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0 13:10:28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1)

二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来看,无功补偿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效,在无功补偿效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完善。然而在当前的无功补偿技术方案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在无功补偿技术上还需要向着以下三个方向做进一步的发展:第一,合理应用新型信息检测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当前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证实——广义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方法即便是在电网电压出现畸变或不对称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基波正序瞬时无功电流以及不对称(高次谐波)瞬时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分离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瞬时无功电流,在无功补偿时有选择性地进行部分补偿或完全补偿,整体运行效能好,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将这种信息检测技术与无功补偿装置的融合方法。除此以外,考虑到电力系统具有数据规模庞大、数据质量整体水平较低以及数据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系统要求相关装置能够根据所接收的数据快速、高效地做出反应,因此,在无功补偿装置方面,还需要探索将其与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粗糙集技术的融合方法,以提高无功补偿装置在处理庞大数据以及获取重要信息方面的能力。第二,促进控制理论、控制方法的发展。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无功补偿装置中现代化的控制器、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理论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现。在无功补偿装置系统设置中,通过引入新型的数字化处理器,不但能够使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还对处理的精度、实时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控制方法的完善达到提高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效能的目的。第三,提高电力电子器件性能。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所使用电子器件的具体性能将对整个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效能,可以尝试从材料、技术、工艺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基于半控制或全控制电力电子期间的性能。特别是在国内当前技术水平比较薄弱的全控型电子期间中苦下功夫,能够为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2)

(1)减少了线路电压降,使线路稳态电压升高,提高了供电质量。测试数据见表2,补偿后,终端电压提高,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均得到提高,共节约有功功率81.4kW。1年工作时间按8000h、负载率按0.7计算,全年节电455840kW•h,公司采用峰谷电价,平均电价为1元/kW•h,全年节省电费455840元。

(2)降低变压器铜损耗。降低的变压器铜损耗由10kV/0.4kV变压器和110kV/10kV变压器减少的铜损耗组成。由于110kV/10kV变压器受高压测量设备的限制,无法测量,故仅计算10kV/0.4kV变压器节约的铜损耗,相关测试数据见表3。合计降低变压器铜损耗1764W,全年电9878kW•h,全年节省电费9878元。

(3)减少线损。减少线损主要组成:

①从补偿器到10kV/0.4kV变压器供电线路减少的线损;

②从10kV/0.4kV变压器到110kV/10kV变压器供电线路减少的线损。为衡量无功功率补偿的经济效益,在无功功率补偿领域引入“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概念,其含义是指每补偿1kvar无功功率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用符号k表示,单位kW/kvar。k值与负荷点到电源的“电气距离”、电能成本和负荷运行状况等因素有关。为简化计算,国家标准GB/T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规定了不同供电方式的无功功率经济当量估算值。前文已测算了从两台补偿器向下到终端设备及10kV/0.4kV变压器节能情况,对于高压变压器110kV/10kV节约的铜损及输电线路减少的线损,因受高压测量设备制约,故采用无功功率经济当量估算的方法。从补偿器向上节能情况,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按最保守的0.03kW/kvar计算,两台补偿器无功功率合计减少318.1kvar,则可折算节省有功功率9.54kW,全年节电76320kW•h,全年节省电费76320元。

(4)增加电功率(扩容)。增加的电功率,合计增加视在功率80kV•A。

(5)其他效益。可减轻电器、开关和供电线路负荷,减少维修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可靠性。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75-02

1 无功补偿的意义

在交流电网中,功率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电压瞬时值U和电流瞬时值I的乘积为瞬时功率,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有功功率,即P=UIcosΦ。瞬时功率的最大值,即电源与整个电路之间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称无功功率,即Q=UIsinΦ。交流电路的电压有效值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即S=UI。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之比称为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即cosφ=P/S。可见,当有功功率P一定的情况下,当cosφ的值比较小时,视在功率S就要加大。视在功率加大,就意味着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均要加大,这样,势必增加供电投资,增加线路网损。所以,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cosφ,就可以让电网尽可能的传送有功功率,减少设备向电网索取无功功率,从而提高电网效率和安全性。

2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简介

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由于使用普通的接触器投切电容器,存在浪涌电流大、补偿时间慢、维护费用高和使用寿命短等各方面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电网的要求。动态无功补偿是面向三相低压配电系统,具有动态自动补偿无功功率和抑制用户负荷谐波作用的新型无功补偿技术。主要采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和晶闸管分组投切电容器(TSC),实现三相低压配电系统无功功率的动态连续补偿。TSC实现基础平稳无功的补偿,SVG实现动态变化无功的补偿。

同时在电容器支路串联适当电抗器,实现配电系统用户谐波电流的抑制,防止电容器对配电系统谐波发生放大现象。

3 补偿回路主要部件介绍

①TSC。TSC主回路主要由电抗器,晶闸管开关,补偿电容器等构成;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触发电路等构成。由控制器对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采样、分析、计算,再根据系统的无功需量给触发电路发出投切信号,由晶闸管开关完成电容器的投入或切除动作。采用晶闸管开关的过零检测、投切技术,可以抑制电路过电压或涌流,实现快速、频繁、无冲击投切。其核心技术包括动态采样控制技术,动态触发技术,动态响应投切技术以及补偿滤波器件等。

②SVG(STATCOM)。SVG即静止无功发生器,是柔流输电技术(简称FACTS)的主要装置之一,代表着现阶段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它既可提供滞后的无功功率,又可提供超前的无功功率。基本原理是利用全控型开关器件组成自换相桥式电路,辅之以小容量储能元件,通过电抗器或者变压器并联在电网上,适当地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输出电流,就可以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从而实现动态无功补偿。

③控制器。控制单元采用高速DSP采集现场的电压、电流信号,在每一个电网周期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后发出驱动信号来控制功率单元的运行,同时监测功率单元运行状况。

4 技术参数、难点与创新点

4.1 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AC380 V;额定频率:50 Hz;SVG动态响应时间:≤20 ms;TSC动态响应时间:≤40 ms。

4.2 技术难点与创新点

①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揭示配电系统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的输出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损耗及直流电压与控制角和线路电抗器的理论关系,提出配电系统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用线路电抗器的选择计算方法。

②针对低压系统的特点,采用基于IGBT器件的电压源逆变器结构和PWM控制技术,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主电路结构。

③控制系统采用高速DSP控制器,全面提升补偿系统的控制性能,同时简化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④采用瞬时无功理论测算负荷和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提高补偿的实时性。

5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5.1 无功补偿技术的分类

电压等级――低压补偿/中压补偿/高电压补偿。

安装位置――集中补偿/线路补偿/随机补偿。

补偿装置――机械开关式补偿器/静止补偿器。该技术从补偿装置的调节机构来讲的。机械开关式补偿器是指补偿装置的调节机构有机械运动部件,如接触器、开关等。静止补偿器是指补偿装置的调节机构中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如SVC、STATCOM等。其中STATCOM又分为电压源逆变器型和电流源逆变器型,目前使用的STATCOM多为电压源逆变器型。

补偿方式――动态补偿/静态补偿。该技术从补偿原理上来讲的。动态补偿是指补偿电流能自动跟随负荷无功电流的变化而连续变化;静态补偿是指补偿容量在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譬如1 min以上)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而言,静止补偿器属于动态补偿。

5.2 无功补偿技术的进展

第一代:采用机械式接触器投切电容器,属于慢速无功设备。第二代:采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装置,属于快速无功设备。第三代:采用有源无功补偿装置(如SVG静止无功发生器),属于快速无功设备。

5.3 无功补偿的途径

由于负荷基本上都是感性的,因此最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就是并联电容器。

FC为固定电容器;MSC为开关投切电容器;TSC为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由于电容器的输出无功很难连续调节,因而出现了可控电抗器与并联电容器的组合――SVC。TCR为晶闸管可控电抗器,通常不独立使用,一般为TCR+FC或TCR+TSC。有源型无功补偿装置为STATCOM、SVG、APF。

5.4 无功补偿装置技术性能的比较

无功补偿装置技术性能的比较如表1所示。

5.5 DSTATCOM的特点

①响应时间快。接触器投切电容器装置的响应时间需要几秒钟;SVC的响应时间约为20~40 ms;STATCOM装置补偿响应时间可达20 ms以内,真正实现动态补偿。

②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从容性无功功率到感性无功功率的相互转换,可以胜任对冲击性负荷的补偿。

③输出无功不受电网电压高低的影响。低电压时,比SVC更有效地发出无功功率。

④由于无需高压大容量的储能元件(如电容器和电抗器),故DSTATCOM的体积更小更紧凑。

⑤运行时可视为电流源,不存在与系统阻抗发生谐振的可能性,还可对谐波和无功功率同时进行补偿。

5.6 无功补偿技术总体结构

无功补偿技术总体结构如图1示。

6 技术经济前景分析

利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可以补偿功率因数、稳定电压、抑制谐波、改善电能质量、节能降耗。而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明确要求电力用户增强节能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与产品,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源使用效率,减少电力消耗。现在,某些地区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功率因数不达标的用户罚款,对功率因数高的用户奖励。因此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4)

1 “补偿性媒介”理论的交互性分析

1.1 “补偿性媒介”对“初媒介”的补偿互

初媒介的刺激,新媒介的反应:根据保罗・莱文森的观点,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但是新的媒介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发明无线电通讯设备,这种媒介对于口说耳闻的人体功能而言,是一种“补偿”,当其对“初媒介”进行补偿性改良的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口说耳听的需求放大,先前的“补偿性媒介”在需求的驱动和新技术演进的外部条件下,会刺激产生对其功能优化的“新补偿性媒介”,先前媒介被后进媒介“补偿”,成为后进媒介的“初媒介”,而后进者成为其“补偿性媒介”。“补偿”的过程是一种运动的交互过程。

1.2 “补偿性媒介”对人情感的需求的互动满足

莱文森认为,人是媒介的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于比喻媒介与人的关系就是:媒介竞人择,适应人类需要者生存。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莱文森指出,“我们就是媒介种类的环境,媒介的进化不是自然选择,而是我们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媒介就是适合人类需要的媒介。”

当激浪艺术,达达主义思潮涌动,计算机技术产生并迅速发展,赛博空间与日膨胀之时,艺术的交互特性逐渐被识别、认可,形成系统的交互艺术的理论体系。无疑,艺术的交互特性是对技术交互特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交互特性的一次“补偿”,而在完成“人体功能延伸”之后,新需求立即被建立。

1.3 新媒介技术对交互艺术的情感化补偿

根据莱文森“技术发展三段论”理论的阐述,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玩具―工具―艺术”的三段式发展过程。新技术的产生,意味着它必将被新新技术取代,而基于新技术(新媒介)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态,是对其发展缺陷的(“噪声”)的合理化“补偿”,正如计算机互联网补偿了电视媒体接触终端的局限性、表现形式的单一性、时间空间的限制性、受众互动的浅显性以及网站运营的匮乏性,成为电视媒体的补偿性媒介。而计算机互联网的各种软件是对其“互联功能”不足的补偿,而界面交互艺术是对软件可视化形态的美观化、人性化的“补偿”。因此,补偿性媒介对交互艺术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关系,同时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从可视化、可触化走向可情感化、可现实化。

2 “媒介情感功能的补偿”假说提出

基于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和以上论述,基本可以厘清交互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在新媒介基础上的交互艺术是对新媒介交互技术性的补偿;情感化的交互艺术设计是对一般交互性艺术的需求性补偿,同时也是对人情感功能的继续延伸。所以我认为,交互艺术性是对媒介情感的功能的补偿,而情感化的设计是其本身的自我补偿和修复,为人身体的功能服务。

3 交互艺术的情感化表达

3.1 交互对艺术审美空间观的重构

新“媒材”的产生和使用,特别是基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让人们长久以来保持在现实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艺术创作,转移到了虚拟的多维空间中,媒介的补偿性发展对艺术形态的载体和艺术审美方式的具有极强的干预作用。

补偿性媒介对艺术审美体验的干预首先表现为,交互对艺术审美空间感的干预,艺术审美体验从事件延展到情景空间中,引起体验空间感的变化;而电子媒介(新新媒介)影响下的虚拟场景的介入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导致原有需要遵守的情景规则被颠覆,传统的地域边界被电子媒介无情的打破,审美体验的空间呈现虚拟和现实的高度结合的趋向。

3.2 “沉浸式”互动的情感化营造

(1)沉浸式体验与交互情感化的内在逻辑。情感交互成为高级信息时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保罗・莱文森“人性化趋势理论”, 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像人,即“人性化趋势论”。弗洛依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相当于人类两大需要,即饥和爱。而今,“人-机互动”不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有赖于互联网机体,人们对人机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情感需求,而在交互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情感化设计,可以使“人”“机”交流中达成情感交流效果。就目前的交互艺术发展状况来看,交互艺术有赖于新媒介形态,这种与新媒介的“联姻”,使得沉浸式体验效果得到最大化。

(2)“沉浸式”体验中的情感传递。数字交互艺术与沉浸式体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交互艺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等制造用户体验的沉浸环境。情感化设计在细致层面上更注重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让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执行其预期的行为,同时达到情景内容的情感传递的审美体验。“沉浸”的情景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容易对情感体验进行捕捉和感受。所以,加入情感化、人性化设计效果沉浸式体验艺术品类,能让受众在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满足,成为艺术品的“软利器”。

4 结语

交互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具有很多新内容,有诸多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征。基于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和以上论述,基本可以厘清交互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在新媒介基础上的交互艺术是对新媒介交互技术性的补偿;情感化的交互艺术设计是对一般交互性艺术的需求性补偿,同时也是对人情感功能的继续延伸。所以我认为,交互艺术是对媒介情感的功能的补偿。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5)

在我国电网的变电站中,无功补偿技术是实现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部分。下面,本文就首先就对无功补偿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然后引出我国当前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对其改进进行探讨和建议,使得我国电网变电站能够正常运行。

1 分析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无功补偿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发展,下面本文就根据无功补偿技术发展中的执行元件以及补偿原理和效果,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划分。

1.1 并联的电容器阶段

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并联电容器,但它是作为一种无功补偿装置而存在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的容性进行吸收而实现无功的补偿,最后达到局部电压升高的效果。同时该装置还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结构简单,第二个是既经济又实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个令人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只能对固定的电容进行无功补偿,而不能实现动态补偿。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而将并联电容器分成了很多组,并同时对电容器的大小进行了开关投切的控制,最后达到了动态无功补偿的效果。但这种方式虽然也解决了我国电网变电站中的很多问题,但它也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运行的速度较慢,对无功补偿还不能实现连续的动态补偿。

1.2 同步的调相机阶段

在上述的并联电容器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那就是同步调相机。它是一种专门实现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但是由于它内部所装置的电机是旋转电机,在工作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损耗,使得运行的速度不断降低,最后以至于不能达到了变电站中的无功补偿。

1.3 磁饱以及电抗器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电抗器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阶段,紧接着就有了一种新型的电抗器产生了,它就是磁饱和电抗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部的电感可调节性质以及电流的可控制性来对无功电流进行控制的,这也就对它的响应速度快优点提供了依据。但同时该类电抗器也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造价高,内部的铁芯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使得损耗率不断增高,而且也不适用于动态补偿。因此,在实际的电网变电站中,对饱和电抗器的应用比较少,它只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

1.4 SVC阶段

饱和电抗器出现的后期,在无功补偿技术中就开始引用了晶闸管,并将其作为了执行元件,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SVC,是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却是一种动态补偿的过程,不仅可以完成负载无功功率的调节和投切功能,同时还可以在运行时形成模拟式控制器。该类装置虽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我国的电网中,应用的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正式引进,并且在该时期我国的无功补偿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使得电压等级比较低,无功补偿装置的设备容量也相对较小。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2004年,我国首次研发出了TCR型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并且在220kV的枢纽变电站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静止无功补偿技术进入了国产化的阶段。

1.5 SVG阶段

在静止无功补偿器产生的后期,就出现了另一种补偿方式不同的装置,该装置是通过自己更换相变流电路而完成无功补偿工作的,它就是SVG(静止无功发生器)。它的优点是体积小,运行速度非常快,还可以在低电压的情况下实现无功功率补偿的效果。

2 对我国当今无功补偿技术进行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今天,电能质量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讨论的热门话题了,这也就在电网变电站中出现了很多违反国家电网规范的现象,使得国家电网的安全受到了污染和威胁,让电能质量逐渐进入下降阶段。而这种电能质量下降的现象同时也间接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具体的表现为:

2.1 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不被替换

相对于国外其他国家,电网建设在我国的起步相对比较晚,这也就制约着无功补偿技术水平的落后。而在现实的电网变电站中,仍然还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例如同步调相机和MSC。在我国当前的电网变电站中,由于用电负荷的不断加大,这些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不论是在性能方面,还是在经济利益方面,都不能满足变电站以及用户的高度需求了,这就使得我国对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要进行不断的改善了。

2.2 静态无功发生器的发展受到制约

从静止无功补偿的装置性能来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性能要比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高,并且同时它的工作原理也与传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有所区别,它是通过自己更换相变流电路,然后在利用电抗器或者是与电网的并联,让其交流侧电流受到控制,进而让电路得到了满足的无功电流。该装置对电网变电站中的各种环境都适用。但是,在当今的电网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使得静态无功发生器仍处在研究阶段,发展较慢。

3 分析我国电网变电站中的无功补偿技术的改进策略

3.1 应用新型无功补偿技术,使其与谐波抑制成为了一体

在我国经济社会中,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功补偿技术已经成为电网建设中的核心部分,与此同时,谐波治理也加入到了电网建设中。但是,在无功补偿装置中,传统的都要在其内部设置谐波装置,已达到谐波可以放大的效果,而在新型的无功补偿装置中,不需要安装谐波装置了,只需要相应的手段就可以对谐波进行输出然后消除。所以,在新型的无功补偿技术中,将该技术和谐波治理的关系进一步融为一体了。

3.2 避免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出现

在当今的电网变电站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的,使得无功补偿技术不得不进行提高和改进。而同时又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在市场中仍然存在。

4 总结

本文首先对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进而引出了我国当前电网变电站中的无功补偿技术的现状,从而对其改进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电网变电站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伍小杰,白玥.动态无功功率补偿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煤矿自动化,2000.

[2]查丛梅,杨兆华,秦忆.现代无功功率补偿技术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01.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67-01

近几年,我国电网朝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从而对电网系统供电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谐波检测、低压无功补偿、电压合格率考核等功能。

1.配电系统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1.1 智能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第一,将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载类型更加多样化,电网在无功方面的要求更严格。因此,固定补偿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动态无偿技术能更好地适应负载变化需求。

第二,将三相共补和分相补偿结合起来。新设备,如照明、电子电力等设备基本都是两相供电,电网中三相不平衡的现象更加普遍,三相共补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但是如果全部采用单项补偿的方式,则会提高投资成本。因此,考虑负载情况和经济性的共分结合方式在新经济形势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将快速跟踪补偿和稳态补偿结合起来。无功补偿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将快速跟踪补偿和稳态补偿结合起来,该项技术适用于大型钢铁冶金企业,其具有负载变化大、工艺复杂、波动大、用电量大等特征,通过进行无功补偿,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功率因数,充分发挥设备能量,挖掘设备工作容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第四,分散补偿。我国城镇低压居民用电量不断增加,居民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对无功需求非常大。直接在用户,末端实施无功补偿,能有效地稳定电压,降低电力资源的消耗。按照我国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于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使用频繁的用电设备而言,无功负荷单独就地补偿。针对用户地点分散、负荷小、无人管理、波动小的特征,可以采用智能型控制、体积小、安装简单、免维护、功能全面的分散补偿。

1.2 先进的投切开关技术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投切开关有以下几种:第一,过零触发可控硅控制电子开关,其投切速度非常快,在投切的过程中,寿命比较长、不存在涌流、无冲击,但是功耗较大,目前该开关应用比较普遍;第二,机电一体化智能复合开关。机电一体化智能复合开关主要是由固态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并联运行,不仅具备可控硅开关过零投切的优势,也具备接触开关功耗小的优势,所以该开光可以广泛应用在无功补偿控制系统中;第三,低涌流真空开关。低涌流真空开关是采用自身控制装置,电容器的端电压和监测电源在预设的相位角发出合闸脉冲使开关各项合闸,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元件串联引发的保护和同步问题,其应用空间非常广泛。

1.3 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选择

将用户设定的功率因数作为投切参考限量,无功功率作为控制物理量,以模糊控制理论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电容器组合。电容投切控制是以智能控制理论为指导,自动投切电容补偿,集通信、电网参数、数据采集、分析和无功补偿为一体,利用后台软件,以报表或者图表的形式将存储的数据显示和打印出来,对电网系统的补偿无功功率容量进行实时监控。在选择电容器组合时,应该考虑配电系统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坚持“取平补齐”的原则,对电容器切投实行智能控制,提高补偿精度。第一,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可以设置欠压、过压保护值,可设置禁切电压值和禁投电压值,具备缺相时间和缺相保护功能,将无功功率作为投切门限值;第二,可以设置投切延时。延迟时间具有可调性,不仅支持稳态补偿,也支持快速跟踪无功补偿,对于同组电容投切,可以设置动作时间间隔,对快速跟踪补偿可以设置为零。

2.低压配电系统的无功补偿优化

第一,对动态补偿控制的优化。目前,许多用户和商户使用的都是节能型空调和照明灯等用电设备,功率比较低。此时如果采用功能齐全、体积小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将其安装在用户集中的供电箱内,形成新的动态补偿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能有效地补偿电流从变压器到用户集中的配电箱这段电路中所造成的线路损耗。

第二,采取就地补偿措施。在用户使用端口采取低压就地补偿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无功补偿方式,有助于提高电流功率因数,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达到无功补偿优化目的。

第三,动态补偿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采用自动化控制器。有的地区,主要通过自动化控制器对低压用电系统实施控制,并进行投切。自动化控制器内部设置了电压保护,能保护电容器,还能设定投切时间和投切限制。无功补偿实际容量是根据现场需求临时布置。其次,采用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内部设置了优化的无功补偿程序,可以设置投切时间和功率因素,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无功补偿。同时,可以将分相分组和共补补偿结合起来。采用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能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谐波问题。

3.总结

综上所述,将无功补偿技术运用到低压配电系统中,给电网系统带来了很多好处。采取这种无功补偿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极大地降低了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不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其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注入整个电力系统中的负序与谐波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常常会使无功功率大大提高,甚至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故障,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对于避免电力系统安全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针对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做以下简要分析:

1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实现途径

1.1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

面对当前电气化的迅速发展,为从根本上提高电气化的高功率因数,将负序降到最低,其根本途径在于结合当前现有的滤波技术,对电气化中的谐波进行抵消。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将无功补偿在谐波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功率因数提高、负序降低的功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构成了有效的滤波通路,对电气化中的谐波进行滤除或抵消。

1.2 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途径

一般来讲,在实现无功补偿技术的相关途径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安装固定的电容器与电抗器,则能组成简单的谐滤波器。但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安装人员能够从电容器与电抗器的实际功率出发,确保其在运行中,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负序的作用。其次,真空断路器的应用,能够凭借自身投资小、操作简单的优势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在实际应用中,其缺点在于工作人员一旦合闸,则会在电容器上产生过高的电压,并由此来影响整个动态的补偿效果。最后,固定滤波器、电容器、电抗器等组合调压。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通过调节降压变压器低压侧的母线电压来调节连接在低压母线上的滤波器或电抗器的电压,从而改变其无功出力。调节时用晶闸管通断,分接开关无载调节,电气寿命理论上不受限制。

2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

在上述实现的无功补偿技术途径中,虽然使用的方法不同,但其补偿的原理却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设备中,受设备自身性质的影响,单一的无功补偿技术是无法满足设备自身运行需要的,并由此并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无功补偿技术,以此来满足多种设备的运行需求。一般来讲,作为所有无功补偿设备中结构最为简单的设备,单协调滤波器的应用,主要是由固定电容器与电抗器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对特定滤波的过滤来提高系统自身的功率因数,在降低系统负序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无功补偿。

而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作为一种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的无功补偿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将投资成本降到最低。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即合闸通电后整个电容器便会出现高电压,对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若频繁的进行开闸、合闸,还对对整个开关寿命造成影响,并最终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无功补偿的实际效果。

以下是无功补偿电压的调整:

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都要引起变压器负载侧电压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电容器投入与切除来提高变压器负载侧的电压质量,下面分别给出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对变压器进行电压调整的计算式。

(1)电容器投入对变压器负载侧电压的调整。在电容器投入前变压器负载侧功率因数为cosφ0,负载侧电压值为U20,而当电容器投入后负载功率因数提高为 cosφ+,则电容器投入后负载侧电压值增加为U2+,其计算式为:

(2)电容器切除对变压器负载侧电压值的调整。在电容器切除前变压器负载侧功率因数为 cosφ0,负载侧电压值为 U20,而当电容器切除后负载侧功率因数下降为 cosφ-,则电容器切除后负载侧电压值下降为 U2-,其计算式为:

3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要认真分析在电气自动化对无功补偿使用的要求。电能质量是评价供电系统的最重要的指标。在供电系统中,能够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就是电压。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无功状况主要是因为功率因数与阻抗问题,使整个电力系统都受到无功状况的影响。不同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对于无功补偿的要求不相同,在进行无功补偿时,必须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设备对无功补偿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结合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系统中的谐波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缩短无功补偿装置中的电容寿命,并由此来增加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成本。在当前使用的无功补偿技术中,其电容器虽然经过相应的处理,具备了必要的抗谐波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受自身结构的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谐波,一旦内部谐波的积累量超过了电容器自身的最大承受范围,将会损坏电容器的内部构造,使其无法正常运行。其次,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电气自动化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在我国发展应用中起步比较晚,因而整个技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定不完善,仍需相关人员结合着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完善。一般来讲,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运行中,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并由此影响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而在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中,既包括技术原因,也包括设备自身存在的漏洞,这些,都会使无功补偿技术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在情况严重的前提下,直接干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其核心在于完善无功补偿技术与配网的结合。这就要求电气科研人员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研究步伐,将无功补偿技术与配网相结合,以减少电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损耗为目的,最大限度的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在降低变压器负荷功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在提高电气自动化运行效率的同时,还避免了能源浪费的现象。针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必能将其克服。

参考文献

[1]王李杨.浅析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王浩.浅谈现代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1,(07).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从目前我国10 kV配电线路供电方式来看,广泛采用大树干、多分支的单向辐射型。导致了其负荷率低,配电变压器的平均负荷率低等问题。因此,在10 kV配电线路上采用自动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分散补偿十分必要。但从应用实践来看,无功补偿在10 km配电线路的应用仍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无功补偿在10kV配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做以下探讨与分析:

1、配电网无功补偿的作用及方式

概括地说,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是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通过这些设备提供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以实现降低电能损耗的目的。因此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保证其良好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经济效益来看,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降损节能的有效技术措施。从当前技术应用来看,配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有:(1)变电所集中补偿;(2)配电线路分散补偿;(3)负荷侧集中补偿;(4)用户负荷的就地补偿这四种方式。

2、10kV配电网无功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10kV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也日趋成熟。现阶段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应用已十分普遍,因此可以通过SCADA系统提供的有限的线路运行参数和补偿电容器运行现场的电压来自动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实现动态补偿。从目前普遍应用的无功优化自动化系统来看,其核心地位的是运行于调度中心上位机,起到补偿器综合协调远程投切控制的作用(无功优化自动化系统框架如图1示)。由于变电站每条馈线可能同时运行多台补偿器,这些补偿器之间相互独立,无信息交换,因此上位机无功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根据线路运行状况,协调各补偿器的运行。

3、10 kV配电网中无功补偿的应用实践

3.1 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

10kV配电网线损总的有功损耗由两部分组成:①因有功电流的流动产生;②由无功电流的流动产生。通过在线路上安装补偿电容器,能够减小无功电流,从而减小无功电流的流动引起的有功损耗。因此,补偿节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就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步骤。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做法是基于非节点的补偿算法,即利用遗传算法并行寻优的特点,求出最佳补偿位置及补偿容量。通过算例分析显示在不增加无功补偿设备费用的前提下,这种“非节点”补偿方式能进一步提高电压水平及降低线损。

3.2 补偿位置确定

10kV无功补偿装置位置的选取对是否能实现预期目的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取安装地点时必须遵循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主干线上的无功电流为目标。从现有研究和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1条线路安装1台无功补偿柜一般安装在线路负荷2/3处。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选择电容器最佳装设地点,能改善电压质量,还能降低线路损耗。[1]

3.3 无功补偿技术要求

从应用实践来看,10kV配电网中,无功补偿技术参数与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2](1)泄漏比距:≥24mm/kV;(2)投切开关:高压真空接触器;(3)接线型式:单星型,中性点不接地;(4)电容器组带自放电电阻:电容器组的剩余电压在5分钟之内由工作电压降至50V以下,10分钟之内放电完毕;(5)线路用电流互感器:LZKW-10型开启式;(6)箱体:不锈钢;(7)铁构件:镀锌;(8)额定电压:10.5kV,最高工作电压:12kV;(9)所有连接:铜排或铜绞线(铜编织线),引出端子铜材;(10)电容器保护:过流、过流速断、过电压、欠电压、零序、电容器放电时间禁合,测量精度:电压电流±0.5%等方面。

3.4 管理与维护

无功补偿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对保证实现预期的补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这要求我们在对10kV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后,进行现场在线动态管理,比如仔细查看装置是否按照设置方式和参数进行自动投切。同时还有必要从变电站检查补偿装置投、切时线路上功率因数和电流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实现了预期目的,并通过相应的日常管理工作来加强维护与管理工作。

4、结语

从目前无功补偿技术来看,有一部分技术趋于稳定和成熟,在10kV配电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这要求我们广大电力工作者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措施与方案,将技术应用于实践当中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无功补偿技术更加完善,更加成熟,从而有效地实现电网降损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227-01

1、概述

如今,电气自动化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上,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供电的变电所、电气化的铁路牵引系统等等。但是因为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当中单相电力牵引负荷的变化非常复杂以及一些非线性的因素在增加,所以使无功功率加大,电力系统的谐波含量、负序也会比较大,电气化越普及涉及的范围也就会越来越深。这个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了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电气供电系统的一个因素。所以,需要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设备的自身特点以及负荷的特点,来寻求一个综合的补偿方式。但是,随着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牵引变电所的容量也在不断地扩大,有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加强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避免很多电力系统的事故,对提升电力系统的使用、工作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无功补偿技术的特点

无功补偿指的是指无功补偿的设备向电网内注入或者吸收无功的功率,用以来维持系统在运行时侯电压的波动水平在正常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可以提供出足够的无功支持用来预防系统的电压崩溃的服务。无功电压其实是一种辅助的服务,它是保证电能的交易可以顺利实施的一个条件;同时可以提高电能的质量、降低损耗等,也就是说有功补偿可以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并且提高供电质量。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些无功补偿都有哪些特点:(1)分析的复杂性:无功补偿的运行费用相对有功补偿会高一些,然而投资的费用也是很大的,所以分析起来也会比有功的复杂很多。在一些非国家的电网当中,因为在整个电网当中电压控制的各个参与者都要去承担,也就是说无论发电厂还是用户都需要满足自己所需要电压以及功率的限制,而且由于无功调整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所以说无功调整在合理定价这个问题上相比有功电价就复杂很多。(2)手段的多样性:无功补偿除了发电机可以提供以外,静止无功补偿器和调相机也可以,就连一些输电线路等无功源甚至都可以,可是有功却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发电机。(3)控制的分散性:无功补偿是来进行控制电压的平衡的,这与有功平衡来控制频率是类似的。单频率要依赖全网的有功平衡,也是全网都统一的,可是电压的各节点却是不相同的,所以一定要对这个节点上的电压控制所依赖。(4)供应有地域性。如果想要远距离地输送无功,就需要受电和发电两端具有比较大的一个电压差,在这个过程中有功功率还会引起一些损耗,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浪费,因此无功功率只适于近距离的传输的特点。

3、无功补偿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的技术都有哪些

(1)无功补偿技术在单调谐滤波器中的应用;(2)无功补偿技术在真空断路器中的应用;(3)无功补偿技术在晶闸管的组合时和固定滤波器中的应用;(4)无功补偿技术在可以控制饱和电抗器组合时和固定滤波器时的应用;(5)无功补偿技术在有源的滤波器中的使用;(6)无功补偿技术在固定电容器、滤波器、电抗器三者进行组合时的应用;(7)无功补偿技术在无源的滤波器和有源的滤波器进行组合时的应用。

4、应用无功补偿如何在电气自动化中恰当地使用

在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的好坏是评价它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这个系统当中,对电能质量好坏影响最大的因素可以说就是电压。目前来看,在电气自动化这个系统中阻抗和功率因素是出现比较多无功状况,这使整个的电力系统也受到了这种状况的干扰。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如果不相同,对无功补偿具体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有无功补偿的行动时,一定要将电气自动化的设备针对无功补偿具体的要求认真做分析,这样可以将全部的电气自动化体系稳定性有效地提高。如果要使用远距离的电能输送的无功补偿,必须分析在这样一个系统当中,我们使用无功补偿技术的确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系统的一个安全问题,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这样做在很大的程度上将电能浪费的情况降低了,其实也就是将电力系统整个行业的投入资本降低了,这对于整个电力自动化向良好方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来看在整个的电力系统当中,变电站等方面得到了无功补偿技术的主要应用。发电厂中的发电机组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就会生成很多的无功流,而无功流大量就流向了变电站,最后传输到了末端低压线路,我们来看一下,对于这样一个远距离的传输线路,在这个过程中无功流对整个的传输系统的影响是很大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常常采取的措施是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变电站来做无功补偿,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从为细节来入手来尽量避免一些意外状况的发生。电气自动化应用无功补偿这样一个过程来说,电力系统当中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地分析一下目前市场上无功补偿的设备以及技术的整个发展情况,无功补偿优先选用的是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在并联混合有源滤波的无功补偿方式如今在国内来说是相对先进的技术了,它解决起由于没有办法让电力的牵引负荷来进行控制所形成的电力滤波器补偿容量过大的问题效果是非常好的,与此同时,这样的一个无功补偿方法也可以对电气自动化的整个系统来进行大规模的一个无功补偿。目前来看,有一些厂家引进了智能型、动态的无功补偿的一个滤波的装置,带有这种装置的无功补偿方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

5、结语

在今天,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而来的就是无功补偿这个技术只有不断向更的方向去发展才能更快的适应科技发展的速度,在这个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将现场的特点分析清楚,选择出恰当的、制定出合理无功补偿的方案,这样才将无功功率有效地消除,将电力系统的故障以及一些安全隐患、事故杜绝。

参考文献

无功补偿技术论文篇(10)

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变电所的设计安装中存在很多问题,曾出现过因为接地线的短路而导致把接地线直接烧毁的事故,比如高压窜入控制室烧坏控制盘、保护盘,使继电保护失控导致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烧毁的重大事故。那么对于变电所而言,理应是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特别是箱变具备条件时宜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这是因为,由于在配变安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极大地改善居住区电压质量,减少电能输送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符合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以变电所应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箱变在满足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环境需要及设计要求时,也应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补偿箱应根据无功功率的需量及电能质量要求采用智能型免维护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具备自动过零投切、分相补偿等功能。配变低压侧应装设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无功补偿的容量配置一般应不少于配变容量的15%。建议采用晶闸管—交流接触器复合投切电容器型式实现循环投切控制、分相补偿;采用微处理器的测量、控制系统。全部电容器组应采用低压塑壳式断路器保护,分组电容器应设置熔断器保护。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特点是简单灵活、经济优势明显,缺点是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系统谐波放大,它会导致并联谐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负荷功率,谐波源和负载不平衡造成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加。

那么对于以前的传统方法俨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电力系统的要求,随着超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无功补偿和电网谐波治理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静止式动态无功补偿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无功补偿是减少损失,提高电压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主要关注无功优化网络方面,规划方面很少考虑在无功补偿装置开关操作优化。10kV配电线路与分布补偿电容器中的大部分是安装固定补偿电容器。规划配置阶段,只能通过提高无功补偿能力水平,降低网损,并创造必要的条件。实时控制系统通过对无功补偿的各种开关器件实现全网无功优化运行,以充分发挥在网络中各设备的能力与优点,挖掘现有装备潜力,以获得最佳无功优化效益。

1.配电网无功基本特点与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更是逐渐地加大了电网的建设及投资,大部分的资金多被应用于设备的网络结构的优化,运行方式优化改造也耗费了大量投资,但无功优化电网建设一直落后。目前国内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现状是:补偿的主要方式是在变电站二次侧集中补偿,无功补偿设备是旧的,偏少,无功缺额还比较大;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不合理,目前,配电线路线损和末端电压非常低的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程度低,随机补偿,固定线路色散补偿大部分,不能做到实时监控,以满足电力负荷的季节性和时间要求特点。总之,国内负荷无功功率和无功补偿设备缺乏自己的特色,关键是自动化程度不高,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不平衡,所以对10kV系统无功优化的智能配电网络进行开发是极其必要的并具有实际意义。

2.无功补偿装置中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要求

无功补偿控制器在运行中要求既能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能兼顾补偿效果。要能自由选择电容器组合,针对Y—Δ结合情况根据配电系统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选择电容组合,可提供循环投切、智能投切,供电力用户选择。智能低压复合开关的性能:应能实现过零投入和过零关断,又可保证开、关时无涌流。无谐波,工作期间能耗小,避免对电网产生冲击,还应具备抗干扰、缺相保护、闭锁保护等功能,具有辅助接点。

3.配电网10kV线路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3.1.系统概述

自动化系统无功优化使用DotNet技术开发,并且通过C/S结构运行。在客户端系统上运行后可以随时访问服务器,监控设备状态在线补偿。通过自动调度的第一侧线系统参数局域网、服务器系统,以及通过GPRS和通讯领域的补偿装置、控制或访问,以获取工作现场补偿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服务器用来访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数据库使用SQLSERVER的设计与管理系统,客户可以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自动生成Excel文件存储的统计报告的形式。

3.2.系统结构

系统是一个从最高层出发的远程主控制系统,本地和远程通信的两个微机控制系统组成网络,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功率实时根据模糊控制算法的数据因素来计算所需的补偿线需要投入或补偿电容器的能力,从而减少了用微机远程通信传输来实现切换补偿点线的局限,并确定开关电压测量对象,然后通过远程通讯网络发送控制命令来调整对象,在控制下关闭所有设备,调整两个控制参数。

3.3.无功补偿远程无线集控系统

使用一个遥控器设置GPRS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远程监控、无线数据传输。控制显示器的主要是一种单芯片16位微处理器和一套核心的监管系统、一套电信系统、智能手机芯片技术。该系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高精度A/D转换器,微控制器技术、抗干扰技术,有可靠性高、精度高、功能齐全、易于安装等特点。后端系统软件灵活,易于安装,操作简便,装有XP操作系统环境中常见的作业系统和Access数据库软件,并不需要单独维护。

4.结论

变电所地网的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地网布置,敷设深度,腐蚀及热稳定校验等方面。结合上文而言,在同一时间内,利用通讯技术来交换设备安装点的电压数据的实时监测,则很好地避免了为考核电压单独安装电压监测装置需要到现场读取数据的繁琐。在配电网10kV无功补偿智能系统中,由电压开关模式首先决定要确定的补偿和能力点的最佳位置。自动通过遥控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容器投切控制,以实现两个之间的上下位机的数据交换方式,下位机采集的补偿点和测量电压切换条件传输到主机电脑,个人电脑和调度室然后重点对变电站综合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输出,决定了交换条件、补偿点,然后切换到下位机发送命令,达到功率因数和电压双控目的。无功电压开关设备在电压采样中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通信技术,克服了同时采集电压、电流、该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的缺点。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学校德育汇报材料 下一篇: 政治经济学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