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护士长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30 13:27: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肾内科护士长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肾内科护士长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9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5-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因应措施总结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跌倒 有资料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34%[2]。这除了高龄体弱,中风后遗症等原因外,长期使用镇静、降血糖、降血压药物也是主要原因[3]。此外天雨地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神经内科病人多肢体活动不便,易平衡失调致坠床。另外有些患者躁动、痴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需加床档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但有些病人陪护对此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档,易发生坠床。

1.1.3 烫伤或冻伤 神经内科病人多数存在感觉障碍,病人对痛温觉感觉迟钝,护士对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易烫伤或冻伤。

1.1.4 走失 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或老年痴呆患者未做到24h留陪护,易发生走失。

1.1.5 误吸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进食时易呛咳引起误吸。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关心不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等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不及时或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不及时通知医师从而延误了抢救时间。

1.2.2 业务能力不强 神经内科疾病变化快,需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年轻护士往往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理论知识缺乏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4]。

1.2.3 仪器和急救物品因素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周,在急救时出现故障,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工作。此外,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5],如果护士对新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病区基础设施 根据患者的需求在病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病床加床档,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加防滑垫及扶手、呼叫器。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使每一个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与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3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神经内科病人多,病情重,变化快。这就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应急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2.4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这是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或进行整改,排除安全隐患。

2.5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正确及时评估每一位新人院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做到班内重点观察,重点防护。针对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2.6 加强监督,抓好安全管理环节 神经内科护士长要抓好重点病人、重点时间段、重点人群。重点病人指急危重病人、新人院病人、卧床病人;重点时间段指节假日、中夜班等人员薄弱的时间;重点人群指新上岗护士、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护士等。做好重点监督和管理,避免安全隐患。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反生各种护理危险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神经内科护士应了解专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病人,以防患于未然。也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丘彩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1.

[2] Stolze H,Klebe S,Zechlin C,et al.Falls in frequent neurological diseases-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aetiology[J].J Neurol,20045,21(1):79-84.

篇(2)

1 监护仪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是电极片粘贴部位过敏

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局部形成小水泡。例如,我们监护的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深度昏迷患者,在接通监护仪后3小时后,粘贴片局部出现小水泡。虽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经积极治疗没有发生并发症,但也出现了病人痛苦的躁动。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局部的情况。及时更换电极片。我们的做法是用丙酮或乙醚-酒精混合液,轻擦皮肤。在遇到胸壁长毛者要局部剃毛,用酒精脱脂。这样电极才能尽可能减少皮肤阻力,才能保证心电图记录质量。并在更换电极片时一定要注意略移换粘贴的位。以避免电极片过度刺激引起的不适感,更重要的是在更换电极片时就便于仔细观察局部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红、痛痒就要涂以皮康霜或皮炎平霜,尽早减轻过敏的症状避免加重形成小水泡。

2 监护线过多也会对患者有潜在的伤害和造成不适

每个监护的病患最少要接通三条导线。多的再加上胃管、气管插管、头部的引流管等,可达7~8条之多。如果遇到病患有躁动不安的因素使病人抓住导线或把导线、管道等压倒身下,就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适。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床单元的护理。及时把病患床头的各种导线和引波管进行仔细的理顺,必要时给予约束、固定使病人不易触到、摸到,以减少对病患的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3 监护仪造成的精神痛苦

在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病人的多部位都被各种监护导线和导管所缠绕。

病人的自身活动必然要受到限制,他自己很难保持合适的休息姿势,会有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就会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忧郁和焦虑。本来神经内科的急重病患就多有偏瘫失语、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会有反应迟钝、心里失平、常表现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加上监测仪的“捆绑”自然会加重病人痛苦的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更加耐心和细心,在尽可能范围内帮助病患变换以减少因监护仪带来的不适感,并要向病人讲清怎样活动而不影响监护效果。要向意识清醒,知觉敏感的患者介绍使用监护仪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尤其是要对监护仪的报警,要对病患做出简要的解释,使病患明白仪器是为检测病情而使用的,并非是意味者病危。让病患坦然对待自己的病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达到药物治疗都起不到的作用。

4 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监护仪提供的信息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在我科病人使用的监护仪至少能检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尖端科技的应用也会导致医护人员对技术设备的过分依赖,如果盲目依靠仪器提供的信息,一旦这些信息与病人的临床情况相矛盾就会导致错误的处理,使病情恶化。例如一例高血压脑出血使用监护仪的患者,在翻身前监护仪的血压显示180/110mmHg,而翻身后血压降至100/56mmHg。值班护士又连续两次通过监护仪测血压都低。而呼唤医生来又没查到低血压的征象,医生让病患平卧,在分别用水银血压计和监护仪两种方法测血压,发现血压与翻身前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监护仪显示血压降低是由改变所引起的。但如医生片面只按低血压的显示处理错误的判断自然会错误治疗而出现危险。

这对提醒我们神经内科护理的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急重的病患,尤其是意识不清表达不明的病人在使用监护仪时,更要多动脑筋,多看、多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正确识别仪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多做分析,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科室定期考核医护人员对仪器性能掌握的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等基本知识,来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对不熟悉仪器性能的护理人员限制使用并限期学会。强调护理人员不要只注视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要随时想病患透露必要的信息又可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细节。例如:口腔黏膜有无干裂、溃疡,皮肤有无出汗增多、颜色改变及肢体运动改变等,监护仪不能显示的病情变化,这样才能做好监护,提高护理质量。

5 监护仪使用造成的依赖性,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来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是发病急、病情重,不仅病人就连同病人的家属都可能伴有焦虑和恐惧。有部分的病人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威胁,过分依赖监护仪。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在监护仪的监护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下,自己的生命安全才得到保障。对危重患者满足其生存需要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解决其实际问题是医护人员的目标和义务。所以,对有使用监护仪产生依赖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说服和解释,使患者知道自身疾病已缓解,不必再用监护仪。同时更要告诉患者长期处于监护的条件下会对自己的病情恢复并不利,要避免新患者或者抢救患者时对自己的影响,而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使用监护仪时,护士一定要走近患者,做好四勤:口勤、眼勤、腿勤、手勤。从病患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了解对患者产生压力的原因,善于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措施解除监护仪使用带来的问题,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为依据,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出问题,在实践治疗中,把理论上的依据与实际治疗方法相结合,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以神经内科为试点,对住院病人的常见问题,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循证护理。报告如下。1 研究资料

组织专业的研究小组人员,人数为10人,在2009年-2012年期间,对我院的实际患者进行仔细研究,分别采取般护理、循证护理两种方法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现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在三种不同症状下的患者压疮、血栓性静脉炎、中枢性高热,并且经过研究发现,选出的患者要有代表典型性。年龄最小的12周岁,最大的64周岁,平均年龄为(39.15±3.02)周岁。循证护理小组1次/周总结病房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把对病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目。

关于资料的查阅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搜索相关的文献,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实际研究的过程作为结论的依据。在病房中对患者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践数据,认真详细地记载相关数据。2 护理方法

2.1 关于压疮 循证问题:由于神经内科的特殊性,脑出血、脑梗死的病人较多,卧床时间比普通病人的时间长,经过实际案例发现,在对其病人的护理中,稍有不当便会引起压疮。选择一例。有1例64岁的男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8h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块2cm×4cm的红肿区,皮肤潮湿,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循证支持:小组人员查阅相关的书籍和医学资料,发现当病人皮肤受压循环障碍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皮肤温度升高的话,会加快组织代谢。

护理干预:①制作冰垫。用乳胶手套内装自来水扎紧袋口使其不漏水。将其放入冰箱内冷冻0.5h左右使温度降到20℃。②用法:病人平卧时,在其臀部垫气圈,于气圈的中间空隙处放置冰垫,冰敷30min后取出,间隔3-5rain后再更换另外一个冰垫放入。

效果:在冰敷12h后,病人骶尾部触疼明显减轻,红肿范围缩小,皮肤温度降低,24h后,骶尾部压疮完全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疼痛消失。

2.2 关于中枢性高热 循证问题:有一例12岁男性被电击伤后心肺复苏成功,继续脑复苏的过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持续39.3℃以上,体温持续不降。

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经与医生共同查阅文献发现,冬眠疗法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降低。

护理干预:遂给予病人5%葡萄糖25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滴,控制在10滴/min左右,并配合物理降温。

效果:三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2.3 关于静脉炎 循证问题:由于本科脑血管疾病较多,很多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症状,在治疗上均需降颅压、快速静滴甘露醇。有一倒35岁的男性脑出血病人(出血量约15 m1),人院后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医生给予20%甘露醇q8h加压静滴,用到第3天时发现静脉穿刺部位红、肿、痛并呈条索状。

循证支持:经过小组人员仔细的查阅资料和认真的讨论解决问题发现,造成这种病症的问题有三种。①静滴速度过快可致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寒战、高热、心动过速、胸痛、尿潴留、脱水。②大剂量久用,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及血尿。③在注射部位可有轻度疼痛,由于甘露醇属高渗液体,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极易诱发局部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①50%硫酸镁的热敷,59溶于温水(41-50℃)中,3-5rain更换1次敷料。②改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有计划地选择血管。

效果:①通过硫酸镁的热敷,24h后疼痛明显减轻。②采用静脉留置针。其次还减轻了血管静脉炎的发生。③给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好的实际案例。3 讨 论

经过实际研究得出科学的理论,循证护理比普通护理的治疗效果要好好多。压疮症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状况,实际为理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工作人员更好的研究方向和指导,培养了护理人员的医学精神,树立良好的医德。要想更好地实施循证护理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开拓创新更好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02).

篇(4)

在患者被护理期间没有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功能上的障碍、损害或死亡就叫做护理安全。神经内科的病状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二是脑部炎症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等;三是周围神经病,像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四肢麻木、无力、偏头痛、癫痫、脊髓炎、神经系统变性病、坐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和重症肌无力等都是属于周围神经病。因为神经内科患者本身有着认知能力差、自理能力弱、恢复期长等特点,所以说,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其在护理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使了患者身心舒适程度得到降低,并且严重者的话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提高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影响因素做初步的探讨,讨论并提出以下相关对策,现总结如下。

1常见危险因素

1.1医院因素

1.1.1环境因素

病房周围和医疗设备上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比如病房里通风不畅会导致空气流通不顺造成空气混浊,另外病房隔音效果弱而导致的噪声大以及光线阴暗等都是可能导致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的原因。另外,类似床腿刹车没有得到很好的固定、厕所没有扶手、吸引管道并没有处于有效状态、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等问题都会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伤,从而出现意外事件。

1.1.2责任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常识并且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认真严格的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仔细,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造成病情延误,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或者错误判断病情,导致不能正确的用药或者是制定抢救方案失误,另外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规范、不全面也是不小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1.3业务素质

一些新参加工作或者刚调入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态的恶化。如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常见不良反应等。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引进新的医疗设备与药物是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这即使是对相当老练的护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所有的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都依然很有学必要的不断去学习和提高。

1.1.4管理水平

在目前这个现状下,整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还处于一个普遍缺乏的状态。这就要求必须得有一个严谨、详细的值班表。相反的是,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安排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出现部分人员的任务量偏大,不仅会导致其工作效率的下降,并且还会使护理人员感到疲惫与疏忽,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从导致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当脑水肿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当出现高渗液体脱水降颅压的情况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坏死。另外,日常护理中的监测环节以及交接班问题出现遗漏或者缺失的时候都可能会造成意外。

1.2患者因素

1.2.1体质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会有许多老年人,他们身体本身就非常虚弱,又加上病情的影响,经常会突发抽搐及晕厥。另外,当他们鼻饲速度控制不当的时候会导致牙齿松动落入气道,于是就不能有效的进行呼吸,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1.2.2神经因素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当神经敏感程度下降时会采取局部热敷和热水袋保暖,这个时候烫伤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发生。并且,患者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很有可能发生压疮。并且,颞叶、额叶这些部位损害严重者容易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缺失和精神异常、躁动等症状。这时候若监护措施稍有疏忽患者就很有可能发生走失。神经内科患者行PICC置管、鼻饲插管营养治疗时,很可能会因为感觉不适而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如果床栏设置不当的话,又加上患者意识模糊并且心情躁动、偏瘫患者容易发生坠床,严重时危及生命。

1.2.3心理因素

有些患者由于太自尊或者自信使得他们不愿在常规护理中或心理辅导上过多依赖麻烦护理人员,不经过护理人员同意而自行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发生意外。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使得其恢复周期长、社会功能丧失、经济负担大,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都会使得患者消极配合日常护理,从而使得其情绪更加严重,极端不稳定者甚至可能会有自残行为。

2相关措施

2.1 强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首先应将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以及护理内容、方法、目标等基础条件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另外,当患者提出自身的疑虑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耐心且准确的解答。还要根据患者体质上的差异而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其中饮食调理注重按时按量,而功能锻炼注重因人而异,两者都讲究循序渐进。对于病人的饮食上只有将个人口味与营养科学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并且要特别关注那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心理疏导。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利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从而帮助患者增强信心。

2.2 完善病房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定时通风,使病房内的空气清新。二是保证病房里光线是明亮且柔和的。三是严格控制噪声,保证其在55分贝以下。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调养环境。另外,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走廊、厕所里必须要设扶,还要配备防滑平底鞋、设置防滑标志以及配置夜间照明灯。对于病床、平车和轮椅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要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解决,使这些基础设施保持良好的性能。对于急救物品要定点放置,并派专人管理。做到班班清点,确保突况发生时保证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2.3 准确评估病情

对于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危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特别是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护。比如说患者发生癫痫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舌咬伤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患者带上牙套。还有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时候,会在行走、如厕时发生摔倒从而产生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病人要保持较慢的活动速度,像坐立、下床、如厕都需要有人搀扶。对防止有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的患者走失就需要留人24h守护。另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烫伤,所以对其使用热水袋时要特别要注意先用毛巾对其进行包裹。

3结束语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处理风险事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完善病房环境和基础设施,给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要准确的评估对每一位入住的患者病情。就护理人员而言,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只有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另外,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实施切合实际的管理程序,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护理过程中的遗漏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总的来说,,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理安全。

篇(5)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9-02

1 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工作方面的安全隐患

第一,在上班期间,有很多忽视都存在着对患者关心不够的问题,同时很多基础性的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一点,比较常见的就是医院规定对于那些偏瘫以及昏迷的患者,需要每隔两小时对其翻身一次[1]。但是,护理人员在翻身的时候,往往会对患者的受压没有没有给予足够的细心观察,从而加大了患者出现褥疮的概率。

第二,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年轻的忽视来讲,他们在临床护理经验上面,不是很充足,所以,对于患者的有一些病情变化情况,他们无法准确且及时的做出判断,以至于紧急处理不及时,最终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医生和护士的记录没有形成一致。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在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描写的时候,比较常见。

1.2设备和仪器的安全隐患

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护理设备的配合,如果没有了护理设备,或者护理设备不齐全,性能不高,设备设备之间不相匹配,设备老化等等的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患者的安全隐患。这一点,尤其是那些急救物品器材,如果没有做到位的话,或者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话,那么,也是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

1.3患者自身的安全隐患

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讲,他们由于肢体活动的不灵活,或者不方便,而很容易发生坠床、跌倒以及烫伤等等的问题。还有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得不到控制,往往会出现躁动不安,出现痴呆,出现意识薄弱,甚至还会出现精神不正常等等的问题[2]。不仅如此,很多神经内科的患者,其自身的体质都比较差,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弱,加上在行动方面的迟缓,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肢体活动上面存在障碍,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发生一些抽出的现象。

1.4患者经济条件的安全隐患

还有一部分神经内科的患者和家属,由于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十分的昂贵,而且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患者家庭来讲,是承担不起如此昂贵的费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会出现药物患者的使用不一致,最终产生护理安全的隐患。

2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措施

2.1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

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有计划且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的护士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应该反复对其护理的专业技能以及护理的技术等等做出培训。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忽视来讲,更是要把他们的护理基础抓好,把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做好。其次,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来对那些新引进的设备的具体使用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保证他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并明白其主要的性能。当然,对于这一点,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出考核,要通过考核,保证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在这一方面过关。第三,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对每一个患者所享有的权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在整个医院中,营造出一种安全且规范的护理文化,让每一个护理人员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升自我,强化自己的责任心。

2.2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对于护理人员来讲,要想在护理的过程中,得到家属以及患者的有力配合,就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尽可能的和患者多沟通。所以,对于医院来讲,可以在每一个月,都召开一次健康教育的讲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召开两次。在这一健康教育讲座中,把讲解的重点放在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上面,向患者家属讲述一系列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各方面的护理知识。只有这样,患者家属才能够更加明白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实际护理情况。当然,在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把每一种病的具体注意事项告诉家属。

2.3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上述也提到了,在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描述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医生和护士的记录没有形成一致的问题。而患者的意识状态作为神经内科观察的重点所在,如果没有对患者观察仔细的话,如果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记录不能够相符合的话,那么,是很容易会造成患者的安全隐患的。所以,可以从疼痛的反映,从唤醒的反映,从无意识自发动作,从腱反射,从光反射,从生命体征等方面,来详细的对患者的意识障碍划分等级。这样一来,护理人员和医生在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做出判断的时候,就能够从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当然,对于每一个护理人员来讲,在进行记录的时候,应该对患者的嗜睡、对患者的昏睡、对患者的昏迷程度等等都能够熟练地区分开来,尽可能的实现全面的合理,全面的记录。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到位,从而来和医生的记录保持一致,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

2.4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神经内科的护士长而言的,对于护士长来讲,他们需要把重点病人抓好,把重点的时间段抓好,把重点的人群抓好。这里说所得重点病人,主要就是那些危机并重的患者,新入院的患者以及卧床的患者。这里所说的重点时间,基本上就是那些节假日还有中班夜班等等的时间段。这里所说的重点人群主要就是新来的忽视,能力相对较低的护理人员以及责任心不高的护理人员。

3 结语

总之,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相关医院来讲,必须要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其那个花,要把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提升,要把对患者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要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此,来有效的把安全隐患排除,从而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

篇(6)

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种类多样,因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护理操作中可能随时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对于这类特殊的患者,例如神经性狂躁、神经性抑郁、焦虑以及失眠等患者,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引起其病情加重,因而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要担负很大的责任[1]。我们需要将自身的干扰和外界的影响排除,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87例神经内科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87例神经内科患者,依据患者诊治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狂躁、癫痫、神经性头痛等。年龄在21~80岁,平均为(45.6±2.6)岁;所选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均有家人陪伴左右,因而引起的护理损伤相对较低。

1.2方法 对于本文提出的实验,实施全程护理措施,对于多发同时患者已经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提升重视程度。通过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中出现的不足,给予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意见。另外,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进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

1.3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3.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有些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度不够,护理责任意识不强,有些护理人员甚至在操作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以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而给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另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逐渐提升,现今我国很多医院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而引起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培训时态度不积极,护理知识的更新能力不足,无法符合现今医疗条件发展的需要。对其真正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护理人员感觉自身生活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工资福利没有达到想要的标准,使得其无法专心从事专业技能,更无法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

1.3.2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患者积极配合和支持护理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很多患者由于个人因素不配合护理工作,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出现[2]。例如一些患者认为医生就是为了赚钱而给自己开偏贵或者不需要的药物,因而对医生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抵触性,由此也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此外,一些患者个性较强,不会顾及护理人员的叮嘱,擅自离开病房,这些行为都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引起安全隐患。

1.3.3医院环境因素 对于患者来说,医院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不良的医院环境可能对病情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病床的安全护理措施不足,可能引起患者坠床,医院的地面过滑或者不整洁可能引起患者摔跤,这些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3]。尤其是医疗卫生清洁不彻底导致的交叉感染,这是最主要的安全隐患。

2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神经内科护理操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患者配合度不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院环境不良等问题。

3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了下述几点解决措施:

3.1制定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医院要定期及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工作成果进行检查,对于有些责任心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护理人员要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制度实施,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免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安全隐患[4]。此外,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要认真交代每个患者的情况,以免实施无效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操作仪器,确保其顺利工作,对于需要保养或者已经损坏的设备,应登记上报相关部门,以免对护理工作的进度产生影响。

3.2确保护理资源,提升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难度性大,复杂程度高,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承担,因而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及生理压力。因而,要确保科室内护理人员流动数量,以免护理人员负担过重,避免出现休息不足,疲劳护理情况。要认真执行护理排班制度,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完成最佳的护理操作。此外,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给予重视,根据其劳动强度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最大的鼓舞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3阶段性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 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因而其护理技术是保证安全的基础[5]。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技术培训,不断的更新知识,了解神经内科的发展情况,紧随医学发展,用扎实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此外,因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具有针对性,当遇到紧急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努力找寻解决的措施,将对患者的危害降到最低。因神经内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护理人员可自行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够使其更容易掌握患者的心理,与其进行良好沟通,降低护理负担[6]。

3.4做好医院护理环境的整顿工作 整顿对患者安危产生威胁的环境,例如病床不牢固行、污染品排放不严格、病房的卫生打扫不及时或者地面存水过滑、噪音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导致医院环境无法确保患者的安全,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水平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春香.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4(21):845-846.

[2]王淑芳.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0(08):63-64.

[3]李开美.试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48(02):148-149.

篇(7)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72-0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近年来以其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较高的溶质清除率、改善组织氧化代谢、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保证临床充分的营养支持等优点,治疗范围扩展到常见危重疾病急救,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中最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1]。我院此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全部由肾内科承担,其他各科室邀请肾内科协助进行CRRT治疗的现象逐年增多,已成为护理会诊频率最高的科室。CRRT技术在有效提高救治病人成功率的同时,亦给医疗护理带来了纠纷和护士职业损害等风险,我院通过加强各方面护理管理,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各种护理风险,使各科室之间配合更为协调,提高了外出CRRT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1专科护士管理

1.1打造技术过硬、应急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肾内科有CRRT机两台,由血液净化室中8名年资较高的骨干护士组成血液净化应急小组,除日常工作外,每日有两名护士值二线班,紧急情况下30分钟内随叫随到。每月专科考核内容中增加CRRT机的使用、常见故障处理、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等,要求护士不但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机器报警、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血管通路等的评估与观察[2],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1.2做好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科室发展状况,每年有计划由肾内科挑选培养新的血液净化护士,从CRRT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专科胜任能力方面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3],由从事CRRT护理工作4年以上、经过CRRT系统培训、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严谨慎独精神的专科护士进行带教,培训结束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考核。并将培训人员储备在血液净化室或肾内科病房,建立长期有效的血液净化室护士应急人力资源急预案。

1.3强调人性化管理,科室弹性排班,对血液净化应急小组成员在奖金分配和评优评先方面适当给予倾斜,激发工作积极性。不定期举行科室聚会,或短期休假外出休闲放松,减轻工作压力。

2强化制度管理

2.1严格执行护理会诊制度,凡需申请CRRT协助的科室,由病区护士长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报护理部,护理部立即派科护士长到科室了解病情及护理情况,同时通知肾内科,做好人力和物力的调配。协调申请科室给予支持,及时调配药品、液体等,使CRRT治疗及时、顺利开展。

2.2不断完善CRRT护理流程,制定CRRT治疗过程中各种应急措施,如停电、管道脱落、凝血、出血、空气栓塞等常用应急流程。在紧急状态下,血液净化护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必要时报告护士长。

2.3护理部进行质量跟踪,评估会诊者资质、会诊意见等,实地查看CRRT操作是否规范进行,了解患者和申请科室对会诊护士的满意度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使外出CRRT治疗能更好的与全院各科室相互适应。如需长时间行CRRT治疗,督促肾内科做好护士排班,避免护士过于疲劳。

3院内感染管理

3.1因在其他科室行CRRT治疗,治疗环境相对不固定,有可能在多人病室、单人病室或抢救室等处进行,故要求申请科室尽量提供单间病房,如条件有限则进行床旁隔离,每日提前进行空气消毒,物表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定时通风,减少陪护家属数量,避免家属在周围走动。

3.2严格执行洗手制度,良好的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控制最简单有效的环节[4],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需戴清洁手套,操作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亦需更换手套。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CRRT治疗的患者抵抗力较低,而且均采用深静脉置管,易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无菌技术是护理操作中防止发生感染和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5],需贯彻在每一项护理操作中。穿刺点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一次,发现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CRRT治疗每次需更换置换液8~80次,在接取、更换液体时,均应严格对接口进行消毒,避免混入细菌和致热原。

3.4做好职业防护。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执行标准预防,手部如有伤口戴双层手套,针头切勿回帽。严格执行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物的管理规定,防止各种血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4质量控制管理

4.1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利用心电监护仪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律、血压稳定,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血流量和超滤速度。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妥善固定管路,确保整个管路连接密闭完好并在可视范围,防止病人翻身、吸痰或进行其他操作时扭曲、脱落,对于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可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加强监护。适当进行翻身和肢体活动,不可长时间强制,防止肺部和皮肤并发症发生。

4.2观察并记录设备运转情况,外出行CRRT治疗多为一名护士单独操作,精神需高度集中,随时观察机器参数和体外循环情况。通过详细观察滤器两端血液分布是否均匀,滤器纤维颜色有无变深,管路内有无血液分层,跨膜压有无进行性升高等,及早发现血滤器凝血征兆[6],同时避免空气进入体外循环管路。准确记录每小时置换液量、超滤量等,正确进行液体平衡评价,随时与医师进行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篇(8)

肾内科危重患者较多,病情进展快、易反复、预后差,增加了护理的风险[1],因此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对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收治120例肾内科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护理肾内科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44.5±3.8)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衰竭26例,慢性肾衰竭30例,肾小球肾炎34例。同时收集2014年3月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肾内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5.3±3.9)岁;疾病类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衰竭25例,慢性肾衰竭30例,肾小球肾炎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①医护人员接受法律法规的培训[2]:护理人员要重视医疗安全,通过观察录像、举办讲座等形式引导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安全意识,知晓医疗事故的严重性,重点学习举证倒置知识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②成立由护士长任组长、副护士长任副组长的护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一线护士和护理骨干组成其成员;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警惕性,进行留置针穿刺和护理的培训,加强预防患者坠床或跌倒的护理管理,加强预防导管脱落或移位的护理管理,防止和减少堵管或气泡注入等;④狠抓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对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热情、耐心地解释患者的问题,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及被关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流程,由专人检查,防止因消毒不合格导致的医院感染。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16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96.7%,风险事件发生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0.8%,病历书写评分99.3分,患者满意117例,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00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83.3%,风险事件发生5例,风险事件发生率4.2%,护患纠纷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2.5%,病历书写评分88.2分,患者满意101例,患者满意度84.2%,两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肾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这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正确识别并有效控制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笔者在肾内科开展的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其预知风险的能力降低甚至丧失,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尤其是部分新进护士法律意识薄弱甚至欠缺,如护理记录内容不全面、漏记、涂改,护理记录不及时及未能与医师的记录统一,忽视患者的基本权力,如知情权、隐私权等,甚至出现非法执业等。②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护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采用换位思考模式,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采用药物和语言结合的方式治疗急腹症等疼痛明显的患者。肾内科患者多,人员混杂,且患者具有病情不稳定、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原因复杂等特点[3],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护理核心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处理,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甚至事故的发生。为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加强各种导管的移位、脱出、堵塞及感染的处理预案。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16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96.7%,风险事件发生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0.8%,病历书写评分99.3分,患者满意117例,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100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83.3%,风险事件发生5例,风险事件发生率4.2%,护患纠纷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2.5%,病历书写评分88.2分,患者满意101例,患者满意度84.2%。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肾内科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静.浅谈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防护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2(10):123-124.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26-02

Applic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in nursing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

CHENG Qiao-yun ZHANG Xiang-lan ZHOU Yan-hua

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in the nursing of nephrology department.Methods Fift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nephr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given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Fifty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09 to June 2011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quality services.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services was analyzed.Resul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services,the nurses′ good rate of awareness of quality services was 40%,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services,the good rate was 84%,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wareness of quality servi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P

[Key words] Nephrology department;Quality service;Application analysis

肾内科是为了诊疗肾脏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肾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恶化发展会形成尿毒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质量,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对患者进行精心治疗与护理[1]。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落实责任制,扩展深化护理的内容与内涵,以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目的,具体包括对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保证患者安全与身体舒适,维持其心境平和,取得家庭与社会支持,用优质护理治疗量来提升患者和社会满意度[2-4]。选取本院肾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优质服务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肾内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另选2009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79岁,平均46岁;具体病情:肾病综合征19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1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9~81岁,平均47岁;具体病情:肾病综合征19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意识和尿量变化,遵循医嘱督促患者用药,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助。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计划,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加强护士培训 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分级,基础护理层、初级责任护理层、高级责任护理层、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层,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及负责的上下级人员,即护士长层负责监督指导高级责任护理层,依此类推,每层护理职责都不同,护理人员在完成本层护理职责后需监督下层护理人员的工作并进行指导,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根据所分层次对本院肾内科18名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与学习,增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的认识,根据护理内容不同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实行老带新,强带弱,增加组内竞争机制,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学习与检测,督促护理人员互相观摩与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和需承担的责任,一经接手,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全程优质服务。定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交流与分享,完善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5]。

1.2.2 完善护理模式 改变排班模式APN连续性排班,包床到护,8 h在班,24 h负责,从入院护理安全评估到患者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全程无缝隙护理,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与进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排班制度保证一定的弹性,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加强夜班和中班的护理力度,避免患者有事找不到人的状况发生;交接班要清楚,防止信息丢失;在加强基础护理时进行优质服务,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和整洁,创建安静温馨的氛围,指导或协助无法正常生活的患者进食、服药、洗漱、修剪头发、订饭等,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相应护理,遵循医嘱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主动功能锻炼、协助患者翻身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优质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完善护理内容;设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情况监督,务必保证优质服务的完全执行[6]。

1.2.3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 为了缩短护士书写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原卫生部及省厅要求,本院组织设计了肾内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这种设计很好地突出了本科室的护理重点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病情表现、护理质量等都有清晰显示,填写方便,缩短了护理记录时间,提高了记录准确率。

1.2.4 绩效考核 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工作强度等进行护理任务分配,科室建立护理人员工作考核记录,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有工作质量、职称岗位和工作数量三方面。工作质量考核(含患者满意度调查)占25%,按照本院制订的《临床护理人员岗位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职称岗位分值占25%;工作数量考核占50%。工作数量指标主要包括分管患者病情程度指标及自理程度指标,分别赋予不同分值,接待新入院患者另加分。

1.2.5 心理护理 肾内科疾病病情复杂,患者心理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

1.3 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护理部统一制订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问卷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日常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护理方式等内容,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包括护理内容、实际操作及实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服务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优质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n(%)]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它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细心的照顾,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率[8]。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面对患者,切实考虑患者的需要,以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赢得患者的认可与信任,促进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与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9]。

本研究中对选择的5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和内容,为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本院对肾内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其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并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人性化排班,实行无缝隙式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切实满足患者需求,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简化记录单,将护理人员的时间交给患者,切实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并实行绩效考核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实行优质护理后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的认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治疗的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优质服务前有20例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良好,19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优质服务后42例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良好,43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本院肾内科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的认识,管理模式的完善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科室护理人员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护理知识和实际操作,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整个科室环境非常温馨和谐,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患者心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苏南南.关于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51.

[2] 侯维维.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69-3671.

[3] 程玉坤,陈玉霞,邓顺华.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动临床专科护理建设[J].现代医院,2013,13(5):99-101.

[4] 玲,赵丽萍,陶英群.优质护理服务在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9-150.

[5] 石贞仙.护理工作新思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22-4424.

[6] 陈晓红.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改革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9-21.

[7] 徐蕾,刘丽娟,鞠秀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思考[J].中外医疗,2011,30(27):172.

篇(1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0-0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自觉采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1]。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是健康教育的核心[2]。为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肾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我院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肾内科住院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肾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47.4±4.7)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46.2±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方式、实际时间、内容、参照时间、效果评价等。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健康教育的路径表,悬挂于患者床尾。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说明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及作用,并每天根据表中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评价,直到患者能认可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采取有利于自己身体康复的行为方式[3]。护士长也应随时指导和检查护士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顺利进行。

1.3 效果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标准。于患者出院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填写并由护理部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接诊时诊断、入院指导、检查、治疗、用药、饮食指导、活动、出院计划、护理、教育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于何时该做哪项治疗、检查及护理,患者病情达到哪种程度,患者何时能够出院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记录[4]。护理工作是有预见性、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而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病人也可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即目标,主动积极的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健康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临床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形成主动参与与主动护理相互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5]。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临床护理模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密切相关,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患者按标准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计划接受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郑少莉,陈小荷,邓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腹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0(16):78-79.

[2]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2(2):42-4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大学无机化学论文 下一篇: 人力资源总监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