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8 17:38:41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1)

1.网购占生活费比例

在调查的大学生当中,不止女生热爱网购,男生同样也很热衷。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等物流发达的地区,46%的大学生表示网购占生活费的15%-25%,较为恐怖的是有5%的学生在网购上所花的费用占据了生活费的35%至60%。

2.大学生注册电子商务网站

几乎当下所有热门的网购网站都有大学生注册,不管是当当网、京东网一般的B2C经营网站还是C2C经营的淘宝网等,注册人数都不在少数。当然由于淘宝网的普及程度,注册过淘宝网的大学生远远多于其他网站的注册人数。这可以解释为淘宝网的商家众多,各式各样的商品都能找到,覆盖面广。相较于这种C2C模式的网站,当当网以及京东网等B2C网站由于商品具有特殊性而对大学生来说不占优势。

3.大学生花费各项商品比例

大学生基本上消费都是花在了服装、鞋等服饰上,令人咋舌的是不仅女学生在其上消费的人数多,男同学也不例外。其次是生活百货以及充值用品,很多大学生表示很多生活类用品实体店的价钱几乎是网站上的一倍,因此很多同学会选择在网站上购买生活百货类用品。时尚精品这一类的产品,由于价格相对昂贵,所以仅有11%的学生倾向在网上购买时尚精品类产品,虽然奢侈品现象在大学生中似乎有变严重的趋势,但是,从调查大学生网购的倾向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不会选择花很多钱在网上购买这类商品,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并没有太过盲目的在网上购物。

4.大学生消费与未在电子网站上消费比较

由于网购实惠且便捷,所以调查结果显示有40%左右的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所花的费用相比于以前的实体店购物略有增加,而有约30%的同学则没有增加,20%不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花销增加较多,而另外还有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花销有所减少。由此可以推断,能够很理性的在网上购物的同学有三分之一左右,而剩余的学生相比起来就较为不理智,因为网购商品价格低廉,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所以在购物上的花费比以前增多。虽然购买无用商品的人不多,但是由于价格便宜,所以有可能购买数量会有所增加从而仍然导致了花销增加。

二、电子商务对于大学生消费观的SWOT分析

1.Strengths

第一电子商务价格低廉,网上商品的成本省略了中间环节,节省了一大笔成本,同样的商品,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便宜的一方,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金钱里创造更大的效益是很多大学生首先需要考虑的。

第二是支付方便,新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的出现使得消费者不再用繁琐的密码银行卡支付,更有很多手机、电脑都开启了免密码输入的便利手段,一按屏幕便能支付的功能。如今大学生的手机几乎都是智能机,通过下载客户端便可实现手机上下订单,随着团购的普及,出门在外只需用手机便可以方便服务。

2.Weaknesses

第一是无法实体体验,网上的商品毕竟与成品有差别,消费者无法触摸,只能凭着感觉判断,调查结果显示84%的大学生表示均有退货经验。

第二则是退货麻烦。以淘宝来说,虽然很多店铺明确无理由退货,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店铺除了质量问题外不能退货,这样就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对于3C产品来说,退货更是麻烦。据一位在京东商城购买过3C产品的同学所说,退货时要走很多的流程,麻烦而且费事。

3.Opportunities

一是电子商务的普及。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从电脑上转移到了手机、平板等产品上。打破了传统市场在时间、空间和流通上存在的各种障碍,突破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扩大了交易机会。

二是大学生巨大的消费潜力。根据最新的报道,中山科技大学在2013年全体大学生一共消费了8700万元,不禁令人咋舌。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网购人群的一员,会给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

4.Threats

一隐私泄露,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选择在网上购物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隐私问题由于网络交易需要买家提供真实的姓名,住址,电话等详细信息,很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买卖。很多同学经常会接到陌生电话和陌生短信,这无疑是隐私泄露的表现。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2)

The Research of Guidance on Consumer Behaviors of Students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GUO Qun-na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re special consumer groups. They have no independent income and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extremely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factors. Through the interview, we know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the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perceptual consumption is in the majority, blind pursuit of novelty items, herd consump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consumer behavior guidance for the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t conduct specific guidance on consumer behavior from four aspects of school, family, soc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Students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Consumer behavior; Guidance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正在发生或大或小变化。尤其是具有多元化、个性化标签的90后消费者,正在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90后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自身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消费行为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中男生占有较大比重,在消费行为方面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学校、家庭、个人角度,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导研究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访谈法,也称访问法,是指访谈员在一定的研究目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其基本情况,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相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1]。访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访问者与被访问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人们最早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将访谈法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上而下、强调权威性的视角不同,访谈法更多的是以一种平行的、对等的、客观的、中立的角度去研究和审视问题,与研究客体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充分获得有效信息。访谈法的引入也可以帮助思政教育工作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2]。

1.1 访谈对象

根据分层抽样原则,选择不同家庭背景、消费水平各异的学生进行访谈。每个年级学生各选5名,考虑到工科院校男生较多,因此每个年级选取4名男生,1名女生。四个年级共20名学生参与访谈。每一个被访谈者的背景资料及访谈实际情境都进行详细记录。

1.2 访谈方法

采用团体访谈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个体访谈是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一对一的进行访问。团体访谈则是一名访谈者与多名被访谈者之间进行的,其形式类似于小型座谈会。个体访谈可以营造一个相对保密安全的交流空间,而团体访谈中,大家针对访问者所提问发言内容可以互相启发,思维相互碰撞,会使双方都有很大收获。团体访谈和个体访谈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在研究收集资料时,结合实际情况,将两种方式交互使用。研究中每个年级随机选3名参与个体访谈,剩余两名与其他年级学生组合起来参与团体访谈。共对12名学生进行个体访谈,对8名学生进行团体访谈。

1.3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的作用是帮助研究者梳理访谈思路,规划访谈内容,并在访谈中提示要点,以免遗漏。因此,在访谈前起草访谈提纲对新手教育研究者而言尤为重要。在形式上,访谈提纲宜简洁,先围绕行动研究主题规划出提问的几大维度,再在各维度下设置问题,设问顺序则从一般性问题过渡到具体的问题[3]。本次访谈分别为消费支出、消费结构、消费心理三大维度,每个维度下设5个问题,共15个问题。

2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问题

通过采用个体访谈与团体访谈的方式与20名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感性消费多,休闲娱乐消费占有较大比重

部分同学在消费时会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根据自己的生活费用进行计划消费。但是,作为依靠父母供给日常开支的大学生,他们并没有过多的生活压力。平时集体聚餐、出游、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部分男生喜欢打游戏,平时在网络游戏、电玩等方面的消费较多。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感性消费倾向,休闲娱乐消费行为较为常见。

2.2 盲目追求新奇产品,求新求异心理明显

盲目追求新奇产品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表现较为明显。注重“品位意识”,鄙视“庸俗”,排斥“老套”,推崇新颖别致的生活方式。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不再是将就而是讲究,尤其在电子消费品、日用品等方面,注重追求新功能,个性化包装,这都反映了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不成熟。这种消费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个性,但更多的体现出一种盲目性。

2.3 从众消费,互相攀比

通过访谈发现,从众消费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平时消费极易受到周边同学的影响,如果其他同学都讨论、购买某一商品,即便自己并不真正需要,但也会有想购买的冲动”,在购买商品时更注重别人对自己所买东西的看法,唯恐被别的同学看不起,没面子。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费攀比现象,比谁穿的衣服是名牌,比谁用的手机更高端等等。

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生平第一次远离父母,缺乏理性消费的经验;同时,大学生追求时尚独立的个性特征,容易导致其盲目追求新奇产品。另外,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互相攀比、从众消费在所难免。

3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优化策略

3.1 发挥高校思想教育引领作用

3.1.1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理念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引领作用,能够健全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利用社团和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如理财讲座,励志故事宣讲等,通过活动参与、讲座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善消费结构,树立正确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学校应大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勤工助学工作,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总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引领作用,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消费知识,逐渐实现大学生消费水平适当,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科学。

3.1.2 利用青春期心理,发挥同伴教育的正能量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成员较易产生心理认同,而这种心理认同一旦产生,相互之间很容易受到影响,如现实生活中,身边同学都买了某种商品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不买的话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所以这些学生也被迫去购买该物品来寻求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尽管这种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巧妙的利用这种同伴影响心理,也会让正确的消费意识在大学生中迅速的普及开来。因此,应先找到几个具有较高影响力、较好消费行为的“榜样”学生。其次,对这些榜样学生的行为或事迹进行正面宣传,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积极行为的影响,从而激发其自身效仿、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知,从盲目消费到养成习惯,逐渐将这些积极的消费行为发扬光大。

3.2 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

父母对子女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引导子女从小学会合理消费是当今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子女一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约束自身消费行为,以身立教的同时要注重对孩子理性消费意识的培育。

在中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传统观念支配下,大学生“花父母的钱,摆自己的谱”这样一个现象屡见不鲜。为避免“穷家富娃”现象的产生,家长应坦诚布公的给孩子讲述家庭收入的来源以及各项消费开支,让孩子清楚金钱的来之不易,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合理控制孩子的自由支配金钱数额。目前大学生在外地求学,对自身生活费用的使用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应对这一部分支出进行清晰的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并和孩子一起制定开支计划详单,防止乱花钱现象的出现。其次,在参与家庭消费过程中,家长也应随时随地给孩子讲述消费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孩子增加消费经验,为他们日后独立消费奠定基础。

3.3 社会环境的熏陶和配合

任何一种消费行为都是受各种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社会大环境会从各方面对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大学生虽然并未完全融入社会,但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熏染。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意识,弘扬积极向上的消费行为,除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外,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3.3.1 倡导实用性消费价值观

社会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社会媒体、政府等都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宣传、倡导实用型消费价值观念,对社会上存在的少数拜金、奢靡消费行为方式给以抨击,努力在整个社会弘扬经济实用的消费价值观念,净化社会消费环境,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品质生活,把对名气的追求转变为对品质的追求,引导大学生践行科学的消费行为。

3.3.2 净化网络购物环境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购物的重要力量和潜在主体,热衷网络购物。但网络购物也是一把双刃剑,方便大学生购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消费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群体合理消费行为的养成,网络购物环境的营造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实现。以工商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应多管齐下净化网络购物环境。对以淘宝、天猫、京东等为代表的各大购物网站进行整治,减少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者的虚假信息,尤其要对面向青少年消费群体的店家加大监管力度。

3.4 大学生自身进行规划与克制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合理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极向校园里的先进典型人物看齐,利用榜样引领作用,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一方面,努力反思自身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降低休闲娱乐支出比重,克制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实施,从而有效降低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以及一些无所事事的低效时间。努力向文化消费支出倾斜,适当提高学习培训、购买文化用品的消费比重。通过调整消费结构,使大学生更好的完善自身行为,实现对大学时光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注意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要想有效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4 结语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有助于勤俭节约理念的树立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该为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形成提供环境支持和智力保障。作为未来社会主导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应该主动摒弃自身不良消费行为,努力构建符合自身需要、家庭实际、社会发展的消费结构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在消费中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降低休闲娱乐消费比重,合理规划自身消费行为,为大学生活乃至未来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奇杰,蔡罕.社会调查方法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8.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48-04

社心态是一个重要但研究成果并不显著的领域,事实上,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反映的是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1}台湾和大陆在文化上同属华人文化,同根同源,但也因分开治理多年,海峡两岸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等社会发展状况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2009年随着海峡两岸交流进一步频繁,两岸关系也进一步加强,然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分歧。而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对他们社会心态的研究,以及积极地引导和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因而以社会心态为视角,针对两岸大学生群体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两地青年的发展现状,同时有助于把握两岸社会发展建设情况,更好的促进两岸地区了解交流和互动。

就目前社会心态研究现状来说,借鉴心理学认知、情感、意志的分类方式,结合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的研究成果,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心态研究实践,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方面考察社会心态是具有较好解释力的。{2}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选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分别选取台北3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和西安3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前后共进行了3期,并具体围绕大学生的消费观、就业观、文化观、社会网络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一、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要现状

(一)两岸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经济作为社会生活很重要的部分,对经济生活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在访谈中,我们了解了两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习惯,主要包含了这些大学生零花钱来源、消费支出比例、对物价的看法、评价等相关问题。台北的同学中80%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吃饭和车费,他们对物价的看法是认为台北的物价相对于台湾省来讲是偏高的,同时认为是合理可接受的。在访谈中一位同学这样讲:

“我们觉得物价很正常啊,因为台北算是台湾最发达的地方了,所以物价高很正常,像周边的一些城市比如花莲和宜兰物价就会低一些了,因为我们主要消费就是吃饭和车费,觉得是合理能接受啊。”

而访谈西安的同学则分歧较大,一部分人认为物价是相对合理的,具体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学校附近的物价较合理而市区内物价比较贵,有的人认为西安的饮食部分物价合理,而旅游景点的物价过高。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物价是不合理的。采访中一位同学谈到:

“西安的物价是较合理的,在学校附近吃饭什么的都还OK,但是要是去市区玩的话,就有点贵了……,如果合理性给分级的话1代表很合理5代表很不合理,我选择3。”

在对物价的可接受程度上,台北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高于西安的同学,台北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的社区物价是合理可接受的,而西安同学认为物价有待改善。分析其消费方式,部分原因是台北同学的花费主要用于吃饭,其他消费方式较少,而西安同学不仅仅是吃饭,其他娱乐活动占了较大的开支。而在心态方面,台北学生表示大多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消费,有钱的话也会买一些潮牌,进行炫耀性的消费,而正常情况都是理性消费。

“在台湾大家的层次分的很明显,有钱的小孩会和有钱的小孩一起玩,没钱的会和没钱的同学在一起,所以消费方式都会差很多,但大家都是在自己的群体中消费,所以都是可以接受的程度……,比如我们有时候也会吃一些比较贵的东西,我们朋友就用聚餐的方式AA来解决。”

在消费方式上可以看出,台北的同学更习惯和自己熟悉的群体出去消费,消费多以平摊的方式,大家接受度高。而西安同学的消费分为校园内消费与校外休闲消费,两者之间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是不同的,校园消费较为合理,而外出消费则接受度不高。

(二)两岸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就业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衔接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就业态度的了解也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我们的访谈包括了: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明晰程度、方式的选择(自己应聘、学校推荐、父母帮助等)、传统的行业还是自主创业、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薪水、兴趣、稳定性?)就业压力大小以及看法等。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台北同学大一大二普遍对就业问题较为模糊,生活重心在享受校园生活上,而大三多数专业会安排实习活动,这个时候他们会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职位进行实习,而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人也会依据这段实习经历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也有少数人在入学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明晰的想法。比如在访谈中的一位大三女生讲:

“我知道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很想在办公室工作,我比较理想的职位就是做行政或者内勤,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办公室的工作,我现在的实习地方就是学校的办公室,我也很适合,以后也会找这样的工作。”

笔者还碰到一位访谈者要自主创业,

“我自己很喜欢逛街买衣服,所以以后应该是想开一家自己的店,虽然还不知道要开哪种类型的店,想法不是很清晰,还在寻找,但是自己以后肯定是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店的。”

所以在访谈台北同学的择业观中,大部分人坦言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就业的因素以兴趣、薪资为主。

而在访谈西安同学的就业观中,大家会增加稳定性的考量,比如一位访谈同学:

“我自己比较想考公务员,因为觉得这份工作比较稳定,收入也OK,还能照顾父母,兼顾到家庭,父母也很希望我能考上公务员。”

另一位同学也表示在择业过程中,会考量到父母的意见和稳定性的因素,自己的兴趣则排在较次的位子。

(三)两岸大学生文化道德现状

文化道德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访谈内容包含大学生对所处社会的看法,社会文化因素,社会问题的态度等内容展开。

在访谈台北大学生ι缁嵴体看法中,大家表达了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台湾是一个很民主的社会,相当的开放。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台湾没有自己的文化,太过于民主,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因为台湾以前受到日本的殖民,所以文化中不免带有很多日本文化的元素,近年来台湾又很喜欢美国的文化,很多东西都仿照西方,感觉台湾的社会太包容了,什么文化都来者不拒,也导致我们觉得台湾没有自己的文化了;同时我们也很民主,什么都要讨论,我们一个捷运可以盖10年……”

他们也表示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台湾人的道德素质在沦丧,尤其是台北都市生活使得人情冷漠,人们不再关心周边人和社会,受大众舆论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

而西安的同学也表示近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很严重,食安问题、环境问题、人与人的关系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家自顾不暇,对什么都战战兢兢。

有趣的是在讨论到处理方式问题上,大多台湾学生将原因归于个人问题,比如食安问题主要是无良商人的个人行为,人情冷淡是部分人,大部分台湾人还是很善良的,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普遍较为平和。而西安同学则认为主要是社会监管不力,很多问题是由于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导致,谈到社会问题时的态度也较为激愤。

(四)两岸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

社会网络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3}对大学生社会网络情况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以及自主性,尤其要考量的是大学生媒介参与程度。访谈内容包括有:大学生闲暇生活分配、和朋友交往的频率和亲密程度,使用网络及参与网络社区情况。

调查发现台北和西安大学生在闲暇生活分配和交往方式上并无太大差别,然而在网络使用上则有显著差别,台北大学生表示他们并不十分依赖网络生活,其中一位访谈者称:

“虽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和手机,但是我们并不会仅仅用手机和朋友联系,周末我们还是会约出好朋友见面、逛街、聊天,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台湾很流行滑手机,但是过了那段时间,我们还是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

西安的同学则表示网络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朋友的交流也主要通过通讯软件,网络交流频繁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导致有些关系变得很畸形。虽然坦言这样的方式并不好,但是却有种无力抵抗感。

二、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及分析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两岸大学生在社会心态方面有部分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也可以更好促进两岸大学生的了解与学习。

(一)消费观分析

从台北和西安两地大学生对消费的认知情况来看,台北大学生对物价可接受度更高,而西安大学生则存在明显分歧。消费观的调查显示虽然两地在消费过程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分级消费,阶层差异在两个社会中都存在,然而同学们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深入的访谈中,也进一步发现,当社会中阶层间的流动较为合理,流动机会相对均等时,认知上就会趋于理性,进而在社会情绪上也会比较平和,消费行为较为合理。

(二)就业观分析

台北和西安大学生在对就业观的调查中,影响就业的的主要因素有明显的差异,访谈到的台北大学生普遍以兴趣和薪资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而西安大学生则增加了稳定性的考虑。这样的结果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当在社会中认识到社会风险较大时,则普遍会做出较为保守的选择,在社会行为选择上也会增加稳定性的考量。

(三)文化道德观分析

从访谈结果分析看来,两岸大学生在这一部分的认知差异较大,两个社会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植入,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台北大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侵入主要原因是由于台湾文化的多元包容导致,认为解决的途径在于增强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每个公民的参与。西安大学生则认为很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立法缺失,监管不到位,个人不自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由于认知的差异,在行为选择上,台北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也更明显。

(四)社会网络分析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无论如何影响都是巨大的,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中,大家对互联网的使用则程度不同。虽然两地大学生都承认网络在社交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子,但是台北大学生在社交生活中会尽力平衡线上和线下的比例,会有一定的时间和朋友线下交流。西安大学生在线下部分的比例略少。同时在社交方式上,两地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多以吃饭、聚会为主,差别不大,频度和频数以及对象则有差别,台北同学和初级群体的交往更为密切,西安同学则与次级群体接触较多。

三、对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从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访谈结果来看,两岸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上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差异主要存在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行为选择上,其中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待改善之处,总体来说,台北同学的自主性和对社会的参与感会更强一些,但是他们也更安于目前的生活现状,对一些问题缺乏改善的动力。而西安同学虽然自我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改善社会现状的想法较为强烈,有较强的行动力。结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培养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社会流动渠道,增强社会流动机会公平性。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将会激发更多青年的自主意识,也能促进他们行为选择的理性化。社会可以提供给青年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比如实地实习等,让青年参与进社会建设中,这样也有助于青年群体社会参与感的提升。

群体层面来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青年群体自主意识的培养,其次对文化的态度,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也应该有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都应以理性、客观、科学的态度为前提,这也是培养青年群体公民意识很重要的一部分。

――――――――――

注 释:

①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

②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2).

③王夏洁,刘红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知识链分析[J].情报杂志,2007(2).

参考文献:

〔1〕甘乐.“2011年中国青年的社会心态”[J].当代青年研究,2012(3).

〔2〕姜胜洪,毕宏音.“转型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对策研”[J].兰州学刊,2011(10).

〔3〕马广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心态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

〔5〕马向真.“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观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7,87.

〔6〕潘泽泉,李超锋.“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0(9).

〔7〕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1).

〔8〕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2).

〔9〕王夏洁,刘红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知识链分析”[J].情报杂志,2007(2).

〔10〕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5).

〔11〕王俊秀,钜艘.“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4)

基金资助: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计划项目(13Jk0545);陕西省2014-2015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ZDKT1409);陕西科技大学2015教改项目(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受并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运动机会不断减少,体质状况不断下降。青少年体质状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影响巨大,国内外各个国家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高度关注,2012年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因此,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1]-[3]。

青少年体育观念与体育消费情况是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水平研究的基础,也是分析青少年体质情况的重要资料[4]-[7]。据此,本文选取陕西省不同地区的10所高中和5所大学,共15所学校的250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观念与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体育观念与体育消费情况的异同,为研究陕西乃至全国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生动案例。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不同地区的10所高中和5所大学,共15所学校的250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318人,占52.72%,女生1182人,占47.28%;城区学生1853人,占74.12%;县区学生647人,占25.88%;高中学生1726人,占69.04%;大学生774人,占30.96%。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并通过专家调查等方法确定了调查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问卷调查法。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观念与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陕西科技大学部分师生为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试。测试前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问卷调查利用统一时间进行集体测试,完成后现场收回问卷。

(3)访谈和座谈。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陕西省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环境、家庭因素、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活动情况,课题组对问卷调查的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主管领导、体育、健康教育课教师等进行了座谈和访谈;对学校所在社区卫生医院、街道各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相关组织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和座谈。

(4)数理统计分析法。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体育喜欢程度的调查结果

对体育喜欢程度的调查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喜欢体育课的占85.97%,不同学段的女生喜欢体育课的占70.22%,城区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占83.64%,县区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占63.83%,高中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占79.15%,大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占77.13%。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城区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高于县区学生;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高于大学生。

2.对体育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88.31%,不同学段的女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79.95%,城区学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92.6%,县区学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60.74%,高中学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82.15%,大学生认为体育重要的占89.28%(表1)。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城区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县区学生;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高于高中学生。

3.体育消费观念的调查结果

对体育消费观念的调查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65.7%,不同学段的女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53.55%,城区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62.49%,县区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52.7%,高中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50.24%,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值得的占81.66%。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段的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城区学生比县区学生更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大学生比高中学生更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

4.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结果

对半年内体育消费内容调查表明:女生的体育消费在“购买体育服装”“培训费用”方面的百分比高于男生,男生的体育消费在“体育器材”“报刊”“比赛门票”“场馆费用”和“体育”方面的百分比高于女生,城区学生的体育消费在“体育器材”“比赛门票”“培训费用”“场馆费用”和“体育”方面的百分比高于县区学生,县区学生的体育消费在“没有”“报刊”方面的百分比高于城区学生,高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在“没有”方面显著高于大学生,其他方面显著低于大学生(表2)。

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与发达地区相比,陕西省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县区的高中学生。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消费现状,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2.大中学校应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学生尤其是高中毕业班级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3.建议体育教师改进教育方法,注重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多开展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课程内容。4.增大公共体育设施尤其是偏远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刘根生:《体质不强还谈何“栋梁”》,《宁波日报》2014年5月28日。

[2]刘飞:《青少年校外体育健身活动保障初探》,《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22期,第332页。

[3]陶怡锋:《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初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78-80页。

[4]马锦梦:《湖北省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学位论文,武汉体育学院,2014。

[5]李凌:《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功利主义体育观》,《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36期,第94-95页。

[6]陈久玉:《西安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学位论文,西安体育学院,2012。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5)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6)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观,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一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性消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个案调查

李小丽(化名)是某高校在校二年级学生,独生女,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护士,家庭月收入在四千元左右。选择李小丽作为访谈对象,是因为李小丽及其家庭情况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李小丽的访谈,希望得到有类似经历的人的认同。在了解了李小丽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后,我们进入了对其消费情况的访谈,下面是具体的访谈过程:

问: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答:全部是家庭供给,爸爸妈妈能够负担得起。

问:除去学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开支外,你每月花费多少钱?

答:每月平均在350元左右。

问:都是在学校食堂用餐吗?

答:大部分,每月花费在180元左右。也和同学出去吃饭,我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每月去的次数也不多,两三次。

问:现在大学生评上奖学金、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送礼,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答:这些情况有但不是全部,我们班就不存在这些情况,因为我们学校有严格的规定,评上奖学金可以庆祝,仅限于买些瓜子、糖果,不允许大吃大喝,我们也很听话,我评上的是二等奖学金,就我们宿舍的在一起吃些零食聊聊天。对于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我都没请客,我觉得没什么可炫耀的。

问:女孩子都爱漂亮,你的穿戴消费怎么样啊?

答: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会买些名牌,因为质量好,但都是在少于200元,不会经常购买。

问:学习上的花费多吗?

答:不少。

问:能具体谈一下吗?

答: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花费最多的是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和学习用品上。我参加了计算机二级考试,考试前没报辅导班,都是自学的。我想到以后如果有考研,那会是更大的一笔开支。

问:现在的准大学生上大学前流行购买“三大件”,你想过购买吗?

答:曾有过买手机、电脑和MP3的想法,但最后买了手机,有手机联系比较方便。还有就是买了电子辞典,家里看着对学习有帮助才给买的。

问:家里很支持合理消费嘛!

答: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教给我不要乱花钱,也不娇惯我,他们对我也很放心,他们只把钱存到我的银行卡上,具体花费让我自己分配。

问:每月通讯费有多少?

答:20块左右。

问:有所谓的时尚消费吗?比如旅游、健身、上网、KTV、看电影等。

答:空闲时会去上上网、K歌,但去的次数很少。

问:在大学里会谈恋爱吗?

答:恋爱是个人问题了,我在大学期间不会谈恋爱。

二、对调查的分析

李小丽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父母完全可以负担小丽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她每月的消费分基本生活、学习、通讯、其他四类,并有以下特点:

第一,每月消费以基本生活为主,并有自己的主张。餐饮费占她每月消费的51%左右。小丽会和同学一起出去改善生活,他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现在我国自主消费文化日趋浓厚,人们追求个性,像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注重表现自我,而小丽在此同时更好地把握了一个度。

第二,学习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1%左右。另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压力,大学生们都不断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通过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为自己升学求职就业增加砝码。小丽才上大二,她已经想到了自己考研的可能性,学习消费绝对是不断增加的。

第三,通讯消费正常化。手机已经成为像小丽这样的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获取信息的较好的手段。小丽的手机费是每月的固定支出,占她每月消费的6%左右。

第四,其他消费理性化。其他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2%左右,小丽穿戴讲究名牌,但看中的是名牌的质量,不去追求高档化。同学之间请客送礼现象较少,对评上奖学金等是适当庆祝。

李小丽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也不错,往往环境比较优越下的独生子女留给人的印象是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说她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究其原因:首先,家庭教育好,父母不溺爱小丽,而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其次,学校的正确引导,小丽所在的学校不仅对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健康消费做出了惩罚规定,而且引导学生怎样既适当的消费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同学之间的不相互攀比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对李小丽的调查只是一个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她一人,但是笔者希望对她消费情况的分析可以使很多有类似情形的人得到一种认同,从而达到推广。

三、如何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对个案的叙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家庭着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与家庭的消费习惯和家长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家长对其子女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并不反对家庭支持孩子适度消费,但建议我们的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消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帮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养成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2.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实际上是个体在消费领域的社会道德关系,体现了社会道德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和准则。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坚持制度创新,及时将道德规范中体现出来的合理精神吸收到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中来。比如在奖学金的使用上,应建立制度控制奖学金流向高消费领域。

3.丰富课外生活,加强实践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如何合理消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大学校园需要(拒绝)高消费”辩论赛等,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抵制高消费的良好风气。此外,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途径,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体会到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深刻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7)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事情都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又有趣的学科。下面,用我学到的一些道理来解释身边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恋爱。在享受爱情的甜蜜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不掺杂利益的、纯美的爱情也会和经济学扯上关系。或许你会觉得恋爱与经济扯上关系是对爱情的亵渎,但是,其中的分析也有它的道理,可能会对你的行为选择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下面来看一下恋爱中的经济学道理。

一、恋爱的机会成本

在大学里谈恋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谈恋爱的人从总体来说仍是少数,下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谈一下,为什么大学不谈恋爱。

机会成本是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所有东西,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时间、物品、劳务、情感。现在来看看恋爱的机会成本有哪些。

首先看一下在大学期间的谈恋爱所需金钱成本。谈恋爱不可避免的是两个人想要时时刻刻的在一起,了解彼此的情况。但是这在现实社会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通过手机等来联系,时时刻刻获得对方的消息。这样一来,手机话费就成为恋爱人群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相对数量较多的费用。另外,谈恋爱的年轻人,一有时间就会聚在一起,对于异地恋情况,两人见面需要来来去去的数额不小的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路费。逢年过节,不管是情人节、圣诞节,七夕春节还是元宵节都要互相赠送礼品,为礼品成本。男女朋友还要时不时的去外面吃饭,两人一起出去玩、买东西,是一种日常开支成本。

另外,整天跟恋人在一起,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你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这是一种时间成本。整天陪着恋人,必然会影响到跟其他人的交往,即日常的交际活动,影响人际关系,跟朋友、亲人的感情;当两个人发生矛盾、冲突,吵架分手的时候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这是一种情感成本。而谈恋爱获得的是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得到的是自信心,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减少了孤独感,这些也可以从朋友、亲人那里获得。

综上所述,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包括话费、路费、礼品费、日常开支等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情感成本等等。如果只顾着谈恋爱而忽视了其他,影响了学习等其他东西,机会成本还不只这些。而放弃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只是那些心理上的满足和爱情的甜蜜,而且这些东西还有其替代品——亲情和友情来替代,所以,我想是因为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太过巨大,其收益远远小于机会成本,很多人选择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而是专注于学业。很显然,这是明智的。

二、恋爱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般来说,恋爱过程是这样的:两个人互相有好感,互相喜欢,或者一见钟情,进入热恋阶段,两个人都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山盟海誓、海枯石烂都发生在这一个阶段。男生对女生千依百顺,女生对男生仰慕倾心,两个人体验着恋爱的美好感觉。但是,当时间久了之后,双方之间开始有争执、摩擦、冲突,这时候的爱情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美好,两个人或许都开始对对方有意见,当矛盾升级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调和的时候,两个人可能面临分手。于是,身边的男男女女分分合合变得很常见。

另外,对于有过多次恋爱经历的人来说,初恋的感觉是最美好的。我们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把爱情看为商品,爱情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为效用。随着时间的增长,爱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恋爱中的男女会觉得爱情越来越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也许并不是因为某一方移情别恋,只是两个人的感觉不如原来好了,也会彼此选择分开。所以恋爱中的男女会由热恋发展到分手,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同时也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初恋总是最难忘的。因为初恋带给人们的爱情的感觉是最强烈的也就是说效用最大,而随着恋爱次数的增多,也就慢慢的“麻木”了,每一份爱情带来的效用越来越小。这也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其实不仅仅是爱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第一次带给人们的新奇感和热情激情总是后来的多次所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发挥作用。

三、恋爱中的博弈

恋爱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博弈论的知识,甚至可以说恋爱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博弈论译自英文“game theory”,直译是游戏理论,但是博弈并不等于是游戏。博弈是一种策略的选择,在生活中,面对多种策略、多种选择时,要在多种策略作出决策,从这些策略和选择中选出相对于其他来说对自己较为有利的一个,在恋爱中同样也会面临这种情况。下面通过恋爱中经常会发生的两个情况来分析一下恋爱中的博弈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恋爱中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电话联络。但是经常会有电话打到一半掉线的情况发生,当电话打到一半掉线时,博弈开始了。首先,双方都有两种选择:马上打过去或是等待对方打过来。如果双方都选择等对方打过来,那么就会一直等待下去,俩人没办法继续聊天;如果双方都选择接着回过电话去,则也无法聊天,双方都是占线;如果一方选择打过去,一方选择等待,则聊天可以继续这种情况是我们所期待的。这个事件两个均衡:一是男生打电话,而女生等在一边,另一个是女生打电话,男生等在一边。一般情况下,恋爱中的男女通常是主动追求者打电话。

第二个情况是恋爱中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的,那就是背叛。这是恋爱双方分手的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当感情出现危机时,双方策略均有背叛和不背叛两种。一种情况是双方都不背叛,共同弥补感情;一种情况是一方背叛,一方不背叛;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都背叛,和平分手。这时有两种均衡:双方都不背叛或者双方都背叛。最佳策略应该是双方都不背叛,共同弥补感情。但对于失去信任的恋人来说,这个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是双方都选择背叛。这个就类似于“囚徒困境”。

如果两个人谈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分手而不是继续在一起,那么之前所付出的所有的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物质成本都无法收回,就都变成了沉没成本。

综上所述,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件得不偿失的事,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一种对时间对情感的浪费和不负责任。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成为社会精英的我们,是不应该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面的。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学问,而不能把美好的青春荒废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8)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

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

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

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

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9)

[论文摘要]:在信用卡消费时代拉开帷幕之际,新的消费观对传统的消费观势必会有剧烈的冲击,研究生应该在信用卡消费中保持理性,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银行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有的银行甚至在校园内找学生做长期办卡员,在各个宿舍里推销信用卡。本文探讨的信用卡是指狭义的信用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一种由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发行的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贷记卡,是一种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其与一般银行借记卡的最大区别在于允许一定数额的透支,并且能够为这种透支提供一个月左右的免息期。拿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自2006年招商银行在校内开办了第一个代办宣传点后,在2006~2007年两年内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相继在校园内开展过连续几天的办卡宣传活动。与热火朝天的办卡活动相对的是学生们在信用卡消费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据2006年9月19日《杨子晚报》报道,因为无力偿还信用卡透支额,一位大四学生无奈之下离校出走到苏州打工。而他的父亲为了寻找到儿子,从家乡跑到学校,住进儿子宿舍,期盼儿子能早点回来。与信用卡消费联系密切的、关于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的现状是怎样,关键是其体现了研究生群体怎样的信用卡消费观呢?这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定为研究生群体,正如蔡佳文在《发展研究生群体的消费信贷》中所说,研究生是我国个人消费领域最具有超前意识和先进消费理念的消费者群体,代表着物质消费领域和精神消费领域高层次的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最有消费潜力的强势消费者群体。然而我国很多研究生都面临着消费上的尴尬,从年龄来说,比起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是社会化基本完成了的成熟个体,他们应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消费;但是由于学业的原因,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挣得足够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消费费用。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都有着从家长那拿的生活费只能基本或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烦恼,信用卡的出现对他们的消费状态和消费观念一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笔者选择研究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本文所调查的研究生个体来自于南京河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

为了从细节上了解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和其对信用卡消费的态度,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调查。主要是在研究生宿舍里随意挑选访谈对象,在询问其对信用卡使用与否,有何看法的基础上,再对符合研究目标(即必须是信用卡持有者)的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笔者在2007年4~5月间一共进行了十二次采访,在访谈过程中笔者都将访谈过程用MP4录了下来,或是将QQ聊天内容复制了下来。整理成了六个文字访谈资料。

三、调查发现

(一)研究生信用卡持有基本情况

1.信用卡持有状况

在初步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了三个男生宿舍,两个女生宿舍。男研究生持卡者三个宿舍12个人里有六人;女研究生持卡者两个宿舍十个人全部都拥有一张信用卡。但就开卡情况而言,所有的22个人里无一人将卡开通了。在我访谈的将信用卡开通使用的六个研究生里,其中一人拥有两张信用卡,一人拥有三张信用卡,最多一人拥有五张信用卡。

研究生信用卡的持有率还是较高的,笔者询问了一个在研究生宿舍推销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代办同学,她说根据她推销时的反映来说办卡者占研究生群体的60%甚至更高,可是开卡者只占10%~20%左右。

2.信用卡办卡动机

开卡者的动机则主要是受宣传方的影响(4人),信用卡本身方便(不用输密码)、时尚(外观漂亮)、具纪念性等特点的吸引力(4人),预防需要花钱的紧急情况(1人),用来透支消费(1人)。

(二)信用卡的消费现状

1.使用信用卡的消费频率

调查者中只有一名男研究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频繁,他说道“去超市去什么地方消费都用信用卡,只要能刷卡的地方我就尽量用信用卡”。而其余三名男生都表示自己只会在要逛街购物,并且购买上百的商品时会将信用卡带在身上消费,也大大超过了信用卡免年费所要求刷卡消费的次数,刷卡频率适中。而两位女生都表示日常消费还是以储蓄卡为主,只有在商场或饭店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或是为了免年费才刷信用卡消费,其消费次数跟免年费要求的刷卡次数基本一样,甚至是为了免年费才刷到一定次数的。一名女研究生说道:“为了刷满次数免年费,我去超市的时候三张卡一共刷了24次,厚着脸皮把商品一件一件地刷的”。

2.信用卡消费结构

信用卡消费的主要组成是:高档消费品,如电脑、衣服、鞋子或化妆品类;网络购物消费;服务类消费,如吃饭结账;日常生活消费,如超市结账。有三个被访者表明他们每次用信用卡都几乎是刷的几百块的消费额。从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们用信用卡主要用于享受型的购物或服务消费,只有一人是用于日常生活需要消费。其消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除了通过传统的商店购物方式外,还用信用卡的网上银行功能进行网络购物消费。

3.信用卡消费功能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用信用卡消费的六名研究生都对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十分熟悉,他们能准确说出其所持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刷卡或取现金透支消费的利息计算方式和每月还款日和账单日的期限和时间,每月最低还款额度。这样的了解除了通过办卡时宣传资料和办卡人员的解释外,更多的是通过银行定期发来的消费账单记录和还款提醒短信或电子邮件来形成的。

4.信用卡消费资金的来源

六位研究生中有两位研究生的信用卡消费额比较高,其余四位的消费额都比较小。消费额高的两位男生都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位是完全靠自己挣的工资消费的,而其余四位则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消费资金都是家长给的。其中五位表示自己的信用卡消费都是在有还款能力下消费的,只有研究生A男的消费是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之下,向宿舍周围同学借钱来还款的,因其觉得银行一天一元的利息太高,而向同学借钱只用还本金,所以采取了借钱还银行,再自己攒钱还同学的方式来还信用卡消费贷款。

(三)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

从以上两个方面里所显示的研究生信用卡持有的情况和动机,信用卡消费的频率、结构、功能使用、资金来源等现状看来,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存在以下倾向:

1.消费自主性大。研究生在信用卡消费中在经济独立意识、消费者权益意识方面体现出其消费自主的消费观。在经济独立意识方面,研究生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在自己消费多少、消费什么商品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不需要向家人汇报、解释自己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家长也不会对其消费行为有太多担心,除了少数家长反对、不知其子女使用信用卡外,其他家长都对子女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行为持信任态度。而大多数研究生在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也表明自己会适量消费,不会消费过多后,向家里要钱。

2.享受型消费为主。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这些研究生中,享受型的消费结构成为他们的主流。一方面是有POS刷卡端的商户一般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消费层次比较高的场所,研究生们在这些场所消费时也是消费几百块的高档商品,或是服务;另一方面,从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大的当代研究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对生活质量十分重视,要求消费物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和高质量的品质,享受型的消费能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求。

3.传统消费观和现代超前消费观并存。虽然六个研究生在开卡时都很重视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和预借现金功能,认为信用卡为其提供了一个预备救急的小金库,在需要钱时不用四处去向别人借钱,能够以信用记录做担保,方便及时地提供给自己需要的金额,使自己解决资金紧张或是早点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4.研究生的现代信用观尚未形成。照理说当代研究生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消费观应该受到现代消费观的影响,他们应该对国际化的信贷消费有基础性的了解,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有遵守信用的自觉性,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现代的信用观还未在研究生中形成起来,在笔者调查的六个研究生中他们对自己信用卡的信用情况都是忽视、不关心状态,甚至反映出有欠款,损伤信用也无所谓的态度,所谓的信用契约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在他们脑子还未有清晰的概念。

5.理性消费观占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表明在信用卡消费中,信用卡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弱的,他们不会因为办了信用卡就利用其透支和分期付款功能随意消费,增加自己的消费次数,在消费时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衡量后来决定是否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即使有过偶尔的冲动消费,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的消费行为过程还是经过了一定计划的。而且他们都是在了解信用卡基础消费功能的基础上,接受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现代的消费方式和手段,并不是盲目使用其带来的消费权利的增加。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10)

一、新课导入生活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进行课堂实践和探索的首要条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点滴着手,从生活中导入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爱在屋檐下》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一些视频,让他们从直观的感受中体会父母的爱,再结合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谈谈对父母的看法,以及自己和父母之间出现的误解和问题,并进一步教导学生以后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通过“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开始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理所当然,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学《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包括少年踢足球时踢碎了玻璃、地震后人们的反应、作业没带请同学包庇等,这些材料有的是道理一清二白但引不起共鸣,有的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情感体验,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好那时刚放完暑假开学,同学们都知道温州经历了几次台风,我就抓住这个好时机,通过大量的图片,以及当时记者直播台风情况的视频回放,调动起同学们头脑中对台风来袭时的鲜明的记忆,谈谈在台风来袭时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学们从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社区、市民等不同的角度谈了责任和义务,大到宏观调控,小到阳台花盆,把“责任”二字挖得深之又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后我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在于我找到了一个鲜活的结合点,让大家愿说、能说、会说,真正走进了生活。

三、组织形式生活化

各种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和谐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所以采取何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我便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如何增进师生感情”这一主题,让学生谈谈对老师工作特点的认识,从中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师生情深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挖掘本班老师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体会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理解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整堂课始终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生活,获得初步体会,学会跨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让每个学生算了一笔账:你知道我区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吗?你知道你们家的收入情况吗?你知道你的消费在你家庭消费的百分之几吗?然后让大家讨论:你认为你的消费都合理吗?你觉得你身边的哪些消费是不合理的,有待改进?

大多数学生每月的个人消费是600—700元,更有甚者,每个月的个人消费已经达到了1500元。面对这样的数字,学生们都很有想法,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是消费拉动了生产,所以这样的消费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有的说我们是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要消费得多一些,还有的说消费的多少是要比较的,要看到底个人消费占家庭消费的多少……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占了家庭消费的不小比重。随后,我们还具体算了消费的明细账,看看消费得是否合理,最后大家的结论是在个人消费中用于发展提高的消费偏少了一些,这是有待改进的。在这节课上,最让我欣慰的是出现了这样的声音: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消费观也会不断发展,不是要我们不消费,而是要我们更合理地消费。学生自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五、探究活动生活化

上一篇: 环境卫生建议 下一篇: 校园法治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