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6 19:16:40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1)

(一)明确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

计划编制总的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巩固温饱、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构建和谐为目标,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按照“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到村到户”的总体思路编制计划。在计划编制过程中,要有贫困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好充分的考查论证,保证项目计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扶贫开发项目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基础性建设投资不能超过30%),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等。

扶贫开发项目选择应立足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按照面向市场、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业化机制,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低收入农户有序进入市场,有效增加收入,加快产业扶贫的实施步伐,提高扶贫效益。

(二)规范项目计划的编制内容

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内容应包括:一是计划扶持区域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贫困状况及原因;二是项目计划的任务目标,包括项目覆盖的贫困村、户的范围和数量,解决的贫困人口,社会经济效益;三是项目计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质量标准;四是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五是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六是项目效益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八是各类相关的附件材料。

(三)严格项目计划的申报、审批程序

项目计划的申报、审批统一按照乡镇(单位)提项编制、县级审查上报、省市审核批准的程序逐级进行。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要根据本区域扶贫规划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总体部署编制年度计划,上报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查。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上级对申报扶贫项目的有关要求,提出年度扶贫项目计划草案,报经分管副县长、县长审定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行文上报省市扶贫办、财政局审批。扶贫开发项目年度计划经省市扶贫办、财政局批准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行文下发至有关乡镇(单位)。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因条件变化,需要调整变更的,要按原申报程序逐级报批。

二、认真组织项目计划的实施

扶贫开发项目计划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监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核拨、会计核算和使用监督检查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监督和审计工作。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是扶贫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责任单位,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项目计划下达后,县、乡镇、村要逐级签订责任书。扶贫项目实施前,各扶持乡镇(单位)要制定出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自筹资金,认真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并搜集整理项目相关资料。

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一是题目:县乡镇村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二是项目村基本情况:包括区域位置、户数、人口(其中贫困户、贫困人口,按照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标准计算),耕地面积,经济状况、主导产业等。三是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四是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或可行性分析)。五是项目建设具体内容、质量标准及投资概算。建设内容、质量标准要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投资概算要科学合理。六是项目资金来源及各级资金的用途要明确。七是项目效益情况。八是组织实施。包括:项目实施的准备(包括公示、物资招标采购方式),项目建设进度,竣工时间,检查验收等有关事宜。九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十是逐户填写《年度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受扶持贫困户登记表》。

三、加强完善项目资金和物资的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报帐提款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账户、资金、核算独立运作,避免账户、资金交叉管理,严禁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资金。资金报帐,由项目乡镇(单位)依据项目建设进度向县扶贫办、财政局提出项目建设进度查验申请,填写项目建设进度审核表,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实地查验后,向财政局提出报帐提款申请,填写报帐提款申请表,提供有关报帐手续和原始报帐凭证,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核后,由财政局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办理。项目乡镇(单位)提供的凭据必须真实合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提款:

1、未列入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擅自实施的项目;

2、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帐文件和合法凭证的;

3、扶贫、财政部门未经查验的项目;

4、未经上级批准,擅自改变上级批准项目建设内容的;

5、经查有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行为的;

6、违反国家规定,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超出规定支出范围的;

7、经县级验收未完成计划的。

四、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

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的通知》的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严格的公告、公示。公告、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额度及结构,大宗物资及招标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后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要重点做好到村入户项目的公告、公示。到村入户项目应在事前公示,广泛征求意见。项目审批后,应公告接受监督。公告、公示时间均不得少于7天。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2)

10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明确我省分两步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第一步,扎实推进“33668”扶贫攻坚计划,大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到2017年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00万人以上,按照省定标准24个贫困县、375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580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第二步,认真落实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扶持措施,到2020年末,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实现623万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收入迈上新台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1个配套文件,这12个文件将作为指导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政策性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10”政策文件,把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1+11”文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和吃透精神实质,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一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目前我县已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18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9064.8万元。二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1—10月,我县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025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4.53%。三是“33668”扶贫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成效显著。在11月4日全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统计表中显示,我县在全省88个区县中干部遍访人数为4255人,居全省第一,访问贫困户户数36886户,居全省第二,访问贫困村次数242次,居全省第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首轮贫困村贫困户的遍访工作进度较慢,部分乡(镇、街道)完成较差。遍访贫困户录入率低于50%的有2个镇、街道,其中双塘街道贫困户遍访任务为1041户,实际录入64户,占比为6%;鹦鹉溪镇贫困户遍访任务为2549户,实际录入510户,占比为20%。遍访贫困村录入率低于50%的有3个乡镇,其中__镇遍访任务为14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4%;鹦鹉溪镇遍访任务为19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0.5%;长坝镇遍访任务为10个村,实际录入1个,占比为10%。二是贫困户信息不精准,存在逻辑错误。系统中超过120岁的有6人,其中孙家坝镇3人、大坝场镇1人、长坝镇1人、天桥乡1人;小于0岁的有7人,其中青杠坡镇2人、天桥乡1人、思林乡1人、兴隆乡1人、鹦鹉溪镇1人、__镇1人;贫困村登记表中女性贫困人口填写为0的村有25个,其中__镇9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林地面积填写为0的贫困村有30个,其中__镇14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收入大于贫困线(2884元)未脱贫户数有3户,其中板桥镇、凉水井镇、杨家坳乡各1户;非低保户领取了低保金的有23户,其中大坝场镇21户、板桥镇2户。三是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标注不完全。贫困村计划出列年份未标注的有76个,其中:__镇18个、鹦鹉溪镇15个、__镇10个、思林乡8个、青杠坡镇8个、大河坝镇7个、大坝场镇4个、塘头镇4个、香坝镇2个;贫困户计划脱贫年份标注率低于30%的有11个,其中大河坝镇22%、枫芸乡25%、合朋溪镇27%、胡家湾乡24%、三道水乡29%、双塘街道25%、天桥乡21%、亭子坝镇22%、鹦鹉溪镇24%、许家坝镇24%、香坝镇22%。四是数据填写不完整。全县有1602户贫困户未填写银行账户,其中:鹦鹉溪镇663户、大坝场镇413户、许家坝镇390户、三道水乡93户、塘头镇25户、大河坝镇11户、胡家湾乡3户、思唐街道1户。五是身份证号重复人口较多。其中塘头镇707人、__镇179人、大坝场镇171人、鹦鹉溪镇149人、大河坝镇113人、青杠坡镇105人等。

(一)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

1.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全面认真核实,逐户逐人彻底核清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对尚未建档立卡的其他农村贫困人口,一并进行全面清查核实,通过程序上级确认后补充建档立卡,确保扶持对象精准。继续认真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商注册人员、购置车辆人员和在__、铜仁购买房屋人员等“四类人员”信息比对和复核清理工作,所有问题这次必须全部解决。二是看脱贫需求清不清。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完善帮扶措施(即,通过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包括城镇化、旅游业、建筑建材业、山地高效农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产业园区带动和能力素质提高8项措施;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一批:包括小城镇、产业园区、重点景区、县城及县城

规划、就地就近搬迁5项措施;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主要是低保保障兜底措施;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主要是医疗救助措施),并按年度拟定帮扶项目计划,解决好“怎么帮”的问题。对贫困乡、村、组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乡施策,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整乡帮扶、整村或整组帮扶措施,并准确记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三是看指标数据是否齐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否资料齐备、数据详实、管理有序;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登记和贫困户收入管理数据是否全面、准确、合理。四是于11月28日前全面完成信息平台核查任务。五是对重新核实的贫困人口及相关工作,实行由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书面承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于11月28日前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承诺,县委、县政府于12月5日前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书面承诺。2.扶贫项目管理实施“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项目安排是否精准,是否集中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要对2014年和2015年扶贫项目覆盖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开展认真核查,解决建档立卡和项目安排“两张皮”的问题,消除大而化之、撒胡椒面、面子工程、优亲厚友、扶富不扶贫等突出问题。二是看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三是看项目的进度快不快,质量好不好。四是看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高不高。五是看“第一支部书记”在项目管理中是否做到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等“四个全程参与”。

3.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回头看”工作。一是看资金是否使用精准,是否安排到贫困村、贫困户,并在“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系统上做好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及报账进度、项目覆盖农户及项目地理信息等备案工作。二是看是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三是看是否按照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2015年计划乡镇“摘帽”、贫困村和贫困户出列“回头看”工作。一是看帮扶机制实不实。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落实好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做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两个全覆盖”;解决好人员选派不好、工作任务不明、驻村时间不够等问题,切实做到因村派人;解决好帮扶责任流于形式、帮扶效果差等问题;解决好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看脱贫成效真不真。准确反应2014年、2015年减贫成效。主要核实2014年贫困人口脱贫标识及后续跟踪管理情况,2015年扶贫开发信息采集、减贫计划落实情况(含贫困人口计划脱贫、贫困村计划出列)、减贫摘帽乡镇的标识。对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精准度进行随机抽查核实等。探索对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以及贫困村退出开展第三方评估核查。三是要坚持“三个按照”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即: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贫困退出机制指导意见中“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区,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的意见,对低保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巩固扶贫成效。对2014年以后脱贫的人口,如有返贫迹象要进行后续跟踪管理。对纳入2015年及以后脱贫计划的贫困户要认真落实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原则上计划脱贫人口在当年应享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包括投入的各类公益性项目)。

(二)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考核。

1.减贫摘帽暨巩固考核验收工作。一是已经实现“摘帽”的17个贫困乡镇,按“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的标准,按照县级年度评估核查、报市级年度复查的方式进行,确保稳定脱贫。各乡(镇、街道)的减少贫困人口计划年初已经下达,要提供可靠真实资料,按照程序录入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二是尚未实现省定标准“摘帽”的杨家坳乡、兴隆乡2个贫困乡,必须在2015年末实现“摘帽”目标,通过县、市两级验收。

2.贫困村出列考核验收工作。贫困村出列执行国定退出标准。以贫困发生率和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衡量指标,在实现“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两个指标时,即可退出。今年,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计划安排有71个贫困村出列,其中:宽坪乡、亭子坝镇、青杠坡镇、三道水乡、天桥乡、合朋溪镇、鹦鹉溪镇、板桥镇、胡家湾乡、大坝场镇、枫芸乡、凉水井镇、关中坝街道、双塘街道、塘头镇、许家坝镇各2个村,兴隆乡、杨家坳乡、长坝镇、思林乡、大河坝镇、__镇、文家店镇各3个村,香坝镇、孙家坝镇、__镇、瓮溪镇各4个村。贫困村出列任务已在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备案标识,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工作要求和流程,按照出列程序,准备好相关资料,千方百计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由县扶贫办于11月15日前出台考核方案。

3.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工作。贫困人口脱贫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为主要衡量指标。凡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年国家贫困标准(今年贫困线标准为3028元),即视为脱贫人口。今年,我县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2万人,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减贫工作流程,对照在建档立卡中标识今年要脱贫的农村贫困户完善资料,各乡(镇、街道)既要有脱贫人口花名册,又要有减少贫困人口的专题报告,经过县扶贫办审核后及时录入贫困户信息平台,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三)切实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1.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和监管程序。一是按时拨款报账。项目实施单位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款报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挪用、不滞留。通过对5个报账试点乡镇的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很多,如未采购、未招投标及委托实施的项目内容与批复方案不一致等。二是加强管理。县扶贫办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三是强化监督。县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促检查工作,要做好扶贫项目的廉政档案建设,确保扶贫资金

高效安全。2.扶贫项目实施工作。一是抓好已建项目的管抚。对已建好的核桃、油茶、精品水果等项目要按照方案进行管抚,县扶贫办要及时将管抚费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二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方案实施项目,按时拨款报账,县扶贫办要抓好督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发挥效益。三是抓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对已竣工的项目,项目实施乡(镇、街道)要进行初验,然后申请县级验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单位申请县级验收的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可采取第三方验收的方式进行。

3.2016年扶贫项目申报工作。一是建设好项目库。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结合县整体规划、本地资源、扶贫对象需求和精准扶贫要求,扎实开展项目编制工作,县扶贫办要抓紧建设扶贫项目库,将质量高、可行性强的项目列入县级项目库。今后县级审批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筛选。二是抓好对接。县扶贫办及有关部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

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就是狠抓落实。全县上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以务实高效的作风、以强有力的工作执行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始终把精准扶贫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督促、亲自核实把关。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履行“主抓”责任,把主要精力和到位的项目资金安排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要认真实施好“1+11”配套文件,明确目标、规定时限,层层分解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干部要履行“主帮”责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折不扣做好帮扶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3)

一、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随意变动项目实施方案,改变资金用途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对扶贫资金政策认识不到位,不按照批复的项目方案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把项目实施得面目全非,难以达到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

2.资金管理混乱,仍然存在截留挪用现象

财务资料未按项目分开核算,资金管理不规范,各个项目资金界定不清晰,未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上分项目借出款项。近年,扶贫资金管理逐渐规范化,各级控制制度逐步健全,处理措施也越来越严厉,但在审计中仍发现有少数项目实施单位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甚至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弥补单位经费支出。还有部分乡镇以借作支,不及时报账,导致报账率低下,项目已实施完而资金未报账。

3.项目管理不规范,各级各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

未建立相关控制机制,对扶贫资金管理不到位,项目资料混乱,收集不完整,未建立专人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招投标方式、政府采购方式、工程初期备案及终期审计等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项目实施结果差强人意。

4.项目立项不科学,难以达到项目实施目的

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扶贫政策以及扶贫开发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才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的作用。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项目在立项时往往未经过科学论证,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在方案的制定上不够科学,老百姓不愿实施项目。导致扶贫资金最终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难度,让项目实施部门无所适从。

5.项目的采购环节存在很大问题

在项目的采购上缺乏相关控制制度,也未采取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式进行,对所采购的物资质量无法保证,尤其在苗木采购上存在很大弊病,在此环节上所带来的恶果又要在几年后才能体现。有其滞后性。

6.项目的特殊性

扶贫项目基本上是由县级统一调配使用,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多由县级领导决定,在项目中或完成后的审计结果最终报县政府审定,因此容易内部消化审计结果,没有引齐足够的重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主要的解决措施

1.采用交叉审计或上审下的审计方式,保证扶贫资金审计真实完整

扶贫专项资金审计任务重,情况复杂。异地交叉审计和上审下方式可以保证审计人员充分发挥独立性,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出现。有力地保证了审计全面性、真实性、完整性。交叉审能更好地让审计人员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重点实施审计,真实反映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实现项目审计的效益性。

2.科学论证立项,保证扶贫项目实施的效益

在项目立项初期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实地勘查项目实施地点,与实施地点的老百姓座谈,进行科学论证,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真正让扶贫资金实现其预期效益。

3.深化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成效

坚持全面审计,加大审计力度,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对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和扶贫资金实施单位进行全面审计。深入基层,开展工程质量审计,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和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在审计中,注重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反映、通报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情况和查出的重要问题,认真听取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对扶贫资金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工作方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深刻揭示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效益的因素,为扶贫工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4.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保证资金效益

在扶贫资金审计中,要抓住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挤占挪用等原因造成的投资失败、无经济效益等损失浪费问题这一个重点,抓住如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这个关键点,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在审计中依托实际,调整审计方案,为县委、政府建言献策。对导致项目失败的责任人进行问责,更好地保证扶贫资金的效益性。

5.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切实划分各级各部门责任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4)

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召开的是市扶贫局机关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既然是专题民主生活会,它就既具有普通民主生活会的特点,也就是说要解决普通民主生活会要解决的问题;更具有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特点,就是要突出专题,集中精力解决好市委提出的专题内容。对于开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明确要求: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三战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精神,奉献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集中分析检查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注重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从宗旨意识、政绩观、责任心和事业心、艰苦奋斗作风、组织纪律观念等方面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希望大家在发言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突出这个主题,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要跑题。通过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我们要切实分析查找到班子和自身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下面,我就代表局领导班子和个人作分析检查。

首先,我对局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检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与全国、全省各市一样,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市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扶贫工作县(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有了较大改善,贫困县(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个别贫困县甚至跨入了全省十强县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级扶贫部门和市直兄弟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扶贫县(区)干部职工,尤其是贫困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也倾注了我们扶贫系统历届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31年扶贫开发的历史值得认真总结;××31年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成效值得认真总结;××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创造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在××扶贫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值得总结和表彰。但是,我们在看到扶贫开发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迄今扶贫开发工作中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市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致贫因素虽然有所改善,但迄今尚未根本改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干旱”、“光秃”、“沟壑”、“闭塞”和“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资源流失”、“资金流失”、“劳动力流失”和“人才流失”等问题,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和艰苦奋斗。

二是我市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差,旱涝霜雹自然灾害频发而避灾能力很弱,因灾、因病、因学和因市场波动等因素造成大面积致贫返贫的压力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重。

三是扶贫开发投入不足,瞄准机制不准,扶贫政策脱靶外溢和应扶持贫困群众未能得到全面、有效、持续地综合扶持的情况同时存在,并且后者更为严重。至今,文水、汾阳、孝义三个县(市)尚未被列入国家和省扶贫工作县(市)范围,这三个县(市)2008年底还有10.8万低收入人口没有机会享受扶贫政策的扶持。

四是扶贫开发规划笼统抽象,系统性差、随意性大、资金使用分散,项目论证、监管和效益评估跟不上,有一些项目未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五是全方位、多渠道、大扶贫的格局虽然初步形成,但体制尚未理顺,扶贫开发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六是到2020年,全国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方针、要求、机制、战略等已经制定,政策体系正在完善,下一个10年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工作已经启动,而我市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刚刚形成,尚待进一步修定完善和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

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这些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是:

第一、××的“五大”贫困特征和“五个”致贫因素,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长期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取得效果。因此,××的扶贫开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而不是靠三两个阶段性的攻坚战役就能解决问题的“突击战”。长期以来,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扶贫部门的同志,在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情况。“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新时期十年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都明显带有这一特征,各级都想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实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就最终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稳定脱贫。但扶贫工作的实际结果是,每个阶段结束以后,随着扶贫标准的提高,贫困人口并未减少,有时候还会增加。以××市为例,其贫困人口一直保持在100万人左右。这本身说明,在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彻底解决和消除之前,贫困问题就不会消除。由于××的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在短时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市的贫困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除此而外,贫困概念还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前,贫、富的概念不会消失,贫困与富裕的矛盾会一直存在,扶贫济困问题一直会是社会领导者与组织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到2010年底以前,我们即使圆满完成了扶贫开发的阶段性任务,也只是基本解决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讲,就是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贫困群众的“饭能吃饱,衣能穿暖,居能蔽风雨”的绝对贫困问题;到2020年,我们即使胜利实现了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也只是解决了我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这就是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绝对贫困现象虽然基本消除了,但相对贫困现象还会依然存在,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不会结束,扶贫开发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从事扶贫开发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一定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协助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战略,克服急于求成思想,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当然,到2021年以后的贫困程度,肯定与现在的贫困现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们也要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如下一个十年扶贫开发《意见》(2011—2020)、“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扶贫开发计划等,以使扶贫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地取得成效,以使绝对贫困现象能够在2020年年底之前逐步加以消除,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差,返贫压力不断增加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由于我市的区位劣势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短时间内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造成的,但从主观方面讲,过去直至现在扶贫开发扶持政策和考核体系不够科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扶贫开发考核体系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使得贫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扶贫开发扶持政策倾斜“基数”不倾斜“绩效”,使得一些县的贫困人口迟迟得不到减少,并且出现了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竞相争取挤入国定、省定、插花贫困县的不正常现象。从我个人主导思想上也认为:××市扶贫局和各县扶贫办在2008年底保住了山西省扶贫开发最大市的头衔,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政绩”,因为贫困人口少了、贫困村少了,省级以上给的扶贫资金就少了(临县、兴县沾了一个很大的光,石楼、中阳受了一个很大的害)。由于利益驱使和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这种不科学的扶贫政策和考核体系不改变,即使区位劣势和自然条件逐步改善了,但贫困人口基数问题与返贫人口数量过大的问题也不会解决,而且会在越扶越“贫”的怪圈中越陷越深。

第三,扶贫开发投入不足,目标瞄准机制不准,扶贫政策脱靶外溢和应扶持贫困群众未能得到全面、有效、持续地综合扶持的问题,从客观上讲,我市地处内陆山区,区位劣、条件差、灾害多、抗灾能力弱,再加上改革开放起步迟、发展慢、观念旧、技能低,综合素质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造成了较大的贫困人口基数和较多的基础设施欠账。尽管近年来,中央和省政府每年财政以5000万元的增幅投入我市的扶贫开发事业,从2007年度不足1亿元到2009年会突破2亿元,但其与我市需要扶持的贫困人口以及需要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比,仍是“小补丁补大窟窿”,两者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市、县两级规定的扶贫开发配套资金跟不上,各级扶贫部门的经费捉襟见肘,使得一些该做的前期工作,如规划、设计和论证,扶持贫困对象认定与扶持项目确定,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检查、验收与跟踪绩效评估等跟不上,从而造成了瞄准机制不准和扶贫政策脱靶与外溢的问题。

从主观上讲,县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特殊的扶贫资金与普通的支农资金两者之间的政策界限区别的不是很清晰,把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殊的扶贫开发资金视同于普通的支农资金捆绑整合使用(其在移民扶贫项目中表现的最为突出),而县级扶贫部门不据理力争,省、市扶贫部门也避事宽容,是造成这一问题较长期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重要原因。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在各级树立起了正确的政绩观后,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四,关于扶贫开发规划笼统抽象,系统性差、随意性大,资金使用分散,项目论证、监管和效益评估跟不上,有一些项目未能起到应起的作用问题,其客观原因是在新世纪初我们做扶贫开发规划时扶贫系统人员少、时间紧、经费缺,只是套着国务院和省政府《纲要》、《规划》作出了我市的十年扶贫开发《意见》,在之前未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考察论证,规划本身不甚符合××各县(区)实际;另外,《意见》实施的主动权在省级以上而不在市县两级,我们只能被动适应,不能创造性地主动开展工作,如因完成“三个确保”任务而使扶贫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市、县两级甚至省扶贫办也无能为力。当然,从主观上分析,也有我们争取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除此而外,扶贫开发的一些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如扶贫开发规划应当怎样制定?扶贫项目应当怎样管理?扶贫开发效果应当怎样进行评估?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极差的相关责任人应如何追究等,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和制度,也就是说扶贫开发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这些弊病只有在扶贫开发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之后和扶贫开发工作完成立法以后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第五,关于全方位、多渠道、大扶贫的格局虽然初步形成,但机制体制尚未理顺,扶贫开发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的问题,需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结束后,从上到下来进行理顺。

第六、关于××市2011—2020年新的扶贫开发十年《意见》与“十二五”规划制定问题,我们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的安排,积极开展制定前的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

针对上述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主客观原因分析,我们在学习、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对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具体工作内容已经拿出了一个初步意见,征求了各县(市、区)扶贫办的意见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这个思路我们初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其具体内容为:

咬住“一个目标”:全市到2020年底以前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好“两轮驱动”:一个轮子是抓好以农村低保为主的救济式扶贫;另一个轮子是抓好以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扶贫部门负责的开发式扶贫要做到应扶尽扶,并且两个部门要搞好衔接,特别注意交叉部分贫困群众的救助和扶持工作。

坚持“三条方针”:第一条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变“输血”为“造血”,以扶持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为目的;第二条是坚持开放式扶贫方针,形成以专项扶贫为主导,行业扶贫为主体,社会扶贫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第三条是坚持立体式扶贫方针,变一次性经济扶持为主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全面、有效、持续地综合扶持。

围绕“四个着力点”:一是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四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实施“五大扶贫开发工程”:一是要实施好“整村推进工程”;二是要实施好“移民扶贫工程”;三是要实施好“雨露计划工程”;四是要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程”;五是要搞好“产业化扶贫工程”。

做实

“六项”工作:一是要科学确定我市贫困人口标准,并与省定、国定标准有机对接;二是要准确划定贫困区域类型,实行按主导产业分区域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三是要在专家指导下制定扶持特殊类型贫困区域扶贫开发的整体规划;四是要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整合各类社会扶贫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五是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注重扶贫开发效果,积极开展小额信贷贴息、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并创造条件启动中国扶贫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联手开展的金融扶贫试点工作;六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健全扶贫开发机构,强化扶贫开发队伍,进一步完善巩固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开展对七个“特殊类型贫困区域”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一是沿黄(河)红枣改良扶贫开发区;二是优种核桃规模栽植扶贫开发区;三是杏树、沙棘覆盖扶贫开发区;四是以脱毒种薯推广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化扶贫开发区;五是谷子、莜麦、胡麻、葵花等优质小杂粮与油料作物规模种植扶贫开发区;六是设施棚菜(瓜、果、菌类)扶贫开发区;七是牛羊猪鸡兔标准化舍饲规模养殖扶贫开发区。在这七个特殊类型贫困区域内,都要扶持发展与扶贫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扶贫龙头企业,贮藏、加工、运销、服务体系以及扶贫开发行业协会。

由这七个特殊类型贫困区域的分项目规划,组成××市

“黄土高原沟壑区特殊类型贫困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并结合即将出台的全国、全省第二个农村扶贫开发10年《纲要》、《规划》(2011—2020)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出我市相应的扶贫开发《意见》与《规划》。

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八项机制”:一是以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制定、论证、评估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逐年总结、修订、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二是以扶贫对象的识别、瞄准、进入和退出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动态监测机制;三是以贫困人口减少和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绩效考核机制;四是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投入逐年增加与各类扶贫资源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扶持机制;五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贫中引入市场机制;六是以管办分离、项目报帐、审计评估、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项目监管机制;七是以各级扶贫领导组牵头抓总,各级扶贫部门承办,专项扶贫为主导,行业扶贫为主体,社会扶贫为补充的扶贫开发协调机制;八是以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实施、企业捐助、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动员机制。

上述扶贫开发思路和工作内容,我们仍在修订和完善过程中,预计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结束时能够最后确定。对于这些思路和工作,局机关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不等不靠,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对于县(区)一级党委、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督促各县(区)尽快加以解决;对于需要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向市扶贫领导组打出请示报告,请求市委、市政府领导帮助解决;对于需要经过上级扶贫部门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给省扶贫办乃至国务院扶贫办写出意见或建议,在上级制定方针政策时能够给予考虑。

以上就是我代表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检查。

其次,我代表领导班子和个人对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检查。

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安排,局党组在集中精力分析检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中班子和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通过学习、调研、走访、座谈、书面征求意见和与班子成员以及科级干部相互交流谈心,总体来说,大家对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6年底市扶贫局新的领导班子组成以来的工作是肯定的。大家认为新班子组成以后,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理顺了局机关多数干部的情绪,统一、稳定并且扩展了各县(区)扶贫工作机构,争取到了较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在去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来××调研时,××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受到了省扶贫领导组和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的好评,给市委、市政府争了光,给全省扶贫系统争了光,因而2008年度被省扶贫办列在10个扶贫工作市之首进行了表彰。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看到问题和不足。其中比较集中的反映,还是在今年3月下旬市委、市政府2008年度责任制考核组经过与局机关的每位干部职工谈话后,对局党组提出的三条反馈意见的内容:第一是班子成员沟通不够;第二是有的班子成员定位不准;第三是2008年度责任制分解不科学。其中第一条意见是这三条意见和建议的核心,切中了我局的症结和要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抱着边学、边整、边改的态度,从责任制考核结束到现在,我利用“五一”假期和星期六、日的时间,主动与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科室中心负责人普遍进行了1—2次的谈心沟通。在谈心中,我与每个同志都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沟通思想,并力求形成共识。通过这些谈心活动,弥合了隔阂,增进了团结,达到了相互不纠缠历史旧账,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为进一步建设和谐型机关奠定了基础。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5)

一、青草岗村村情   

青草岗村由原青草岗村、华林村、铁家垱村合并而来,下辖42个村名小组3887人。2018年年初,青草岗村总贫困户43户119人,已脱贫31户90人,未脱贫12户29人。其中已脱贫户由村支两委干部进行结对帮扶,未脱贫户由县发改局进行结对帮扶。

经2018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贫困人口26人,其中单个清退3人,不享受政策21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目前全村共43户贫困户119人,经民主推荐与评议,2018年预脱贫7户17人,尚有5户11人未脱贫。

二、驻村后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驻村后,我们紧扣四项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村扶贫工作组织机构,熟悉和了解村情及贫困户状况,落实驻村扶贫帮扶责任,围绕今年确定的脱贫目标任务,按照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的要求,压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 抓好政策宣讲,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

突出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小额信贷、教育扶贫和雨露计划等政策重点,扶贫工作队全员上阵,进行宣讲和宣传,释疑答惑;联合驻村帮扶责任人对全村43户贫困户均上户张贴精准扶贫到户政策宣传画,并给贫困户当面宣讲相关政策知识,对年龄偏大的五保户、残疾人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均以电话或微信形式告知有关政策,做到全覆盖,提高扶贫政策知晓度。     

(二)认真整改问题,补齐脱贫短板。

1.强化统筹兼顾,因户施策,提高帮扶措施精准性。驻村扶贫队会同村支两委,借势发力,对今年拟脱贫的7户贫困户逐户核实家庭情况,调整和落实好每一户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做到该享应享的政策和措施全部进家入户。

2.贫困数据更加精准。结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了青草岗村扶贫系统数据动态调整。2018年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10户22人,单人清退3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自然增加1人,全村贫困人口为119人。

3.产业发展效益明显,狠抓政策落实。

①产业扶贫方面,17户贫困户参加了小额信贷分红,共增加收益近5万元,26户参加朱家港烤烟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共增加收益近1万元。

②教育扶贫方面,“雨露计划”,本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享受“雨露计划”2人;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6人。

③健康扶贫方面,全面推进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户政策,全村三分之二贫困户受益。

④社会保障方面,着力开展了入户走访、核查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家庭现状的工作。2018年,全村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原来的A、B、C三档变为A、B、C、D,救助金额由原来每月的130、145、170元变为每月125、170、190、220元;兜底贫困户救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月;五保户的救助补贴提高到430元/月。

⑤危房改造方面,澄清了全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底数,其中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2018年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⑥基础设施方面,青草岗村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对三路塝组至方道湾组进行公路硬化,受益贫困户达6户。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驻村帮扶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与扶贫办联系较少,交流少,工作思路有待创新,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帮扶结对效果不明显,未及时掌握结对户信息,结对帮扶进展缓慢;

三是推动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进度缓慢,我们将进一步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村产业发展。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落实好村集体帮扶项目。

一是加强交流学习。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进一步拓宽两委班子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发展力。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年度实施规划内基础设施项目。

2、落实好帮扶贫困户。

一是智力帮扶。掌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子女和在校学生就学情况,确保适龄学童和在学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劳务输出帮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争取结对帮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6)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20*年*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好20*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辽扶贫办发[20*]14号文件精神,今年我县享受省市扶持的面上贫困村的数目为10个,这10个村农户总户数为4279户,人口数为16019人。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我们计划实施项目总数为33个,参与项目户数3469户,受益人口11917人,项目的参与率为81%。项目总计投入资金1415.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总计250万元,市

财政配套资金总计250万元,信贷资金总计31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总计580.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5万元,预计效益达1665万元,预计参与项目的农户人均增加收入可以达到1300元以上。计划实施的项目分别为:*村棚菜项目等。

截止目前,此项目稳步推进,各村正在开展计划及项目的落实工作。其中,7个特色产业项目的万寿菊栽植、辣椒生产、菜籽生产项目均已经完成;8个养殖业项目已经启动并运行良好;3个棚菜生产项目均正在施工;5个贫困劳力培训项目进展顺利;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总之,据目前统计情况,计划实施的33个项目中,均处于完成或正在运行中。近期我们将进行验收,并下拨扶贫资金。

2、认真落实好市里确定的24个扶贫富民经济小区,40个增收项目工作

按照市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今年有24个富民经济小区的计划指标,如果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市政府正常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外,每个小区还可以多享受到3万元的补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富民小区今年达到43个,其中种植业22个,畜牧业21个,目前已经竣工23个,其中种植业完成5个,畜牧业完成18个,其他的都是正在建设中。计划开发的40个增收项目,截止目前,通过面上插花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扶贫富民小区加大补贴标准等措施扶持的增收万寿菊种植、辣椒种植、地膜花生、菜籽等项目达到17大项,196小项,其中种植业项目9个,总规模达113042亩;养殖业项目8项,牛、羊、生猪等养殖规模达1355*头,禽类鹅、蛋鸡等养殖规模达19*42只。经过一年的扶贫开发工作,预计到20*年底,各贫困乡镇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75个贫困村村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以上。

3、定点帮扶工作队情况

20*年驻我县的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队由原来的26个调整到27个,帮扶我县31个贫困村,有利的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20*年救济性投入资金总计21.53万元,公益性投入28.26万元,开发性投入135万元,协调资金93万元。今年市里又增派*商业局系统的76家企业定点帮扶我县的75个贫困村现已有47家企业同村对接,为贫困村脱贫致

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4、做好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辽扶贫办发[20*]9号文件精神,20*年我县申报拟认定第二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一个——*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拟享受扶贫贷款贴息企业七家分别为:*有限公司。我县深入贯彻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用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贫困户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7)

(一)就业扶贫政策:

1、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名单

2、公益性岗位名单

3、务工人员情况(分清楚外出就业、本地就业、本地零工)名单

(二)产业扶贫政策

4、产业项目覆盖受益户名单

(三)金融扶贫政策

5、享受扶贫小额信贷名单

(四)教育扶贫政策

6、享受雨露计划名单

(五)健康扶贫政策

7、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名单

8、基本医疗财政补贴(每人30元)政策落实名单

9、重症慢性病鉴定名单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名单

(六)危房改造政策

11、危房改造名单及补贴情况名单

12、住房安全评定及鉴定级别名单(易地搬迁户除外)

(七)易地搬迁政策

13、易地搬迁户名单

(八)水利扶贫政策

14、集中供水水质鉴定报告

(九)生态扶贫政策

15、护林员名单

(十)综合保障政策

16、低保名单

17、五保名单

18、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名单

19、贫困人口养老参保名单

二是贫困属性类名单准备(以村民组为单位整理,并标注是否在家):

1、未脱贫户名单

2、已脱贫户名单(标记清楚脱贫年度,并且是脱贫监测户的要备注)

3、全村非贫困户名单

4、非贫困户中边缘户名单(备注低保户、五保户、重病户、独居老人户、信访户、无劳力户等)

二、引导员工作准备

1、引导员数量:根据村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情况,准备10名引导员左右。

2、引导员工作要求:

强化引导员培训,明确职责任务(负责入户引路、户情介绍、村脱贫攻坚成效宣传等),严格纪律要求(不得宣传与本村脱贫攻坚无关的事、不得宣传不懂不熟的政策落实内容、不得刻意夸大宣传本地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熟悉村情户情(2020年以来本村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实施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村两委班子人员分工情况、驻村工作队人员及分工情况、所联系自然村或组贫困户基本情况和政策享受情况)。

三、访谈提纲问题参考

政策要点

两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两个重中之重:提出两个“重中之重”,指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包括安全饮水)、不愁穿,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安全饮水有保障。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四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三个着力: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

金融扶贫“四大体系”分别是指: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

《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大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四场硬仗” :1.打好产业扶贫硬仗。2.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3.打好生态扶贫硬仗。4.打好金融扶贫硬仗。

《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六大行动”:1.开展健康扶贫行动。2.开展教育扶贫行动。3.开展扶贫助残行动。4.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行动。5.开展危房改造清零行动。6.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四大工程”:1.实施交通扶贫工程。2.实施水利扶贫工程。3.实施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工程。4.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贫困村退出标准:“一低五有六通”

一低:贫困发生率低于2%(以人为单位)。

五有: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

六通:通水,通路,通电,通班车,通电视,通宽带。

扶贫资金“两个一律”:即国家、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公告。

(一)拟乡镇干部访谈提纲(仅供参考)

1、基础知识:

(1)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三个着力”指什么?

(2)贫困村退出的主要标准和程序是什么?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识别程序是什么?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历年来脱贫线是分别是多少?2019、2020年两类户监测标准是什么?

(3)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四大体系”分别是指什么?

(4)《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大工程”分别指什么?

2、乡镇基本情况:

(1)你乡镇的基本情况,贫困人口分布、贫困村分布、两类户分布、党组织建设情况、自然条件资源等?

(2)各贫困村“五有六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情况?

(3)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4)乡镇书记遍访贫困户情况?

3、乡镇贫困情况:

(1)你乡镇及各贫困村贫困户数、贫困人数、贫困发生率?

(2)你乡镇有多少个贫困村?出列村?贫困村计划哪一年出列?

(3)2019年你乡镇脱贫攻坚动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是什么(含贫困人口2019年脱贫、新识别、人口自然变更、标注稳定脱贫以及村出列等情况等)?

4、乡镇脱贫情况:

(1)2019年你乡镇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户脱贫、村出列)分别完成进度如何?

(2)2020年减贫计划分别是什么,截止目前采取有哪些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5、项目资金情况:

(1)你乡镇2019、2020年分别实施了哪些扶贫项目(包括产业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等)?项目如何谋划、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的?需要招投标吗?群众如何参与?如何公示、公告?

(2)你乡镇2019、2020年分别投入或计划投入了多少专项扶贫资金?

(3)你乡镇2020年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有多少个,入库程序是什么?

(4)你乡镇是否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有,是哪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贫困户收益情况如何?

6、政策落实情况:

本乡镇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安全饮水保障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易地搬迁政策、生态扶贫政策、综合保障政策(低保五保、残疾人扶持、基本养老、临时救助等)等等落实情况?

备注:要清楚每类政策(含每类政策的具体小项)全乡镇覆盖了多少贫困户贫困人口,效果如何。

7、问题整改情况:

国、省2019年、2020年历次考核、督导、巡视反馈问题中,上级反馈你乡镇的个性问题有多少,举一反三整改的共性问题有多少?如何安排部署问题整改的?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措施?目前整改结果如何?

8、驻村帮扶情况:

(1)你乡镇帮扶单位有哪些?驻村工作队有几个?每个驻村工作队队员有多少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有无典型事例?

(2)帮扶责任落实情况。各个工作队是如何参与、监督和指导开展村里贫困户识别、退出,拟定脱贫规划计划,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发展集体经济,用好集体经济收入,监管扶贫项目资金等工作?

(3)你们乡镇安排多少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帮扶了多少户贫困户?平常是怎么组织开展、督促指导结对帮扶工作的?对你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成效如何检查验收的?

9、经验、问题及建议:

(1)你认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2)你乡镇(村)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推进脱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拟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访谈提纲(仅供参考)

1、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指什么?

2、贫困村退出的主要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3、《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你知不知道?主要精神是什么(“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大工程”)?对你单位承担的主要职责,意见里是怎么规定的?

4、在全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中,你单位的职责是什么?2019年、2020年你们是如何部署和推进的?投入了多少资金,实施了多少个项目?每类行业扶贫政策和每个项目的落实情况、受益情况如何?

5、全县有多少贫困村,多少贫困人口,其中多少村还未出列、多少贫困人口还未脱贫?为实现这些村出列和未脱贫户脱贫,根据你单位职责,你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6、国家和省2019年、2020年反馈你县问题中涉及你部门的主要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整改?现在的整改结果?

7、你单位联系的村的基本情况是什么(含村人口信息情况、基础设施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组织建设情况等)?2019年该村贫困变动情况是什么(含贫困人口2019年脱贫、新识别、返贫、人口自然变更、标注稳定脱贫以及村出列等情况)?

8、今年以来,你到联系的村去过几次,解决了哪些问题?

9、本单位是如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派了几个人?如何支持、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对你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成效如何验收的?

10、你们单位安排多少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帮扶了多少户贫困户?平常是怎么组织开展、督促指导结对帮扶工作的?对你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成效如何检查验收的?

11、你帮扶几户贫困户,分别是哪个村的?联系方式分别是多少?简要介绍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作为帮扶责任人,你为帮扶对象采取了哪些帮扶措施,取得什么效果,帮扶对象是否满意?

(除本条问题外,参考帮扶责任人访谈提纲问题,做应答准备)

12、你认为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3、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推进脱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拟村级干部访谈(含村支书、村委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队员)提纲(仅供参考)

1、基础知识:

(1)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三个着力”指什么?

(2)贫困村退出的主要标准和程序是什么?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识别程序是什么?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历年来脱贫线是分别是多少?2019、2020年两类户监测标准是什么?

(3)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四大体系”分别是指什么?

(4)《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大工程”分别指什么?

2、村基本情况:

(1)你村的基本情况,人口情况、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有多少自然村、多少村民组等?

(2)你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情况(涉及“五有六通”)?

(3)你村的主导产业是什么,村集体经济2019年收入有多少?收入怎么支配?

(4)村支书遍访贫困户情况?(要与村汇报一致)

3、村贫困情况:

(1)你村贫困户数、贫困人数、贫困发生率?贫困户(未脱贫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及分布情况?

(2)你村是否是脱贫村?如果是,主要依靠那些措施实现脱贫的?如果不是脱贫村,计划哪一年脱贫?计划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脱贫?

(3)2019年你村脱贫攻坚动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是什么(含贫困人口2019年脱贫、新识别、标注稳定脱贫等情况)?2020年计划脱贫多少户多少人?

4、项目资金情况:

(1)你村2019年、2020年实施或计划实施哪些扶贫项目(包括产业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等)?项目如何谋划、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的?需要招投标吗?群众如何参与?如何公示、公告?

(2)你村2019年投入了多少专项扶贫资金?

(3)2020年扶贫项目库中有你村多少个项目,项目入库在村级走了哪些程序?

(4)你村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有什么计划?

(5)你村是否有专业合作社,如果有,是哪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有多少贫困户入社?带动贫困户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生产经营效益如何?

5、政策落实情况:

本村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安全饮水保障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易地搬迁政策、生态扶贫政策、综合保障政策(低保五保、残疾人扶持、基本养老、临时救助等)等等落实情况?

备注:要清楚每类政策(含每类政策的具体小项)全村覆盖了多少贫困户贫困人口,效果如何。

6、问题整改情况:

国、省2019年、2020年历次考核、督导、巡视反馈问题中,上级反馈你村的个性问题有多少,举一反三整改的共性问题有多少?如何安排部署问题整改的?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措施?目前整改结果如何?

7、驻村帮扶情况(此项是针对工作队长、队员):

(1)你什么时间到村驻村的?你单位是怎样选派你来驻村的?单位为工作队驻村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

(2)帮扶主体情况。村帮扶单位有哪些?有多少人联系贫困户?一般一个人帮扶多少户?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有无典型事例?

另外,你有没有帮扶贫困户,你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及应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效果如何?

(3)帮扶责任落实情况。工作队是如何参与、监督和指导开展村里贫困户识别、退出,拟定脱贫规划计划,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发展集体经济,用好集体经济收入,监管扶贫项目资金等工作?

(4)帮扶措施情况。村里建档立卡以来,获得哪些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2019年、2020年共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实施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目前进度如何,成效如何管控,对本村如期脱贫有无信心?

8、问题及建议:

(1)你认为贫困村脱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自精准扶贫以来,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哪些?当前贫困户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哪些?针对这些难点,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还有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哪些支持?

(3)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推进脱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拟帮扶责任人访谈提纲(仅供参考)

1、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三个着力”指什么?

2、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识别程序是什么?

3、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4、你帮扶的贫困户有几家,分别是谁?他们的手机号码是多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帮扶他们的?简要介绍每个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

5、你帮扶的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如何,是否脱贫。如果是脱贫户,是哪一年脱贫的,如何对其进行持续帮扶的(针对以往年度脱贫户)?你是怎么参与其脱贫程序的(针对当年度脱贫户)?如果是未脱贫户,计划什么时间脱贫,目前还存在什么困难,如何对其进行帮扶?

6、你帮扶的户所在村主导产业是什么?你所帮扶的贫困户享受产业措施是什么?收益情况?

7、今年以来,你到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分别去过几次,解决了哪些问题?

8、你所帮扶贫困户都享受有哪些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安全饮水保障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易地搬迁政策、生态扶贫政策、综合保障政策(低保五保、残疾人扶持、基本养老、临时救助等))?这些政策你们村都是怎么组织实施、落实到户的?你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9、你认为今后两年你帮扶的贫困户还应该享受哪些扶

贫政策,为什么?

10、本单位是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是如何支持帮扶工作的?略举2—3个例子加以说明。

11、你帮扶的贫困户脱贫后,还应该享受什么政策,你是否不再帮扶?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8)

扶贫开发工作有极高的社会关联度和参与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工作方式和重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四川重点采取了农村贫困救济的方式,如口粮救济、寒衣救济、住房救济等。1979-1985年,开展了农村改革;1986-1993年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94-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扶贫攻坚计划”。1978年实行扶贫开发以来,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书记挂帅、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促进了农村扶贫的顺利展开。从1984年起到2000年,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检查部署扶贫工作,并从1998年起,把解决当年贫困人口温饱列入省委、省政府为全省人民办的10件好事、实事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主要目标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温饱问题

从1980年起,省委、省政府就把发展贫困山区经济、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放在重要地位。1981-1983年先后3次召开贫困山区工作会议,对山区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放宽搞活,使山区群众的贫穷状况不断缓解。

为保证“七五”时期扶贫目标的实现,省委、省政府加强扶贫工作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主要领导每年都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省和有关地、县都建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和专职的扶贫开发机构,负责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任务的落实。

从1984年起,省委、省政府不断制定特殊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如:免交农业税,调减粮食定购,对贫困地区新办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并由财政贴息安排专项扶贫贷款,省财政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培训,省交通厅每年补助山区公路建设资金2000万元,省卫生、教育部门每年拨款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职业教育,省属大专院校对贫困地区定向降分招生;同时,对贫困县实行提前3年预拨财政定额补贴;帮助贫困县兴办富县项目;实行农副产品收购定基数,超基数返利以及自由销售等。上述政策的落实,使贫困县每年得实惠1亿元以上。全省改救济式扶贫为经济开发扶贫,国家和省投入贫困地区的各项扶贫资金一律按项目投放,重点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资金随项目走、项目随建卡贫困户走,把资金、项目、解决温饱紧紧联系在一起,实行资金到户、项目到户、工作到户、责任到户、效益到户。

到1990年底,全省盆周山区48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按期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七五”时期解决农村绝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八五”时期:发展支柱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

“七五”时期虽解决了四川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的温饱,但仅是一个良好开端,与全国比较尚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四川解决温饱标准低;二是全省“七五”时期尚有150万人口未解决温饱;三是解决了温饱的贫困户不稳定;四是贫困程度深。

“八五”期间,四川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最贫困的乡、村转移,向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最贫困、最落后、最偏僻的地区延伸。在各贫困县健全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县、区、乡、村干部和党员每人包扶1~3户贫困户,限期达标。继续对贫困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七五”时期规定的扶贫政策继续执行。

省财政采取提前预拨定额补助,帮助贫困县兴办富县企业或对县属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财源,实现财政自给。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税减免1/3 ,牧业税减免1/2。各级计划部门确保贫困县计划物资正常分配,并尽可能给予照顾。优先安排贫困地区资源开发项目,使之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未解决群众温饱的贫困县把90%的扶贫资金投入到贫困户解决温饱的种养业,已解决群众温饱的贫困县6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稳定解决温饱项目。加强智力开发,培养当地人才,注重在校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和回乡青年实用技术培训。改善生产条件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返贫。实行异地扶贫,办好省级扶贫开发区,推进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贫困村党支部,选好脱贫致富带头人。广泛开展社会扶贫,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据1993年的统计,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后,有12.80万户迁出了岩洞和窝棚,有1/3贫困户盖了新房。

“八七扶贫攻坚”:基本解决全省

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1991年-1993年,四川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明显减缓,扶贫开发工作处于徘徊不前状态,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向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延伸,本身难度随之加大。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由于标准过低,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一遇自然灾害便重返贫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原有行政性扶贫优惠政策逐步弱化乃至失去效力,贫困地区更加处于劣势地位。国家扶贫投入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加上贫困地区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又将有限的扶贫投入多用于办工业项目,贫困人口难以得到有效扶持。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9)

2012年,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扶贫和移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抢抓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扩大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惠及面,2012年全市扶持贫困村数达14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1%,扶持的区域更加广泛、更加均衡。省、市财政投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574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57个,开工率达100%,完工率达89%,修建和改造村道2569公里,桥梁84座,水利设施371处。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信丰、全南、定南、瑞金、会昌等五县(市)共投入5400万元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安排实施项目298个,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力实施移民搬迁扶贫,边远贫困群众生存环境明显优化。扎实推进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移民搬迁扶贫实现了18个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全覆盖。省、市投入移民搬迁资金10527万元,高标准建设9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完成26418人移民搬迁任务,比2011年增加4532人。

——全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围绕脐橙、油茶、花卉苗木等扶贫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共投入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2528.2万元,有力促进了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全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升。以实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为重点,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各项技能培训。全市“雨露计划”共培训12056人,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105%,培训合格率为99.32%,转移就业率为98%;免费招收“一村一名”中专生1435人,比上年增加89人。

——全力实施社会和行业扶贫,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开展定点帮扶,15位省领导和22位市党政领导参与定点联系县(市、区)、乡(镇)、村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省市安排20200万元支持所联系的县、乡发展扶贫产业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1419个贫困村实现省、市、县直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底全市共筹措社会扶贫资金4.95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资金2.08亿元,增长72%。教育、卫生、交通、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责任,积极落实、有序推进行业扶贫规划,如财政和教育部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45亿元,惠及全市11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市)73.4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部门围绕重点支持特困片区发展制订并组织实施交通项目规划。

——全力实施水库移民扶持,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7792.86万元;下达库区移民项目资金11591.2万元,安排项目1531个,项目完工验收率达93%。库区“水上漂”农户上岸安置稳步推进,完成了向省和国家行文请示立项的资金争取工作,国家将在2013年度立项,省将按每户1万元先行安排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1月底,崇义、上犹两县共选址确定了24个集中建房安置点,安置点已完成总体规划的22个,已开工建设的19个。

二、新一轮扶贫攻坚措施之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赣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参与,行业的大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贫攻坚举措,体现了四个“前有未有”。

一是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扶贫开发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工作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强化乡镇扶贫工作力量,在连片特困县(市)有2个以上(含2个)省级扶持贫困村的乡(镇)成立扶贫开发办公室,其他乡(镇)和非片区县(区)有省级扶持贫困村或市级扶持村的乡(镇)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对扶贫开发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努力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12月15日止,国家、省、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2012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了1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其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安排2200万元用于市领导挂点村扶贫开发,1040万元用于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返乡农民创业等。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个人对扶贫开发事业进行投入。

三是领导挂点联系贫困乡村的深度前所未有。市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市直部门、一个市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县、抓一个示范乡(镇)和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党政领导各带一个县直部门、一个县属企业,重点帮扶一个示范乡(镇)、抓一个示范村;县(市、区)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抓一个示范村;乡镇其他领导各挂点帮扶一个村。

四是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广度前所未有。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定点扶贫单位,实现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非片区县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以所包扶的贫困村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每个贫困村“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做到资金集成、项目集成、力量集成,放大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全市广大“三送”干部常年累月奔波在贫困地区第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切入点,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整治村庄环境,创建美好家园。

三、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赣州目前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扶贫区域广、扶贫对象多,扶贫攻坚难度大。全市有11个县(市)被纳入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新国家扶贫标准,到2011年底,全市扶贫对象有194.8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76%,大约是全国的两倍,要完成党的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是农民增收乏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大。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稀缺,全市农村人均耕地不足0.6亩,户均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单靠传统的种养来实现致富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之目前扶持到户的政策资金非常少,农民通过发展农业实现收入增长非常有限。

三是贫困地区底子薄,扶贫投入仍显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加大了扶贫开发投入,但赣州市农村贫困面广量大,有1419个贫困村,194万多贫困人口,投入的扶贫资金非常有限,受益的地区和群众不够广。特别是民生保障方面投入不足,扶贫救助体系不健全,部分贫困家庭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贫困户虽然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标准过低,有相当部分贫困户没有纳入低保范围。

四是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赣南是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全市扶贫和移民部门新的历史使命,而目前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非常缺乏,急需调整和充实,加之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亟待加强。

四、对做好2013年扶贫和移民工作充满信心

2013年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动力,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赣州)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平台,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形成,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着力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实施。赣州市有11个县(市)列入罗霄山特困片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申报和实施好一批带动力强、惠及面广、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项目。落实统筹资源、整合投入实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围绕片区扶贫开发进行资金倾斜、项目配套、技术帮助和服务支持,整合各部门力量,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形成片区扶贫开发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2、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的有效开展。要继续抓好全市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和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贫困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指导信丰、全南、定南、会昌、瑞金等5县(市)深入抓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创新试点工作。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和库区“渔民上岸”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着力引导深山区、库区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中心村集中,明年力争实施2.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切实抓好“雨露计划”培训,明年力争实施1万人左右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好2个部级、9个省级科技扶贫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扶贫主导产业,夯实打牢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

3、着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构建。在做好专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好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着力构建范围广、活动多、成效好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认真开展好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组织协调市、县直单位(企业)开展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巩固好定点帮扶全覆盖成果。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大力推动企业帮村带户,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和联系,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与贫困村资源有效对接参与扶贫。积极协调行业扶贫,争取、引导各行业部门将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乡村倾斜。

4、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扶贫工作要围绕这一大局,做到项目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大力改善贫困村集中建设点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下一步,扶贫和移民部门将加强与市委农工部、新村办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向省扶贫困村倾斜,使每个开展了村庄整治的贫困村扶持资金力争达到20万元。同时争取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大力支持,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5、着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加大三峡移民工作落实力度,抓好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使用的具体落实。加强移民后扶工作的衔接,进一步抓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与发改、财政等各行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切实做好年度计划项目的安排工作,确保涉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切实做好居住在库区水面木棚的农民“渔民上岸”工程的组织实施,在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1246户4988人“水上漂”农户(含“双渡”人员)搬迁安置任务。

扶贫对未来工作计划篇(10)

一是抓规划,统筹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大局,规划是效益,规划是未来,规划是生产力。扶贫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抓起来就如同盲人骑瞎马,何时才能到目的地?我们将着力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目标,按照“八定八包”要求(定时间包期限、定目标包脱贫、定产业包增收、定设施包改善、定技能包致富、定培训包就业、定挂帮包责任、定考核包效果)统筹推进。一是突出抓好201 4年度精准扶贫规划:二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规划;三是突出抓好“六个到村到户”规划;四是突出抓好小康水电路讯房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规划,将六项行动计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

二是抓管理。瞄准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严格按照国家、省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程序,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时按质全面精准完成贫困对象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力求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并因户施策,真正做到所有的扶贫资源全部用于贫困对象,实现全市率先整体脱贫目标。我县现有贫困乡镇8个,贫困村127个,贫困人口13.14万人。对此,我们制定了“三表二图一指南”的攻坚路线图(三表: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表、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表、减少贫困人口任务表,两图即产业项目布局图、基础设施布局图,一指南即攻坚指南),要求做到“四精确”,即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卡、扶持证、项目码、标识牌”四统一。确保“一县一档、一乡一簿、一村一册、一户一卡”,推进精准扶贫。同时,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

三是抓产业,农民增收。实现精准扶贫。“发展生产”是基础。只有明确了科学的发展理念、找到了适宜的发展思路,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将围绕“人均一亩茶、户均二亩果,百万优质家禽助增收”目标,依托“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中国大鲵之乡”“中国特色竹乡”等特色名片,巩固提升烤烟、畜牧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打造茶叶、核桃两大后续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野木瓜、方竹笋、中药材、脱毒马铃薯、大鲵养殖、乡村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劳务产业,鼓励返乡创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和稳定发展。

四是抓基础。改善环境,实现精准扶贫。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对于农村环境,群众反映最多的主要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路,一个是水。可以说,这是贫困地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块“短板”。把这些“短板”补上了,发展才有基础和后劲。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影响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增收项目更是无法起步。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是广大群众的最大期盼,而中央财力目前重点用于骨干工程建设,地方财力只能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偏远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也只能主要依靠专项扶贫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以交通水利两大会战为主阵地,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四集中”(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攻坚态势推进设施改善,进行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会战,全力攻坚“水电路讯房寨”,确保2014年实现100%的建制村解决饮水安全和10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同时,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091人,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建成一个集中投资1亿元以上高标准、高品位美丽乡村示范点。

上一篇: 班级月度总结 下一篇: 行政教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