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4 10:28:06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1)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eople show great concern for urban public safety, and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noticed b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public safety, and discus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and its relation with urban public safety.

Key words:urban public safety;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6-53(3)

1城市公共安全及其信息化建设

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保持一种动态稳定与协调状态,以及对自然灾害、社会与经济突发事件干扰的一种抵御能力。从美国911事件至伦敦连环爆炸案,世界城市公共安全暴露出种种问题,反映出城市安全防范的脆弱性,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数量已经由1949年的136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40%。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公共安全特别是城市安全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旦发生突发性火灾、地震、洪涝、爆炸、毒气泄漏、传染病以及战争等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往往会造成极大损失,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并有约20万人被夺去生命。在事故和灾害面前,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都市是非常脆弱的,维护城市公共安全能力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21世纪,由于信息全球化加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电子商务为主导、相关产业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日益成为主导型经济,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城市在全球竞争中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面对不可避免的灾害、事故和潜在的社会危机的威胁,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共安全防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是指城市根据本市的客观条件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及相关活动,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为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提供保障。

2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信息资源建设

维纳提出:“有效的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安全信息和数据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包括各种在线的及脱机的信息资源,其在安全预警、灾害控制、人员救助和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均有重要作用。信息资源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指对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资源进行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共享的公共信息资源库。

2.1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存在城市公共安全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表现在安全资料及数据库数量少、数据质量不高、有用信息匮乏、无法共享等方面。具体来说:①安全信息数量不足、内容匮乏。丰富翔实的信息,可能导致更加科学的决策。从目前情况看,公共安全数据相对缺乏,专门的数据库数量有限,且实用性差,对信息深度挖掘不够,信息针对性不强,不能提供准确、高质量的决策支持。②信息质量差。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往往“静态”的多,“动态”的少,缺乏深层次的数据组织和动态的技术支持,信息资源的交互性不够。公众往往希望更多地了解 “动态”的安全信息,以应对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静态信息由于其时效性差,会导致公众对此类信息的关注度的下降。③信息开放受到限制。由于缺乏统一的公共安全信息资源规划,各机构(部门)出于利益关系等原因相互封闭和独立,信息的沟通与共享程度较低,造成极大地资源浪费。④ 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数据标准。由于数据格式不统一,各信息系统间互联难以实现,形成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⑤安全性差。公共安全信息主要涉及城市安全管理与防御等方面的内容,鉴于该信息资源特殊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存在着较大的来自网络的窃取、篡改、攻击等安全风险。当前,对公共安全信息(特别是各类信息资源库)的安全防护还有待加强,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保障,以避免一切的蓄意破坏。

2.2城市公共安全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应用为先导,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过程中,与先进的基础设施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基础资源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地区(区域)实际状况,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综合分析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以求得适度的平衡。其具体内容包括:

2.2.1制定公共安全信息资源规划

公共安全信息资源规划,是指以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为指导,对公共安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进行全面规划,通过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架构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结构模型,形成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解决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2.2.2组建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全面收集、整理、上报或有关城市安全的各种信息,在利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的实际需要,将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如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基础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数据库、GIS等技术,将各个行业或部门的相关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平台,按照一定规则分类,形成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所需的各类基础数据信息库。这些数据库是动态的,随时可以增加、修改,同时又是开放的,实现资源共享。

2.2.3提供一个综合信息与辅助决策平台

组织信息分析队伍,在专业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划分并整合共享资源,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可用的信息和规律,满足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预警、方案预测制定和辅助决策等,提供决策支持。

2.2.4提供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信息可视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这一特殊媒体,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灾害预警、安全指导、官方声音、疏散程序、救护指南等多方面公共安全信息服务,形成开放、友好、互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2.3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加快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二是有利于推动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各级各类专业数据库,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是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发挥作用的基础。三是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信息的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增加了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面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战争、经济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给城市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公共安全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3城市公共安全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

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建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信息,与城市公共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城建档案工作,使之在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档案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举措。

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和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是城市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它是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资料依据,是重要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集中反映出城市建设的规模、关系、目标、层次和功能,开发利用好城建档案,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于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

城建档案工作已开展20多年,工作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城市收藏的城建档案不足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依据。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工程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系统”,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瘫痪。作为城市发展的真实记录,城建档案工作的落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安全防护等各个领域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管理方面,城建档案的管理模式应从传统档案管理走向数据管理,合理配置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营建资源共享的环境,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城建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把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地组织成若干个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在应对城市自然灾害和处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城建档案专业信息资源特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雁鸣.城市安全与城建档案[J].城建档案,2006(9):34-35.

[2]尹艳华.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J].求实,2003(S2):191-192.

[3]徐菲.城市规划与城建档案[J].城建档案,2006(3):45-46.

[4]刘茂,赵国敏.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J].城市公共安全,2005(6):10-18.

[5]马连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制度保障[J].电子政务,2004(Z3):26-37.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2)

资金项目:2013 年度广西公司法人治理研究会课题项目(G2013-002)阶段性成果。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群众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对

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安全

城市基础设施,即urban infrastructure,包括工程性的基础设

施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顺利开

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满足人民日常工作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各种

设施的总称。近年来,在政策的激励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社

会和经济迅猛发展,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方面也成绩显著。但在城市的扩张和旧城区的改造的过程中,

不少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交通、供水、供电、煤

气管道等等方面的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工

作、生活,也对城市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城

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问题是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主要城市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的重

要意义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的客观需要。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城市硬件,其公共安全问题

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

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地方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大量流动

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了挑战,在加上

新城区扩建和就城区改造中城市基础设施在新旧接替上青黄不

接,城市基础设施面临来至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目前,有城市

基础设施引发的各类公共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

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广西是我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之一,随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成和发展,在国

家对区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

钦州市等主要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逐步增大,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

作用。如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同时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

核心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方面投入很大,有效地遏制

了公共安全事故的发展势头,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

用。(见图一)

图一:2009-2011 年南宁市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事故统计(次)

年 份

供水基础设

施事故发生

次数

供气基础设

施事故发生

次数

交通基础设

施事故发生

次数

爆炸火灾

事故发生次

2011 年 27 39 41 36

2010 年 131 124 153 121

2009 年 142 109 163 134

资料数据来源:根据在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南宁市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及媒

体新闻报道的数据统计整理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的重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问题,大的方面来说是社会

问题,小的方面来说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在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

日常工作与生活、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切身利益,不容小觑。目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和暴露出的诸

多公共安全的隐患及问题,这些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

决,很容易引发危及到公民利益的安全事故或事件。广西北部湾

经济区各个城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第三产业也空前发展,流动

人口逐渐密集,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爆

发的机率。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

要内容。安全是稳定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了公共安全,才能提

高群众的安全感,营造良好的气氛,维护社会的稳定。城市基础

设施与公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基础

设施出了安全问题,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局部的群众利益问

题,而会使城市居民对自身生活环境安全性产生质疑,甚至会引

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管理基

本措施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

全存在的诸多隐患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样

去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隐患,避免这些隐患转化为现实的安全事

件。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碧玺要通

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安全的角度上全

面提升各种城市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各类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波及面和危害程

度,维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民

合法权益。

(一)建立完善以防处为核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

机制。预防为主,防处结合是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预

防是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治本措施,“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公共

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始终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动员

和依靠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各项公共安全管理措,努力从根本上

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防处结合”是指同公共安全事件做

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处置,在实践中必须有机地结合

起来,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队伍的

建设,以便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予以处置,最大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3)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也落后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所产生的需求,特别是在一段时间,社会管理的一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值得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党和政府不断强调和推动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的建设,并将这一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其日益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定位,表现出相关部门责任意识的不断进步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管理理念。

1.实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来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加深了对建立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当前公共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意识淡薄,教育薄弱,急需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市民公共安全意识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目前许多部门和地区都制定了突发事件的预案,有的还进行了演练,但还仅限于纸面上和浅层次,必须下力量加强对市民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防范技能培训、心理适应能力调适。因此,切实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当务之急。信息独享,缺乏引导,急需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目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着意识缺位,缺乏自如应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的能力。因此,在着眼建立起一个权威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的同时,必须在政府各部门培养一批新闻发言人,对媒体和社会公众进行正确引导,一旦危机发生,则会有效发挥作用。注重应急,忽略防范,急需建立公共安全日常管理协调机制。由于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的多发,人们更多的关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而对如何预防和化解公共安全危机,加强公共安全的日常管理,建立科学的公共安全评价体系,重视不够。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及应急机制建立上,着力点应放在日常管理机制的建设上,要对危机的可能发生有超前的预测,对区域内危险源头的控制有积极的措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系统的预案。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预案,不管什么危机发生,都有事先的组织体系和应对策略,一旦危机发生立即启动预案,减少工作环节,提高救援效率。自成体系,管理分散,急需建立协作统一的管理平台。建立一个常设协调管理机构,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的有机衔接,对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2.明确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基本定位于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四大方面,但具体包括的内容尚无具体论述。在工作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由日常管理及应急处理两大体系构成,是针对城市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的安全,进行预防、处置、恢复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公众健康和安全,减轻灾难与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具体可大致做以下几方面划分:从公共安全的渊源划分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其中自然灾害包括水灾、地震和气象灾害,人为灾害包括火灾、爆炸、投毒和交通事故。从公共安全的管理对象划分可分为市政设施类、生态环境类、公共卫生类、社会治安类、安全生产类等。从公共安全涉及的场所划分可分为大型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地下空间。

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科学决策,有关公共安全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切身利益,因此,在决策中要贯彻“尊重科学、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防范,建立统一、科学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日常防范机制,一方面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科学管理,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要从公共安全管理对象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协调人和物、人和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和机制调处的效能。科学教育,加强对市民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提高自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科学处置,公共安全应急事件现场处置要把握好专业前置、专家参与、领导决策三个环节。所谓专业前置是指现场处理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完成公共安全事件事态性质、状态及初步处置;所谓专家参与是根据专业人员报告情况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进一步处置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4.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4.1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建设。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是在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前,由政府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进行的公共安全危机预防、化解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由组织管理、危险源控制管理、目标监测、教育培训和救援保障等五大系统组成。组织管理系统,建议由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城市公共安全协调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组成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体系。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和决策有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机处理的重大事项、决定危机处理等级和启动程序等级等。危险源控制管理系统,危险源是指可能因人为因素而引发公共安全危机的各类场所和设施。掌握与控制危险源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危险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可观测和可控性的人造系统组成,只要工作深入细致是完全可以掌握与控制的。目标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对城市公共安全目标进行监测,发现危险“征兆”,及时进行预警,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由对城市公共安全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实施监测的两部分组成。教育培训系统。主要是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倡导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安全社区”的理念,形成“全民皆防”的局面。救助保障系统,完善应急救助器材保障计划,建立救助快速反应机制。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4)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南开大学的朱坦教授等人认为,公共安全规划是“依据风险理论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城市中人类自身活动及其设施.场所等免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而作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公共安全是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防御和控制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必须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产品.根据现有法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法,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大约分四类:第一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流行、食品中毒事件等。第二类是对人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风灾、火灾、水灾、雪灾等。第三类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指金融安全、恐怖袭击、、经济安全、劫持人质等等。第四类是事故灾难.包括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如环境污染、交通运输事故、核事故、公共设施事故等。这种分类自SARS事件后.逐渐被认同,打破了原来的以预防自然灾害为主的规划范围,开始重视人为灾害。关于公共安全规划,最近几年体现在全国各大城市总体规划中基本上有这样两个层次:一个是各专项防灾减灾规划层次,一个是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层次。名称大致分为防灾减灾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公共安全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等。

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现状

由于公共安全规划近几年才出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模式。因此,公共安全规划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接了“十五”过肩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急预案编制,这应该是在SARS之后,国家首次对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探索,为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开拓了道路。此课题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提出了基本要求,强调风险控制、重视城市危险源的安全规划。随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出台了他们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成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问题,还研究了台湾地区、美国、日本等国内外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及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但由于没有跳出综合防灾的框框,编制方法与传统的综合防灾规划相类似。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又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进一步的深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和综合防灾体系研究。虽然此次研究课题以综合防灾命名,但是研究内容并不局限于个灾种的综合,而是更加重视防灾体系的研究,即恢复重建、灾害预防、应急等,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有异曲同工之处。

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来对公共安全规划的见解。如,认为公共安全规划应考虑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等九大问题:从风险减缓与控制角度出发,认为公共安全规划应包括7个方面:城市公共场所、工业危险源、城市自然灾害、城市公共基础设备、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恐怖希冀与破坏、城市道路交通等等。

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制定恰当的公共安全目标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关键,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公共安全目标。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是对城市未来某一阶段公共安全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既体现了公共安全规划的战略意图,也为公共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管理依据。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应体现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根本宗旨,即要保障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共安全规划目标既不能过高―――追求绝对的零风险是不现实的,也不能过低,而要恰如其分,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同时受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素质、心里状态、道德观念、宗教习俗等诸多因素影响,承灾力差异很大。因此,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出现超过最大可接受的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确定后,还要作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安全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以及公民素质分析等。

1、加强城市公共安全技术与科学的研究

(一)建立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长期规划,根据城市公共安全的需要,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可靠的公共安全保障,实现应急管理、预警、预测等相关技术及公共安全科技理论的持续创新。

(二)建立与城市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良好辅助体系,包括资金、政策、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法律,支撑公共安全科技能够持续创新所需要的平台和研究基地等相关的基本保证。

(三)建立部门和国家公共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公共安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决策、预警与监测、应急管理、风险评估、组织等方面的技术体系,从科技上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和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顺利实施。

2、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法规体系,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立法

尽快在现有的城市立法权限范围内建立有序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范围,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体系的研究,争取早日把城市公共安全纳入法律管理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核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

律。在这些法律的基础上,近年来全国人大已经有人提出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等统一地处理各种危机事件的法律。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及其他9项专项预案,都是保障公共安全、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法规体系的有力措施。

3、构建系统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和预防机制

在遇到重大灾情、疫情时,能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并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报,是减少损失的重要保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秩序,采取恰当而坚决的措施并立即摆脱危机,快速反应迅速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创建系统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4、完善和编制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是用于城市安全决策和管理,存储和组织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所涉及的相关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分为地理信息数据库、安全信息数据库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它能够为市安全决策和管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城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为城市公共安全计算机决策、管理系列软件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5、编制、设计城市公共安全预案

在健全、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事后应急处置、预警和评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编制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综合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现场救援工作混乱或因行动组织不力而延误灾害应急,而且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演习和培训,保证各种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紧急情况或城市灾害的评价、辨识、预测,对救援设施、物资和人员等资源的准备和确认,指导现场内外有效合理的应急组织,设计应急行动战术,制定城市灾害后的恢复、整理及现场清除等步骤,正规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演习和培训。

四、结语

现在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的公共安全,同时公共安全的规划也成为了一个热门事件,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对其的内容、定位等方面,一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和争论和。如今,城乡和住房建设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的规划编制规则,其中涉及到了综合减灾防灾的规划编制规则。所以我们建议,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应把该域的域名统一称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专项规划或着将其单独列为一章,明确具体规划编制要求、规划原则及主要内容和处理好总体规划中的单项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公共安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枢纽,如果发生公共安全问题,就会带有连锁性、爆发性等特征。目前,随着全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我国也建设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构建和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探讨构建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途径。

一、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也处在非稳定时期,面临诸多问题,危机频频发生,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亟待建立。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很多

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方出问题,都可能对公共安全带来打击。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如地震、洪涝等。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房屋、农作物遭到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多种灾害,使交通运输严重受阻,部分城市出现大面积停电、工厂企业大面积停产等,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二是卫生因素。卫生因素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人体卫生安全、动物防疫安全、水生物防疫安全等。公共安全事件会影响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安全,相关统计显示:全球新发30多种传染病半数在我国发生,传染病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发生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波及我国内地24个省份,造成大量的人才损失。突发卫生安全事件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三是社会因素。主要涉及到社会动乱、恐怖袭击、社会灾难等。四是生态因素。涉及到动物生态安全、海洋生态安全等。如我国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大量污水未经排放就流入江河湖海,一半以上的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长期在受污染水域中生长的雌性鱼,演变为两性鱼和雌性鱼。鸟类吃了还有杀虫剂的食物,蛋壳会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五是环境因素。涉及到废气、废水、噪声、毒气、放射性物质等。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核辐射,对人和生物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直到现在对周围的海域生物还有影响。六是经济因素。主要涉及到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七是信息因素。主要涉及到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传播包含大量的虚假内容,有的是造谣生事,有的是故意起哄,有的是被利用。有些传播会造成人们的恐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扰乱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对城市公共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市民对此麻木不仁,领导不重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表面的增长掩盖了繁荣背后的内在矛盾。据相关统计,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特别是相当多的大中城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危机与矛盾,城市差距正在逐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市治安受到严峻的挑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人为制造的危机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事件;杀人、绑架等暴力不断发生。山西问题疫苗事件、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一些不法份子制造爆炸、自焚等事件,这些都属于非传统型的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安全。

3. 城市软硬件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硬件存在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有限,地下管道设备老化,功能单一,资金难以集中,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环境不容乐观。城市必须的水、电、气、通讯等服务设施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新的城市灾害以及人为制造的防灾、反恐、控制突发事件的公共安全功能建设落后,远不能满足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需求。从软件上来看,当前城市信息很难集中,资源难以整合,不能做到有效共享。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难在短时间内发起应急联动。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应急指挥工作薄弱,条块分割较为严重造成的。

4. 政出多门,法律滞后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6)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16-02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由于城镇化所用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大大压缩,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短短三四十年内集中显现、交织、碰撞,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土地、资金进行再分配、再平衡,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进行再分化、再调整,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和动荡,加上我国城镇化在时间上高度压缩,在动力上过分依赖行政主导,资源要素错配、社会矛盾冲突更为严重。

1.人口流动性上升弱化了社区自治功能。以良好邻里关系为纽带构建的熟人社区是我国传统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社区人口的频繁流动和居住形态的快速变化,对原有稳定的社区结构造成巨大冲击,社区居民在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沟通交流趋于减少,传统开放式熟人社区逐渐向封闭式的陌生人社区转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随之降低,容易诱发各种矛盾冲突以及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社区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

2.城市内部二元分割激化社会矛盾。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也同样存在。突出的表现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约有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1],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加上贫富差距拉大,这部分群体社会心理极易失衡。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不断崛起,社会期望不断提高,但受制于自身文化技能,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安徽团省委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6.5%的人感到得不到尊重,37.2%的人出现过痛苦失望,9.7%的人产生过愤怒报复心理。

3.“城市病”问题突出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由于人口过度涌入,内部空间规划不合理,产业布局失衡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大城市普遍出现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为代表的城市病,不仅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还对公众心理和社会心态造成不利影响。我国655个城市,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3],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超过20万人。2007―2015年,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境较差、社会秩序混乱。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病”还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

4.体制机制不健全诱发矛盾冲突。由于过分依赖行政推动,加上要素产权制度不健全,缺乏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近年来,在土地征用、城区扩建、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冲突事件呈上升趋势[4]。中国社科院法学院研究所报告显示,百人以上中,由拆迁征地引发的占到一成左右。各类“钉子户”时常见诸报端,对社会心理和氛围造成消极影响。同时,拆迁过程中的产权争夺和拆迁后的一夜暴富等也是诱发矛盾冲突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员结构日益复杂,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矛盾点和风险点增多,需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构建多方联动、重点突出、全面协调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目前我国内地公安机关的110报警服务台每月接到的报警电话中,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已达80%以上[5]。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大包大揽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要树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念,将政府供给的公共安全服务,尤其是社会治安服务从大量低效的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聚焦在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上。其次,要改进评价考核方法,建立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服务成效评价机制,提升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再次,要高度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全体系,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建立社区居民间有效的信任制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步重现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文化传统[6]。

2.进一步加强市场供给。长期以来,出于规模经济和特殊的行业性质和服务内容的考虑,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市场管制,这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是必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管制成本已逐渐大于管制收益。因此,应逐步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安全领域的准入限制。除法律法规和禁毒外,其他产品都可以尝试市场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比如,英国就曾以15亿英镑的价格外包警务,包含社区巡逻、犯罪侦查等。同时,公共安全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逐步放开管制的同时,应对市场的准入门槛、质量标准、服务价格等予以明确规定,在让人民享有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突出公共安全服务的公平属性。

3.培育壮大社会供给。政府的力量有限,市场供给以盈利为必要条件,在公共安全领域还有大量的“真空”地带,只有通过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有效使用社会资源,才有可能真正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求。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公共安全服务社会供给的法律基础,给予社会组织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完善社会供给的资助激励机制,在培训、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公共安全培训制度,成立专门基金会为自愿供给行动购买意外保险等,增强社会供给的能力。

当然,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供给的边界不是绝对的,其中,必然有交叉、有渗透,有学者就提出过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7],这与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多元主体之间合作和协调的具体机制、利益如何平衡、权责如何界定,都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4.

[2] 刘智霞.社区公共安全的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7,(4).

[3] 向春玲.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 刘建平,杨磊.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风险与城市治理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4).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7)

引言

本文首先主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继而通过引入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对当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安全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1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活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直接决定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国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营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其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近两年来雾霾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大城市不定期限行,客观上加大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1安检措施缺乏我国公共交通具有公益、大众以及便利的特征,这部分特征的存在,则使得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处于公共安全范围内,即需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安检措施方面其经常应用在铁路运输、民航以及公路运输等公共出行方式中,在这几类安检工作中,安全检查措施可以说是对出行安全进行保证的基本前提。而在目前的公交车出行当中,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安全检查措施,即在城市公交车中,任何人都可以乘坐,不仅在乘坐时没有专人查验,且没有专人值守,根本无法判断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一项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较多的乘客携带汽油乘车、报复社会导致公交车爆燃的情况,因此导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伤亡情况,该种情况的出现,同现阶段我国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安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1.2管理不到位在公共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中,科学管理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则会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在前些年成都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事故发生之后,无法找到公交车安全锤,乘客在危险情况下不能够破窗逃生,同时,公交车存在较为严重的超载情况,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后果。厦门BRT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公交车已经发生着火情况之后,司机却没有立即停车疏散乘客,而是坚持将车开到站台位置停靠,在着火情况下,该种操作方式无异于火上浇油,对事故的发生以及扩大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此外,当厦门BRT完成建设之后,就已经有市民对BRT快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向政府提出了解决建议。可惜的是,在建议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问题进行积极的采纳,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可以说,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关联,正是管理方面不到位情况的存在,不仅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后续的救援,且因在事故情况下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导致事故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1.3公共交通安全教育缺失在公共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众往往会进入到一个慌乱而无助的状态,在该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安全常识可以说是保证公众自救的关键依据,而在现今城市交通当中,公众在基本公共交通安全常识方面却存在十分缺乏的情况,如即使公交车已经满员,仍然要挤进去,并使得公交车达到了饱和,乘客在车上即使连正常的移动都无法进行。在该种状态下,如果因各类因素的存在发生爆燃事故,可想而知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拥挤的公交车当中乘客逃生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在公交车的运行过程中就做好最大载客量的限制,那么即使事故发生,乘客下车自救的机会则将增大,也将有效降低事故后果。对此,就需要能够积极加强公众在公共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通过意识的加强做好日常出行防范、以此对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后果的扩大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2完善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对策

2.1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网络科技加强安全监控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遵循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建设和公交站点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投入,并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提倡由第三方机构参与公交信息建设和服务,政府对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购买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以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效率。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细节虽然因城市而异,但是都有一个通用的模式,见图1。2.2加强安检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积极开展安全检查,是实现我国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在从源头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实现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在所有交通工具当中,飞机事故率最低,除了飞机自身可靠性以及较高的飞行技术保障之外,安检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在乘坐飞机时,其所开展的安检工作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在过安检时要做好包裹以及自身携带物品的扫描,甚至是一瓶矿泉水都不允许带上飞机。而同飞机相比,公交车基本上不存在安全检查,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谁也不能够掌握,而这也可以说是影响公交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此,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就需要能够对公交系统的运行安全引起充分重视,在城市公交系统当中强制安检。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检技术十分成熟,通过在不同公交车上做好安检设备的安装,则能够从技术层面对不法分子作案的可能性进行杜绝。同时,在对安检设备安装时,也将会因此提升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对此,政府则需要能够加大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投入,在该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或通过对公交运营价格适当提升的方式抵消安全设备带来的成本负担。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同人的生命相比,设备成本负担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2.3科学管理管理的科学与否可以说是对社会现代化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要想真正实现安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之前我们提到的公交车爆燃事故当中,公交车超载情况既是对管理缺位的一种充分体现,也是对公共交通事故后果的加剧。作为城市公交公司,不应当不加变化的对公交车辆进行安排,而是需要根据城市不同时段人流情况对公交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此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管理,即在对本城市交通情况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流、增加运力以及科学规划等方式避免出现超载情况。而除了做好公交超载情况的科学治理之外,也需要能够在城市公共交通当中做好运行方面的强化管理,即在做好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的基础上对公交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将公共交通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其逃生工具、安全门以及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维护可以说是对公共交通安全进行维护的重要措施,虽然这部分工具从外观角度看来并非关键内容、甚至在平时交通运输当中很少用到,但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4加强公共交通安全教育在城市交通安全工作当中,做好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该类安全教育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司机以及乘客都能够形成好的交通安全常识,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形成基本的安全考虑,在外出以及工具乘坐之时就能够做好各类安全内容的防范。在事故发生中,不会惊慌失措,在临危不乱、科学有效开展自救的情况下,在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此生事故发生的同时做好帮助协作作用,降低事故后果。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有序逃生,降低灾害伤亡,可以说,这部分能力非常重要,也绝非依靠乘客的自我认识就能够形成,而是同长久的公共交通安全教育分不开的。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中,要充分重视、严格落实,避免该项教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需要在公众当中经常开展,无论是普通的乘客还是司乘人员,都需要定期的接受这方面教育。同时,交通部门也需要在城市当中定期开展交通事故演习,加大媒体如报纸、电视对该演习活动的宣传,通过该种方式使公众能够在心灵深处对公共交通安全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共同实现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情况防范的基础上提升自我自救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危害。2.5构建良好的社会安全网在整个社会当中,公共交通安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一项内容,而同社会上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共同形成公共安全。虽然在公共安全这个较大的领域当中,安全的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前些年贵阳公交车爆燃事故中,携带汽油上公交车、点燃汽油导致公交车爆燃的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即是因为其在生活中怀疑其妻子出轨,为了对心中愤怒进行发泄所作出的报复社会举动。而在厦门公交车爆燃事故中,犯罪嫌疑人作出犯罪举动的原因,即是到当地派出所更改年龄遭拒,在诉求无门的情况下决定以此方式报复社会,并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这部分案例的存在,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安全网对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方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事故当中,犯罪嫌疑人自身因素固然重要,但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不法分子心中的诉求以及不满能够得到满足以及释放,则可能会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对此,就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使具有诉求的民众具有申诉的渠道以及途径,则不会因诉求无门导致绝望、不会因绝望而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除了做好群众正常诉求的满足之外,政府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民生的改善工作,对普通民众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方面做好保障,在使普通民众具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形成好的社会安全网构建。

3实践研究———上海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决策、企业运营调度和公众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交行业信息化体系框架。按照“掌握现状、找出规律、科学诱导、有效指挥”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一机三屏的方式,全面、实时整合、处理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领域车流、客流、交通设施等多源异构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交换,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如图2所示);完成150个公交首末站的RFID基站建设,2000辆公交车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完成2111个POS机改造工作;完成945辆公交车的智能投币机的改造安装工作,试点265套客流采集仪对上下车客流进行采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与实时展示,以可变信息标志,展示道路交通状态等实时信息和交通视频(如图3所示)。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公交站亭建成1600块LCD55寸显示屏、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继而通过客流量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实时调控车道信息。4600余站点通过手机扫描设置的二维码标识,获知该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基于智能手机“上海公交”APP的个性化服务,除了具有出行规划、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5条公交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并具有公告和线路评价等互动功能(如图3所示),为新一轮智慧公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总体来看,公交监管系统可对企业服务质量、运营安全、运营成本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价,实现对人员、车辆、线路的过程化管理,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4结语

在我国现今城市发展建设、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交通安全也具有了更高的诉求。在上文中,我们对科学管理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安检工作的加强,能够避免不法分子有机会实施犯罪;通过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共交通安全隐患消除的基础上提升交通工具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公共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公众在形成较高危机意识的情况下掌握自救知识,减小事故伤害;通过良好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则对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交管以及城市管理者能够从上述内容着手,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志龙.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J].人民公交,2014(01):46-49.

[2]胡杏.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理念[J].青年与社会,2013(12):44-46.

[3]章继光.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3(03):55-56.

[4]吴晓武.广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09):106-111.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8)

中图分类号:DF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人口密集、建筑密集、设施密集、资源密集、活动密集、相互依赖越来越紧密的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正常与否都与城市整体效率有直接关系。因此,城市在快速运转的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城市整体运行的危机。城市公共危机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将对城市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巨大损失和重大危害。因此产生公共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和社会和谐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1.城市公共安全所涉及的内容

城市工业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与此相关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工业原材料因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储罐区、油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疏于管理引发重大事故。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存在的风险,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式以及高频率的人员流动,而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隐含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城市公共设施,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对水、电、气、油、信息、交通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也使遍布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管网和电信、电力、网络管线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自然灾害,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容易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威胁。由于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也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城市公共卫生,疾病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控制性。而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出现流行性疾病,将使得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经受重大的考验。恐怖袭击与破坏,也必然给城市安全带来更多隐患。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是生产单位与城市居民的集中地,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等,往往造成大量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影响产生公共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按门类划分,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卫生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等。对城市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市民麻木、领导麻痹是目前我国城市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特点和最主要的表现。经济过热过快和持续惯性增长掩盖了城市繁荣背后的潜在矛盾。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深层次社会矛盾日益凸现,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即使是突发性灾害事件也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导致社会结构脆弱,城市正处于从风险向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从硬件上讲,投资吸引力与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薄弱,地下管网设施设备老化,投资分散,功能单一,安全欠账多,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环境,生态安全功能和水、电、气、通讯服务设施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程度的缺乏。从软件上讲,信息集成难,资源整合难,应急联动难,条块结合难。存在重视预案,轻视预警的现象。有预案而无预警,重预案而轻预警是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通病。预案侧重于处理突发性事件本身,而缺乏涉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预案过多地强调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约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对于许多新城市灾害及非传统危机领域,应急预案还存在空白。由于缺乏危险关键控制点的全面调查和定期系统的危害性因素及脆弱性评估,致使应急预案大多是上行下效,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多头指挥,联动失灵,当前的危机管理,自上而下是分散而割裂的。看起来有很多部门在负责,实际上缺乏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构。

3.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9)

Abstract:This research considered Xiangan zhaoshan representative area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Public security theory, it aimed at establishing a thorough city security system and forming an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equipping city security system with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 six parts: general situation of Zhaoshan’s public security; function division; planning for controlling flood and draining flooded field; planning for finding out major hazard source; planning for traffic safety; safety program for emergency. The research emphasizes on the content of city security and takes the city security as the goal to do the application study of city’s public security planning. It has its available significance and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ity's safety integrity level.

Keywords:public safety;city planning;research;Xiangtan Zhaoshan representative area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93-04

1 引言

公共安全是指城乡及其人员、财产、生命线等重要系统的安全,重点是建立重大危险源、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自然灾害、疏散交通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风险的安全防范体系。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的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和建设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体系,实施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近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及产业纷纷涌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起灾害事故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而且由于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产业及财富,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向人们提出了重视城市公共安全的警示。

据联合国《减少灾难的危险》报告,1990年,世界上共发生了261起自然灾害,受灾人数为9000万;200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上升至337起和2.54亿。13年间,全球受灾人数几乎增长了3倍。严重妨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除了世界范围内恶性灭害事件的客观推动外,还有这更为宏观的战略政策背景。

因此,本文以城市安全为目标,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用研究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2 昭山示范区城市公共安全概况

2.1城市公共安全现状

2.1.1地理位置

示范片区地处长、株、潭三市中心,从长株潭三市的区位分析,规划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距离三市均约20km,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107国道、芙蓉大道、红易大道贯穿南北和东西,西面有湘江,水运条件优越,湘江航道向北可直达长江。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图1、图2)

3 功能区划

3.1.1 区域安全空间体系划分

3.1.1.1区域用地及交通分析

昭山示范区现状主要客货运交通均依靠公路运输完成。芙蓉大道即原107国道,红易大道构成了“T”字形对外交通联系通道,均为一级公路标准。京珠高速与上瑞高速以及莲易高速呈“十”字形穿境而过,在示范区内尚无互通出口,最近的高速公路互通出口是位于示范规划范围南面约700m左右的竹埠港出入口。

3.1.1.2规划区域的安全区划

安全区划一般分为三级――防灾分区、防灾圈和防灾据点。防灾分区以城市总体安全结构为基础,以组团边界、大的河流、绿化带或交通通道为边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防灾救灾系统,同时各防灾分区通过一级应急疏散通道相连,实现防灾功能协调与相互应急救援。防灾圈是公共安全规划的最小独立单元,可以街道为单位,具有相应规模的灾害防御空间和应急救灾空间,并具备六大防灾系统――避难场所、疏散通道、消防、医疗、物资和治安。各防灾圈通过二级应急疏散通道相互联系,成为有机整体。防灾据点是防灾最基本单元,以社区为单位,具有组织协调应急救援、紧急疏散避难功能。

昭山示范区的安全区划根据当地的实际现状和总体规划的要求形成为“三横一纵一核五片区区”的整体分区,以规划区内的交通主干与河流为分界,设立了5个防灾区,7个人流交通防灾疏散圈,5个防灾据点,1个中心指挥所,境内主要道路为主要疏散通道,形成了城市完整的安全疏散体系。

3.1.2 安全通道及疏散

昭山示范区的安全通道主要以境内的交通道路为主,并在部分地方设置路障,以保证交通的畅通;人流及车流的疏散主要以各村部和城市广场的开敞空间为据点组织防灾避难疏散的需求,使城市安全的得到保证。

示范区的道路网在“两横一纵”的结构性路网基础上,适应场地自然地形条件,满足示范区建设要求,采用组团式格网布局。道路总体上按照干路和支路两个等级进行布置。(图3、图4)

3.1.3 生命线工程

加强生命线工程建设,要害职能部门及生命线工程应配置自备电源,并有可靠的通信保障系统;加强道路系统建设,满足避震疏散要求;供水、供力、通信等系统设施应按8度设防,加强消防设施建设,远期形成城镇救灾减灾系统;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医院门诊及重要设施抗震标准应按8度设防。

4 防洪排涝规划

4.1.1 防洪规划

昭山示范区防洪工程体系为仰天湖防洪保护圈,保护圈长17.06km。仰天湖防洪圈目前只有仰天湖堤5750m,因此建议在仰天湖防洪保护圈段完善防洪堤的同时保证仰天湖休闲生态绿地与湘江的亲水性。

4.1.2 排涝规划

规划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尽量减少轻低洼区排水负担。考虑天然地面高程与洪水位的高差、高水位持续时间、低洼区现状建设情况等,根据昭山示范区洪水和低洼区情况,经综合分析,防涝措施以强排为主,尽量利用区内天然水面的调蓄削峰功能,减小排涝泵站规模。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证城市排涝安全。

4.1.3 预警系统

图5-2是对干旱、暴雨、连阴雨、干热风、冷暖灾害等多种气候灾害的预警系统结构图,系统共分三个大的模块:基本气候资料、监测分析、产品输出。该系统利用历史气候资料和实时气象资料,能对多种气候灾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可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管理、分析及其服务的高度自动化。

4.1.4 应急体系

(1)重点部位:大坝、围堰工程和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及施工现场。

(2)应急方案:

①内部报警。②.对外报警。③人员撤离(若需要)。④抗洪抢险。⑤抢救。⑥抢救财物。⑦现场消毒和疾病预防。⑧善后处理。由办公室人员负责。

5 重大危险源布点规划

5.1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

1)首先要保证危险源安全运行和储存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必备条件,对于重大危险源而言,则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公司的工业锅炉,国家对其设计、制造、安装都制定了国家标准,并且安排了定点厂家,由主管部门委派专业监督人员对每台锅炉的制造进行监察,这就保证了锅炉的制造质量,也是本质安全化的重要一环。

2)常规的防范措施不可忽视。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逐步积累出一些经验来预防危险源的逆变。对于化工企业各种油、气、化学危险品储罐为确保安全而常用的水降温措施,定期试验安全阀,定期清洗储罐,定期防腐除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预防手段。

3)增强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提高安全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危险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危险源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从事危险源管理,操作的人员必须事先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书,才能上岗作业。在日常工作中,还应不断地进行学习、教育,掌握各种监测仪器、仪表的用法,紧急避险措施的实施办法。

4)对于各个公司所排出的有毒废气废水废渣都应引进最新的设备及方法进行环保处理后再进行妥善的排出。

6 交通安全规划

6.1 昭山示范区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6.1.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目标

建议昭山示范区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具体目标是规划20年内降低道路死亡10%,规划20年内减少道路碰撞数10%,减少行人碰撞次数,提高重型车辆道路交通安全,减少运输车辆碰撞事故,提高运输交通安全。

6.1.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控制措施规划

①改善道路基础设施

对昭山示范区道路和交通设施情况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主要措施包括:改善道路设计,提高道路技术标准和路面质量,加快干线道路的改造,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离。另一方面,增加和完善各种标志、标线与信号管制等配套交通安全设施。在主要的十字交叉路口设置红绿灯和互通式立交,主要道路两侧如果没有实体的依仗应设计防护栏,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②交通事故黑点

通过对昭山示范区内所有的交通道路事故易发生的地点,如陡坡路窄无提示牌,尤其是某些交叉路口最容易发生事故,对于这些地方应选择各个角度设置显眼易见的减速提示牌提醒行人和司机。

③设置绿化防护带

昭山示范区境内的道路交错复杂,还有铁路干线穿插而过,在重要道路与铁路两侧结合道路绿化设置相应面积的绿化防护带。

6.1.3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交通方案

①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交通方案

由昭山示范区交通主管部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设立指挥中心,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应急机动力量,对事故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组织警力和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事故。

② 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

建议在昭山示范区西边城区采用智能交通引导,在获得路面交通的信息前提下,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救援;高快速路则严格管理,保障救援车道的畅通。

此外,考虑到昭山示范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在交通量大、交通事故频发路段,增设一个车道,加强交通监控管理,使之专供救险车辆使用;目前昭山区内主干路基本有公交专用道,在加强管理(限制非公交车占用)的前提下,将其作为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通道;建立实施飞机救援系统,建设与之配套的专用机场,重大交通事故及紧急情况下使用直升飞机救援。

7 突发事件安全规划

7.1 防火消防

7.1.1规划原则

明确功能分区,便于防火隔离和加强易燃企业防火防爆建设。工业仓储用地相对集中,并用道路、绿化带与其他功能区分隔;居住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消防要求,建设管理好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取缔棚户区,逐步解决一些火灾隐患点;加强公共中心保护工作,对一些重要公建设施要重点保护;城镇建筑按有关规范,实行防火设计,提高耐火等级和内部消防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集贸市场或营业摊点的设置,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和影响消火栓的使用。

7.1.2防火分区

消防规划根据昭山示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引起火灾的危险程度及火灾所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影响程度,将昭山示范区按消防保护标准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安全保护区域。

7.1.3防火工程规划

7.2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一旦难以避免地到来,就必须启动紧急处置机制进行应对。因此,紧急处置机制的建设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应对的质量与效率。

7.3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等。

建立健全高效的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系统,需要全面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畅通信息通报渠道,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收集、报告、分析、研究体系,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社会安全安全隐患进行预测。

7.4 突发事件安全机制

7.4.1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这些信息不仅关系到本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直接与外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相联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到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

第一,逐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二,建立预警信息机制。第三,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平台。第四,建立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媒体作为政府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宣传工具。

7.4.2建立干部问责机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违反本法应负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一是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处分责任,包括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和乱作为的法律责任;二是有关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处罚责任;三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四是单位和个人不服从或者不配合行政机关应急处置的法律责任;五是单位或者个人的侵权责任;六是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刑事责任。

7.4.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第二,进行认知干预。第三,提供准确信息。第四,帮助居丧者顺利度过悲哀过程。第五,提供积极的应对方法。第六,配合药物治疗。第七,建立与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和网络。

7.4.4建立公共财政应急机制

公共财政应急机制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各种公共突发事件一旦来临,财政总是难以置身事外。

8 结语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规划内容上,新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比传统防灾减灾规划更丰富、更综合系统化,不仅包括传统自然灾害、火灾事故等,更包括生命线系统保障性规划、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规划。在规划层次上,从传统的预防工程延伸到预防、应急、恢复重建的工程及非工程性管理建设体系。在规划的科学性层面,增加了公共安全研究的内容,新的公共安全规划更力求与规划评价的内容结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的空间体系层面,进行圈层化设计,强调综合避难圈和应急救援圈的建立,形成公共安全的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 董华,张吉光.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 安全科学于工程出版中心. 2006.

[2] 吴越,吴纯.基于城乡统筹的公共安全规划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3] 沈莉芳,陈乃至.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6.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篇(10)

一、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城市的客观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县旧城拆迁的不断加快,新城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各城市管理部门一定要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现先进文化要求、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城市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职能职责

加强城市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我县城市管理中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倾乱倒等突出问题,各城市管理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市政部门要加强城区主次干道、市政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美化绿化和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对城区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暴露垃圾及水域垃圾的整治,加大对各类违规标识牌、广告牌的整治力度;工商部门要加大牛皮癣的查处工作,大力督促市场业主,座摊归点,做好城区市场内的清扫保洁,规范垃圾倾倒;交通运管部门要负责车站、公交站台、公交设施的清扫保洁、养护维修工作,督促车主做好车容管理,保持车身整洁;建委要负责建筑施工工地管理,严格文明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车辆和工地淤泥的管理;国土房管局要按照《城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督促各小区、楼院业主,实施物业化管理,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新城管委会要加强未建成区道路、施工工地环境卫生的监管;民政部门要加强殡葬秩序和城市路名牌的环境卫生管理,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红白喜事要加强监督引导;规划部门要实施规划监督,严厉查处各类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建筑;电信、邮政等部门要负责其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保洁工作。卫生局要加强城市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管理工作,负责城区各医院医疗垃圾的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环保局要加强城镇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对城区餐饮油烟、污水超标排放的查处工作,严格控制城区噪音;移民局要加强旧城拆迁的防尘降噪工作,加大对拆迁地的垃圾清运和处置工作,负责建筑拆迁空坝的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各城市管理部门要确保城市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二)全面加强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交警部门要加强交通秩序的维护管理,合理规划城区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红绿灯等设施,合理安排人、车线路,加大对机动车辆的路面管理,严禁乱停乱放、随意上下客、超速超载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章、违法行为;交通运管部门要规范公交车、定线客车、出租车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客运,认真研究城市公交运力的投放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影响交通秩序的红白喜事监管。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各部门要确保市民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出行。

(三)切实加强城市治安、文化综合整治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城区治安管理和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提高城区见警率,切实维护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抗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案件,加大对损毁、偷盗市政共用设施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铲除黑恶势力,规范城区宠物管理,加大对反动、色情等不健康标语和黑网吧、非法娱乐场所的查处力度;文化部门要加强城市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大对非法音像娱乐制品和书籍等查处力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市民安全感,提升文化娱乐档次。

(四)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文广部门要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报道力度,开辟城管专栏,设立城管热线,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中先进事迹的报道,加大对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要营造强大而浓厚的城市管理舆论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中小学城市管理知识教育,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丰富多彩宣传活动;县爱卫办、文明办要组织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集中宣传活动与环境整治活动,要以“城乡共建文明,提升开县形象”活动为总载体,培养全体市民的文明意识、交通意识、卫生意识等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升全民的城市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形成“宣传舆论有力,市民认识到位,公众监督广泛、社会共创共建”的城市管理新氛围。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市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要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确保城市管理新发展。

上一篇: 智慧物流的看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