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防治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3 11:53:52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1)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2)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 旅游 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 经济 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 法律 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 艺术 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 科学 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 文献 :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 教育 ,1995,(06).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3)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TE9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34-01

在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一般是指人类自身生产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源进入土壤后,土壤在短时间内很难对其进行净化,以至于污染物积累越来越多,会极大的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从而土壤质量会逐渐降低。在土壤污染中,土壤的生产力状况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土壤污染物标志有两个:一是使土壤正常功能遭受破坏;二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加强对土壤的保护措施,不仅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得更加安全,而且还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合理的生活以及工业污水排放,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固体废弃物不合理丢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污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了具体对策。

一、土壤污染的简单含义

土壤污染物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其次,从有机污染物来说,土壤污染物主要是指化学农药;从无机污染物来说,土壤污染物主要分为重金属污染、“工业三废”以及放射性污染物。土壤污染的特点表现如下:a.较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很难去辨别,同时一般是污染问题出现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b.会不断的累积,当土壤污染后,土壤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散,而是不断的进行累积;c.无法逆转程度比较高,若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则土壤很难恢复原貌;d.治理难度比较高,由于土壤污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土壤治理难度变得更高。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来自农业的污染,它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根本原因;二是来自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比如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白色塑料污染”;三是来自大气污染,比如土壤酸化主要是由SO2导致的酸雨形成的;四是来自水污染,比如工业以及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1.不合理的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灌溉

通过观察数据,能够发现人们对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灌溉的忽视程度占九成以上,他们认为污水灌溉工作没有那么重要,导致常常会出现生活以及工业污水排放不合理现象。有些人们认为生活污水中含有很多的植物养分,因而将生活污水运用到农田灌溉中,短时间内确实会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生活污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其他有毒物质,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有可能会引起农田土地的酸化、碱化以及盐化。同时,还有一些工厂往往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直接将其随意排放,导致会使受污染土壤内的重金属物质大大增加,若人们使用本土壤种植的作物,会导致关节痛、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甚至孕妇在食用后还会导致婴儿畸形。

2.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增多,土壤土壤变得难以治理。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粮食作物产量,大多都是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适度,则会促进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但是现如今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存在着过度使用的现象,不仅粮食作物产量得不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农药本身就具备很大的危险性,由于农民灌溉农药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一大部分农药会直接渗入土壤,它会在土壤中不断的累积,从而对人体以及牲畜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农药的使用杀死了各种虫类、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作物的损失。化肥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过度使用氮肥的话,会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土壤板结”现象。

3.固体废弃物不合理丢弃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人们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固体废弃物不合理丢弃现象屡见不鲜。土壤污染物的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有些人们将城市垃圾随意丢弃或者丢弃到错误的地方,则会极大的造成土壤污染。比如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使用比较广泛,不仅食物的保鲜会应用到塑料制品,而且因其便携常常被当做购物袋,但是这种塑料制品本身难以挥发以及具有很强的难以降解性,如果人们在使用完塑料制品后,将其随意丢弃或者不合理丢弃,则会对土壤造成“白色污染”,从而间接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

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必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对已经遭受污染的土地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来使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体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

1.污水灌溉要注重科学合理

首先,有关部门要制定出有关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污水经检测后看是否可以排放,来降低生活以及生产用水对农田的污染;其次,工厂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加强工业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最后,国家要积极推广并研究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2.适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首先,国家要注重农药的研究工作,要研究出效果大污染低的农药;其次,要不断提高农药喷洒技术,对农药使用剂量、时间以及范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要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有机肥,来不断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

3.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加强对土壤污染工作的监督

首先,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人们自觉的爱护环境;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其监督和管理工作;最后,要为环保科研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人们参与环保科研设计。

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对已经遭受污染的土地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来使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体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 限塑;根治;时日

Key words: limiting the use of plastic bags;wipe out;time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39-02

0引言

面对大量的日益递增的“白色污染”问题,中国政府于2008年6月1日下达了“限塑令”。至今,长达二年余时间的限塑令,已经极大地减少了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使用,并对人们改变环境意识做出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限塑令”实行后的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思考,仍然是多层面的,仍有“白色污染”的隐忧。符合“限塑”标准的塑料袋一定环保吗?“限塑”究竟限住了多少“白色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和转变?身边还有哪些“白色污染”在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笔者在“限塑令”实行后,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并对某市多个农贸、小商品集市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刚实行时,由于政府查处力度大,各集市执行情况还是很有力度,商贩们都不敢明目张胆使用和提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超薄型塑料袋,因为查处后罚款是一回事,舆论的渲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营销收入,对于小摊贩们也就着这股强劲东风为节省下几只塑料袋的小钱而振振有辞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多数市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塑料工业蓬勃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而并非是不愿花几角钱去购买一只环保塑料袋或购物袋。因而在执行“限塑令”一阶段后,各路商贩们为招揽生意的需要,各色超薄型一次性塑料袋又卷土重来,大有与环保型塑料、购物袋一争半壁江山之势。

在日常生活中,废弃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十分惊人。其中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巷尾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用具等。我国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全年消耗量就达四亿至七亿个,塑料袋的使用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1“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主要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街头、风景旅游景点、水体河道、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刺激人们的视觉,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潜在危害性。

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在焚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如(HCl、HF、NOX、SO2等),而且在燃烧含氯有机物时易产生二呃英(dioxin)毒性很强,对于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其质量问题,给回收利用造成很大的难度。

就目前人们的思维定式而言,主要还是“视觉污染”问题,对于那些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2面对“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措施及其态度

面对大量 “白色污染”的困扰,世界各国在抵制中都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在欧洲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手段应对“白色污染”问题,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美国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使用。官方采取的这一立法举措,应对“白色污染”收效显著。如果商家不想被处以经济罚款,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该市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和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垃圾填埋问题。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从2007年4月开始举办每月的首个星期三“自备购物袋日”活动。

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用于制止“白色污染”的问题。如法国政府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实施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的实施,则是从2008年底前开始执行的。

在我国,自2008年6月1日颁布“限塑令”以来,针对如何治理“白色污染”问题,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①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已有章可循,广大群众也希望尽早根治。②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轻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③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④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⑤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强调再生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3全民行动,根治污染

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随着对白色污染根治力度的加大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有待于科技挖潜。而采用淀粉基降解塑料,在降解后残余的碎片中,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如上海市曾对一次性废塑料袋有偿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响应号召,明令禁止厂家生产厚度在0.025mm以下的超薄型塑料袋,从源头抓起,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采取政府与民众共同监管(生产―市场―消费)这一环节,抵制“白色污染”,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第三继续倡导3R运动,对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中国政府在下达“禁塑令”后,同时要求各超市不得再向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袋的这一举措,深受“绿色和平组织”“守望地球组织”以及其它环保组织的欢迎,借此之机,全国上下打一场根治“白色污染”的人民战争。

拒绝白色污染任重而道远。一只塑料袋值不了几个钱,当人们习惯于花小钱得方便后,塑料袋的使用率就很难降低。因此,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关键在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限塑”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环保理念,把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白色污染”就会从我们身边消失,根治时日将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6)

0.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们对于粮食的产量历来十分关注,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增加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人们对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而且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大量的农业垃圾被随意丢弃,导致大片土地和水体、空气被严重污染,而且这种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可见对农业面源污染采取防治措施,以免这种污染进一步恶化,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1.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1.1农药的大面积过度施用

为防治各种草病虫害,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类繁多的农药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而且随着草和害虫自身抗药性的不断增加,为达到杀灭的效果就必须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大多数的农药具有高毒、残留性强、不易分解的特点,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大量的非标靶生物遭到杀灭,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农药的喷洒导致大片土壤受到污染,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被大大降低,因此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不断减少,农药的富集使土壤的污染程度越来越恶化,同时粮食、果蔬等上面残留的农药也给人们的健康带去威胁。

1.2化肥的大量使用

氮、磷、钾等元素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元素,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在我国大部分农业主产区均长期使用化肥,这些化学肥料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带来隐患,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下,导致仅有少量化肥被农作物利用吸收,而大多数的化肥则流失到土壤中,由于其与土壤中的成分不协调,导致土壤的酸化和面层板结等现象,造成土壤肥力的不断消失,在土壤肥力下降的情况下,要想达到预期的产量,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化肥,造成越使用越污染、越污染越使用的恶性循环,大片农田因此不再适合耕种。除了对土壤的污染外,由于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通过土壤缝隙的扩散作用导致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在饮用水水源地容易造成饮用水中氮、磷、钾等成分的指标严重超标。

1.3农业垃圾的无组织排放

为保持土壤水分、抵抗干旱以及提高地温,地膜覆盖技术和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在我国很多地区得以不断发展,据调查,在1985年我国的地膜覆盖面积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地膜或塑料大棚的材料均是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由于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在农作物收获后这些地膜被留置在土壤中,残破的大棚塑料被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环境,而且塑料薄膜埋置在土壤中会否造成土壤中塑化剂超标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除了农业种植中的垃圾污染外,在农业养殖过程中垃圾的无组织排放现象也普遍存在。随着农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中禽畜粪便、养殖污水、屠宰废水等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增加,由于农民环保意识的淡薄,重产出轻治理的思想使得大量的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大量土地、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农业养殖是导致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含量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2.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过于薄弱的现实,为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从业者环保意识首当其冲。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将法制观念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传递给农民,提高其法律意识;其次,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对于农业面源污染要查源头,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再次,要改变农业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想,力求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并且“谁污染、谁治理”,使农业从业者充分种植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

2.1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

适当的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无论是对农药还是化肥来说使用都应当适量化、科学化,加强对使用的监管力度,使农药化肥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首先,应当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用低毒、残留率低的无公害农药取而代之,提倡发展和使用生物农药,并制定科学的施药计划,为降低杂草和害虫的抗药性,应当以几种不同成分的药交替使用。做好农药市场的监管,严禁违禁药物流入市场。

其次,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施肥之前首先应当对土壤成分进行检验,作为施肥的参考,提倡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多施农家肥,少施化学肥料,以充分保证土壤自身的肥力,要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用量,最多不超过每公顷400kg,施肥应当深施,防止土壤出现板结酸化,并采用底肥、口肥、叶面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效率。

2.2发展生态农业

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只能尽可能降低面源污染的影响,很难完全做到无污染,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科技手段,并最大化地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例如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利用科技手段来替代喷施农药,目前已经研究可行的措施有:采用超声波技术模仿雄性害虫的声音,吸引雌性害虫实施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害虫进行诱捕和消灭;保护并充分利用害虫的天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目前发展生态农业的成本还较高,尚且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优势,因此后续工作就是要降低成本,实现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消除由于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因此一定要认清现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扩大,将污染带来的危害降为最低,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将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广州市;固体废物;二次污染

1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1.1广州市工业废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急剧增加,组成成份日趋复杂。200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233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占有1400万吨,该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总量虽接近1000万吨,但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废物处置需求,设施建设普遍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二次污染严重。

1.2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黄埔区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又给当地的居民群众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为令人吃惊的是,已开场10多年、并计划将于年内关闭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其污水处理系统至今还处于调试阶段,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广州市有毒化学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每年的危险固体废物产量约为2万吨,废旧电子电器12万吨,废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32万吨。其中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只有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3家,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达标率只有40%;大量的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广州市白色污染现状

广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称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亿~30亿只,大量弃掷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纪广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万吨。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无法再生的石油资源,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它埋在地里会使土壤劣化,焚烧处理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而成为灾难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被列为我国环保治理的三大重点。因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时间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决它的污染问题被称做百年难题。

2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对策

2.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对策

(1)冶金废渣的治理对策。

①高炉渣:高炉渣的产量随冶炼技术及矿石的品位不同而变化。高炉渣属于硅酸盐材料。它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点,可供广泛应有,国内对高炉渣的应用都很重视,美、英、法、日本等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100%,甚至出现了很多专营高炉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厂。我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85%以上。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高炉渣可分别被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和膨胀矿渣等几类主要产品。

②钢渣: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包括转炉渣、电炉渣等。炼钢过程中的排渣工艺,不仅影响到炼钢技术的发展,也与钢渣的综合利用密切相关。目前,炼钢过程的排渣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种:冷弃法;热泼碎石工艺;钢渣水淬工艺;风淬法。

(2)化工固体废物的治理对策。

①对硫铁矿烧渣,应根据其含铁量的不同确定其用途,铁含量高的应回炉炼铁;低铁、高硅酸盐的硫铁矿烧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铬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炼铁熔剂。在冶炼过程中铬成为金属进入铁组分中,可彻底消除六价铬浸出的危害;根据铬渣在高温下能还原成低价态无毒铬的原理,可将铬渣掺入煤中用于发电、用铬渣作玻璃着色剂或钙镁磷肥和铸石。还可利用碳对铬渣进行干法还原除毒;用电解法处理铬酸、生产铬盐精、回收原理含铬硫酸氢钠等。

③烧碱盐泥可采用抽滤、沉淀过滤法进行处理,或用于制氧化镁等;含汞盐泥可用次氯酸钠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烧法进行处理,并回收金属汞。

④电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种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还可用来生产氯酸钾等化工产品。

⑤其它化工废物,如,磷渣可烧制磷酸;甲醇废触媒可生产锌-铜复合微肥;溶剂厂母液可生产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废渣制硫酸铜等产品;胶片厂的废胶片和废液可回收银。

2.2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对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选址时遵循的原则是: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上风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飘浮扩散和渗漏。

②对填埋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随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土壤。

③垃圾场表面覆土和排气管网设置。

(2)堆肥法.

堆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生活垃圾-分类-破碎-发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装-出厂。如果是生产一般堆肥,则在发酵工艺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产有机复合肥,则在配料工艺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机复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广州市的固体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处理。

(3)焚烧法。

广州市现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烧厂——李坑垃圾焚烧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是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25亿元。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垃圾1040吨,占目前广州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的约1/7;该厂年发电1.3亿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广州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别于垃圾填埋场的一大亮点。该项目还是国内第一个采用中温次高压参数的焚烧发电厂,通过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发电量增加20%以上。此外,与垃圾填埋场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该厂在设计原则上尽可能节约用地,目前一期用地仅为3.2万平方米,是兴丰垃圾填埋场的1/10。

2.3白色污染处理方法

①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广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

③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广州市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广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场场底防渗。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厌氧-好氧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电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膜渗析、汽提、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BOD/COD较低而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渗滤液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渗滤液的土地处理包括慢速渗滤系统(SR)、快速渗滤系统(RI)、表面漫流快速渗滤处理系统(ARI)等多种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液量。

(3)填埋气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

②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8)

1.1 管道腐蚀、结垢对水质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pH值、溶解氧等作用,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较严重的腐蚀,产生大量的金属锈蚀物。其次,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这些金属离子在供水管网内达到一定浓度后,随着水的pH值、余氯量等因素的变化,沉积在管道内壁上,造成管道内壁结垢。管道内壁的锈蚀、结垢必将导致水中余氯量迅速减少,色度、浊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当管道内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就会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甚至出现“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沥青衬里可能导致水中苯类、挥发性酚类和放射性等指标增大。防锈漆的附着力极差,一般3~6个月就脱落,尤其是不抗水力冲刷;而且,防锈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铅,易造成水中铅含量增加。水泥沙浆衬里近年来再我国逐步推广,据美国自来水协会杂志报道,如果处理不当,其渗出物也会污染水质。

1.3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微生物的再度繁殖对水质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因为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其产物反过来又会促进金属表面的恶化,形成对管道的腐蚀。

1.4 余氯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污染

余氯虽然能够杀死水中再度繁殖的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但同时又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1.5 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

有时供水系统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会造成水质周期性的或间断性的恶化,如:管网系统的渗漏;蓄水池(箱)的外界污染;用水点处的外部水虹吸倒流;分质供水系统、不同供水系统的相互连通。

1.6 供水卫生管理上的原因

2 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传统的镀锌钢管锈蚀、结垢严重,应该逐步淘汰和禁止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目前新型给水管材有塑料管(如UPVC管、PE管)、耐腐蚀金属管(如铜管、不锈钢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衬里钢管)等几类。其中塑料管耐腐蚀、不结垢,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性能和输水性能,但强度较低;耐腐蚀金属管强度高,但价格高且对水的稳定程度不及塑料管,如长期输送也会出现铜绿、锈水现象。复合管兼有塑料管和耐腐蚀金属管的优点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基于新型给水管材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居住区内供水管道采用复合管,建筑物内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或复合管,DN15mm以下支管可采用不锈钢管。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9)

建筑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含本数)或工期1年以上的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的道路、作业场地内,采用混凝土硬化;建筑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下或工期在1年以内的单位工程,施工现场可采用铺碎石等方式硬化。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稳固整齐的围挡;建筑工程主体外侧使用符合规定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工程施工现场的道路、作业场地内及出口至公共铺装道路间的行车道路按要求实施硬化,工地内未硬化的部分,应采取覆盖、绿化、喷洒等措施;施工工地设置洗车设施,保持出场车辆清洁。

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及时清运;生活垃圾采用封闭式容器,日产日清;施工现场不得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时,不得进行土方作业,同时覆网防尘。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拆迁施工扬尘污染防治

拆迁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的围挡;机械拆除必须辅以持续加压洒水或喷淋措施;需爆破作业的拆除工程,在确保作业安全的条件下应采取预拆非承重墙、清理部分致尘构件与积尘、在建筑物内部洒水、在不同高度设置塑料盛水袋、起爆前后喷水降尘等措施。

拆除施工中的土方作业、建筑垃圾管理与运输、工地保洁等应采取建筑扬尘污染防治中规定的相关防尘措施。

拆除工程完成后,应按照县建设局规定的渣土运输路线、倾倒地点,在拆除后3日内将渣土清运完毕,拆除场地应在5日内设置硬质围挡。

风力达到4级以上时,应停止拆除作业。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3、交通道路扬尘治理

对县城建成区及周边破损道路应及时修补,减轻因路面颠簸造成的物料抛洒和地面扬尘污染。防止路面破损,新破损路面应在1个月内修复。

运输煤焦、砂石、土方、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车辆,应当使用封闭货箱或采用其他方式封盖严密,按照规定线路行驶。

加强县城道路的吸扫和冲刷。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交通局

4、地面扬尘防治

对县城建成区地面应全部硬化,并逐步提高绿化面积。

在实施绿化工程时,应采取围挡等降尘措施;四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土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土地平整后,一周内要进行建植工作;土地整理工作已结束,未进行建植工程期间,要每天洒水一至两次,如遇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必须及时洒水防尘或加以覆盖。

植树树穴所出穴坑土,要加以整理或拍实;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建植,穴坑土要加以覆盖,确保不扬尘。种植完成后,树坑应覆盖卵石、木块、挡板、树皮,或者覆盖塑胶网等。

学校操场中央硬化,推广绿化,操场周围采取绿化、硬化措施。学校操扬推广塑胶跑道。对厂区裸地、单位及家庭庭院、居住小区等不进行绿化处理的裸地,应实施生态型硬化、透水性铺装等措施。绿化产生的垃圾应在当天清理干净。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教育局

5、堆场扬尘防治

煤炭、煤矸石、矿石、水泥、白灰、生产原料、泥土、粉煤灰等料堆,应采用仓库、储藏罐、防风抑尘墙和整体覆盖等封闭性措施。

物料输运和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应采取洒水或喷淋稳定剂等抑尘措施。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篇(10)

为进一步落实《XX市2020年大气、水、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工作安排》及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XX镇全面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XX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秸秆禁烧

XX镇领导高度重视,针对秸秆禁烧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划片、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巡查。包村领导干部及各村对辖区内田间地头、湖泊水系及庄点着火隐患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摸排,利用人工、机械及时清理秸秆、杂草、枯枝落叶,通过深翻、掩埋和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等方式进行安全无害的处理,确保辖区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截至目前,XX镇未被区市县督查组发现着火和黑斑情况。

(二)扬尘污染治理

各包村领导干部及各村积极开展渣土堆场、裸露地面扬尘综合整治,要求所有渣土堆场、裸露地面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对未采取扬尘防治措施的,责令立即整改,实时追踪整改情况,整改不到位的及时协调相关单位予以处罚,确保辖区内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督促南北全村一队渣土堆场落实扬尘防治措施,遮盖渣土2000方。

(三)“散乱污”企业治理

取缔红星二队塑料加工厂。2020年5月22日,XX镇巡查人员发现红星二队有一无名塑料加工厂,无营业执照经营,非法加工塑料颗粒,且存在乱排乱放问题,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立即联系供电部门进行断电处置,要求企业立即停产,并将生产设备自行拆除搬移,目前已整改到位。

(四)河湖沟渠清理方面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春季行动战役,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实施河湖、沟渠等清淤、疏浚、连通、岸坡整治等;开展河湖水域日常保洁,落实保洁人员、责任片区,及时清理水域垃圾及杂物全面清除河湖管理范围内堆弃的生产、生活垃圾,坚决杜绝垃圾入河,并督促各河长、巡河员严格按照河长制巡河制度进行巡河。清理整治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湖沟道。以“清四乱”为主线,解决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镇纳入河长制名录的24条湖沟共65.3公里进行集中清淤整治,保证湖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五)“三减”方面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秸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水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和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计划,加快普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药,全面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循环农业,按照XX市农药化肥减量目标要求,实现2020年农作物化肥、农药、除草剂再减量1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打击力度不够。相关部门执法手段不足,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整治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的现象常会发生。二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镇村宣传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足,村民在污染防治方面知识欠缺,环保意识不强,不能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良好状态。三是制度落实不彻底。在日常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虽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不到彻底的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巡查力度,夯实责任落实

今后XX镇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划片制度,充分利用网格员管理,明确责任分工,构筑镇、村、队三级防护网;镇村巡查人员对所包片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行销号制度,确保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镇纪委制定了问责措施,严促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上一篇: 居家养老的目的 下一篇: 环境工程前景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