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展方向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8 14:39:38

光伏发展方向

光伏发展方向篇(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低碳化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光伏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的提升,对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其开发利用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就主要对其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光伏设备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各项光伏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太阳能设备制造发展最快的地区,并且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的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心以及太阳能设备组建中心,我国已有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20位。从技术角度来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是结晶硅技术,在太阳能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该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组装生产的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应用于光伏设备的生产中。

2光伏发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光伏能源设备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规模在不断提升,这使得我国的光伏能源利用率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产能过剩,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光伏设备的制造准入门槛更低,更多的企业投身于光伏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光伏电池、原材料等低端产品的过剩现象日益严重,而在一些高端的零配件的生产过程中,却由于技术问题,还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所导致的过剩,使得相关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有的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的发展模式中,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我国光伏行业各种技术的进步也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2)与其他形式的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存在其特殊性,其初期的投资成本是比较高的,并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其发电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融资成本、系统使用年限、设备及服务税收、运输成本、安置与组装成本、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主体、蓄电池、变流器等部件、光伏组件成本、太阳光照量等,不同地区的企业这些因素都存在较大的不同,总体来讲,其初期的投资成本是非常高的。(3)光伏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是技术的创新,但是我国一些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关注点并不在技术创新上,其很多制造工艺都是从国外购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味的压低劳动力及土地的价格,很多小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手工组装的形式,这很难保证生产出来的光伏设备的质量,并且其生产成本往往较高。

3光伏发电的战略发展方向

光伏能源的利用,对于能源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优待完善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光伏能源的发展前景良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改善电力结构、能源转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战略发展方向进行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

(1)立足国内,在未来的光伏能源发展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的储量非常的大,很多地区的辐照强度都非常的大,具有非常大的太阳能总量,尤其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其太阳辐射强度远远高于我国的其他地区,如果将这些太阳能资源予以有效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应用于其他省份的发电中,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用电数量非常的大,充分的将太阳能发电应用于工业发电中,能够有效的节约工业用电数量,并且我国的工业用电数量在不断的增长,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发展潜能。由于技术及供需关系的变化,我国的光伏设备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近年来,光伏市场出现了从供应受限到需求驱动的转变,这使得光伏组件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光伏竞争力报告表明,为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价格将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这会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持续上升,为其总体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积极促进多能互补,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替代煤炭、核电、水力等各种能源的技术,并且太阳能具有秒到分钟级别的间歇性,这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力高峰时的选秀,在提升调度灵活相应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替代天然气发电。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日益稀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缺电及拉闸限电的情况,这直接导致电力需求的增长,为了保证人们正常的电力需求,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很多用电量较大的企业在技术及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安装太阳能发电站自己发电,例如,广州开发区保洁企业、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东气、广州市大学城校舍等,这在保证自身电力需求的同时,对于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国政府也在政策上对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予以了大力支持,并强调要在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新能源合理价格机制,促进各种能源的互补发展,建立其一个完善的新能源体系,解决各种能源的综合利用问题,这对于光伏能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这在加重环境污染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光伏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结合其市场发展现状,对其主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其开发利用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光伏发展方向篇(2)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产生光生伏特效应把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此技术装置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装置是把太阳能电池串联起来并进行封装组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结合功率控制器等相关部件组成的。由于光伏发电装置的能源是分布广泛的太阳能,由此光伏发电技术的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2011年由于欧美光伏市场的萎缩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大面积的亏损局面,到2012年欧盟和美国对我国的光伏企业又展开了“双反”调查和国内光伏企业的无序扩张使得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面对严重的调整国家开始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来扭转光伏企业的发展形势,同时进行兼并整合,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系统,促进了光伏市场的发展。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现状

(一)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光伏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包括光伏电池组件、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器等设备,另外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还要加装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供电质量和环境影响的检测装置。此系统在太阳辐射的情况下,利用核心部件太阳能组件把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再经过系统中其它装置的转换提供人们使用的交流电,对于多余的电量可以通过并网进行调节。

分布式光伏系统适用于现代的技术水平和光伏发电的特性。光伏发电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根据能源的特性建立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光伏系统的安装,实现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就近开发就近利用,建立分布式的广泛电站。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的阻碍正在逐步消除。在2013年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光伏产业的恢复。在11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给光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为分布式光伏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政策中的电量补贴项目将通过电网完成国家补贴资金的转付和结算月余电上网电量费用,使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得到缓解。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诸多问题都能做到有章可循,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开发商参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热情。

此外,在此政策下对于余电上网部分可以在该区域进行直接售电,这样使电站电量补贴得到及时的结算,降低成本的占用,还能够提高分布式电站的自用比例,增加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收益。使各开发商消除了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收益问题的顾虑。

此政策的出台还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通过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问题的解决,表明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大力支持,国家能源局也明确了未来光伏项目的发展,光伏电站也以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为主。

二、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建设中面临融资困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参与者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加上发电企业受用电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在企业申请贷款是很难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现金收益进行风险评估,导致分布式发电站的贷款融资十分困难。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倡导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这其中牵涉多个利益主体,这在结算时存在一定的结算风险。

(三)现行政策中的电量补贴将影响分布式电站的发展。电量补贴政策是在鼓励自发自用的基础上制定的,在现行电价的基础上再加上0.42元/千瓦时的电量补贴为光伏发电的收益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计算得出的平均上网电价只在0.9元/千瓦时左右,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开发商的积极性,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发展。

(四)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中存在并网困难。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能源丰富区域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远,又没有健全的并网政策做支持的后盾等因素造成了并网实施的困难。

(五)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新发展的一种产业,在中央大的原则下各方政府又存在不同的审批标准,并且中央并没有具体的电站建设流程,在各地政策的影响下,降低了各开发商的积极性。

三、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中的问题应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促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政策。首先,完善电量补贴政策,免除光伏电站运营中的一些费用,加大补贴力度。其次,对于光伏电站审批过程进行一定的缩减。

(二)帮助光伏发电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对于光伏电站的技术改进工作政府要在一定的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学习先进国家的分布式电站并网技术,提高光伏电站的接纳能力。

(三)加大金融机构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对于发展较好的光伏发电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创新企业的融资产品,并采用多种渠道引入资金来源(如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等)。

四、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方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从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光伏发电的能量来源是分布广泛的太阳能,屋顶发电站成为了现在发展的一个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屋顶光伏市场在逐步开展,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屋顶发电站和小型光伏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主流。在2009年时国家发改委就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开发屋顶发电的措施。屋顶发电站能够充分的利用光伏发电系统根部广泛、稳定性弱的特点,能够是用电峰期电量欠缺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轻国家电网的负荷。屋顶光伏发电站能够满足自发自用并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发电站,鉴于用电并网和就地消纳的优势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屋顶光伏发电站项目。

现在在我国已有一些区域开始安装屋顶分布式家庭光伏发电站,并通过了相关供电公司的验收,开始并网发电。随之,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并促进屋顶光伏发电站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逐渐成为发电企业发展的主流。同时面对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利用,人类需要开发新的能源来代替那些有限的能源,而太阳能的分布广泛、无污染和其取之不尽的特性,成为了人类优先发展的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就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转换来获取使用的电能的,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在适应现展的需求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为目前发展的重点,在满足大的用电量的情况下,光伏电站开始向能够自发自给的屋顶发电站发展,合理的运用和发展屋顶光伏发电站在满足个体用电的情况下还能够减轻国家电网的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光伏发展方向篇(3)

光伏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产业,在世界各国展开了竞争性发展。各国不断的推出各种刺激性政策,大力扩张本国产业,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规模迅速扩大过程中,随着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可能继续恶化的欧债危机,光伏产业问题日益显现,亟需寻找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贸易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劣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外部贸易环境变得日益恶化,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同时,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亚洲的贸易纠纷案件频频发生,尤其指向中国。

(二)欧债危机成为中欧光伏纠纷的导火索

光伏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力的推广。中国依靠较低的人力成本、规模经济以及局部领先技术等优势使光伏产业得以迅速扩张,并最终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市场中获取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中潜在的问题浮出水面,进一步推动了事态的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有90%的市场在对外出口,并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发达市场如德国、意大利等,是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新能源行业。此前欧盟主要发达国家都对本国的光伏产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性补贴。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欧盟各国纷纷对这一补贴进行削减,部分国家甚至取消行业补贴。在德国,10千瓦以下的项目为标准,其电价补贴会从2012年1月的24.43欧分(每千瓦时)下降至2016年1月的12.75欧分,即补贴会被削减一半。由此,欧盟市场的光伏企业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为保全本土企业,欧盟对中国企业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经双方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并确定了出口配额。

二、中欧光伏纠纷案显现新特点

2013年8月6日到2015年年底,90多家承诺企业将按照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即可获得免征反倾销税特权;而未承诺企业如果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仍需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

中欧光伏纠纷不同于以往的贸易摩擦,它是两大主要光伏市场之间的较量。双方在光伏产业发展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这场贸易纠纷中不会出现真正的赢家。所以这次纠纷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一)中欧光伏纠纷案是双反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

在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诸多贸易摩擦案件中,本次光伏纠纷案是目前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中欧光伏贸易战深受美国影响,但解决方式却大相径庭。2012年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展开了贸易大战。此外,美国多年来对中国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既违反世贸规则,也缺乏本国法律依据。美国为扫清其对华贸易救济障碍甚至专门修订法律。2012年3月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改,同意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如中国和越南)征收反补贴税”写入新修改后的贸易法案。而中欧纠纷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

价格承诺是WTO认可的贸易救济措施,是出口商通过承诺提高出口价格,避免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的贸易纠纷解决方式。本次贸易摩擦达成的价格承诺,减少了反倾销对正常贸易的阻碍,是一种建设性贸易救济措施。在中欧磋商中得到应用,对利益双方来讲是共赢的结果,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由于中国企业曾受到“信用”质疑,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只在彩电和镁砖两起案件上允许中国企业采用价格承诺。而今欧盟在光伏案件上再次采用此种贸易救济措施,一方面说明中国的企业信用在国际市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欧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双方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诉求。

(二)中欧光伏案显示出光伏产业的螺旋式发展态势

在能源告急的经济时代,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光伏产业已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法国建成以来,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2012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1.0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4%。根据iSuppli预测,到2014年全球装机容量将达到40吉瓦(1吉瓦=10亿瓦特)左右,未来5年将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同时伴随着欧美国家在光伏产业中表现出的贸易保护抬头趋势,其他国家也将会获取更多在本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机会。

一方面,中欧光伏案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国内光伏产业萎缩。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中国光伏企业缺乏贸易摩擦应变抵抗力。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欧洲光伏市场占全球总份额为55%,而中国对欧的出口份额占国内总产量的80%。当前中国国内光伏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化日益扩大的产能。之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光伏业一度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盲目扩张后资金短缺、产能过剩、行业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缺乏行业整体意识等弊端也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下凸显。

另一方面,此次光伏案又将推动光伏产业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规则。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后,企业只有靠信誉度和产品品质抢占市场,这也将倒逼国内光伏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13年6月国务院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的配合下,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为基础筹备成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提高中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本次光伏贸易纠纷或将推动光伏行业向市场多元化发展

中国光伏市场的单一化发展,既没有充分开发其他国际市场,也没有有效挖掘内需市场,整体市场范围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受目标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大,缺乏应变抵抗力。2012年中国的光伏装机量达到21吉瓦,产量占到全球光伏产业的63%。中欧光伏纠纷案之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出口额的70%,最终引发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

由此开发光伏新市场已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亚太地区以及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将部分替代欧美市场退出的空间。根据NPD Solarbuzz的数据,2013年下半年中日两国光伏装机量全球占比将达到45%;2013年亚太和中东地区光伏市场需求也有望增长至13.5吉瓦,比2012年增长50%。另外,目前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其实并未大规模打开,受中欧价格承诺的影响,其国内市场也将会为光伏行业带来生机。

(四)或将推动产业链完整化发展,促进产业集中度提升

中欧光伏纠纷案件将推动整个光伏产业向较高的集中度水平发展,即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借鉴成功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并购、收购上下游企业等途径有效避免行业波动带来的冲击。以德国的Solarworld AG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在全球制造和销售光伏产品的公司,把持着全世界最长的太阳能产业链,屡次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发起进攻。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起攻击并持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重点就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可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Solarworld AG将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并在一起,形成了完善的企业链,进而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共同分担经营成本与风险,形成一簇产业舰队,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三、化危为机,实现中国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尽管欧盟暂时不针对中国光伏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利好消息可以让光伏企业喘息片刻,但若不能借此契机有所改变、有所发展,很可能在危机过去后无法有所改观,甚至被市场淘汰。思路决定出路,转变观念,转危为机,有可能发挥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研读形势变化趋势,明确发展战略方向

光伏企业需要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最新形势变化。作为新型能源,光伏产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也有助于减少向外部环境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市场价格由供需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对于市场的准确判断有利于企业明确未来的主攻重点,并相应安排好市场布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的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当前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通过各项财政转移支付鼓励各方使用光伏产品。欧债危机下,对光伏发电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加之欧洲国家光伏发电市场供需对比发生结构性转变,大幅降低了欧美当地对光伏的需求。这种形势预期不会逆转。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对光伏发电的需求上升。光伏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要加强市场开发,加强战略管理,明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调整,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

(二)转变发展思路理念,探索资源全球整合

中国的光伏产业尽管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基本上只是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应学习日本资源型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验,通过收购海外上游资源提高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抵御能力。光伏企业把多晶硅原料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纵向一体化纳入企业业务范围内,既能够通过内部市场化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又可以贴近原材料地区开展就近加工降低不必要的物流费用。光伏企业的整合还可以向下游的行业领域拓展,增强对销售环节的影响力。

(三)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积极引入专业人才

光伏产品对技术研发的需求较为迫切。中国光伏企业的研发投入多属于应用型,较少涉及基础研究和原材料等核心和关键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持。应由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一起,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为企业光伏应用效率的不断提升、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面对中国当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状,可以加强全球人才的利用效率,增加杰出青年评选中对光电专业人才的倾斜,利用欧美光伏企业纷纷破产的机会,以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或直接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为中国光伏产业的赶超提供重要支持。

(四)努力实现优势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标准

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国家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在中欧配额约束下,中国光伏企业难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也难以通过规模扩大形成价格优势,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破解市场份额和价格约束两道紧箍咒。毋庸讳言,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份额巨大,但简单的组装和装配使得企业在业内难有话语权。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力争把原有的市场优势转变为发展的优势。对于光伏这一新兴产业在技术标准上力争把握好话语权,利用企业生产加工的经验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优势,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渐次有效推进谋划发展路径。行业标准的推出,有利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用户配置光伏产品、并预留升级空间提供参考和指导。由占据世界相当比重的中国光伏企业制定并完善全球的光伏行业标准,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的改造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光伏发展方向篇(4)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28-01

最近这些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不得不去寻找一中新型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现在的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中光伏发电因其规模可大可小,建设时间短,维护简单,被各国争相研究。但是我国的光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的发展也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光伏发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1 目前光伏发电的大趋势

环境问题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突出,多以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越来越刻不容缓,全世界已经将低碳经济定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导航标,也越来越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里被提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点也转向太阳能热里利用以及光伏光热发电、生物质能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收到各方面的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经趋于完整。

随着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快速发展,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技术形成了较为成熟,从现有的生产工艺水平看,我国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排放水平已接近零。各国的光伏发电规模不断的快速增长,但是我国光伏发电的增速必将将远高于其他各国的平均水平。

在光伏发电大国调控措施下,其成本下降迅速,光伏产能普遍过剩,而其市场面临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在这样情况下,世界及我国光伏发电规模仍会快速增长,且我国光伏发电的增速将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其持续增长不会改变。最近几年各个光伏发电的国家纷纷调整电价补贴政策。这些国家实行这些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其本下降太快而引发市场过热和行业暴利。最近的一次事件:在日本的福岛,其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这起事件引发了部分国家对核电前景的担忧,但是同时推高了政府对其发展的预期。

2011年12月18日,在召开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与装备制造论坛上,我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讲话,呼吁光伏企业需要在根据市场情况,在适时的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预计2011年光伏产品可能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在2011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2年可以看作是光伏产业的调整年。

2 我国光伏发电的前景

近日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建立适应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机制,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

为了扩大内需,各企业纷纷投向国内市场。成本的降低,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规模化不断扩大,而且国家出台特许权招标、光电建筑补贴等多项激励性政策,这使得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预计会出现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实际数据,我国光伏发电现在占据世界主导地位而且设备制造也不断的快速发展、增长,我国的光伏发电前景一片大好。

3 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我国的技术标准不太完善。

我国进入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比较晚,目前并网电站现在都还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并网易产生谐波、三相电流不平衡,输出功率不确定性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因此需要满足一定的并网技术标准。

在2005年的《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国家标准,且已超使用期限。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但该标准对光伏电站分类较为粗放,缺少有针对性的细化条款。千瓦级小型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能是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但该标准并没有对接入220伏居民电压的技术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2)我国的管理办法不太统一。

国际市场上,国外的设备价格比较高,而且远高于国内。同时特许权招标项目业主为了压缩成本,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设备,所以国内市场上以次充好的问题屡见不鲜,没有好的设备,工程的质量就难以保障。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具备检测光伏产品和入网的能力,不过在检测认证管理办法上还是有所缺失。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强制性的办法。

4 光伏发电之我见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使其健康协调发展,所以需要电力系统和国家的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要完善其相关政策法规,光伏发电产业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其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发展前景。特许权招标项目执行招标电价,价格竞争导致中标电价大幅低于实际成本,通过总结,应尽快确定光伏发电上网的分区标杆电价政策,并建立滚动调整机制。而且还应拓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资金来源,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附加水平,确保财政支持到位。

其次要科学制定规划,规划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为了防止无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应严把规划关,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光伏发电发展规划。以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规划,以年度规划指导项目核准。规范项目核准程序,避免“一哄而上”。

最后全力做好光伏并网服务工作电网企业应该以严格的要求和积极的姿态对待光伏发电并网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大局出发,积极推动光伏并网工作;另一方面,要以严格的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抓紧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填补标准与规定的空白,滚动修订完善现有标准。

5 结语

我国资源辽阔,但是人均资源占有的少,而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现如今全球进入能源危机,所以发展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尤为重要。根据国家政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必将是我国能源的保证。是我国更好的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光伏发展方向篇(5)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光伏产业;江西省

引言

自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市场大大萎缩,江西省光伏产业也出现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等现象。江西省光伏产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在金融危机中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

1.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

江西省关顾产业从2005年开始起步,逐渐形成了以新余为主产地的生产能力。江西省光伏产业在发扎期间,建立了原料生产到太阳能配套产品的完成产量链,同时拥有了优秀人才的工作队伍,因此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经济市场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很多改革,获得了位居全国首位的成就,占全球光伏产量的四分之一。

江西省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规划实施,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予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融资等扶持措施。同时,江西省还加大了对外开发的政策,招商引资,同时还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结汇,使各个企业都支持光伏产业建设公用与自用的保税仓。这样可以科学有效、适时的建设光伏产业综合保税区。总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工作人员剪钉信心、应对挑战、政府坚持导向不变,因此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江西省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瑕疵”:

(1)光伏产业的汇率调整,损失严重。在2008年,欧元汇率大幅度下降,贬值的速度超过美元。并且在2008年第四节度,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下降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江西省光伏产业从2006年开始,为了避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将产品由原先的美元结算改为了欧元结算,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元的贬值给江西省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江西省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光伏产业中期处于缺乏经济竞争力,需要依赖江西省政府的扶持。光伏产业的投资与供电成本比较高,因此需要依赖优惠的价格与财税政府的扶持。但是目前,还没有指定比较完善的光伏发电扶持的政策,有待于政府制定发电上网的具体措施。但是,目前我国江西省还缺乏光伏发电、上网等项目的考验。

(3)光伏产业短期的产能过剩,组件价格直线下跌。光伏产业在美国上市之后,就有大量的政府、民间朝着光伏产业的发现发展,导致其产能就会集中爆发。但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西省光伏产业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短期之内产能过剩并且其组件的价格直线下跌。因此,刚进入经济市场的江西省光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2.光伏产业的解决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江西省光伏产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从形式上分析,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为了鼓励光伏产业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光伏产业专业化的产业配套,形成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具体措施为:

(1)政府政策。首先,江西省政府充分发挥其财税政策的作用。江西省政府应该定期进行一定资金来建立光伏产业发展的专向基金,可以采取资金投入、贷款等方式,来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其次,江西省尽快全面启动光伏产业的市场,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有关投资的财税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推广,使光伏产业的经济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复苏。因此,尽快启动江西省光伏产业经济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另外,江西省政府还应该通过收购、参与股权等的形式进入国际光伏的市场,这样可以有效扩大其江西省光伏市场的领域。江西省政府还可以支持与鼓励光伏产业向下游领域延伸,为江西省光伏产业领域提供更好的机遇。同时江西省政府还可以简化有关光伏产业的投资,外汇管理等手续,同时还应该建立光伏产业的导向资金,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金融政策。首先,建立适合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金融环境,与江西省各个政府之间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光伏产业在集群内建立担保机构,才能使江西省光伏产业的融资能力大大提升。其次,强化光伏产业链金融,创新信贷产品以及服务模式,与光伏产业的下游企业相互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相互结合的融资模式,同时还可以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江西省政府还可以充分改进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发挥货币信息贷款政策的导向作用。同时还应该建立风险投资的机制,主要由各个政府的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鼓励、吸引资金进入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集群,从而充分发挥风险的投资体系。目前,针对江西省光伏产业推出的机遇,江西省光伏产业可以通过分析风险的投资来开辟新的发展渠道,尽快帮助江西省光伏产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拓宽光伏产业的规模与经济市场。总之,金融支持的措施,可以使江西省光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结语

经上述论证,推进光伏产业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复苏。江西省光伏产业技术得到突破,就会想信息产业一样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该行业的发展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因此,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因此江西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光伏产业,积极通过金融对策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江西省广业产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光伏产业占领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光伏发展方向篇(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20-05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积极推进开发潜力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化[1]。“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不仅降低了光伏产品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光伏产品的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有关光伏产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在光伏项目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级规划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有些无序等等[2]。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要全面推进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革命,要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嘉兴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嘉兴光伏园区)为浙江省级高新区,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显成效,被业界称之为“秀洲模式”,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嘉兴光伏园区简况

(一)嘉兴光伏园区成立的背景

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光伏产业涉及光伏发电三种技术的本地多个企业在细分行业中已具有领先地位,分别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以及聚光太阳能电池发电。例如,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的“智能硅”薄膜电池产品解决了光伏电池生产的经济性、规模性以及环境方面的瓶颈问题;嘉兴蓝特光学有限公司的第三代光伏技术成为业界领头羊之一。为此,嘉兴市秀洲区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底,嘉兴光伏园区已集聚了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因此,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历程

虽然嘉兴光伏园区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起点高、路子对,已从摸索成长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1.摸索成长阶段。2012年12月,省级高新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嘉兴光伏园区位于嘉兴中心城市的西翼的秀洲新区境内,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嘉兴光伏园区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的总体要求(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是指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慧电网建设、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加快在产业高端化发展、商业化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攻关、配套政策环境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希望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部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部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3]。

嘉兴光伏园区成立初期,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招商支持,2014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起点和新的发展机遇,嘉兴光伏园区全面分析和梳理光伏产业发展基础、演进思路、产业链条,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和招商策略,积极引进目标企业,同年7月出台了《嘉兴市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4]。

嘉兴光伏园区经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园区的光伏项目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推进服务、统一运营管理”,该做法解决了“整合屋顶资源、优惠政策到位、发电利润合理分配、顺利并网、统一运营”等难题,被业界冠名为“秀洲模式”,该模式在2014年8月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会上进行交流[5]。

2.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嘉兴光伏园区不仅在引进光伏投资项目、研发、生产与应用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成效,具体(见下表),而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为了给嘉兴光伏园区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2015年5月出台了《嘉兴光伏科创园建设方案》,嘉兴光伏科创园定位为光伏新能源产业提供全程配套服务,包括研发、设计、检测、培训、商务参展、财务、法律、电子商务、信息等方面,嘉兴光伏科创园也是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嘉兴光伏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平台。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模式

嘉兴光伏园区自从挂牌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以打造“中国光伏科技城”为总体战略定位,同步推进“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能电网创新、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镇。

(一)“搭平台、定重点”为产业发展强基础、明方向

袁艳平(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加上市场、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一定风险[6]。嘉兴光伏园区为了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搭建了浙江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交大部级孵化器)、中电科36所智慧产业园、嘉兴光伏科创园等光伏产业发展的专业平台,平台集光伏产业科研、企业孵化、产品展示、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为光伏产业链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2007)认为,产业链由“龙头”产业、“七寸”产业和“配套”产业三个环节构成,其中,“龙头”和“七寸”环节相对应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产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掌控着产业的“七寸”和“龙头”环节[7]。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下游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光伏专用设备制造是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产业,为了平衡发展产业链、在核心技术环节处于领先地位、提高光伏发电的应用,园区在初期规划就确定三大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

(二)“定向招商”完善光伏产业链

产业链的理论起源源于20世纪初,马歇尔(Malslla A.,1920)将企业内部的分工扩展到企业之间的分工,即企业与企业之间因生产工序前后的关联性形成链条[8]。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1958)从产业链的前向、后向联系的角度强调了产业前后关联的重要性,称其为“关联效应”[9]。史蒂文斯(Stevens,1989)从系统性思维视角认为产业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四大主体构成[10]。波特(MichaelE.Porter,1989)从集聚的视角指出产业链能促进产业集聚,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1]。嘉兴光伏园区为了完善光伏产业链和形成供应、生产、分销和消费者四大主体完整光伏产业系统,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功效,嘉兴光伏园区委托知名中介机构把整个光伏产业链22道环节的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绘制成“招商地图”,然后按图定向招商,已引进包括韩国OCI光伏产业基地、美国嘉晟智能玻璃、瑞翌金刚线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覆盖光伏装备生产、光伏产品生产、太阳能发电及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三)“外引内培”激发光伏产业技术创新

从20世纪初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之后,一些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是主要模式。嘉兴光伏园区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及泛光伏人才,培育省级重点研究院和省级研发中心,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的结合增强了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例如,园区引进中电科36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国网电科院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万马光伏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内顶级的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吸引泛光伏类国家、省“”人才及相关技术创新团队落户高新区,他们研发的多项光伏技术全国领先,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

(四)探索光伏应用创新模式,发挥示范效应

产业产品的应用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应用总量、应用类型、应用结构等会促进产业的繁荣、转化或衰退。为了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难题,嘉兴光伏园区形成“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统一规划布局: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光伏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SEMI(国际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协会)、福睿智库等开展规划战略咨询,细化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布局,确定了“双核四区多廊”(“双核”即以北科建智富城产业研发区为依托的智谷科创区和以光伏科创园为依托的总部体验区;“四区”为江南湖景区、低碳商住区、未来展望区和连片示范区;“多廊”为多条光伏路灯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来全面推进示范应用;统一资源管理:由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屋顶资源。首先,管委会建立光伏高新区内可利用屋顶资源数据库;其次,与屋顶业主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统一掌控屋顶资源;再次,统一屋顶租赁和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实现了对屋顶资源的统筹管理[12];统一推进服务:光伏高新区对项目全程跟踪,确保服务到位;统一运营管理:光伏高新区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辖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后续服务工作。“四个统一”的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合同管理、自建自发自用的应用示范推广模式[13]。截至2015年11月,嘉兴光伏园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并网发电61兆瓦。

三、嘉兴光伏园区的经验借鉴

嘉兴光伏园区在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低迷时成立,能奋力突出重围,并快速发展,现正着手打造光伏小镇,其做法值得分布式光伏产业同行学习借鉴。

(一)园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生

1.顺“天时”抓机遇。国际能源署(IEA)的《201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了全球能源版图和能源结构变化的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提速,可再生能源作用日益凸显。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两部委开始联合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我国的光伏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产业链呈现“两头在外”格局,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机与海外“双反”(指我国的光伏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影响,至2012年时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期。一边是国际上大力发展可再能源形势,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是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将光伏产业的危机转换成机遇,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

2.借“地利”得优势。嘉兴秀洲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100公里,受“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太湖经济圈”的辐射,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及跨海大桥在嘉兴市秀洲区形成的“三横三纵三桥”及“四空四港”,形成了海空联运运输网络,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交通优势[14]。

3.有“人和”做保障。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人和”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为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园区不仅整合了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扶持政策,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享受省级所得税收全额返还的优惠;电价补贴政策:除享受国家规定光伏发电补贴以外,在上网电价标准基础上每千瓦时再补贴0.3元;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光伏装备制造业、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及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资金政策:对于引进的光伏产业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再给予500~3 000万元人民币的产业奖励支持;项目优先政策:在2015年前,园区内的光伏分布式电站优先让入驻园区企业承建;人才激励政策:入住企业的领军人才可申报“”,被认定后将获得最高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入住企业申报市、区“精英引领计划”,其中市级专项资金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区及专项资金为50万元[15]。

(二)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著名分工理论阐述了产业链作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工协作反而会提高生产效率。聂玉强(2013)认为,围绕产业链招商有助于降低投资经营成本、加快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节约资源[16]。嘉兴光伏园区利用嘉兴已有的光伏产业基础优势,并通过招商引企和探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应用示范,实现产业横向和纵向的集聚效应,横向实现众多光伏企业集聚,纵向实现从光伏产业上游配套材料、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到下游光伏应用等企业集聚,形成了相对完整产业链。三年来,吸引美国、韩国及国内光伏行业知名企业的项目落户,提高了产业档次、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产品成本,发挥了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三)引进泛光伏人才,发挥产业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为了培育光伏产业竞争力,嘉兴光伏园区采取“筑巢引凤”(通过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引进国内研究机构集聚光伏产业相关人才)和“引凤筑巢”( 通过上门拜访、邀请、聘用、建立实习合作等方式吸引重点院校、专家等来光伏高新区设立科研机构)的方式引进泛光伏人才,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行业创新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而且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发挥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通过人才引进有效推进了光伏科创园、新能源建筑集成(光伏)研究中心、分布式光伏检测(认证)中心、分布式光伏碳交易资产金融管理中心、分布式光伏发电运维管理中心的建设[17]。

(四)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影响力甚至大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力。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扶持、引导和管理等等。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得到省、市、区、园区四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仅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光伏产业项目,还有力地推进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园区的应用示范作用,嘉兴光伏园区在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下不断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目前,嘉兴光伏园区的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和收入同比呈增长趋势。同时,嘉兴光伏园区正在不断拓展光伏产业发展与应用的空间,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惠产、惠民、惠生”的特色光伏小镇[17]。

嘉兴光伏园区建设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领导和业内知名企业、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对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综合创新模式和“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充分肯定。嘉兴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及扶持措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因此,嘉兴光伏产业发展路径要逐渐有所转变,要由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逐渐过渡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1]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国务院门户网站,2012-07-20.

[2] “十三五”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EB/OL].太阳能光伏网,2016-04-16.

[3] 胡婧妤.园区概况[EB/OL].浙江在线,2014-08-01.

[4] 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Z].2014-07.

[5] 丁珩,邵坚,沈鑫.光伏发电“秀洲模式”引发“蝴蝶效应”[N].嘉兴日报,2014-08-31.

[6]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7] 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

[8] Marshall A,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1920:1877-1890.

[9]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0] Stevens and Granham,“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 Management,1989,(8):3-8.

[11] Michael E.Porter.Cluster and new competition economics[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2] 叶嘉妍.“四个统一”助推秀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N].嘉兴日报,2014-08-01.

[13] 李回雄,李茸.以发电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秀洲光伏产业奋力突出重围[N].浙江日报,2014-08-07.

[14] 沈鑫,邵坚.五位一体寻找光伏蓝海[N].浙江日报,2014-07-31.

光伏发展方向篇(7)

1 光伏发电概述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为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当光子照射于金属上时,其能量会被金属当中的电子吸收。当电子所吸收的能量足够大时,可有效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并从金属表面脱离出来成为光电子,此时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便会产生电位差,便会形成电压。也就是说,光伏发电是光子转变为电子、光能量转变为电能量的过程[1]。

从电力生产发展趋势来看,推广光伏发电具有其必然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能源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人均能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准。同时,在能源消费结构上,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整空间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愈来愈重视,于“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其重点在于非石化能源比重增加及碳减排两个目标,从而形成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经济形态。在这种背景下,生物质能、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太阳能是常见能源中一次性转换效率最高的能源,优势十分明显,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是基于太阳能的这种特性,光伏发电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得到推广,部分地区已经构建成了较为成熟的光伏发电站。

2 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即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及独立式发电系统。在偏远或无电网地区独立式发电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太阳能电池发电量会受到环境、光照等影响,因此,在立式发电系统当中会配备一些电能存储装置如蓄电池等。相对于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而言,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范围更广。它是由光伏阵列、控制器及逆变器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1所示:

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通过逆变器与电网相连,在逆变器的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输入至公共电网。部分系统为了实现电能峰谷调配,也会加入一定的电能存储装置。控制器可对光伏阵列当中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并对逆变器并网的功率及波形进行动态调控,以保证电能能够稳定地输入至电网当中[2]。

3 光伏电池原理分析

光伏阵列是整个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构件,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电池所构成。光伏电池类型较多,主要包括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非晶硅光伏电池,另外还有铜铟硒光伏电池、砷化镓光伏电池、聚合物光伏电池等。其具体发电原理如下图2所示。

结合图2来看,光伏电池属于典型的不加偏置的PN结器件。当入射光子能量超过临界值时,半导体当中的原子会将光子能量吸收并产生空穴电子对。受势垒区内建电场作用,图2中P区光电子会逐渐进入N区,并且在N区边界形成累积。N区光生空穴则会进入P区,逐渐在P区边界累积。在这种情况下,P区域N区之间便会形成光生电动势,其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光生载流子运动过程中,部分空间电荷被中和,会让PN结势垒降低,并产生正向注入。当正向电流IF与光生电流IL大小一致时,便会形成一个电压,即P区与N区之间存在一个相对电压,这就是光生电压。只要保持光照状态,并接通外电路,电流便持续性地流过负载R,该效应便是光伏效应,即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电能来源为光伏阵列。光伏电池单元是光伏阵列当中的最小单元,一般不会用作独立电源。将光伏电池单元进行串、并联封装后,并能够获得光伏电池组件,其功率为几瓦至几百瓦不等。将在这些光伏电池组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便能够得到光伏电池阵列。光伏电池阵列具有非线性特征。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光伏电池阵列的光强会不断改变。要实现输出功率最大化,就需要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类:

(1)恒定电压控制。当温度条件一定,而光照强度存在差异时,光伏电池输出曲线的最大功率数值几乎处于一条垂直线附近。只要保持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为某一常数且与某一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的电压相同,就能够让光伏电池在该温度条件下输出最大功率。也就是说,将最大功率点跟踪简化成了恒电压跟踪。该方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直接耦合的光伏系统相比,能够多获得将近20%的电能。但该方法无法对温度条件进行控制。以单晶硅光伏电池为例,当电池温度升高时,其开路电压会有所下降,这就意味着最大功率点所对应的电压也会随着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出现变化。这样便无法完全跟踪光伏电池列阵最大功率点,会让系统功率出现一部分损失。

(2)电导增量法。对于功率P存在P=IV。对该式两端V进行求导,可得:dP/dV=d(IV)/dV=I+V(dI/dV)。当dP/dV>0时,V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Vmax;当dP/dV

当V-I/V;

当V>Vmax时,dI/dV

当V=Vmax时,dI/dV=-I/V;

这样便能够结合dI/dV与-I/V之间的关系对工作点电压进行调整,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该方法相对于恒定电压控制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便光照强度出现变化,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也能够以较为平稳的变化状态来追随光照变化。同时,稳态电压震荡较小。但该方法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稳定在一个局部最大功率点,并且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对相关硬件要求较高,特别是传感器要具备较高的精度,才能让系统作出快速响应。

(3)扰动观察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各控制周期通过较小的步长对光伏电池列输出进行调整。所改变的步长为定值,其方向既可以是增加,也能够是减少。控制对象是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或电压。通过对比干扰前后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对干扰方向进行调节,让系统始终能够保持在最大功率点上进行输出。该方法测定参数较少,且传感器精度要求不高,容易实现。但跟踪步长无法兼顾精度与速度,当外部环境出现突发性变化时,可能存在误判。并且光伏电池阵列只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震荡运行,会造成一定功率损失。

4 DC/DC变换器的特征分析

DC/DC变换器是光伏发电系统当中重要的组件之一。它主要是通过控制半导体开关,并配合电容、电感等器件来对输出直流电压进行控制。与一般的DC/DC变换器相比,光伏发电系统当中的DC/DC变换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方式差异。传统DC/DC变换器需要电压保持在可控状态,在进行闭环控制过程中,其反馈信号主要为输出电压。也就是说,需要借助输出电压来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在光伏发电系统当中,为了兼顾最大功率点跟踪,DC/DC变换器需要将光伏电池输出电压控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其反馈信号为输出功率或输入功率。(2)控制芯片差异。传统DC/DC变换器主要通过专用芯片进行控制,整个控制过程较为简单。在光伏发电系统当中,由于需要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因此整体算法较为复杂,其控制芯片多为单片机或DSP。(3)输入功率。当负载为定值时,传统DC/DC变换器输入功率基本上能够维持稳定状态,保持不变。而在光伏发电系统当中,受光照强度影响,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会不断发生变化,DC/DC变换器的输入功率自然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5 光伏发电相关电路特征分析

5.1 BOOST电路

BOOST电路是光伏发电系统当中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BOOST电路主要是以电感电流方式向负载发电,从而实现负载电压升高。BOOST电路电感存在于电路输入端。电感上的纹波电流大小可接近于平滑的直流电流。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BOOST电路只需并联较小的无感电容即可,甚至可以不加电容。BOOST电路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具体如下图3所示:

由于功率开关管一端接地,因此相关驱动电路设计得到了简化。但BOOST电路输入端电压较低,在功率为定值的情况下,输入电流会明显上升,所以电路损耗相对较大,这会对电路转化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并且BOOST电路只能进行升压变换。然而,带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则能够克服普通BOOST电路的一些缺陷。在基础BOOST电路上增加两个独立电感L1及L2,从而形成耦合电感,利用其漏感便可解决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从而降低方向恢复损耗。在电流连续工作的情况下,电路整体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但是,功率开关承受的电压为整个输出电压,因此高压环境对功率开关管的要求较高,具体如下图4所示:

图4 带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示意图

TL-Boost电路较上述两种BOOST电路具有更好的性能。该类型电路能有效克服一般Boost电路在高压、大功率应用环境下功率管电压应力高、变换器效率低的缺陷。功率开关管仅需承受1/2的输出电压,整体耐压要求明显降低,有利于器件选型。根据对称性原理,将总的BOOST电感平均分为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分别置于输入电压反向端与正相端,具体结构如下图5所示:

5.2 BUCK电路

一般情况下,BUCK电路输入端电流会处于断续状态。若将其直接与光伏阵列连接,光伏阵列会出现输出电流不连贯的情况,此时光伏系统便无法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所以需要将储能电容与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端连接,以此来保证光伏电池阵列能够保持连续输出电流的状态,如下图6所示:

当功率器断开时,光伏电池阵列便能够对电容进行充电,此时系统处于发电状态。通过调节占空比,让光伏电池阵列输出平均功率,并实现最大功率跟踪。BUCK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功率开关管输入电流较小,整体线损较低,电路转化效率较高。但由于BUCK电路输入端与储能电容并联,在大功率状态下,储能电流会不断进行充放电,长期运行会对其工作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BUCK电路只能用作降压变换。在功率为定值的情况下,光伏电池串联数量更多,可能会导致局部热斑,这会影响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

6 结束语

光伏发电是未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除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也具有较好的前景。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结合,不但能够就地提供电力资源,而且可用于电网调度,还能提供调压、调频等辅助服务,可从侧面保障电力系统的应急备用能力及供电安全。在电力改革背景下,光伏发电会不断普及,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光伏发展方向篇(8)

(一)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秀洲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工业区的历史转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秀洲工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产品附加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政府税源的主力军;新兴产业是发展的引擎,是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秀洲工业经济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更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结合秀洲产业基础,从增长潜力、带动效应、技术优势等方面看,加快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最好的选择。

(二)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

从长远看,传统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将枯竭,再加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且进程日趋加快。光伏产业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的新兴产业,近两年由于受国内市场启动缓慢、国际贸易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全行业陷入低谷,但这一困难是暂时性的、结构性的。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光伏企业结构调整,开发国内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信贷支持等,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看,国内光伏行业已经“回暖”,态势向好。同时,随着目前光伏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整合提升、大规模技术创新、大规模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阶段,对于不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的秀洲而言,是“中途发力”、“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三)光伏高新区创建以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光伏高新区建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至2014年4月,累计已引进光伏类项目23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亿元,今年在谈的意向项目也已有16个。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华东区总部项目等“国”字号单位纷纷在秀洲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南源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也正在密切对接之中。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引进的企业。可以这么说,光伏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最重要的成效是理清了建设光伏高新区的思路,且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围绕一个产业,建设专业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符合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应用促创新、创新促发展、改革促发展、开放合作促发展”的开发模式,符合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坚持从秀洲和行业的实际出发,高端切入,错位发展,主攻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符合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坚持专业化招商,委托专业中介机构编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符合产业招商的特点。坚持自我加压,倒排计划、倒排时间,在园区成立的第一个100天和第二个100天分别举行活动,邀请一批客商,签约一批项目,推介园区,展示园区,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有一支很强战斗力的队伍。

第三,最“给力”的成效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政策集成创新本身就是“五位一体”试点内容之一,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得到省、市的有力支持。同时,近一年来,光伏高新区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批示,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领多次实地调研,高新区已经获批承建国家“863计划”项目,也有望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称号,这为下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建设光伏高新区、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是秀洲工业经济应对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得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也是省、市交给我们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同时,通过近一年来的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扎实奠定。因此,下一步,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

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开发,才构筑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再如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自1999年引进第一家机电企业,经过10多年的坚持,才发展成现有规模。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同样如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劲头。绝不能抓一阵子,烧三把火,也绝不能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更绝不能一有困难就轻言放弃,定了干,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到位,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光伏高新区绝不仅仅是秀洲工业园区的任务,应该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区级各部门包括各镇、街道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建设光伏高新区需要聚全区之资源,进一步强化土地、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保障,也需要汇全区之智,出谋划策,共同探讨、研究建设的思路和举措。要通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打造秀洲工业的“升级版”。

二、发挥光伏高新区在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核心作用的举措

回顾光伏高新区创建一年来的情况,成效明显,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 困难:一是园区尚未成型。尽管引进了一批项目,但真正对园区建设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成都双流新能源园区、中国电谷·保定国家高新区等相比,差距比较大。二是面临技术和市场风险。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存在一定技术和市场选择的风险,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三是工作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由于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应用、商业模式、技术、金融等方面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如何向上向外争取更多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内,加强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招商选资、产业培育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瓶颈制约的突破上需要进一步创新。

如果说,2013年是光伏高新区创建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2014年则是完成全省“五位一体”试点三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抢抓国内外光伏行业整合良好机遇,创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中国光伏科技城的发力之年。因此,2014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对新的形势,进一步以百倍的工作努力,全力以赴推进。具体要进一步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方向

围绕“五位一体”试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光伏高新区的发展方向,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光伏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园区。

全国领先,就是定位要高,这也是全省“五位一体”试点的要求。要全国领先,最核心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重点企业,要在光伏电池、系统集成、新一代产品、光伏配件等领域,着力培育若干家销售规模上百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应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一批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创新型成长性中小光伏企业。最直观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要加快实现园区光伏发电全覆盖,原有屋顶全面改造,新建建筑逐步安装,真正全面打造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

具有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创新方法,聚集资源,打造高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一要走“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道路。紧紧围绕光伏整个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依托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相关环节上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聚集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道路。坚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三个环节的协同推进,打造工作推进机制的核心竞争力。三要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道路。在继续完善高新区基础政策硬平台的同时,加大检验检测、投融资、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软平台建设力度,打造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园区,就是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来打造园区。这一主导产业主要聚焦光伏产业,但同时也要树立“泛光伏”的理念,要把与光伏相关的光电一体化、电力电气、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纳入培育的范围,以拉长产业链、抵御单行业风险。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明确招商重点。按照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按照光伏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按照高新区需要尽快成形的要求,必须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即以“四个为主”为重点开展招商选资:要以重大项目为主,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市场“大起大落”的新兴产业,要把具有较强实力、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招商的重中之重,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支撑高新区发展。要以电池及组件制造为主,光伏电池的特点决定电池及组件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有引进了电池及组建制造的龙头企业,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也更容易突破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装备项目。要以“泛光伏产业”为主,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拓展LED、新一代环保高效储能系统等产业,整体打造产业优势。要以光伏制造业为主,通过引进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要在继续发挥“招商地图”等有效招商手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四个“专业招商”:要推进专业中介机构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信息量大、招商专业性强、组织网络覆盖面广、招商成本低、市场空间充分的优势,在继续加强与欧洲清洁能源协会、SEMI、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知名专业中介机构合作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招商。要依托专业人员招商,加强与一批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客商、专家和领导的合作,通过他们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成功度。要参加专业展会招商,组织参加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日本东京国际光伏展、上海太阳能光伏展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专业展会,积极筹划举办“光伏发电应用博览会”和“中国(嘉兴)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接和汇聚国家产业联盟、国内外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产业关键人物等产业资源,推广光伏高新区。要强化专业化队伍招商,探索建立区光伏产业招商组,以光伏高新区为主体、区相关部门全力参与和配合,共同开展招商;进一步开展学习和培训,提高光伏高新区招商人员素质;健全招商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实效性。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才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招商形势看,服务、推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将成为下一步光伏高新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建立1个重大项目+1个推进服务小组的机制,由区相关领导牵头,抽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的精兵强将,建立推进服务小组,在审批、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超常规集聚资源,超常规解决问题,超常规提供服务,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推动示范应用

一是更好服务于产业培育。要紧抓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重大契机,把握“市场促产业”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光伏发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推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聚集行业内的目光,不断完善光伏产业链。要在继续抓好今年6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规模,妥善处理好有限屋顶资源与项目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新一轮项目规模,积极稳妥予以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示范性。继续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规模适度”原则,注重应用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在继续大力抓好企业、集中式屋顶发电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国家“863”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示范。在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储能系统的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模式。

三是更快推动应用模式创新。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鼓励以第三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为主,鼓励用户自建,逐步建立健全光伏发电标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租赁、收益权抵押、企业债、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发挥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作用。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资源集聚、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扶持一个”的建设思路,在园区内建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太阳能光伏省级及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是积极引导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园区内联合建立包括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大公司地区研发总部等在内的光伏技术创新综合平台,对新型光伏技术、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公共应用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输出,从“制造”向“智造”并举。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电通、36所、中科优恒公司等机构,积极筹建部级光伏质检中心,实现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服务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加强相关规划衔接。进一步细化光伏高新区建设规划,注重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方案规划的衔接,制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与社区居民服务体系三个产业专项规划,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空间的优化布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伏高新区及其周边交通网构建,加快东升西路延伸段、新08省道建设,完善加创路北段、洪高路延伸段等次干道和支路网络,着力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光伏高新区内燃气、供水、绿化、污水处理等重大设施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山西路、新塍大道绿化建设或改造,实现光伏高新区内道路绿化全覆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上级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以及鼓励光伏应用的政策,争取光伏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技术创新、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等资金补助。加强财政资金整合,向光伏高新区建设倾斜;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合作;设立园区天使投资基金,组建政府创司,支持处在孵化期的光伏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科研团队项目。依托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平台,组建民间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园区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直接融资,引导光伏企业进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光伏高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做好光伏产业用地规划。对于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条件的光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力争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单列下达解决。对于预评估好的光伏产业项目,确保全区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倾斜。鉴于光伏高新区内不少地块已开发建设,必须加快“两退两进”工作步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光伏发展方向篇(9)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75-01

1 引言

“十一五”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光伏产业发展达到顶峰。2012年至今,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受欧债危机、政府削减补贴、海外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光伏产业持续陷入低迷。美国“双反”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行业产生巨大负面冲击。继美国启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后,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从6月6日起,欧盟开始向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尽管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仍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2 双反危机对锦州光伏产业的影响

2.1 锦州光伏产业现状及特点

锦州现有光伏企业34家,光伏产业链已经延伸由单一的单晶硅发展到多晶硅、切片、电池片、组件、产品应用、配套产品、光伏电站建设等全产业链。光伏产品的生产能力为:除硼多晶硅材料4000吨、多晶硅材料200吨、多晶铸锭20兆瓦、单晶硅1吉瓦、硅片600兆瓦、太阳能电池300兆瓦、组件250兆瓦,产值由2009年的48亿元增至2012年底的145亿元。

锦州光伏产业存在以下特点:

(1)产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

锦州光伏产业与长三角一带光伏产业相比,起步较晚,产量、产值都远远落后于南方其他地区光伏产业。尽管产业链已延伸至整个产业,但是总体规模仍以中下游产品为主,目前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提纯,并拥有自主的技术优势。

(2)两头在外,发展受制于人。

我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平衡局面,锦州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原材料硅材料95%都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到国外,产品的上下游均极大依赖到国外的市场。

2.2 “双反”对锦州光伏产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锦州光伏企业受欧美“双反”及价格下降影响,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受国内外光伏市场形势的影响,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削减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支持,造成锦州市已开工建设的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极大影响项目竣工投产和正常运营。另外,国际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光伏企业亏损严重,部分光伏企业处于破产和倒闭的边缘,致使光伏企业扩产和投资欲望锐减,光伏产业招商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3 锦州光伏产业的应对之策

3.1 政府扶持引导

3.1.1 “区别对待”,重点扶持优势项目

光伏作为一种新能源,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战略,同时光伏产业投入高,能在短期内创造高额的GDP,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政绩出发,开始大力扶植光伏产业。然而,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过度发展提供了错误性的政策鼓励,在把光伏产业推到顶峰的时候,却没能继续引领产业在市场竞争找对方向。

这次因“双反”而起的至上到下的反思和调整或许对我国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起到更深远的指导作用。国家陆续出台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并引导光伏产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在此次危机中应转变思路,对光伏产业的救助扶持应该更具倾向性。主要投在较为薄弱的两端,对中间过剩的环节应该给予充分竞争的空间,让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应“区别对待”,对底子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但对技术差、决策严重失误、有企业家掏空企业现象的,救助一律“免谈”。

3.1.2 打开国内市场,大力推广分布式电站

2013年1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协调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为挽救我国光伏产业,国家已经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拓光伏企业国内市场。

锦州市政府在2012年已经制定了《锦州市分布式光伏电站节能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住建部决定将锦州作为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的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在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受海外市场冲击的背景下,大力推广分布式电站,不仅能够拉动锦州光伏产业发展,提高锦州对外形象,同时,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也将成为锦州绿色生态建设的亮点。

3.2 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3.2.1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

通过此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锦州光伏企业必须意识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应对此次“双反”的根本举措。锦州光伏产业应立足于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目前,锦州光伏服务平台已经基本搭建,由研发、检测、光伏研究院、创业辅导四部分组成。研发平台由锦州市部分高校和光伏企业联合组建,检测平台是我国北方唯一的部级光伏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企业应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科技人员,增加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实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欧美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也要大胆采用国内的工艺和设备。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锦州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

3.2.2 进行技术革新,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生产

除了在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外,锦州光伏企业还应将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转移到光伏产业的制造系统中来。利用锦州老工业基地雄厚的工业基础,发挥机械电子业的传统优势,提高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当前产业低迷形势下,锦州光伏企业应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产业集聚的步伐,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加强关键技术的再创新;充分利用产能优势,加快发展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等生产项目,更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2.3 开辟新兴市场

随着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贸易保护主义使海外市场布满荆棘,市场萎缩。因此,开启国内光伏市场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最强烈的呼声。2011年我国实施全国统一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就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正式启动。2012年国家能源局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装机最低达到21GW的目标。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10GW,重点地区在中东部地区城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设施等建筑屋顶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规划》的出台,是国家从战略层面通过扩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来消耗光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带来的过剩产能,这必将有利于缓解光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说,《规划》打开了国内光伏市场的想象空间,锦州光伏企业应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利用目前国家出台的鼓励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利好政策,开拓国内市场。

此外,锦州光伏企业应转变市场营销策略,加大了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的力度,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

4 结语

光伏产业经历2012年的遭遇,加速了光伏产业的洗牌。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借此机会使产业回归理性,并且借机开拓国内市场,打破产业“两头在外”的束缚,更有利于日后的发展。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锦州光伏产业应立足以上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保持现有光伏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坚定信心,转变思路,促进锦州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INDUSTRY).

光伏发展方向篇(10)

一、国际国内发展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自从1954年第一块实用电池问世以来,光伏电池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73年)。1954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威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开始了缓慢的发展。

第二阶段(1973~1980年)。1973年爆发了中东战争,引起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从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第三阶段(1980~1992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未能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这个时期,太阳能利用进入了低谷,世界上很多国家相继大幅消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

第四阶段(1992~2000年)。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人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更加活跃,规模扩大,使世界太阳能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新世纪,原油也进入了疯狂上涨的阶段,从2000年的不足30美元/桶,暴涨到2008年7月时接近150美元/桶,这样世界各国再次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加强了人们发展新能源的欲望。此一阶段,太阳能产业也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加强了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补贴力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产业发展的几次阶段性的起落。

1.快速发展期(2004~2008年)

随着德国出台EGG法案,欧洲国家大力补贴支持光伏发电产业,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迅速形成规模。2007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业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市场追捧。光伏发电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公斤。

2.首度调整期(2008~2009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加之欧洲如西班牙等国的支持政策急刹车等导致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经历了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其中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落到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

3.爆发式回升期(2009~2010年)

德国、意大利市场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预期削减和金融危机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发了抢装潮,市场迅速回暖。而与此同时,我国出台4万亿元救市政策,光伏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作为光伏产业晴雨表的多晶硅价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4.产业剧烈调整期(2011~2013年)

上一阶段的爆发式回升导致了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再次经历挫折,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多晶硅价格在此时期一度跌落到约15美元/公斤的历史最低位。

5.产业逐渐回暖期(2013年至今)

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中国以国务院24号文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多晶硅价格微涨至约18美元/公斤。

二、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地位

江西省一直把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因为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必然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江西的光伏产业从2005年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光伏快速发展,江西省也进入了快车道。2010年起,江西省将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予以扶持,先后出台了“十二五”光伏产业专项规划和光伏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引导资源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与融合。这两年,尽管面临全球产业调整的严峻形势,江西省光伏产业仍然逆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突出体现在:一是规模优势更加突出。二是通过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是光伏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下游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从2009年的320兆瓦,发展到现在的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光伏设备、背板、切割材料、光伏玻璃等配套产品领域涌现了新余银龙、宜春明冠、萍乡金葵等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企业,成为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新增长点,形成了较为完备、颇具优势的光伏产业配套集群。从2012年开始,光伏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国际市场萎缩乏力,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美国“双反”雪上加霜,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2008年更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等影响,欧洲主力光伏市场国家加大了削减补贴的力度,严重压缩了市场空间;同时也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光伏投资过热,产能明显过剩,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导致风险叠加。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高利向薄利的急剧变化,对企业战略眼光和经营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验。但在这两年间,江西继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技术进步、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使江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江西发展光伏产业对江西经济的意义

光伏产业是清洁能源和新型再生能源,是江西最具竞争力和爆发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把做优做强光伏产业作为江西省重大产业发展战略,是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方省份也是积极跟进,培养优势产业。江西省抓住机遇,凭借粉石英(硅材料主要原料)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出台多方面措施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短短3、4年时间,使得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迅速在江西集聚,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暖,江西光伏产业呈强劲复苏态势,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2012年以来,江西多条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进入量产阶段,中下游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产业链延伸的发展趋势向好。2013年6月,江西省正式启动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鼓励全省城乡居民利用屋顶进行光伏发电应用,促进江西可再生能源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4月,江西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4年全省要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8万千瓦,2015年至2017年按国家当年计划确定建设任务,力争2017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以上。江西省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融资、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加强重点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省内光伏产业合规收结汇、落实保险,积极支持光伏产业集聚地建设公用和自用保税仓,适时建设综合保税区。

四、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国内光伏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依然依赖国外进口,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这导致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受制于人,并且随着国内光伏组装产能的释放,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从2010年的1.4美元/W降到了2013年的70美分/W。此外,国内光伏产品也大多销往国外,欧美市场成为光伏产品的最主要市场。国外市场的繁荣极大的拉动了国内光伏产业,但国外市场的波动也注定对国内产业产生极大冲击。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市场急剧萎缩,欧美国家迫于财政压力,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终端市场的萎缩使得国内光伏企业销售受阻,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过分倚重国外市场也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于保护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的目的,美国和欧洲先后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使得国内光伏制造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原料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使得国内光伏企业普遍经营艰难,以2013年破产的无锡尚德为例,2012年尚德的毛利率为-1.4%。2012年1-9月份,江西省规模以上光伏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利润率为4.98%。

2.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属于组装加工型的低断制造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带来的廉价资金,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然而其技术仍然属于国外引进再消化吸收,相对国外同行竞争者并不具备技术优势。为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在税收、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光伏产业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高速增长。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政策托底,出现了光伏企业较高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不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与成本控制上,而乐忠于资本运作及套取政府各项补助上。

3.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发展方向,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实业、银行基金、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中国在2007-2008年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到全球的一半。自2006年以来,光伏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急剧扩张,很多省或地区都将光伏产业列入“一号工程”予以重点扶持。江西省也提出将光伏产业纳入“三个千亿工程”。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光伏市场突然出现井喷,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达到153%,企业误以为行业触底反弹,纷纷盲目扩张。而市场的需求却以欧美为主,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装机容量占全球的70%,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大大下调,这极大的影响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在内忧外患之下,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暴露无遗。

五、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1)注重基础的原材料方面的发展,如高纯的硅片、多晶硅锭的研究发展,为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突出重点,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的厂家,太阳能电池的厂家是光伏产业的中心,能够辐射到光伏产业的上下游;(3)抓好配套,光伏产业的离不开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形成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措施:(1)抓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光伏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时期,相应,还没有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果能够获得主导起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那就能够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2)抓人才,只有通过一流的人才,才能够研究出一流的技术,从而造就一流的企业,成为光伏产业的大省强省;(3)启动光伏产业的内需,我们以前发展光伏产业,主要靠外贸出口,一遇到外国的双反制裁,就会有很大的波动,显然很被动,应该鼓励省内的单位使用光伏产业产品,能够极大地改善被动局面。

六、我们兴中科技正式和下一步做哪些工作

江西核工业兴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积极参与在整个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显然,作为一家以技术为自己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司不可能也不善于参与投资巨大的硅片或者电池的整体组装产业,只能够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做技术含量高、投资小、市场需求大的项目。

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就是属于这样的项目。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是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了将产生的电流导出,需要在电池表面上制作出正、负两个电极。制造电极的方法主要是丝网印刷,而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电池正面银浆、电池背面铝浆和电池背面银铝浆。通常把制作在电池光照面的电极称为上电极,为负极,选用银浆印刷烧结而成。把制作在电池背面的电极称为下电极或背电极,为正极,由铝浆和银铝浆组成。银浆、铝浆和银铝浆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产品技术含量高,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其制备技术是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几家铝浆浆料生产厂家,没有银浆、银铝浆的生产厂家,全部依靠进口。江西只有我公司一家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公司为江西的江西光伏产业形成产业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江西光伏产业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公司从2010年开始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的研究,在技术了已经获得了突破,本公司已经具备了生产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成熟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料的各项要求,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2011年,公司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型导电材料的研制与生产》项目,获得了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支持;2013年,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电极铝浆料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江西省工信委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

公司已经建设了一条年产300吨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生产线,包括生产装置和相关检测分析设备。生产装置有:高温炉、三辊研磨机、料桶倾倒机、搅拌机、分散机、混料机、行星球磨机、反应器、电热干燥箱、自动包装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相关分析测试设备有:气氛控制烧结炉、丝网印刷机、太阳能电池片试验线系统、电子扫描显微镜、液相色谱仪、振实密度仪、荧光光谱分析仪、四探针方阻测试仪、激光粒度仪等。

公司下一步,一是准备对现有的铝浆浆料性能进行改进,重点提高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为促进产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研究开发银浆、银铝浆。在太阳能电池银浆市场上,中国制造尚处于空白状态,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所用的银浆全部采用进口,每公斤售价高达上万元,造成太阳能电池银浆成为比多晶硅料对外依存度还更高的原材料,银浆成本占电池片每瓦成本在15%左右,严重的制约了江西省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当前国内的铝浆技术水平与国外的知名厂商相比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与银浆的匹配度上和转换效率两个方面,这也是铝浆产品无法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的最大因素。与银浆的匹配度不好,显然是国外浆料生产商乐意见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为国内的铝浆与他们的银浆的匹配制造障碍,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自己的银浆,能够打破国外厂家在银浆、银铝浆方面的垄断,一方面,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进,使银浆与国内的铝浆进行较好的匹配,从而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

参考文献:

[1]罗永红.柴达木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12):15-18

[2]王斯成.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2007(2):7-11

[3]许静.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光伏产业政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4(12):28-30

[4]张楚,黄涛,刘晶,沈家文.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反思――以光伏产业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136-140

[5]朱伟亮.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2(23):55-57

上一篇: 电子商务营销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