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07 05:09:09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1)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提高管理护理职业发展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护士进行现场调查,对护士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影响较为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总得分(155.2±22.1)分,调查结果的评价为一般水平;护理人员年龄、不同生涯、学历情况、家庭所在地、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分析,此类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护士所在医院的级别、人事关系、护士所工作的科室、父母职业、是否需要值夜班以及学历取得途径和护士自身的进修情况有着相关较为显著,(P

关键词:临床护士;必要性;职业生涯

从整体角度来看,计划人生职业生涯以及个持续系统便称之为职业生涯的规划,而对职业通道的设计便是职业生涯设计,随着现今医院中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核心也逐渐被“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所取代,护理工作者在密切关注员工成长,对员工的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能使时间以及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使职业生涯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临床护士职业及时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对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基础,对影响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了仔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二次分层抽样调查,护士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4.6±2.1)岁。

1.2方法

采用《临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我院临床护士职业生涯现状进行分析。

1.3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此案长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无一例失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护理认知、自我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以及护理职业信心和自我认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总得分(1552±221)分,调查结果的评价为一般水平;100例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结果为中等满意;问卷调查表中6个维度中分数最高的是护理职业认知,其次是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及环境、一直从事护理职业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职业发展。

2.2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多因素分析

在分析之前将临床护士职业生涯作为因变量,首先对护理人员年龄、不同生涯、学历情况、家庭所在地、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分析,此类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影响较为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所在医院的级别、人事关系、护士所工作的科室、父母职业、是否需要值夜班以及学历取得途径和护士自身的进修情况有着相关较为显著,(P

3、讨论

从我国目前的护理行业状况来看,其普遍存有此职业盲目选择现象,对于这份工作的选择更多是来自社会压力、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等影响,缺乏对行业的热爱性,故护理工作受到工作价值观、职业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职业生涯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其大多是因家庭因素、收入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自主选择,而护理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五十,除开此比例的人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员选择继续考研深造,有13%左右的人员在从事护理类教育工作,剩下比例人员从事其他职业工作[2]。从我国目前从事护理工作动机来看,要改变这种现状,护理人员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对自我价值实现有准确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出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现实同时明确长远方向。在制定职业规划前,护理人员应对自身内在诉求有明确认知,要对自己内心是否热爱此行业有综合分析,同时要对护理职业的特点与能力要求要展开分析,通过结合自身分析后,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目标,以实现短期目标为动力,以期实现职业长远规划[3]。再者,医疗机构护理管理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此些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由资深人员和护理人员展开有效沟通,且擅于对护理人员工作给予肯定,对优秀的护理人员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工作热情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力,在必要情况下,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要有多方位评价。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规划教育和培训,同时也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提高学历护理人员的专业度,提高以下学历人员的基础技能,对于护理人员发展,应将医院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深化互利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助于护理人员长远目标的实现。其次,医院相关部门也应对不同护理人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制定出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方案,并制定培训教育计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作出科学合理安排。据相关调查显示,针对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调查,清楚认知“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护理人员不超过28%,且此类情况在我国基层医院中尤为严重,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普遍缺乏认知,而在本文研究中,护理人员职业规划均分为(155.2±22.1)分,亦为一般水平,护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在我国的护理人员中认知力度还普遍不够。从护理工作来看,大部分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为女性,且年龄范围多在21~25岁,而此范围内女性婚育情况普遍,缺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婚育后家庭因素同样是职业规划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4]。要切实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专业深化提高,那么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心理建设、素质建设以及职业热爱,通过自身加强来取得职业发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提高自身职业成就感[5-6]。(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丁花.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3:82-84.

[2] 李洪兰,李树銮. 临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及影响因素[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142-143.

[3] 吴旭丽,王惠琴,蔡琳,林华志,梁平. 不同初始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2013,06:247-250.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2)

1.1一般资料以2009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37至41周,平均为39.1周,初产妇126例,经产妇54例,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48例,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

1.2方法

1.2.1确立研究小组从本院产科医疗、护理组中抽调骨干组成研究小组,负责临床路径研究对象的筛选,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负责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评价、临床指导和总结改进,确保其顺利有效实施。

1.2.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2],根据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前、产后产妇的需要、治疗和护理特点,结合科室工作实际,由研究小组制定适合本科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从产妇护理流程为纵轴,并标出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

1.2.3实施分别把入院后实验组的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产妇按照该临床护理路径图进行实施,孕妇入院后先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并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分娩前后的不同时期向产妇讲解及指导相关护理内容(包括入院检查、产前处理、产程观察及处理、产后护理和出院回访等)和最后达到的护理目标,使护患双方主动参与、共同努力。然后,责任护士每天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的内容进行观察和护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在护理路径表上将已实施的内容打“√”并签名,对未实施的内容则在表格中记录作者单位:474250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原因及补救措施,及时予以落实。研究小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专项的满意度调查和变异原因分析,必要时对路径进行修正和完善,协同医生和医院其他部门,保证路径的顺畅实施。

1.2.4效果评价出院前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式,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试卷方式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母婴保健知识考核,统计产妇产后尿潴留、肿胀硬结人数,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汇总,计算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3)

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以临床实践为指南,改变了传统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因此,循证护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循证护理的产生背景与概念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1991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Alba piceuso教授提出,其观点迅速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1]

二、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1、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 例如:长期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2、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例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于长期卧床病人产生压疮的原因,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等各种权威文献及资料。

3、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 例如:对找到的各种资料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判断其真实性与可利用价值。

4、将所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例如:利用所搜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该计划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

5、实施该护理计划,并通过自评、同行评议、评审等方式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例如:根据已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操作。最后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

三、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临床实习生活

在护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后,直接接触临床实践,有时候并不能马上适应,反而感到手足无措。而循证护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过渡。例如:在初次进行穿刺操作时,学生们可以提前记忆关于穿刺操作的理论过程及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在穿刺过程中,可以在脑中回忆相关知识,减少出错。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使学生们临床实习的效果更好。

2、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每一个患者都有可能会得有某种疾病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就有可能并发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循证护理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已知并发症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也可帮助学生在护理操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

3、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

循证护理以护理理论为依据,以护理实践为指导,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中仅仅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方法,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升到更加科学的层次,极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在护士规划化培训、护理查房乃至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让护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循证护理的深刻涵义,提升临床实习的质量。

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意义

1、对临床实习护生的意义

循证护理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给护理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对护理学科而言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护生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灵活地结合运用,使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理论有更广泛的涉猎和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们才会在临床实习中有所提高。

2、对带教老师的意义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权威的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教授于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们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也能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主动思考,主动求知。这样既能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又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3、对患者的意义

对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方法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倍,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同时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对患者来说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循证护理强调将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科研结果和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确保护理人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卫生资源。

循证护理自产生以来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都使护理学科一步步地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将循证护理充分应用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模式,能使临床护理工作发挥其最大效能。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临床实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深刻领悟到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的医疗术语,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得到提高,也能使护理教育的效果得到改善。

循证护理改变了传统的医护关系模式,使护理拥有丰富而独立的护理体系,让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全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整体护理日以推进的情况下,循证护理凭借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必将在现代护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慧贞.循证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

[2]章新琼,谢伦芳.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2.10.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4)

CDTM中,临床药师可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径、药物治疗方案的转换、营养支持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等进行调整或提出意见。随着临床药师不断参与到CDTM工作中,已经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相关工作者好好地借鉴与学习。

日本极其重视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临床药师必须进行6年(4年药学基础知识+2年临床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药师在病区的服务工作管理,随病区主任查房,监测用药记录,治疗干预发生时临床药师填写的给药建议单,医师或护师填写的采纳或执行单,参与病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等。澳大利亚由于自身卫生体制的关系,药品服务一直是独立于临床服务之外,社区药剂师、医院临床药剂师、行政药剂师、学术药剂师等分别在社区药店、医院药房和医院病房、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等处从事相应的工作[9]。英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是由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合作制定并实行治疗监测计划,以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10]。

2国内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2.1临床药学发展历程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开始由简单的保障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等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与医师一起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成为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临床药学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已从政策高度对医院药学转变工作予以关注。200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又开始积极筹划,大力推动中国临床药师制建设,2005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临床药师的培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总结中国临床药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了《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相关附件,进一步探索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模式和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了临床药师在二、三级医院的配备数量。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临床药师工作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临床药师建设思路基本清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内容和方式基本明确,临床药师工作的规范化基本建立。2011年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组成的临床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和毕业后再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临床药学实践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基本开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用药咨询和用药宣教工作;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2临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于1989年开始在高等院校试办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到2012年全国至少有34所全日制高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占全国开设药学专业本科高校总数的14.2%。借鉴美国PGY1和PGY2的教育模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进行临床药师培训教育(1年周期的毕业后再教育),截止到2013年底,在全国各地已批准133个部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肩负着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要达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关于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配备的规定,中国合格的临床药师数量缺口巨大。如何解决合格临床药师的来源已成为制约临床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临床药师自身综合素质存在差异、考评机制尚不健全、人们对临床药师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现行医疗体制和法律法规对临床药师工作保障机制缺失等,致使临床药师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3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

现阶段临床药师可以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根据诊断和药物治疗原则,提出用药意见或建议,协同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开展药学查房,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向临床医疗团队反馈患者用药情况,并建立相关工作记录和重点患者药历;参与疑难疾病、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以及会诊和救治工作;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测与治疗方案设计,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教育;参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的培训,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临床药学教学、实习带教和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等相关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除完成上述日常工作外,还应着重关注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力度,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基于医疗流程的特殊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全面真正实现对门、急诊处方,以及病区长期和临时医嘱实行事前审核,为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临床药师应该联合医务、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处方和医嘱的事前审核。2013年上海市医院协会在临床药师培训中着重要求学员进行“处方和医嘱的审核”学习并进行了考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应总结经验继续推行;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做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做好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制品的处方点评与干预的评价;关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在TDM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体化预测与实施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药学工作系统的升级与应用等;大力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科研计划的落实,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技术的不断应用,临床药学研究在药物临床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专项点评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药物基础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药学人员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使临床药学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国内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下发了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在内的多个法规文件,对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2010年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申报与资助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5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获得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资金资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临床药学的建设新思路,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关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中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药学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做了一定的工作。学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制试点单位,2008年成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潜力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共有12名临床药师分别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肿瘤、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小儿科和急救创伤中心等科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包括门诊和急诊处方点评、抗生素处方评价、住院医嘱评价、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评价、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患者用药教育、参与院内和院外会诊,以及社区用药宣教等。4年来,心血管、内分泌、呼吸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带教点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临床药师60余名。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项临床药学研究,近5年来学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5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研究生点新教师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药现代化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及其他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近3年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ToxicologyLetters、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PublicLibraryofScienceONE(PLSDNE)、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等知名的国际期刊发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20余篇,主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新编治疗药物学》、《肾内科常用药物的联用与辅用》和《新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等6部专著。副主编全国规范化电子教材《临床药理学》和《体内药物分析》等专著。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循证护理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护理领域对循证护理的深入,临床护理人员开始将循证护理的方法整合到护理实践中[3-5],对推动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益处。然而在认识和推广循证护理护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对循证护理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误区,影响了循证护理的正确实施。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的实质进行一步的探讨,对目前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错误理解进行分析,以期建立对循证护理概念和方法的正确认识,切实推进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

1.1循证护理基本概念的分析

从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上分析,作为全球第一所循证护理中心的英国York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主任Cullum教授和美国Rochester大学护理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Ingersoll博士在界定循证护理时,借鉴循证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Sachett教授等对循证医学的定义,认为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得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这一定义所阐述的是一支能够决策的过程和工作的方法,因此循证护理从概念上属于一种决策程序和工作方法。

1.2关于对循证护理概念的错误理解

目前存在对循证护理概念的一些错误理解,如认为循证护理是一种护理模式,也有人认为循证护理是一种组织护理工作的形式。

应该澄清的是,所谓护理模式( nursingmodel)是阐述护理现象,陈述护理命题,反映护理理念,并应用演绎系统表现概念之间相互的系列抽象结构[6];护理模式必须具有逻辑性,例如Orem的自理模式和Neuman的系统模式,而循证护理是指导临床护理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的一种程序,并不涉及演绎概念之间的关系结构。因此,“循证护理”并不是一种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也不是一种工作形式无论是功能制护理、责任指护理、小组护理、还是临床路径,均是组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任务、工作结构的形式,循证护理并不涉及工作结构,因此不能将其与护理工作形式或护理模式混为一谈。循证护理实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观念或理念,它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做出临床判断是,学会查询研究证据、评鉴科研证据、并利用科研证据,同时将所得到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结合,做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2 循证护理的实践步骤

近年来,循证护理已经在我国护理领域迅速推广,循证护理通过寻求最佳临床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护理包括五个具体步骤:1)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2〉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3〉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4〉将所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换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5〉实施该护理计划,并通过自评、同行评议、审评等方式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

3 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

3.1循证护理应将文献综述后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在循证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这一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献综述,一般的文献综述有以下局限性[7]:1〉其选题往往是近年来又较大进展的专题,或存在较多争议,需要整理归纳的专题;2〉 其检索方法变异性较大,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对所选择的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进行评审的要求;3〉往往对要阐明的观点带有一定得倾向性,收集资料时常常会选择于自己观点一致的文献;4〉只对研究结果作定性总结,很少对文献的设计、研究方法、结果的科学性加以评论,对可能存在的偏移没有进行纠正。

而循证护理要求对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该种类型的综述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系统综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该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文献综述,表现在以下方面:1〉系统综述有规范统一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检索并选择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收集提取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并形成结果、结果的解析、系统综述的修正与更新等步骤,因其系统、全面、深入,并包含对文献的系统查询、严格评价,统计分析,故称为系统综述。2〉系统综合要求在批判、评价的基础上全面收集资料,避免一般综述收集文献上存在的倾向性;系统综述过程是相当深入、系统的,例如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署(AHCPR)在制订“急性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时,专家组曾查阅了12个大型数据库,收集9000多条引注,并评价和综述了其中的1100篇文章才作出“急性疼痛管理的系统综述”,并从中总结出“急性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8]。

循证护理强调以证据为基础,更强调病人的参与意识,正逐步被应用于护理实践中[9],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能运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护理中,并能取得疾病预防的满意效果,特别是在健康宣教中,能取得病人及家属的认同[10]。循证护理实践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只要认识到差距,澄清认识,不断探索和实践,它将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 3(1):65-68

[2]Mulhall A.Nursing,reseal'oh,and the evidence.Efidencebased Narsing,1998,1:4-6..

[3]谭娴玲,张竹馨。循证护理在哮喘患儿家长依从性控制中作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082-1083。

[4]李雪英,黎方红。脊髓损伤病人循证护理探讨。护理学杂志,2004,19(8):67-68。

[5]燕美香.循证护理在神经压疮预防中的初步应用。护理研究,2004,18(3B):526-527.

[6] Fawcett J.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onceptual Models of Nursing .3rd Ed.Philadeplhia:F.A.Davis Company,1995.2-3.

[7]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5-68。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6)

1构建护理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评分系统(TISS28)与综合护理时间的相关性,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从而预测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需求,动态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在经过随机抽取样本63例,并按照TISS评估规则记录了评分分值,最后应用MATLAB软件对本次模型构建研究中收集和整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数据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就将临床护理综合评价通过回归拟合数学模型。笔者在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构建时了解了回归分析建模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得以顺利解决了离散数据建模的难点问题。本次构建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顺利完成。

2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时,笔者根据目前医学院中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和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率先进行临床护理综合评价评分调研分析,研究和整理出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结论。针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将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打造完善,既不浪费人力,又能保证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受到的护理质量,这也是本文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根本目的之一。2.1制定数学模型具有的统计学意义本文在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问题以及数据整合构建模型研究中,评价模型的构建设计合理,并且圆满的完成了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意义。在研究中发现,不同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与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数学模型的构建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制定数学模型时应当严格按照医院相关科室的规章要求,保持手术室的洁净,有效地预防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交叉感染问题,这样才能够合理而有秩序的完成抽样调查和数据整理任务。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管理计划的制定方面,只有详细的遵守临床护理的每一项任务,才能够在模型构建中突出的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制定数学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帮助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科室的管理计划的执行。2.2评价模型的正相关问题通过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情况了解,知道了必须严格对人员的管理的需求,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够帮助提升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质量。本次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相关情况和数据时,了解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完整的防护装备从专门的通道进入,严禁外部人员无故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减少含菌量。在构建评分模型时,更是要严格按照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规则要求进行处理。在本次模型构建研究中发现,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有较强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中必须设立装备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正常而有秩序的为进入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之后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之前的抽样调查中,由专门人员依照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通知要求发放必需品,并且在调查研究结束后原样回收,确保收发一致。这样保证了本次调查研究数据的准确定。而笔者患者在收集和整理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时,也做到了精细求解,防止数据统计错误和遗漏的问题发生。2.3严格检查建立的关系模型统计工作在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时,笔者发现前人的论述文献中总是注重护士长的全岗位检查工作,由此说明,护士长的全岗位检查工作对于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关系。只有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才能够及时地发现胸外科等科室的重症监护室的问题并进行公布和处理。对于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数据统计和整理研究发现,国内多所大中型医院外科科室的临床护理服务都能够及时地处理解决患者的问题,重点做好无菌操作情况的监管。这不得不说是规范护士的巡查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TISS28评分与护理人员配置的关系模型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排查。通过研究发现,只有严格的建立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管理制度,并且定期检查关系模型的统计工作,才能正常有序的完成护士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指标。2.4重视问题的处理笔者在做本次的模型构建研究过程中发现,任何科室的日常管理制度都不会是百分百完善的,要善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正,以减小问题引发更大问题的概率。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中,无论性质和大小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是需要受到细心护理的。本文研究的重心就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了解了对于比较棘手的不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的制定解决方式,对于这些棘手的医疗护理工作,一定要率先摆正态度,然后详细有次序的制定整改方案,这样才能够将问题逐步解决。对于医疗工作中涌现的问题,就是应当重视处理和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综合评价已经在前文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建模中做出了详细的记录和档案保存,可以作为以后定期整理和整改的数据基础,以便提高监护室中的监护管理制度。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护理人员配置的关系模型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预算上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和完善护士护理工作,提高医院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中的监护管理制度。重症监护室是外科诊疗工作结束前后对病人进行护理治疗的关键场所,同时它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区域,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综合评分模型的建立,对于护理病人、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与综合护理时间的相关性,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从而预测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需求,能够提高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管理效率,有效地降低感染率,发展其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预算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作者:李祯 王爱萍 薛军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

临床教学主要是指协助实习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进而获取继续教育所需的个人技能。在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医医院推行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以西医护理为导向,缺乏中医特色。为贯彻执行《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彰显中医护理特色,必须要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训[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中医护理带教临床路径进行带教,旨在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2例,女性有8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在(27.56±2.67)岁之间;本科45名,专科32名,中专13名。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90例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45名,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待学生步入临床后,带教老师予以入科教育指导,并进行评估考核,阐述规章制度、科室环境,讲解日常工作流程。依据实纲要求,每周进行1次讲课,每月进行1次查房,并做好出科考核,其余时间跟班,按照工作与病人具体情况,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第1d由带教老师进行接待,基于当天教学工作完成后进行入科教育与评估考核;第2d阐述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并熟悉患者;第3、4d进行操作示范,予以实践指导;第5d至2周介绍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阐述中医操作技术;第4周进行大纲要求实践,予以评估与综合素质考核。

1.3 观察指标

出科时,考核小组对实习生进行中医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掌握临床实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中医理论、操作、综合测评成绩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理论、操作及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实验组 45 67.89±19.08 54.58±9.78 76.56±3.41 90.77±6.26* 92.86±3.12* 94.83±2.55*

对照组 45 70.48±18.06 52.65±8.96 75.23±3.01 87.50±4.12 84.72±3.20 91.84±3.53

t - 0.661 0.976 1.961 2.927 12.217 4.60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在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哈佛医学院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中,将临床路径与其他带教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针对护理临床教学方法而言,以往主要应用学生跟班制,依据当天基本工作量,基于把握患者状况的前提下,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在时间安排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教学目标要求执行不固定,往往容易受带教老师素质或工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讲、不讲等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将临床路径引入其中,做好时间管理,可有效控制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路径在带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在带教中,把教学计划进行直接,细化到各个护生实习生身上,并依据时间管理计划,带教老师以教学计划为导向,制定有目的性的带教模式,一定程度上对老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划,可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等现象,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3]。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8)

临床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也是成果管理的工具之一。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大多应用于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对于妇产科病人的应用尚不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医院妇产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使护理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1妇产科临床路径概述

1.1临床护理路径的涵义与意义国外学者认为,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路径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结果就是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国内学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包括准备、制定路径、实施、监测及评价、改进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相互连接,可以不断改进。

在临床路径的研究意义方面,临床路径是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用路径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到位率和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和缺陷,提高护理核心质量,规范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及症状护理质量。②用路径方式深化对病人身心、环境的整体护理,体现人本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③提高专科护士素质。④合理安排和指导病人诊疗过程和费用。

1.2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与过程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抢救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诊疗护理计划。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规范诊疗护理有效手段,我国卫生部于2011初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施行了卫生部的首批8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其具体方法与过程如下:

第一步:由院方组织,选定负责医师,由医师、护士、行政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并做出文献报告。并且,必要时请专家指导。

第二步:选定临床路径执行对象,从病历记录及日常医疗经验中选出基本且重要的医疗项目,以及相关资料如住院日、费用等,结合文献分析,确定基本标准,制定临床路径草案,提供科室讨论。

第三步:召开研讨会,征询专业小组以外的相关医疗科室和非医疗人员的意见,修改临床路径草案。

第四步:举行临床路径说明会,向临床路径实际工作相关科室人员说明临床路径的内容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临床路径并达成共识。

第五步:成立宣讲小组,对相关的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记录的方法、变异的处置等。然后开始试行,在试行中收集变异、分析变异,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2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2.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近十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病种已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而是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例如:在日本近年来也开展了正常分娩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保证产褥期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简单易行,产妇住院时间缩短等。这种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先后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医疗机构逐渐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着手对其实施方法、流程设计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北京、山东、浙江、四川、湖南和河北等地均先后邀请了WHO顾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教授吴袁剑云博士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讲学,对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随着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扩大,其应用的范畴也不再仅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

我国科研型护理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妇产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由于护理工作繁重,护士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及工作量大,给妇产科开展科研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现在的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被动服务现象严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

2.2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研究在妇产科中实时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更多地参与影响其护理的相关决定,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作为质控依据,管理者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反馈回临床,使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国外已有报道,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指导妇产科单元的医疗救治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并非由人为主观决定,而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救治方法,它体现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的理念融入了患者护理之中,这一理念恰恰迎合了妇产科患者救治的需求,在时间紧迫性上突出了其重大意义。因此,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救护中的应用尚缺乏有力证据报道,还有待妇产科临床人员进一步研究。

3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

3.1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规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妇产科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相关的护理观察记录,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关注的常常是疾病和损伤,而对病人的其他状态甚至隐私无暇顾及,他们谈论病情而不与病人交谈,会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

3.2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医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准确揭示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过高期望,与医护人员间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差异。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不能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不能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因而不能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

3.3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近年来,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医疗财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医疗费用有膨胀的现象,但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成本耗用的制约与品质的控制、改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医疗机构纷纷采取临床路径的策略,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目的,然而,他们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在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后,不能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不能通过评价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后改进后新的路径,使得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遇到阻碍。

4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策研究

4.1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医院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服务,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妇产科应围绕“以人为本”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更新管理理念,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生活护理,增强护士责任感,密切护患关心,为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

4.2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盘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单位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纪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要实现其在全院范围内的推广,实现治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以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基础。

4.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过程中,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对路径制定和完成的成本进行评价,虽然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实施进行的病例管理所花费的成本、总的医疗成本是否节省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并没有考虑进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病人的实施是否真正节省了医疗成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总结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对于医院而言,要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临床路径带教;中医外科护理;实习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关系到护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临床带教工作也成为一项严峻的任务。临床路径是结合医学证据以及指南对疾病进行治疗和管理,实现对临床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同意,减少失误以及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医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通过制定时间性、计划性的教学计划,科学引导护生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了带教质量。本院通过对60例护生进行分组研究,对临床路径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中医外科实习护生60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19岁到23岁,平均年龄(20.1±1.2)岁。其中中专学历8例,大专学历15例,本科学历25例,本科以上学历12例。按照两组护生的实习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参观科室环境,并由带教教师制定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带教时间,结合带教计划开展教学。实验组护生给予临床路径带教,由带教教师制定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路径教学计划,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教学,临床路径带教内容如下:(1)第一周到第二周。组织护生熟悉医院环境,包括实习科室环境、中医外科环境、医院环境、医院设施、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介绍此次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的相关内容以及时间安排。便于护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熟悉医院单位的设备,另外对护生介绍不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责内容。(2)第三周。带教教师指导护生进行操作,使护生掌握中医外科护理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过程中,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操作,熟悉术前的麻醉操作以及术后相关疾病基础护理等。(3)第四周到第五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护理流程和操作,并经带教教师的指导,由护生结合护理程序对中医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专科技能实践,开展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见习工作,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4)第六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相关标本的采集,并指导护生学习特殊的化验标准采集,组织护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患者的常用药物,学习相关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征。(5)第七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的急救和应急工作,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6)第八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护理文书的书写,了解书写规范和标准,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结束后对此次实习过程做一次总结。

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效果评价,包括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内容掌握程度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教满意度。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1)掌握:护生能够完全掌握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且能够完整复述以及独立操作。(2)部分掌握:护生能够掌握部分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可复述部分内容,部分操作需要人指导或者部分操作失误。(3)未掌握:护生理论和操作方面掌握不足。达标率=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同时对两组护生进行成绩考核,考核分理论、实践两部分,满分各为100分。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4.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掌握程度对比。

实验组护生的达标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对比。

实验组护生认为本组带教方法可提高学习积极性、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对带教工作满意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

实验组护生在理论、实践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带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护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带教模式,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障了教学质量,且充分应用教学资源,明确了教学方向,使教学模式实现程序化以及标准化[1]。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系统的学习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护生能力掌握理论、操作、经验等内容,导致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临床路径护理带教实施后,一方面使带教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和有方向,教学计划也更为有条理,规范了带教内容,使护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便于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的应用,使护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高,强化了护生的动手能力,且通过教师的指导,护生能够在产生问题的同时通过实践和了解总结答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护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带教满意度。本院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知识掌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妃芳[2]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带教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刘雪峰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

临床护理科研工作计划篇(10)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迅猛增长之势。WHO糖尿病全球负担研究(WHO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Study)表明,至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由2000年的2080万增至4230万,位居世界第2位[2]。新疆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全国水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3]。国际著名教育家Assal教授提出:“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糖尿病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推广及实行糖尿病护理管理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4]。

健康教育是医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富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5]。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护士如能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其教育技巧,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尽早认识和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7]。新疆地区糖尿病教育起步晚,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相对落后,缺乏专职的糖尿病教育护士,而现阶段临床实际工作中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依靠临床一线各科室护士来完成的,因而应加强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学习,提升临床护士的糖尿病护理能力,从而保障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及安全。按《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提出的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的规划[8],为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本院2011年4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培训。本研究采用“多样化集中授课与一对一专人责任临床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可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提升了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33个科室的临床护理人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知晓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培训目标、内容与具体方案。2013年3月-2014年3月分两期培训本院非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人员136名,并将培训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名,对照组放在第一期进行培训(传统集中授课和随班临床带教),试验组放在第二期培训(多样化集中授课和统一专科操作培训后进行一对一专人责任带教)。两组研究对象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 (1)建立专科护士培训三级管理体系,学员须接受护理部组织管理、培训基地管理及带教小组成员管理,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2)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成立“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领导小组”,内分泌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组织培训基地的全面的管理工作。小组下设理论管理小组和操作管理小组,各小组组长负责督促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内容按期完成。(3)实行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责任人负责制,着重负责对专科护士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督促培训工作按计划落实到位,确保培训质量。(4)培训学员的招收及资格审核由管理小组统一管理,培训质量由负责人管理。

1.2.2 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法 培训管理小组根据糖尿病专科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法。参考《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糖尿病管理及教育学组出版的《糖尿病护理与教育指南》,改编为符合非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人员糖尿病培训需求的教材。教学时间分配:理论培训时间(40学时);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培训时间(48学时)。考核方法:成立考核小组,成员由护理部、项目负责人、内分泌护士长及护士骨干组成。

1.2.3 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对照组完全采用传统集中授课,即培训形式为多媒体教学,授课老师根据培训计划,系统性、整体性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临床经验、教育经验,来开展课堂教学;试验组采用多样化集中授课,即培训形式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演示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等多种形式培训。两种方法的培训时间一致:集中在10个工作日的下午15:30~19:30,共40学时;培训前后学员均进行统一理论考核。(2)临床实践:对照组临床实践采用随班带教方式,即不固定带教老师而是跟班跟老师,理论结束后不集中统一专科操作培训而直接进入临床实践,由跟班的老师培训。试验组采用一对一专人责任带教与统一专科操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统一培训:安排集中操作培训,统一各项操作程序,纠正护士以前在临床中的操作错误。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操作培训由从事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操作采用一对一培训方法,阶段操作固定培训老师,负责按期完成该阶段全部操作项目的培训,学员由浅到深轮转接受各阶段操作培训。试验组学员临床实践前先对学员进行操作技能摸底考试,对存在的问题,指导老师集中统一专科操作培训,培训后再进入临床实践。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培训时间:6 d,共计48学时。临床实践为内分泌病房大、小夜班各1 d、白班2 d、糖尿病门诊1 d、临床实践考核1 d(包括专科操作考核及一对一糖尿病患者教育)。

1.3 评价方法 学员每项操作考核合格成绩定为≥80分,本研究选用血糖仪使用操作考核合格成绩≥80分进行评价。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根据学员平时综合表现计分,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实际并征求各位带教老师意见后,设计了临床实践综合评定考核表,包括实践态度、组织纪律、专科操作能力、工作能力、教育能力5个部分,满分为100分,占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70%。个体教育:完成一对一糖尿病患者教育1例,满分为100分,占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3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血糖仪使用的考核成绩及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公布了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约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另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约1.48亿[9]。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严重不足[10]。造成这种局面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和医务人员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医务人员本身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高低有很大关系。未经过系统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教育则导致教育效果下降[11]。糖尿病专科护士作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糖尿病管理小组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通过对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小组成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力,并带动对所在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达到对各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教育和管理,提高其对糖尿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其糖尿病综合控制水平。

本研究糖尿病专科培训中理论采用多样化集中授课,即培训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演示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等多种形式培训。这种培训形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既保证了学员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培养了学员从临床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护士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甚至产生依赖心理,造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及对专业兴趣的下降等[12]。

便携式血糖仪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许多便捷,可以随时监测自己血糖水平的变化,是当今医疗实践方式发生新变化的典型代表,血糖检测值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因为血糖测定值的高低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13]。所以,要求护士不仅要了解血糖测定的重要性,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血糖结果,还要掌握规范的血糖仪使用操作流程。在临床技术操作中,非内分泌护士缺乏规范的血糖仪使用操作流程,对于血糖仪的清洁、校检工作均不够重视,对血糖仪的参数等相关事项不够了解,血糖试纸开启后,没有及时将使用期限标注好,再加上采集血样时,护士的采集方法不规范,均会导致发生血糖偏差,从而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一对一专人责任带教与统一专科操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统一培训:安排集中操作培训,统一各项操作程序,纠正护士以前在临床中的血糖仪操作错误。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操作培训由从事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操作采用一对一培训方法,阶段操作固定培训老师,负责按期完成该阶段全部操作项目的培训,学员由浅到深轮转接受各阶段操作培训。试验组学员临床实践前先对学员进行操作技能摸底考试,对存在的问题,指导老师集中统一血糖仪使用操作培训,培训后再进入临床实践。本研究两组护士培训后血糖仪使用的考核成绩,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非内分泌护士缺乏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教育能力,在进行健康教育和糖尿病护理的时候,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本研究采用一对一专人责任带教与统一专科操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糖尿病专科培训,注重培养专科护士的健康教育、临床专科操作能力、工作能力,重视对患者的个体教育。本项目在临床实践阶段,为学员提供了多种糖尿病教育模式和护理门诊的实践,采取1:1的带教比例,即1名老师带教l名学员,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接轨,要求学员完成完成一对一糖尿病患者教育1例,有利于学员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语言表达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提高糖尿病护理评估及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本研究两组护士培训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糖尿病专科护士是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糖尿病教育、管理和护理方面的科研设计者和承担者[14]。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传授、社会关怀、心理支持等,较好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15]。

因此,提高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糖尿病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其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满足当前各科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的需要。采取多样化集中授课与一对一专人责任临床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可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提升了临床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值得在护理人员专科培训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燕萍.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31(31):5625-5626.

[2] Wild S,Sicree R,Roglic G,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2):1047-1053.

[3]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6):384-389.

[4]姚海欣,周雷,卢雪琴.PBL教育模式在分阶段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42-2143.

[5]傅晓炜,张美英.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成效分析[J].护理学报,2010,9A(17):29-31.

[6]陈风华,韩蔚,徐翠红.健康教育对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49-650.

[7]高小华,卢羽洁,沈晓洁.PBL与LBL结合教学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4(18):2879-2881.

[8]王素婷,张秀英,郭永勃.有限人力资源配置下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及体会[J].医药杂志,2011,23(3):98.

[9] Yang W, 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10]梁玉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56-1557.

[11]叶会玲,孙秋华.国内糖尿病教育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21-323.

[12]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等.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

[13]杨冬梅,杨洪芬,张正君,等.院内便携式血糖仪2010-2011年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7-149.

上一篇: 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 下一篇: 学校扶贫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