论宣传模式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必须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背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支点,以引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话语创新的终极目标,积极设置符合人的接受规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话语体系,努力在融合“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宣传教育主体间的对话语境。作为一种话语范式,宣传教育者通过使用贴近人们生活的可理解、可信赖、能听懂、能信服的传播语言,实现了抽象的理论“文本”语言回归“生活世界”的宣传用语的真正转换;作为一种话语中介,由以往传统的单一载体宣传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现代“三网融合”的多媒体综合载体传播,由原来单纯说教、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转向平等相处、平等沟通的人本话语范式,将抽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了理论的“文本”语言与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宣传话语的真正契合,实现了宣传教育主体间自由交流的可通约性,彰显了平等、和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包容全面多样发展的以人为本情怀,满足了人们合理的人本需求和个人利益指向,最终实现了“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中传播话语的“视界融合”。

第二,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理论的宣传话语内容创新体系。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②话语内容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转换的核心,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创新设置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的内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网络、生活等领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善于从中提炼出有利于对人们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优势话语,在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其话语内容的外延,及时充实到“三网融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内容体系中;积极推进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不断拓展其时代内涵,并积极创构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内容体系;以开放的世界眼光和科学态度,充分借鉴和吸纳其他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新概念,将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适性、学科化、具体化话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话语进行一定程度的耦合和对接,把政治性的理论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到社会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把对人们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政治性话语与生活性话语相融合,整体、全局的宏观性话语与具体、个别的微观性话语相交汇,不断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共识域”。

第三,构建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创新方式。在我国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劝导式、灌输式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之间常常因为彼此其所处的身份角色不同、教育地位不同,以及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不同,宣传教育的言说者和听受教育者之间难以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缺乏坦诚的交往意向和理解沟通,容易产生程度不等的隔阂或隔膜,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的创新,要立足于关系性和共时性视角,逐渐走向信息网络时代多元对话和开放建构的新范式;要立足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境界为基本价值遵循,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科学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本真价值,赋予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以更多人文关怀和人性价值的话语享有权,避免教育宣传者独占话语霸权和对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使“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从传统的单向度宣传话语权力格局走向网络状的新型权力格局,从宣传教育者的话语权独享转向与受教育者共同拥有宣传话语权,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灌输式共识”走向平等对话交流的“合作式共识”、“协商式共识”,通过创设一个平等对话、互不排斥、兼容并包的开放式话语宣传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四,开发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创新形式。实践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针,以充分体现人们广泛接受性为话语新指向,大胆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的传统灌输式文本话语形式中跳出来,转向时代化、大众化的话语理论宣传思维方式,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精神的理论宣传话语形式进行大“解放”,进行一定的通俗化语言加工、大众化形式传播,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的理论文本体系转化为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真诉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基本内容的文本话语,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经典文本、党的历史文献等文本中提炼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话语,挖掘其精髓,拓展创新精神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地创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的基本构成逻辑的新文本话语,采用人们易懂的语言、身边熟悉的事例、喜闻乐见的风格,深入浅出地揭开理论抽象的面纱,实现以讲平常话、议身边事、贴百姓心为特征的大众化理论传播话语新形式,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传播到人们的心坎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更加持久的公众传播力。

三、“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教育效能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从适应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信息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能的提高途径,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性。第一,“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意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们头脑、引领社会发展,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真诚实践者。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群众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最基础工作。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西方敌对势力也加强了利用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势,利用影视、广播、网络游戏等,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进行所谓“普世价值”的“西化”、“分化”渗透战略图谋。“三网融合”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用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事件、喜闻乐见的生活性语言,深入生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入情入理地释疑解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坚持晓之以理则以理服人,动之以情就以情感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权威性与人们的真情实感“同频共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严肃性、经常性、持久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同进共出”,为人们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搭建了生活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凸显了信息网络条件下我国广电媒体进行党的理论宣传的“喉舌”地位,巩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

宣传教育论文篇(10)

一、关于一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共克时艰的一年。全省教育新闻宣传战线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自觉服务教育事业的大局,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省教育系统上下高度重视,形成了推动教育宣传工作的整体合力。在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同志的亲自安排部署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下发了《2009年委厅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切实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宣传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力措施,把委厅要求落到实处。渭南、咸阳等市专门召开全市教育宣传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对贯彻落实《通知》要求,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铜川、宝鸡、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市转发了委厅《通知》,并结合各自教育工作实际,特别是结合教育宣传工作和舆论阵地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在具体工作中,各市、县(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措施的强化和责任的落实上。比较典型的有:汉中市把教育宣传工作列为“创佳评差”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按照委厅《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三人一报、五人一刊”标准,建立了系统的从市上到各县区、学校的教育宣传目标责任体系;安康市在全面部署安排时,做到了市不漏县、县不漏校,逐级明确责任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各有关县区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学刊用刊宣传活动,有力扩大了委厅主管教育报刊的影响力。其中,泾阳县利用《教师报》和《陕西教育》杂志,广泛开展了“四德教育”宣传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山阳县利用《陕西教育》教学版,对新课程改革下全县涌现出的一大批教研、教改、教学能手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渭南市蒲城县、延安市洛川县、咸阳市渭城区、汉中市城固等县,结合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作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引导学生争当小记者,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全省上下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形成了推动教育宣传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紧紧围绕全省教育的大局和中心,重大主题宣传和民生专题宣传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有序开展各项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突出重大主题宣传,策划重大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重大教育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先进工作经验。中、省新闻媒体对我省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助学贷款全覆盖、高考方案改革等重大民生工程和安塞、太白和平利“整县推进”试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吴起县、长安区和眉县,以及石泉县留守儿童管护、太白县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等典型经验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扩大了陕西教育的影响。委厅主管的《教师报》,《陕西教育》教学版、行政版、高教版等教育报刊围绕“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创建教育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开辟专栏专版专论,推出系列报道,主题抓得准、报道量大,宣传效果显著。对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高考方案、升学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维护学校稳定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通过编撰专题文章、个案剖析、政策解读、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积极主动引导新闻舆论,消除了社会上一些认识误区,更加贴近老百姓,使教育的新政策更深人人心,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三)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教育报刊工作实现稳步发展。由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报刊,是我省教育宣传工作的主媒体、主阵地、主园地。去年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陕西教育报刊社锐意改革,创新经营和办刊思路,教育报刊质量,发行数量、广告业绩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所属报刊杂志均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或省优秀期刊。特别是全省教育报刊通过长篇通讯、调查报告、典型报道、专家访谈、言论等多种体裁,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改革思路和重大部署,大力宣传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全省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在全省上下营造出了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广大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报刊,根据自身特点,提升文化品位,精心打造素质教育的品牌栏目,加强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显著增强,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强化监管,正本清源,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为切实加强对教育宣传舆论阵地监督管理,我们启动实施了教育宣传舆论阵地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委厅把这项工作列为教育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列入治乱减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市县(区)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执行《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基本规范(暂行)》,严禁任何部门、团体和个人滥发教辅材料,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卷及课外读物,坚决清除那些加重学生负担的、质量低劣的非法出版的报刊。各市县(区)采取多种形式,对委厅的政策规定进行了有效宣传,并结合开学检查和治乱减负进行了督促检查,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开拓进取、艰苦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为我省教育宣传工作作出努力的地县教育部门的同志们、为办好我们的教育报刊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育报刊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一

条基本经验和基本方针。教育宣传既是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阐释政策,宣传法规,引导舆论,释疑解惑,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统一思想上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担负着为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服务、为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任,担负着为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艰巨。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的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舆论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教育改革步人深水区,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频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更加迫切。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大影响,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的导向,切实增强做好新闻宣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大发展,舆论要先行。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充分认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领导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做好这一工作,必然需要强有力的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也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的迫切需要。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关系着千家万户。首先,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教育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我省教育也处在深入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新的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新的矛盾。我们只有认真及时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客观及时地了解掌握教育的最新政策,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支持教育改革,维护教育稳定,才能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在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教育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宣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再则,从全省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的实际看,潜在的矛盾和影响稳定安全的隐患依然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合理诉求与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犬牙交错,教育面临的复杂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强而有力的宣传工作去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三)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新闻宣传要求的迫切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宣传什么、怎么宣传大有学问。在当前各类媒体迅速壮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受到分散、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加强教育新闻宣传的综合效应,整合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把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群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改进宣传方式,创新宣传手段,切实增强教育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我省教育报刊进一步发展的自身要求。加强教育宣传必然需要高质量、高水平、影响大的舆论宣传平台。委厅主管教育报刊作为全省教育宣传的主流媒体和主要平台,只有加强宣传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牢牢把握新闻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才能不断增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要强化措施,加强对舆论阵地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对教育舆论阵地的专项整治活动。二要提高报刊媒体的质量。三要创新思路,科学管理,调整经营方式,努力拓宽市场。在这一方面。教育报刊社也做了大量工作,希望能继续坚持,再接再厉。也希望大家能给予报刊礼大力支持,促进我省教育报刊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全省教育宣传工作新局面

强国之本,教育为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要求教育宣传工作要不断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宣传工作的理念和思路上与时俱进,把宣传工作放在全省教育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来谋划,放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大前提下来落实,始终围绕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决策以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展开。今年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贴近”原则,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着力服务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为建设西部强省、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要全面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抓住重点,全面深入地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传我省随后即将出台的《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要及时准确地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方针进行政策解读宣传,切实增强教育工作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凡重大教育政策正式出台前后都要制订相应的宣传工作方案,及时进行政策解读。二是,要大力宣传全省教育战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职工如何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变为自觉行动的生动实践。三是,要大力宣传在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征途中,全省教育系统所涌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廉政勤政的新形象。

(二)要切实抓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营造声势,鼓舞斗志,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凝心聚力。一要切实加强对教育重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的宣传。希文厅长刚才的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加强、四个着力”,就是目前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这些工作推进的力度和速度直接反映着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水平。我们要及时在新闻媒体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重点工作目标及教育民生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增进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了解。二要加强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宝鸡召开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在渭南召开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在石泉县召开了“校财县管”现场会,在汉中召开了民办中小学现场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不久,教育部在我省举办了“五月的鲜花”大学生文艺展演活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团中央等四部委联合在闫良召开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全国推进会,国家教育督导团在闫良召开了督导责任区建设现场会,这些活动和会议充分展示了我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认真实施“蛋奶工程”,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健全督导工作体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要对这些典型,深入挖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宣传,切实推动工作,扩大我省教育的影响力。还要着力宣传教育基层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比如,对优秀模范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的宣传。要把宣传典型的重点放在基层,以点带面,整体推动。三要加强舆情分析引导,积极稳妥地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报道。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舆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反映,并对各种反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报道,历来是需要强调的问题。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必须解决好报道角度、把握好“度”,一切以立足于团结稳定鼓劲,着眼于改进工作,以解决问题、化解情绪、促进发展为根本目的。对突发的事态全面客观地进行宣传报道,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向公众媒体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要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高考方案改革、招生就业工作、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收费政策、资助贫困生就学、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等有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和宣传报道工作。要对群众关心的学生入学、学校收费、校务政务公开、学生违法犯罪、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教育宣传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弘扬正气、鞭挞丑恶、主持正义的责任。

(三)要,着力推进教育宣传工作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宣传工作的动力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教育宣传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把创新贯穿到教育宣传工作的全部过程、各个方面,不断地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要大力推进教育宣传思想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实践行动的先导。面对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就宣传抓宣传”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上级部署要我做的被动宣传观念中解放出来。现在教育系统仍有一些同志不重视教育宣传工作,有的甚至躲记者、回避新闻单位:怕与媒体打交道,越怕越麻烦,甚至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局面。这样在他管理的平台上就失去了话语权。要善于利用媒体、依靠媒体推动工作,积极做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新闻媒体面向公众,影响范围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新闻宣传意识,认识到新闻宣传在开展教育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依靠、运用新闻媒体特别是委厅主管的报刊媒体来推动教育工作。主动与新闻单位接触,同记者编辑交朋友,与新闻单位沟通,提高善用媒体和善于与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主动把情况向新闻单位讲清楚,善于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扩大我们教育宣传的范围和影响。要加快建立新闻制度,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各地、各学校对新闻单位的采访要积极配合,为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及时、有效、周到的服务,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同时,要大力推进教育宣传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要顺应形势发展,立足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教育宣传体制:机制和制度,改进完善教育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要逐步完善教育新闻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宣传工作制度,通过这些扎实的建设性工作,形成推进教育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阵地建设,把教育报刊做大做强

教育宣传阵地是开展教育宣传的重要依托和坚实基础。提高教育宣传效果,扩大教育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必须充分利用教育宣传舆论阵地,加强教育宣传舆论阵地建设。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陕西教育》行政版、教学版,高教版和《教师报》、《自学考试报》是我省教育宣传的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全省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舆论阵地。面向学生的《新新小学生》低年级版、中高年级版和《新新初中生》等刊物,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全省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进步、成长的有益助手。这些教育专业媒体的质量高低和覆盖面大小,是衡量我省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上述教育专业媒体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一)精心打造品牌,全面提升我省教育专业媒体的社会影响。质量是教育媒体的生命线,质量追求永无止境。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刊物自己办,省办刊物全省办这祥一个大办刊理念。一定要考虑到教师需要什么,教育工作者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把他们满意与否、高兴与否作为我们办刊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要结合实际,制订一些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线广大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为办报办刊献计献策,把我们教育报刊办得新颖、活泼、有力度、有深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善于运用广大师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教育宣传,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宣传“精品战略”,强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媒体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儿童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辅导功能和服务功能,极大地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提升我省优秀教育报刊在全国范围的社会影响。

(二)积极推荐宣传,在全省中小学大力开展学刊用刊活动。优秀的教育报刊只有成为广大读者手中的刊物,才谈得上充分发挥优秀精神文化食粮的社会作用。用健康高雅的教育报刊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前提首先是疏通优秀报刊进学校、进课堂、进书包的渠道。但我们要看到,当前委厅主管教育报刊的订数与全省40多万中小学教师和近300万中小学生的数字相比,发行量还很小,市场占有率低。因此,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陕西的教育报刊,一定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贴近读者,把弘扬主旋律与学生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的需要,按照“三人一报,五人一刊”的要求,组织实施好陕西教育报刊的征订和引导推介工作。要把教育报刊的征订工作纳入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工作中,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读刊用刊活动的指导,通过生动活泼的读刊用刊活动,把广大中小学生和教师、家长的关注点吸引到优秀教育报刊上来,真正使订刊、读刊、用刊活动在师生和家长心目中形成优势、形成传统,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希望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地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把教育报刊的宣传使用、推荐订阅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努力办好陕西教育报刊,积极为全省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是一项教育少年儿童、传播知识、积累文明的系统文化工程,今后要不断提高质量与效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支持教育宣传工作,支持委厅主管教育报刊事业发展壮大。陕西教育报刊社要在教育宣传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宣传报道水平,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以优质报道打造舆论品牌,提升教育报刊在利:会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各地要充分利用教育报刊进行宣传,今后需要面向社会公开、让群众了解的教育工作动态、招生考试信息、人才培养信息等,优先在陕西教育专业媒体上,有关教育系统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重大改革和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等,要优先在教育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五、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

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必须进一步辑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提高教育宣传水平。

(一)要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教育宣传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服从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和人民负责。要依据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这是加强对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宣传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要健全机构,夯实责任。要全面贯彻落实推进教育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各项要求,把抓好教育宣传工作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要职责。委厅要切实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宣传工作的统筹,研究制订教育宣传工作的整体规划,就教育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从去年起,委厅已经把教育宣传工作及教育报刊发行工作列为“创佳评差”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我们还要加大这一方面的权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工作机构,形成和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具体工作专人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教育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把舆论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不仅要做教育工作的指挥者,同时要做教育宣传的策划者,教育舆论的引导者。要加大新闻宣传投入,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统筹规划业务工作与新闻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年度、月度教育重点工作的宣传,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上一篇: 眼科护士工作计划 下一篇: 经典短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