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7 05:00:21

舞蹈教案

舞蹈教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职 舞蹈 教学 运用

高职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型人才,传播大众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艺术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相对于现实的艺术市场、大众需求来说,已明显出现滞后、脱节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高职舞蹈传统的教学观念、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艺术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结合高职舞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舞蹈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效能。

2.案例是专业素质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3.案例是舞蹈教学理论的基础。一个典型案例能从某一方面反映舞蹈实践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关键的、教师一人无法演绎的理论与技术环节,避免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偏差。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成功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花大力气来收集相关材料,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适合性:案例的运用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明确了案例使用的目的之后,教师就要紧紧围绕理论知识点来选择案例,切忌不要就例子而讲例子,案例教学是系统的、理论的,不是零散的、破碎的,所以要选择适合理论知识系统化教学和记忆的案例。

真实性:案例是关于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化的理论中得出的事实来替代。案例蕴含了舞蹈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案例的可贵在于它的真实性,案例教学是生命也源于案例的真实性。

典型性:教师要选择能反映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性,能够适应具体教学环节需要的案例。例如:讲授古典舞的种类与特点这个问题时,可以根据古典舞所体现的不同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电影《十面埋伏》里的舞蹈。

时新性:高职舞蹈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材老化问题。面对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局限在教材上,要注意选择的多渠道,注意案例的时新性,否则这些案例的选择就是陈旧数据的叠加,无法给学生鲜活的信息。

全面性:在案例选择过程中,要顾及到教材以外的素材,如讲“舞剧”可让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整理案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可以采用国外的案例,如:西班牙大型现代舞剧《卡门》等。

2.学生的课前准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搜集和整理的案例,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案例的研究过程中来。课前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与媒体来搜集案例,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来分析并表演案例。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包括案例的课堂展示、讲解、评析和总结四部分。在舞蹈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与所讲舞蹈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相配合的案例。这类案例要求精简而所演示的内容有很强的切合性;二是舞蹈教材以外的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名家的舞蹈演出录像及东方卫视“舞林大会”等节目的案例。

课堂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以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表达见解,积极思考问题,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同时对于安全材料要进行组织与编排,使得案例教学能够围绕主题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舞蹈录像《千手观音》的案例讲解为例:

(1)案例的课堂展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张继刚的《千手观音》录像实况。教师对案例的介绍、说明要简明扼要,学生通过声像接受教师传递的有效信息,在案例的展示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便于学生进行思考。

(2)案例的课堂讲解。学生对案例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讲解:“以听节拍并按节拍准确执行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规则,而邰丽华和她的伙伴们是听不到节拍的,但她们编导和老师创造了聋人舞者舞蹈的独特规则——呼吸,来达到整齐划一的完美表演。在整个舞蹈动作的手语指挥中,手语老师一直都在跳着几乎和演员们一样的动作:伸手呼气,收手吸气。你会惊叹演员的动作整齐划一,惊叹手语老师和演员的步调统一。老师和演员们通过呼吸这一规则来达到动作的一致。我们能听到节拍,就应该表演得更加努力,更加成功。”

(3)案例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要跳出个案分析的圈子而上升到与理论的结合或者共同规律的总结。可以针对《千手观音》中的音乐的协调,还可以分析舞台色彩与演员着装色彩的寓意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4)案例的总结分析。结合课程讲授,教师对讲授的舞蹈知识进行归纳,学生对案例的作用环节进行总结,并在课后进一步练习,教师通过课后模仿与练习,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课后总结一般包括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考虑到高职舞蹈课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案例的介绍尽量使用多媒体,多媒体鲜活和生动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

舞蹈教案篇(2)

一、教育实践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教育实践安全组

组 长:宋贵盛

副组长:王曦 冯瑞

成 员:胡俊 张琰陈莹媛

三、教育实践业务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寻梦莲花湾负责人:

四、教育实践地点时间

1.教育实践排练时间为2020年8月31日至2020年9月5日全天排练(在校舞蹈实训室)。

2.2020年9月5日至2020年10月8日演出,下午六点从学校出发到潇河文艺小镇吃饭、化妆,八点演出,九点结束后返校。

3.实践地点:潇河文艺小镇寻梦莲花湾

五、教育实践学生

19级舞蹈教育1班 19级舞蹈教育2班19级舞蹈教育3班

19级舞蹈表演班

(具体名单附后)

六、教育实践目的任务

(一)通过参与演出工作,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现代课程观、人生观、职业观和学生观。

(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实际排演工作的参与,了解培养职业演出的技能和能力。

(三)通过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七、教育实践具体要求

1.学生应按指定的排练演出时间,在场地内进行排练表演活动。

2.必须严格遵守表演的各项规定,表演前后及表演过程中,不管在任何原因下发生矛盾,都应顾全大局,确保表演正常进行,表演结束后告知带队教师与对方共同参与调查,明确责任后对违纪者进行处理。

3.进入演出场地后,带队教师始终跟随监督维持好队伍秩序,学生严格遵守演出纪律、安全、卫生条例。

4.从学校出发前和表演前带队教师要进行点名、学生队长需配合清点核对实践学生;化妆期间,带队教师、学生队长负责检查监督学生表演前的服、化、道准备工作;同演出方服、化、道管理人员认真核对领用物品数量,签字领取,使用完毕后如数交还。

5.表演结束后,带队教师、学生队长负责收回领用的服装道具,集中后与服装、道具管理人员认真核对物品数量和使用情况。

八、应急措施

(一)乘车安全措施

1.出现行车安全情况,乘车人员务必保持冷静,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坚守岗位,现场处理有关事宜。

2.出现车辆碰撞、翻到等事故时,带队教师现场总体指挥,学生负责人协助现场指挥。带队教师负责与系领导和学校值班人电话及时联系;学生安全员负责指挥伤员的救治;学生负责人负责维护现场并照相记录。

3.乘车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注意乘车规范,服从安排,服从领导。

(二)疫情防控安全措施

1.实践班的班主任认真做好晨午检、因病缺情要登记追踪,发现学生有咳嗽、高烧、肌肉酸痛等症状,要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处和系领导报告,同时联系学校医务室医生,让学生在原地等待治疗。

2.学生在演出场地发现有身体不适的要及时报告带队教师,带队教师及时上报系领导和寻梦莲花湾负责人,按寻梦莲花湾防疫要求执行。

3.师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在来回路上和演出场地不去人聚集地方,要按导演要求佩戴口罩,按要求路线行走,不乱跑,不乱吃。

(三)急救电话

校办:急救电话:120 交通事故:110

九、带队教师与学生组织机构

带队教师:

1.学生管理组织机构

学生负责人:

第一队:19级舞表班女生

负责人:

第二队:

第三队:

2.学生安全组织机构

第一组:6人安全员:

成员:祁柏宁杨鑫煜 李鑫林李相宏孔世

第二组:7人安全员:

成员:

第三组:8人安全员:

舞蹈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5-01

教育体制随着人们知识以及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人们对一些传统观念存在的弊端也有了清楚认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1]对高等教育舞蹈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势在必行,选取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模式结构分析

现代舞蹈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育制度而言,有诸多不同,但是又有些许相关。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国舞蹈教育专业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各个地区艺术类院校和职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教师,与此同时,也为舞蹈编辑专业和舞蹈研究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尽可能地把握好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舞蹈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好舞蹈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其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掌握好一定的舞蹈编辑的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再次,具有查找资料和检索相关文献的基本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者,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课程,即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文学课程、舞蹈史课程。在把握好主要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等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拥有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奉献感。[2]

二、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舞蹈诞生之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随之产生。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高等舞蹈教育课程,有的只是中专舞蹈教育教学。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方面,从主观上来看,普通高等舞蹈教育在思想上始终对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应该加大对文化知识之外的艺术类教育。从客观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从事艺术类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学校对教师不够重视,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明显。

其次,课程缺乏实践性。舞蹈教育一旦脱离实践教育,势必会脱离专业本质,因此也无法对舞蹈专业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教育课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较为欠缺。

再次,课程的实用性不够充分。现阶段的舞蹈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尤其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舞蹈专业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不够强,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上不蛐调。

三、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高等舞蹈教育史》是舞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不同于自然学科,有着专业性方面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其本身要对音乐和美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对高等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入手,分配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二)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舞蹈教育不能采取学生认真记笔记、老师耐心讲解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多元化追求,因此舞蹈教育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不偏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高等舞蹈教育是一个集中式的教育发展专业,现已成为专业类、师范类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互结合的格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采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均不一样。因此,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舞蹈专业人才素质。

舞蹈教案篇(4)

1.

知识目标:学会这个幼儿舞蹈

2.

技能目标:手位的准确性训练

3.

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幼儿舞蹈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训练内容以幼儿舞蹈为主,为二年级上学期的见习做准备。

三、教材分析:

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中的幼儿舞蹈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的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

音乐,练功服

教学活动:

1.

开始部分:整队,点名,师生问好

2.

检查出勤率

3.

检查仪容仪表

4.

简述本节课和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中间部分:

一、热身:

1.

原地纵跳100个

2.

趴青蛙

3.

跪脚背

4.

压膝盖

二、腿的练习:

1.

压腿:前、旁、后

2.

踢腿:(1)原地踢腿:前

(2)行进踢腿:旁

(3)把上踢腿:后

3.

搬腿:两人一组

4.

下叉:竖、横

5.

踩胯:两人一组

三、腰的练习:

1.

肩:开肩,甩肩

2.

小腰:每人五个

四、复习:

1.《吹泡泡》

2.《月儿》

3.《玩娃娃》

4.《娃娃》

五、新课《我不上你的当》

1.舞蹈表现内容

由儿歌小兔子乖乖,演变而来,说的是兔妈妈不在家,大灰狼来装成收电费的来骗小兔子开门,吃掉它们小白兔们尽管很害怕,但也很聪明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

3.

表现手法

小白兔天真可爱活泼,大灰狼凶狠

4.

舞蹈风格

嘻哈欢快的

学习舞蹈的第一部分

歌词,他们都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儿再好吃的东西,我也不理不睬,如果家里没人,只有我一个人在陌生人来敲门,我怎么也不开

注:这一段是表现小兔子天真活泼的一面,做动作时要注意表现力

六、二年级内容

二年级上课内容还是学习如何创编幼儿舞蹈

七、就业指导

这个幼儿舞蹈适合大班的小孩儿跳,做动作时,不要单纯的做动作要注意表现里

舞蹈教案篇(5)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93-02

舞蹈是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集于一体,通过人体来表现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我国于五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社会和人类的不断发展,舞蹈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生活方式,舞蹈不再局限于是一种展现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是促进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舞蹈专业人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人才,是现阶段摆在我国大专院校舞蹈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舞蹈专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技巧轻文化的培养方式

舞蹈不仅是肢体动作上的优美,是身体和内心的内在统一和谐,舞蹈动作传达的是人的内心情感和文化底蕴,因为舞蹈理论过于的抽象和枯燥,多数舞蹈教室难以采用合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因此,传统舞蹈教育中只重视舞蹈技能的教学,而忽视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对舞蹈文化理解的教学,导致舞蹈学生只追求动作的“形”似,而忽略动作的“神”似[1]。

1.2 多课堂教学,少课外实践

传统的大专舞蹈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内的教学,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像学生讲解或示范教学大纲要点,学生没有参与演出表演的机会,更无自编自导,教学仅仅在课堂中,没有发挥实践对队学生技能能力提高的作用。

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

2.1 学生个体因素

舞蹈室以人作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者既是“工具”,也是“工具”的使用者。不同的学生在舞蹈艺术水平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在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因材施教。

2.2 学校办学条件

不同学校办学条件不一,众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专业学校而言,多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因此,作为这类大专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对学校自身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切忌脱离自身办学条件,切勿盲目攀比,制定的培养方案要有科学性,符合实际。

2.3 舞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舞蹈的特点决定了舞蹈培训是一个长期而且残酷的过程。要求对舞蹈的训练必须从小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当中,因而习舞人员通常忽视了对文化的学习,如果文化的学习和舞蹈训练不协调,舞蹈学习者常常出现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不匹配,直接表现为艺考生文化分极低。如果进入学校后继续失衡发展,容易导致学生毕业后职业选择面狭小,只能从事舞蹈类工作,不能胜任其他工作。所以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注重舞蹈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是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无论在学生今后的舞蹈事业中,或是在其人生道路上,它必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2.4 满足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舞蹈人才的培养要做到与适应社会需求。首先,人才的培养要能后满足就业要求。与其他专业一样,通过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受教育者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大专院校应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人员才更能满足基层就业要求,舞蹈专业人员才符合就业要求,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其次,对人才的培养还要能促进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舞蹈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3];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同类别的舞蹈有不同的作用。从舞蹈艺术出发,舞蹈人才的培养,还要以促进舞蹈艺术发展为目标,多级层发展。

3 人才的培养类型

大专院校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方案上要不拘一格,做到形式多样,技能体现不同人才自身的特点,更能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而且,不同方案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4]。

3.1 实用型特点人才

舞蹈是依靠人体的动作来展现的艺术形式,“动”是舞蹈技艺的基础,也是评价学生的水平和成绩是依据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然而,长期的机械模仿式训练,造成舞蹈学生长期出去定式作用影响下,养成重复和记忆的习惯,抑制舞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对于大专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脱离低级的舞蹈教育模式,大专院校要把舞蹈培训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舞蹈活动,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将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5]。

3.2 智能型人才

我国舞蹈培训主要以舞蹈中专为主,不利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舞蹈教育者要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重视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6]。大专院校受生源质量较低的限制,大专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适合以高精尖人才培养为主,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智能的培养,教会学生用脑子去跳舞。

3.3 特色型人才

原生态舞蹈和地方性的特色舞蹈成为奇葩在舞蹈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位置。大专院校应依据所处位置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人才的培养上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4 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4.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学校应该适量开始舞蹈剧剧目的排练和舞蹈编创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性教学以及社会舞蹈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众多大专院校认为,排练课程开设要基于学生一定的基础培养之上,因此,学校培训方式中排练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排练课程应从一开始就开设,并贯穿于整个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剧目排练课程可根据舞蹈剧目的难易程度开设,由简到难;开始舞蹈编创课程,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教师要改变专断的教学方式,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创造开放式的学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实践能力,让学生用舞蹈的方式去表达生活的态度、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作的优点和特点,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或提供途径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演出活动,建立激励措施[7]。例如参与演出活动等时间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学校要积极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做到学能所用。

4.2 智能型人才培养方法

舞蹈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在学生已有一定舞蹈基础,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应为简单的动作重复训练为主,而应增加文化课程的设置量,加强较为薄弱的文化知识基础[8]。学校要为舞蹈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学生舞蹈文化的了解,在课程上设置舞蹈史以及舞蹈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及其风格的了解,让学生懂如何“跳”,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

4.3 特色型人才培养方法

学校应首先对地方特色有足够的了解,以地方特色作为培养方案的特点,开设具有地方特点的舞蹈,大胆的将特色带入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舞蹈作品创造也应体现特色。地方特色教学不仅是对舞蹈简单的模仿,而是基于学生对地方特色的研究理解之上,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舞蹈事业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5 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

5.1 改革教学理念

舞蹈教育培训者要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地思考传统教学培训模式不足,及时的废除教学方式中不合理和不符合当前实际的环节,并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尤其是在一线深受传统教育培训方式影响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改变,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改革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学校的领导也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给予一线教师必要的支持,学校要做到上下一体,改革才能成功。

5.2 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需要具备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勇气。创新就必须变革,变革则存在风险。在新的培养方法中,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做出了巨大的改革,需要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会产生新的变化,因此,学校要具备不断探索的精神。

5.3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

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敢于打破常规,采用聘任的方式,聘请当地的舞蹈专家入校授课,尤其注重聘请当地特色的舞蹈专家入校教学。还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依托地方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研究基地、专业团体、旅游景区等,建设多形式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实践需要的基地[9]。

6 结语

大专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在传统舞蹈教育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教育的改革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成功率,教育培训的过程要更加的科学化,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培训的现代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合格舞蹈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才能进步,需要教育工作者敢为人先,自己开创道路的精神和勇气,做出自己的特点风格,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瑾.浅谈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245-246.

[2] 张弛.浅谈综合大学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70-71,106.

[3] 葛孜.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才智,2012,27(9):180-181.

[4] 王岚,胡郁青.城市型综合大学舞蹈人才培养思考[J].四川戏剧,2013,6(5):150-152.

[5] 李菁.普通高校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2,9(7):98-99.

[6] 田丽萍.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舞台,2010,8(13):45-46.

舞蹈教案篇(7)

一、精选教学内容,切准音乐与舞蹈融合的视角

精选教学内容,这是音乐与舞蹈教学有机融合的基本条件。由于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有不同的感知和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校本资源展开筛选。选择舞蹈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考虑资源储备情况,还要考虑舞蹈与音乐的匹配情况。同时,舞蹈内容何时进入音乐课堂,这也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适时介入,学生接受自然,教学对接良好,这样的舞蹈切入时机把握才是科学的;反之,就有可能打乱原有的教学程序,起不到应有的助学作用。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木瓜恰恰恰》时,这首歌曲快乐、热情,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歌词,对歌曲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教唱歌曲,学生积极跟唱学习。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舞蹈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舞蹈,与歌曲进行搭配。为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迪,教师适时介绍印度的相关文化,并对印度舞蹈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融合形成深刻认知。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舞蹈表演,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课堂演绎正式开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进行。这里,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舞蹈材料,让学生根据音乐选择舞蹈进行融合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和启发。而且,引导学生对印度文化展开学习是教师的刻意设计,既使学生对印度歌舞有一定的感知,又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效果

音乐和舞蹈有太多的结合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有融合意识,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著名音乐家吴祖强曾说过“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他用最为形象的比喻说出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多媒体展示舞蹈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舞蹈视频片段,可以将学生带入特殊的音乐情境之中,获得的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教学《杜鹃圆舞曲》时,教师让学生听音乐跳进教室。于是学生自行设计舞蹈动作,模仿杜鹃的高飞、低飞以及轻轻啼叫、时而盘旋、时而跳跃的形态特征进教室。课堂气氛欢快起来,教师也加入其中,和学生一起展示舞蹈动作。又如,教学《顽皮的小杜鹃》歌曲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歌舞表演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演绎活动,设计‘小杜鹃’‘杜鹃妈妈’‘小主人’三个角色,佩戴不同头饰,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展开表演,其他同学负责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学生开始排练,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展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演绎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分配,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诠释歌曲内涵。教师及时给出专业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分数评价,最后评选出班级的优胜小组团队。这里,教师为学生设计舞蹈音乐表演方案,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了不同的舞蹈动作,获得丰富的音乐学习感知。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设计舞蹈动作的能力,教师需要给出更多的提示和引导,因为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品质

舞蹈教案篇(8)

(一)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不高

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掌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舞蹈教师没有从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无法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最终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舞蹈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协调性,这对于他们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舞蹈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幼儿园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孩子们掌握不了舞蹈学习要领,导致他们的学习难度增加,进而会降低幼儿园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他们对舞蹈的认识。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他们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舞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过于成人化,不能给与孩子们更多玩耍互动的空间,使得舞蹈内容枯燥,也会影响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

(三)舞蹈教学内容选择较随意

幼儿园舞蹈教学与一般舞蹈教学不同,它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认识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制定的舞蹈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动作,或者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来参与舞蹈学习,限制了他们创作和发挥自身主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孩子们对舞蹈知识的长期学习。

(四)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度不足

幼儿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舞蹈教师需要做好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舞蹈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认为他们不了解舞蹈,无法说出与舞蹈有关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导致大部分幼儿的舞蹈学习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他们的舞蹈学习质量。

二、提升幼儿园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幼儿园舞蹈教师就要从实际教学状况入手,发掘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用更加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向他们介绍舞蹈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他们展现不同舞蹈的特点,然后将其所观所感与舞蹈相结合,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情感性。教师也要做好舞蹈示范工作,将舞蹈有趣、活泼的一面展示给幼儿,给予他们视觉上更大的冲击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激情。

(二)转变原有的舞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幼儿园舞蹈教师需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学习技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舞蹈有着不同的认识,教师可以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孩子们的舞蹈创作热情。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还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在舞蹈的音乐美、肢体美,美中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美,用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从而达到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科学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园舞蹈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比如小班幼儿的舞蹈内容最好选择一些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舞蹈角色中来。形象上可以运用一些小动物或者熟悉的人物,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班学生则可以训练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比如一些喜欢芭蕾舞的孩子,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专业技巧,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并以后芭蕾舞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舞蹈教案篇(9)

幼儿舞蹈以它特有的充满童真、童趣和童乐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伴之以优美的音乐,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效地陶冶和开启着幼儿心灵和智慧,其教育的良好效果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首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被家长送到青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以及幼儿园内外的舞蹈学校学习舞蹈。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舞蹈的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幼儿对于集体舞中队形和位置变化不易掌握。笔者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根据“符号互动论”,采用“队形图谱”的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符号互动论”简述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理论源于美国哲学家W. 詹姆斯和G. H. 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 G.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符号互动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通过符号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

虽然符号互动论未直接论及教育与被教育,但笔者认为其理论与观点可以应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上,用以寻求和解决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某些难题。

二、幼儿集体舞教学难点与“队形图谱”

幼儿舞蹈大多为集体舞,除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外,常常需要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和幼儿位置的变化来提高其趣味性和艺术性,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大多幼儿对于集体舞中队形和位置变化不易掌握。因此,教师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掌握舞蹈中队形的改变及幼儿前后、左右的位置变化,通常的做法是边讲解、边示范,边逐个交待位置变化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明显降低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乐趣和主动性。并且幼儿对队形与位置变化的掌握情况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为此,笔者一直努力尝试寻求―种简捷、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采用过地上作标记,看室内参照物等方法,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

“队形图谱”则是笔者依据“符号互动论”在幼儿学习集体舞的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幼儿舞蹈学习中队形位置变化,将其设计成―种幼儿熟悉,或教师和幼儿约定的相应符号或图案,指导幼儿准确进行舞蹈中队形与位置的变化。例如,舞蹈队形的变化教师用圆圈、人字形、菱形、花朵形等图案发出指令,幼儿的位置变化教师则用与幼儿预先约定的符号发出指令,如面对面的符号是箭头对箭头,背对背的符号是箭尾对箭尾,拉手转圈的符号是风车……同时,教学时配合以在幼儿同方向的手、脚戴上标记如花环、绸带等以示区别。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图案和符号是教师与幼儿事先约定设计的,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加之图案和符号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幼儿领会和掌握的速度较快、效果较好。通常只需经过一定的讲解与训练,幼儿一看图案、符号就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共同应遵守的规定等。当幼儿完全熟悉和掌握了图案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后,不仅教师在幼儿集体舞的教学中可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改善。

三、教学实践效果统计分析与教学建议

为了解和分析“队形图谱”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选择了两个5至6岁幼儿舞蹈班各40人作为实验对象,教授内容为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时间35分钟。一班为对照班,另一班为实验班。具体实践效果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对照班(按通常教学方法)

以上数据说明,对照班的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对于按要求进行队形、位置变换的掌握不理想,教师花费了57.1%的时间用于指导幼儿队形、位置的变换,几乎没有时间与幼儿交流与体验舞蹈乐趣的时间,也不利于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实验班(按队形图谱方法)

以上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对于按要求进行队形、位置变换的掌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只需花费20%的时间来指导幼儿队形、位置的变换,而让幼儿交流与体验舞蹈乐趣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同时,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教学建议

若根据“符号互动论”采用“队形图谱”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少儿心理思维的特点是形象、且情趣多变。教师在采用“队形图谱”进行舞蹈教学,首先应与幼儿约定的相应符号或图案,其次需经过一定的讲解与训练,最后,教师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应强调主体鲜明,浅显易懂,新颖别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启发其想象力。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图案与符号。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在采用“队形图谱”教学时,应尽量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图案与符号,即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幼儿般的眼睛去观察,用幼儿般的心去感受,使选择的图案和符号既直观形象又色彩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与掌握。若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采用“队形图谱”,则可让幼儿共同参与图案与符号的选择与制作,这样在教学中会获得更佳的效果。

第三,采用“队形图谱”教学应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情况下,幼儿都是由于受一定外力作用而学习舞蹈的,如出于父母长辈的要求,或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安排。因此,对老师的教授是依顺和被动的。采用“队形图谱”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确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以逐步引导幼儿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夏英.试论符号互动教育观[J].铜仁学院学报,2008,(4).

[2]王沪川.少儿舞蹈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论[J].科教文汇,2008,(1):109.

舞蹈教案篇(10)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笔者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并在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试图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方案的实施,解决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体体育舞蹈教学学时数量与教学系统化的矛盾,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由此引起人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选用伊犁师范体育学院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础相同。

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课进行教学。

4 数理统计法。

教学实验各阶段所获取的数据统计并处理。

三、优化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优化设计是教学优化的前提,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优化设计方案中依据教学论原理,以教学论原理做指导。

2 优化设计方案中教学程序完整包括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目的、任务、方法、形式、时间、条件和预期结果)。

3 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体育舞蹈的系统结构,选择了最基本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组合和技能体系作为教学内容。

4 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师学生的可能性选择教学模式。

5 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体现出了合理性和多样化。

6 以动态的观点对待教学结构,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随教学任务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和修改。

7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

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四、体育舞蹈课型,单元划分与教学方案的内容-

体育舞蹈现课型教学划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四次课(8课时)。

1 第一单元:认知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健身价值和分类特征。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模式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次与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概述1次课基本动作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2次。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随堂考察。

2 第二单元:掌握阶段。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体育舞蹈不同性质的动作和成套动作,体会每个舞蹈动作的组合,了解体育舞蹈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时间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

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课次与教学内容:华尔兹6次课;伦巴6次课;恰恰6次课。

评价方式:第一组动作老师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对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每班抽查10~15人,成绩达8~5分以上通过。第二次上课的开始对剩余的学生进行考察,通过人数达95%以上开始进行第二组动作的练习。第二组动作考核同第一组。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

3 第三单元:提高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方法,掌握较难度的成套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编实践、使初步具备创编组合动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范例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动作和套路组合,使学生掌握带规律性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自学教材知识,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及其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课次和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的创编与教学1次课,学生创编体育舞蹈2次课。

五、结论

1 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使教学方式进一步科学化的尝试,是高校普通专业班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规划。并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

上一篇: 大专建筑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 执法局招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