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9 03:46:57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1)

    一、深入贯彻工会十四大精神,不断完善健全工会组织建设。

    我局现有职工142人,会员142人,职工入会率达100%。工会小组8个,工会委员会委员6人,每年经费收入 3万元,职工活动中心300平方米,职工教育中心80平方米。近年来,局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工会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动员和团结全体职工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做出了重要贡献,切实履行了各项职能,先后多次被县总工会评为“先进基层工会”。

    二、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政务公开,切实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责。

    近年来,局工会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不断增强建家活动的生命力。我们坚持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在会上,认真审议行政工作报告以及财务工作报告、职工福利费使用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事项;听取局领导的述职报告;开展民主评议局领导干部活动;对职工代表提案认真进行解答和落实;参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听取职工的批评和建议,完善工作计划和考核管理办法,对职工关心的相关问题、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了公开和商定。我们对职工代表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水平,使其正确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实施民主监督和管理权力。职工代表大会、政务公开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和管理权力得以充分实施和发挥,广大 职工的主人翁感进一步增强,建家创模活动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三、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多方位帮扶困难职工群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重视职工的生活,把温暖送到每位职工的身边是局工会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情感工程”。我们成立了特困职工帮扶领导小组,建立了救助基金,每年制定送温暖工作计划,通过专题摸查及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对每位员工建立个人档案,根据他们的情况落实帮扶办法。

    按照上级工会精神,我们对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印发《宜阳县国土资源局职工生活状况调查表》142份,对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职工收入、住房、供养直系亲属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向局领导汇报职工困难情况,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实行医疗保险社会化后,退体职工因年老体弱,对医疗保险程序不了解,住院、报销有一定困难,工会出面同县医保中心协调,简化单位职工住院程序,并积极协助职工完成审核、报销等工作,切实维护了职工自身利益。

    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在每年“双节”,局党政领导、工会就会邀请局离退休职工一起以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对局自身建设及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大事进行座谈,认真听取离退休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去年,为使局离退休职工过一个愉快的“五一节”,在局工会的建议下,我局花费2万余元,请15名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到华东五市旅游一周,开阔了离退体职工的视野,更使离退休职工感到了局领导班子的关怀和局工会的温暖。在遇职工家有红、白大事、伤病、家庭发生天灾人祸时,工会坚持登门探望,帮助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自XX年以来,共看望、慰问伤病职工、家属40余人,探视家有婚丧大事职工35人。为认真贯彻女职工权益保护规定,保障女职工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待遇等权益,工会坚持开展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和“三八”妇女节慰问活动。局党政领导、工会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职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员工有了困难、有了麻烦都愿意找工会,因为在他们心中,工会就是自己可亲可靠的“娘家”。

    四、围绕土地管理中心工作,大力进行职工素质教育。

    高度重视职工素质教育,教育和激励职工立足本职,学先进、比贡献,争效益、创一流。三年来,共组织员工外出培训50人次,内部举 办培训班9次,职工培训率95%,所培训职工能够将学习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在今年上级下达的农用地估价工作中,测绘队职工经过努力工作,共转绘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3幅,收集相关背景材料11本,填写各种定级因素的表册300余份,于8月中旬顺利上报市局,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上级下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库建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库工作中,我局作为全国范围内30个土地利用现状资料较好的县,顺利通过省厅对建库资料的初审。据市局反馈信息,在全省申请国家建库的8个县区中,我县的数据库资料最完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日常工作中,对职工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为鼓励职工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局规定了凡参加本系统、社会各种院校继续教育的,按学习的不同形式、层次、专业等情况给予奖励。由于采取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职工岗位自学成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参加各种学历继续教育的职工有30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职工有49人,本科学历10人,3人获土地估价师资格,2人获土地拍卖师资格。在今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考试中,又有6名职工参加了考试。在职工的素质教育中,工会也积极听取职工意见,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切实把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爱单位的表现。职工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更增强了职工与单位同舟共济的责任感。《1》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想方设法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工会一直把职工之家建设同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搬入新办公楼后,局领导十分重视工会活动场所建设,建成了容舞厅、活动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以图书室、阅览室、职工教育为一体的职工文明学校,以蓝球场、体育训练场、露天舞厅为一体的室外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同时,我们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许多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投资购买了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器具,订购了《河南工人日报》、《中国工运》、《妇女生活》、《河南国土资源》《人才燎望》、《人民日报》、《洛阳日报》等15种报刊杂志,为搞好文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登山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游览了我县灵山寺、花果山等名胜景区;组织开展迎接新世纪,元旦职工长跑活动、“五一”劳动节职工运动会、象棋比赛、扑克牌双升竞赛、庆祝建党79周年歌咏赛和诗歌朗颂会等丰富多彩的文 体、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县妇联举办的女职工体育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组织职工参加本系统书法大赛、有5名同志分别获得硬笔书法一等奖活跃了职工生活。通过开展活动,激励广大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土地管理事业发展服务。

    为营造一个“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局工会及政工股还开展了各类的评先工作,对评出的先进个人在每年的考核评比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先进个人,局工会积极将其先进事迹以信息、板报等形式在单位大力宣传,在全局形成了学技术、钻研业务、比学赶帮的良好风尚。地籍股股长刘明同志,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及丰富的地籍管理经验,使她成为全市地籍管理的佼佼者。去年,被市工会评为“巾帼标兵”,她的先进事迹经过局工会的大力宣传,成为了全局职工学习的楷模。

    六、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促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2)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处工会能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全处职工学习时间,原创: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全处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时处工会注重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橱窗和简报等宣传阵地,对市政设施管养工作和单位的改革、发展进行广泛宣传。为把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做实做细,处工会对全处干部职工反映的问题和要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向职工解释清楚。认真做好工作,做到热情接待、细心疏导、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尽量给予职工关心和帮助,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解释疏导。

二、围绕市政管养,积极协助抓好单位的建设和管理

2005年,处工会紧紧围绕市政管养这个中心工作,积极协助单位的全面建设,确保了我处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年共完成沥青路面维修40000多平方米,排水疏挖13.8公里和市政设施的日常监察工作。完成了紫薇大道人行道铺装和安装路灯工作。全年主干道灯明率达100%,次干道灯明率达98%以上,破路恢复率达100%,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对市政110报修热线、市长热线反映的设施报修问题能及时进行维修和回复。在我市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市及各项迎检中,加大了对市政设施的维修力度,确保了市政设施的完好,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在我市的小巷改造治理工作中,全处克服老城区施工场地狭窄、人车流量大、大型机械不便作业等诸多困难,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完成了建委承担的113条道路中的78条道路建设工程。省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处工会委员会全体成员都能深入一线,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三、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多年来,处工会始终按照《工会法》的要求开展工作,坚持以法治会,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对个别基层工会进行适当调整和充实,为基层工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管好、收好和用好工会经费,坚持经费独力管理、坚持为职工服务是我们的原则。在本年度工作中,处工会能够认真遵守国家政策,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对工会经费使用,坚持先审后批的程序,合理使用和调配,加强了对经费的管理工作,确保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基层工会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工会的各项职能和任务,都要通过基层工会来完成。把工会建成温馨、民主、和谐、团结向上、深受广大职工拥护和信赖的职工之家,是处工会的责任所在,也是处工会工作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和水平,是建设好工会的重要途径。为此,处工会积极组织参加市城建水利工会举办的各种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四、突出维护职能,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职代会是加强民主管理的有效手段。处工会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入口,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信息管理机制。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拓宽民主渠道,反映职工心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好工会劳动保护三级网络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利益。去年4月份成功举办“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在市城建水利工会组织的“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我处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通过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处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五、关心职工生活,送温暖工作落到实处

处工会始终本着全心全意为职工说话、办事的宗旨,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意愿,为职工排忧解难。一是建立了职工热点、难点和思想动态反馈制度。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处党委、行政及相关部门反映。二是坚持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积极筹措送温暖经费,坚持日常和重大节日慰问活动。通过送温暖活动,使困难职工得到了及时的帮助,感受到单位这个大家庭的温暖。2005年春节前向5个困难户捐款1800元,5月份助残捐款1300元,7月份助学捐款2800元,向单位所在社区捐书800余本(套)。

六、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活动,职工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使全处干部职工更好的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市政设施管理水平,通过对职工技能状况和业务素质的分析,为帮助广大职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我处每年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职工达180多人次。原创:培养和塑造职工创新先进典型。组织全处职工参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知识竞赛。认真组织职工开展了《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集体合同条例》的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了去年9月份河南省市政测量工技能竞赛和11月份市城建水利工会主办我处承办的安阳市道路养护工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全处干部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3)

六公司现有职工2344人,下属58个基层单位,其中项目经理部50个。根据局创建和谐企业“模范职工之家”的文件精神,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争创和谐企业“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小家”活动。公司成立了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会委员为成员的建家活动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项目经理部)也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和谐企业“模范职工小家”领导小组。*年12月份六公司党群工作大检查中,公司工会对各基层单位(项目经理部)创建和谐企业“模范职工小家”活动进行了检查验收,全公司58个基层单位(项目经理部)和谐企业“模范职工小家”创建活动100%达标,公司将表彰新广州站梁场等10家基层单位(项目经理部)为和谐企业“模范职工小家”。通过深入开展和谐企业“模范职工之家”活动,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年六公司完成建安产值26.0568亿元,新签营销合同36亿元,均创历史最高。

在开展建家活动中,六公司工会协调推进五个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抓好“三工建设”为基础,美好形象建设“和谐”职工之家

*年,六公司继续积极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转变观念,坚持把“三工”(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工地文化)建设作为公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重要工作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凝聚人心、倾于一线、和谐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三工”建设投入,努力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将“三工”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企业形象,确保了队伍的稳定,员工的精神面貌良好,士气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

公司建立了以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为组长,机关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工会具体操作的“三工”建设领导机构;各项目经理部建立以行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工会配合的机制。*年我们继续将项目“三工”建设工作列入公司《集体合同》和项目部《共保合同》条款。规定凡“三工”建设不达标的单位,不能评为公司级以上先进单位,单位领导不能评为公司级以上先进个人。*年六公司共投入400万元,作为各项目部“三工建设”基金。*年10月18日,六公司投入100万元的新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开始启用。全公司大部分项目部都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阅览室、活动室。配备了“家庭影院”、“卡拉ok”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公司对生活、卫生、文化线统一规范了“三工”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标识制作上墙。如食堂卫生“五四”制、“保健站工作制度”、“报刊图书借阅办法”、“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等。*年,公司工会又先后赴武广客专线、新广州站梁场、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黄衢南高速公路、洛湛铁路、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项目、苏州地铁金民东路站等项目指导“三工”建设工作,并将新广州站梁场、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作为六公司*年创建局“三工”建设标兵单位的对象。

*年我们继续探讨并开展试点,将协作队伍纳入“三工建设”的范畴,广州梁场根据局“三工”建设的规定,自进点以来就将职工驻地和协作队伍驻地有机的统一起来,对协作队伍驻地和工地也进行统一规划布置。从硬件上确保农民工良好的生活环境。着重做到了“十个统一”,投资110万元改善协作队伍生活环境。投入60多万元统一为劳务队伍盖起了四栋三层共120间3000多平方的彩钢瓦住房;投资20多万元统一为协作队伍宿舍安装了128台空调;投资15万元统一为协作队伍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投资8万元统一为协作队伍购置了高低床、被子和凉席,每个房间配备一个热水瓶,垃圾捅,扫帚等生活用品;投资8万余元统一为人数多的协作队伍提供2间厨房,并制做了操作台;投资5万多元统一为协作队伍宿舍、厨房安装了窗帘、纱门、纱窗,男女卫生间、浴室全部进行了吊顶和铺设了地板砖;投资4万多元统一建起了农民工娱乐活动室、理发室、图书室、影视室、电视房;投资3.6万元为每间农民工宿舍统一隔出了储藏室;投资1万元统一在四栋三层彩钢瓦房前安装了晒衣服架;实行农民工与职工统一的工资支付办法并建立工资卡,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为了方便农民工与家人联系还安装了名为“亲情一线牵”的网络电话。为每栋协作队伍宿舍楼聘用了一名保洁员,负责每栋楼的环境卫生。此举得到了农民工的高度称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经检查验收:新广州站梁场、上海桥隧b8标被评为局“三工”建设标兵单位;苏州地铁金民东路站项目部、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项目经理部、新广州站指挥部、武广二标一项目部被评为局“三工”建设先进单位;苏州地铁金民东路站项目部、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项目经理部、新广州站指挥部、武广二标一项目部被评为六公司“三工”建设标兵单位;海南东环二队、北京首都机场线项目部、黄衢南b1标项目部、武广客专二标四项目部、武广新广州站一项目部被评为公司“三工建设”先进单位。将在2008年六公司职代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二、以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稳定合同建设“和谐”职工之家

六公司工会采取四项措施,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热潮,为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行充分准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宣贯要求。公司工会成立了以公司工会主席李天宝为组长的《劳动合同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活动方案,下发基层项目部,就活动宣传、培训和考试、检查评比三个阶段具体要求作了详细安排和部署,明确职责,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公司和项目部两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把学习好、宣传好和贯彻好《劳动合同法》摆上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牢记“双向维护”职责,切实履行好《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组织的职责,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三个结合”,发挥二个作用。公司工会把《劳动合同法》纳入工会“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购买了1000册《劳动合同法》发放到机关各部门和项目部班组和农民工作业队。学习宣传坚持“三个结合”,即与学习宣传《劳动法》、《工会法》相结合、与劳动行政执法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与《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贯彻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相结合;发挥二个作用,即充分发挥工会简报、宣传栏、厂务公开栏、网站、业校、培训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坚持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编写培训教材、举办工会骨干培训班和开展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引导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珍惜《劳动合同法》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努力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是领导带头学习,把握三个过程。公司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并把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落实工会维权观、推进工会维权工作的过程,作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和项目部两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维权能力与水平的过程,作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全法权益的过程。

四是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切实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帮助、指导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稳步提高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共保合同的签约率和覆盖面,把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公司宜万w13标经理部、武广二标经理部、北京机场线经理部、苏州地铁金民东路站项目部等工会按照公司工会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农民工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活动。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张贴原文。购买《劳动合同法》小册子下发所属单位。二是开展了学习《劳动合同法》有奖知识征答活动,印发试卷2000多份下发各队、部门及外协队伍。三是将《劳动合同法》逐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各经理部以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狠抓劳动合同制度的建设,进行自查规范劳动合同等各项内容,统一签订公司新制定的《劳动合同》范本,指导农民工与劳务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构建和谐合法的劳动关系。

目前,六公司2344名职工全部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6500名农民工全部与协作队伍签订了《劳动合同》。

三、以规范职代会为重点,责权统一建设“和谐”职工之家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认真落实“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内在需要。六公司工会把规范“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创建“模范职工”的根本形式,规范了公司及各项目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仪程,从而突出了“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参政、议政的平台作用。

六公司制定了《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细则》,制定了职代会会议制度、提案审查制度、专门小组工作制度、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活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规定:公司职代会任期四年,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一般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召开,主要是审议行政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职代会工作报告,听取公司党委的讲话,对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对涉及到职工利益的规章制度进行讨论。对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仪程也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在*年职代会闭会期间,四次召开了各代表团长和专门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审议了《集体合同》草案、《职工董事、监事调整建议名单》、《职工持股回购方案》、《劳动合同》范本、《对擅自离岗久假不归人员给予除名的议案》。*年3月7日,在六公司二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年《集体合同》获得了出席会议的52名职工代表的全票通过。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核心条款方面取得9点实质性突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企业理念。一是在保障职工收入方面,首次提出了建立实行职工收入与领导年薪挂钩制度。二是在维护待岗职工权益方面,明确规定待岗职工生活保障标准,在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失业金和医保金后,不得低于当地政府有关政策规定。三是在救助困难群体方面,针对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帮困救助目标:年内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减少特困职工人数;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重困职工救济力度,切实落实“三不让”承诺。四是在维护内退职工权益方面,明确规定职工内部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规定。为保障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给退养职工每月发放的生活费,在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失业金和医保金后,不得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五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明确规定年内对在岗职工注射一次乙肝疫苗。六是为提高职工防御风险能力,明确规定公司行政和工会筹措资金为在岗职工购买团体人身伤害互助合作保险。七是职工福利方面,公司行政、工会年内继续组织公司“十大标兵”的评选,并组织“十大标兵”进行观光旅游。如果“十大标兵”因单位工作原因无法参加的,公司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由个人安排旅游。八是在保护女职工方面,进一步加大了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力度,制订出台了女职工特殊权益14条专项保护协议。九是在履行集体合同方面,首次将集体合同与评先挂钩。规定没有认真履行集体合同条款和没有签订《共保合同》的基层单位,年度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六公司工会还对各基层单位(项目部)的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人数在三十人以上的单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三十人以下的召开职工大会。二、新组建的项目经理部,在“人员基本到位、管理制度基本制定、施工生产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在项目经理部组建三个月内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三、对项目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和仪程进行了统一规范。四、对民主评议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作了具体规定,评议结果要在项目部公开,要向公司党委和工会汇报,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坚持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职工群众通报,重大决策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四、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保证,制度保证“和谐”职工之家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落实,已成为六公司党政工领导的共识。为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六公司开展了以下工作:

1、开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增强领导依法行政意识和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了两次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学习,将相关书籍发给每位职工学习。每次公司有新的方案、章程和制度出台,公司都要组织职工代表根据学习的结果,对照公司方案、章程和制度进行认真斟酌、提出修改建议,使最广大的职工利益得到保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我公司出台的相关方案、章程和制度均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

2、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公司非常重视推行厂务公开,行政积极支持,工会切实承担企厂公开工作机构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公司厂务公开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公开企业工作制度规定的公开内容,充分保证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司通过公开栏和简报定期实行厂务公开,让公司员工对各项工作一目了然。通过厂务公开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意识增强了。坚持项目部职工民主管理会议召开制度,定期将工程项目部重要决策问题、施工生产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以及与项目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向职工群众进行公开,提高项目部厂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3、履行《集体合同》平等协商制度。公司行政与工会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坚持平等协商,续签合同等规范程序,保证了集体合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各项目部工会也纷纷与行政平等协商后,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

4、《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对即将到期的《劳动合同》进行清理,公司工会对《劳动合同》的起草、条款的修改从源头进行参与,督促公司与到期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从而维护了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公司工会和各项目部工会还加强了对农民工与劳务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要求凡是在六公司施工生产一线的农民工必须和协作队伍签订《劳动合同》并提供一份给项目部备案,否则对未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协作队伍清理出场,加强了劳动者与经营者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5、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于工作变动,公司工会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并要求各项目部都要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由5人组成,包括行政领导、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工会主席任主任。

五、以奖优帮扶为措施,共同提高建设“和谐”职工之家

1、成立了公司创建“模范职工之家”领导小组。工会建家工作要坚持和扎实开展下去,党委的领导、行政的支持是关键。为此,公司专门下发通知,明确了建家活动要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行政积极支持、工会具体实施、职工热情参与的工作格局。公司成立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会委员为成员的建家活动领导小组,使公司建家活动组织健全、人员落实,为公司建家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单位(项目部)也都成立了创建“模范职工小家”领导小组。公司规定,凡是创建“模范职工小家”不达标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取消“四好班子”、“三优文明”单位、“红旗项目经理部”等评比,党政工领导也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

2、落实“三不让承诺”有了新进展、送温暖工作坚持不懈。公司认真贯彻实施集团公司《关于对集团公司生活困难职工实行生活补贴的暂行办法》,及时将党组织和企业的关怀落实到职工身上。3月份开展了全公司的生活困难职工的摸底调查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共发放送温暖慰问款31.64万元(集团公司拨款10.27万元),慰问特困职工13户;重困职工30户;一般困难职工83户;离退休困难职工及遗属152户;劳模及先进14人;伤病住院职工及家属62人;一线及节日加班职工1000多人,把企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使公司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二是炎热夏季,公司工会为施工生产一线大干职工按人均50元标准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送清凉”活动,让职工真正体会到企业、组织对大家的爱护和关心。三是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年为患大病职工发放“三不让”承诺大病救助款3万元;为特困、重困职工发放“三不让”承诺特困救助款10.38万元;为36名特、重困职工的36名在学子女发放“三不让”承诺助学救助款4.55万元。四是认真做好日常困补和伤病住院职工慰问工作。*年公司发放日常困补费及慰问住院职工慰问款累计4.65万元。五是认真实施《关于对生活困难职工实行生活补贴的暂行办法》,对特困职工及时进行救助。为特困、重困职工及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4.55万元。六是认真实施《关于对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帮扶措施》,对调查掌握的8名单亲困难女职工发放1万元的困难救助慰问款。对9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计8000元。七是努力为待岗职工就业提供帮助。到目前为止,推荐待岗职工上岗94人,预计到年底待岗职工上岗将达到105人。八是建立了公司、项目经理部领导人员联系生活困难职工制度,公司14名领导与14名困难职工建立了联系,通过岗位安置、困难补助、子女就学帮扶等措施,使他们困难得到改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进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3、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发挥了生产促进作用。*年公司工会继续全面组织开展了以“重点工程夺红旗”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周密安排,将劳动竞赛任务内容分解细化,既贴近了施工生产实际,又在竞赛模式上求实创新,同时将劳动竞赛向协作队伍延伸。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开展了“大干120天”、武广客专线二标指挥部、新广州站指挥部、海南东环线项目经理部都广泛开展了“建功武广”、“决战五十天”劳动竞赛活动;材料厂开展了“树形象、强素质、增信念、比贡献”等活动;广州白云制梁场在施工过程中与各协作队伍签订了阶段性目标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有效的措施,不仅调动了广大参建员工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施工生产。6月份,武广客专线二标指挥部月生产产值达到8781万元,再创公司项目月产值新高。东新项目部在集团公司开展的“重点工程夺红旗”劳动竞赛上半年评比中荣获第五组第二名;黄衢南a1标项目部在集团公司开展的“重点工程夺红旗”劳动竞赛评比中荣获第七给第二名;公司在集团公司开展的“单位夺红旗”劳动竞赛上半年评比中获优秀组织奖。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4)

支行大力推进县(市)支行建设,积极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使“职工之家”成为服务广大职工、推动支行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努力建设学习之家、民主之家、健康之家、温暖之家、兴行之家,提炼了“我们一起努力”团队精神和“廉养气、勤提效、和聚力”工作理念,最大限度优化、组合、挖潜人力资源,激发队伍活力,支行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履职成效十分突出,4年来先后县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先进单位、精准扶贫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工作考评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中支模范职工小家、文明单位等荣誉19项,在地方有作为有形象,在上级行考核评比中有业绩有荣誉,打造出小而特、小而精支行,以实践证明小支行也能有大作为。同意支行申报“模范职工之家”。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5)

一、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支持,为持续建家创造良好条件

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是工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局工会始终坚持在分局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局工会的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召开会员大会的安排及议题,贯彻上级工会工作部署的措施,开展需要党、政、工、团协调配合的重大活动,涉及职工权益的重要问题等,都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党支部对于工会工作的要求,我们都努力通过工会的民主程序变成工会的决议,认真贯彻落实,并主动配合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开展富有群众特色的活动,带动和团结职工群众实现党支部的各项任务。分局党支部对工会工作也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建家就是建局的原则,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凡是工会提请党支部讨论研究的问题,都能及时讨论研究,给工会以指导和支持。

主动争取行政支持,是工会更好地围绕中心工作,持续开展建家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局工会十分注重密切与行政的关系,主动发动工会会员做好税收工作,积极参与分局民主管理,从而使行政感到搞好分局工作离不开工会组织,同时也赢得了行政对工会工作的支持。行政在时间、资金、物质等方面都十分支持工会开展建家活动,凡工会组织较大的活动,行政都给予了必要的保证。分局每年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时,都认真对照建家标准检查本单位建家情况,研究和确定年度工会建家工作计划。这些都为持续建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不断努力,工会工作形成了党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良好动作机制,工会与党支部、行政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新型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持续建家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为持续建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分局工会组织网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分局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分局工会组织网络,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20__年上半年分局工会进行了改选,调整了工会委员分工,至少每季度召开1次工会委员会议。由于部门岗位人员调整,重新改选了各部门工会小组长,健全了工会组织网络。

完善工作制度,推进工会基层建设民主化。严格执行工作报告制,定期向会员报告工会和经费收支情况,做到经费公开,自觉接受会员监督。继续坚持工会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做到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

此外,结合贯标工作,分局工会严格按照市局要求健全了分局工会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文体宣传、生活保障、劳动保护、女职工等6类台账和影集,使日常工会工作更加规范。

三、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积极引导会员在税收工作中建功立业

在持续建家工作中,我们把增强分局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税收工作上台阶作为建家的中心内容来抓,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引导广大会员立足岗位成才,在日常税收工作中建功立业。20__年,结合税务登记证换证、“一机多票”升级、行风评议等重点及中心工作,组织广大会员刻苦钻研税收业务,积极参加“星级责任区”、优秀税收管理员评选工作。结合“六员”培训,积极参加练兵、岗位达标、能手竞赛等活动。全体干部“六员”参与率、岗位技术达标率均达到了100。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提升广大会员的学习力。通过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立足岗位做奉献,广大会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分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四是突出“维护”职能,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对会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及时办理并反馈结果。对会员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能协调解决的及时办理,暂时难以解决的及时与行政加以沟通并给予明确答复和做好解释工作。以大局和整体利益为重,发挥主人翁意识,突出维护职能,切实维护好广大会员的合法权利。

关心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实事。一是坚持实行会员生病走访慰问制度。遇有会员生病,工会及时安排人员走访慰问,送去工会组织的温暖。二是坚持实行会员生日慰问制度。每位会员每年过生日,都可以收到工会组织的一份慰问和祝福。三是坚持实行会员年度定期体检制度。四是关心离退休会员的生活和健康,通过召开不定期的座谈会、访问、慰问等方式经常与离退休会员沟通思想,积极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过好每年的 “老人节”。五是组织会员不定期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六是发挥食堂监管会积极作用,管理好干部食堂。七是认真做好职工宿舍房屋维修工作,为会员排忧解难。八是做好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的实物福利征求意见及发放工作。

五、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6)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由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及其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软件系统共同组成。职称申报评审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主导,其主要环节及配套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现行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各环节设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核验评审材料真实性的需要。现有的职称评审主要是基于书面材料的间接评价模式。评委对申报者的了解,绝大多数是通过申报者提交的材料。职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是评委评审的前提和核心要素。然而,评委往往缺乏有效手段对申报者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评判。从职称评审的组织模式看,评委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面对大量的评审对象,无法对每一位申报者材料真实性作出判断,要求评委审核材料真实性,也与评委作为专家从专业角度评价申报者能力水平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对职称申报材料审核就是通过程序设计,达到核验评审材料真实性的目的,这也是确保职称评审公平公正的主要手段。

二是确认是否符合评审条件的需要。职称评审条件大体可分为通用性条件和专业性条件。通用性条件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思想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含破格条件)、外语条件、计算机条件以及继续教育条件等,而专业性条件主要是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条件、业绩成果条件、论文著作条件等。通用性条件属于基本条件,达到即可但也缺一不可,通用性条件不体现申报者能力水平的差异,因此,通用性条件主要由各级职称管理部门审核把握。同时,对专业性条件的审核又可区分为外在条件审核和内在水平评价两部分,核验相关材料的数量、等级、提交程序等属于外在条件审核,而对其质量、水平等判断则属于内在水平的评价。通过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设置,能使各级管理部门将申报材料中不符合通用性条件以及专业性条件中外在条件要求的人员剔除。这也是通过科学分工,提高评委会评审效率,集中高效发挥评委专家评审作用的一种有效制度设计。

三是实现人事人才管理职能的需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职称申报评审中审核环节的设置就是各级单位、管理部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变动情况,并通过逐年积累形成相关人才数据库,进而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各个环节确有保留的必要。

二、F有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一)申报评审程序中流程设计及配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是逐级报送,耗时费力。凡有过职称申报评审经验的,都会感到职称申报评审总周期非常长。而从职称管理者来看,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每一个环节都在尽力压缩时间,甚至出现个别环节为了满足工作时间要求,降低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标准,导致部分造假行为得以蒙混过关现象,既被申报者埋怨,又被上级管理部门追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中的流程设计是逐级审核报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环节之间是单向流动的,上级部门只能规定下级总体报送的截止时间,但在未收到下级报送材料前,是不能对任何材料进行审核的。因此,申报评审程序耗费的时间,是所有各个环节需要时间的累积,而分解到单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可以说,逐级报送审核的模式是导致职称申报评审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二是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如前所述,设置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目的是对材料真实性、是否达到条件以及人事人才管理的需要。但在流程设计上、制度规范上却并未对各级管理者的审核责任和管理目的进行明确。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各级都需对申报者的全部审核材料的全部问题进行审核。原有流程设计理论上应是考虑使履行审核把关职责的人员和层级更多,审核更为全面严格,但由于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真正出现问题时往往“法不责众”,越多人负责变成责任越不明确。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就会出现,任何一个申报者,无论到了那一层级的审核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必须退回本人修改确认后,从个人申报开始再次逐级报送,逐级针对修改部分再次审核确认,否则,谁也不会对修改后的材料部分负责,制度设计导致重复低效。因此,流程设计分工不明、管理制度责任不清是导致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不能实现其制度设计目的的内在原因。

三是内部流转,缺乏监督。公开是职称评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评审监督的有效手段和基础。然而,现行的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只有两个环节是公开的,即“二次公示”:一次是个人申报环节,在单位进行的申报材料公示,二次是评委会评审完成后的结果公示。一次公示限于申报者所在单位,范围非常有限,由于申报材料数量多,实际工作中,大多采取公示申报者基本情况的做法,而不能完整的公示全部申报材料,公示范围狭窄、公示材料有限、公示过程缺乏监督,公示多流于形式。而二次公示,更多意义上是公布评审结果,对材料本身和审核过程并未公开。除此之外,整个申报评审流程都是在各级管理部门和评审机构之间流转,外部人员无从知晓,自然无法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由此导致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和渠道,也与职称申报评审程序设计的目的相违背。

(二)现有职称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国内部分省市建有职称申报评审信息化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线下申报系统。即将申报材料电子化后,仍按照原有的申报评审流程和环节,采取数据报送方式进行申报审核及评审。另一类是线上申报系统。此类系统目前大多处于初始阶段。部分省市也开展了网络化申报系统的试点,采取的是电子化申报、网上逐级审核流转模式。

现行职称信息化系统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均是将职称信息化系统定位于职称申报评审的辅助手段,系统建设以现有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为基础,主要的技术突破是将申报材料由纸质转为数据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申报和审核管理上的简便高效。但现有职称信息化系统均未将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灵活、快捷以及大数据管理的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过于被动地服从传统线下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定位,而没有更主动地将网络化、信息化的功能发挥出来,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与网络化系统的深度融合,进而带动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革命性改革。

三、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思考

(一)基本思路

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在不减少和改变职称申报评审程序基本环节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和发挥职称网络化申报系统技术上的优势,采用扁平化审核模式,优化现有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的流程设计,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审核责任,从而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设计目的并解决其存在问题,建立一套公开便民、简洁高效、互联互通的职称申报评审系统。

(二)基本模式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完善,应包括职称申报评审流程的优化、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及网络化系统,三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改革应当一体化推进。

1.职称申报评审流程优化。目标是建立申报审核环节齐备、流程设计扁平化的申报审核系统

职称申报评审程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完善职称申报审核程序原则上不减少现有职称申报审核程序中的必要环节,仅在流程设计上作出调整和优化。将现有逐级审核报送模式调整为扁平化同步审核模式。核心就是增设系列职改办分送审核环节,同时将各层级逐级审核改为同步审核。具体而言,就是将申报审核流程调整为个人申报、单位公示审议推荐后,由单位直接报送到系列职改办。系列职改办根据申报者及其单位的地域、层级等判断并分送到归属的各层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同级职称管理部门。分送后,各层级管理部门同步审核。各层级管理部门审核过程中可与个人或单位直接沟通要求补充完善相关申报材料,并在完成审核后将结果分别报送反馈到系列职改办。对因不符合条件不同意申报或对需要补充完善材料存在争议的,系列职改办有最终决定权。具体如图2所示:

上述设计带来的流程优化,使现有流程设计的多步骤分别审核累计的时间,改为扁平化同步审核,理论上实现了“多步合并为一步”,可大幅度压缩时间;同时,突出评审为核心的职称申报审核程序,凸显系列职改办作为评审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其对流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更为集中有效;此外,也解决了网络化申报中对各审核层级判断的信息系统复杂设计问题,由系列职改办直接判断所需分送审核层级,更为准确高效。

2.配套改革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

完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本质是改变现有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因此,对申报审核流程的调整必须相应修改配套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制度。修改的重点是根调整后的职称申报审核系统,建立分工负责,审核责任明晰的管理制度。

第一,分工负责。根据申报材料的来源和审核的有效性,将全部审核职责有机分解。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原则上由申报者所在单位负责。由单位重点对申报者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与本单位相关的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能力经历材料、业绩成果、奖项、论文著作等真实性把关。这是因为,申报者所在单位在审核层级中,最接近申报者本人,理论上最为熟悉了解申报者情况,对材料真实性的把握也最为有效。各层级职称管理部门负责评审基本条件的审核,并对其管理范围内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其中,申报者所在行业各级职称管理部门重点审核职称申报条件中的专业性条件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而同级职称管理部门(市县职改办)则重点审核职称申报条件中的通用性条件及其对应材料的真实性。最后,系列职改办原则上仅审核申报材料是否达到申报条件要求以及承担审核争议的居中裁判,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使系列职改办的职责和定位更为清晰明确。

第二,明确审核责任。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将审核责任分解并建立一套可追溯的责任承担机制。各环节责任人对其职责范围所审核的材料负责,且一旦发现其中任何环节存在问题,除追究申报者个人责任外,还应根据导致审核无效的原因,回溯追究对应审核责任主体的审核责任。

3.网络化申报审核系统

网络化是解决现有职称申报审核程序的技术基础,也是突破原有因线下或纸质申报带来的必须人为逐级报送的技术瓶颈,实现扁平化同步审核等流程设计改革以及完善配套制度的技术保障。网络化申报审核系统应在现有申报材料数据化基础上,通过网络化手段实现申报审核流程的公开化、管理上的大数据化并确保数据安全。

第一,申报审核流程的公开化。即通过网络化系统将任何一个申报者的材料公开并实现审核流程的全程可查询。“材料公开”应是所有需要查询的人可在经必要信息审核后,登录系统查询单个申报者的全部可公开申报材料,以真正实现申报材料对外公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公开时应注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数据和申报材料中敏感数据的保护。“审核流程的全程可查询”应包括申报者个人和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对申报者个人而言,系统应预设并公开每个环节的审核审批时限,申报者本人可查询所有审核审批过程及结果,以实现政务公开的目的。对管理部门而言,所有申报材料数据一旦进入系统即固定,任何对数据的修改也应有后台数据记录,确保数据的安全,所有审核数据包括审核者信息也应固定并公开,以明确责任,必要时可据此回溯责任。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7)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解放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就是由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各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来确定技术职务,提升职务就可增加工资。高校教师分五个级别,即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员、助教。到了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也就基本上停顿下来。第二阶段: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务评定制度。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只要能评上相应的职称不需聘任职务,不用履行职责,也可享受相关待遇。在这种意义上,技术职称实际上成了工作成就、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1983年9月,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审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并研究改革方案。第三阶段:自1986年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86年,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企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事业单位在获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聘任职务有任期,在任期内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并且将“公正评审、科学设岗、严格考核聘任’,作为职称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已走上正轨,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评审程序,个人评审材料反映了其教学科研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大量的优秀教师通过职称评审晋升了高一级职称,这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申报阶段审核阶段评审阶段和审批阶段.

(一)申报首先由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向学校人事处提出评审申请,为客观评价申报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掌握申报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期间的业绩情况,上级主管部门设计了大量申报表格,由学校人事处转发,要求申报人员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进修信息、教学工作信息,业绩成果信息(含(著)、承担课题、授权专利、各类获奖等情况),并要求提供对应的业绩成果证明材料。

(二)审核审核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申报者的资格审核和申报材料的审核两方面。资格审核用于判断申报者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以确定是否受理其申报材料;而材料的审核则是通过对照申报者填写的申报表格和提供的原始证明材料,以确定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审核结果通常以职能部门的盖章为准,以彰显其严肃性。

(三)评审评审具体工作由高校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仅以评审高级职称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组织通讯评审代表作对于申报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提交2一3篇代表个人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著),由高校人事部门按照学科类别,随机选择送达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同行专家的鉴定意见将被提交给学科组和各级评委会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之一。2.召开专业学科组会议我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外加思政、综合、图书馆等组成各个学科组,学科组评委名单在学校人事处备案。学科组评委们在会议上审阅申报者的材料,参考同行专家鉴定意见,根据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评审,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表决,并在申报人员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学科组意见。学科组的表决票数作为中、高级评委会的参考,但学科组没有否定权。3.召开中、高级评审委员会会议由学校人事处组织先后召开学校中、高级评委会议,评委们重新审阅申报者的材料及专业学科组的评审情况,根据任职资格条件再次评审,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表决。

(四)审批学校有评审权的,高评委会议结束后将通过人员进行公示;若公示期内无异议,将该结果上报给主管部门审批。没有评审权的,则将学校中评委通过人员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组成高级评委会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学校进行公示。最后,学校将所有通过人员名单统一发文,晋升职称即生效。

三、近几年我国高校来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这里所说的各类问题,相对比较具体,主要是站在学校人事处的层面展开。如学校人事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申报职称评审材料的规范和合理性问题,二级学院对职称评审材料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聘以后的管理问题等。传统的职称评审运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实践表明,它对我国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早已来临,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称评审的传统运作模式因其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而受到冲击。近年来,我校职称评审工作虽然也在传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但是仍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报者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申报人员在现专业技术岗位上至少有四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要全面梳理这些年的专业技术工作,并准备好全部业绩成果的证明材料,工作量相当大,很多教师为了申报评审职称,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来准备材料,这个过程包括填写繁杂的申报表格,去各个部门复印各类业绩证明材料。因为教师们相对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填表经验,而为确保表格填写的规范性,虽然学校人事处事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包括发放样表,做P班,演示,但是他们仍然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因而对于申报人员来说往往感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其开展其他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首先,申报者在准备申报材料时,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其实很多内容都是具有重复性,但是仍然要一遍一遍的填写。其次,二级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在审核材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如:二级学院作为初审部门,加之对申报者更为了解,因此经由二级学院审核过的材料应该比较完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事处仍然要对申报材料全部进行重新审核,而不是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务处和科研处对教学的课时、效果以及对科研项目的重新集中核实,这以上的工作其实都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

(三)学校职能部门在材料审核阶段的工作量过大为了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学校人事处需要投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核对申报表格和原始材料,由于申报者的业绩涉及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人事处还必须联合教务处、科技处、高教所等职能部门来共同审核。随着学校教师规模的扩大,申报职称的人员越来越多,对受理的材料的要求也逐年提高,这给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荷。

(四)职称评审标准不够细化和量化:学校的职称评审标准是在了解专业技术队伍各个专业的性质、职责范围的基础上而来的,但是它是按照大一统的形式来概括制定条件,它表明了学校职称评审的导向和要求,给申报者指明了总体努力的方向,但是这种统一的硬性规定,带有普遍性,不够具体细化,很难适应每一个学科乃至每一个专业;而且对工作能力、水平、业绩等软指标较难掌握,特别是不同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业绩滩以用统一的指标衡量。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评委都是各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但是他们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毕竟会有一定限度,而且职称评审工作相对评审内容而言,时间较短,评委就难以面面俱到详细了解每一位评审对象的情况,对其工作能力、业绩等软条件更是难以准确把握,往往只能直接依据学校的评审标准,按照条条框框简单地对其下一个结论。所以,这样按照统一的评审标准模糊性的投票结果不能避免会出现一些偏颇。

(五)评聘不分家,聘后管理工作仍需加强。目前实行的仍然是评聘结合的原则,只要通过了各级评审,取得了相应的任职资,学校都会按其任职资格聘任,并兑现工资待遇,一般情况下是聘任终身制。这就使得教师在职称晋升前后,工作的积极性有反差,对自身的要求也出现高低。学校今年开始实行全校教师岗位聘任,这是对职称评审后加强聘任管理的一个新举措,但是由于尚属首次,所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对聘后管理方式的研究和深人。

四、探讨解决高校职称评审工作问题的几点对策

职称评审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会损害我校职称评审工作的原则性与公正性,更会对高校教师队伍产生冲击,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针对我校职称评审工作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探索方法,不断完善,使职称评审工作程序更合理化、结果更公正化。

(一)改进职称评审运作模式的探讨实际上,高校职称评审工作的核心应该是评审环节,申报材料的收集与审核都是直接为评审服务的。目前传统的“串连式”运作模式过于强调各类表格填写和材料审核的过程,加大了申报者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负担,偏颇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重点,降低了工作效率。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高校“办公自动化”的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大幅度提高,各类办公软件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已经为改进职称评审运作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

(二)进一步转变职称评审工作的模式

1.“办公自动化”下行政工作模式实现转变。“办公自动化”后,每一项行政管理工作都应在一个对应的信息化平台上运作,如我校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专项行政工作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办公过程中,完成数据信息的增加和修改,并如实记录在档案信息中予以存储,实现档案材料的信息化,以方便查询和统计。人事处作为一个综合性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建立完备的人事管理系统,并且可以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访问科研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等,并直接调用存放在这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如此一来,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

2.职称评审工作模式的转变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单独建立“职称评审信息系统”,每位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进修记录、工作经历和奖惩情况等都在该子系统中备案,同时将职称评审中所需要反映的一切信息都设计到系统中,教师填写完毕后能自动生成统一规范的文档形式。那么教师在申报职称时,只需要借助该子系统,便可以轻松完成填表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做好“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选取其中对职称评审有用的信息录人其中,日常中就进行不断的补充记录。在记录信息时,认真核实其真伪,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的每一条信息,都是经过核实之后的有效信息。等到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时,在负责审核申报者申报材料时,只需要调用存储在子系统中的申报人业绩的历史记录即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重复性审核工作,减轻了工作负担。可以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评审阶段,强化评审阶段的各个环节,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3.职称评审新模式的改进环节

(l)减轻申报人的填表负担由于申报者的所有工作业绩都可以从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查询出来,并且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规范性文档,所以申报者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填表工作,由于申报者这些业绩也都为记录时核实过,所以只要是校内有评审权的学科,申报者就没有必要再重复性地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

(2)将材料的集中审核转化为日常审核由于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已经完成了审核程序,人事处没有必要在职称评审阶段再次集中地重新核实,只需要提供符合条件的历史记录即可。

(3)强化评审过程人事处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细化且可操作的申报条件和评审工作手册,规范评审过程,真正把职称评审工作的重心放在评审阶段,并以此为核心来统筹其他各环节。

(三)新模式的特点

1.该模式建立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利用了信息化办公“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优势,简化了繁杂的表格填写工作与重复性的材料核实工作。

2.该模式突出了评审阶段的中心地位。以评审工作为中心,申报、审核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有利于统筹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3.该模式下职称评审各阶段相互之间高效率的信息传递替代了传统模式的单向信息传递,在简化“申报”、“审核”等阶段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申报材料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五、关于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岗位意识,引人激励竞争机制,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建立公正、竞争、开放、效益的职称评审秩序。职称评审要立足当下,筹谋未来,既考虑改善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又要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起到导向作用。

(二)按需设岗,形成合理梯队必须深化职称改革,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行按需设岗,逐步从身份管理转到岗位管理。通过对所需或急需的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确定合理的比例,使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称等形成合理的梯队,不仅有利于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一帮二传”,带动整个梯队水平层次的提升。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8)

一、评选范围和数量

(一)评选范围。市境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申报评选。

(二)评选数量。评选“市能工巧匠”50名,从中选出“市金牌工人”15名,并推荐参加省“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评选。

每个县区推荐申报不少于3名候选人,每个系统、产业、市直属企事业单位推荐申报不少于2名候选人。

二、评选条件

(一)申报“市能工巧匠”的基本条件

候选人必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社会和所在单位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岗工作,年龄不超过60岁,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1.刻苦钻研技术,具有绝招特技,创造了在同行业中公认的先进操作法,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有显著成绩。

2.在自主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级一类技能比赛前三名、二类比赛第一名,在部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名次并受到表彰者。

4.带徒传艺,培养技术人才,徒弟多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并且做出突出成绩。

(二)申报“市金牌工人”的基本条件

“市金牌工人”从“市能工巧匠”中择优评选产生,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

1.掌握绝招特技,在国家、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拔尖水平,在同行业享有很高声誉。

2.具有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成果,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3.在企业技术改造、引进消化高新技术中,掌握关键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4.在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研发或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出特殊贡献。

三、评选原则、办法及程序

(一)基本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逐级评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

(二)评选办法:分级负责,逐级申报。职工个人申报,经本单位工会组织审核后,逐级上报。各县区总工会和各系统、产业、市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基层申报初审工作。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审。

(三)评选程序:

1.推荐申报:各县区和各产业、系统、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在评审选拔基础上,根据申报的基本条件,向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候选人。

2.资格审查: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评选办法和基本条件,对推荐上来的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提交市评审委员会。

3.组织评审:市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确定市“能工巧匠”、“金牌工人”人选。

4.进行公示:市评审委员会对拟定的人选在《日报》上予以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5.命名表彰:经公示后没有异议的,市评审委员会终审确定50名“市能工巧匠”,再从中择优产生15名“市金牌工人”(推荐参加省级评选),并在适当时机进行表彰。

四、申报材料

各申报单位推荐的候选人应填写《市“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申报表》(一式三份并复印15份),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不少于2000字的事迹材料;800字左右的简要事迹介绍;主要技术成果及证明材料;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荣誉证书等情况证明。其中申报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技术成果、专利证书、创效财务证明、创新成果、技能比赛及其它市级以上获奖情况的证明材料,要求提供原件。对于材料缺项者不予受理。

申报表和事迹材料需提供word格式电子文档。

五、申报时间

务于2月20日前将申报表和所有申报材料及电子文档报市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过时不予受理。

六、奖励政策

(一)给予“市金牌工人”获得者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并推荐参加省金牌工人、能工巧匠评选。

(二)给予“市能工巧匠”获得者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与“市金牌工人”奖励不重复计奖。

(三)由市政府颁发“市金牌工人”、“市能工巧匠”荣誉证书。以上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列支。

(四)“市金牌工人”、“市能工巧匠”中符合市职工劳动模范评选条件者,由市总工会直接向市职工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推荐参加年市职工劳动模范评选。

七、组织领导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9)

1 软件开发目的、意义

职称评审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公司职称评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很低。申报人员需要填写多份表格,以书面方式反映他们的各项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并且需要将反映其水平的各种证明材料一并上交。使用电脑的只是实现word排版、Excel制表等基本功能,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评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很低 ,申报人员上报的材料信息量很大,各级管理人员和评审人员只能对众多的申报材料进行手工审核,开评审会议时占用时间较长,投票打分表决结果还要靠人工计算。这都制约了申报信息处理的效率,无法从横向纵向等方面去考量称申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数据安全患,也相应的降低了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利于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

每年申报中级职称人数的都在不断增长,中级职称的人数占全公司百分之四十之多。如此众多人员需要上报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职称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此项工作的信息化可以使其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通过计算机做自动处理和有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使职称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材料的审核处理、投票操作、查看人员情况统计分析、打分情况汇总等。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质量上,提高政策评审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 前期可研及工作基础

目前,全公司尚无统一的中级职称评审系统,同行业兄弟单位虽有自己的中级职称评审系统,由于填报要求、评审条件标准、业务流程等与我单位有很大差异,且属于定制系统无法适应我公司的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需求。经过反复的业务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决定开发适合本单位自身特点的一套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是为提高我公司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管理信息化效率和水平并且实现数据、评审工作流程统一的系统。

本次开发平台我们选择了金富瑞公司的UCML应用框架开发平台,此平台是以C#开发语言和JAVAScript为基础的。UCML开发平台与微软公司Visual Studio平台相比,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模块,快速开发高效部署,更贴近业务需求,功能强大便于系统日后的维护和升级。硬件方面我们配备了Web服务器、开发平台专用服务器、防火墙等设备,满足开发需要。

本系统整个设计阶段遵循思想和原则如下:

(1)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特点,为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2)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适当。系统模块之间遵守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模块规模适中,尽量分解成具有单一功能的模块。

(3)适应性、灵活性和可靠性。WEB应用系统满足不同的运行环境;充分体现出定制开发的特点,满足业务要求。系统还需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依据系统要求的变化,完成系统的扩展。

(4)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5)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不同数据访问权限的设置,操作的权限限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业务流程模式梳理

3.1 申报人员资格申请

职称申报人员首先进行资格申请,填写本人的基本情况信息、现任职称、现任职称时间、工作年限等;选择拟申报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类型专业组(港航、机电安装、铁路等)中的一个系列。经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审核确认申报资格后,批准登录系统。

3.2 申报人员资格审查

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申报人员资格申请情况进行查阅,并对其进行审核。申报人符合申报职称的基本条件、资格的即为审核通过。

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包括:信息填写错误需要进行退回修改;不符合申报基本条件即为不通过两种情况。

3.3 材料填报

申报人员的账户被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在线的申报操作。进入系统后,申报人员按要求逐项录入个人申报信息、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工作业绩、个人业务总结等,上传证明材料:外语证书或免试证明、计算机证书、获奖证明、论文等,以供专家评委评审时审阅。保存后可以进行整体查看,确认无误后提交给本单位职称管理员进行审核。

3.4 审核阶段

首先由申报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基本信息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呈报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对申报人员的参评资格进行审查。

审核通过的填写《任现职期间历年考核登记》、《考核鉴定》、《呈报单位意见》等并进行批量上报给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

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经过对材料的审核、汇总,经过初审、再审后,组织评审工作。

3.5 评审阶段

分组评审中,评委会各专家对分配给其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填写评议组或专家意见。对材料的审核完成并通过评审会审核后,专家评委进行小组投票表决。根据投票的结果,系统自动计算出通过的人数、得票率、不通过人数等数据,供评审小组长参考并宣布结果。

通过小组投票的人员在全体专家评委的最后表决会上再进行大组讨论,对所有申报人的材料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系统自动计算出通过的人数、得票率、不通过人数等数据,供评审委员会组长参考并宣布最终结果,并形成最终决议填写评审组织意见,至此本年度的评审工作就完成了。

4 主要开发功能

本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填写申请表、相关证明材料上次、修改密码、在线审核、专家投票、搜索、结果统计、用户管理等。

根据系统要完成的目标以及对中级职称评审业务流程的梳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要有5个模块:用户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评审投票管理、系统管理。

4.1 用户管理

整个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申笕嗽薄⑸蠛巳嗽薄⑵郎笞家四个类别。

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的所有资源并对其他用户进行授权。

申报人员进行资格申请,通过后进入系统提交基本信息、获奖情况、培训经历、工作业绩经历、论文等。

审核人员包括:申报人所在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本单位人力资源部职称审核推荐小组人员、初审员和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管理人员。

评委专家:登录系统后对申报人员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业务水平深度等进行评定,填写审核意见。

4.2 申报管理

申报人员使用的功能模块,从此处提交自己详细的职称评审需要的各项信息如:基本情况、业务情况、获奖情况,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4.3 审核管理

本模块的作用是实现在上报到评委评审之前,对申报人员的评审资格做出预审,对满足评审条件的填写单位推荐意见、考核意见等,汇总后进行上报。对材料不完整、有错误的可以退回,由申报人员进行修改后再提交。

4.4 评审投票管理

此功能模块由专家评委成员进入,根据分配给的申报人信息、材料、业务水平及推荐意见、考核意见等材料在小组评审会进行讨论、投票表决并填写评审意见。经全体专家评委对所有申报人员材料进行评阅并进行投票表决后,组长填写评审组织意见形成最终评审决议。

4.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一些参数或功能进行设置如申报年份,申报开放时间等。还为职称管理人员提供投票结果汇总、查询,不合格原因统计汇总,各专业职称汇总、查询、占比情况展示等。

5 软件运行效果

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对此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试运行,操作的易用,功能满足业务需求,数据结果准确、快速得到使用人员的充分肯定,缩短了评审会期,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主要在企业内使用,同一时间使用该系统的用户不会很多,一般是参加本年度评审工作的人员使用。系统的可用性方面,中级职称评审系统能够达到信息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导出功能,生成格式统一的报表,统计分析图表,材料呈现直观;可以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直接操作,界面简洁风格统一,可以让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不经培训或稍加培训便可以使用该系统。

对于系统的可靠性,故障发生低于1次/2月,且没有不可恢复的故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数据库使用双机热备方案,当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故障后,数据可以从另一个服务器中进行恢复,并且数据不丢失。一般操作系统的时间小于5秒。

参考文献

[1]Karli Wason,Marco Bellionaso等.C#入门经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4).

作者简介

李冰(1981-)女,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管理。

模范职工之家申报材料篇(10)

(一)职评舞弊与治理舞弊行为的博弈分析职评舞弊通常指参评者为谋取职称晋升,而采取各种违背法律法规的非正当行为,具体包括职称考试作弊、虚报申报材料、学术腐败、评审过程中找关系、开后门等等。我们试分析一下职评舞弊行为究竟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物质耗费,相比起收益来说几乎为零;实施职评舞弊行为造成的后果及被有关部门追究受到的处分,这是制度规定的违背制度行为应承受的代价,经济和时间方面具体有如受到两年禁止参评等造成的损失;个人信誉受到的损失。以上这些付出用C表示。“收益”呢?则是通过职评舞弊行为谋取晋升职称的利益,用B表示。职评舞弊行为一旦被发现而受到的惩罚的付出全部应为-(C+B),用q表示舞弊的被追究率,其关系如下:舞弊行为的期望收益:-(C+B)q+B(1-q)=(-2B-C)q+C遵守职评制度规定的期望收益(即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为0):0×q+0×(1-q)=0当期望收益(-2B-C)q+C>0,选择舞弊。当期望收益,(-2B-C)q+C<0选择如实参评。理性的人只有在职评舞弊的收益超过或至少等于成本时,才会有舞弊行为。当期望收益(-2B-C)q+C=0,二者择一。即要达到监管有效,就必须保证(-2B-C)q+C<0即B/(2B+C)<q此式中,B是常数。C是变量,代表承担的职评舞弊成本,q代表被追究率;至此我们得出了决定治理舞弊效果的两个变量C和q。可见,职评舞弊诱因决定于查处概率(监督严不严)和职评舞弊收益(也就是制度规定严不严),前者与诱因成负相关关系,后者与诱因成正相关关系。军队职评制度属于军事法规范畴,维护其公正和权威尤为重要。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或者发现查处舞弊的效率低,权威小,即赋予的C与q都较小。因为一个如实合规而另一个舞弊,如实合规的获益很小,职评舞弊的获益很大(因被追究风险小,但潜在利益巨大),必然导致职评舞弊之风盛行。究其行为动机,主要是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职评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如果监督制度舞弊成本C过低,查处力度弱(q极低),就导致了参评者较为普遍的逆制度性“操作”而违规。笔者所提倡出台的“一票否决”的职评问责制度,正是从最大限度提高职评的监督力度(即舞弊成本)C和查处概率q的原则出发,强调职评过程中的如实反映和绝对客观。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职评问责体系一是明确问责主体。首先是“内部”的问责主体(同体问责),即军校职评的职权部门对职评过程中违规的行为进行问责。主要是军校职权部门可以最具体最直接的感受到职评的违规舞弊行为,并且具备最大惩罚的权力。职评的职权部门进行直接问责,力度越大,所产生的舞弊成本C就越大。因此,主要解决的是成本C的问题。其次是“外部”的问责主体(异体问责),即是由第三方对职权部门履职状况不佳以及参评者的违规行为进行问责。笔者认为,纪委可以作为这个“第三方”而存在,但由于纪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外部问责必须融入更多民主因素。相比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非参评教员,笔者认为可以由每年参加职评的参评者连同纪委一起组成当年的“职评问责委员会”。由纪委负责具体的调查、取证、问责工作,当年的临时委员负责监督、发现职评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由于事关自身利益,临时委员(也就是当年参评者)势必会高度认真负责的相互监督,以此达到查处率的有效提高。只有让问责的主体实现多元化、将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有效结合,才能确保职评问责到位、合法、有效。二是完善问责制度。要保证职评问责制的有效运作,从而防治职评失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科学规范的问责规范,才有可能依法问责。我军甚至是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有关职评或者学术评价规范的法律法规,现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关于加强职称评审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只是学术道德准则,不具备强制性和惩罚性,对职评失范行为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惩治职评舞弊的法律,确保惩处有法可依,保证军校职评的纯洁性。笔者认为,虽然“杀一儆百”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还是能有效降低职评舞弊行为。因此,在职评过程中,从审核申报材料,到随后的评审环节,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参评者和职评工作者无论情节轻重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三是规范问责程序。规范的职评问责程序应该包括:由职评问责委员会受理和统一管理投诉和检举;规定受理期限、处理期限、复议期限;规定质询等方面的程序要求,如问责主体回避的规定、质询答复时限的规定、问责客体申辩程序的规定、听证和申请复议程序的规定;规定职评问责的回避制度、申辩制度;规定职评问责的启动程序以及受理、调查、申辩、审议、决定、复议、申诉等程序。合法正当的程序可以防止在职评问责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失误,造成矫枉过正。

二、推行基于质量规定性的“代表作评审”学术评价机制

(一)“代表作评审”学术评价机制的基本设想“代表作评审”学术评价机制,顾名思义,就是由参评者本人推荐出一到两篇能够代表自己最高学术水平或最新研究成果(观念)的科研成果代表作。然后由“特定专家”对这些代表作进行评审,论文作者和评审专家双方信息完全保密,以确定参评者的真实学术水平。这种学术质量评价机制可以有效节约浪费在“攻关”上的成本,有利于教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真正的科研中去。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须将一到两篇(部)代表作送三名具有高级职务的在职同行专家鉴定(至少两名为正高级职务,至少两名为校外专家)。申报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须将两到三篇(部)代表作送四名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在职同行专家鉴定(至少三名为校外专家)。申报教授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必须由教授鉴定;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必须由教授或副教授鉴定。需要注意的是,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所申请职称专业的学术成果,而评审专家也必须是该专业的权威专家。职评部门根据参评者申报的职称专业将论文隐去作者资料后分别寄给国内和国外在该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由专家写出具体的评价信。专家全部评审通过者才视为本阶段通过,如果超过半数专家(包含半数)认为代表作未达到标准,那么直接认定为该参评者本年度职评不通过;如果有一名以上(包含一名)专家认为该代表作学术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职称层次,那么职评部门就将此作品再次寄给专家库里另外两名专家进行评审,如果还有专家认为不通过,该年度该参评者就视为职评不通过。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代表作评审未能通过的参评者将没有资格进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阶段。换句话说,代表作评审阶段其实也就是一种门槛很高,也相对客观的“高准入制”。

(二)“代表作评审”学术评价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行异校匿名的代表作专家鉴定机制重在衡量参评教员在从事军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科研成果质量。其优势有两点,一是公正客观,二是权威专业。但在设计制度时,笔者也预计到制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加以说明和规范。

一是精简材料,力求完整。参评者选择的代表作应是任中职(副高职)以来在所申报高级职称的专业中最能代表本人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的,且由相关科研部门审核的、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或者科研成果。申报人员在选择代表作时应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前提,以所属学科的创造性、学术研究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为标准,以军事效益和对本专业的影响力为依据,选取精华,充分体现送审代表作的专业性和精简性。切忌超额申报,试图以“量”取胜,或者报送与专业不相符的论文、论著,导致影响鉴定结果。在选取代表作时,既要简明清晰,又要保持申报人员论文水平的完整性。

二是严格审核,规范程序。代表作评审体制中鉴定材料的报送和审核涉及到很多部门,每个部门的稍为疏忽或者遗漏都会导致鉴定材料的不真实性,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如何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相关部门的审核问题。随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竞争的愈演愈烈,部分参评教员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铤而走险,无视学术殿堂的圣洁与高尚,论文剽窃抄袭、学术腐败等现象屡禁不止。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审核材料,要求申报人员尽可能如实提供送审成果的原件,如无法提供,对其复印件、打印稿、网上下载稿等,申报人员应签字负责并经学院审核,防止作假行为。军校评审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对准备送审的鉴定材料应有辨别真假的能力,严格审核、规范程序。

三是早送晚取,匿名送审。一方面,给鉴定专家充裕的时间。专家们要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对申报人员的论文、科研成果等进行大量的鉴定工作,有时会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各军校和地方高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时间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早送晚取”,尽可能提高评审的质量。另一方面,杜绝送审资料外泄的情况发生,对送审者和评审者双方的信息都要严格保密。要匿名送审,可以在材料封面用学科代码或编号来代替申报人员的姓名。这对评审鉴定工作的公正性有很大现实意义:

三、实行基于公正原则的“加权平均”专家评审模式

(一)现有专家评审模式的利弊分析专家评审模式是职称评审部门选取一定数量专家组成职评专家库,每次由部分专家根据参评者量的规定性得分,对照标准最终确定职称名额的评审制度。该模式既能够体现评审的权威性,又能够体现评审的民主性,最为关键的一点,该模式在最大限度的在量化分之外给予特殊情况予以了特殊的关注,完善了制度构成。但笔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多评审模式是相同的,但具体到实施细节却又有太多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非是细枝末节的,而是可能影响到整个评审模式的绩效。因为无论是全额票决制,还是排名票决制,都是评审者对参评者的一种“泛化”、“抽象”的评价,有时会因为过于印象化而出现一种标准混乱而草草投票的情况。就好比拿10个成色相仿的苹果放在你面前,让你选择1个最好的,隔3天在里面选择1次,选择10次以后,你会发现,你每次都选择同一苹果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这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著名的现象———德罗拉内现象。

上一篇: 项目申请报告 下一篇: 当代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