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1 14:36:54

水环境治理建议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1)

库底泥沙淤积较多时,大量的农田氮、磷和工业重金属等污染物被底泥吸附,并长期淤积在水库底部,致使水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种类逐步减少,对水体原有功能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清淤措施。水库泥沙淤积量的计算,常见的方法有断面法、地形法、输沙平衡法、基于GIS的DTM法和泰森多边形法等。本文根据水库建成初期各特征水位和相应特征库容资料,拟合得到水库原始水位库容曲线;再通过对比2011年实测水库库容曲线和拟合得到的原始库容曲线,推算得到水库泥沙总淤积量和各高程区间的淤积量。通过计算,东风水库泥沙淤积总量约为97.7万m3,若清除整体淤泥,清淤工程量较大难以实施,且通过分析推算得到的淤泥分布可知,绝大部分淤泥位于水库防汛限制水位以下,其淤积对水库的防洪效益几无影响。水库的泥沙淤积物可分为表层淤积物和底层淤积物,可先清除污染相对较重的主库区表层淤积物及其他库区所有淤积物。经推算,清淤量约为35.42万m3。因清淤工程量较大,采用分期清淤的方法,先清除污染物含量较高且对水体影响较大的淤泥,再分步清除其他淤泥,清出的淤泥通过管道输送至库尾的堆淤库。待淤泥固化后,运输至指定区域堆放压实,并在其表面栽植草皮,防止淤泥对水库造成二次污染。

2截污工程

截污是水库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通过截污,可以减少点源污染。只有截断污染源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其对水质的破坏,为后期的水环境治理和水体修复打下基础。对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结合当地现有和规划的市政排污管网,针对水库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截污方案。根据市政管网规划图,将水库周边排污口分成3个不同区域,每个区域的排污口通过支管网就近接入市政管网,最终分别排往西北污水处理厂、松岗污水处理厂和官窑污水处理厂。

3蓄洪换水

东风水库地处亚热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9.3mm,雨量充沛,东风水库每年出库水量约为567.3万m3,接近水库兴利库容,这部分水体对水库水质有一定的稀释净化作用。蓄洪换水可通过水库的纳洪换水来实现。东风水库来水丰富,水库运行中存在部分弃水,若能有效用这些弃水,根据水文预报在暴雨洪水来临之前,在满足水库灌溉、供水的前提下,调节水库使其低水位运行,实施纳洪蓄水,即可达到交换水体、改善水质的目的。

4水土保持工程

东风水库雨季集中在4~9月,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这种气候条件极易诱发库岸滑坡、崩岗、山泥倾泻等局部水土流失事件,山泥最终流入水库,造成淤积,影响水库水质。对即将入库的径流,可采取修建生态护坡等水土保持工程削减污染物入库量。根据水库集雨范围内耕地的不同坡度及土层情况,可采取退耕还林、修建梯田、整治坡面等方法进行治理;对轻、中度水土流失的疏林地,以封山育林为主,可采取全封、轮封等形式;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疏林地,需进行育苗补植、修枝疏伐、择优选育,以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恢复;荒草地宜进行造林。根据地表面和土壤地质条件的不同,采取移栽培育、挂网移栽、喷锚土壤栽植等方法恢复坡面植被。

5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是东风水库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有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生物浮岛等,具有效果好、造价低、耗能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根据东风水库的水环境现状及地形条件,将库区划分为5个修复区,每个修复区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并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目前,用于修复水生态的水生植物越来越多,常见的有芦苇、美人蕉、水芹菜、睡莲、香蒲、再力花、水雍菜(空心菜)等植物,且针对各类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的研究较多。在水生植物的选取中,首先考虑其削减污染物的能力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其次,生态修复工程仍需较大投入,不同的修复措施、不同水生植物的种植管理投入差异较大;在满足前述条件前提下,尽可能种植一些观赏性较好或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经分析比较,初步拟定水生植物为芦苇、美人蕉、再力花、水芹菜和空心菜5种主要植物,而在具体实施中可适当添加其他植物。通过计算,为达到既定目标,需要种植芦苇、美人蕉、再力花、水芹菜和空心菜分别为7000m2、14000m2、7000m2、5000m2。水生植物在生长期间吸收氮磷,对净化水库水质具有较强效果,但水生植物一般都会死亡,其在死亡腐烂后分解耗氧,造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升高、溶解氧降低,同时吸收的氮磷营养物质被重新释放。因此,在水生植物死亡腐烂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收割打捞并带出库外,力求杜绝二次污染,以达到削减污染物、改善水质的目的。通过采取清淤工程、截污工程、蓄洪换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工程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库治理效果。经计算,可得各工程措施所削减的污染物量,求得剩余污染量,理论上能够在2020年使东风水库水质达到II类标准,详见表4。

非工程性措施

1加强水库水体监测能力建设

东风水库现有的监测资料存在监测频率较低、测点范围较窄等不足,其水质监测能力已无法满足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全面掌握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变化动态,需要以现有的测点为基础,增加测点数量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规划的具体要求,建议建设1座自动化水质监测站,及时掌握水库各区域水质状况,以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2划定水库水资源保护范围

水库水资源保护范围按照下列标准在水库管理范围边界外延划定:工程区、生产区的主体建筑物200m;库区主副坝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或者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之间的土地。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水库,其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水库保护范围的具体界线划定后,市、区环保部门应当设立界桩和警示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或者损毁界标和警示标志。

3控制水库周边养殖

目前,东风水库库区和周边有大量的水产和畜禽养殖,且其排泄物随便堆放,畜禽排泄物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和细菌,对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对占用水库用地的养殖场应予以搬迁取缔,对库区外的养殖场,要严格控制未达标的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排泄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能允许排放,以尽量减少污染物入库量。

结语

1)由于长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以及农业种植带来的农药化肥污染和养殖业的排泄污染,导致东风水库污染较重,水质较差,尤其是库尾的水质已严重恶化,开展水库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2)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9302

1引言

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农村的水环境还没有被污染,村民的饮用水大多是河道水添加明矾等药剂后,进行沉淀后直接饮用。在炎热的夏季,村民可以在河道中进行游泳等活动,并且能够在水体中从事养殖、捕鱼,也可引河水灌溉农田等。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村民开始对河道进行开发并在周围建设工厂等,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农村水体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一部分水体已经出现黑臭的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农村生活用水污染现状

2.1农村生活污水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生活污水也在不断增加。村民的生活用水不仅包括生活洗漱以及洗涤污水等,还包括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等污水,如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都会造成大量的污水。

2.2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占地面积较大,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村民会选择到城市里工作,这也导致了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比例减少,且分布不均匀,使得我国的农村污水范围较广,且污染程度不一,从而导致的收集比较困难的问题[1]。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污水产生,因此,对农村水资源进行处理应着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而污水治理设备的建设与维护费用加起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无疑是较大的经济负担。虽然,我国财政方面每年都会对农村环保建设拨出大量资金,但是仍不能够满足我国农村的污水治理建设。就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山村而言,需要资金的投入较大,这也是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很y治理的原因[2]。

3.2统一治理的难度较大

我国农村某些地区没有对污水处理进行推广,这也导致了我国村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较差。我国农村污水系统治理普遍不完善,这也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及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所导致的。污水会通过明沟或者暗渠的形式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有可能会深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排放到江河中的水,会对农村的水体资源直接造成污染,深入到地下的水会对人们饮用水造成影响,最终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排放掉的污水,收集起来都比较困难,这也使得农村的生活用水无法集中处理。

3.3治理意识没有深入人心

我国对农村污水处理相较于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人们对污水处理认识不够。通常情况下,政府只会对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污水处理。目前我国正处于探索以及学习、借鉴的阶段,大部分村民对污水处理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村民认为对污水处理并没有必要,现有的用水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一些村民认为对污水进行处理是浪费资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对污水处理率比较低[3]。

3.4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当前,大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污水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政府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也是导致村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村民不配合的情况,都使得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难以进行。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农村水体污染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水体刚被污染的时候,并不容易被发现,一旦人们发现水体污染时,水体污染实际已经很严重了。同时,水体污染也都会对农村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其自净能力会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够完成修复,因此,必须要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防止生态系统遭到进一步破坏。

4.1畜禽废水处理

据相关报道,畜禽养殖造成的废水占农村污水的一半,因此,在对农村水体资源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这就需要对农村养殖场进行严格管理,合理的规划农村养殖场,对畜禽的粪便进行统一处理,经污水厂处理并检验合格后,还可以当做肥料再回收对庄稼进行施肥,使废弃物得到重新利用。也可以利用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建立沼气池,从而使养殖场的污水排放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加大对粪便的研究力度,使粪便能够变成供人们使用的有机肥料,从而使畜禽粪便能够得到综合利用。还可以通过三大工程,实现秸秆还田工程,通过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以及秸秆项目等,对农业种植的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通过焚烧等对秸秆进行处理的方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使环境得到保护[4]。

4.2合理疏浚沟湖,减少内污染源

我国农村中河沟淤泥沉积比较厚,沟小且较浅,同时,坝头坝埂也容易造成堵塞,这也造成了臭水沟,干枯河等,不利于水体的资源的处理。在对农村水体资源处理的过程中,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首先要确定疏浚的标准和土方的数量,然后在进行施工,逐渐把沟河进行疏通,使其与沟河能够相同,减少臭水沟的数量,不仅能够使农村的水体资源得到优化,同时,也能够使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增强抗自然灾害能力[5]。

4.3防治工业污染,保护沟河环境

政府在对农村水体治理的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农村周围的工厂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工业的污染能够集中处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治理效果。并将“环保第一审批”的制度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对于农村周边新建的项目,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关停重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并对其进行整改,防止农村的环境继续污染。在进行水体资源治理的过程中,应鼓励无污染以及少污染的行业建厂,对于无污染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

4.4投建基础设施,解决生活污染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活污染的问题,就需要将村民进行集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村民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也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建立稳定的垃圾收集机制,使村民的生活垃圾都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处理,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垃圾填埋场,在道路的两旁多设置一些垃圾箱,同时需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村民的生活用水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在污水处理系统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村民自觉维护,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亩提高农村水体资源的处理效果。

4.5治理污染源,发展生态农业

我国农村对题资源具有污染面积大的特点,这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水体资源治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污染源进行处理,加大对农业管理的力度,对农药等一系列化学药剂进行严格控制,并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做好无公害的农产品的知识讲座,使村民能够自觉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药对水体资源的污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6]。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杨燕萍: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环境与安全

5结语

我国农村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水体资源严重污染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水体资源进行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可以从畜禽、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用水等方面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我国农村水体资源的治理效果。虽然,现阶段我国对农村水体资源的治理还不够完善,但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在农村水体资源治理的中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村民也会生活得越来越健康。

参考文献:

[1]

曹海林.农村水环境保护:监管困境及新行动策略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2013,15(6):113~118.

[2]林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水环境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19~25.

[3]张明珠,高强,叶瑞兴,等.广州市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政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7(6):203~204.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5-0086-02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实行无公害绿色消费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防治水环境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油市境内的昌明河和涪江一道,是江油人民的“母亲河”,是穿越江油城市内十分重要的河流,盘江是江油市第二大河流。江油市境内河流两岸环境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江油市加大对昌明河和盘江河的综合治理,对全市畜禽养殖户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积极创建省文明卫生城市。通过一系列措施,美化了江油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档次,拉动社区文明建设,使原有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江油市境内,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污染的现象仍然存在,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加强对江油市畜禽养殖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工作。

1 江油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大量投入,江油市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一批设施先进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领军产业[2-4]。

2012年,江油市全年存栏生猪67.06万头,年出栏肉猪82万头;存栏小家禽650万羽,年出栏家禽1 650 万羽。共有养殖专业户3 458户,其中鸡年出栏500羽以上的有588户,鸭存栏500羽以上的有320户,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 2 545户。

目前,江油市有畜禽宰杀场(点)42 个,其中25个为生猪屠宰场,另17个为家禽宰杀点。

在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畜禽粪尿对江油市境内涪江、昌明河、盘江等河流水环境的污染加剧。

2 发生污染的原因

随着江油市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远远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畜禽养殖业造成江油市境内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未建立粪污处理设施或设施落后,达不到治污要求。

(2)家禽宰杀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大部分的家禽宰杀点都无污染处理设施,尽管有少部份家禽宰杀点修建有污染处理设施,但其设施也达不到环保要求。

(3)个别生猪屠宰场修建有沼气池,但建而不用,使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4)外地人员到江油市租用农房从事养殖业,治污设施不到位,加重了江油市污染区。

(5)治污设施缺乏检修,达不到治污效果,甚至闲置。

3 治理措施建议

加大畜禽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降低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江油市畜牧生产工作的重点。

3.1 加强领导管理,实施专项整治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是一项变废为宝、为社会和人民造福的重要工作。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费用高。江油市对此高度重视,对相应部门下达目标任务,设立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承包人制度,层层落实具体责任。

(1)推行行政主管污染治理工作的乡镇负责制。分管农业的乡镇长(街办主任)负责落实,明确具体办事人员,并与年度考核业绩挂勾,确保养殖污染治理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把养殖污染纳入法制轨道,做好治理污染宣传工作,加强对畜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畜禽养殖户充分认识养殖业造成水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

(3)及时总结,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将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各乡镇在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及时反馈进展情况、治理经验、整治难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与有关部门协商,以便及时处理,确保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实行专人负责治污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畜牧、环保等单位进行不定期督查,确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任务顺利完成。

3.2 治理措施

(1)根据江油市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场,建立养殖小区。通过养殖小区的建立逐步规范江油市养殖业,引导全市畜禽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解决好养殖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在江油市中坝、三合、太平三镇的城区范围内设立禁养区,统一规划,对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户,动员其搬迁到规范化的养殖小区。

(3)种养结合,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可采取干燥法、发酵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鼓励畜禽养殖场(户)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畜禽养殖场(户)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它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废渣或者污水等污染物。

(4)对市内河流周边的畜禽屠宰场进行综合治理。由当地乡镇政府牵头,畜牧、工商、农业、商业、环保等部门配合对所有畜禽屠宰场进行全面检查,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有设施建而不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屠宰场一律予以取缔或停产整顿。

(5)对市内河流周边的养殖场进行规范,根据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通过修建沉淀池、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养殖粪污。条件好的养殖户修建沼气池。沼气池的修建要提高科技含量,要组织专业队伍定期进行检修、清渣、换粪等。

(6)加强对外来养殖户的管理。外来养殖户在江油市租用本地农户的场地进行养殖,由于条件所限,绝大部分没修建畜禽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因此,应制定适当措施,对外来户必须要求他们修建粪便治理设施,无设施的当地政府要强制其搬迁。

(7)实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公害处理。江油市境内沿河两岸有少部分养殖户向河内丢弃病死畜禽,针对这种情况,各乡镇要加强监督,设立举报制度,对乱扔病死畜禽者进行严惩。

(8)推广粪污治理新技术,继续探索粪污治理新途径。采取微生物净化、粪尿分离、粪便生物处理、利用粪尿产生沼气、改善日粮配方、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技术进行养殖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4 小结

城市河流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水环境质量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以促进江油市畜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美解,何华西.我国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4):315-318.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4)

根据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农田水务局《四川省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现状调查及复核报告》的统计数据[7],四川省2009年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578万,占农村总人口的36%,南充市和成都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最高,均超过220万,其次是达州市、泸州市、宜宾市、资阳市、自贡市,不安全人口数均在140万以上。相对数量以自贡市最高,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高达66%,其次是甘孜州、眉山市和乐山市,不安全人口比例在50%以上。四川省不安全人口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集中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成都平原各市以取用地下水为主,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川中丘陵区各市以取用地下水、沟塘水及水库水为主,主要存在水质、保证率和水量的问题;川西高原区(包括甘孜州和阿坝州)地广人稀,山高谷深,水源主要以河流水为主,主要存在取水方便程度和水量保障方面的问题;盆周山地和川南山地(凉山州和攀枝花市)主要以取用江河水及溪沟水为主,主要存在方便程度、水量和保证率的问题(图1)。水质不安全是四川省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而在水质不安全中以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细菌学指标超标和饮用受其他污染的地表水污染为主(图2)。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源地受到污染。

2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工业点源污染工业污染,尤其是乡镇企业是农村水污染的重要来源[8]四川省的大型工矿企业业和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从2006年开始无论是乡镇企业的总数量还是乡镇企业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数量都在下降,而且整个四川省的工业排污总量和污染物总量都在逐步降低,污水排放达标率在逐步提高,点源污染正在逐步被控制,但是仍有接近5%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表1)。

2.2农村面源污染

2.2.1农业生产四川省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化肥和农药使用较多的区域。从表2可以看出四川省农业和化肥的使用量在持续增加,2009年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624kg/hm2,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设置的安全上限(225kg/hm2)。

2.2.2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四川省2009年农村人口为669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5%。目前全省4427个建制乡镇绝大多数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全省农村每年产生的10多亿t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约1700万t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5,6]。

2.2.3禽畜养殖污染根据四川省农业厅《2007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四川省2007年大型牲口的存栏量为421万头,生猪存栏为9957万头。虽然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场都已经修建沼气池等处理措施,但是由于综合处置能力不够,有90%的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仍达不到环保要求,大量养殖废物直排河道,严重污染水体[5]。并且四川省作为养猪大省的,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仅为44%,散户养殖仍占主要位置[9]。尤其是四川中部丘陵和盆周山区的部分水源地处于居民聚集区,农户散养的畜禽粪便是水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2.3水源地内源污染四川农村地区,尤其是川中陵和盆周山地区,一般是以石河堰拦截河流形成回水区域或筑坝形成湖库等静态水体作为饮用水源。川中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8000~15000t/(km2•a)[9],水土流失严重,大量腐殖质等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后沉积在底泥中,成为污染物的蓄积库,在一定条件下被释放或再悬浮,造成内源污染。

3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源地主要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3.1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因素,选择不易受污染的水源在筛选集中饮用水源地时应综合考虑,优选不易受到污染的水源地,比如地下水等。但是一般农村地区对水源的选择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四川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工程性限制较为严重,获得较好的水源投资较大,农村地区很难承担。应加大政府投入,为广大农民优选好的水源。目前四川省惠民工程“红层找水”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3.2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视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工作,相继出台《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水源保护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水源保护区,虽然已经划定,但是长期处于弱监管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分布分散,尤其是盆周山区、川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地区,县级以上的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受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对每一个水源地都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管,应该加大乡镇和村级部门对水源地的环境监管保护力度。

3.3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四川省平原和丘陵区的水源地大部分位于农耕区,河流或水库周围就是农田和村落,大量面源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应该从多方位进行控制。以四川丘陵区为例,山丘上部植树造林,进行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在生活区修建沼气池和人工湿地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农田区域采取植物篱措施对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拦截;在河岸或湖滨设置防护林或湿地形成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进行拦截。本课题在四川省乐至县的示范效果显示,在水源地周围采取沼气池、生活污水净化池和人工湿地等措施对地表水污染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5)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

近年来,我国雾霾等重污染天气频发,水污染事故多发,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治理水污染,自1987年开始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已经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也被本届人大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加快立法进程,并以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法治后盾,“两会”代表委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环境保护》:今年的“两会”上,您所递交议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张全:今年“两会”,我所递交的议案有2个,均是关于法律修订的,一个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另外一个是加快修订《水污染防治法》。

目前,全国人大正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已通过一审,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从修订草案的相关内容来看,强化源头控制、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推进公众参与以及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较有针对性,但还存在如何与《环保法》进一步衔接,尚未充分吸收地方上一些好的做法,一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制度没有明确等问题,还需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安全问题,1984年5月11日审议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1996年和2008年对这部法律又进行了两次较为重要的修改。本届人大又根据当前我国面临的水污染严峻形势,再一次把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我们建议,加快《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以解决我国水环境管理中突出问题。

《环境保护》: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中,您认为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存在哪些不足?

张全: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大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明确或者体现得不充分。

一是社会共治的理念尚未充分体现。建议本次大气立法在如何体现全社会共同责任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化的相关制度尚属空白,例如,第三方治理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都是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治理措施,但这两项制度在本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中尚未体现。三是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上海市自2007年统一了机动车排放检验周期与安全检验周期,将排放检验纳入安全检验的范围,并明确在用机动车未经排放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建议在本次大气立法中明确机动车排放检验采取类似上海的做法。此外,船舶大气污染排放应引起重视,港口船舶排放加重了雾霾等大气污染,建议本次大气立法在严格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的基础上,推行大型港口、码头岸基供电和使用低硫油等措施。四是大气违法成本低、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也应当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要从制度设计源头上解决违法成本低、执法难的问题,做到完全剥夺企业违法所得的预期利益,以消除企业的违法冲动。

《环境保护》:除上述框架上的不足外,在立法思维和制度规定等具体内容方面,《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应做哪些完善?

张全:一是给地方立法留出空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国家层面对某一事项作统一具体的规定难度较大(如社会面源的污染防治措施各地差异较大),如果作出统一规定执行性可能比较差。鉴于环保的特殊性,建议创新立法思维,参照环境标准的管理模式,授权地方在大气法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如果地方有更严格规定的,优先适用地方规定。二是体现社会共治,建议在修订草案中除了强化政府责任外,要突出企业在源头减排、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排污企业的信息公开义务和损害赔偿责任。要倡导公众低碳节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并且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公众低碳节俭生活行动指南。在监管上,除了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责外,还要明确其他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三是建议增加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制度。针对第三方治理采取引逼结合的方式,既要在起步阶段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又要在法律层面规定约束性措施,同时强化对第三方治理单位的监管,划清排污单位与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责任;建立严重污染企业强制保险制度,对化工、石化等严重污染企业推行强制保险制度,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投保环境责任险;完善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制度:推行机动船岸基供电和低硫油;进一步严格法律责任追究,在《环保法>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差别化电价、停水停电、变排污结果罚为行为罚等措施。

《环境保护》: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2015年上海在大气治理上将有哪些新举动?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6)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和环资城建工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开展涉水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有序推进社会委筹备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和社会影响。

一、依法作出重大决议,守护一方蓝天白云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依法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为老百姓守护好蓝天白云,地方人大责无旁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连续三年开展专题询问,着力破解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委贯彻落实全国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决议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开展专题调研,对当前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依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决议精神,起草形成了《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依法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议(草案)》。草案稿经反复推敲修改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了市政府分管市长、秘书长和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随后又对决议(草案)涉及的有关具体问题召开部门座谈会,进行了专题修改完善,确保决议(草案)内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大气污染防治的决议,以法律武器治理大气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大气环境,是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提升全市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还老百姓一泓清水

泰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水乡,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拥有长江干流岸线97.8公里,大小河道2万多条,湖泊23个,全市水域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率超过22%,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作为今年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依法开展法律监督。我委严格按照常委会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执法检查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特色和经验。

一是充分彰显泰州特色。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全国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对水污染防治法本身的一次深入宣传贯彻,也是对水污染防治隐患的一次大排查,更是推动生态文明思想具体落实到地方各项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我委既严格按照全国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安排,又紧密结合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法规《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既检查水污染防治法中河长制等重要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又突出检查水环境保护条例中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既通过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更好贯彻实施,又同步对《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进行立法后评估。

二是紧扣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始终坚持“依法”原则,以“一法一条例”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紧扣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实地检查全市重要水系、重要湖泊、重要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深入调研职能部门、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及城镇乡村的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召开专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既全面了解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也充分掌握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六个执法检查小组分赴六个市(区)共计检查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7大类36个具体问题,并以问题清单的形式交政府办理。

三是创新检查方式。把“看现场、听汇报、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执法检查的效果。尤其是在检查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近8000名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深入一线开展“三看、三听、三联系”活动,宣传涉水法律法规,排查痛点难点,共商治水之策,推动执法检查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各级代表带着感情联系选民、倾听民意,带着责任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把存在问题变成整治成绩,把污染难点变成生态亮点,为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发挥代表作用,贡献人大力量。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座谈会上,得到了栗战书委员长的表扬和肯定。栗战书委员长认为泰州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这一创新举措值得推广。

执法检查为期四个月,活动组织有力、检查直面问题,整改迅速有效,影响持久深远,有力推动了全市水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为老百姓创造了良好的亲水近水条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赏。

三、专题审议市政府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听取和审议政府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既是规定动作,更是地方人大有力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监督方式。我委坚持以解决问题见实效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深入部门了解实情,沉入基层查找根源,与政府同心同力,深刻反思环境之忧,积极探讨治本之道,在报告中提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我市化工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延伸产业链,深入治理结构性污染;要对长江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体检,做到应查尽查,实现排污口监管全覆盖;要定期开展固废专项检查活动,摸清底数,排查风险,严查违法行为,实现企业固废处置的安全化和规范化。这些建议意见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向环境污染宣战指挥部的总指挥,同时聘请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担任环境督查百人团团长,对全市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立查立改,改出成效。

四、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专题调研, 推动“城建惠民”落到实处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作做得如何,管理效果好不好,直接影响政府及部门形象。常委会立足民意,顺应民心,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摸清实情,我委创新开展微调研,工委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农贸市场、公园绿地、学校周边、路边摊点等现场,与路边摊贩、清洁工人、城管志愿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民声,广泛收集民意,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并以此为基础,与城管、住建、公安、市场监管等城市管理责任部门进行座谈交流,探讨问题形成根源,研究问题解决之道。我委指出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管理职能不清晰,边界交叉;满足于创建式的“一阵风”突击管理模式,难以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我委指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工作的机制体制,明确部门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以“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

五、完成社会委筹备组交办任务,夯实社会建设监督基础

在县级以上人大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领域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是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指导意见,及时成立筹备组,全面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泰州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更名为泰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和环境资源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决定通过后,我委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向省人大社会委报告相关筹备情况,并协助筹备组召开全市人大社会委(筹)工作会议,交流筹备工作情况,研究讨论明年工作安排。目前,全市人大社会委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2020年工作建议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委将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安全生产、民生实事工程等事关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重要议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专题调研,为常委会实施环保立法、推进精准化监督夯实基础。

一、开展《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9月5日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于2018年10月26日进行了修订。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全国人大和省人常委会大分别作出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和《关于聚焦突出问题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要求各级人大主动作为,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依法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议》。我委认为《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意义重大,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具有较好的立法基础,立法条件成熟,我委建议将《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作为2020年正式立法项目。

二、上下联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保卫净土贡献人大力量

去年,全国及省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取得了显著的监督成效和社会影响。市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实践中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模式和经验。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初步明确明年将上下联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呼应对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委建议在全市范围内上下联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打好净土保卫战。

三、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筑牢高质量发展的防火墙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地方社会稳定以及党和国家形象。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邀请专家参与,形成问题清单,推动问题整改,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成效。为巩固监督成果,我委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聚焦生产安全查漏补缺、增添措施、加压奋进、防范未然。

四、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回头看”,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改善

今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所作的水污染防治法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报告直面我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水污染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委员们结合报告,认真审议,形成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印发政府及相关部门。我委建议,明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反馈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以持续不断的监督推力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形成这一项重要法律监督工作的闭环。

五、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听取市政府关于2020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民生实事项目是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实施情况是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监督内容。我委建议主任会议听取2020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推进老小区改造、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养老事业发展等项目,让民生实事做实做好,惠及百姓。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7)

而更令人高兴的是,该拓疏工程实施后,龙山、三北、范市等地的排涝能力,将从原来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增加蓄水量近200万立方米,复蓄达到550万立方米,从而使113.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内的8.3万亩耕地直接受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慈溪的百万百姓能喝上优质的清水,慈溪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锲而不舍的监督。

顺应民意作决议

慈溪,作为一个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长三角新兴城市,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应该并不缺水。

可实际上,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貌注定了慈溪地表拦蓄能力的先天不足。据水文资料显示,慈溪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45立方米,仅为宁波市、浙江省、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1/4和1/5,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和生活等各类污染对水环境的侵蚀日益加剧,市域水环境逐步趋于恶化。据2002年度环境监测报告显示,超V类水体占市域水体的76.9%,V类水体占15.4%,合计为92.3%。在此情况下,根据《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分析,即使充分发挥现有本地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设施效益,预计到2020年慈溪优质水和次质水的缺口将分别达到2.2亿立方米和1.2亿立方米,缺水总量将达到3.4亿立方米。

2003年、2004年那场50年一遇的干旱,使慈溪水资源的脆弱状况暴露无遗。曾几何时,一道买水景观呈现出另一种繁忙:企业耗水大户车水马龙,纷纷向周边余姚、上虞等市买水运水;市民排队买桶装水、瓶装水;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管网基础薄弱,自来水成了紧俏商品……

一时间,慈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快车道,遇到了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瓶颈”!

百万慈溪人民对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年来,在慈溪市历次人代会上,代表提交的有关“要求尽快实施境外引水工程”、“要求政府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等内容的议案多达40多件。

在慈溪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7个代表团的216名代表(占代表总数的61.3%),提出了23件关于加强水环境整治的议案。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代表要求解决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迫切愿望。

根据人大代表的强烈要求,慈溪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依法作出关于水环境整治的专项决议,334名与会代表无一例外地举起了同意之手,一项“市委有要求,政府有考虑,群众有呼声,发展有需要”的专项决议应运而生!

创新思路破难题

这是一个富有前瞻性的专项决议。它确定了慈溪未来5年水环境整治的目标:立足于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使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水资源供需总量基本平衡。

这是一个富有战略性的专项决议。它明确了“外引内治”的工作方针:“外引”,就是实施境外引水,包括向姚江、汤浦水库和曹娥江引水;“内治”,就是开展水环境整治,主要实施“三横十一纵”骨干河网水系建设、市域集污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治理,加强对境内饮用水源的保护等。

其中把“境外引水”确定为水环境整治的工作方针,是基于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水环境现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得出的清醒认识:由于慈溪的水文条件特殊,单纯依靠自身条件,有限的水资源难以承载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航船。只有跳出慈溪,引来清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慈溪的缺水问题。于是,市人大常委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周边县市。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境外引水却遭遇了永久性取水权等法律问题及政策协调问题的制约,“外引”工作一度进展缓慢。

该情况引起了在慈的各级人大代表的密切关注。在宁波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和同期省人代会期间,慈溪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分别向大会递交议案,要求解决浙东引水问题。

2004年9月29日下午,经过慈溪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促成,宁波市十二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约见了宁波市政府领导,就合理配置水资源、切实解决慈溪水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向宁波市政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在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时任宁波市代市长的毛光烈指出,慈溪市提出的将慈溪水资源平衡问题纳入宁波市水资源总体规划,是非常合理的。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水源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快浙东引水等工程的建设步伐。市政府还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机构,形成一套有效的水资源协调机制,统筹做好水资源的配置、保障工作,协调解决慈溪向曹娥江及汤浦水库引水工程中的有关问题。应把慈东工业区块列入宁波工业供水范围,并要加快建设进程。

此后,余姚、上虞等市的有关领导表示:为了慈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困难再大,也要坚决把这“友谊之水”送到三北大地!

通过各级人大和代表的共同努力,慈溪“境外引水”工作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

锲而不舍勤监督

2004年5月,慈溪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贯彻落实水环境整治专项决议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开展水环境整治,规划必须先行。慈溪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抓紧编制水环境治理五年规划及配套规划,并要求在每年的市人代会上书面报告前一年度的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市政府起初只拟订了5年初步工作方案。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要求政府在常委会会议上提交规划。

2005年7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再次对市政府实施水环境整治决议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议。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没有掩饰对水环境整治中存在问题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发言非常坦率。鲍德聪代表提出要加快城河治理进程;郁岳保等代表要求研究饮用水库水质下降问题;阮万国、陆国军等代表就加强重污染企业的整治和搬迁力度发表了意见;周新永代表更是直接指出了有关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并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励顺良代表认为,即使少建几幢楼、少修几条路,也要把慈溪的水环境整治好,对慈溪子孙后代负责……

当时的场景使应邀列席会议的慈溪市政协副主席胡张宏也抑制不住激动。他说,我很激动,希望市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健全重污染企业整治责任制,明确时间,落实责任,切实推进水环境整治力度。

面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中肯的发言和衷心的期望,列席会议的洪嘉祥市长郑重承诺:市政府将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将水环境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十分负责地再进行一次研究,以对全市人民负责的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地抓好水环境整治工作!

在市十四届人大二、三、四次会议上,全体代表都认真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专题报告,大会秘书处分别组织数十名代表进行专题审议。代表们经过广泛的会前调查视察和发言准备,所提意见具体明确,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触动很大。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组织环保执法检查、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重污染企业整治工作以及对水利、建设、环保部门开展“两项评议”等方式,切实把水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实。

近3年来,在慈溪市人大锲而不舍的监督下,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以及上级机关和兄弟县市的大力支持,三北大地的水环境整治取得了丰硕成果:

外引方面,三大境外引水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4年7月,下姚江引水应急工程实现临时通水的阶段性目标,为缓解五十年一遇的旱情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引水工程永久性工程建设亦已完成,为慈溪中部地区供水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上虞汤浦水库引水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分别完成管线铺设和隧洞挖掘34.71公里和6公里,占各自总量的66.75%和47.3%,配套水厂也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底实现全面通水。届时,每日20万吨的优质饮用水将滋润百万慈溪人的咽喉。

曹娥江引水工程一期已于去年10月底动工建设。“引曹济慈”工程的完成,将使慈溪人告别缺水时代。

内治方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横十一纵骨干河网建设扎实推进,已经完成和在建的骨干河道共12条(段),全长94.87公里,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的全面建成,将为慈溪增加蓄水能力2525万立方米。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8)

一、河水环境现状

河流经贵阳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在水库河段,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属于清洁。在水库下游,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段主要为生活污水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河,近年来,各级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厂,使城市污水率92%。为此,污水工程被建设部和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十大成就”。该工程采用土地系统工艺,的主要工艺为截流将污水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不同的沉淀池,分别厌氧和氧化,水产养殖,最后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后的污水,其水质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河安河防洪设施要五十年一遇标准,防洪安全;水清要河溪水清澈、水质;景美要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要人水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和乡镇联合行动,综合措施,长效机制,计划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5年整治治理。

(三)对策。

1、健全管理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日常管理等方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及各乡镇的与支持。的整治工作主要在水利主管,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由各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组成,各自职责,工作计划和任务,,齐抓共管。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建议成立河环境管理机构(如河道管理站),编制和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县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健全的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及各乡镇在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整治工作,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生态养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率为,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国务院《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10〕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10〕41号)要求,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3、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四点建议,考虑到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的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建议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污水厂,努力城市污水率。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厂。考虑到县城污水厂的日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厂的成本等因素,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厂。

4、污水排放监控。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策略,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规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得以绿水环绕;好文溪安保设施,警示提示标语,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环境。

三、总结

很难设想,西子湖,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贵阳还会妩媚动人。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9)

一、论坛主要议题

“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镇水环境治理技术经济政策和适用技术,围绕村镇水环境治理规划、村镇污水排放适用标准,以及村镇排水收集设施,村镇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人工湿地与塘等生态处理技术,粪便厌氧沼气化及其综合利用,村镇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等议题,将邀请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设计生产单位介绍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和应用实例。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与制度论坛”由我部与日本厚生劳动省共同举办。针对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特点,围绕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现状调研与评估、规划和管理,水质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以及小城镇饮用水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饮用水一体化设备开发、输配水安全保障和管网水质控制等议题,将邀请小城镇饮用水建设管理人员、著名学者、知名设计单位、自来水公司和来自日本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的诸多专家介绍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应用实例。本论坛将特别介绍日本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特殊供水制度——简易供水制度以及相应技术,并探讨中日在小城镇安全供水方面的技术与资金合作机会。

二、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8月28日下午

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8月29日上午

报到时间:20*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三、参会人员

各地建设部门有关人员,全国主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供水和排水管理部门、水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或代表,水处理项目筹建和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代表,供水和排水企业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市政设计单位、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处理工程公司、水务公司、咨询公司、金融、投资机构和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单位的代表。

四、论文征集

会议面向全国征集与“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和“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议题相关的论文,论文要求及投递方式详见会议网站

五、其他事项

(一)收费标准

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将统一收费。20*年8月15日前注册的,会议费为1200元/人;20*年8月15日以后及现场注册的,会议费为18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宿费自理。

(二)联系方式

报名、会务等联系人:

论文征集联系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水环境治理建议篇(10)

张士宝希望泛珠区域环保合作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布局,加强区域环境执法执法联动,加强区域环境监测联动和信息共享,研究建立环境污染同治新机制,加强区域环保科技合作,加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两广”共治九洲江

8月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广州签署《粤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唐仁健分别代表两省(区)政府签署协议并致辞。

许瑞生指出,此次签署《合作协议》是粤桂两省(区)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探索跨省区水污染防治新途径、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两广”同饮珠江水、同源同根,签署《合作协议》推进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为“两广”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新的精神,“两广”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九洲江变得更美好,将九洲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打造成为粤桂合作的示范项目。

东莞:首届珠三角(东莞)水处理创新交流会拉开帷幕

9月4日,首届珠三角(东莞)水处理创新交流会在松山湖高新区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200多位水处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东莞,共同探讨水处理最前沿技术,会诊珠三角水处理难题。

据悉,为探路水污染治理难题,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以色列经济部五方共建,以水处理为主题的“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建设正在顺利推进,首期将于2016年建成,将引进以色列及欧美等国家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形成水产业链,打造“国际水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有“妙策”

为推动我省POPs的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POPs长效管理机制,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省POPs调查情况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制定了《广东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据介绍,该规划将有重点、有分类统筹优先整治高风险区域,加大重点行业和地区二恶英排放削减力度,以逐步削减和淘汰POPs为基本目标。我省也将以建设和完善POPs监管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基础,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POPs削减需求为出发点,以行政监管和工程示范为手段,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的开展推动规划的实施。同时,广州、清远、佛山、惠州等地按规划将成为我省POPs重点防控地区。2015年,我省将对规划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终期评估。

珠海:2014年中学生环保先锋夏令营圆满落幕

近期,由珠海市环境保护局、教育局等联合主办的“2014年珠海市中学生环保先锋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据了解,自6月以来,珠海以“同在蓝天下 共建生态城”为主题,陆续开展了“市民走进生态珠海”、“环保公众开放日”、“中学生环保征文”等系列环保活动,此次夏令营的营员由系列活动中的环保征文比赛获奖学生组成,40多名中学生5天内参观了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红树林保护区,以及参加各种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直观地学习环境知识,培养环境实践能力,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参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

上一篇: 焚烧垃圾的坏处 下一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