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30 09:36:01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广电行业的产业化、集团化进程日益加速,为适应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抓好广播电视行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是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是做好广播电视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而固定资产管理是广播电视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而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基本上都是由事业单位转制后形成的新企业。因此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加强管理部门监管职责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保证资产真实完整已成为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主要要求。但目前广播电视传输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成效的发挥,本文就如何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进行探讨。

一、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企业固定资本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造成的资产管理混乱。二是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计价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对各专业部门已拆迁的设备未及时通知财务计价部门,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调整处理,核减相关资产;三是在建工程项目竣工不够及时,造成与现有资产混淆。四是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重视,不能经常性地进行盘点,导致家底不清,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闲置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处置,账面资产没有真正体现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广播电视传输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自身业务发展从无线到有线、从模拟到数字以及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来看,资产闲置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状。主要是闲置线路网络、已淘汰电子设备等。如何积极盘活资产,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企业面临的资产管理瓶颈之一。

改扩建支出及减值准备计提无确定依据。为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往往要对传输设备进行扩容、对传输线路进行改造,按《准则》规定如果这些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将该支出(即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应将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需要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这个尺度的把握会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经验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二、对广电传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切实盘活闲置资产,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资产特殊性,从固定资产分类看有房屋类、交通运输类、通用设备(包括办公用设备)、专用设备(传输线路用设备)、线路资产、管道资产等。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上述固定资产分类看后三类资产专业性、技术性强需要技术部门的专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实行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重管理的办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执行。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应由一个部门承担,它可以根据业务分工,安排相关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属性,承担固定资产的实物归口管理职能。即资产管理部门为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它可以按资产分类安排行政部门、技术设计部门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完成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加强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从固定资产新增开始把好固定资产管理关。固定资产管理应以财务为主导加强纵横向之间的联系,及时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确保固定资产账一致。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果。

(二)为了提高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建议闲置固定资产应在系统内调拨使用,固定资产的调拨应由其使用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经过公司相应的内部审批程序后方可进行,同时应做好调拨记录,规范管理。对一些不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已淘汰企业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地出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将收回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去,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奠定基础。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2)

《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劳动资料,列为固定资产: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规定,主要优点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绝大部分只规定一年以上一个标准,可以不因价格变化引起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调整而调帐,比较规范,同时也接近国际惯例。

二、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影电视行业作为新兴的传播事业,自从诞生起发展异常迅猛。与其它媒体相比,电影电视行业的存在和发展依赖着重要物质——摄、录、编及发射等设备,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固定资产”电影电视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即:重装备、高科技、高消耗、高投入的事业。若没有上述设备的投入,就无法进行工作。为此,要高度重视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电影电视行业一般把宣传工作作为重点。这是因为宣传的优势是传播信息直观、快速u比如:新闻事件、文艺节目等信息,一旦播出,立刻会撞击人的视觉和思维,形成各种理念,引起社会信息流动,这是电影电视行业发展之快的根本原因所在。一些电影电视行业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虽然加强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徤全了财务制度,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却出现了空缺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及清理盘点、报废报损等环节均无明确的制度约束。缺少实物登记账卡,资产领用没有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责任不明,资产流失严重。具体来说,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不完善

早在1991年,广电部、财政部和国资局联合下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这对当时加强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的并入,固定资产规模大为扩张,加之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电视行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内容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1年的管理办法己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一些电影电视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虽然加强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徤全了财务制度,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却出现了空缺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及清理盘点、报废报损等环节均无明确的制度约束。缺少实物登记,资产领用没有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责任不明,资产流失严重。

(二)机构不徤全,职责不明确

现在,固定资产原值达千万元以上的电影电视行业比较普遍尽管管理内容浩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却很少有电影电视行业为此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基本停留在简单登记反映阶段,“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等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单位只是在技术部门或后勤部门设一两个人兼职管理;还有的索性就把管理交给了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在账面上进行管理,但财务部门缺乏对实物的监督。多数电影电视行业的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实物多由使用部门负责,虽然单位内部也规定一年或定期双方核对一次,但实际上很少执行。形成“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的局面,对资产的管理形成真空。凡此种种,致使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半真空状态。

(三)基础管理薄弱,账实不符

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缺少固定资产购建统一规划,不编制年度预算,即使有预算也不认真执行;添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有的虽建立了卡片,但规格、型号、编码、建造单位、存放地点等不是没有就是不全;固定资产维修、更新等基础资料基本空白;资产存放随便变更,人员调动不办理手续;个别自制固定资产在费用列支后不办理入账手续、部分赞助或活动充抵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没有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不办理报废核销手续,造成固定资产只有增加没有减少等,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几年,各地电影电视行业加快了硬件投入,有的设备己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虽然增加、更新设备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如何合理配置,做到既保证事业发展,又不浪费资源,又能节约资金,却很少有人研究。因而重复购置、闲置不用设备的现象屡有出现,既浪费资源,也造成设备运转低效u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制度,在电影电视行业己经普遍建立起来了,但是,由于认识不深和客观条件不佳(如缺少库房、设施等)使这些制度或不徤全或不科学,加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造成设备使用无度,非常规性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浪费了国家和集体资财。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损坏、落后等原因而淘汰是正常的,但亦应有管理制度u损坏、落后均须由专家确认;非正常损坏应追究责任,淘汰有报废、变价出售、调拨之分,有了明确的制度,才能不浪费国家资财,并能做到有序更新,保证事业发展。

三、完善和加强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徤全管理机构

制度是管理的行为规范,是管理的理论指导,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1997年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1998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提供了许多依据。在管理规定中,应结合电影电视行业的特点,明确固定资产概念、标准及分类,对固定资产登记、核销、清查盘点等基础工作分别做出具体要求,以满足和适应管理的需要。同时,为达到全方位管理的目的,还要制定完善电影电视行业专用设备以及网络资产、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图书音像资料等一系列具体管理办法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原则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徤全管理机构u管理机构是实现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管理责任重大。应根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管理体系。归口管理,是指在专职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由分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由使用部门负责使用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分级负责,是指专职部门、分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在明确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权利和责任,对专职部门、分管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制定各自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建立起以专职部门为中心,分管部门为连线,使用部门为终端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体系u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最终目的是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做到物物有人管,层层负责任。

(二)彻底清理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实情,弄清该行业各类资产的详情

在没有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前,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本情况是比较混乱的。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所以各类资产也就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分类,也没有立案,谁都难以说清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实情。而现在却不然,所有设备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从国产到进口都建立了档案资料,并输入计算机。这样可以随时提供各方面资产的详情。譬如要了解摄录机方面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很快查出并打印出有关摄录机方面资料的清单。清单上能很详细地列出各种型号摄录机的数量、购进日期、价格、使用人员、库存等详情。一张清单就能对设备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以及在制定财务政策时,提供一份非常有效的参考资料。

(三)防止资产流失,更加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使用价值

电影电视行业作为一种高科技媒体从节目的制作到最终送至用户,各种设备量大且贵,而设备器材从购买到使用直至报废的过程中流动性很大,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随着使用人员的变更及设备的流动,有的设备不是损坏,就是下落不明。特别是那些体积小、价格贵的设备就更易丢失、损坏。更谈不上统一调配、合理使用了。自从施行了固定资产统一登记管理制以来,由于制度严格、赏罚分明,所有使用和保管设备的人员都能对其倍加爱护,丢失、损坏等现象就较为罕见。这样就大大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多设备都经常处于优良的状态。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3)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工作的基础,是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医院固定资产通常占医院总资产比重的60%以上,是医院建设发展规模的重要标志,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医改背景下,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损失通过提高药事服务费、政府投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方式进行补偿。因此,在不降低医院医疗水平的前提下,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运行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公立医院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重视购置轻视调配、重视大修轻视日常保养、重视大品牌高尖端轻视适用性、重视投入轻视经济运行效率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规章制度认知欠缺,执行力不够

大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不及50%,从业人员学历、素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欠佳,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领悟程度、执行力不够,人力资源部没有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或陈旧,不能很好地适用信息环境下精细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

(三)固定资产未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造成账实不符

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造成账实不符;以Q医院(Q医院为区域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有四个分院区)为例,学科调整、病区调整导致固定资产的搬迁转移而未进行及时的备案登记导致账实不符;科主任护士长换届更换时未进行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等导致固定资产盘点账实不符;另外,固定资产数量种类繁多,而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做到兼顾四个院区二百多个科室的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有一定的难度。

(四)固定资产的购置,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

固定资产投入的可行性分析,资产的购置金额、使用年限、年折旧额、年经济运行数据、科研用固定资产的科研论文课题及专利技术的数量及质量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就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可能存在浪费、闲置。有不少医用专用设备价值高、操作难度大,需要配备专业技术操作人员,盲目购入固定资产而技术人员不到位导致了资产的高端功能浪费。有些专用设备购入后,因申请不到物价部门的收费代码而无法开展项目,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集团化办院的大型三甲医院,分院区办院、科室设置多,存在某个科室缺少专用设备而其他科室利用不上固定资产闲置的状态,盲目的购入固定资产会导致医院资金流的浪费及固定资产的闲置。

(五)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混乱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可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其中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不计提折旧。医院的设备分属医学设备处管理、新建的房屋建筑物分属基建部门管理、消防及相关设备分属安保部管理、交通工具等分属医院办公室管理、水电暖设备等分属后勤保障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账务处理。同为医院固定资产,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存在着管理标准不统一、不全面,对资产的业务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也不协调、不全面、不一致。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提升医院管理者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形态

院级领导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投入产出、报废销毁等,重视固定资产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重视专用于科研设备的科研论文、课题、专利的质量、级别、数量等。认识到固定资产有效的精细化管理能从源头减少医院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从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升医院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般有院长、总会计师、财务部及国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等重大决策。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主要有医学设备部、后勤保障部、安保部、医院管理办公室、基建部门等,负责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牵头组织论证等工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应制定全院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转移、报废等审批程序,使得各个对口的资产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统一的制度保障之下,资产的清查、盘点、报废等工作都有统一全面一致的流程,有标准化的办法,统一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要有有效的可行性研究

医院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专用设备通常价值很高,专用的CT都在千万以上,手术用机器人设备价值可能上亿元,购置昂贵的机器需要提前培养专业高端的技术人才,如果人员素养能力不能适用高端机器,购置的新机器新功能不能开发利用,造成机器的闲置资金流的浪费。因此,公立医院购入新的医用设备固定资产需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论证开展医疗活动资产购入后的经济运行效率、效益;开展医用科研教学固定资产的科研论文、课题、专利技术等产出率和质量等。另外,要提前配备专业的高层次技术操作人员,以防高端设备的高端功能闲置。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要针对拟定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院内排查,尽量做到院炔煌科室之间的调剂,将现存的闲置固定资产转移到有需求的科室,做到物尽其用。公立医院的物价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物价部门的文件,新购入的设备开展医疗活动收费需要新的医用代码,需要在可行性分析调研阶段提前安排业务代码申请,以确认能否开展此项目,避免高价购入固定资产后,因申请不到物价代码无法收费而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提升工作人员素养,提高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有高素养、学识、学习创新能力的工作人员完成。首先,公立医院要加大投入引入专业人才补充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队伍中;其次,固定资产管理员有着明确的岗位职责目标,按照岗位职责完成日常工作;最后,要进行日常的学习与培训,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员养成培训学习常态化的传统,从而更好地适用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转变及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借助计算机信息化工具,为固定资产建立唯一扫描编码,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唯一扫描编号入账登记、分类。固定资产部门的转移不影响编码的唯一性,保证了资产的唯一可识别性。将固定资产的唯一识别码能在医院各个子系统中进行识别。医院的固定Y产管理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财务系统子系统、绩效管理子系统、设备保修子系统等对接,能共享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数据,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单台固定资产的投入、收入、人次、科研论文课题的数量、科研论文课题专利的级别、维修频率、维保费用等,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的管理。

(六)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

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体现在全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进行收入、人次、科研论文课题的数量、科研论文课题专利的级别、维修频率、维保费用等分析,固定资产的报废要进行残值上缴及系统报废等工作。绩效管理部门要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设计考核的标准与指标,从而能动态的监控、考核整个流程的固定资产管理执行情况,进而查找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

三、小结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管理。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运营、维修保养、转移、报废的全流程进行跟踪、分析、考核,利用信息化手段各科室各职工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动态的管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比重大、价值高且数量种类繁多,只有有效地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降低公立医院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益效率,提升公立医院综合竞争力,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医院竞争力和社会服务效力的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斌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5,(9):58-60.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16-02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物质保证,也是教学办学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为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在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全面规范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是每一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现阶段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管理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比较重视对资金等的使用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投资建设而成。学校无偿使用固定资产,不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另外,一些高校领导只重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而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应有作用,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是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但目前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即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实施。比如在目前各大院校的设备采购中,存在盲目性,没有采购计划,各部门采购都是从本部门的教学要求出发,这就导致设备的重复购置,不能资源共享。甚至有些部门为了完成预算指标,采购些不需要或不会用的设备,设备使用率低,设备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就是目前示范院校资产的大量投入,一些院校在设备采购中,对已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严格按流程进行;未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则未必执行询价、公开招标等相应程序。还有一些院校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也是走走形式,对盘点结果也不追查原因,盘盈设备也不进行账务处理;对盘亏设备也不做相关报废报损处理。在平常的报损报废处理中,也没有相关鉴定部门的意见,直接进行账务处理。

3.固定资产软件的使用不乐观。目前在山西省各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使用北化软件,就是便于各高校完成实验室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上报,以及便于学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但个别高校只应付上报工作而忽视软件的其他管理功能,例如固定资产标签、卡片等不能完善。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为了上报高校计算机上固定资产都管理得好,而实际上那些需要报废的、转移的等功能都用不上。

4.资产处置失控。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评估,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学校教仪器设备的总价值,经常把实际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仍然存在,实际已经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而在部分高校,资产报废报损不作技术鉴定,处置不申报、不评估,处置收益不按既定程序进行管理和使用。

5.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员素质不合格。有些高校的人事部门不考虑资产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和特殊性,随意调配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交接不及时。再有些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由老师监管,这都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有好多高校,把ISO9000认证列入学校的内部管理中。通过ISO90000认证,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更加提高,引入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使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例如,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购置流程、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等。目的是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按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注意本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和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2.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高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资产管理的前提。也是高校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高校可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清查,在清查中,可及时了解设备的状况和使用情况,同时也可暴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可以使资产管理者准确掌握学校的资产总值、仪器设备的数量,准确地为学校评估、教育部门等提供真实数据,也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3.提高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热爱资产管理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精业务,严制度,高效率,逐步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快速高效的要求。同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力求稳定,不要随意调整管理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非专业的人员到管理岗位上,以保持这项工作的连贯性和专业性,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4.加强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示范院校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例如实验室实行网络化管理,我们把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账等数放在网上,供老师和学生查阅;每年把定期检查的仪器设备账、物、卡,新增报废的数据放在网上,提交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维修费用等数据。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为学校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这也是当前固定资产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高校主要资产之一,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必要的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范围。要有精干的专业机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以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防止资产流失,为高校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娄玲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惠州学院学报(社科报),2010(8)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5)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高校内部房屋建筑、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和生活设施等,其数量和价值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学校合理的计划安排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可以用尽量少的固定资产投资来保证或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等办学模式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2014年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高等学校有必要分析和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从而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

一、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 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视对资金使用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一些高等学校领导只重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而忽视了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从而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应有作用,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有必要的。

第一,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地保证高校资产完整性。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相应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管理,才能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第二,加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高校开展教学、进行科研和生产等各项活动,同时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在整体上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固定资产在高校内流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科研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管理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对策

1、建立高等学校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科学设置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体系:宏观控制部门、二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微观管理部门。首先,高等学校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合理配置管理人员,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强化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其次,高校资产管理应编制一套完整的从资产购入到处置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预算资金分配、定价机制、固定资产验收、付款、使用、报废、处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保证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高等学校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形成“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管理统一、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局面,实现不相容的管理部门职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配合,为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最后,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固定资产管理全面纳入到校园信息化管理体系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通畅的信息传导机制,通过实施动态跟踪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由定向管理到定量管理过渡,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配置,实现各个职能部门所管理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2、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验收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验收工作不仅是一项检验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法律性、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严控固定资产验收环节,不仅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而且可以维护高等学校经济权益,切实提高高校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固定资产验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固定资产验收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固定资产验收工作的质量。构建符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内部治理体系,将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验收入库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有效的手段真正做好固定资产验收工作,规避各种风险,确保固定资产在高校保值增值、不流失。

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后勤部门、基建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实验实训管理部门、教学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组成具体的项目验收小组来实施。验收小组对购置资产的种类、 数量、 规格、 质量、 技术参数等进行检查, 并逐一与购置合同中进行对比, 还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参数事项相应的测试,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让固定资产验收工作过程制度化、流程化、透明化。为了保证资产验收的专业性,应建立起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资产验收专家库,针对验收项目的特点可随机抽取参与验收的专业人员,对于重大项目的验收,可以经过一定的程序聘请校外的专家参与。高等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资产验收入库工作中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监督制度、回避制度、验收合议制度、追责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

3、完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环节薄弱,导致“家底”不清,帐物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检查和盘存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和盘点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由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组成专门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全面盘点固定资产检查和盘存,加强实物管理,严格做到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在盘点之前资产盘点小组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摸查,做好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并且制定完善的盘点目标和任务,确定小组分工和盘点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办,确保固定资产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

首先,高等学校在进行实地盘点工作之前,应准备好分类及盘点明细表、固定资产盘点标识卡、使用方向证明资料,规划好盘点的时间、路线、先后顺序、分组情况,以及对毁损、报废等存在重大变化情形的内、外部会审小组或鉴证小组的组成及议事程序及工作底稿。其次,在进行资产清查时,对盘盈、亏的固定资产,必须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要求的管理权限,批准后进行处理。最后, 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对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地强业务知识和学习能力,提高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盘点业务水平,增强盘点人员的责任心, 促进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最大的实现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亚梅.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刍议[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3)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6)

2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基于RFID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和管理应用层等系统组成。具体为:(1)数据采集层:该层包括粘贴于固定资产上的RFID标签,以及资产管理员采集数据用的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可读取RFID标签中的固定资产数据。RFID阅读器采集的所有数据必须先经过数据采集层过滤之后再传递给数据库层,以达到减少数据库的冗余数据和减轻管理应用层负担的目的。(2)网络(数据库)层:数据库层可采用SQLSERVER等数据库系统实时准确地保存大容量的数据。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库层可通过目前各城市非常普及的WiFi无线技术建立联系,实现网络共享。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数据库层设置数据安全和备份机制,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不慎遗失等情况发生。(3)管理应用层:管理应用是系统主要的应用展现层,可实现和管理用户的直接交互功能,包括系统管理、RFID标签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查询统计等等。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7)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实验用具、图书等) [1]。固定资产是中小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中小学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期良好和安全的使用状态,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普遍重视,鼓励办学教学,中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过于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以来成为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只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提高其使用率,减少资产流失,才能更好的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思想落后

中小学校作为我国非盈利性组织之一,其固定资产是由国家拨款购置或者调配的,属于国家资产,由于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对这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淡薄,一些中小学通常只是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匮乏,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提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有的地位,甚至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相关负责人的思想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重引进轻管理,头脑中没有固定资产管理概念。例如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包括学校各种设备、实验室、器材等经费都有一定的额度,许多中小学对于资金的争取,积极性很高,而一旦转变为资产,认为属于自己单位的了,重视程度明显衰退。一些具体分管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知识储备不足,业务能力欠缺,平时又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导致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二)管理混乱,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

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混乱,导致一些固定资产账面不真实,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入账且不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或报废以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一直保持不变。但是我们知道,一项固定资产在购入后,其价值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技术进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而减少,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已经不是购入时的历史价值,从而固定资产在账面上无法反映其新旧程度和现值[2]。另外,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与财产物资不分的现象,如在一些学校将部分低值易耗品(如化学试验中的烧杯、试管等)也列入固定资产项目,进行登记,从而造成财务会计账面固定资产总值中存在着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出现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情况。一些学校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不及时,如有些固定资产早已遗失或者被盗,一些房屋与建筑物已拆除,而学校对这些固定资产却长期摆在账面上不予处理,不及时上报,导致账实不符。

(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对绿化资产的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没有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如目前很多中小学不注重一些专用设备很难与一般设备严格相分别,在采购计划于审批环节不够严谨,重复浪费现象严重;资产清查工作不重视,进行不得力,大部分学校很少认真清查好学校固定资产。尤其是对于绿化资产,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小学对于固定资产的内容理解局限于学校的教学大楼、办公楼、宿舍楼、教学设备、图书、办公用具、运动机械等这些常见的固定资产,但是对于校园绿化资产却存在一个严重的缺漏,校园里的林荫道、盆栽、花园、植物园、果树等,这些其实都属于学校固定资产的一部分,由于它对学校产生的是一种无形的非经济效益,导致很多学校领导不予重视甚至不把这一绿化资产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范围,每年校园新绿化面积、植被保护、盆景更换、草坪护理等绿化费用支出从申报、核查、审批、财务报销等各个环节的严谨性不够,绿化资产管理的各项手续、程序混乱,甚至不知道该把绿化资产如何归类。

三、加强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策分析

(一)规范管理,做好资产核算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中小学应按照相关规定及学校具体情况设置好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对于购入的资产要按照规定要求判断是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如其是属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还是专用设备,只有判断准确,才能保证核算无误,要严格区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例如学校各个科室保管员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固定资产小卡片,凭入库单、出库单、报废单等对各项资产数量及金额进行登记。对于学校所接受捐赠的资产要采取入账的方式做好记录,同时对于每一笔捐赠的来源、如何使用、用在哪一方面、谁负责等都要严加监管,确保资产的流向明晰,保障以后做账有根有据,防止捐赠资产的无故流失。重视并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有效管理和利用,优化学校办学资源效益。

(二)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各中小学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从提出购买申请到保管、领用、报废回收,都应当有章可循,手续完备,同时学校内控制度不能停留在“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制度流于形式,而要对固定资产有实质的管理控制。如对于固定资产(比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从购买申请到报批、论证、购置整个环节中,设置不同人员进行核查审查工作,且注意他们的职位应该互不相容,根据整个环节来设置固定资产要有专人保管,具有一定稳定性及连续性。对固定资产的领用要进行严格的登记手续,不能有借无还。另外,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要先进行科学论证,确定其为已报废、无法再投入使用的资产,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需要提交说明这一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年限、现状等,申请报废,财务核实无误,从账上核销这一固定资产,同时做好记录,留存资料,进行最终回收处置,这些程序要符合相关法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换、调拨等,都需按照相关法规程序严格进行。另外需要加强对于绿化资产的重视与管理,每一学期开学,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及校园绿化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本学期绿化工作绿化费用管理、校园植被保护费用、草坪保养等各项绿化费用支出预算,并把它们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从而对校园固定资产内容不断完善及提高。同时,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也需相应加强监管力度。

(三)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责任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固定资产都是国脚拨款购置或者无偿调拨使用,学校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从而难以形成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管理意识。中小学校要要改变这种国家拨款、与己无关的错误意识,转变重钱轻物、重引进轻管理的思维观念定势,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视为学校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合理使用原则下,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还要注意其可持续发展运用,确保资产效益。学校相关领导要经常组织、监督和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协调。另外,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选配责任心强、廉洁奉公的人员担任管理工作,设置好岗位和编制,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由国务院、广电总局牵头规划的覆盖全国各地区范围的电视台、无限传输部门和有限电视网络公司。二十世纪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极力推进广播与电视的联合、有限与无限的合并,广播电视行业向着集团化慢慢奠定基础。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有限电视用户总数达到了2.55亿,数字化率突破了82.76%,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也达到了1.45亿,给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近几年来,随着广电行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各级广播电视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固定资产管理对广电事业发展的意义及难度均在不断上涨。因此,为了保障广电单位资产安全、降低资产流失率、加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与社会的双效益,如何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前广电单位管理改革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一、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的问题。随着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电单位内固定资产的购置成对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实上,由于广电单位的事业单位属性,其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上的短板,确实存在着盲目采购、缺乏必要控制的现象。例如,一些广电单位财务部门由于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和成本控制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单位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各部门固定资产的购置在管理上存在松散的现象。一般,向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通过报告形式提交相应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再由领导审批拨付后,财务部门只根据领导批复的结果进行资金的划拨,固定资产在购置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在这种固定资产购置形式下,广电单位各部门之间时长出现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部门资源限制、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对广电单位整体的固定资产清算、核查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2.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的问题。当前,广电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引发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市场存在登记不明确、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问题,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管理脱节、责任推卸等问题导致了固定资产使用上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给广电单位资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3.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问题。在固定资产购置时,由于管理上不严格,财务部门就存在资产入账不清的问题。因此,在后期固定资产调配、处置过程中,没有入账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调配状况就难以得到明晰。同时固定资产账目管理的混乱还给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但存在固定资产登记上账面的亏空,同时由于各部门人员流动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上的责权不明的问题,提升了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计算损益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给资金和资产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二、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广播电视行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国家公益事业性质的文化性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确实还存在这一定认识上的不足。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就形成了当前广电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没人管的现象。尤其是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有人使用、无人管理和各部门间固定资产相互挪用却没有响应的借调记录的情况十分常见。造成这种为题的原因更多在于当前广电单位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方面重购置、轻管理,很少对采购的设备和器材进行合理的规划、登记、管理和分则,造成了内部固定资产产权和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财务账实不符的存在,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硬性制度标准。目前,各级广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着相关管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层广电单位中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用、处置、核销等环节没有单独的部门进行管理,其管理职责同属财务部门。由于缺少了相关硬性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固定字串管理工作中很难做到有效的物尽其用和资源共享。因此,广电单位内固定资产中存在部分购置多年却无人问津的器材和设备、损坏却没有进行维修便直接报废的器材等,不但导致了广电单位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也给资金、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3.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陈旧。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中管理方法陈旧是当前广电单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首先,在固定资产的认定上,一般是按照设备单位价值500及以上,专用设备800及以上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认定。但有些被认定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例如一些广电单位中有线电视供电器、光放大器等设备,其使用年限和损耗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都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基础也相对薄弱,导致了固定资产在实际的认定和核算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同时,由于广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同财务部门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在调动过程中对相关资产的清算和工作的移交中常常出现失误等问题,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清理工作困难重重。

三、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及财务人员的相关处理能力。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首先要做好广电单位内的固定资产管理宣传与管理意识提高的工作。首先,从领导者的角度,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相关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组织并安排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强调和宣传等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广电单位全体职工对日常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熟悉并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和各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按照实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认真完成相关的工作。同时,并积极参与广电单位举办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与经验交流会议等,不断增前自身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项问题。2.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相关制度体系。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广电单位应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建立透明、规范、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做好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的入库、出库、调用等方面工作,同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在查明原因并进行报废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妥善处置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报废工作,逐步引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各级广电单位每年的固定资产清场和盘点工作,保障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共同核对和清账工作,从而保障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降低资金风险。3.引入先进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这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传统的依靠人工和手工的核算工作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为了强化广电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借助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现有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分类、管理项目和目录方式,逐渐建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类目、责任和考核评估管理的统一,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研所资产规模,尤其是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固定资产调节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科技事业和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科研所必须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本文从资产清查环节入手,结合2016年财政部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科研所资产清查的情况,探讨强化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科研所固定资产的特点

科研所固定资产与一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主要是:

(一)非营利性,公益性

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绝大多数是科研项目投入时购置,符合科研项目实施和开展研究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非盈利性。

(二)无偿性

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资产多数通过国家财政资金、项目经费投入,资产的产权归法人单位,科研人员无偿使用于科研事业。

二、资产清查环节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是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所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入项目经费的形式购置,项目研发人员是设备的无偿使用者,科研所管理者法人产权意识薄弱,认为“谁购置,谁使用,谁管理”,而科研项目组或研发人员的关注重点在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不会主动共享固定资产。管理者未能充分发挥协调管理、集中调配、处置、共享的管理职责,资产重复购置、更新快、利用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完善

资产清查中发现,很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固状态、使用人与账面登记不符现象非常普遍,固定资产的登记信息都是申购环节记录的信息,使用环节使用人变更,设备转移、损坏、资产价值变化等日常管理不完善,而且固定资产闲置和毁损较多,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统一管理处置。

(三)管理系统“数据孤岛”,不能有效地共享

目前,科研所账务系统一般都有设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省级财政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政部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三个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对应接口,系统数据库框架模型不一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地实现共享数据和交换数据,形成“数据孤岛”。资产清查,报送的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也只是反映过去某个时点的数据,固定资产数据数据滞后,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而且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主要都是科研所管理人员录入固定资产申购环节信息,使用人没有信息系统登陆权限,未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产转移、使用人变更等日常管理信息变更,科研所也也无法有效地通过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

三、强化固定资产清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科研所应当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将资产清查常规化、制度化,而不是财政部统一清查任务下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才进行清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应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于清查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归属。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管理部门,单位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二)加大资产清查出现问题惩处力度,规范资产日常管理

加强资产申购、使用、变更、调配、处置等日常规范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各环节各部门职责,各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应加大惩处。尤其要重视资产变更、调配、处置环节。资产变动时,使用人应及时上报资产使用状态变更、使用人变更等情况,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才能及时了解闲置和损害资产情况,统一调配和处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构建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管理过程,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人、使用状态等都是动态变化的。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应当构建“中央-省-市-县”纵向统一、“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使用人”横向统一的大集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横向方面:使用单位的内部使用人、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申购、领用、资产转移、资产钐变更、资产调配、资产处置等管理流程。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大集中系统实时了解和监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纵向: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和监控各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可以通过系统上报汇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形成、 领用、使用、变更、处置、审批全过程进行痕迹管理、动态监控、统计汇总、绩效考核。

总之,自上而下的资产清查制度化、常规化,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构建大集中信息系统,能全面提高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丽霞.基于绩效视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2-124.

[2] 颜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31-233.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篇(10)

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重视力度加大,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者虽然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许多问题的凸显,将不利于国家财政资产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感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更好的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衔接于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

事业单位为了履行职能,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通过财政核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购建、无偿调入等形成并占有,使用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资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存量资产,确确实实将年度预算落在实处,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好前期基础。

2、规范性与标准性原则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包括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具体管理办法,其次在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制度并比照标准,实行规范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实施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配置、使用、处置、到上报资产管理信息,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自始至终,立足于全面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4、效率性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效率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配置、使用部门资产,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率,成为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

5、信息化管理原则

摒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改进工作,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尽快适应财政部、国家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财政实现系统资源共享,以及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单位领导只重视本单位的业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这类支持性工作。单位领导认为做好业务,所需资金向国家申请,其实这样的理解很狭隘。国家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而国家要支撑的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是无限的,如果不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如果全国所有的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如此考虑,单位的业务又能走多远呢,这将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请购与审批、询价与订价、采购与验收,职责不加划分。单位在购置资产上始终由一人负责询价、定价、采购与验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这属于不相容职责,是应当加以分离。对固定资产采购、购置,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采购、验收由一人全程办理。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配置固定资产时不是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充分保障,它不像企业购置资产要算经济账。设备购置价款、耗材、维修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计算成本,但是一个事业单位在配置办公设备时,面对着巨大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产出与成本的配比呢,事业单位向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耗费不应当产生悬殊的关系。另外为各部门重复配置相同的资产导致负面影响,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残值随意估计

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残值未经专门的评估机构鉴定,致使资产价值被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政策和程序,或者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事业单位普遍的会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会觉得单位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个人也不会在本职工作中有什麽发展空间。于是工作人员便产生了惰性,继而破坏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大操作风险几率,导致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造成既无效率也无效果

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继出台的监管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有一部份未充分利用起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欠缺。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听取资产管理人员的建议,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固定资产配置问题

关于固定资产的配置,要做到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事业单位对于通用固定资产要实行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的管理模式。像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有七八个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办公,同属一个单位管辖,为什麽在配置资产时要分部门,分中层,分单位领导呢。资产对于各个部门、领导来说,具备很高的通用性,像这种资产完全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置一公共区域安置资产,以供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完善并切实履行制度建设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配备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部门相互间的制衡制度,以及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有了制度,就奠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就不会盲目,就会有章可循,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1、请购与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审批亦应在审批权限范围内,严禁越权审批。

2、购置与验收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要求资产的采购与验收必须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完成,以起到相互牵制,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领用与借用

完善领用与借用手续,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有领用人与借用人签字,明确使用人的责任。不能架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固定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被动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4、盘点与清查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平时要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清查不能敷衍、不能走过场,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监盘等相关人员到实物现场认真核实,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报废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一整套报废制度。资产的残值是需要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的,而且要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不遭受损失。其二,对于经上级领导批准以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帐户处理,避免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总账的脱节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现实中经常有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而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几乎没有。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面临着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最终将会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领导不重视,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人员缺乏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包括阐明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对策,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努力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