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1 05:22:00

建筑设备论文

建筑设备论文篇(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及卫生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尤其是管材的合理选择对于确保建筑物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也对无污染的新型给排水管材的需求越来越多。选择合适的新型管材,成为摆在普通用户、有关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建筑室内设备及给排水管材背景

从我国建筑室内给排水的发展来看,镀锌钢管在建筑室内给排水中的运用有了将近100年历史,在中国建立第一个自来水厂的同时,镀锌钢管也从国外进入中国,从此中国的饮用水有了质的飞跃。传统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铜管作为供水管的应用也有较长时间。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自来水的水质要求也日趋提高。人们对自来水的“红水”、“黑水”、“绿水”等现象反映强烈。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导致管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内给水管道的锈蚀严重。镀锌钢管一般使用寿命不到一年就锈蚀,铁腥味严重。从个别用户水龙头的水样化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严重超标,为此,解决建筑物内管道水质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已迫在眉睫。

2建筑室内传统金属管材存在的问题

1)镀锌钢管

使用镀锌钢管的缺陷:(1)锈蚀一一管道由于长期工作,镀锌层逐渐磨损脱落,钢体外露,管壁锈蚀,出现黄水,污染水质,污染卫生洁具;(2)结垢一一长久的锈蚀使管道内部结垢,断面缩小、阻力增大;(3)滋生细菌。上述现象的直接恶果是造成对自来水的要求不能满足:一是不能保证流量,原因是管径缩小、流量逐渐减小;二是由于阻力增加、水压降低,不能保证压力;三是不能保证水质。镀锌钢管一般的使用寿命为8—12年,实际使用时间往往更短。

2)铸铁管

给水铸铁管与钢管相比有不易腐蚀、造价低、耐久性好等优点,适合于埋地敷设。缺点是质脆、重量大、长度小等,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承插连接。排水铸铁管在传统铸铁管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卡箍式球墨铸铁排水管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用排水管材,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这种管材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这种管材与传统的承插式铸铁排水管道相比有许多优点,是一种更新换代产品,但由于这种管材及配件价格相对较贵,所以在国内一直未能得到普及推广。

3)不锈钢管

不锈钢管用于供水,由于它材料质地坚韧,按照传统工艺,施工中攻丝、套丝都很困难,给安装施工增加了较大麻烦,并且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人们难以承受,因而市场占有率极低。推广较为困难,但存在内壁厚、价格偏高等缺点。

4)铜管

铜管用作供水管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住宅中主要使用的给水管材都是铜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85%的给水系统是铜质的,英国达到了95%,而在欧洲、东南亚、我国的香港等铜质给水管的比例也高达75%以上。铜管道可以承受极冷和极热的温度,耐腐蚀性强,不污染水质,铜管材、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维修次数和费用少。铜管环保性能优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铜的析出量容易超标。

3新设备及管材应用3.1在新型塑料管材应用

如今,镀锌钢管已基本退出了建筑生活给水管材的队伍,新型塑料给水管材不断涌现,管材及配件的质量和相关的技术规程也日益完善和成熟。室内的无规共聚聚丙烯给水管、硬聚氯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铝塑复合管都得了广泛的使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绿色建材,卫生、无毒、质轻、耐腐蚀、安装方便可靠。主要缺点是管径规格欠完备,管道的抗外压强度不够等等。下面以铝塑复合管为例,探讨在管材方面的现状。

(1)适应了住宅建筑装修的要求。铝塑复合管完全可以达到DN25的金属管流量。铝塑复合管每卷长达100m,可以很方便地敷设于楼地面的面层内。另外,铝塑复合管能埋于墙壁及混凝土内,用一个简单的金属探测器,便能探测出装设所在。(2)改良了水质。铝塑复合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管道的锈蚀问题,它耐腐蚀,100%隔绝气体渗透,不积水垢,不会草生微生物,清洁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基本同建筑物寿命相当。问题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大口径铝塑复合管是DN32,很难满足更大管径的要求,另外,接口处易漏水,所以目前使用并不广泛。

3.2建筑室内新设备应用

1)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作为环保节能的免费能源在民用建筑热水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太阳能的优点在于环保、可免费使用;但其缺点恰恰是每天的太阳辐射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季节变化,太阳辐射量也有较大的变化。

设计之前了解的问题:首先是建筑条件:建筑物集热面积的大小、形状、建筑物高度以及允许放置水箱的位置(楼顶、地下室等)大多不一样而不相同;然后就是用户单位要求情况:日均用水总量;用户是每日定时一次使用还是随时使用;要求用水温度;用水使用位置;实际用途等。最后是用户单位辅助能源的条件:确定采用(电加热器,电锅炉,燃油、燃气锅炉,水源、地源或空气源热泵机组等)一种方案或二种以上的组合方案。

近年来,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串并联方案在用户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较为常见,适宜在用户条件比较简单的环境使用。安装数量太多则载荷过重,对于建筑物会有不利影响。随着住宅建设高速发展,规范了家用热水器的热水量计算及安装。由于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电脑控制器的选用,以及国家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光电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又被重新推广,它优先利用太阳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常规能源。相信将来有更加宽广的应用前景。

2)快捷卫生的供水设备

近年来,变频器价格大幅下调,相当多的住宅小区采用了变频供水,摒弃了屋顶水箱,减少了二次污染源,并通过对水泵的调速,使水泵运行在高效段,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新的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设备,正在福州市推广使用,其采用“全密封间接加压技术”和“防负压技术”,能有效利用城市管网水压,与市政供水管道直接连通却间接加压供水,因无需设低位水池,彻底解决了水质的二次污染问题。自动控制电磁调速给水设备,其不用变频器和微机,选用节能电磁调速电机带动水泵无级调速运行,可实现定压变量给水和变压变量给水,对电网、环境和电机无谐波污染,造价低,节能效果显著。然而需通过当地的水厂同意方可使用。

3)节水型的卫生洁具

建设部于2002年6月批准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器具有了明确的标准。节水型便器系统采用两档水箱,冲洗大便时6L,冲洗小便时4L,两档水箱节水效果明显,我省已在逐步推广,受到普遍欢迎;瓷片式节水龙头,与普通龙头相比,节水量可达20%;标准中还给出了节水型洗衣机的检验规则;红外感应在我省公共场所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仅在洗手盆上使用逐渐推广到在小便斗、大便器、淋浴器上使用。

4结语

总之,塑料管材以质轻,耐腐蚀性,流体阻力小等优势,但是塑料管材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必须逐步加以改进完善,如塑料管材的管径规格欠完备,管道的抗外压强度与刚度需要提高等,同时应进一步降低造价,使其更具有竞争力。而且建筑室内的新的设备器应用越来越造福于我们的生活,具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变频水泵的应用,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开发前景依然很大,相信这些建筑室内新设备及管材应用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设备论文篇(2)

2建筑企业开展施工设备管理的几点措施

2.1严抓设备的采购环节,从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

建筑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率与其在出厂时的自然状况存在较大关系。为提高设备综合性能,降低维修率,应该严格控制采购环节,从源头上控制设备的整体质量。在设备采购时,要选择具有安全资质认证、生产合格认证的厂家,避免因设备整体质量不合格而引发施工安全事故。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以下几方面要求:1)建筑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施工设备采购制度,明确设备采购中设备型号、购买行为、验收方式,每个规章制度都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2)在设备采购过程中,要由设备生产厂家的“三证”入手,结合该企业的社会声誉、生产能力,确定最终的合作单位;3)严禁购买安全资质不完善的设备,对于部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在全方面评估该设备的基本性能后,再进行确定。

2.2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在设备管理中,应该重视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保证每台施工设备都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管理中,应该重视设备物资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在遵守本企业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开展符合企业发展的多方位设备管理工作。例如,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认真分析本企业拥有设备的资产结构,制定长期的资产结构调配计划,分析当前本企业施工设备的中体情况。对于部分性能落后、维修成本较高的设备,可以考虑合法出让,在回收资金后再购进新的设备。同时,也应合理的控制本企业施工设备的规模,优先改进投入相对较大的设备,避免因施工设备数量过大而增加企业财务负担。

2.3重视专业性操作人才的引入

专业性操作人才在施工设备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专业性操作人才的引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大批人才。同时,建筑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强化不同操作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技能知识宣传,保证全部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设备操作方法。针对部分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的现象,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要重视注意事项的讲解,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

2.4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设备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管理环节的重点环节,通过早期管理,将设备故障隐患降到最低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关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等工作,最终形成可统一管理、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本文认为,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应适当提高深入施工现场的频次,监督相关施工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2)严格检查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指派专业人员开展设备维护、检查工作;3)及时整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图表,记录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时间、现象、检修人员与维修方法,避免相同的故障二次发生;4)应加强施工设备配件管理。可适当的储存设备配件,以降低维修成本。一般情况下,在储存配件时,主要根据本企业设备损伤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易损伤的设备,配件储存量要多;对于不易损伤的设备,可以少储存或不储存。储存配件的数量无明确规定,一般以设备总量的1.5~3倍即可。

建筑设备论文篇(3)

人民网重庆视窗2008年l1月9臼电记者今天从重庆市消防总队获悉,重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检查目前已经结束,其中有5650栋高层建筑存在隐患,已超过全市高层建筑总数量的一半。据统计,目前,重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总共有8664栋.数量仅次干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在这些建筑中,高度超过l00米的就有84栋。在今年下半年,重庆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夫检查。在历经近半年的检查中发现,有565O栋高层建筑存在火灾隐患22706条。

以上报道只是重庆市的现状,这种现状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是会存在。今年国外和国内也发生了几起高层建筑火灾,所幸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是一种侥幸,只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不彻底解决,火灾随时会发生。

1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常见问题

(1)消防设施配备不符合规范要求。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自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高屡建筑或多或少存在着消防设施欠缺、质量性能低劣和功能全等违规行为。有些建筑由于缺少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事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经常性维修保养工作导致了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不能正常使用。

(2)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按规范要求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层建筑物擅自取消,有的取消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仅靠市政室内消火拴管网,更有甚至靠生活用水管网供水,根本不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导致消防水源、工作压力无保障。有的管道材质、管径不符合要求。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未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热镀锌钢管。有的连接方式不规范,自动喷水系统未按规范要求采用丝接或构楷式机构连接,而是大量焊接,未对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更严重的是部分场所出现“假喷淋”现象,将喷头置于吊顶而不与供水管网连接;有的受管道材质和施工质量影响,产生漏水,业主干脆将其关闭。

(3)应设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高层建筑改设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有的根本不设火灾向动报警系统。有的高层建筑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以及非消防电源的切换等无法实现联动控制。

(4)消防电源无法保证消防用电设备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应设计满足电力负荷的高层建筑,不考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以及其它消防用电设备的消防用电;个别高层建筑在无自备发电设备的情况下,都仅有一路供电;且消防用电线路的敷设未按要求,应穿管保护的消防用电线路,穿管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线路。

(5)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随意性大。按照规范要求,一些本应设置机构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却不设加压送风系统;有些虽然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防火门未安装或损坏严重,达不到防烟楼梯间压力要求。

(6)消防电梯功能不具备。消防电梯的消防电源、消防电源线路敷设、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防电梯载质量、消防电梯运行速度、井底排水和电梯门挡水设施以及前室内的室内消火栓、应急照明或正压送风系统等不满足规范。消防电梯缺少上述条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会危及消防队员生命安全。

(7)防火门、防火卷帘材质各异。一些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的填充材料违规采用可燃材料;一些防火门的木制品只经过了的阻燃浸泡处理,耐火极限达不到规定要求;有的防火门装饰面层未经过阻燃处理,采用普通油漆,降低防火门耐火极限;闭门器回弹力度不够,导致无法正常关闭;复合防火卷帘达不到背火面温升要求采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时,未设置独立的喷水保护系统;用作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无消防电源和联动控制装置,发生火灾断电后只能靠人为手动关闭。

2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一无所知。二是经济制约了消防安全的发展。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大量节俭,埋下大量火灾隐患。三是执法不严,不廉,给少数人可乘之机.

3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整改对策

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管理措施的落实上。

(1)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60号令等法律法规,就消防安全责任作了具体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消防安全艾务,努力提高全体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抗御火灾整体能力。高层建筑涉及多家产权位,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时,又涉及多家使用单位。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在房地产商签订购买租赁合同时,必须与房地产商签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各自责仟,共同维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房地产商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应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备方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各产权单位在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明确管理责任。同时,针对高层建筑的管理特点,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要细化消防安全管理,落实自主管理,严格日常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高层建筑安全。

建筑设备论文篇(4)

(2)施工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能得到完善,且管理不到位。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清晰。由于众多建筑施工单位对设备监管的不重视,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因此对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监管不够,导致推卸责任现象发生,最终机械设备无法发挥最大使用潜力。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技术素质低,无法达到预定施工效果。由于建筑行业的高危作业和艰苦工作环境,许多专业人员不愿选择本岗位或者经过锻炼后跳转岗位等,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电专业人员缺乏。许多从业人员并非专业人员,大都是兼职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从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维护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施工建筑的实际需要,进而导致机电设备无法发挥最大效能,建设工程也无法按最短时限竣工。

(4)工程建筑相关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等不够系统,管理存在混乱。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较差,未能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技术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存档,最终导致管理不完善,没有可遵循的技术资料和历史相关记录。

(5)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差,导致建筑施工的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及时、不合理,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

(6)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视施工生产进度和最终施工质量,忽视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许多建筑企业对设备管理缺乏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程度和管理能力不够重视,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缺乏统一的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缺少监管,不能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工程无法有效顺利进行,也未能到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2 重视设备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有种人才的有效培养和投资,尽可能的将对企业有诚信的,发展上有本事的人才留住,在福利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关爱,在发展上给他们提供晋升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一个明智的企业就要为企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优质的技术技能培训机会,更多的晋升发展空间,这才是一个保留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永葆青春的保证。

(2)努力健全与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也需要相对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维护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也是必备的。只有在一套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下,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机械设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施工顺利实施。设备管理制度要涉及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及报废的全过程。全面的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每天认真填写操作和维护实录,这样有利于设备使用时间情况的掌握和维护过程的有理有据。同时,还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使得制度全面化。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不同气候对机电设备使用的影响,及时做好防护报告,提醒操作人员,并监督使用人员的操作过程。

(3)完善组织管理,培养机电专业人员。要想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及素质,企业要完善组织管理,使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化。任何工作都应分工明确,实施岗位责任制,并完善监督考评制度。按月实行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进行全面的考核。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通知,并告知到操作及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监督完成及验收。

(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是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必须适合操作的需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必须适时提高。建筑单位要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工作人员体统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当然,各种培训要有针对性,并进行定期考核。合格者上岗从业,不合格者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要保证技术人员懂操作,管理人员懂管理,这样的培训和考核能够使得企业人员队伍更加专业化、素质化,机械设备的使用更趋合理有效,同时,最重要的是促进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建筑设备论文篇(5)

2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在这些超高层建筑中,现在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更高。但是,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程度,过多关注超高层建筑的美观问题又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导致我国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不能采取较好的措施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的水平,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2.2建筑机电设备的震动和噪声较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噪声粘聚能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存在机电设备震动和噪声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包括供排水动力设备、冷冻设备和风机等噪声粘聚能够比较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安放存在不平衡性,进而就会引起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震动等问题,从而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改进措施

1)严格控制安装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建机电设备安装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安装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选择的是经过相关培训过的技术人员,由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人员的技术特点安排好工作任务,从而保证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2)合理安排整体布局。

由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并且要求机电设备安装的速度也比较快,导致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为了减少安装过程错误,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合理安排安装过程的整体布局。通过与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安装施工方案,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3)改进机电设备的防震和防噪工作。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产生震动和噪声粘聚能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护工作,使得机电设备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粘聚能够带来的影响更小。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在选择机电设备时,要尽量选取震动频率较小的设备,以减小震动带来的影响。

4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新技术

4.1超高层建筑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

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新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机电设备中通风空调、电气和弱电设备等管线的安装。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是以建筑施工的设计图为依据将管线设备运用在计算机上进行合理处理,从而制作出综合管线布置图的一种新安装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绘制格式。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制图格式,但是,绘制格式的标准应该与原设计施工图的格式相符合,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基本框架布置。通过对建筑施工图纸的了解,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先规划出不同区域的管线布置基本框架。然后,对整个建筑物的机电设备安装布局进行整合,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4.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现在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的一种高层次的新技术,它是指基于较为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构建的数字建筑模型,进而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协作平台,从而帮助他们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型的构建和检查。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对建筑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检查,同时,创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三维模型,还应该考虑构建的尺寸、规格和信号等参数。传统的模型设计方法中经常会出现设计不全面等现象,这种遗漏设计的现象会影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技术和成本,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在进行管线综合平台设计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功能进行管线的碰撞检测,为实际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中机电设备安装的效率。第二,在对设计的参数进行复核计算时,采用管线综合平台设计,可以将管线的设计路线进行调整,现实将管线的弯头数量进行增多和减少,但是,这种机电设备设计技术会给原有的系统造成影响。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准确信息,对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系统数据,从而为机电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三,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进度计划相结合,利用三维的直观优势,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选择最优的机电设备安装方案。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机电设备安装的界面和安装顺序,从而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施工工作,以保证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建筑设备论文篇(6)

2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2.1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优化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事先预防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固定机械的事先预防管理模式,对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低故障,正常运转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维修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空闲时段,对机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预防维修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在线故障率。流动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为了有效降低维修的成本,建筑工程项目流动机械维修模式,使用状态监测、主动养护等方式,主动维护能够及时查找导致故障的成因,提升预防的效果。

2.3构建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时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按照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的,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提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制度的落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4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需要做好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按照一定的修理周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定修理计划,通过系统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机械设备无故障的间隔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因为使用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故障的控制力度,改变传统的故障处理方法,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2.5加大建筑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安排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维修管理专业性强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大引入专业维修和管理人员。并加强对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在职在岗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维修和管理水平,为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供人力支持。

建筑设备论文篇(7)

随着小区和建筑楼宇智能化的兴起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和电子节能照明光源等电子设备和元件已广泛进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这些元件和设备属于非线性负载,在大量集中使用的建筑物或居民小区中,其非线性产生的谐波电流,如果不加以抑制,会使低压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产生畸变,影响电能质量。

一、电子设备的谐波现象及原因

电子设备的电源一般是整流电源,只在交流电压接近峰值时,整流管才导通有输入电流。由于在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很短,又必须维持设备正常的工作电流,所以输入电流呈脉冲状。这种脉冲状输入电流的基波含量小,而谐波含量大,且工作电流越大,脉冲电流的幅值就越大,形成严重的畸变电流注入低压电网,成为不可忽视的谐波源。

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的谐波电流含量大,谐波电流总畸变率高。这样高含量的负载谐波电流在负荷使用高峰期注入低压电网,会造成电网电压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升高,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还可能造成危害。

据有关资料,在家用电器(主要是电视机)集中使用的居民小区,对低压电网的电压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负荷高峰时,电压的总畸变率和3次、5次谐波均已达到或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谐波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

电网谐波使电网波形受到污染,供电质量恶化,附加损失增加,传输能力下降,是电网的公害。其对系统和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对变压器和电动机,谐波电压使铁芯涡流损耗增加,谐波电流使铜损增加,温度上升,绝缘加速老化,降低了效率和利用率,缩短使用寿命。目前为了抑制3次谐波,常用Dyn11接线的变压器,使3次谐波在三角形连接绕组中形成环流,尽量不注入电网。但应注意,当谐波含量较大时,这些环流也可能引起变压器绕组过热。

2.在谐波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谐波电流很可能引发电容器和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造成对某次谐波电流的放大和谐波电压的增高。这种危险的谐波过电压和过电流,不仅会使电容器超载而损坏,也会使与电容器联接的配电回路中所有线路、设备因电压闪变超压过负荷而损坏。据统计,70%以上的谐波故障发生在电容器装置上。

3.对电力电缆和配电线路,谐波电流频率增高引起明显的集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大,线损加大,发热增加,绝缘过早老化,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形成潜在的火灾隐患。同时,3次谐波使三相平衡负荷的N线电流显著增加。在配电回路负荷主要是大量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大面积采用电子节能气体光源照明的场合,N线电流甚至达到相线电流的两倍,致使N线过热、烧毁,甚至导致火灾。

4.配电回路的谐波电流含量高会使断路器遮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畸变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要比工频正弦电流大,电弧电压的恢复要迅速得多,使电弧容易重燃。事实表明,空气电磁断路器不能遮断其分断能力范围内波形畸变率超过50%的故障电流,还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5.谐波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计量仪表以及通信系统的设备、信号产生干扰和损害。

三、国家谐波标准限值

为了抑制谐波污染,保证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和安全的国家标准,对谐波的限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中,对0.38KV低压电网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限值的规定如表三、表四:

这些标准的实施,为电子设备产品的生产和检测,供配电设计以及供用电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四、减小谐波影响的措施

1.在民用建筑低压配电设计中,尤其是对用电负荷主要为单相用电设备供电的配电干线,中性线(N)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而对大量集中使用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供电的场合,TN系统配电回路的N(PEN)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2倍,以增加N线载流量,避免导线过载发热而损坏。

2.对应用电子设备和元件较多的配电线路保护,应选用有中性线过流保护的开关电器,并且应适当加大断路器的断流容量,防止短路故障时因断流容量不足损坏开关和设备。

3.为防止电力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以致引起谐振过电压或过电流,对电容器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调整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以改变网络参数。②根据可能产生谐振的谐波次数,确定电容器的容量,或调整电容器投切分组容量,以避开谐振点。③在电容器回路中串联适当的空心电抗器,限制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例如,为限制3~5次谐波电流,可安装相当于电容器容量4%~6%的串联电抗器。

4.在系统中并联装设交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有无源与有源之分,由于民用建筑中负荷类型变化不大,电子设备产生的谐波次数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多采用无源滤波器。

对低次数(13次以下)谐波,因次数较低,含量较大,可分别设置单一频率的单调谐无源滤波器滤除。单调谐滤波器由电容器串联谐波电抗器组成,基本原理是将需滤除的谐波频率作为理想的调谐点,在此频率上滤波器产生串联谐振,形成低阻通路吸收大部分谐波电流。

对较高次数(13次及以上)谐波因其幅度小,可选一共同的高通滤波器滤除。最常用的高通滤波器是二阶高通滤波器,由电抗器、电阻和电容器混联连接构成。对某一次(如13次)谐波频率以上的各次谐波,滤波器的阻抗是一个小于其电阻值的低阻通路,使次数较高的谐波电流被有效地吸收。

现在有的厂家(诺基亚、深圳海亿达等)已可提供有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基本原理是作为一个电流源,与负载谐波源并联,以极快的响应速度,送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使两者相互抵消,电源侧的总谐波电流为零。有源滤波器还可补偿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对称电流。目前由于价格较高,补偿容量较小(单台补偿电流100A以下),所以仅适用于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如重要建筑物的中央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的场所使用。

5.加强对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检测和监督,鼓励厂家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等新技术,生产低谐波值的电子产品。从源头对谐波污染进行治理,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建筑设备论文篇(8)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有些业主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安装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一些高档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并且还影响了一些正常设备的使用[1]。

1.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噪音较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占城市污染的比重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对噪音有着更高控制要求的地方都公布了相应的噪音污染管理条例。但是却发现这些建筑中的噪音污染最大的污染源是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而使这些机电设备产生噪音是由于在安装时,没有将其调节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设备的运行失衡从而产生噪音。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安装技术实际应用的改进措施

2.1加强质量意识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分工时要明确,使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控制安装时的产品质量,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有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测量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的基准线、和标高线以及吊顶线等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作为机电设备产品安装的基准线。

2.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在综合的布置和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时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和电气线槽以及照明等设计图纸[2]。例如为了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那么电气线槽安装的位置就尽量不要居中。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安装人员在安装风口、电灯开关及浴室喷头等机电产品时,要尽量用专业的工具安装,不要把机电产品的表面破坏。在安装完成后,机电产品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可行的保护方法,保交给业主的机电产品是完好的。

2.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有其规定的作业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为了快速的安装而颠倒顺序。

2.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员素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控制人员分为现场安装人员和安装质量控制人员。对于安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安装的知识和安装标准,拥有与此有关的素质。安装作业人员可以分为电气人员和机械人员,电气人员主要负责电气的连接部位,对于设备的供电电路必须按照规定连接好,并且在连接好电路后对设备进行试转运行。机械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安装机械部分,对于各种的机械都要按照产品的规定进行安装,不可调换或减少。现场安装人员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的步骤。

2.6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在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吸音的处理,对于安装在整个楼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设备都增加消音器的设备。在设备的布局上,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地方,减少震动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7优化工艺

对于现代施工作业影响较大的是施工工艺,因为施工工艺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提升,使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3]。所以,企业在管理时就应该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对于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完善,而且在施工时,施工的程序要按照先处理难的,再进行容易的;在施工作业时,也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个机电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安装流程的完成。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需要按照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机电设备运行达到理想效果。

2.8验收过程

在工程完成施工并进行验收时,施工承包单位要再次的进行自我的审评和自我的检查,然后在向项目监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和完工验收单。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的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后,提出相关意见后,及时进行改正。

建筑设备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04-02

近年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伴随着智能建筑市场的兴起,市场对智能建筑技术人才需求也迅速增长。然而,我国在智能建筑这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明显滞后智能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培养智能建筑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满足社会对智能建筑人才的急切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特色,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环境设备与工程专业在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计划总体框架》的基础上,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主干学科,加大了自动化学科的课程。在此背景下,我们“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是建环专业专业主干课程,计划学时为48学时。开课时间为第7个学期。

自课程开设开始,建环专业的同学就表现出对“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浓厚兴趣。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并且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交叉课程,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教学大纲以及教材能很好地适用于该学科。所以,要更进一步的对该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直至有该学科的系统教学体系建立。本文从理论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课程设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课程建设,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建设好这门新课程。

1 理论体系建设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从智能建筑的定义可知,智能建筑设备系统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因而“智能建筑设备系统”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典型特点,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控制、网络通讯技术,而且涉及建筑技术、建筑环境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诸多技术,是多学科的典型结合。

根据智能建筑设设备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三大部分。基础理论是针对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领域之中析取的理论部分,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计算机控制与网络等内容。基础理论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起到温故和铺垫的作用。专业理论则是面向建筑设备自动化领域在基础理论上形成的具有本课程特色的专有理论,具有创新的功能,起到知识延伸和扩展的作用。专业理论主要包括智能建筑集成技术、建筑建设监控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专业理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本课程的特色。工程技术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功能,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设计以及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理论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理论体系,就可以进行教学大纲和讲义、课本、电子课件、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课程具体讲授的内容如下。

(1)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概述。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的体系结构;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2)智能建筑的信息传输与网络。信息的分类和表示、传输介质和方式,PABX通讯网络、公用电信通讯网络。

(3)智能化建筑内的计算机网络与控制信号网络。建筑内的信息交换平台、建筑内的Internet;建筑内电话网及相关技术。

(4)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典型综合布线系统。

(5)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特性。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空气的物理性质、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冷热源系统。

(6)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集散控制、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7)智能建筑的安防技术。门禁管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智能建筑防盗报警系统。

(8)消防及联动控制技术。火灾控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智能消防系统。

(9)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技术。将智能化系统从功能到应用进行开发和整合,从而实现对智能建筑全面和完善的综合管理。

(10)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介绍1~2座典型的楼宇设备控制系统。

2 实验体系的建设

实验体系是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实验体系应避免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内容,应是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很注重实验体系的建设。在本课程中实验课程约占总学时的20%,其中综合设计性的内容占70%以上,实验内容基本覆盖了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在安排上也围绕住专业理论进行,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其目的要求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基本上达到以下的要求:(1)具备能熟练操作本专业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的能力;(2)具备熟练测试本专业常规参数的能力;(3)具备能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对系统、设备及环境进行综合实验测试、研究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3 课程设计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为今后的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为:(1)熟悉有关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国家标准和规范;(2)掌握对设计对象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3)掌握确定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方案,并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4)学习和掌握选择智能建筑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的计算方法;(5)学习绘制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施工图及编制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使用说明书。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通过学习建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们电子院校的特色,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建环专业核心课程“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点滴看法,仅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设备论文篇(10)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总称。建筑设备的内容涉及建筑给排水工程、供暖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 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建筑设备课程包含建筑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和电气工程三个专业的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课程的教学任务往往由一位任课教师完成,而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任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力较强,其他方面会相对较薄弱。所以,任课教师很难将三个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很难掌握三个专业技术信息的发展,很难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

现今,高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就从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历相对匮乏。而建筑设备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就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鉴于建筑设备课程的特点,使得任课教师应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大量学习水、暖、电方面的书籍、文献、规范等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经常参加与建筑设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另外,任课教师还应深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学习工程实践经验,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 教学内容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课程需要掌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相应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安装方法,以及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能进行专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配合。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保证本课程内容全面完整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该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重点讲解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建筑设备对建筑结构的要求,增加给排水管道、消防管道、暖通空调管道等设备与结构主体交叉的内容。熟练识读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施工图,掌握建筑设备安装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建筑设备工程是发展中的科学,从科学研究到生产制造,从设备设计到施工安装,都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新设备、新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建筑设备的发展和更新。比如,在室内给水管材这一节教学中,需简单介绍常用的镀锌钢管和铸铁管,应重点讲解塑料管。因为,以前我国室内供水管多采用镀锌钢管,但是由于镀锌钢管对人体有害,现国家已明令禁止镀锌钢管在居民住宅的供水管中使用。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重点讲解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系统的安装施工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以适应设备的发展。

三、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其内容广且抽象,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满足。所以,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一) 理论联系实际

建筑设备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且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物,结合实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管材和管件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镀锌钢管、铸铁管、铜管和各种塑料管材,以及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等各种管件。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直观,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甚至工程现场都可以成为教学课堂,使教学现场与教学课堂和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楼、宿舍等处进行观察,进而学生可以直观系统的掌握给排水、消防系统的组成、管道的布置方法以及施工安装方法;在讲授空调系统时,可以在学校办公楼、大型超市、中央商场等装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内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进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二)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设备课程内容多,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的种类多,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图片和动画等方式声形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扩展教学信息量,还可以直观反映建筑设备与房屋建筑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和掌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教材中空气调节系统这一节,教材中讲述的大量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等概念,就可以通过暖通空调施工图、各种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而且方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运行的工作原理。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建筑工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建筑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建筑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当今房屋建筑向建筑智能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设备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白懿, 李亚峰.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 53-55.

[2] 赵志曼, 王俊平, 白良. 走教学创新之路: 试论《建筑设备工程CAD》教学的互动效应[J].工程设计CAD 与智能建筑, 2002, (3): 38-39.

[3]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 2004, 6(4): 102-104.

上一篇: 八月十五祝福短信 下一篇: 装修公司营销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