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8 19:49:26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与分析

阜阳工务段位于安徽省境内,管辖京九、阜淮、淮南、青阜、淮望、淮田线范围内的桥梁514座/57331米,涵渠1564座/35495米。桥隧设备总换算长31072米,最高时速160km/h,下设淮南桥梁车间、京九桥梁车间。现有桥梁职工179人,平均年龄45.6岁。

进入2000年后,随着重载、快速的推行,桥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

㈠桥隧设备投资改造滞后于线路设备强化、改造步伐

近几年管内以轨道重型化为主要特征的线路结构强化与改造迈进了一大步,轨道结构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大中型养路机械已成为线路养修的主要手段。但桥隧设备并未随着线路设备的投入而同步改善,只能靠小修小补尽量保持原状。

㈡修理手段和修理方式不适应运输强度的变化

管内线路允许速度已由100km/h提高到120km/h,列车对数由每天51对发展到136对,7000t重载列车现已开行12列,由于运输强度的变化,现行的养修作业手段、方式产生了以下不适应:

⒈在重载、快速运输强度下,桥隧设备状态变化加快,必须加大养护投入。如2012年管内阜淮线平均每月的桥梁养护投入比2006年增加了1倍。

⒉随着养修标准的提高,以及天窗修的实行,作业时间缩短,传统的作业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㈢修理制度与桥隧设备变化、整治不匹配

⒈管内桥梁车间修理制度按照“养修合一”的模式组织生产,由于人员偏少,造成桥隧设备病害不能及时发现,维修保养质量又达不到标准。

⒉桥隧设备 “全员分段检查”方式,投入大、效率低,要求每名职工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方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评判设备病害,现有职工素质显然不适应。

⒊桥梁工区现有6~8名职工,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对工作量较大的养修项目必须集中几个工区的力量方能完成。

以上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通过装备标准、生产手段的提高、生产布局和管理体制的改变,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质量,确保设备安全。

二、检、养、修分开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

桥隧检、养、修分开管理体制是指在桥隧日常养修工作中将检查、计划、作业、验收等专业职能细化,并建立基本的工作制度,使其检、养、修各工区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并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全面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力求以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效果,提高检养修工作质量。

以车间为单位成立检查、维修和养护工区,以淮南桥梁车间为例:

三、管理体制建设内容与对策

㈠明确职责范围,加强过程管理。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检修并重”的原则,根据设备不同的检查周期,按照有关规定和专业检查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监测,及时掌握设备状态,调查反馈设备养修工作量,按照综合维修和保养周期,通过对桥隧设备适时预防性的修理和病害整治,恢复各部件的功能,保持桥涵设备质量均衡完好。

⒈工务段

根据管内设备状态合理设置生产组织机构,制定技术标准、考核制度,编制中长期规划及检养修年度规划,对全段生产实行宏观控制、技术指导。

⒉桥梁车间

负责管辖内桥涵设备技术、安全管理,组织完成工务段下达的维修任务,编制桥隧维修月计划及保养年度计划,审核保养计划、检查计划,并组织完成。每月底组织有关人员,对维修、保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病害桥涵进行检查、分析、分类整理登记上报;对需要监视的病害项目派人进行监视。每年对管内桥隧涵设备进行一次保养状态评定(钢梁桥每半年一次)。负责完成工务段安排的河床断面、钢梁纵断面、上拱度、平面检查、支座位移观测、挠度测量、限界测量等基础技术工作。

⒊桥隧检查工区

负责桥隧车间管辖范围内养修工作量调查、保养计划的编制、设备保养评定及病害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汇报并监测,配合车间做好计划兑现率调查、月度检评工作和春秋季大检查。

⒋桥隧综合维修工区

负责完成桥梁车间下达的综合维修项目、单项及重点病害整治任务,并由段、车间、检查工区联合调查核定工作量,车间编制月度计划交由维修工区执行。

⒌桥隧保养工区

保养工区应熟悉掌握管内设备状态,对病害设备应按周期观测,了解病害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除完成日常保养工作外,在汛期还应做好桥涵防洪、防胀、防台风各项工作。

㈡科学规划,合理制定检、养、修生产组织方式

桥隧设备的检查和养修,是桥隧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检查掌握设备的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和消除临界超限处所,经常保持设备状态均衡良好,对检查和养修工作全面落实。

设备检查是桥涵维修养护的关键和基础,桥隧车间每月末编制检查计划和维修计划,报经工务段批准后交由检查和维修工区执行,检查工区按计划完成每月的检查及技术观测任务;维修工区及时完成维修及重整任务。

检查工区每月末编制月度保养计划,报经车间批准后交由保养工区执行。

每月末桥隧车间组织验收组对各工区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考核,工务段路桥科每月对维修保养和综合维修任务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抽查评定。

每年秋检结束后,桥隧车间主任组织检查工区根据设备状态及维修周期形成初步桥隧维修计划报工务段,工务段审核汇总报铁路局批准后执行。

㈢严格检查制度,掌握设备状态

由于提速后桥涵设备劣化速率加快,劣化周期缩短,为加强桥涵设备检查质量及对重点病害设备的监控,须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制度,及时进行病害检查、水文观测、经常检查、定期检查、临时检查、专项检查和养修工作量的调查。

⒈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

工务段制定检查制度,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全面掌握桥隧设备的状态。制定病害桥梁的检定计划和桥隧设备主要检查任务,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参与对桥隧设备重点病害的检查、观测,整理检查结果,初步分析、判别病害的产生原因及可能发展的趋势。车间根据年度检查任务,安排好月度检查任务;做好各项检查工作的技术指导,抓好桥隧检查工区的工作质量,参与本车间管内桥隧设备重点病害的检查、观测,统计、整理检查结果。检查工区认真安排好检查工作的日计划,切实执行有关桥隧检查观测制度,负责对本车间管内的所有桥隧建筑物建立必要的检查记录台帐。

⒉加强重点病害设备的监视工作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211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高、污染少,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运营离不开车辆的良好技术状态,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制度是保证车辆时刻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车辆检修工作高效、顺利开展的基础。

1 地铁车辆维修方式

(1)计划维修。地铁车辆计划维修方式的原则是预防修,以车辆的技术水平为基本出发点,结合车辆所有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确定车辆所需修程,进一步制定车辆各修程的检修规程,编制车辆各部件检修的工艺文件。计划维修的特点是计划性强,检修内容随之固定;其工作量一目了然,所用的工装设备相对固定,可以提前准备检修所需的备品备件、设备及人力。车辆产生磨损和发生故障的规律和车辆的技术水平、运行条件、检修技术密切相关。

(2)故障维修。故障维修指地铁车辆运行中出现故障后的维修。包括运营中的车辆故障抢险和故障车辆的检修修复。

(3)均衡维修。均衡维修也称为状态维修,其前提是结合运营实践对车辆状态及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现代的检测诊断技术对车辆重要部件、故障频繁部件的状态进行跟踪,从而系统的了解车辆运用情况,确定车辆技术状态,按照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适度维修。

均衡维修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多拆装与零部件更换,从而避免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体制下的大量过剩修。与此同时,均衡维修借助于故障统计分析和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基于车辆的技术状态进行经济、有效地维修,确保车辆的良好技术状态与运行可靠性。

(4)委外维修。委外维修是地铁车辆高级别修程中常用的方式。由于车辆高级别修程涉及的专业繁多,技术含量高,需要配备大量的设备及人力资源。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作为车辆运用单位,其维修能力受到地铁车辆基地功能和人力的限制,通常不能完成全车的部件的维修。而委托车辆厂家负责高修程的维修,可以充分利用车辆厂家的车辆制造技术的优势,整合资源,减少维修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2 国内外地铁车辆检修制度

(1)日本地铁检修制度。日本地铁车辆基地分工厂、修理厂、检修段三个层面[1]。其中大修工厂主要承担车辆大型部件的更换及车体的维修。由修理厂负责车辆的全面检修即重点部件检查。而检修段相当于车辆段和停车场,车辆的停放、日月检、清洁和运营管理都在检修段进行。日本地铁检修方法以互换修为主,停修时间短,检修效率高。

(2)汉堡地铁检修制度。汉堡地铁采用的是计划性均衡维修制度,以车辆系统和重要部件为重点。车辆段和停车场的检修库承担了大部分的均衡维修任务,有少量的维修工作安排在停车点。其他部件修程依据工作量分别在停车场和车辆段的一般维修车间和大修车间进行。有些部件在车辆段的专门车间进行集中维修,有些部件则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维修。

(3)上海地铁车辆检修制度。上海地铁通过运营经验的积累,车辆检修制度从计划维修,逐渐过渡到均衡维修方式。上海地铁在充分掌握车辆零部件的最小检修周期和使用期限的基础上,对定修以下修程内容做了多次调整。第一次是用月检(A)和月检(B)代替原有的双周检、双月检,第二次是将定修以下的修程进行综合调整,用月检1-月检12代替原有的定修工作、月检(A)、月检(B)的车辆检修修程,并安排在车辆的间隙时间进行车辆的检修工作,车辆检修停运时间大大减少,大大提高了出车率。

3 天津地铁车辆检修制度探讨

自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运营开通以来,天津地铁通过运营经验和车辆维护技术的积累,车辆检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不断地革新,车辆检修制度正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多种检修制度并行。

(1)新开通运营线路。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在车辆运用的技术条件和线路运行条件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可按照计划维修方式,建设车辆检修设施,准备检修所需要的配品备件,并系统的培训参与计划修程的技术人员。

(2)运营成熟线路。天津地铁1号线已安全运营9年,采用计划维修与均衡修相结合的检修制度。检修修程包括日检、月修A、月修B、定修、架修,各修程制度完善。月修A为每月月修必做内容,对与行车安全有关的大部件如转向架、车下箱体以及车上设备等要实行计划维修制,以保证车辆质量处于完好状态。月修B为月修A的基础上增加的检修内容。通过对车辆重要部件、故障频繁部件的跟踪检查和故障统计分析,灵活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检修规程。对电气柜、管路测试口等进行清洁,对磨耗较多的贯通道做拆卸检查,对操作频繁的车门进行隔离功能测试等。这样的检修制度既保证了重点,又兼顾了全面,在保证车辆检修可靠性的前提下,将检修工作量精简。

4 检修制度多元化发展探讨

随着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日益提升,轨道车辆产品不断向模块化发展,集成度也越来越高,使得车辆的系统部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互换修的比例大幅提高,明显缩短了车辆的检修时间,减轻了运营压力。同时互换维修保证了部件检修质量的可靠性,保障了车辆系统的运营稳定。车辆部件正朝着少维修、免维修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它们的维修周期[2]。近些年,故障诊断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引入,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检修水平。一些有针对性的在线测试技术的提出,使得一些部件的检修逐步向状态修转变。

作为运营单位,应结合每条线的车辆技术条件、运行状况和检修作业的软硬件条件,确定最合适的修程,而非固守统一标准。使车辆的检修制度逐步向检修方式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确定车辆检修制度后,应做好部件故障和消耗的记录分析工作,逐步积累车辆运用和检修的实际经验,深入了解车辆系统和部件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修程及其检修周期不断调整优化,合理化检修制度,更好的为车辆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维修设计;理念;轨检车;管理

【Keywords】 maintenance design; concept ; track inspection ca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2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45-02

1 引言

侯月线为主要货运通道,其为山区铁路,桥隧多,小半径曲线多,线路坡度大,基础相对薄弱,班组日常维修养护困难较大,轨检车质量较差,均分居高不下。针对设备质量不高的问题,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通过做好维修设计理念,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转变工作思路,从管理入手,严抓生产,实现管理“由粗到细、由松变严”的两个转变,通过综合分析、计划管理、细化调查、精心组织、优化方案、补强力量、强化管理等手段,提高维修作业的针对性和质量。

2 顶层设计,改善基础

结合侯月线设备状况,通过顶层设计、精心决策,该段充分利用5月份集中修契机,全面提高质量。在集中修施工期间,认真贯彻落实路局“贯通筛”的思路,将大机清筛、大修列及人工更换轨枕、桥梁换砟、道岔及岔区换砟有机结合,首次实现了对隧道、岔区、桥梁结合部道床修理困难区段的道床拉通筛,减少了集中修后困难区段维修养护工作,解决了维修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侯月上行南常-翼城Ⅱ道K17.410-K36.490间19km、翼东-桥上Ⅱ道K47.010-K69.260间隧道群22km、桥上-上交-沁水K69.400-K81.970间隧道群12km、端氏Ⅱ道-局界K139.950-K147.273间7km;侯月下行沁水-郑庄K105.050-K121.780间隧道群16km共5个困难地段道床贯通清筛,与集中修前比全线轨检车平均每千米扣分下降到20.15,降幅19.5%,TQI平均指数下降到10.68,下降了12.4%,整治效果明显,极大地改善了设备基础。

3 综合分析,筛选重点

线路车间每月20日前组织召开月度设备质量分析会,对车间管辖设备的动静态数据做深度分析,将各种设备病害录入到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工务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中的单元管理和对轨检车扣分和波形图综合分析,筛选出长度100~200m需重点整修地段,安排车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平推整治,做到设备的均衡提升。

4 合理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一是车间根据设备质量分析会、月度生产安排,对病害分轻重缓急合理制定周天窗计划,保证天窗计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二是路科安排专人对车间提报的天窗计划进行逐条审核把关,重点审核天窗计划是否合理,最差地段、轨检车病害集中分布地段、峰值较大2级病害、车载Ⅱ级重复次数较多病害、超临修病害是否纳入等,通过强化“严审、严卡、严批”管理手段,确保每条天窗计划都具有针对性。

三是车间每日每周召开维修生产碰头会,将每日每周处理病害情况、新增病害情况进行碰头,及时调整天窗周计划,保证新生严重病害和最差地段天窗计划能够覆盖,病害及时得到整治,确保天窗计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5 精心调查,细化组织

一是根据轨检车波形图,车间干部亲自组织分析,逐处现场复核轨检车病害,现场工作量调查用油漆进行标注,现场病害调查要全面,要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严禁作业项目单打一,汇总出总工作量及需要携带的工机具材料[1]。

二是根据工作量调查结果制定详细作业方案,明确每名作业人员需携带的机具材料、工作量及作业标准,提高天窗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三是优化维修天窗组织,通过集中班组、工队人员,实行集中作业,减少大量的安全防护等辅助人工,对轨检车病害集中地段、成段较差地段、因侧磨造成大轨距实行平推综合整治,对作业质量进行严格回检,做到“干一处、保一处、优一处”,提高作业效率,延长设备维修周期。

6 补强力量,专业整修

6月份侯月线轨检车存在25km合格千米,平均扣分20分/km。针对这一情况,该段对轨检车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了专业整修与车间整修相结合、强制保养与重点整修相结合的整治方案。

一是组建了4个专业工队,进驻轨检车检查较差和集中修强保不到位的线路车间,充实车间整修力量,为线路车间处理轨检车病害提供支援,较好地改善了设备质量。

二是做好榜样力量的发挥作用。针对6月份端氏车间轨检车质量严重下滑的现状,段安排专业能力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业务干部进驻车间进行指导,帮助车间分析、处理轨检车病害,提高车间处理轨检车病害的专业能力,发挥传帮带作用,7月份端氏车间轨检车均分由上月37.02分下降至21.23分,降幅15.79分,设备质量大幅度提升。针对因钢轨侧磨引起的轨检车轨距分,段安排轨检车轨距改道技术能手逐个对车间进行指导,从轨检车图纸系统分析,找出病害位置及成因、出分的原因,一线指导,根据图纸针对性地改道,节省了材料和用工,延长了维修周期。

7 过程控制,目标控制

一是每月轨检车过后,段根据各工区的设备情况和轨检车质量,经过深度分析后合理下达次月的轨检车目标分,让每个车间每个工区清楚掌握次月轨检车的目标分。

二是车间干部、专业技术指导干部每日全过程参与班组的工作量调查、维修设计、组织实施及质量验收等,确保每日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由“日达标”实现“周达标”,由“周达标”实现 “月达标”,由“月达标”实现“年达标”,最终达到设备质量良性循环的目的,逐步均衡提高设备质量。

8 转变思路,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该段实施的精细化管理,“由粗到细、由松变严”的两个转变,从管理入手,严抓生产。

一是每月20日前各车间组织召开设备质量分析会,业务科室参加。对设备生产状况突出问题、轨检车病害销号情况、问题库销号等情况进行分析,使车间干部、工长心中有数。

二是线路科制定《线路车间维修日报表》,罗列出车间超临修处所、轨检车二级病害处所、翻浆冒泥、股道封闭修、焊缝打磨、枕切槽等维修重点工作,使段、车间干部和工班长每日掌握自己管辖的维修工作的情况和设备病害底数,针对性地提报周天窗计划,保证病害及时处理,设备稳步提高。

三是线路科每日科室召开日碰头会。了解生产状况;统一思想;整合科室人力资源,实现互补;提高主动性,实现精细化管理。

9 效果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4)

根据公司制定的2009年度生产工作计划,2009年生产工作任务繁重,生产时间紧迫,设备检修时间有限。设备检修大部分大中小修均采用见缝插针的检修方式进行,力争有计划地进行。部分大修由生产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及设备运行情况,另行通知车间进行。工作安排如下:

1、初步推行设备维护保养模范 岗位示范点,首先以动力车间锅炉房为推行示范点。

2、各车间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好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设备日常检修、中修和大修。

3、生产技术部和各车间要设立重要设备台帐,利用台帐统计分析重要设备的运行特点、配件的库存情况,提前进行配件计划或自制加工,并有预见性地提出检修计划;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设备管理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各车间机修工进行设备技术培训,各车间要利用班组安全会对机修工进行日常的设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机修及机器操作员队伍的技术水平。

4、由于制酸车间设备腐蚀、老化、技术力量较弱。

5、设备副经理和设备管理员要经常深入车间生产一线检查和了解各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跟踪主要备品配件的库存和采购情况,督促供应部对主要紧缺配件的采购,检查车间自制配件的加工制作情况,确保主要配件随用随有;检查和督促车间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作技术上的指导,做好安装检修、使用、维护、检查统计一条龙的工作;合理协调生产和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增强计划性的检修工作。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遇到抢修任务时,做好三个车间机修人员的调配工作,确保生产的连续稳定。

6、做好生产设备检修的统计调查工作,为2009年设备工作计划提供统计依据。

7、关注***线一段炉的抽风收尘系统,考虑方案为重新布置和选择旋风、一台尾气风机进行改造。解决一段炉收尘效果较差引起风机经常结叶轮料振动的问题。

8、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发现适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时,及时计划应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9、计划对动力车间煤气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修工作,给已磨损的炉篦座加装一圈防护圆筒,并更换其附件二联柱一台。

10、对4t锅炉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工作,全面清理炉内结垢一次。

11、不定期检查补焊冰晶石干燥炉筒体及相关部件2次。

2009年应加强对制酸车间设备巡回检查,加强对制酸车间设备备件计划的周密性和足够备件的准备工作,同时监督制酸车间对反应炉温度的控制,从使用上保证反应炉筒体的正常使用,减少非正常腐蚀。

1、计划更换6号反应炉的焦子塔及导气管

2、鉴于制酸车间反应炉托轮与轴损坏频繁,及时处理已拆出的托轮轴和托轮进行外委修复,以留备用。

3、不定期计划外购反应炉φ1800筒体共54m。选用的钢板厚度从以往的20mm改为24mm,以缩短反应炉补焊筒体的周期。

4、不定期制作反应炉搅料器约21条,加工和修复反应炉罩12件。

5、综合考虑酸泵、混料三通、混料外壳、密封座的备件备件情况及时给予计划,加强了与供应部的沟通并联系跟踪。

6、不定期计划金属衬胶风机9-19-8d风机3台及风机叶轮约8个。

7、考虑计划更换3#中和炉大小齿轮,对已腐蚀严重的中和炉筒体进行大面积的补焊。

8、分时分次对***车间的换热器进行清理疏通,考虑改造制酸用水水量及水质,保持冷却效果。

9、计划2#反应炉出渣机的螺旋主轴螺旋2条及其组件1套。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5)

根据公司制定的2009年度生产工作计划,2009年生产工作任务繁重,生产时间紧迫,设备检修时间有限。设备检修大部分大中小修均采用见缝插针的检修方式进行,力争有计划地进行。部分大修由生产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及设备运行情况,另行通知车间进行。工作安排如下:

1、初步推行设备维护保养模范 岗位示范点,首先以动力车间锅炉房为推行示范点。

2、各车间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好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设备日常检修、中修和大修。

3、生产技术部和各车间要设立重要设备台帐,利用台帐统计分析重要设备的运行特点、配件的库存情况,提前进行配件计划或自制加工,并有预见性地提出检修计划;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设备管理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各车间机修工进行设备技术培训,各

车间要利用班组安全会对机修工进行日常的设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机修及机器操作员队伍的技术水平。

4、由于制酸车间设备腐蚀、老化、技术力量较弱。

5、设备副经理和设备管理员要经常深入车间生产一线检查和了解各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跟踪主要备品配件的库存和采购情况,督促供应部对主要紧缺配件的采购,检查车间自制配件的加工制作情况,确保主要配件随用随有;检查和督促车间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作技术上的指导,做好安装检修、使用、维护、检查统计一条龙的工作;合理协调生产和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增强计划性的检修工作。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遇到抢修任务时,做好三个车间机修人员的调配工作,确保生产的连续稳定。

6、做好生产设备检修的统计调查工作,为2009年设备工作计划提供统计依据。

7、关注***线一段炉的抽风收尘系统,考虑方案为重新布置和选择旋风、一台尾气风机进行改造。解决一段炉收尘效果较差引起风机经常结叶轮料振动的问题。

8、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发现适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时,及时计划应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9、计划对动力车间煤气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修工作,给已磨损的炉篦座加装一圈防护圆筒,并更换其

附件二联柱一台。

10、对4t锅炉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工作,全面清理炉内结垢一次。

2009年应加强对制酸车间设备巡回检查,加强对制酸车间设备备件计划的周密性和足够备件的准备工作,同时监督制酸车间对反应炉温度的控制,从使用上保证反应炉筒体的正常使用,减少非正常腐蚀。

1、计划更换6号反应炉的焦子塔及导气管

2、鉴于制酸车间反应炉托轮与轴损坏频繁,及时处理已拆出的托轮轴和托轮进行外委修复,以留备用。

5、综合考虑酸泵、混料三通、混料外壳、密封座的备件备件情况及时给予计划,加强了与供应部的沟通并联系跟踪。

6、不定期计划金属衬胶风机9-19-8d风机3台及风机叶轮约8个。

7、考虑计划更换3#中和炉大小齿轮,对已腐蚀严重的中和炉筒体进行大面积的补焊。

8、分时分次对***车间的换热器进行清理疏通,考虑改造制酸用水水量及水质,保持冷却效果。

9、计划2#反应炉出渣机的螺旋主轴螺旋2条及其组件1套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6)

引言: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线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施工和维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维修作业前不需限速,结束后须达到正常放行列车条件,并且在维修天窗时间内能完成的项目。

关键词:铁路建设天窗修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A

为强化天窗修的管理,成都铁路局成立了天窗修领导小组,由主管运输、工电、安全副局长任组长,运输处负责人任副组长,工务处、电务处、供电处、建设处、土房处、车辆处、安监室、总工室、调度所负责人担任成员,对全局天窗修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天窗修领导小组下设天窗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天窗办),由运输处、工务处、电务处、供电处、调度所等部门抽调专职人员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负责根据路局月度施工计划,最大化综合利用天窗,审批维修周计划和施工、维修日计划,汇总分析每日天窗修各项指标,按规定提供天窗兑现率、利用率等指标考核资料,定期组织天窗修工作分析、总结,不断提高天窗修工作质量。

天窗修管理制度在成都铁路局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基本解决了运输和施工维修作业的矛盾,现在,我们通过吸取教训,总结好的经验,梳理细节,补充及完善了天窗修的管理制度,只要我们按照以下的规定、要求,就能搞好天窗修。

一、在天窗修管理中,首先要全面掌握施工维修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合理安排。因此,路局有年度轮廓施工计划、月度施工计划、施工日计划和维修计划。路局运输处负责组织编制路局年度轮廓施工计划、月度施工计划;天窗办负责审批施工、维修日计划。

计划由施工单位及路局各站段编制。在不影响运输生产的前提下,首先是根据施工和维修作业需求来编制计划,尽可能满足需求,能综合利用的考虑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根据性质和影响程度来决定先后,一般来说施工优先,维修次之。路局各部门之间的维修原则上按照工务、供电、电务等依次安排计划。

施工单位及站段根据施工维修作业需要在编制计划时,一定要了解作业项目,根据作业特点掌握作业时间及注意事项,有无在同一地点其他单位的施工维修项目,可否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需要如实填写,不到遗漏。在编制维修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结合部的计划冲突。这就需要在做局交界处、段交界处、车间交界处的计划时要咨询和协商相邻单位。

施工维修作业编制完成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提报,如果迟报、延报会造成施工维修计划无法实施,也可能造成审核人员忙碌紧张,计划出错,出现严重问题。

提报计划的时间节点在成都铁路局80号文件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施工单位及路局各站段,月度施工计划提报的时间节点:施工单位应于每月10日前将经车务段(直属站)审核后的次月施工计划申请上报路局主管业务处室;施工日计划提报的时间节点:施工单位于施工前3日16:00前将施工日计划申请报路局主管业务处室;维修日计划提报的时间节点:设备管理单位于维修作业前3日向路局主管业务处室提报计划申请。

由于计划变更、临时施工及因特殊原因需临时增加维修作业时(应急修),在不与其他施工及维修作业产生冲突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由提报审核后,报天窗办审批,下达调度所实施。

三、计划的审核,这是一个关键环节,由天窗办人员执行。要求对本专业知识相当熟悉,审核计划时严格把关,有高度的责任心。严禁有问题的计划流出。在审批过程中,给站段指出计划出现的问题,规范计划的标准格式,用语等,同时每条计划逐一核对,尽量减少错误。在检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是否有月计划、补充月计划,或临时计划(电报)等,是否与月计划等内容吻合?

2.检查施工项目是否与施工内容一致?施工地点里程、施工项目里程、限速及行车方式里程三者是否吻合?施工内容是否有误?

3.检查计划有无冲突,可否综合利用?由于时间关系,需要重新综合的计划要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合并,并认真检查。

4.重点检查行车调度揭示命令,路用列车开行情况等。

四、做好各环节的监督工作,通过天窗修报表评判天窗修的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好站段、天窗办、调度所的部门职能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时提报的天窗修报表,检查天窗修执行情况。对天窗修执行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天窗修报表分为:日报、周报、月报。天窗修报表全面反映天窗修计划的提报、计划的审批及计划的兑现情况。找出各环节中影响完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责任,尽可能的提高天窗利用率。在天窗修报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提报率的卡控。计划提报率是实际提报计划条数除以天窗需求班组总数,它反映车间班组提报计划的情况。各站段可以此检查各车间班组天窗执行情况,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天窗需求数量。原则上一个班组每月至少有不低于20次的维修天窗,除去节假日大约就是1天1条维修计划,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双线地段一个班组可能两条计划;两个班组及以上合并一条计划;班组轮休,调休等。因此计划提报率不好掌握,但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所以计划提报率由各站段具体把关。

2.计划审批率的卡控。计划审批率是正式计划条数除以实际提报计划条数,它反映站段提报计划的情况有审批未通过的原因。原因有很多,譬如,计划有误;本单位之间的计划冲突;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冲突等都可能造成计划审批不通过,这项工作由天窗办具体负责。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R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03-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铁路运输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日益增强的铁路运输量,给铁路的养护和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工务系统“检养修”改革应运而生,在对铁路线路进行养护和维修时,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养护和维修的基本理念,按照新的工区职能进行综合的养护和维修,从而实现对铁路线路的预防和铁路线路病害的治理,降低铁路线路运行中的耗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1.开展铁路线路检养修工作的意义

铁路线路属于铁路运输业中的基础设备,是铁路运输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铁路线路在自然环境下,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行,保证火车以安全、高速、平稳以及不间断的状态运行,必须保障铁路线路的质量与设备完整,这就需要对铁路线路进行定期的养护与维修[2]。

铁路线路养护和维修分开的管理模式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养护与维修管理模式,因此也对线路、维修工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包括立足于新的起点,形成一种新的思路,打破原有的养护与维修的理念,加强对新工区职能的理解,从而提高养护与维修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优化铁路线路的生产管理结构。

2.强化检查工区作业标准控制,保证计划源头质量

检查是生产组织的龙头,必须首先进行明确和定位,检查工区必须配置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精兵强将”,确保检查高质量、全覆盖、结果真实有效。检查工区执行“三统一”、“五固化”的基本检查制度。“三统一”即设备统一检查,车间所有的设备统一由检查工区每月进行综合检查,正线以仪器为主,人工复核重点病害,道岔及站线人工为主检查;记录统一表薄,仪器检查统一打印检查报告,人工检查和复核结果及动态不良处所统一在设备状态评定表中体现;录入统一归口,检查结果按照检养修生产管理系统要求录入网络系统,实现结果的及时公开共享。“五固化”即固化检查分工,将仪器和人工检查按项目流程进行分工,落实到人;固化检查周期,将车间各线路工区的设备按周期进行检查、每月轮流检查的要求进行明确,保证周期的规范合理;固化检查交路,以天窗时段及作业通道设置为主要依据,优化点内外作业计划,形成“大区间、小站场”的检查方法,提高检查效率;固化工作流程,形成检查作业一日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检查前、中、后的工作要求,做到当日作业当日清;固化干部跟班,将车间干部跟班检查作为制度严格执行,保证检查的质量,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固化,形成有效的工作制度,提高专业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3.线路、维修工区的计划编制

3.1 分析设备质量,确定重点工作

深入细致有效的分析对于合理安排计划、准确修理设备十分重要。检查工区专业检查的数据,为车间、工区提供了全面系统分析设备质量的保证。根据检查工区提供的设备质量评定表,综合分析设备问题,确定工作重点,准确计算病害整修工作量。

3.2 评定工区当月设备养修能力

首先,根据工区人员数量、人员素质、天窗资源、点外资源、年休安排等可控资源确定工区月度理论工作量。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历史数据、经验预测设备动态问题、当月气候天气情况等不可控工作量。然后,合理评定工区月度实际工作能力。

3.3 综合考量,合理安排,科学下达养修计划

线路工区计划首先要保证线路工区设备巡检制度的执行,即道岔周巡查、外部环境巡查及配合检查工区检查、动态不良复查、重点地段检查,使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及时掌握设备存在的较大危害。其次,要优先安排因临修值等造成的红色单元的整治工作。然后,再合理安排其它养护工作。

维修工区计划首先,要以段下达的月度维修计划、重点病害整治和车间分析确定的重点工作为主,其次,要先安排道床成段翻浆冒泥清筛、更换失效轨枕等要求投入人力较多的工作,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其它维修工作。

车间管理人员要准确领会“检养修”改革的精神实质,月度养修计划的下达要体现车间整体工作的宏观控制能力,要严格按照“销红、控黄、保绿”的思路实施单元等级修理和预警修理,引导班组对线路设备进行科学养护与维修。

4.强化作业的盯控,总结经验,促进改革深化

4.1 加强回检、盯控,保证计划实施

首先,工班长要选聘责任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担任,确保每一次作业质量和回检制度的落实。车间也要合理安排管理人员工作,加强抽检工作,确保“干一处、保一处”作业原则,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作业造成的计划不科学现象。

4.2 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经验

线路车间要经常性组织分析工区计划完成情况,着重分析未完成原因和计划不合理性,总结计划的优点,为制定最为科学的养修计划积累经验,促进“检养修”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5.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计划对提高设备质量和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了使火车可以高效、平稳以及安全的运行,就需要强化对铁路线路的养护与维修的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工作的效率,减少铁路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为.山区铁路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的探索[J].铁道建筑,2006,09:69-71.

[2] 高飞.工务养护维修模式对运输影响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04:65-66.

[3] 严志军.浅谈铁路线路维修及养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2.

[4] 刘胜勇.浅谈铁路线路维修及养护[J].科技传播,2012,05:12+17.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8)

货车定期检修是维持货车良好的技术状态的基础工作,而定检扣车又是检修工作的起点,对保障货车的安全运行、提高货车的使用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提出问题

为提高货车使用效率,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在均衡完成检修任务的同时,还要将检修车数量控制在铁道部下达的定量标准以下,并对超标铁路局进行严格考核。每日超1辆按2倍运用车占用费扣罚,即:105.5元×2=201元/辆。2010年至2011年二季度,北京铁路局检修车超标累计4706辆,扣款金额多达94.59万元。检修车超标不仅车辆大量积压,长时间占用检修车间所在车站及周边车站线路,影响到车站接发列车、编组作业,既降低了车辆周转率,又降低了运输效率。

2 原因分析

3.1 预测不精确、计划不合理

2003年之前,检修任务的预测工作只能靠人工进行,由于大部分国铁货车没有固定配属,车辆的检修履历难以查询,因此只能根据货车保有量、车型构成、检修周期等进行大致的估算。2003年HMIS建成使用后,由于记载的车辆检修履历不完整等因素,使得检修车定量只能按平均数进行计算、预测,但是每个月实际产生的定检到(过)期车数量并不是均衡的,所以据此测算的检修车定量与每月实际到(过)期车数不一致,全年检修任务数自然也就与实际完成数存在较大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受货车技术状态、运输组织形式等因素影响,每年、每月检修到(过)期的货车数量都是动态的,起伏变化较大,无任何规律可言;另一方面检修单位无法提前预知管内到(过)期车数量以及车种车型、技术状态的分布,使得扣车计划与实际可扣车型在数量上基本无法吻合, 更谈不上实现均衡生产。

3.2 随机扣车、提前修车

货物列车到达列检前,由于无法确定编组中到(过)期车的数量,无法预知需要扣下车辆的编组位置,使得列检在扣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在该列货车技检作业全部完成后才能得知扣车的具体情况,并通报车站有关人员,这也使得车站编组计划不能提前精确制定。特别是当定检到(过)期车集中到达时,将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

同时,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下,检修单位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努力完成计划指标,甚至不惜采取违规操作,如:提前修、挑车修、涂改标记等。这些违规操作,一是造成检修成本的增加和检修能力的浪费,二是使检修公平竞争机制难以真正实施,三是让非常重要的货车基本信息错误或缺失,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3.3 统计不规范、数据不准确

按照现行统计规则,车统—23是检修车统计的依据,由列检人员扣车时填发,车站签字后即统计为检修车;车统—26是统计回送检修车的依据,接到铁路局或铁道部的检修货车回送调度命令后签发。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检修部门与运输部门间的相关表报单据及使用方法存在办理手续不一致、签发单据不一致等违反统计规则的问题。如:检修车回送到达施修地所在车站后,车辆段还要按车站的要求再次填发车统—23,有的是因为在扣车时没有填发车统—23;有的是重复填发,第2次填发车统—23不是由列检人员发放。

按照所在位置分类,检修车可以分为在段(厂)检修车和回送检修车两部分,回送检修车又包括回送检修工厂和回送车辆段两部分。由于工厂的检修车一部分来自所在地的铁路局,一部分来自其他铁路局,因此每天都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工厂检修车需要回送,特别是专用车需要长时间、长距离跨局回送。由于受时间地点、信息渠道以及对统计规则的理解、应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检修部门与运输部门的统计总是大相径庭。

3.4 重视程度低、监管力度弱

一是系统功能欠缺,虽然近年来车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性信息,但软件功能主要是录入、上传和查询,对检修车数量及休时的分析主要是依靠各种台账、记录等进行,没有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降低了检修车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二是信息不能共享,由于检修车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不需要进行深入加工、综合分析以及反馈等处理,不仅使大量信息资源浪费,而且使检修单位不重视相关信息的录入、上传,普遍存在车统—23和车统—26等信息录入不完整的现象。

各检修车间为完成检修任务,在车源多时组织列检突击扣车、囤积检修车,这是造成检修车数量居高不下、连续超标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监控手段,部、局不能做到提前干预和控制,特别是没有掌握接入外局及本局回送在途检修车数量的手段,也就不能准确预测全局检修车总量,只得被动地根据18点运报—2检修车统计结果,对次日扣车计划进行调整,控制手段相对滞后,不能有效避免检修车超标情况的发生。

4 措施及效果

北京局从2011年7月份开始,结合工作实际对货车定检扣修、回送过程中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不仅科学合理地控制了检修车数量,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1 消除囤积现象

将管内定检即将到期而技术状态良好的货车选编成列,组成固定车底并指定车次,在管内循环拉运,既缓解管内空车紧张状况,还可消除各检修单位囤积检修车的现象,有效避免了检修车超标情况的发生。具体措施:首先根据运输条件,合理制定检字集结车列数和集结地点,在不影响运输的情况下,有秩序地扣车集结。其次由车辆段指派专人定时追踪检字集结车的装卸和运行情况,发现集结车底去向错误、解体甩车或车次错误时,立即报路局车辆调度协调解决。第三加强纵向与横向联系,依据车辆段检修申请,路局车辆调度提前2天制订扣修计划,及时组织扣修的检字集结车回送到位,保证检修生产不中断。

4.2 实施常态追踪

一是建立局、段、车间三级车辆调度对检修车取送、异地回送及检修车预测、出车预测信息的上报、统计、分析制度,全面加强调度对检修生产组织工作的管理。二是路局车辆调度与计划员加强配合,重点组织、督促落实取送车计划、异地检修车回送计划,盯控检修车取送到位情况及在途检修车到站情况,努力实现检修车取送计划落实率100%,做到检修车回送不超72小时。三是根据检修车取送、异地回送到位情况,合理确定扣车计划和出车计划,并督促落实扣、出车计划,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四是路局车辆调度每日收取轮对等检修配件的装车计划交货调值班员重点组织,减少待轮、待料等原因影响检修车出线。五是路局车辆调度每日与管内车辆工厂联系,协调检修车出入厂,并根据工厂检修车数量,提前向铁道部调度提出调整检修车回送去向建议,避免工厂检修车超标。

4.3 加大监控力度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制约大板站运输效率主要因素

1.机车出入库进路相互干扰,占用到发线等待时间过长,既增加机车空费时间,又影响车站运输能力。

2.车站、列检、机务结合部间作业组织办法尚不科学完善,导致作业出现断档、等待及重复现象。

3.车站各工种间缺乏统一协调性,单兵作战,作业衔接不畅。

二、合理铺排机车作业时间,有效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1.提前联系,大力减少机车运用空费时间。车站值班员必须准确掌握3、4小时阶段计划,根据列车实际到、况,站内调车作业进度情况,列检扣修车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列车开行顺序产生变化及时通知机务运转做出合理调整机车出库的顺序、时机,特别是在8B、4D及单、双机调整时合理铺排,确保出库机车与待发列车作业衔接紧密,减少机车等待时间。

2.统筹兼顾,合理运用好机车出入库线路。大板站与机务段相衔接只有一条机车出入库线路,需要车站值班员根据掌握的3、4小时阶段计划及站内线路使用等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与机务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机车出入库时机,必保做到先开先出、先到先回。坚决杜绝因联系脱节产生机车出入库顶牛、机车出库晚、到达及出发机车站内等待时间过长等情况。

三、紧密沟通协调车辆部门,压缩技检检修作业时间

1.主动联系,快速组织做好车辆检修工作。车站调度员必须提前与列检联系,准确掌握车辆检修进度及扣修计划,合理铺排班计划、阶段计划及调车作业计划,做好检修车、修竣车的取送、挂运组织工作。特别对于列检需要扣修车辆时,准确掌握车辆扣修原因及施修地点,对需要边线修和进入L4架车机修理的车辆分别掌握清楚,合理安排停放线路,最大限度方便检修车辆取送及列检边线快速修车,从而达到检修车辆的快修、快排、快用,有效发挥列检站修功能。

2.强化协调,全力压缩到达技检作业时间。车站调度员与调度所计划调度员准确核实并掌握本站调车作业计划,对有调列车提前通知列检值班员,使列检值班员做到心中有数,按有调列车作业程序组织作业。对于连续到达及到后立即折返的列车,车站值班员与列检值班员共同商讨,合理安排技检作业,确定列车技检顺序,避免产生待发列车长时间待检耽误发车。尽量组织无调中转列车在Ⅱ-6线接发,尽量减少1道接发货物列车作业,避免因靠近站台检车作业不方便而影响技检作业效率。

四、发挥调车组织指挥作用,大力提高调车作业效率

1.超前谋划打好作业基础。车站调度员根据日班计划、调度员的预报和列车确报,提前与列车调度员、计划调度员、机务、车辆等有关人员取得联系,掌握隔离车、关门车、客车等重点车情况及作业时机,对每一趟列车的作业内容及作业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通知有关人员提前做好检查线路、车辆、停留车位置、防溜措施等准备工作。

2.科学合理编排作业计划。车站调度员在编制调车作业计划首先必须满足带车少、行程短、作业方便的要求,充分利用东牵出线进行作业,减少与接发列车进路的相互干扰。对于倒调作业,要尽可能安排在车辆段段管线L3、L4线路上进行,确保调车作业连续性,避免因调车进路干扰接发车进路而无法作业现象。遇列检临时扣检修车时,车站调度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判断、灵活掌握、果断处理,快速完成甩车作业,做到不耽误发车,不影响接车。

五、充分运用好到发线能力,提高接发列车作业效率

1.最大限度组织平行作业。值班站长了解掌握有调列车及可能产生有调作业列车情况后,及时汇报值班领导,值班站领导立即到场监督作业。根据班计划、阶段计划、列车运行情况和到发线运用实际情况,组织车站值班员、车站调度员共同合理确定接车线路,尽量将有调列车接入5、6、7、10线。对换算长度不超过63.0的列车及调车作业后不超过65.0的列车,在8、9线空闲且不影响机车出入库走行的情况下,可考虑接入8、9线。以便实现调车作业、机车换挂和接发列车平行作业。

2.确保接发列车有序衔接。针对我站线路紧张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接发列车提效措施,不断完善组织办法,做到提前与待发列车联系,通知司机预计开车时间,要求司机做好发车准备,在出站信号开放后即可联控直接开车并迅速起动,最短时间腾空接车线路。对于接入列车,车站值班员要密切注视控显器显示,待不影响其它线路接发列车时,即与邻站办理区间开通手续,确认列车已全部进入警冲标或与发车进路产生平行进路后立即组织接发车。

六、探索优化作业组织方法,提高重点环节作业效率

1.提高列尾作业保障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列尾作业效率,在抓好列尾作业员提前出场等待摘挂列尾主机、提前检测出5—10台合格备用出发列尾主机的基础上,要求列尾作业员准确掌握日班计划列车到况和主机和防寒罩数量,确保主机、防寒套满足正常作业需求。根据到、开列车不均衡情况,列尾作业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确保按规定作业时间标准完成摘挂列尾作业,保证列车正点开车。车站值班员对列尾主机摘、挂、回送接收工作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无线通信设备联系,尽量组织一次平行完成多项作业,减少列尾作业员行走空费时间。

2.货检作业保质量保效率。在加强货检作业、保证装载加固安全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作业组织,完善货检作业人员兼顾到达整列车防溜、列车编后复检工作等作业制度,减少作业环节,压缩作业时间。检车中发现需整理的车辆,迅速做出判断,并及时汇报值班站长,可在列整理而不影响发车时间的,迅速组织人员到场进行整理,货检人员可继续检查其他车辆,不耽误检查作业。对不能在列整理及在列整理时间内影响正常发车的,根据具体情况立即安排甩车或换挂车辆作业。保证出发列车安全、正点、满轴。

检修车间重点工作计划篇(10)

1.我国地铁所采用的车辆概述

地铁车辆在运营时一般采用固定编组的电动列车组,它不仅有良好的牵引、制动性能,保证运行安全、正点、快速;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旅客服务设施,让乘客感觉乘坐舒适、文明、方便。现代我国地铁车辆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如压电子计算机网络控制、车载ATC信号、可向接触网反馈电能的再生电控制、通风空调系统等等。

2.国内地铁车辆检修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地铁发展历史比较短,因此其相关检修经验比较缺乏。其车辆检修制度基本是仿照我国铁路车辆的维修体系和标准,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中的许多相关理论仍旧属于铁路建设的范畴。

目前我国地铁车辆采用的是以定期检修为主,检查和维修为辅的综合检修制度,即预防性事前检修制度。其内容包括了定期维修、故障维修和改善维修三种维修方式,而检修的流程基本可以划分为:列检、月检、定修、架修、厂修5个等级。其中厂修与定修、架修为定期检修的范畴,其通常在列车车辆段中进行;列检与月修是属于日常维修,其通常是在列车停车场中进行。地铁车辆各个检修程序内容及范围如下:

列检:列检全称列车技术状态检查,是列车编组完毕、开车之前,或列车到达后、尚未解体之前,在车站上对整列车部件进行的技术状态的检查,其主要内容是检测列车的走行部、转向架及制动系统、车门、车体、车灯、蓄电池箱等主要部件是否出现问题与故障,并及时排除。

月修:对牵引电机、转向架、空气制动装置、铰接装置、受电弓、车钩缓冲装置以及各种电气装置等相关主要部件的状态和作用进行检查,并及时排除故障。

定修:对全车的相关计量仪表仪器等进行测试,拆下受电弓、电机、转向架以及相关电气装置进行检修,保证其各部件正常运行。其是有计划地恢复车辆的运用性能,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避免下次定修前出现重大故障。

架修:对全车的相关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测试,拆下受电弓、空气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相关部件,对其进行分解检查并进行相关必要的试验。同时也要对车体的油漆标记进行检查试车。使列车达到相关架修标准。

厂修:厂修是指在车辆修理工厂内进行的定期检修,其需对全车所有部件进行解体,对转向架和车体进行彻底全面检查,完全修复全车零配件的初始性能,重新油漆标记,全面恢复车辆的基本性能,保证主要部件运用到下一个厂修期不发生较大的故障。

现今我国地铁车辆运营维修管理模式仍在探索和尝试阶段,通过对目前现状的分析,我国地铁进行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2.1.维修计划性是车辆维修工作的首要,制定好适用于我们地铁自己的车辆设备维修计划方案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维修作业的流程是否有序、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符合一定的经济效益等。而在维修管理方面我们也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2.1.1.各维修部门各自独立,难以协调配合,使计划不能合理地制定,同时也往往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

2.1.2.制定的相关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不高,往往使计划的漏项率与准确性降低,计划的可操作性不强,例如维修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不够灵活,普遍存在计划一刀切的现象。

2.1.3.对计划的实施抓的不严,执行比较随意,造成计划的兑现率低,同时临时制定的计划较多,使时间和空间及平面的利用率降低。

2.2.检修过程中经济因素考虑不足

经济效益是指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使相关检修费用尽可能的降低。主要包括设备前期投资费与潜在故障损失费用、维保费用等等。而目前地铁车辆的相关检修人员在对车辆进行维修过程中对维修费用的考虑十分不足,往往都是抱着只要能修好,费用与我无关的态度实施检修计划。

3.地铁车辆检修制度的革新建议

3.1.适当增加车辆维护的周期,优化检修过程。

地铁车辆的维护周期一般是以车辆生产商制定提供的,但其往往制定的周期比较保守,与地铁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相符。这样就造成了在车辆维护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对于地铁车辆的维护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进行制定与完善优化。

3.2.新生产出的车辆由于其相关技术状态较为良好,可适当延长其第一个定修时间。

3.3.建立均衡修与状态修相互结合的新型检修制度。

均衡修通常运用于运用维修,即在列车非运营时间内进行较小的维修,以及通过轮班维修来保证车辆的技术状态的良好性。状态修是根据车辆的实际技术情况来确定维修时间,是在状态与技术诊断的基础上掌握车辆的情况,其可大大减少维修的工作量与人工费用。因此,将上述两种维修制度相结合可以大大减少检修的规模,缩短出车时间,充分发挥设备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3.4.对已经产生故障的部件采用换件修与专业化集中修。

车辆故障零部件可以集中放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内进行维修,然后再通过物流手段运送至各个车辆段。这样就大大缩短检修时车辆的库停时间,提高检修效率。

3.5.对车辆重要部件进行寿期管理。

车辆相关重要零部件已经达到使用期限,对其进行修复的成本一般较大,而且修复后也极易引发相关事故。因此,需建立重要零件寿命周期数据库,对零件进行寿命管理,定期核对,规定到期作废。

4.结束语

正所谓“十九世纪修大桥,二十世纪建高楼,二十一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这句话充分的显示出了地下交通在新世纪发展中的前景与潜力。地铁是一个城市迈向现代化大都市行列的不可或缺的指标。那么,建立高效的地铁检修制度保证地铁能够安全快速的运行即将是我们中国几代人的奋斗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地铁车辆。

参考文献:

[1]铁道部车辆局.铁路货车厂修规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上一篇: 幼儿教师师德体会 下一篇: 保健医后勤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