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从业方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2 16:20:18

工商管理从业方向

篇(1)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学科大类),同时也是二级学科(专业),这使得该专业涵盖的知识非常的多,非常的广,相对显得不够专。对一本或者二本院校而言,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就定位于宽口径,厚基础,所以并没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困惑;而对于独立学院来说,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性、实用性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时刻感觉到该专业知识内容博大、宽泛、好像什么都学,可又都是点到为止。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522所高校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重点大学“宽口径,厚基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国内重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略有不同(见表1所示)。

表1 国内著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根据时代要求、专业需求和自身情况,在专业培养方面大胆创新,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1)华北电力大学将工商管理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和电力市场两个专业方向。技术经济专业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电力市场方向的专业定位为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发电企业竞价方法、电价设计、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程;(3)天津大学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课程有创业学导论、创业营销、企业策划与创业计划写作、创业融资与理财、孵化器实务等;(4)广东商学院首创了《危机管理》课程,填补了国内的空白;(5)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质量管理方向。

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钻研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不能简单照搬母校(一般是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大学)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要树立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要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笔者借用自己所在院校的经验,认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可以定位于“两用三适应”,即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发展实用性、应用型人才,把培养目标设定为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独立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保证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不能照搬照抄重点大学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向。笔者认为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弱化学科思维,突出应用技术导向,分方向培养,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该专业某一具体细分方向的知识与技术,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一)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

按照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即设置通识教育课、技术基础课、专业领域课三级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讲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传统的学科基础课改为“技术基础课”,弱化学科思维,突出应用技术导向;专业课改成“专业领域课”,分为核心课、方向课、选修课3个模块,以突出课程设置的实务性和职业性导向。

(二)设置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的培养方向

1.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生产运营管理。中国是制造大国,是全球的“加工中心”,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制造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中取代大量初级产品,比重已占到80%以上,创造了3/4的外汇收入,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生产的概念已从工厂制造业进入医院、餐旅、商场、银行、咨询等服务业。当今生产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大。生产运营管理方向培养掌握现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生产流程,有较强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管理业务综合能力,可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生产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及相关生产管理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2.专业培养方向之二:质量管理。当前,国际市场上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的胜败。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质量管理理念日趋多样化,管理方法也日趋复杂化,使众多管理者感到困惑,无所适从。质量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由于我国高校基本上没有设置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专业,这导致兼具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质量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质量管理方向培养掌握现代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质量意识、标准化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可从事产品质量工程系统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解决实际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四、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困惑,本文结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的分析,提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另辟蹊径,即从构建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和设置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的培养方向两个方面着手改革。

参 考 文 献

[1]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2]杨艳,罗如学.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0(4)

篇(2)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行业竞争者人才需求水准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主要从四个层面着手,分别为需求数量的确定、需求范围的界定、需求层次的划分和需求方向的锁定。

1.需求数量的确定。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就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的确定而言,企业既可以按照劳动效率、设备、岗位和比例来进行需求定员,也可以按照数理统计、概率推断、排队论来进行需求确定。

2.需求范围的界定。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只是不同行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就服务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且能够对客户管理和团队文化建?O实施有效协调的中层管理人才;其次,就采矿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能源知识、专业技术和基层实践经验的技术性工商管理人才;最后,就金融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需求层次的划分。在需求层次上,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都是本科毕业生,而对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硕博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另外,在高校的批次和知名度上,企业更愿意聘请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则处于劣势地位。

4.需求方向的锁定。首先,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其次,从企业运营的侧重点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方向可以细分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最后,不同的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不同,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

二、开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规划进行统筹兼顾,一方面,通过精简设计业务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合理分工,从而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

2.加强对企业运作方向的指引,提高发现企业错误的及时率。首先,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营销方案实施前,会对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以及企业自身优劣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为加强企业运作指明了方向;其次,企业运营中出现纰漏或差错时,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准确定位,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对员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通过设置激励制度、协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4.实现企业运营同企业财务状况的统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维系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资金的有效循环和安全流动,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中断,则企业势必要遭受重创,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可靠性。

三、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思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缺乏决断力,害怕风险和承担责任,由此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很多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时,缺乏精确的目标定位,从而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薄弱的层面。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不仅不利于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还限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综合技能的提升。

3.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脱轨严重。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脱轨问题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课程设置的精细化程度过高,从而忽视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剧了人才培养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人才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也具有单一性,从而致使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4.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抑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而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发展受限的情况比比皆是。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很多教员缺乏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切身的实践研究,从而致使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内容设计生动性不足。

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分析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所以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更能够受到重视,但是很多工商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且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从而失去了专业优势。

6.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且专业素养不高。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要想长期屹立不倒,则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且专业素养较低。

四、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强化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高校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从而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管理人才由高校学生向企业职业人的角色过渡。

1.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会利用实践经验和成功的企业案例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将工商管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创新性思维模式的拓展上,从而为工商管理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首先,增加企业管理模拟环节的教学设置,从而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避免思维模式的僵化;其次,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和创新,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真实的实习平台。(3)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和职业规划设?。首先,高校要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为导向,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其次,加强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规划的设计,从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向着高级管理者的规划目标迈进。(4)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学习热情。首先,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扩展,不断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管理者到高校执教;其次,要发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引导、教育作用,鼓励教师发挥个人力量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实践机会。

篇(3)

2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困境

已有的诸多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把二者视为紧密结合、彼此融通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但我们需要分析创业教育关系紧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差异和困境。

(1)内在悖论

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观点却不一致。现有的创业教育经常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为依托,必定绕不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知识。而从理论深层分析,两者有着内在的悖论。库拉特科认为创业学是商学院的未来,创业学专业的相关教员正转变为领导人角色。商学院教育领域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辩证法:控制和创新,即服从于创造,他们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方法,可以归类为不同的思维体系。服从导向的管理学科(如金融、会计)与强调创造和创新的创业学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澳大利亚的创业学教授凯文•凯德尔认为创业学教育摆错了位置,它好典型的大学商学院的教育不协调,无论是在教授课程的方式上,还是在评估方式上。新的领域必须拓展到管理学或者工程学领域之外,或许甚至是大学之外。创业学教育家戴维•伯奇认为,商学院教给你的恰恰是创业学的反面;基本上来说,商学院是教你如何为别人工作。欣德尔甚至质疑创业学专业是不是应该在商学院教授,提出创业学属于在任何地方都可教授的课程,只要那里具备了具有创业的天才想法和对待创业的正确态度。从形式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细化的分门别类学习,而创业教育具有后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特征,强调资源整合、持续发展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致沿着工业时代思维——工具主义——专业细分——显性有边界——传统教育模式——聚集模式的模式进行,而创业教育则是根据后工业时代特点——人本主义——专业融合——隐性无边界——创新教育模式——辐射模式的路线展开。

(2)现实困境

目前的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贫乏,内容零散未成体系。加上教材西化的倾向,不能与国情相符合,导致理论单薄,无法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展。首先,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从数量上、质量上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系统理论薄弱,导致理论研究尚不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未能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更无法做到以创业教育来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如能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来构建,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二者相互有机融入更加艰难。再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只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误以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从“点”上展开,相应地学生就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必须清醒地看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因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不能如同具体的技能那样传授,而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积累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

3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融入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至少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在显性层面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在隐性层面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1)创业教育的层面

完备的创业教育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特点,并非在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展开。创业教育具有某种纵向的层次性,大致包括创业思维层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层面(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经济法、税务及知识产权等),创业能力层面(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团队管理、组织策划),创业模拟层面(创业设计、沙盘决策模拟等)。每个层面均可由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亦可提升学生的投入度。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具有明显的外向性,即眼光向外才有效果。这种外向性表现在教师视野和实践的外向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实践的外向性。美国高校教育创业模式的典型三种模式中的“聚集模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面向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课程内容表现为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事宜都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组织和实施。

(3)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创业教育是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创业知识层面和创业能力层面的一部分有共通之处,因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以创业教育为专业支撑,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按照学科门类或技术领域划分的,重在传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制定展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课程评价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全可能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反过来塑造专业教育,并按照不同教学阶段强化课程实践。

4创业教育的隐性渗透融入

创业教育在思维层面呈现出持续性、隐蔽性的特点,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无法靠显性的课程知识单独承担。

(1)隐性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方式,更加具有现实性。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知识、能力,先导性的创业的思维和心理准备必不可少。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强化创业意识、捕捉商业机会的敏锐程度,对创业激情和理性的理性关系的把握,保持创业者必须的好奇心、兴趣、激情、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自我探索,摒弃赌博心态而保持风险意识的底线思维。这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大部分课程中,以创业教育作为主线,会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立刻饱满起来。另外,对于创业管理而言,某些行业的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只有身处那些行业中才可以领得到,因而,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方式在这些方面更好的作用。

(2)创业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创业,而创业的学生中能有所成就的会更少。因而,不能把创业成功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受到的创业教育训练首先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方面的,这是一种思维状态的提升,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机会捕捉的敏锐度训练。需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高风险收益特点,懂得把技术、思想商业化,构建商业模式的方法,创业思想落实到团队中并成为团队文化的运行方式等等。总之,除了培养创业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成为学生专业思维体系的一部分,为整个社会积累创业智力资本的存储量。

5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对策

(1)创业教育师资的开拓

事实上,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师要深入而全面,除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有强化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在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具有创业教育的专业关联性,最好是具有创业实践、企业咨询经历,与社会和企业联系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乃至某方面的创新能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具备创业学和创业管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从创业管理角度看,创办企业离不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制约。有过创业和咨询经历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环境认知和经验总结,对于创业共性的问题会有贴切的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是指导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导师;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创业项目的策划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因而,创业教育开展的师资,很可能需要由富有经验的校内外指导者构成创业咨询团队。同时,应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的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和创造条件,以鼓励高校教师创业。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靠岸”

从创业教育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显性开发和隐性渗透方式,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若不与行业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指向性,无论从学生就业还是专业建设,都容易导致方向模糊。没有方位感的教育,必然导致迷失,如大海上的航船缺少目标,缺少前行的动力。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以创业教育为方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航向,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热点“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对某些行业特点、规律有常识和经验,对某些行业的供需价格、供应链、销售渠道等有相关了解。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柱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推动力量。无论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还是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中小企业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全国企业数量99%左右,其经营管理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小部分是从各类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跑业务”做“设计”提升上来的,虽工作经验丰富但管理理念较缺乏;第三部分则是利用亲属关系、裙带关系走上经营管理岗位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既缺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没有现代管理理念,但能完成一定的管理任务。3在整个企业管理队伍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从各类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接缺口较大。而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据有关调查显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在中小企业中从事与基础业务管理有关的工作,只有10%左右毕业生从事其他工作。4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较高,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逐渐呈现出无法满足学生对技能提高要求的趋势。工商管理类人才在职业岗位群选择方面较广,在对职业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觉得迷茫失措。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认为刚毕业的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普遍比较自我,抗压能力较差且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能力方面也较为一般。中小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要求还包括忠实度、踏实度等。另外,企业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教育部就高职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高职学校必须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对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的基础上,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

三、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分方向”培养是指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将行业特色并不明显的经管社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细分,针对具体行业实施人才培养;“分层次”培养是指对接行业的岗位需求,根据生源特质实施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H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往往带有大一统性质,这种培养方式则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对行业特征与岗位特征有充分体现,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培养思想的践行,对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才培养的“分方向、分层次”有利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之一,肩负着对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使命,直接关系着我国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文件还指出,高等院校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跟踪,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在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与前提下,对专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0从这点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国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培养规格或培养内容来看,高职教育的生命力都根植在区域经济社会中,高职教育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来实施人才培养,在对16号文件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类专业通过“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可进一步实现与社会需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分方向、分层次”模式能够为高职工商管理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基本保障。虽然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大市场需求,但近年来就业调查数据显示,很多毕业生就业离职率较高,毕业生薪资水平等数据在表现上普遍不够理想。深究该种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特征不够明显,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实施“分方向、分层次”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以具体行业为支撑,根据具体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就业市场上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解决高职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问题,为高职工商管理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基本保障。

再次“分方向、分层次”模式将人才培养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分,有利于解决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组织困难。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比其它行业更加宽泛的就业行业,且没有固定的程序化,使得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一定难度。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鲜少对毕业生就业范围进行细分。在这种缺乏细分的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就会缺乏具体的岗位指向。而“分方向、分层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应用,则可以在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典型行业属性的工作岗位分离出来,在教学中根据岗位特征强化重点教学,促使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分方向、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第一,对行业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定位,在此基础上改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对专业面向的行业进行分析定位主要是对高职院校所在区域主导行业做出分析,其分析指标除了行业产值外,还必须涵盖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在全面掌握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可以设定一些行业作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H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企业对人才学历能力要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对企业进行类型的分类。从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一般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中小企业多数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那么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可定位于中小企业。在分析定位行业和企业类型后,还应相应地对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加以改善。已经明确了培养方向与层次后学校应打破原有教学组织体系,将“大锅”培养改为“小灶”培养。可采取选修式教学组织,前期实施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期让学生对行业方向自愿选择,最后一个学期引导学生对岗位进行选择,并在这一阶段针对目标岗位强化学生的工商管理职业技能实训。

篇(5)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有着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工商管理的不断优化,需要各种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运用企业工商管理的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实现有效管理,保证企业在重大发展方向上的正确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会遇到各方面问题,造成企业管理经营不当,针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研究问题非常关键。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所谓的企业工商管理就是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对企业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工商管理设计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求管理者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知识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工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战略工作有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对企业文明和形象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实现企业效益和形象的双重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有力创举,工商管理的指导思想引领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平稳向市场经济过度,引领我国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速度较慢,针对企业工商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上都存在缺陷,虽然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并不能照搬,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所以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是企业工商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它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目标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盲目追求利益的现象,忽视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企业员工培养,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处于逃避状态,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缺乏国际化的眼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强大就必须用国家化眼光进行思考,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然而很多企业目光短浅,企业工商管理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或者本国,忽视了国际经济发展状况,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判断力,国际经济的变化会严重影响企业地区经济的状况,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同时企业满足于以前的成绩,丧失了积极进取的意识,很难跟进社会发展状况,给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企业工商管理的进步之处

我们要肯定企业工商管理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明显的变化,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招募和培养了很多工商管理方面人才,促进了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实现了人才的培养和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工商管理的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我国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转型,适应了经济体制的变化,随着对国外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研究

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明确今后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即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利用现代管理知识来进行企业工商管理,敢于进行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全局观念,形成一个团结的企业氛围,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革,加快企业升级,使企业的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企业从传统的一对多的模式转变为多对多的传递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组织层次和组织结构的升级,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杜绝形式化现象的产生。最后要注重企业价值的多样化发展,认识到企业的其他社会价值,不在仅仅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是开发企业更多的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社会地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化我国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增强企业竟争力,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是工商管理重要发展目标,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要看到优势又要明确其中的不足,把握企业工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现阶段工商管理体系,把握企业工商管理的方向,促进我国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刘列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篇(6)

对于企业来说,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管理人员更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从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出发,来切实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管理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企业自身的实力。而培训是做好、最快、最有效的建设企业师资队伍、提高员工素质的方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高人们素质的同时,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能够错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工商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简介

企业的工商管理就是:运用现代、新型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领导层的一门必须课程,企业工商管理也包括对企业的形象营造、文化以及维护等的建设,帮助企业不断的改进,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工商管理是一门常设管理专业,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的管理,来实现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如日常工作、人力资源、财务会议以及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管理,是一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内容简介

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对企业的发展有影响的众多因素中,企业的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工商管理结合了工程技术、管理学思想以及综合性分析研究等,是企业的一门必修课,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能力、并且具有开拓创新以及全面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合理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战略管理、运作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几方面,并且还包括一些软性建设、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如企业文化等。而企业工商管理技术,通过对企业中的日常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从而促进企业更近一步的向着企业预定的目标前进,对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

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预先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避免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企业工商管理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方向,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方案,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减少企业犯错、试错等造成的资金浪费情况,对企业的未来制定发展目标。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人员的管理也包含在企业的工商管理范围内。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员工采取激励的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员工的经济收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金情况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企业融资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三、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市场就相当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从来都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即便你如何的强大,一旦你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面临很大的一场灾难,没有怜悯直说。我国的许多企业均是如此。并且我国的企业无论是从企业规模、企业实力,还是从生产水平等方面来说,都没有比不上国外的同行企业,细数下来,我国的企业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几乎都有很大的差距。经研究发现,这些情况的造成都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在管理上的不合理造成的,与国外的同行企业相比,我国的一些企业明显存在着管理水平不足等情况,这就直接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出现运行僵化的情况,很难实现企业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一体的情况,使得这两者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融为一体,而更像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将很难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对外与内部实际不一致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许多企业都只注重自身企业产品的销量等问题,对于企业的管理方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通常都只是在坐以待毙,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许多企业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没有合理的市场规划,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没有实现像市场经济方向的发展,仍然在守着企业等着订单自己上门,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并且,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其自身的管理水平上也很落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市场部门对于市场上的商品需求不了解,不能主动抓住机会去为企业寻找自己的订单。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在产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不会再进行额外的生产,并且对于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也没有做到及时的向企业的领导部门反映,长此以往,整个企业的内部运作就会处于滞后、僵化的状态,企业没有收益,导致企业员工的工资成了企业的最大负担。因此,一定要努力学习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的未来发展不确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在这种经济潮流中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使得我国的许多企业的管理理念都在随之而改变。前期的企业通常都是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主任,没有重视的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在当今的经济潮流下,企业自身规模扩张的好处日益突显出来,这也就引起的许多企业对为了发展道路的思考。一些企业由于其管理理念的落后,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不清楚为了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价值定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科技和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并且我国已经有许多于国际接轨的工商企业单位,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不断发展,才使得众多企业发现世界这个更大的市场。许多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地域界限的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物流行业已经信息技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提升。在当今这种变化迅速的时期,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具有冷静的头脑,冷静、客观的进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工作,对于自身企业的发展以及当前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保证企业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企业生产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不断联系飞、发展,由于国外企业对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致使我国许多企业都是依赖于外国企业的产品订单来发展,仅仅是为某家供水生产所需的产品,并且企业自身的利益非常低廉。长此以往,这些企业就会变成单一、简单的生产企业,企业自身不具备供养自己的能力,长久下来,这样的企业必定落败。而对于我国许多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情况,是选择进行绝地反击,过着高调的生活,还是一直依靠国外的订单而继续低调的生活,我国的企业家们最终选择了绝地反击。首先从吸收国外的良好、完善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开始,加快对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张,加强对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将企业有原来的生产型企业,向着自我开发、自我设计、自身生产、自我销售的大规模企业发展,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潮流中取得一席之地。

四、工商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培训提高重视度

企业想要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端正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而保证领导和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强化他们的培训意识。首先从领导人员入手开始进行培训,领导阶层的培训态度端正了,才能使得企业员工的培训更加顺利。要转变原理的“走形式”的培训观念,认真落实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培训意识,增加其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使得所以的员工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只有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才能使得企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二)创建培训的师资队伍

企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管理培训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企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建立企业工商管理师资的认证体系,严格、认真的审核企业中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员工,并且要做到从实践、理论以及思想政治等几方面综合考虑。第二,对于具有工商管理资格的培训教师,也要定期的进行强化培训,使其及时的了解市场最新的研究成果,吸取发展中的新型知识理论,并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创新企业管理的方法。第三,拓展企业培训的师资来源渠道,广泛的吸纳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第四,积极鼓励企业的培训人员参与到国际型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中,通过与各大企业之间的交流,吸取经验、增长见识,做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对于课题研讨活动的开展,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完善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对于现代的企业工商管理来说,其培训工作具有内容复杂、层次高、难度大以及任务重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使其向着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来说,应该结合高新的科技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向着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培训的教学形式,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讲座教学法等。培训能够弥补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保证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随着知识行精进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参加培训的员工来说,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培训,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向着专业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

(四)强化受训人员的考核制度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外出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员工往往只将其当作一种形式,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许多人的学习意识不强,仅仅将其当作是出差、旅游,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参加培训的员工的考核力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其进行考核,从学习的态度出发,结合不同的考核角度,使员工明确学习目标。考核的项目也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使员工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准备考核,从而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提高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两项更是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的保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之一,通过转变企业竞争核心,制定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规则,培养一批有着先进工商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企业工商人才等可有效地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现状,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三赢局面,为了有效的改善企业的落后管理现状,企业只有通过制定出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规则、转变其核心竞争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经验和理念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充分发挥知识资本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提升企业员工的价值以及企业自身的素质,从而实现客户、企业、社会都满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杨钰宁,索红霞.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3, (1).

[2]任瑞全,张合振.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企业报导,2013, (1).

[3]张帅豪.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J].价值工程,2013, (22).

[4]詹子平,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篇(7)

一、25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回顾

(一)管理探索阶段:1984-2001年

这一阶段,昆山外向型经济逐步发展,昆山工商局外资登记管理职能机构初步建立,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运用,昆山外资登记管理工作处于摸索实践阶段。

1984年10月,投资总额100万美元的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成为昆山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江苏省县(市)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标志着昆山进入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

1992年10月15日,昆山工商局成为全省首批行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初审权的县级局,代苏州市工商局颁发营业执照。内部保留外资科,行使登记初审和监督管理职能。

1995年,根据昆山机构改革要求,昆山工商局撤销外资科,将其并入企业登记科,一块牌子,二套班子。1996年,根据工商系统监管重心下移的要求,昆山工商局把外商投资企业的年检和日常监管工作下放到基层工商所。由属地工商所管理。1999年初,昆山工商局又把外资企业登记预审权下放到基层工商所。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照周期,在外资企业授权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999年,随着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因不了解中国法律法规,导致违法违规行为。为了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联系,根据苏州工商局统一部署,昆山工商局建立起了外资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当年全市共有175人参加苏州工商局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联络员培训并获得工商联络员证书。通过法规培训,有力提升了外资企业的知法、守法意识,走出了一条工商部门行政指导型管理的新路子。

2001年,由于部门职责不清,外资企业设立登记中的证照审批陷入了“鸡与蛋”的怪圈,影响了外资设立登记的效率。昆山工商局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过程中的前置审批问题向昆山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市政府要求各部门“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依照法律法规办理相关许可证,明确职责分工,较好地解决了外企前置审批问题,具有一定的法律前瞻意义。

2001年9月,为更好地营造昆山投资环境新优势,昆山工商局抽调干部深入外资企业开展“诚信服务月”活动,听取外企对昆山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深化了昆山工商局对外资企业的诚信服务工作,初步确立起“服务型工商”的理念。在历届由昆山市委、市政府组织、外资企业投票产生的“昆山市十佳诚信服务优良单位”评选中,昆山工商局连续七年摘得殊荣。

(二)管理完善阶段:2002――2004年

这一阶段是昆山外资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进一步确立了昆山外向型经济城市的地位,每年新增外资企业500户左右,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昆山工商局外资机构和职权逐步到位,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日臻完善。

2002年7月,江苏省工商系统机构改革。经江苏省编办批准,昆山工商局设立外资科,成为全省仅有的四个县级工商局外资科之一,主要负责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工作,依然行使登记初审和监管职能,机构的完善为昆山工商局更好地行使外资登记管理职能奠定了组织基础。同年3月,全国第一家台资银行――彰化银行昆山代表处正式设立。

2003年2月,根据《行政许可法》,昆山市政府要求各行政职能部门实施“一站式”审批。昆山工商局积极抽调外资骨干力量派驻到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外资登记窗口,实行“一站式”审批、“窗口式”服务,为外资企业提供人性化办事环境,开辟办事“绿色通道”,有力提高了行政效率效能。

2004年6月1日,昆山工商局成为国家工商总局重新确权制度以来,首批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核准权的县级工商局,正式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对辖区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登记管理职权。外资科人员从开始的2人增至5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6.8岁。其中3人侧重于登记注册,2人主要从事监管指导。

2004年9月,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开展外资登记人性化试点工作的要求,昆山工商局于9月12日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目标、原则、实施步骤等,注重人性化服务,执行江苏省工商系统“五严十宽”制度,建立违法失信行为“友情提示”制度,设计了企业自查申报表;对守法经营、生产状况良好的企业免予年检,对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轻微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即时整改的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年。在全省第一个开展了国内自然人与外商合资合作创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外资登记管理新形式,开创了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先河。同年2月,全国第一件所有权人为台湾地区企业的“中国驰名商标”――“捷安特”商标在昆山诞生。这是适应昆山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昆山工商局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成果。

(三)管理创新阶段:2005年至今

伴随昆山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昆山工商局不断更新监管理念,转变登记监管方式,进入了改革创新阶段。

2005年,随着昆山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亟须建立一个行业组织进行自律管理。4月7日,经昆山市民政局批准,昆山市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联络员协会成为全国首家联络员协会。同年8月2日召开协会成立大会,目前会员已达4800多人,建立起了良好的政企互动桥梁和法规宣传平台,为工商部门延伸职能、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开辟了新的平台。

2006年8月,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外商投资企业欠缴出资问题凸显,昆山工商局就此向昆山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得到市领导的重视支持,随后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分管领导会议,根据昆山工商局提出的处理欠缴出资行为五条基本原则和三条实施办法进行部署和落实,有力解决

了外资企业欠缴出资问题。

2006年,为更好地支持外资经济发展,昆山工商局聘任了首批7名通过苏州工商局资格考试的三级注册官。施行企业登记注册官制度,实现责权统一,有力地提高了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效率。

2008年5月,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土地出让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昆山外资企业发展数与投资额略有下降。针对外资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昆山工商局专门开展外资专题调研,了解昆山各外资载体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色、外资发展的新方向,分析昆山与上海等周边地区的差异、项目引进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研究新形势下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职权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包括放宽名称登记部分限制、对特殊外资企业取消部分前置许可、优化总部经济登记、简化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的部分登记限制、放宽部分企业住所限制、支持昆山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叠加功能建设、减少企业的日常检查、全面建立提醒制度、完善行政指导体系、建立部门间沟通交流机制等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十项新举措,经苏州工商局专题转发,得到了苏州市政府肯定,昆山工商局外资登记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外资登记管理主要成绩

分析昆山外资主要发展数据(见下表)和昆山外资产业情况(见下图),我们能得出以下几条:

1、强化了外资登记管理,优化了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至2008年5月,昆山汇聚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昆投资,累计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764户,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50户、中外合作企业30户、外商独资企业3284户。在450户合资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4户,投资总额402.95亿美元,注册资本191.94亿美元。外方认缴179.8亿美元。其中江苏省工商局登记6户,苏州工商局登记3户。实有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422户,

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全市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130户,占总户数的30%,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908户。占总户数的24%,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3家在昆山投资。外商独资企业以其相对灵活、自主的经营模式成为外国投资者首选的企业类型,占总户数的87%。二是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提升,、昆山的外商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精细化工、精密仪器和机械制造等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和民生用品等支柱产业。其中,制造业的户数占首位,为3362户,占总户数的88%。通过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大量进入,IT产业占昆山总投资的30%。IT产业、精密机械、轻工行业等产值总和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2007年以来,昆山招商重点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销售中心、现代物流企业、交易中心占据服务业项目的一定比例。数量超过400户。服务贸易类外商投资企业更是快速增加,目前为止,全市从事贸易的外资企业已达到127户。三是台资企业独树一帜。台资一直是昆山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台商投资企业2335户,占外资企业总数的62%,台商投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总量超过60%。台湾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有六家落户昆山,台湾排名前100位的企业现已有70多家在昆山投资设厂,昆山已成为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三大地区之一。

2、改善了外资监管方式,提高了登记监管效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昆山工商局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在“服务型工商”的指导思想下,坚守法律教育先行、和谐监管的工作理念,坚持“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的服务准则,全力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投资环境。通过大力加强法规培训、宣传教育和管理引导,推进实施“一站式”窗口优质高效服务机制,开展人性化登记,建立违法失信行为“友情提示”,提高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意识,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昆山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自1999年开始,昆山工商局十年累计培训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联络员达到11352人次。法律宣传受众超过25000人次。

3、查处外商投资企业违法行为,维护了良好的经济秩序。昆山工商局稳妥把握依法行政与支持发展的关系,立足于规范,致力于发展,加大对外资企业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增强了外商投资信心,净化了市场投资环境。昆山外资企业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违法违规行为日益减少,外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外资企业逾期出资现象曾经一度突出,截止2006年9月30日,昆山全市共有1027户外资企业逾期出资,占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合计欠缴出资额达到14亿美元:通过专项整治,目前昆山欠缴出资企业比例不足2%,成为江苏省解决欠缴出资问题的“洼地”。1996年城北工商所对某台资企业非法印制商标行为进行查处后,企业经营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规范后增加投资。陆续在昆山设立5户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带动了外资企业学法、守法经营。

三、外资登记管理未来展望

1、努力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外资企业监管合力、面对当前外资监管任务不断加大与监管资源有限日益突出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在提高工商干部队伍素质,进行内部挖潜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外力,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行政引导指导,延伸工商职能。利用,工商职能协调利用好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外资企业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等组织作用。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行政管理格局,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开展分类重点监管。针对外资企业目前欠缴出资、前置审批等问题,积极与外经贸、外汇管理、环保、土地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应对土地、出资、前置许可证、环保和工商登记较为突出的矛盾。

篇(8)

二、从集权型检算制向松散型核算制与间接管理方向发展

过去的核算一般是以企业为统一核算主体,实行高度的“集权型”核算形式,客观上助长了吃“大锅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利于企业搞活。随着各种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促使企业在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积极运用经济手段来激发企业第一因素一一人的经营积极性,这就要求会计部门及时地拿出法定的分部门的经济核算数据。会计核算形式,正向“松散型”方向发展,即向实行分部门,门店或柜组的“独立”、一“半独立”或“粗线条”的核算形式方向发展。在实行“松散型”的核算中,应加强会计管理,以避免“财力分散,会计失控”,出现各种违法经营的现象。建立企业内部银行是一条比较可行的经验。会计管理应变直接管理为强化性的间接管理,使会计成为国家、企业和经营承包责任人的“心腹”。

三、从全面的财务管理向侧盆资金管理与企业效益融合方向发展

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薄弱,相当多的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是一片“空白”。造成的原因:一是长期“轻财”的小商品意识作怪;二是企业带有浓厚的‘官商,作风,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三是国家长期以来对企业实行行政干预,商品意识观念淡薄,四是片面强调国家财政多拿,考虑企业实情较少,造成企业外部环境的“紧固”,把企业财力压成畸形;五是财会人员本身素质低,适应不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茸。鉴于此,会计部门在加强全面的则务管理的同时,更应着重抓好资金管理,想方设法聚集财力,用好财力,开辟财源。今后的银行信贷资金日益趋紧,贷款利率还将上调,特别是银行“拆借”来的资金,利丰实行高进高出,给企业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物价猛涨,又给企业的沉淀资金带来贬值的巨大威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侧重于资金管理,充分考虑币值的变动,搞好资金投向效益优选,力争资金利润率的最大化。

四、从单纯核算企业效益帐向同时测算竞争对手帐方向发展

在商品大购大销中,竞争对手林立,企业不但要协调好内部的各个方面,充分调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好商品经济,促进效益的提高;而且要了解市场,了解对方,分析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在竞争中求发展。会计部门要分析在竞争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客观地寻找自己的“座位”,并力争往前挤。随着经济势态的发展,企业的经济优势与劣势,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企业会计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在算好企业经济效益帐的同时,算好社会效益帐,想方设法了解社会会计信息,以不断校正企业的经营方向。应把调查、窥测、掌握竞争对手的经济动向、经济信息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并予以强化,使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互促进提高。

五、会计模式由单一性向综合型方向发展

商业企业经过几年的改革,已打破了单一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纯批发企业或纯零售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批发兼零售或零鲁兼批发、幅射四方、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商社,会计核算模式也由单一的批发或零售向批零兼营的多种核算模式发展。随着商商、商工、农工商企业的联合,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兼并,会计核算也由单一的商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以商业为主兼容工业及其他行业的综合核算模式发展。

六、会计业务国内趋向国际化和标准化

传统的商业会计核算以国家制定的统一的商业会计制度为依据,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带有明显的国内色彩。随着国际贸易的日趋频繁,商业会计业务也将逐渐地趋向国际化和国内会计的标准化,会计计量也因单纯的人民币计量发展为同时用人民币、外币计量进行会计核算。

七、会计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为经济管理手段和工具正在逐渐地运用到企业中。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一一会计部门,在经济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来获取加工分析,提供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必须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过渡。根据商业部的规划,会计电算化要求省地两级在1989年以前报表联网,199。年以前,不少于20%的县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汁核算,并逐步创造条件埔开。用科学方法进行财务分析,避免“凭经验、拍脑袋”进行经济会计决策,促使企业管理科学化。

八、从企业会计向企业集团会计和企业会计公司方向发展

篇(9)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工商管理,使企业内部的结构更加合理化,促使企业更加顺利的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水平低下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中,其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着其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并不注重各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也没有以目标客户为导向对企业进行管理。于是,各个部门的沟通就存在不顺畅的情况,导致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差,互动性不足,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设置的管理机制并没有被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各方面的阻碍,不利于其实现经济化、规模化发展。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之所以比较低下,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不善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要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转变企业领导的观念,并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生产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2.企业定位不明确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数量是最多的,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为外贸订单进行贴牌加工的。对于如何将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经营型企业,许多企业并未认真思考过。由于加工型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所以其价值取向是最少的,也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如果企业将自身定位在这种层次上,就无法提升其工商管理水平。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一大批企业迅速的发展起来,所以这些企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所拥有的工商管理技术和水平也是最先进的。基于这样的定位,这类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很容易被淘汰。虽然我国的许多企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且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大部分企业却只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导致在其经营管理中出现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不遵纪守法等现象,对社会福利及影响也不加重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不明确自身的定位。

3.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设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并不断的优化、完善管理技术,才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是,部分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思想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企业所制定的许多管理制度,也是从计划经济角度出发的,这样的制度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落实,所以在执行管理制度时,就会受到各种阻碍。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就无法顺利的开展,企业的管理会处于无序状态。在面对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时,这类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久而久之就会被社会淘汰。

4.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出最佳的发展模式。而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生产和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生产效率和销售能力得到提升,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并没有重点放在市场开拓上,在对其他企业进行衡量时,往往会将自身作为参考标准。由于对市场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自身的认识不清晰,导致许多企业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1.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工商管理的执行者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管理水平。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并结合各个部门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具备综合管理能力。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中,应将对人员的管理作为管理重心,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分配。比如,企业可在内部开展培训活动,将最新的工商管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管理人员,也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到先进企业、高校等学习的机会,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还应转变人才管理理念,并明确所有的岗位职责,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优势,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岗位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2.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不明确、不完善,就会使企业失去活力。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并明确组织内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通过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效率,企业还应针对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中,应以奖励为主,从而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此外,晋升制度能够促进员工的发展,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并将这些人才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需要加强工商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才能避免汽油价格涨幅过高。所以,只有确保企业组织架构的完整性,才能协同各部门的力量,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企业的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并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打造属于本企业的品牌文化,使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以特色取胜。

3.加强对企业战略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围绕着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并确定出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企业的战略进行管理,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管理目标进行规划和控制,从而实现财力、物力的最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为社会带来较大的效益。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和把控,如战略制定、执行、控制等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受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企业定位不准确、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就可能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面临各类风险,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避免所制定的战略不具可行性。所以,在企业未来的工商管理中,应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和模式发展,以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4.加强企业战略财务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向来都是最为重要的,现代化企业在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时,应实施战略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建立财务信息支持系统、对成本和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对资产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等。通过实施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才能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会认为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只能被控制在正常水平内,而基本不会超出正常水平。但实际上,由于市场环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所以市场效率并不完善,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此,企业可将不完善的市场进行充分的利用,以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利润。而战略财务管理,则应该抓住市场机会,提升投资和融资的合理性,以此来增加企业利润。在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衡量时,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企业利润,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也应该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换言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要实现企业的短期目标,而战略财务管理则是要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工商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还应朝着战略财务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进行工商管理创新,注重竞争力提升,才能更好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中,应注重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合力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先进管理技术等,并通过加强对企业战略及战略财务的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效率,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心宇.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21):120-121.

[2]李涛.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2391-2391.

[3]邓智成.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4):69-69.

[4]张恒.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83-84.

[5]葛红薇.浅谈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5,(15):124-124.

篇(10)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内外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出现了明显进步。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的增多,及时的了解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与最新动态,对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一、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热点比较

(一)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从外文文献检索情况来看,当前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热点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运作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而且这几个研究点的研究内容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对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则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相比之前的管理工作相对区域平淡。同时,在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理论研究方面还结合国外的具体企业经营环境而出现了较多的分支,这主要是由于在全球化经济背景的冲击下,企业为了适应这种经营环境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的获得资源的配给、获得更多的市场与客户,同时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些变化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相关领域中出现了新的内容,使得这部分内容的研究逐步成为了当前工商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给工商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工商管理工作的前几个研究热点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合作方式、企业战略动态管理、核心能力体现、企业资源管理、衰退行业中企业的崛起以及全球经济背景下价值链的经营和治理等。

2、企业文化

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变革、文化特质分析、形象建设、强势文化理论、适应性文化理论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内容。

3、企业理论

企业变革理论、企业创业精神理论、企业家理论、企业和谐管理理论、弹性化企业管理及在网络经营背景下企业的网络化成长机制等。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国外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培训、员工激励、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构建、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国际工程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中,主要以实现在多变环境下员工在知识、个体、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匹配。

(二)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热点

从我国近些年来发表的工商管理论文走势情况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活跃而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而且学科的每个分支在文献数量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企业运作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等方面的发展较快。从这一点来看,这种研究和发展趋势与国外的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一致。但是,国内主要以市场营销、企业运作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这主要是近些年来我国正逐步的从以政府为经济主导的模式向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展,而且也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了不适应性,而这也是促进当前国内工商管理理论发展的根本力量。另外,由于我国的相关科研机构,例如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针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对应的战略部署,在科研经费以及学科发展方向控制方面使得工商管理的研究与国外研究方向趋同。

从当前的分析来看,国内的工商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管理

主要集中在战略规划、战略联盟、海外集团经营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柔性发展战略等方面,以使得企业更具发展潜力。

2、企业文化

主要集中在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文化影响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研究文化整合、企业形象塑造、文化经营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了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国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对激励体系构建、工作外包化、员工满意程度、企业薪酬设计、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集团企业继任者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4、企业财务管理

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与信用风险激励,研究企业资本运营、中小型企业融资、预算管理、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内容,主要以解决我国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二、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对比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我国国内的工商管理研究工作正逐步与国际工商管理研究工作接轨,国外研究的相关热点问题在国内学术研究领域中都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不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是有一定区别,这也使得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不同。

企业运作管理工作是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工作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当前国内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以及企业的物流环节的管理及控制方面,相关的研究分支包括精益生产、闭环供应链、敏捷制造、业务流程整改等。而国内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供应链的优化、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而且主要以管理模型的建立、柔性制造系统的开发、企业作业调度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从这些区别来看,我国的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当前我国的理论研究工作还不能与中国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结合起来。

在市场营销方面,国外主要将研究方向集中在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广告促销等方面,而且逐步向B2B营销、客户生命周期研究、客户关系管理等营销理念研究转变;而国内主要是集中在渠道、广告、品牌建设等方面,而且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入了一些新型的概念,诸如网络营销,极具中国特色的关系营销等。但是这些新的营销理念主要以综述性为主,缺乏实际联系。

上一篇: 关于税法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 网络安全的整改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