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19 14:39:10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1)

一、鼓励式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符合新课标要求。鼓励式教育以对学生的鼓励为主,通过语言、神态、奖品、排行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鼓励式教育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进行较多的师生互动。这些都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适应于未来教学发展走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爱表现、爱热闹,英语教学如果能迎合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鼓励,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句鼓励能使学生整堂课都精神振奋,而教师的一句批评可能让他们萎靡许久。实际上,教师通过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对于英语是能够掌控的,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让英语课堂更高效。在课堂上,最常见的鼓励方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如通过问答环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进而在互动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与教师交流。有教师点评和鼓励的课堂,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单调的,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英语教学中鼓励式教育的开展策略

(1)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平台,这种空间与平台主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用英语发言、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一些对话活动。另外,教师要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总之,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

(2)丰富鼓励的方法。鼓励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鼓励学生。这种鼓励,可以出现在学生完美地回答出问题后,也可以出现在学生遇到思维阻碍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提示一边给予鼓励。其次,在语言鼓励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眼神、动作的综合优势。在语言上,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词语进行鼓励,而不局限于good,very good等;在神态上,教师要充满真诚地?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与力量;在动作上,教师可以通过竖起大拇指、轻轻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自觉地学习英语。

(3)鼓励要有“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有“度”,要适当。尽管鼓励式教育的核心是鼓励,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过多地进行鼓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虚荣心,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盲目无原则地加以鼓励。教师科学而准确的鼓励行为,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过度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受到困惑与虚伪,久而久之,鼓励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2)

鼓励,即激发和唤醒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鼓励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社会的终极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也说明了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基础阶段,孩子由这段时期开始开发智力、认知社会,养成个性和行为习惯,这就使得小学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崭新的,成功的教育便是让孩子养成对学习的渴望,自主地去积累知识、参与实践,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被规定的成长。这里就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就像是一块香气十足的蛋糕,引诱着孩子的行为方向,有时候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那些出现于各种领域天才的少年们,没有听说过谁是被逼迫的天才,兴趣和想要去学的欲望都是他们背后最原始的动力,如果没有了本能的喜欢,不可能画出打动人心的画作、写出引人共鸣的歌曲、提出拓展人类认知的理论。

于是,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鼓励,这也是我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领悟。记得我刚开始给孩子教授音乐课时,由于缺乏经验,觉得课堂简直就是灾难,孩子们一直吵闹不停,原本准备好的教案最后总成为一张废纸,每堂课我总少不了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顿,音乐课变成了纪律课,而每次的斥责也没有一点作用,过不了多会又闹成了一锅粥。长此以往我对教学的热情也扑灭了一大半,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小,我一时也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

办。直到有一节课才让我顿悟过来,那次课上我点名一个学生起来独唱,她唱完后我无意间表扬了她一句:“唱得真好”,之后的课堂上这个孩子表现得特别开心,在我又试着表扬了她几次后,她表现得更认真,主动与我互动,而之后这个学生也成了我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分子。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开始思考: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是给孩子减压,是给孩子带去轻松和快乐的课堂,只要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非常容易建立,学东西也更容易集中精力,甚至开始自学。在认识到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我在接下来的课堂里都会时不时表扬学生,渐渐地孩子们从原来的不听招呼变得安静下来唱歌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我甚至可以看见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欲望,看到了成果我不甚欣喜,日后教学的过程也越来越顺利。

理论分析和我亲身的经历都说明着鼓励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巨大的积极作用,找到了这一中心教育观点后我们就要来讨论教师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践鼓励教育,这也是我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激励式”表扬

所谓“激励式”表扬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找出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闪光之处,建立自信心和努力目标。对学生天性的开发与早期成长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2.学会“成功式”表扬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这时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就犹如催

化剂能激发孩子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这时候教师再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相信孩子更能事半功倍,同时对其他孩子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这就是所谓“成功式”表扬。

3.学会“辩证式”表扬

表扬是鼓励教育方法的核心,但是并不是要鼓励表扬一切。从这一层面来说“辩证式”表扬就是适当批评。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首先要做的必须是严肃地告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批评,如果对于学生的错误还在一味地表扬,当然不能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批评也是有度的,毕竟儿童和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是正在完善中的,犯错然后吸取教训

是成长的过程,如果过分训斥伤了孩子自尊和自信,使孩子心灵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那么过后再多的表扬也收效甚微。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3)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鼓励式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鼓励式教育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师要能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无私地关爱学生.

其次,让学生在充分尊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陶冶出尊师的好学生.

再次,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用宽容来感动、感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营造师生间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鼓励式教育.

二、当众表扬,分层鼓励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爱学优生,冷落学困生;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的愿望.教师可以采用当众表扬、分层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和成绩等差异,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解决,即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回答,复杂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更应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尽量不批评,而是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表扬.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演示金属铁与酸溶液反应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现象让后进生回答,分析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让学优生回答解决.回答正确时,当众表扬;回答不正确时,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创造参与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外部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部条件.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要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多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走访、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在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鼓励的原则

1.鼓励要适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在提问后,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学生较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到,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地体验被赏识的喜悦,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从而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2.鼓励要适度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采用鼓励式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鼓励教育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鼓励方法。本文就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采用的鼓励方式差异性进行重点比较研究。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展黄金期,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速度快,精力旺盛,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但是由于年龄偏小,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同时缺乏耐心,很难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枯燥的数字、公式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时,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学生爱上数学的教学氛围[1]。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比较弱,但是到了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已经开始稳定。小学生的自尊意识、团队意识、荣誉意识逐渐建立,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即使是采用相同的激励教育,其方式方法都应当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2.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鼓励差异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和思路,采用鼓励教育,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小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鼓励教育,同时在采用时又具有一定的做法差异性。

2.1表扬鼓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数学逻辑性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表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与表扬,不断的激励他们前进。

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多表扬,帮助小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充满动力,继续努力。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注意表扬的频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经常性的表扬,甚至是一件很简单的知识获取也能获得教师的表扬,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自满心理,不利于小学生更加踏实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2榜样鼓励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榜样鼓励的重要性,在同学中树立学习努力、态度端正的榜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向榜样看齐,自觉转变学习态度与方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树立榜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树立与维护良好的课堂风气;2)稳定学生的整体学习劲头;3)课堂教学效率将明显提升。但是在树立榜样时也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例如:榜样不需要明确指出是某人;在班级内树立整体的正确指导思想,为榜样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3]。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将榜样鼓励作为促进整体学习氛围改善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榜样鼓励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明确学生的学习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多数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榜样的作用与影响,而在低年级学生中应用榜样鼓励时,则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攀比或自卑心理,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标。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榜样鼓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对于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都要准确把握榜样鼓励的“尺度”。

2.3参与鼓励

在新课程标注中提出,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师生的共同参与,即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强调“自我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等基本思想,这与参与鼓励的基本思想是完全吻合的[4]。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参与鼓励,期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参与鼓励可以适当扩大范围,即在课内、课外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均可适当应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则要以保证课堂秩序、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适当应用参与鼓励。对于部分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天性的影响,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则要善于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于转变较为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途径。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教学应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高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应用表扬鼓励、榜样鼓励、参与鼓励,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明确鼓励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先进的教学思想,合力把控各项鼓励的实际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浅论鼓励教育法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83:173.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5)

2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要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

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运动与学习,对于体育课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已,业余的时间他们基本都是上网,很少自己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因此,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试着发现学生的长处,然后借助学生的长处进行激励式教育。首先,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法,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让他们达到不同的学习程度。尽管高校制定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依据,也比较合理,但是老师只要不是违背教学的各项规定,可以在自己权利范围内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并且将激励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

2.2要以促进学生的优点为根本

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优点以及特征对学生进行划分,总共可以分为两方面,然后再运用激励式教育进行教学。第一,体育老师要先了解学生之前体育课都学习过哪些体育项目,以及学生除了学习过的体育项目自己还比较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并将这两者集合起来进行比较,然后再找出学生最擅长的体育项目。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在体育上的优点,即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然后结合学生的各项特征,为他们设置专属的学习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潜力。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喜欢篮球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讲解一下打篮球的技巧,也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篮球比赛,自己也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教给学生打篮球的各项知识,这也是对老师所讲理论知识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上课所讲的一些理论知识。第二,让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对比,来找出自己的优点。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确实普遍有所下降,然而有些测试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的柔韧性、体力还是不错的。因此,体育老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并且以此来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對于跑步比较快的学生,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在短跑、接力方面加强练习,告诉学生一定要坚持,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他们的身体就可以更加强健。

2.3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学生在参加学生举行的运动会中取得进步,老师就应该进行表扬,并且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当然对于学生的一些小的进步,比如:之前做的动作不标准,经过老师指导以后积极进行改正了,老师也应该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有可能不断地进步。反之,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进行严肃批评,责怪学生学习能力太差,那么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以后的体育锻炼他们都不会积极参与了,因为他们害怕老师再一次责骂自己。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鼓励,帮助学生慢慢进步,并且让学生明白这些进步对他们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这也是自我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或许有些教学方法无形中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校中体育教学和别的学科的教学并不太相同,它要求体育老师要有较高的技术,可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或者教学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学生们对体育老师所教给的这些技术动作并不能熟练掌握,学生们也不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转变一下教学的方式,可以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激励式教学方法,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快乐。

2.5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生一些体育动作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口头描述,要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体育动作的要领,要让学生们跟自己动作来做,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各个动作的要领,做出的动作会更加规范,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一般并不能马上发现自己练习中做的不对的地方,所以就更不可能马上进行更正了,而大学的体育老师每节课要带的学生有很多,根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只能结合学生实际练习的情况,对出现错误率比较高的动作集体讲解一下,这就是学生体育练习成效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运用激励式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为学生示范每一个动作,让学生们观察老师的动作发现自己不正确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更正。同时激励式教育可以使老师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控制教学的进程,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对体育学习都不太感兴趣,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而激励式教育的有效融入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在体育教育中,将激励式教育运用其中,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而想要真正有效地将激励式教育运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客观地看待体育训练与学习,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锻炼,试着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曦.激励式教育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讨[J].运动,2016(10):50,84.

[2] 张勇.简论赏识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J].运动,2017(3):95,119.

[3] 安强.网络时代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7):107,109.

[4] 门绵.网络时代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7(4):69-70.

[5] 张利生.激励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4(33):191-192.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10

鼓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鼓励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它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励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一、鼓励式教育的三点要求

(一)鼓励式教育首先要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二)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也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之前,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烈方法,以免学生对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质疑,怀疑教师的同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师如何实现了解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呢,其实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家长交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次,教师要根据平时收集的学生资料,以及自己对学生观察做出相应的个性评价,将此信息全部归档总结。通过学生信息归档总结,可以将学生个性的优缺点进行区分,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教学时,才能做到因人而异。

(三)要发自内心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个人魅力,由内而外的,以独特的激励教育方式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面对众多学生,教师如何做到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呢?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究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对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进修。良好的教学素养,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也是教师独具一格教学风格、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并且,良好的教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演化而成。最后,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语言时,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而使用夸大其词的激励性语言。例如,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与不同程度的激励性语言,就算学生有微妙的小进步,教师应将其进步放大,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加强课堂鼓励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够展开丰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一)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鼓励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鼓励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个大石头,并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石头有多大?”另一位学生则问:“‘石头奇怪在哪里?”还有的问:“这么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纷纷愿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7)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93-02

[作者简介]江柳英,女,本科,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师,中学高级,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

当今,基础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生为本”。体育学科的教学,因为授课地点不同,要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学科目标,就必须将目光投向室外课堂,并要结合体育学科调动队伍多、练习内容变化多的特点,以灵活选择与使用评价为工具,将课堂激活。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适当采用,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更有实效。

一、表情式评价

(一)微笑评价

微笑是爱的传播者。微笑,可以把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肯定、赞许与鼓励。因此,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笔者就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学会微笑对待学生;二是要让学生得到尊重和理解;三就是要用微笑来评价学生。微笑着肯定、微笑着赞许、微笑着鼓励,都能给学生信心。而通过教师的微笑评价,学生亦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其学习自信心会瞬间增长,继而带着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二)眼神评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评价同样富有魅力。体育课上,教师的眼神传递,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平视学生,表示相互尊重;抬眼交流,透露出询问;彼此对视,表示正等待结果……千万不要小瞧眼神评价的作用,肯定与鼓励,通过教师的眼神,同样能到达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

二、肢体式评价

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极具学科优势,其运用的层面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一个手势就能代替想要表达的许多话语,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肢体式评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功效。

由于体育课受场地所限制,教师在很多时候需要提高嗓音说话,因此,对于集体性的评价,可以在集中队伍时进行,而对于分散练习时的评价,采用手势评价则更方便、有效。例如,教师巡视学生分组练习舞步组合时,如果发现舞步连接得好的个人,可直接走过去为其鼓掌表示肯定;对练习认真的同学,可竖起大拇指以示鼓励;对乐于助人的同学,可与其双手互握表示赞许与支持。不同的手势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评价效果并获得不同的心理满足,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勉励语气式评价

现代管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勉励的语气评价人和事,可以充分满足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生硬的语气进行评价,会大大降低人群参与活动的热情。笔者曾在一节体育现场执教课上听到一位教师这样评价一名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跳箱翻越动作练习的学生,他说:“你呀!怎么搞的,费这么大劲才勉强过去。”这名学生听后低下了头,咬着嘴唇,一言不发地走到了队伍的后面。此后的练习,他没有一次是成功的。课后,笔者思索并分析了那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认为其语气过于生硬,带有抱怨成分,这对学生来说难以接受,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学生很想将动作做好;另一方面,又担心动作失败后教师继续抱怨。这样带着顾虑去练习,最终导致了无效练习的反复出现。如果教师用勉励语气式评价,如可说:“很好,翻越成功!如果速度快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肯定加鼓励,所产生的效果一定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中教师对学生应以勉励为主。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用过激言语进行评价,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学生才能向熟练掌握动作技能、充分体验练习成功乐趣的目标继续迈进。

四、其他形式的评价

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要有宽容之心。要知道,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也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甚至严重影响教学。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要多采用巧妙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激励。

(一)沉默式鼓励

发现学生情绪不对时,不要急于与学生对话,而是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头,同时透过手传递信息给学生,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鼓励。这样的沉默蕴藏着鼓励,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不言而喻。

(二)转移式鼓励

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可以用转移式鼓励扭转局面。教师可以说:“动作不对,不能怪你,可能是老师在讲解时没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要领,你再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将错误归结于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很宝贵的,既没有让学生感到难堪,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助其消除消极情绪,重建自信心。

(三)对等式鼓励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可直言不讳地说:“你可能是练习时间不够,我也不是一学就会。来,我们一块练习。”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教师充满信任。

(四)远离式鼓励

突遇学生练习失败,可采取“远离”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给学生暂时相对安静的空间,不去打扰,让学生自己琢磨动作的过程,思考动作的环节。但要让学生能够看见教师正在不远处关注着自己。这样的鼓励无声胜有声,默默的支持会化为一股暖流,让学生在自省中进步,在练习中形成正确动作技能。

(五)榜样式鼓励

针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个体的错误动作,以巡视指导为由,请其附近动作正确的学生进行直观示范,通过树立榜样引起其关注,促使其进行动作正误的比对,从而快速发现并进行纠正。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动作正确的同伴与其共同练习并给予帮助,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同时让其重拾练习的信心。

评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真正读懂它必须花费一番功夫。多元评价的出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知,课堂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基地,学生是教学永恒不变的主体,脱离了学生的教学就无生命力可言。学生心理需求的多元、学生学习动力的获取等问题,均在时时刻刻提醒笔者:只有不断学习、钻研、实践,切实活用评价工具,才能真正参悟评价在课堂中的精彩与奥妙,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8)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

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参观、访问法。目的是让事实说话,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激励学生。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重点工程工地、现代化企业、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让学生从中受教育,让活生生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珍惜生活等。有的以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录像片和上网等来教育学生,效果也很好,可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热情,鼓舞勇气,奋发向上。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访问,搞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和体验,也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

谈话法。一般是针对学生在行为规范或某一方面有偏差时而及时采取的激励方法。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分析原因,指明发展下去的后果,提出矫正方法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加强自律。谈话不一定是在出现了某一问题时,有时也有鼓励学生加劲、努力,更上一层楼的用意。

批评法。这是与表扬法相反的负激励法。发现学生表现不好,且经谈话、说服教育和帮助仍不见改正时,有时用批评法从反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促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批评法分个别批评和分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等,公开批评、点名批评、严厉批评应慎用。

处罚法。针对学生中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明显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者,不得已而用之。惩罚应尽可能从轻,尤其是对青少年应以帮助、教育为主,若学生改正了,应马上取消处分等惩罚。

四、教育激励的机制

所谓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组织系统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

构建教育激励机制首先应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学校要制定出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校规校纪、奖惩条例等,让学生个个都知道,人人早明白,以便遵照执行,约束自己,照章行事,激励自我。照章行事时要公开、公平、公正,让人口服心服,要轻惩处,重教育。

教育激励的一系列制度制定公布后,这一运行机制就可以开始运作。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激励的主客体间互动的过程,可用双向信息交流与运作的全过程激励的模式来表示这一运行过程。

这一激励机制的模式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可分四个步骤。一是双向交流。教育者了解到学生的个人需要、能力、素质之后,可向学生讲明下一阶段奋斗的目标、价值取向、奖惩内容等,这是激励的基础。二是各自选择行为。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将选择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生活等态度,以实际行动对教育者所施的激励予以回报,其行为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要么反感。三是观察与评价。教育者要及时观察实施激励后的反映、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下一步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甚至可以与老师、家长交流,如实说明情况及效果。四是调查措施与行为。根据前面了解掌握的情况,教育者调整激励策略和方法,进行矫正,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受教育者也要积极配合,力求收到明显的绩效。五是实现目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要全面评论实现目标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修订奖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以便今后更好地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俞文钊:《俯理 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美]RG. G 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9)

我时常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呢?当我读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找到了答案,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的爱满天下。人们总喜欢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但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是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

一、爱需要尊敬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爱学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如果不能爱自己的学生,那他必然也就不会爱教育事业,也必将会被这个光荣的职业淘汰。

大家都知道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先生这么尊重学生。可见“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

文圣孔子也说过:仁者爱人,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这就体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在现实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一些不好的现象。差生往往因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热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二、爱需要激励

“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因此,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反之,许多学习落后或者逃学、厌学的孩子,都源于自信心的丧失。只有自认为已经没有指望的事,人们才会放弃,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学下去了,他才会逃学、厌学。实际上,即使那些学习很差的孩子,只要我们能重新燃起他们内心自信的火种,他们都是万全可以赶上去的。因此,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鼓励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平时我在教学中能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且要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再放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要使孩子学习好,不能一味责备、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地教育方式。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乐学、肯学的好孩子。如: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存在差异。有些同学的接受能力快一些,有些同学相对就慢半拍。对此,要鼓励接受慢的同学才行。虽然他的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我却说:“你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字写得果然越来越好。对这些人,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10)

0 前言

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导,而是大多数教师并不注重的激励。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上好奇心极强的特点,对其进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激励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达到了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是家长、教师、学校不可忽视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激励教育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其效果也比其他教学模式明显,这就使得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位置越发重要。

1 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当小学语文激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时,各小学纷纷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校也注重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加上新课改之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革新之后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顺应改革的需求,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普遍宣传激励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逐渐将激励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激励教育,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还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思维的活跃性。但是,有些教师对激励教育不够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出现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多口头激励学生的现象,没有充分地将激励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 小学语文教学的激励教育

2.1 教师保持谦和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思想比较单纯,想法比较天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谦虚、和蔼的教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生的恐惧感,这一心理极不利于语文的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对自己的惧怕。首先,教师应保持和蔼的笑容,课堂上不必过于严肃,要多与学生互动,尽量不要严厉批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应与学生多交流,主动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解决学习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游戏,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实施的激励教育起到的作用更加显著。

2.2 在学生课堂活动中实施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在不同的场合所起到的教学作用有明显的区别。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实施激励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主题是介绍家乡景物,学生可以选择家乡一处景物进行描述,与同学交流,最后评选口语交际进步的同学。这一口语交际,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局限于两三个学生一起交流的形式。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5人一组,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员,选举出一位小组长,以围圈而坐的形式,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分享,由小组长进行记录和监督工作。在学生交流5~10分钟之后,教师走访每个小组,了解小组的交流情况。选择学生在班级上进行陈述,对于描述得形象、有趣的学生,教师应对其描述加以肯定,并指出其有特点的表达,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对于描述得不够好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肯定,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其家乡的景物作进一步的描绘。最后,在评选口语交际进步的学生时,教师应尽量从表述不够流畅、通顺的学生中选出,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公开表扬,并推选其作为下一次口语交际的小组长。这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能轻松学习,还可以受到教师的表扬、认可,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因人而异进行激励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的优势也各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统一言辞,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这样学生不但能发挥其特长,还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采取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中各个动物所“画”出来的“画”,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可以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理解动物们的“画”描绘出来,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图案进行绘画。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检查学生的绘画情况,对于画得形象的作品,教师可赞扬其绘画水平,并询问其作画技巧,并将此画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对于不善于绘画的学生,根据其特长,比如善于朗读,就让其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对朗读的学生,教师可先肯定其绘画,进而表扬其朗诵能力。这样,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对其进行赞扬,不仅能让学生保持对其特长的喜爱,也让学生受到了鼓舞,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特长可以持续发展。

2.4 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

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教育,就要学会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基本都是采用语言表扬,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夸赞。而教师要想使激励效果明显,就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采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在教师提问时,对于比较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在问题提出之后,要对其进行眼神鼓励,鼓励其主动回答问题,或者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回答不出或回答不流畅,也要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并通过拍拍其肩膀给予鼓励的暗示。除此之外,对语文写作、考试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一定的奖品进行鼓励,奖品可为笔、作业本等,在作业本上教师还可写上几句鼓励的句子。这样,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结束语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上实行激励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运营的作用 下一篇: 社会老龄化的原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